CN111770409B - 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0409B
CN111770409B CN202010669657.2A CN202010669657A CN111770409B CN 111770409 B CN111770409 B CN 111770409B CN 202010669657 A CN202010669657 A CN 202010669657A CN 111770409 B CN111770409 B CN 1117704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lost
touch
state
ear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696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70409A (zh
Inventor
龙树生
罗广君
黄紫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696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70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70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0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70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0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所述方法包括: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发生触摸事件,则间隔预设时间后,检测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当前所处位置包括第一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根据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从而可通过设置预检测阶段,在监测到第一耳机脱离耳道时多次进行触摸检测,精准地检测用户是否触摸第一耳机,并进一步选择开启第一耳机的防丢提醒,进而可避免误触发,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并降低对用户的干扰。

Description

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耳机技术领域的发展,目前出现了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蓝牙耳机。而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TWS蓝牙耳机配搭舒适度的提高、压迫感的降低,TWS蓝牙耳机的使用日益普及。
但是在使用TWS蓝牙耳机时,经常出现TWS蓝牙耳机从人耳处意外掉落且用户未能及时察觉的情况。特别是用户在运动时对耳机本身引入较大的动能,或者人的嘴部、头部动作较大时,导致耳机附近的肌肉伸缩,在这些情况下,用户很有可能不会发现TWS蓝牙耳机已经掉落。又或者耳机被异物勾住时,也会导致TWS蓝牙耳机的丢失。
传统技术可基于耳机与人体接触时产生的、与人体电流相关的应变电流,通过对应变电流进行检测,当应变电流满足预设条件时,发出警示信息,从而实现耳机防丢。然而,目前的耳机防丢方法存在丢失识别准确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识别准确性的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
一种耳机防丢方法,方法包括:
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发生触摸事件,则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检测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当前所处位置包括第一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
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内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
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已断开,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在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内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
在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的步骤,还包括:
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已断开,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的步骤,包括:
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向第二耳机传输通信距离;通信距离用于指示第二耳机线性调整播放音量;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的步骤,包括:
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向第二耳机传输告警语音;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一种耳机防丢装置,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发生触摸事件,则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检测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当前所处位置包括第一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
丢失确认模块,用于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
一种耳机,包括处理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耳机防丢方法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触摸传感器、耳机主体和机械连接耳机主体的耳柄;触摸传感器设于耳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触摸传感器、塞头和机械连接塞头的外延部;触摸传感器设于外延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充电检测电路、入耳检测电路、通信电路和音频播放电路;
处理器分别连充电检测电路、入耳检测电路、通信电路和音频播放电路;通信电路用于通信连接终端或配对耳机。
一种耳机防丢系统,包括终端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耳机;耳机通信连接终端。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耳机防丢方法的步骤。
上述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发生触摸事件,则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检测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当前所处位置包括第一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从而可通过设置预检测阶段,在监测到第一耳机脱离耳道时多次进行触摸检测,精准地检测用户是否触摸第一耳机,并进一步选择开启第一耳机的防丢提醒,进而可避免误触发,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并降低对用户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防丢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防丢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场景一的检测结果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场景二的检测结果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场景三和场景四的检测结果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场景五的检测结果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防丢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防丢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本申请中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仅用于区分配对使用的任意两个耳机,并不特指某一耳机,也不对耳机本身做出限制。例如,第一耳机可以为左耳耳机,第二耳机可以为右耳耳机,或者第一耳机可以为右耳耳机,第二耳机可以为左耳耳机。同时,第一耳机可以为主耳机、从耳机或者不区分主从机的耳机。在一个实例中,第一耳机可以为TWS耳机。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传统的耳机防丢方法是通过对应变电流进行监测,根据应变电流的变化判断耳机是否发生丢失来进行实现的,但是传统技术只能监测耳机是否脱离耳道,而无法分辨是用户主动将耳机取出还是意外掉落耳机。无论是主动取出耳机还是意外掉落耳机,传统技术都会发出相应的警示信息,干扰耳机的正常使用。同时,当检测条件与人体相近的类似物与耳机发生接触时,传统技术无法排除该类似物造成的干扰,难以及时地发出警示信息,例如,检测条件可以为导电性,即若存在导电性和人体相近的类似物时,传统技术无法区分类似物和人体。基于此,传统技术存在识别准确性低的问题。
本申请通过设置预检测阶段,在监测到第一耳机脱离耳道时多次进行触摸检测,精准地检测用户是否触摸第一耳机,并进一步选择开启第一耳机的防丢提醒,进而可避免误触发,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并降低对用户的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耳机防丢方法,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耳机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终端或者第二耳机,还可以应用于包括终端和第一耳机的系统,或者包括终端、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系统中,并通过终端与第一耳机的交互实现,或者通过终端、第一耳机或者第二耳机的交互实现。在本实施例中,耳机防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发生触摸事件,则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检测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当前所处位置包括第一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
其中,佩戴状态可以为第一耳机进入或处于用户耳道的状态,脱离状态为第一耳机脱离用户耳道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处于佩戴状态时,第一耳机并不必然处于音频播放状态,第一耳机是否处于音频播放状态与第一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可以理解,当处于佩戴状态时,第一耳机可以处于音频播放状态或者音频暂停状态。
触摸事件可以为耳机触摸事件,可用于指示第一耳机是否被用户触摸。触摸状态可用于表示第一耳机是否发生触摸事件,也即第一耳机是否被用户触摸。
具体地,本申请的耳机防丢方法可应用于耳机佩戴使用的场景。具体而言,第一耳机可进行入耳检测,并判断自身是处于佩戴状态还是脱离状态,例如第一耳机可通过检测自身与耳道之间的距离来实现,或者通过电容检测和/或脉搏检测来检测自身的状态。
当第一耳机从用户的耳道脱离时,第一耳机的状态会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若第一耳机监测到自身发生状态切换,从佩戴状态变更为脱离状态时,第一耳机对触摸事件进行初次检测,确认是否发生触摸事件。若第一耳机发生初次触摸事件,即用户对第一耳机进行了触摸操作,则在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对触摸事件进行检测,得到触摸状态,并检测第一耳机的当前所处位置。其中,触摸状态可用于表示第一耳机是否再次发生触摸事件,当前所处位置可用于表示第一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
例如,第一耳机在t0时刻监测到自身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则初次检测是否发生触摸事件,以确定用户是否手持第一耳机。若初次检测的结果为发生了触摸事件,则在预设时间T,即t0+T时,二次检测是否发生触摸事件,即二次检测用户是否手持第一耳机。
进一步地,第一耳机可以通过检测自身的充电状态来判断当前是否位于充电仓内,或者与充电仓中特定元件进行联动来获取当前所处位置,如充电仓中的霍尔元件或定位模块等。此外,本申请中两次触摸检测所间隔的预设时间可以根据采集周期、检测精度、识别准确度等实际情况或者设计需求确定。在一个示例中,预设时间可以为1s(秒)至2s范围内任意值等。
步骤120,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
具体地,第一耳机可以根据是否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以及是否位于充电仓内来确认自身是否丢失。若第一耳机在初次检测时确认发生触摸事件,且在再次检测时确认位于充电仓内,则可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若第一耳机在初次检测时确认发生触摸事件,且在再次检测时确认位于充电仓外,则可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触摸状态判断第一耳机是否丢失。在第一耳机确认自身丢失的情况下,可进行防丢提醒,以对用户进行告警。
本申请通过监测第一耳机脱离耳道,初次检测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在预设时间段后再次检测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进一步确认是否要进入第一耳机防丢模式,从而避免了误触发防丢模式。同时,本申请还可主动地检测第一耳机的佩戴情况状态,无需手动配置耳机进入防丢状态。
上述耳机防丢方法中,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发生触摸事件,则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检测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当前所处位置包括第一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从而可通过设置预检测阶段,在监测到第一耳机脱离耳道时多次进行触摸检测,精准地检测用户是否触摸第一耳机,并进一步选择开启第一耳机的防丢提醒,进而可避免误触发,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并降低对用户的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内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
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已断开,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在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内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
在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具体地,当第一耳机通过触摸状态确认自身在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通过当前所处位置确认自身位于充电仓内时,第一耳机可确认自身未丢失,此时,第一耳机监测到自身至少发生两次触摸事件,且各次触摸事件之间可间隔预设时间。
当第一耳机通过触摸状态确认自身在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自身未置于充电仓内,而是位于充电仓外时,可根据第一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第一耳机断开了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则可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若第一耳机保持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则可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当第一耳机在二次检测时未监测到触摸事件,即未再次发生触摸事件时,若第一耳机位于充电仓内,则可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若第一耳机未置于充电仓内,则可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的步骤,还包括:
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已断开,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具体地,本申请中还可通过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关系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第一耳机断开了与第二耳机之间的连接,则可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若第一耳机保持与第二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则可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
上述耳机防丢方法中,通过第一耳机的当前所处位置和二次检测所得到的触摸状态,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从而可避免在用户主动拿出耳机时,误触发防丢提醒,进而可避免干扰耳机的正常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具体地,第一耳机在监测到自身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时,会对触摸事件进行初次检测。若初次检测的结果为未发生触摸事件,即未监测到触摸事件,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的步骤,包括:
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向第二耳机传输通信距离;通信距离用于指示第二耳机线性调整播放音量;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其中,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为配对的耳机对。
具体地,若第一耳机确认自身已丢失,则可向未丢失的第二耳机传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之间的通信距离,第二耳机可根据通信距离的变化,线性改变当前的播放音量。例如,第二耳机可在保持输出音频文件不变的基础上,根据与第一耳机之间的通信距离线性调整音频文件的播放音量。或者第二耳机可以根据通信距离的而变化,播放预设的告警语音,并令提示音的播放音量随通信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的步骤,包括:
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向第二耳机传输告警语音;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其中,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为配对的耳机对。
具体地,第一耳机确认自身已丢失,则可向未丢失的第二耳机直接传输告警语音,或者通过终端向第二耳机传输告警语音。例如,在第一耳机丢失时,第二耳机可通过音频播放电路,暂停当前播放音乐并播放接收到的告警语音。在一个示例中,告警语音可以为“耳机丢失,请注意”。又或者,当第一耳机断开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时,可通过未丢失的第二耳机语音提示用户“蓝牙耳机丢失”。进一步地,在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的情况下,终端可获取第一耳机的丢失提示状态,并进行振动以提示用户。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若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为区分主从机的耳机对,则在确认第一耳机为已丢失时,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主从机状态可以发生切换。例如,第一耳机在未丢失时为主耳机,第二耳机为从耳机,则第一耳机在已丢失后,若不满足主从耳机判断条件的临界值,如不满足主耳机的规定信号强度或主耳机与终端的规定距离等,则将第一耳机切换为从耳机,将第二耳机切换为主耳机。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耳机防丢方法,下面通过具体的示例并结合具体场景进行说明,其中第一耳机为蓝牙耳机。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耳机防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第一耳机入耳佩戴使用。
步骤204,检测第一耳机是否脱离耳道,若是,则进入步骤206,若否,则进入步骤204,保持该检测状态。
步骤206,检测第一耳机是否被用户触碰,若否,则进入步骤216,若是,则开始计时并进入步骤208。
步骤208,在间隔预设时间后,检测第一耳机是否被用户触碰,若是,则进入步骤210,若否,则进入步骤214。
步骤210,检测第一耳机是否置于充电仓内,若是,则进入步骤220,若否,则进入步骤212。
步骤212,检测第一耳机是否断开蓝牙连接,若否,则进入步骤210,若是,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并进入步骤216。
步骤214,检测第一耳机是否置于充电仓内,若是,则进入步骤220,若否,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并进入步骤216。
步骤216,启动防丢预警模式,进行防丢提醒。
步骤218,在确认第一耳机找回的情况下,关闭防丢预警模式。
步骤220,确认第一耳机结果为未丢失,结束。
场景一:蓝牙耳机(即第一耳机)被用户拿出耳朵(即脱离耳道),放入蓝牙耳机充电仓,蓝牙耳机上的入耳检测传感器840和触摸传感器810的检测结果的变化可如图3所示,t0时刻监测到蓝牙耳机被人手触碰,t1时刻监测到蓝牙耳机脱离耳道,且t1时刻监测到蓝牙耳机被手指触摸,t1+T时刻再次监测到被手指触摸,t2时刻充电检测模块监测到蓝牙耳机置于充电仓内,确认蓝牙耳机未丢失。
其中,t0至t1时间段,既监测到蓝牙耳机被手指触摸,又监测到牙耳机未脱离耳道,t1至t2时间段,监测到蓝牙耳机脱离耳道,并且最终确认蓝牙耳机放入充电仓内,有效避免了蓝牙耳机被与人手的电介质系数相似的外界物勾到,误识别人手触摸,无法准确识别蓝牙耳机的丢失状态;图4示出的纵轴传感器判断结果中,1表示监测到人体特征信息,0表示未监测到人体特征信息。
场景二:蓝牙耳机直接掉落后丢失,蓝牙耳机上的入耳检测传感器840和触摸传感器810的检测结果的变化,如图4所示,t3时刻监测到蓝牙耳机脱离耳道,t3时刻未监测到蓝牙耳机被人手触摸,判定为蓝牙耳机丢失,启动防丢预警模式。
场景三:一蓝牙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另一蓝牙耳机被异物勾到后脱离人耳,立刻掉落,则掉落的蓝牙耳机的入耳检测传感器840和触摸传感器810的检测结果的变化可如图5所示,t1时刻,监测到蓝牙耳机脱离耳道,同时监测到人手触摸耳机,即A点表示的瞬时触摸传感器810监测到的信号,但t1+T时刻未监测到人手触摸耳机,并在t1+T时刻监测到蓝牙耳机未在充电仓内,确认为蓝牙耳机丢失,启动防丢预警模式。
场景四:当两个蓝牙耳机被用户主动取出,并放置在已知位置(例如桌面上)时,两个蓝牙耳机均处于脱离状态,任一蓝牙耳机的入耳检测传感器840和触摸传感器810的检测结果的变化可如图5所示。此时,可确认为蓝牙耳机丢失,和/或发出提醒信息,例如可通过与蓝牙耳机配对的终端进行提醒,以提醒用户及时收回蓝牙耳机对,并将蓝牙耳机对置于充电仓内,从而可规范用户的使用习惯。
场景五:蓝牙耳机被异物勾到后脱离人耳,并持续勾着,入耳检测传感器840和触摸传感器810的检测结果的变化,如图6所示,t1时刻,监测到蓝牙耳机脱离耳道,同时监测到人手触摸耳机,t1+T时刻监测到人手触摸耳机,但在t2时刻监测到蓝牙耳机断开与蓝牙设备的连接,确认为蓝牙耳机丢失,启动防丢预警模式。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耳机防丢装置,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发生触摸事件,则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检测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当前所处位置包括第一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
丢失确认模块,用于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
在一个实施例中,丢失确认模块,用于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内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已断开,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在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内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在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丢失确认模块,用于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已断开,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丢失确认模块,还用于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丢失确认模块,还用于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向第二耳机传输通信距离;通信距离用于指示第二耳机线性调整播放音量;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丢失确认模块,还用于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向第二耳机传输告警语音;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关于耳机防丢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耳机防丢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耳机防丢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处理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耳机防丢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耳机可以为TWS蓝牙耳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耳机包括触摸传感器810、耳机主体820和机械连接耳机主体820的耳柄830;触摸传感器810设于耳柄830上。
具体地,触摸传感器810用于初次检测用户是否手持耳机(即是否发生触摸事件),并在间隔预设时间后,二次检测用户是否手持耳机。触摸传感器810可以为各种类型、各种信号的触摸传感器810,在一个示例中,触摸传感器810可以为电容检测传感器,在被触摸时改变电容的容抗值,从而可引起检测结果的变化。
耳机主体820与耳柄830机械连接,例如可通过连接部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技术连接机械连接耳机主体820和耳柄830。耳柄830上设置有触摸传感器810,触摸传感器810可电连接或者通信连接处理器。在一个示例中,如图8所示,耳柄830上开设有呈直线排布的多个孔,触摸传感器810可与各个孔对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触摸传感器810在耳柄830上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触摸传感器810的器件结构、耳机的体积、耳柄830的形状、耳柄830的体积等因素确定,只需令设在耳柄830上的触摸传感器810能够识别触摸事件即可。
当耳机脱离耳朵且监测到耳柄830处发生触摸事件时,在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监测耳柄830处是否发生触摸事件,并将检测得到的触摸状态发送给处理器,以进一步判断耳机是否丢失。
上述耳机中,耳机主体820机械连接耳柄830,耳柄830上设置有触摸传感器810,从而可提高触摸识别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耳机包括触摸传感器810、塞头910和机械连接塞头910的外延部920;触摸传感器810设于外延部920上。
具体地,塞头910和外延部920机械连接,例如可通过连接部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技术进行连接。触摸传感器810设置在外延部920上,并电连接或通信连接处理器。进一步地,触摸传感器810在外延部920上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触摸传感器810的器件结构、耳机的体积、外延部920的形状等因素进行确定,只需令设置在外延部920上的触摸传感器810能够识别触摸事件即可,并不只局限于图9示出的设置方式。
当耳机脱离耳朵且监测到耳柄830处发生触摸事件时,在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监测耳柄830处是否发生触摸事件,并将检测得到的触摸状态发送给处理器,以进一步判断耳机是否丢失。
上述耳机中,塞头910机械连接外延部920,外延部920上设置有触摸传感器810,从而可在提高识别准确性的同时,降低耳机的体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耳机还包括充电检测电路、入耳检测电路、通信电路和音频播放电路;
处理器分别连充电检测电路、入耳检测电路、通信电路和音频播放电路;通信电路用于通信连接终端或配对耳机。
具体地,入耳检测电路可用于监测耳机是进入耳道还是脱离耳道,进一步地,入耳检测电路可以为采用距离检测、电容检测、脉搏检测等方法进行实现。入耳检测电路可以包括入耳检测传感器840,如图8和图9所示,入耳检测传感器840可以设置在耳机的出声口附近,当耳机进出耳朵时,可有效地检测耳机的佩戴情况,
充电检测电路可用于监测耳机的充电状态,从而确定耳机是否置于充电仓内。通信电路可通信连接配对耳机和/或终端。音频播放电路用于输出音频,进一步地,音频播放电路可与耳机的出声口对应设置。
处理器分别连接触摸传感器810、充电检测电路、入耳检测电路、通信电路和音频播放电路,从而可根据充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入耳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触摸传感器810的检测结果来判断耳机是否丢失,若确认耳机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
进一步地,耳机还可包括电连接或通信连接处理器的防丢预警电路,处理器在确认耳机丢失时,向防丢预警电路传输丢失预警信号,丢失预警信号可用于指示防丢预警电路进行工作状态。当防丢预警电路开启工作时,可通过通信电路,将耳机丢失信息传输至与已丢失耳机配对的另一耳机。同时,防丢预警电路还可包括设置在耳机上的提示灯,当接收到处理器传输的丢失预警信号时,防丢预警电路可驱动提示灯进行间断闪烁。
本申请可通过触摸传感器810和入耳检测电路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结合二者的监测结果精准且及时地进入防丢预警模式。当监测到耳机未在耳道内的同时,也未在用户手上,则开启防丢模式,进行防丢提醒;在检测蓝牙耳机脱离耳道时,初次检测蓝牙耳机的触摸状态,在预设时间段后再次检测蓝牙耳机的被触摸状态,进一步确认是否要进入蓝牙耳机防丢模式,从而避免了误触发防丢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耳机防丢系统,包括终端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耳机;耳机通信连接终端。
具体地,耳机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各耳机均可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耳机可以为无线耳机,并与终端进行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发生触摸事件,则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检测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当前所处位置包括第一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
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确认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内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已断开,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在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内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未丢失;在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充电仓外的情况下,若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已断开,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未监测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则确认第一耳机已丢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向第二耳机传输通信距离;通信距离用于指示第二耳机线性调整播放音量;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向第二耳机传输告警语音;其中,第二耳机与第一耳机配对。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2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耳机防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同一时刻,若所述第一耳机未发生初次触摸事件,则确认所述第一耳机已丢失,并进行防丢提醒;
若所述第一耳机发生初次触摸事件,则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检测所述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所述当前所处位置包括所述第一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所述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根据触摸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电介质系数确定,所述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耳机是否被手持;
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所述触摸状态和所述当前所处位置,确认所述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所述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
其中,若所述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向第二耳机传输通信距离;所述通信距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耳机线性调整播放音量;所述第二耳机与所述第一耳机配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防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所述触摸状态和所述当前所处位置,确认所述第一耳机是否丢失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所述充电仓内的情况下,确认所述第一耳机未丢失;
在所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所述充电仓外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已断开,则确认所述第一耳机已丢失;
在未监测到所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所述充电仓内的情况下,确认所述第一耳机未丢失;
在未监测到所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所述充电仓外的情况下,确认所述第一耳机已丢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防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触摸状态和所述当前所处位置,确认所述第一耳机是否丢失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且位于所述充电仓外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已断开,则确认所述第一耳机已丢失;其中,所述第二耳机与所述第一耳机配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防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在监测到所述第一耳机从所述佩戴状态切换至所述脱离状态的情况下,若未监测到所述第一耳机再次发生触摸事件,则确认所述第一耳机已丢失。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耳机防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向第二耳机传输告警语音;其中,所述第二耳机与所述第一耳机配对。
6.一种耳机防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在监测到第一耳机从佩戴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的情况下,同一时刻,若所述第一耳机未发生初次触摸事件,则确认所述第一耳机已丢失,并进行防丢提醒;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耳机发生初次触摸事件,则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检测所述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和当前所处位置;所述当前所处位置包括所述第一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所述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根据触摸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电介质系数确定,所述第一耳机的触摸状态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耳机是否被手持;
丢失确认模块,用于根据再次检测得到的所述触摸状态和所述当前所处位置,确认所述第一耳机是否丢失,若所述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则进行防丢提醒;还用于在所述确认的结果为已丢失的情况下,向第二耳机传输通信距离;所述通信距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耳机线性调整播放音量;所述第二耳机与所述第一耳机配对。
7.一种耳机,包括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传感器、耳机主体和机械连接所述耳机主体的耳柄;所述触摸传感器设于所述耳柄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传感器、塞头和机械连接所述塞头的外延部;所述触摸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延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检测电路、入耳检测电路、通信电路和音频播放电路;
所述处理器分别连所述充电检测电路、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所述通信电路和所述音频播放电路;所述通信电路用于通信连接终端或配对耳机。
11.一种耳机防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和如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所述耳机通信连接所述终端。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669657.2A 2020-07-13 2020-07-13 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 Active CN111770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9657.2A CN111770409B (zh) 2020-07-13 2020-07-13 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9657.2A CN111770409B (zh) 2020-07-13 2020-07-13 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0409A CN111770409A (zh) 2020-10-13
CN111770409B true CN111770409B (zh) 2022-04-29

Family

ID=72725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9657.2A Active CN111770409B (zh) 2020-07-13 2020-07-13 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704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6694A (zh) * 2020-12-22 2022-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防丢失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570539B2 (en) 2021-03-20 2023-01-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afeguarding audio device based on detection of freefall or lost scenarios
CN113747299B (zh) * 2021-08-24 2024-05-14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控制系统
CN114245458A (zh) * 2021-12-17 2022-03-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Tws耳机的定位方法、系统、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9771A (zh) * 2020-03-10 2020-07-03 深圳市熙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耳机防丢方法、装置、耳机组件、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46990B1 (ko) * 2012-03-29 2013-03-25 신두식 이동통신단말기 분실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헤드셋 및 분실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헤드셋 시스템
CN108718431B (zh) * 2018-04-28 2019-12-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及其报警方法
CN110149567A (zh) * 2019-05-21 2019-08-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真无线耳机的状态监测方法及真无线耳机
CN111063170B (zh) * 2019-11-29 2021-12-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Tws耳机防丢方法、tws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9771A (zh) * 2020-03-10 2020-07-03 深圳市熙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耳机防丢方法、装置、耳机组件、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0409A (zh)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0409B (zh) 耳机防丢方法、装置、系统和耳机
CN110413134B (zh) 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810788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佩戴情况检测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08848429A (zh) 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
CN107205187B (zh) 一种基于耳机控制音乐播放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TWI610274B (zh) 看護系統、看護檢測裝置及看護通報裝置
US20180242069A1 (en) Earpiece with tap functionality
CN108718431A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其报警方法
WO2020019820A1 (zh) 麦克风堵孔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462787A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蓝牙耳机及其防丢方法
CN104427101B (zh) 电子设备、可佩戴设备、状态切换及标识信息发送方法
CN109257674A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佩戴情况检测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US11240583B1 (en) Interchangeable and rechargeable batteries for earbuds
CN112013949A (zh) 耳机佩戴状态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08200493B (zh) 耳机组件、耳机的功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23530480A (ja) イヤホン充電ケース検出
EP4294037A1 (en) Wearing detection method, wearable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377453A (zh) 用于运行助听装置的方法和助听装置
CN112655128A (zh) 用于对无线音频设备充电的系统和方法
CN103813228A (zh) 一种耳机及其激活方法
EP3780648B1 (en) Speaker device and assignment method
CN106843469B (zh) 一种控制穿戴设备报时的方法及穿戴设备
US10027302B2 (en) Audio interrupter alertness device for headphones
WO2022233192A1 (zh) 一种无线入耳式耳机检测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CN215647254U (zh) Tws耳机及tws耳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9000 No. 333, Kexing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1-107, building 904, ShiJiHua Road,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