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7662B - 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7662B
CN111767662B CN201910233048.XA CN201910233048A CN111767662B CN 111767662 B CN111767662 B CN 111767662B CN 201910233048 A CN201910233048 A CN 201910233048A CN 111767662 B CN111767662 B CN 111767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geological
oil reservoir
dimensional
san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30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7662A (zh
Inventor
孙琦
武玺
任瑞川
吴辉
章晓庆
周练武
杨豫晰
刘慕东
孙冰冰
王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30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7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7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7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7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7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及装置,属于油气开发研究领域。方法包括:对油藏的地质平面图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对油藏的单井地质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单井地质信息;对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对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统一,得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第一比对结果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本发明提高了研究数据的精确性。

Description

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发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藏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越来越明显,油层内部油水分布愈加复杂,对原油储层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实际生产需要,已经渐渐由以层组为研究对象过渡到以小层、单砂体为研究对象。正确的单砂体模型包含了单砂体基本的方位信息,例如,单砂体的三维空间分布以及平面识别等对单砂体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以单砂体为对象进行研究时,需要对单砂体的方位信息,例如,单砂体的三维空间分布以及平面识别等进行校正,避免研究效果的不精确,进而影响油藏开采的效率。
相关技术对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一般是在有需要时针对某一具体的井组,或者某一井组具体的开发层系进行局部研究,研究时借助测井曲线解释软件,划分出油藏单砂体的位置,通过井组的实际生产动态对单砂体的方位信息进行分析。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通过在需要时才对单砂体的方位信息进行校正,会降低油藏开采的效率,且由于单砂体方位信息信息内容复杂多样,借助测井曲线解释软件划分油藏单砂体的位置,通过井组的实际生产动态对单砂体的方位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甚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及装置,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油藏的地质平面图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
对所述油藏的单井地质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单井地质信息;
对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对所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统一,得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所述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包括网格数据与属性数据;
所述网格数据表示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的空间构型,所述属性数据表示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的地理变量或地理意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包括:
过滤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中的所有属性数据,对过滤掉所有属性数据的地质建模信息设置属性数据中孔隙度、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至少一种的范围,得到所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包括:通过地质建模软件或数模软件对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包括:
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中纵向坐标与所述油藏的单井井深对应的范围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或所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与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二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与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层系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三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三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层系在油藏单砂体中的位置归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后,还包括:
通过校正后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判断所述油藏的注采连通关系。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对油藏的地质平面图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油藏的单井地质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单井地质信息;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在处理软件上进行统一,得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校正模块,用于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所述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获取模块中,地质建模信息包括网格数据与属性数据;
网格数据表示油藏的地质建模的空间构型,属性数据表示油藏的地质建模的地理变量或地理意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获取模块包括:第一校正单元,用于过滤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中的所有属性数据,对过滤掉所有属性数据的地质建模信息设置属性数据中孔隙度、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至少一种的范围,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校正模块包括:第二校正单元,用于将已经建立的油藏的单砂体模型与统一后的三维的地质曲面图中纵向上的坐标与油藏单井井深对应的范围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第一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或所述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与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二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第二确定模块,通过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与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层系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三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三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层系在所述油藏单砂体中的位置归属;
第三确定模块,通过校正后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判断所述油藏的注采连通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将油藏单砂体的方位信息进行统一,得到统一后的对比信息,将单砂体模型与统一后的对比信息进行比对,可以实现对油藏中多个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避免了在需要时才对单砂体的方位信息进行校正,影响油藏开采的效率。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对比信息均为与油藏实际条件一致的三维数据,通过该方法对单砂体的方位信息进行校正,提高了研究数据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井地质信息转换后信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质建模信息转换后信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油藏开发地质研究是提高油气开发最终采收率的基础。特别是经过五十多年开发的老油田,随着研究精细程度地不断深入,单砂体成为目前油藏开发与调整的主力研究单元。针对河流相和三角洲沉积油藏来说,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岩性油藏为主,从而导致单砂体展布极其复杂。为进一步提高已开发动用储量的有效动用,提高单砂体识别和描述精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技术依靠测井曲线解释软件划分油藏单砂体,划分油藏单砂体的位置后加上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研究综合得出油藏沉积相带图、油藏剖面图等;在上述成果基础上,在已知条件下按趋势约束产生的一个具有预测性的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体。
且相关技术提供的方法获得的多种研究成果均独立展示与应用。由于各类研究成果所用的工具软件来源于不同的软件公司,相关技术提供的成果无法在同一平台综合使用,给研究成果的统一带来不便。
相关技术提供的方法通过人工实现。但是对单砂体方位信息校正所需的数据,例如,单井的点(坐标)、线(轨迹)信息、二维图形以及三维地质体等综合应用需要人在头脑中建立空间概念。而三维地质体可能有上千万个网格节点,一口井纵向上可能穿越上百个砂层。这些内容靠人工想象和分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实际工作中,也没有进行过这种普查式的综合研究。基本上是针对某一具体井组、某一开发层系等局部研究时,会调用相关资料,通过人工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对油藏的地质平面图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
油藏地质平面图信息是指对油藏地质进行研究后得到的地质的平面成果图,包括砂体图、沉积相带图以及油水分布图等。砂体图、沉积相带图、油水分布图等平面图均是以地质构造图为底图,通过构造线的高程信息,将平面图转换为具有三维信息的曲面图。
地质构造图是反映一个区域或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发展历史的地质图件。高程是指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称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某假定水准基面的距离,称假定高程。
作为一种示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地质平面信息图转换为三维曲面图的方法。由于现有的地质平面图信息中只有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数据,而没有地质的高程信息。
ArcGIS空间数据库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伸缩的、全面的GIS平台。ArcObjects(简称AO)是ESRI公司ArcGISTM家族中应用程序ArcMapTM,ArcCatalogTM和ArcSceneTM的开发平台,它是基于Microsoft COM技术所构建的一系列COM组件集。(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是微软公司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组件技术,它是一种平台无关、语言中立、位置透明、支持网络的中间件技术)。ArcObjects包含了许多的可编程组件,从细粒度的对象(例如,单个的几何对象)到粗粒度的对象,涉及面极广,这些对象为开发者集成了全面的GIS功能。
Geodatabase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Geodatabase支持在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r system)表中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Geodatabase支持多种数据管理系统和多用户访问,且大小可伸缩。支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rcGIS空间数据库对数据的处理和访问。支持基于Microsoft Jet Engine的小型单用户数据库,到工作组,部门和企业级的多用户数据库。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先获取地质平面图中对应的平面坐标,将地质平面图输入输入到ArcGIS空间数据库中,通过Geodatabase数据模型对地质平面图中的坐标信息进行识别。由于现有的地质平面图信息中所有坐标输出后均为一组连续的点,这些点是X、Y坐标形式。一般情况下,这种图形本身就是按大地坐标绘制,具有比例尺设置。输出的X、Y坐标就可以代表线、多边形的真实平面坐标。将上述地质平面图信息变为具有三维空间属性的数据,必须具有深度值,即Z值,这样,由X、Y、Z三个值组成的数据,就是可以描述空间属性的三维信息。
由于地质平面图信息中并没有深度值Z值,但是地质平面图信息中的等高线具有高程,将地质平面图信息中的等高线作为Z值。地质平面图信息中的高程属于图形对象的属性,具有一定的存储规范。通过ArcGIS的空间数据库中的Geodatabase模型读取该高程。凡是该线上的所有点,都具有同一高程值。对于没有标注高程值的等高线,可以根据两个标注高程值的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数目,计算出每两条连续等高线的高程差。以已知的等高线加上差值,计算出未标注高程信息等高线的高程。
由于各类平面图形是属于图形绘制辅助工具生成的成果,即图形绘制很多细节由人工完成。在一定比例尺显示下,图形是正常的,但是从数据上来看,会有数据不闭合,两条线交叉、图形对象穿过边界等问题。根据正常的图形对象关系,需要在数据上进行校正。利用ArcGIS空间数据库中的Geodatabase模型对于明显的错误数据进行修正。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ArcGIS空间数据库中的Geodatabase数据模型对地址平面图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对单井地质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单井地质信息。
步骤102、对油藏的单井地质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单井地质信息。
油藏开发中获取的单井的录井数据、测井数据、单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对单井的动态监测数据等多种与单井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为二维的点数据,通过ArcGIS空间数据库中的Geodatabase数据模型将上述单井地质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单井地质信息。
示例地,将井口坐标和井轨迹,以及井口的补心海拔(钻井平台到地面的距离,称为补心,这个高度即为补心高度。补心海拔等于地面海拔与钻机补心高度之和)等数据输入到ArcGIS空间数据库中,通过Geodatabase数据模型将这些数据标识为具有三维空间属性的信息。单井地质信息转换后的信息示意图参考图2。
步骤103,对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油藏地质建模信息转换为可以供Geodatabase数据模型使用信息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藏地质建模信息是指三维地质建模,由于油藏地质建模信息本身就是三维的,因此不需要对地质建模信息进行转换,但是由于常用的地质建模信息的网格数据文件采用专有格式,如果要脱离原软件环境,则需要解析油藏地质建模信息的数据文件。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油藏地质建模信息的处理指件采用专有格式的地质建模信息转换为可以供Geodatabase数据模型使用的格式。
可选地,对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包括:通过地质建模软件或数模软件中的任一个对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可以通过地质建模软件或数模软件等将地质建模信息转换为可以供Geodatabase数据模型使用的格式。
三维地质建模是指将地质,测井,地球物理资料和各种解释结果或者概念模型综合在一起生成三维定量随机模型。三维地质模型是一个三维网格体。这些网格建立在表面,断层和层位的基础之上。它决定了储层的构造和几何形态。网格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一系列属性,比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
可选地,步骤S103中的地质建模信息包括网格数据与属性数据;
网格数据代表地质建模的空间构型,属性数据代表地质建模的地理变量或地理意义。
三维地质模型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网格数据,网格数据是计算机中以栅格结构存贮的内部数据,是扫描式数字化仪的直接产物,适用于屏幕显示和行式打印输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格数据中的栅格结构代表地质建模的空间构型。
另一部分是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是即非空间数据,是与地理实体相联系的地理变量或地理意义。例如,地质的孔隙度、饱和度以及渗透率等。
可选地,步骤S103,对油藏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包括:过滤油藏地质建模信息中的所有属性数据,对过滤掉所有属性数据的地质建模信息预设属性数据中孔隙度、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至少一种的范围,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属性数据有很多,例如,上述提及地质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渗透率等,通过将地质建模信息中的所有属性数据过滤掉,此时的地质建模就只有网格数据,即,只包含地质架构的网格空间,不包括地质的孔隙度、饱和度与渗透率等性质。
给过滤掉地质建模信息中所有属性数据后的地质建模信息设置属性数据中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渗透率至少一种的属性数据。示例地,设置属性数据中孔隙度的范围,例如,输入孔隙度的值为10%-20%,此时,该地质建模数据中就会出现包含孔隙度为10%-20%的空间,通过将单砂体模型放入该区域内,通过Geodatabase数据模型对单砂体模型与孔隙度的值为10%-20%区域内的单井信息进行对比,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第一比对结果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得到的第一比对结果,如果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的信息与预设区域内油藏单井的信息不一致,则说明需要校正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的信息,或者是进行对比的地质建模信息出现问题,需要修正。
示例地,当油藏地质建模中,即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中研究的某一空间区域发育了砂体,而单井中钻遇该空间位置,并没有识别出相应的砂体,则需要验证是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中单井对单砂体的解释错误。如果单井有对该单砂体的解释,但是已经建立的单砂体模型中没有对该单砂体的解释,即该出层属于非储层,则要验证是地质建模错误还是单井解释错误。从而达到单砂体模型互校的作用。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根据单井的生态动态、测井数据等进行判断,是单井解释错误还是地质建模错误。
步骤104,对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统一,得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通过步骤101-103已经对油藏地质平面图信息、油藏单井地址信息进行了转换,以及对油藏地质建模信息进行了处理,得到的数据均为三维信息。通过将得到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在ArcGIS空间数据库中进行统一,即由ArcGIS空间数据库对输入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梳理和管理,最后统一输出。即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将对油藏单砂体的所有研究成果都集中在了一个平台上,简便了研究的步骤,提高了研究效率。ArcGIS空间数据库对输入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梳理、管理以及最后的统一输出。
三维地质模型向GeoDatabase转换时,ArcGIS空间数据库中具有数据处理工艺,可以实现对不同文件格式的解析、转换和入库。在分析格式文件的数据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Read_Vol_Data.cs实现类,并将示例数据文件解析为:顶底点、顶底线、各网格的8个角点、每一行、列、层面、每层单层网格体,分别生成shp文件和GeoDatabase文件。通过ArcEngine模块,完成了入库模块,能够将解析后生成的GeoDatabase数据导入到Oracle数据库(为甲骨文公司的一款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
其次,单井数据转换为空间数据,要进行空间数据的对比,首先要将相关数据转换为空间数据。如产量按层位劈分的数据,连通数据是以井号和解释序号来描述的。ArcGIS空间数据库系统主要通过井轨迹及小层数据与其它地质数据关联,将各类开发数据转换为空间位置的属性数据。其中,井数据转换为空间数据,主要通过井斜角和方位角,根据井口点坐标,计算出每一个井斜轨迹点的垂深,生成井轨迹点,通过井轨迹点生成井轨迹线后,依据线性参考,根据深度,将单井小层砂体数据(砂层顶深和砂层底深确定空间位置)、射孔位置数据等统一到井轨迹线上,从而实现空间集成和统一。
各类数据可以与小层数据相关联,而小层数据又具有深度数据,这个深度不是垂深,而是与井轨迹对应的斜深。根据井口坐标数据和井轨迹数据,可以计算出对应斜深的垂直深度和地下坐标。从而将单井井段数据转换为空间数据,实现业务数据与空间数据的关联统一。
转换为空间数据后,多种专业数据可以实现基于空间关系的对比分析。包括点、线、面、体之间的相交(切割)、包含关系的判断等。
步骤105,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第一比对结果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可以与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也可以与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也可以与统一后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上述得到的第一比对结果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也可以与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全部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第一比对结果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可选地,步骤105,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统一后处理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第一比对结果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包括:
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统一后的三维的地质曲面图中纵向上的坐标与油藏单井井深对应的范围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第一比对结果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地质平面图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的砂体图、油水分布图等。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地质的砂体图转化为三维的曲面图形,作为参照对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砂体图本身是二维信息,砂体区域是空间体在平面上投影所代表的区域范围。如果以投影位置为基础,可能有许多油井会在砂体区域范围内。但是在纵向上,与某一砂体图对应的层位很可能并没有发育砂体。通过将砂体图三维化,使二维的砂体图具有纵向上的坐标,这样就可以使三维化的砂体曲面图中的砂体区域只与单井中对应的深度范围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清楚得知,三维地质曲面图中所划分的砂体发育范围是否与单井砂体解释对应。如果砂体图中已经划分为砂岩发育区域,但单井中并无对应砂体解释,说明砂体刻画有问题,也可能是该井的井轨迹数据有误,也可能是电测解释有错误,实现了单砂体在单井区域范围内的认识与校正。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根据单井的生态动态、测井数据等进行判断,是单井解释错误还是地质建模错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通过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或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与油藏单井的小层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通过第二比对结果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单井中都具有多个小层,多个小层可能会归属于不同的单砂体,在对单砂体模型在宏观的层面,与地质建模信息、砂体图进行校正后在微观层面确定单井小层归属于哪一个单砂体,在油藏开采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示例地,如果认为地质建模信息和砂体图是正确的,则可以基于这种判断进行基础数据的自动生成;如果认为基础数据是错误的,则可以修正地质建模信息和砂体图;如果无法判断是地质建模信息或砂体图哪一个的错误,可以通过平常生产时单井的生产动态,进行判断,是地质建模信息的错误还是单砂体建模的错误,已达到对单砂体的校正。例如,相邻两口井某一砂层是否连通,地质建模和单砂体信息出现矛盾时,可以通过单井之间的生产压力、液量或含水响应,或者通过动态监测成果判断,针对判断结构修正已经建立好的相应的模型。
基础数据指单井的井口坐标、井轨迹、射孔数据、分层数据、单井小层数据、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以及含水率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后,通过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与油藏单井的小层层系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三比对结果,通过第三比对结果确定单井的小层层系在单砂体中的位置归属。
相关技术通过对油藏单井小层进行电测解释,电测解释的直接成果为物性参数,即单井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率等。通过电测解释来判断小层属于哪个层系。需要明白电测解释的小层属于哪个地质层系,则需要与已经建立的区域标准测井曲线进行对比,人为的划分地层层系。这种方法得到的油藏单井小层层系在单砂体中的位置不精确。
电测解释是指对电测深曲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推断的过程。它包括研究地电断面、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三方面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确定油藏中单砂体的顶面与底面,通过单砂体的顶面与底面已经基本确定了某一区域纵向上地层划分的界限,此时,将油藏单井的小层位置信息放入该确定的区域内,通过单井的小层位置信息,即单井小层位置的在X、Y、Z轴上的值与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信息中在X、Y、Z轴上的值的坐标进行对比,就可以确定单井的小层的层系在单砂体中的位置。
而砂层顶底面构造图已经基本确定了某一区域纵向上地层划分的界限。这样,将单井解释的小层信息放置在由砂体图确定的空间分隔,就可以确定某个小层发育在哪两个顶面之间。如此,就可以确定单井各小层所归属的地质层位,减少了单井层位对比的工作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后,通过校正后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判断油藏注采连通关系。
上述步骤中已经完成了单砂体建模的识别,此时可以基于正确的单砂体建模判断油藏储层单砂体之间的连通关系。
示例地,可以通过油井的井别(油井是地层探井、预探井、详探井、地质浅井等)以及油井的射孔信息,(射孔是采用特殊聚能器材进入井眼预定层位进行爆炸开孔让井下地层内流体进入孔眼的作业活动,普遍应用于油气田和煤田,有时也应用于水源的开采)单砂体归属等进行判断。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单砂体多研究成果在同一平台相互校正,为油藏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基础。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01,用于对油藏的地质平面图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202,用于对油藏的单井地质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单井地质信息;
第三获取模块203,用于对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第四获取模块204,用于对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在处理软件上进行统一,得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校正模块205,用于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的方位信息与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第一比对结果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可选地,第三获取模块203中,地质建模信息包括网格数据与属性数据;
网格数据表示油藏的地质建模的空间构型,属性数据表示油藏的地质建模的地理变量或地理意义。
可选地,第三获取模块203包括:第一校正单元,用于过滤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中的所有属性数据,对过滤掉所有属性数据的地质建模信息设置属性数据中孔隙度、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至少一种的范围,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可选地,校正模块205包括:第二校正单元,用于将已经建立的油藏的单砂体模型与统一后的三维的地质曲面图中纵向上的坐标与油藏单井井深对应的范围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第一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或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与油藏的单井的小层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通过第二比对结果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通过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与油藏的单井的小层层系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三比对结果,通过第三比对结果对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校正后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判断油藏的注采连通关系。
可选地,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包括:通过地质建模软件或数模软件对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油藏的地质平面图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
对所述油藏的单井地质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单井地质信息;
对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对所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所述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所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统一,得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所述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通过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与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层系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三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三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层系在油藏单砂体中的位置归属;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或所述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与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二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包括网格数据与属性数据;
所述网格数据表示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的空间构型,所述属性数据表示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的地理变量或地理意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包括:
过滤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中的所有属性数据,对过滤掉所有属性数据的地质建模信息设置属性数据中孔隙度、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至少一种的范围,得到所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包括:
通过地质建模软件或数模软件对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包括:
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中纵向坐标与所述油藏的单井井深对应的范围进行比对,得到所述第一比对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校正后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判断所述油藏的注采连通关系。
7.一种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对油藏的地质平面图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油藏的单井地质信息进行转换,得到三维单井地质信息;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所述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所述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在处理软件上进行统一,得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
校正模块,用于将已经建立的油藏单砂体模型与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单井地质信息以及所述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或所述统一后的处理的地质建模信息与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二比对结果对所述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进行校正;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统一后的三维地质曲面图信息与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层系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三比对结果,通过所述第三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油藏的单井的小层层系在油藏单砂体中的位置归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校正后的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判断所述油藏的注采连通关系。
CN201910233048.XA 2019-03-26 2019-03-26 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767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3048.XA CN111767662B (zh) 2019-03-26 2019-03-26 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3048.XA CN111767662B (zh) 2019-03-26 2019-03-26 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7662A CN111767662A (zh) 2020-10-13
CN111767662B true CN111767662B (zh) 2022-11-04

Family

ID=72718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3048.XA Active CN111767662B (zh) 2019-03-26 2019-03-26 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76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3825A (zh) * 2021-05-17 2021-08-2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9277A (zh) * 2015-04-14 2015-07-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渗致密储层水平井地质建模方法
CN106354895A (zh) * 2015-07-16 2017-0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断块油藏多层砂岩储层层间穿层建模方法
CN107013207A (zh) * 2017-04-28 2017-08-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复杂断块油藏砂体地下井位信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9277A (zh) * 2015-04-14 2015-07-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渗致密储层水平井地质建模方法
CN106354895A (zh) * 2015-07-16 2017-0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断块油藏多层砂岩储层层间穿层建模方法
CN107013207A (zh) * 2017-04-28 2017-08-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复杂断块油藏砂体地下井位信息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单砂体建模技术及应用――以华北油田某区块为例;王冬焕等;《岩性油气藏》;20120815(第04期);全文 *
测井资料在温西三区块三间房组油藏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赵毅等;《测井技术》;20170820(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7662A (zh)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ufmann et al. Reprint of “3D geological modelling from boreholes, cross-sections and geological maps, application over former natural gas storages in coal mines”[Comput. Geosci. 34 (2008) 278–290]
US6044328A (en) Method for creating, testing, and modifying geological subsurface models
EP0254325B2 (en) Process for thre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underground geologic volumes
US6070125A (en) Apparatus for creating, testing, and modifying geological subsurface models
CA2312381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testing, and modifying geological subsurface models
US6035255A (en) Article of manufacturing for creating, testing, and modifying geological subsurface models
CN109143361B (zh) 一种基于层序地层学的碳酸盐岩地层古地质图的编制方法
US7206782B1 (en) Method for deriving a GrAZ seismic attribute file
WO2009018525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modeling
CN103632397A (zh) 分块分单元三维地质调查方法
CN114542056A (zh) 水平井地层解释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05652341B (zh) 一种考虑古构造影响的快捷定量化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7633556B (zh) 一种定量获得三维矿床地质模型不确定性的方法
CN111257962A (zh) 一种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定位预测矿体的方法
CN115100373A (zh) 地表与地下环境三维一体化表征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Jones Modeling geology in three dimensions
CN111767662B (zh) 油藏单砂体方位信息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3420348B (zh) 一种快速绘制铀矿勘探线剖面图的方法
McInerney et al. Improved 3D geology modelling using an implicit function interpolator and forward modelling of potential field data
Al-Rubaye et al. A high resolution 3D geomodel for giant carbonate reservoir-A field case study from an Iraqi oil field
CN114880901A (zh) 一种针对不同专业三维地质模型的融合方法
Newell Implicit geological modelling: a new approach to 3D volumetric national-scale geological models
US9354340B2 (en) Strike and dip tooltip for seismic sections
Wood et al. Model creation based on digital borehole records and interpreted geological cross‐sections
CN116109785A (zh) 一种全地层精细地质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