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6355B - 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6355B
CN111766355B CN202010518973.XA CN202010518973A CN111766355B CN 111766355 B CN111766355 B CN 111766355B CN 202010518973 A CN202010518973 A CN 202010518973A CN 111766355 B CN111766355 B CN 111766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esting
attachment
fouling
prot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89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6355A (zh
Inventor
郭远明
金衍健
卓丽飞
朱剑
李子孟
朱哲勇
王范盛
陈页
李铁军
杨承虎
胡红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5189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6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6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6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6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6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G01N33/186Water using one or more living organisms, e.g. a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不影响污损生物在污损生物附着板上附着;能够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附着在污损生物附着板上的污损生物,在风浪搅动的作用下脱落的测试装置。它包括配重锚;悬浮架,悬浮架上设有竖向分布的外护管,外护管的下端与配重锚通过下连接绳相连接,以使悬浮架和外护管悬浮在水中;内护管,内护管位于外护管内,并且内护管能够沿外护管滑动,内护管内设有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污损生物附着板;悬浮板组件,悬浮板组件通过上连接绳与内护管的顶部相连接,悬浮板组件悬浮在外护管的上方。

Description

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污损生物调研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污损生物过去也称周丛生物、固着生物或附着生物,系指附着船底、浮标和一切人工设施上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污损生物是包括以固着生物为主体的复杂群落,其种类繁多,包括细菌、附着硅藻和许多大型的藻类以及自原生动物至脊椎动物的多种门类。
海上污损生物附着在船底、浮标、海上网箱、排水管等人工设施,会对人工设施造成污损和破坏,甚至引起安全事故等问题。为了改善海上污损生物对人工设施造成污损和破坏,在海上人工设施施工前,一般都会对该海域内的海上污损生物进行调研。目前,海上污损生物调研一般采用在海域内投放海上污损生物固定装置,并在一段时间后,回收海上污损生物固定装置,通过海上污损生物固定装置上附着的污损生物,来调研该海域内的污损生物情况。目前的海上污损生物固定装置一般包括浮架及通过连接绳悬挂在浮架下方的污损生物附着板,污损生物附着板用于供污损生物附着。目前的这种海上污损生物固定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但污损生物附着板上附着的一些污损生物,容易受到风浪的影响,尤其是风浪较大时,在水流搅动的作用下,容易导致一部分附着在污损生物附着板上的污损生物脱落,导致影响对该海域内的污损生物情况的调研准确性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不影响污损生物在污损生物附着板上附着;能够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附着在污损生物附着板上的污损生物,在水流搅动的作用下脱落,而影响海域内的污损生物情况调研准确性的问题的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包括:配重锚,配重锚下沉至海底;悬浮架,悬浮架上设有竖向分布的外护管,外护管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端盖封闭,外护管上端的端盖设有端盖过孔,外护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自上而下分布的外通孔,外护管的下端与配重锚通过下连接绳相连接,以使悬浮架和外护管悬浮在水中;内护管,内护管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端盖封闭,内护管位于外护管内,内护管支撑在外护管的内底面上,并且内护管能够沿外护管滑动,内护管内设有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污损生物附着板,内护管上设有若干自上而下分布的内通孔,且内通孔与外通孔一一对应;当内护管支撑在外护管的内底面上时,内通孔与对应的外通孔正对分布;当内护管的顶面抵在外护管的内顶面上时,内通孔与对应的外通孔错开分布;悬浮板组件,悬浮板组件通过上连接绳与内护管的顶部相连接,上连接绳穿过端盖过孔,悬浮板组件悬浮在外护管的上方。
本方案的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在海面平静以及风浪较小的情况下,悬浮板组件悬浮在水中,水流作用在悬浮板组件上的推力较小,此时,内护管在自重作用下支撑在外护管的内底面上,以使内通孔与对应的外通孔正对分布,外界的海水和污损生物可以顺利的通过内通孔与外通孔进入到内护管内,使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能够顺利的附着在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板上,不影响污损生物在污损生物附着板上附着,还可能够根据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板上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来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当海上出现较大风浪时,海流作用在悬浮板组件上,使悬浮板组件随海流流动的推力将增大,从而克服内护管的重力,带动内护管随悬浮板组件一同随水海流流动,直至内护管的顶面抵在外护管的内顶面上,以通过下连接绳和配重锚将外护管和内护管拉住;从而使内通孔与对应的外通孔错开分布,即通过外护管的侧壁来封遮内护管的内通孔,从而避免外界水流对内护管内的污损生物附着板产生冲击,从而有效避免附着在污损生物附着板上的污损生物,在水流搅动的作用下脱落,而影响海域内的污损生物情况调研准确性的问题。
作为优选,悬浮板组件包括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浮板,任意相邻两块浮板通过连接杆相连接。如此,可以提高海流作用在悬浮板组件上推力。
作为优选,浮板呈水平分布。
作为优选,内护管内设有竖向分布的安装支架,各污损生物附着板设置在安装支架上。如此,便于污损生物附着板的安装。
作为优选,内护管上端的端盖通过卡扣或螺栓与内护管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内护管上端的端盖上。如此,可以通过将内护管上端的端盖拆卸,以将内护管内的安装支架及污损生物附着板取出。
作为优选,外护管上端的端盖通过卡扣或螺栓与外护管连接。如此,可以将外护管上端的端盖拆卸,将内护管至外护管中取出,以便于取出内护管内的污损生物附着板。
作为优选,外护管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内护管的横截面呈矩形。
作为优选,污损生物附着板呈竖向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不影响污损生物在污损生物附着板上附着;能够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附着在污损生物附着板上的污损生物,在水流搅动的作用下脱落,而影响海域内的污损生物情况调研准确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出处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中:
配重锚1;
悬浮架2;
外护管3,外通孔3.1;
内护管4,内通孔4.1;
污损生物附着板5;
下连接绳6;
上连接绳7;
悬浮板组件8;
安装支架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 、图2所示,一种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包括配重锚1、悬浮架2、内护管4及悬浮板组件8。配重锚下沉至海底。
悬浮架2上设有竖向分布的外护管3。外护管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端盖封闭。外护管上端的端盖设有端盖过孔。外护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自上而下分布的外通孔3.1。外护管的下端与配重锚通过下连接绳6相连接,以使悬浮架和外护管悬浮在水中。
内护管4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端盖封闭。内护管位于外护管内,内护管在自重作用下支撑在外护管的内底面上,并且内护管能够沿外护管滑动。内护管内设有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污损生物附着板5。内护管上设有若干自上而下分布的内通孔4.1,且内通孔与外通孔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外护管的横截面呈矩形,内护管的横截面呈矩形,以使外护管与内护管之间能够相对滑动,并避免外护管与内护管之间相对转动。
如图1所示,当内护管支撑在外护管的内底面上时,内通孔与对应的外通孔正对分布。
当内护管的顶面抵在外护管的内顶面上时,内通孔与对应的外通孔错开分布。
悬浮板组件8通过上连接绳7与内护管的顶部相连接,上连接绳穿过端盖过孔。悬浮板组件悬浮在外护管的上方。
本实施例的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在海面平静以及风浪较小的情况下,悬浮板组件悬浮在水中,水流作用在悬浮板组件上的推力较小,此时,内护管在自重作用下支撑在外护管的内底面上,以使内通孔与对应的外通孔正对分布,外界的海水和污损生物可以顺利的通过内通孔与外通孔进入到内护管内,使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能够顺利的附着在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板上,不影响污损生物在污损生物附着板上附着,还可能够根据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板上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来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当海上出现较大风浪时,海流作用在悬浮板组件上,使悬浮板组件随海流流动的推力将增大,从而克服内护管的重力,带动内护管随悬浮板组件一同随水海流流动,直至内护管的顶面抵在外护管的内顶面上,以通过下连接绳和配重锚将外护管和内护管拉住;从而使内通孔与对应的外通孔错开分布,即通过外护管的侧壁来封遮内护管的内通孔,从而避免外界水流对内护管内的污损生物附着板产生冲击,从而有效避免附着在污损生物附着板上的污损生物,在水流搅动的作用下脱落,而影响海域内的污损生物情况调研准确性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悬浮板组件2包括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浮板,任意相邻两块浮板通过连接杆相连接。如此,可以提高海流作用在悬浮板组件上推力。浮板呈水平分布。本实施例中,悬浮板组件靠近海面。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内护管4内设有竖向分布的安装支架9,各污损生物附着板设置在安装支架上。如此,便于污损生物附着板的安装。
内护管上端的端盖通过卡扣或螺栓与内护管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内护管上端的端盖上。如此,可以通过将内护管上端的端盖拆卸,以将内护管内的安装支架及污损生物附着板取出。
外护管上端的端盖通过卡扣或螺栓与外护管连接。如此,可以将外护管上端的端盖拆卸,将内护管至外护管中取出,以便于取出内护管内的污损生物附着板。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污损生物附着板5呈竖向分布。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配重锚,配重锚下沉至海底;
悬浮架,悬浮架上设有竖向分布的外护管,外护管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端盖封闭,外护管上端的端盖设有端盖过孔,外护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自上而下分布的外通孔,外护管的下端与配重锚通过下连接绳相连接,以使悬浮架和外护管悬浮在水中;
内护管,内护管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端盖封闭,内护管位于外护管内,内护管支撑在外护管的内底面上,并且内护管能够沿外护管滑动,内护管内设有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污损生物附着板,内护管上设有若干自上而下分布的内通孔,且内通孔与外通孔一一对应;当内护管支撑在外护管的内底面上时,内通孔与对应的外通孔正对分布;当内护管的顶面抵在外护管的内顶面上时,内通孔与对应的外通孔错开分布;
悬浮板组件,悬浮板组件通过上连接绳与内护管的顶部相连接,上连接绳穿过端盖过孔,悬浮板组件悬浮在外护管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悬浮板组件包括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浮板,任意相邻两块浮板通过连接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浮板呈水平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护管内设有竖向分布的安装支架,各污损生物附着板设置在安装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护管上端的端盖通过卡扣或螺栓与内护管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内护管上端的端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护管上端的端盖通过卡扣或螺栓与外护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护管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内护管的横截面呈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污损生物附着板呈竖向分布。
CN202010518973.XA 2020-06-09 2020-06-09 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 Active CN111766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8973.XA CN111766355B (zh) 2020-06-09 2020-06-09 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8973.XA CN111766355B (zh) 2020-06-09 2020-06-09 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6355A CN111766355A (zh) 2020-10-13
CN111766355B true CN111766355B (zh) 2022-08-12

Family

ID=72720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8973.XA Active CN111766355B (zh) 2020-06-09 2020-06-09 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63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4470B (zh) * 2022-01-17 2022-12-13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海洋生物附着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894973B (zh) * 2022-05-05 2023-03-2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下化学药剂防污损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4026A1 (en) * 2013-04-24 2014-10-30 C C Watertech Ab Filter system
CN206161344U (zh) * 2016-11-24 2017-05-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生长挂板
CN106818453A (zh) * 2016-12-28 2017-06-13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贝藻复合养殖装置
CN106973779A (zh) * 2016-12-28 2017-07-25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藻类增殖结构
CN106605592B (zh) * 2016-12-28 2019-08-06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防风浪鱼藻礁
CN106718818B (zh) * 2016-12-28 2019-10-22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悬浮式人工藻礁装置
CN109000974B (zh) * 2018-06-13 2020-12-11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定点鱼卵辅助监测装置
CN108896352B (zh) * 2018-06-13 2020-08-14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海洋鱼卵的定点监测方法
CN109030112B (zh) * 2018-07-03 2020-12-11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施工期悬浮物监测系统
CN109781726B (zh) * 2018-12-06 2021-02-19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沉底式产卵场监测设备
CN109832185B (zh) * 2019-01-29 2021-01-08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可沉降的悬浮式海藻生态修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6355A (zh)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6355B (zh) 用于测试海洋不同深度的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测试装置
CN111982861B (zh) 一种监测内波环境下浅层沉积物侵蚀再悬浮的装置及方法
KR100925403B1 (ko) 부침식 수중 가두리 장치
CN202337351U (zh) 自平衡抗淤积海床基
AU20082788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offshore contamination
WO2006117767A3 (en) A float and a floatable structure
KR102165090B1 (ko) 수질측정용 분리식 폰툰시스템
CN210592333U (zh) 一种防生物附着海洋浮标
CN111595635A (zh) 海洋污损生物取样研究装置及水下长期监测装置
CN111762288B (zh) 抗风浪型海上污损生物调研设备
CN210391521U (zh) 海底有缆实时观测系统
CN111762289B (zh) 一种调研用的海上污损生物固定装置
CN2395542Y (zh) 深海养殖网箱
CN112325859A (zh) 一种漂浮式海床基
CN214267903U (zh) 一种海生物监测系统和测量船
CN116221500B (zh) 一种适用于浅水域的动态管缆构型系统
CN218932998U (zh) 一种柔性消浪设施
CN212340757U (zh) 海洋污损生物取样研究装置及水下长期监测装置
CN114600812B (zh) 一种笼式能串联不同水层的污损生物附着调研设备
CN214538158U (zh) 一种港口航道工程水深实时监测装置
KR100532716B1 (ko) 음파유속계 고정장치
CN112903361A (zh) 一种用于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采水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0198599U (zh) 温度链实时观测系统
CN111301613A (zh) 一种用于海洋浮标的锚系机构
CN215492615U (zh) 一种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采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