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5574A - 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5574A
CN111765574A CN202010740311.7A CN202010740311A CN111765574A CN 111765574 A CN111765574 A CN 111765574A CN 202010740311 A CN202010740311 A CN 202010740311A CN 111765574 A CN111765574 A CN 111765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orkshop
return
air return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03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杰华
林新芳
黄永康
夏国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n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n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n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n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403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55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5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5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36Ducting arrangements with ducts including air distributors, e.g. air collecting boxes with at least three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F24F2203/1032Desiccant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其包括车间本体,车间本体内设置有外回风区和若干个内回风区,外回风区设置有连接新风处理设备的回风柱,内回风区设置有内循环回风设备;内循环回风设备包括有框体、用于调节空气温度的调温部,以及用于输送空气的抽风部,调温部和抽风部设置于框体内部。内循环回风设备的循环风量可对新风处理设备的送风量进行补充,分担了可以满足车间本体洁净度级别所需的总循环风量,减少双转轮除湿机组的再生能耗或转轮造价。由于框体设置于车间本体的内部,通过内循环的方式进行送风,减少外部空气混进循环风中的量,减少了外部空气对车间本体内部空气湿度的干扰。本申请具有提高产品的成品质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低湿度洁净车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洁净车间是一种对内部的受控粒子数、温度、湿度、压力、噪声等参数具有严格要求的车间,且对应于不同实验室的生产要求,具有不同的指标。目前,在生物医药、锂电池、半导体、化妆品等实验室或生产车间中,一般会将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设置于洁净车间内。生产者在设计不同洁净度级别的净化车间时,需要根据洁净车间的空间体积、生产设备的功耗、围护结构湿负荷所需的循环风量等数据,计算得出满足洁净度级别所需的循环风量,对车间空调系统进行设计。
对于电子产品如新能源锂电池洁净车间来说,湿度高会降低锂电池的容量,在电动汽车上直接反应为续航里程降低,并且会增加电池鼓包爆炸的风险,因此该车间对低湿度的要求尤为高,一般需要控制在1RH%,且为了使湿度达到该标准值,需要通过转轮除湿机将送风露点降低到-60℃dp,将大量的低湿干燥空气送进车间中。
参照图1,在市面上的一些洁净车间中,厂家通常使用双转轮除湿机组进行新风处理来提供循环风量。车间内一般设置有连接双转轮除湿机组的回风柱,在工作时,双转轮除湿机组通过回风柱抽取室内回风,并与室外回风混合,经过处理后送进车间内。在这种空调系统中由于循环风量几乎完全由双转轮除湿机组提供。
参照图2,随着洁净车间满足洁净度级别所需的循环风量变大,双转轮除湿机组的再生能耗会变高,且其转轮造价会更贵。在设计车间时为了减少转轮除湿机组的造价成本或再生能耗,有的厂家会在轮除湿机组后采用二次回风设计。在二次回风中,经过原双转轮除湿机组处理完成的空气会与通过二次回风管道与室内回风重新混合,并送进车间内。这种方式中二次回风可提供一定的循环风量,从而分担了原双转轮除湿机组需要提供的循环风量。
针对该方案,发明人认为,在二次回风设计中需要使用设置在车间外部的回风管道与新风处理设备连接,而回风管道通常为分段式拼装,考虑回风管道存在负压湿负荷渗透的情况,回风管道的段与段之间可能会存在泄露,且由于风阀为活动机构也可能会存在泄露,外部空气可能会吸进回风管道中。在空调设计规范中,允许风管的泄露率为2%。在实际项目施工中,即使已经采取了严密的施工工艺,还是会存在约1%的泄露量,对排进车间内空气的湿度进行干扰,影响车间内的露点温度。对于湿度要求较高的电子产品洁净车间来说该影响较大,可能会降低电子产品的成品质量、提高产品不合格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成品质量、降低产品不合格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包括车间本体,所述车间本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外回风区和若干个内回风区,所述外回风区设置有连接新风处理设备的回风柱,所述内回风区设置有内循环回风设备;所述内循环回风设备包括有框体、用于调节空气温度的调温部,以及用于输送空气的抽风部,所述调温部和所述抽风部设置于所述框体内部,所述框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间本体通过外回风区中的回风柱向新风处理设备输送室内回风,进行一次回风,新风处理设备向车间本体内部提供循环风量。内回风区的内循环回风设备包括有框体,框体通过抽风部可将车间本体内的空气抽进框体中并从出风口处排出,且通过调温部可改变空气的温度,使从排风口排出的空气满足室内温度要求,从而给提供循环风量。由于内循环回风设备的循环风量可对新风处理设备的送风量进行补充,分担了可以满足车间本体洁净度级别所需的总循环风量,进而减少了双转轮除湿机组的再生能耗或转轮造价。由于框体设置于车间本体的内部,通过内循环的方式进行送风,减少外部空气混进循环风中的量,减少了外部空气对车间本体内部空气湿度的干扰,进而提高电子产品的成品质量、降低产品不合格的风险。
优选的,各个所述内回风区间隔分布于所述车间本体内,各所述外回风区与各所述内回风区之间交错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回风区间隔分布,使各个内循环回风设备间隔分布,使多个框体可从多个方位排出气体、多个回风柱可从多个方位抽走气体,使车间本体内的空气分布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内回风区与相邻的所述外回风区之间形成循环模块,所述循环模块包括沿所述车间本体内壁进行气体交换的边缘循环模块和设于所述车间本体中部进行气体交换的中部循环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间本体内主要进行气体交换的位置处于循环模块。在大型洁净车间中,边缘循环模块可对车间本体接近内壁的区域进行气体交换,中部循环模块可对车间本体中部的区域进行气体交换,增大循环模块区域覆盖范围,使车间本体内的气体分布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调温部包括表冷器,所述抽风部包括有处理风机和用于承托所述处理风机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与所述框体内壁连接,所述进风口设置有第一过滤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处理风机通过支撑框固定在框体内,使气体从进风口进入框体内,从排风口排出。调温部通过表冷器吸收经过框体内部空气的热量,使气体排出排风口时温度达到车间温度要求。第一过滤件可对进入框体内的气体进行过滤,对排出排风口的气体具有净化作用。
优选的,所述表冷器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冷却源的冷冻水管,所述冷冻水管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冷冻水管包括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有过滤器,所述保温层设置有供所述过滤器外露的清理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冷器通过冷冻水管连接外部冷却源,保温层可减少冷冻水管的热量散失。过滤器通过清理部外露于保温层,方便使用者进行定期清理。
优选的,所述框体设置有供使用者操作所述过滤器的第一检修口和用于遮挡所述第一检修口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框体通过锁合组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锁合组件打开第一挡板,从而对框体内部的结构进行检修或清理。清理完成后,使用者可将第一挡板遮挡第一检修口并通过锁合组件锁紧。
优选的,所述框体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过滤件容纳的固定槽,所述框体铰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过滤件的限位件;当所述限位件转动至与第一过滤件重叠的角度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固定槽之间形成对所述第一过滤件具有限位作用的限位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件遮挡固定槽时,限位件阻止第一过滤件过滤固定槽,使第一过滤件与固定槽相对固定。当使用者将限位件转动至完全脱离第一过滤件的位置后,可将第一过滤件从固定槽中取出。
优选的,所述处理风机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件,所述框体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固定架,所述第二过滤件与所述处理风机之间设置有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过滤件可对排出排风口的空气进行进一步过滤,缓冲层可降低空气抵达第二过滤件时的速度,保证过滤效果。
优选的,所述处理风机包括有壳体、铰接于所述壳体内的叶轮和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的电机,所述承托架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壳体的支架,所述电机设于所述支架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架支撑壳体,使电机设于壳体的下方,减少处理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从而减少框体的宽度,减少框体占用工作区的空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空调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包括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还包括有连接于所述回风柱的新风处理设备和连接所述新风处理设备与所述车间本体内部的送风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风处理设备通过回风柱抽取车间本体内的室内回风,进行一次回风,并通过送风管道向车间本体内送风。车间本体通过内部的内循环回风设备形成内循环风,对新风处理设备送出的风量进行补充,分担了可以满足车间本体洁净度级别所需的总循环风量,进而减少了双转轮除湿机组的再生能耗或转轮造价。由于框体设置于车间本体的内部,通过内循环的方式进行送风,减少外部空气混进车间本体内部进行干扰,进而提高电子产品的成品质量、降低产品不合格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内循环回风设备的循环风量可对新风处理设备的送风量进行补充,分担了可以满足车间本体洁净度级别所需的总循环风量,进而减少了双转轮除湿机组的再生能耗或转轮造价;
2.框体设置于车间本体的内部,通过内循环的方式进行送风,减少外部空气混进循环风中的量,减少了外部空气对车间本体内部空气湿度的干扰,进而提高电子产品的成品质量、降低产品不合格的风险;
3.在大型洁净车间中,边缘循环模块可对车间本体接近内壁的区域进行气体交换,中部循环模块可对车间本体中部的区域进行气体交换,增大循环模块区域覆盖范围,使车间本体内的气体分布更加均匀;
4.电机通过支撑框固定于壳体的下方,减少处理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从而减少框体的宽度,减少框体占用工作区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双转轮除湿机组的流程示意图以及参照数据。
图2是相关技术中二次回风设计的流程示意图以及参照数据。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车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车间本体内部外回风区与内回风区的布局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内循环回风设备与回风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内循环回风设备中剖面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锁合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限位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内循环回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内循环回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车间本体内部外回风区与内回风区的布局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中节能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中节能空调系统的流程示意图以及参照数据。
附图标记说明:
1、车间本体;11、内回风区;12、外回风区;13、工作区;14、循环模块;141、边缘循环模块;142、中部循环模块;
2、新风处理设备;21、前表冷单元;22、第一除湿转轮单元;23、送风单元;24、中表冷单元;25、第二除湿转轮单元;26、后表冷单元;27、后加热单元;
3、回风柱;32、回风口;33、百叶隔板;
4、内循环回风设备;401、检修层;402、冷却层;403、动力层;404、缓冲层;
41、框体;411、进风口;4111、限位板;4112、固定槽;412、排风口;4121、旋流风口扩散器;413、隔板;414、支撑框;415、螺纹孔;
42、调温部;421、表冷器;422、调温单元;
43、抽风部;431、处理风机;4311、壳体;4312、叶轮;4313、电机;43314、传动带;432、承托架;
44、冷冻水管;441、保温层;4411、清理部;442、进水管;4421、过滤器;443、出水管;4431、电动二通阀;444、并联支管;4441、手动蝶阀;
45、第一检修口;451、第一挡板;452、第一容置槽;46、第二检修口;461、第二挡板;462、第二容置槽;
47、第一过滤件;471、固定框;472、G4初效过滤板;473、F8中效过滤板;
48、限位件;481、连接孔;482、连接轴;483、挡块;484、受力片;
49、固定架;491、通气口;492、第二过滤件;
5、锁合组件;51、底座;511、安装槽;512、驱动孔;513、安装块;52、抵接块;521、橡胶层;522、让位槽;5221、限位部;53、滑块;531、限位轴;54、驱动轴;541、受力块;
6、锁紧件;61、锁紧槽;
7、送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
实施例1
参照图3和图4,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包括车间本体1,车间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区域,各个区域包括内回风区11、外回风区12和工作区13,其中外回风区12设置有回风柱3,回风柱3与设于车间本体1外部的新风处理设备2连接;内回风区11设置有内循环回风设备4,内循环回风设备4可抽取气体并在对气体进行温度处理后排出,用于在车间本体1内部形成气体循环;工作区13设置有生产设备,供工作人员进行生产作业。在本实施例中,新风处理设备2采用双转轮除湿机组。在工作状态时,新风处理设备2将处理过的低湿空气送进车间本体1中,同时内循环回风设备4通过气体内循环的方式送风。此过程中内循环回风设备4的循环风可对新风处理设备2的送风量进行补充,分担可以满足车间本体1洁净度级别所需的总循环风量。
参照图4,各个内回风区11间隔分布于车间本体1内,且各个内回风区11与各个外回风区12之间加错分布。每一个内回风区11与相邻的外回风区12形成一个循环模块14。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模块14沿车间本体1的内壁分布形成边缘循环模块141。通过这种方式,内循环回风设备4可从多个方向进行排气,使车间本体1内的气体分布更加均匀。
参照图3和图5,回风柱3的一面贴合于车间本体1的内壁,且回风柱3栓接于车间本体1。回风柱3的纵向截面呈矩形,其以竖直方向朝上设置。回风柱3中空,回风柱3的顶部通过设于车间本体1顶部的回风管道与新风处理设备2连接。回风柱3远离车间本体1内壁的一面下部开设有回风口32,回风口32处栓接有百叶隔板33。气体可从回风口32进入回风柱3内部,并输送至新风处理设备2与室外新风进行混合。
参照图5和图6,内循环回风设备4包括有框体41、调温部42和抽风部43,其中调温部42和抽风部43分别设于框体41的内部。框体41中空,且框体41的外形与回风柱3的外形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框体41由镀锌骨架和彩钢板拼合栓接组成,且框体41高度小于或等于4.5m。框体41下部开设有进风口411、顶端开设有排风口412,且进风口411和排风口412均位于框体41远离车间本体1内壁的一面。框体41的内部从下到上依次栓接有隔板413和支撑框414,其中框体41底部和隔板413之间形成检修层401;隔板413和支撑框414之间形成冷却层402,冷却层402的位置与进风口411的位置相对应;支撑框414和框体41顶部之间形成动力层403,排风口412位于动力层403的上方。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层40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吸收气体热量的表冷器421,形成调温部42;动力层40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收取气体的处理风机431,形成抽风部43。在工作状态时,在处理风机431的作用下,气体从进风口411进入框体41内部并经过表冷器421进行降温,以使气体达到满足温度要求后从排风口412排出。
参照图6,检修层401的内部设置有冷冻水管44,冷冻水管44的一端穿设于隔板413与表冷器421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框体41与外部冷却源连接,外部冷却源通过冷冻水管44供应冷却剂,冷却剂为水、氮气或冷冻液中的一种。为减少冷冻水管44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量传递,冷冻水管44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441。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层441由保温棉通过胶带缠绕包裹形成,这种方式安装或拆卸方便,便于使用者后期进行检修。冷冻水管44包括有进水管442和出水管443,其中进水管442设置有过滤器4421,出水管443设置有连接外部控制设备的电动二通阀4431。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出水管443还连通有并联支管444,电动二通阀4431位于并联支管444的两端之间,并联支管444上设置有供使用者手动操作开关的手动蝶阀4441。在正常状态下,手动蝶阀4441处于关闭状态。当电动二通阀4431出现有故障时,使用者可打开第一挡板451后,通过手动蝶阀4441打开并联支管444,使出水管443可以保持工作。
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器4421采用Y型过滤器。为方便使用者定期对大Y型过滤器进行清理,框体41的外侧开设有连通检修层401的第一检修口45。Y型过滤器的法兰盖朝向第一检修口45,且保温层441设置有供Y型过滤器法兰盖外露的清理部4411。框体41还设置有用于遮挡第一检修口45的第一挡板451和用于锁定第一挡板451的锁合组件5。第一挡板451的中部栓接有把手。使用者打开锁合组件5后可取下第一挡板451,打开Y型过滤器的法兰盖进行清理,待清理完成后再重新固定第一挡板451。
参照图8和图9,第一检修口45远离框体41内腔一端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供第一挡板451容纳的第一容置槽45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451设置有四组锁合组件5,各锁合组件5分布于第一挡板451的四个边角处。框体41焊接有四个与各个锁合组件5配合的锁紧件6,锁紧件6设置有锁紧槽61。锁合组件5包括与框体41连接的底座51、通过转动方式切换开关状态的抵接块52、通过移动方式驱使抵接块52转动的滑块53,以及通过转动方式驱使滑块53滑动的驱动轴54。
参照图8和图9,锁紧件6以垂直于框体41表面的方向设置,锁紧槽61开设于锁紧件6接近第一挡板451的一面并贯通锁紧件6。底座51栓接于第一挡板451的表面,且底座51远离第一挡板451的一面开设有安装槽511。底座451还焊接有用于遮挡安装槽511的安装块513。
参照图8和图9,抵接块5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安装槽511的槽壁铰接,抵接块52的另一端形成可通过转动方式进入或脱离锁紧槽61的锁合部。锁合部远离第一挡板451的一面粘接有供锁紧件6抵接的橡胶层521,橡胶层521的表面设置有凹凸面。当滑块53以远离第一挡板521的方向移动时,抵接块52发生转动且其自由端以远离安装槽511的方向转动,使橡胶层521逐渐进入锁紧槽61。
参照图9,滑块53的两侧贴合于安装槽511的槽壁,滑块53接近抵接块52的一端两侧分别焊接有限位轴531;抵接块52接近滑块53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供滑块53端部容纳的让位槽522,让位槽522的两侧槽壁向内凹陷形成供限位轴531穿设的限位部5221,限位轴531与对应的限位部5221滑动连接。
参照图9,驱动轴54以垂直于第一挡板451的方向设置,驱动轴54的一端穿设于安装块513并通过转动轴承与安装槽511的槽壁转动连接;驱动轴54的周向侧面为螺纹面,滑块53远离抵接块52的一端开设有一内壁为螺纹面的驱动孔512,驱动孔512与驱动轴54螺纹连接,且驱动轴54远离底座51的一端焊接有受力块541。
参照图8和图9,使用者可通过转动受力块541的方式使驱动轴54转动,当驱动轴54转动时,滑块53沿着驱动轴54的轴向移动,限位轴531在限位部5221内滑动并推动抵接块52,使抵接块52发生转动。当抵接块52转动至抵接于锁紧槽61槽壁的位置时,底座51配合第一容置槽452槽壁夹紧第一挡板451,抵接块52与锁紧件6处于上锁状态;当抵接块52转动至完全脱离锁紧槽61槽壁的位置时,抵接块52可与锁紧件6脱离,抵接块52与锁紧件6处于开锁状态。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411的数量为二,且从上至下间隔设置。表冷器421接近进风口411的一面形成进气面,进气面与两进风口411分别有重叠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442和出水管443均连接于表冷器421的同一侧,而为了使进入框体41内部的空气均穿过进气面,进风口411接近进水管442的一端内壁焊接有限位板4111,限位板4111遮挡进水管442和出水管443,并与进风口411之间形成与进气面相对应的进气间隙。
参照图6,为了对进入框体41内的气体进行过滤,进风口4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件47。第一过滤件47包括固定框471、G4初效过滤板472和F8中效过滤板473,G4初效过滤板472和F8中效过滤板473以接近框体41内部到远离框体41内部的方向固定在固定框471内。进风口411远离框体41内腔的一端内壁开设有固定槽4112,固定槽4112与固定框471相匹配。
参照图10和图11,每一个固定框47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限位件48,两限位件48呈上下间隔分布。限位件48的一端通过连接轴482与框体41铰接,当使用者将限位件48的活动端转动至遮挡固定槽4112的位置时,限位件48与固定框471具有重合部分,限位件48与固定槽4112之间形成对固定框471具有限位作用的限位间隙,使固定框471固定在固定槽4112内;当使用者将限位件48的活动端转动至完全脱离固定槽4112的位置时,可将固定框471从固定槽4112中取出,从而进行更换或清理。
参照图10和图11,限位件48接近连接轴482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481,连接孔481为通孔。连接轴482穿设于连接孔481,连接轴482的周向侧面为螺纹面,框体41开设有与各个连接轴482对应的螺纹孔415。连接轴482的一端穿设于连接孔481与螺纹孔415螺纹连接,另一端焊接有挡块483,挡块483的半径大于连接轴482的半径。挡块483的中部以远离连接轴482的方向延伸形成受力片484。
参照图10和图11,使用者可通过受力片484施力使连接轴482转动,随着连接轴482的转动,挡块483会以接近或远离框体41的方向移动;当挡块483移动至抵接于限位件48的位置时,挡块483通过摩擦力使限位件48难以发生转动的;当挡块483移动至脱离限位件48的位置时,挡块483易于绕连接轴482转动,使用者可转动连接轴482进而操作限位件48。
参照图6,处理风机431位于框体41的中部,且其送风方向为从下至上,处理风机431包括有壳体4311、叶轮4312和电机4313,叶轮4312通过转动轴铰接于壳体4311内,电机4313通过输出轴与叶轮4312连接以驱使叶轮4312转动。
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框体41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减少框体41在水平方向上的占用空间,电机4313设置于壳体4311的正下方,且电机4313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4314与叶轮4312转动轴传动连接。壳体4311的底端栓接有承托架432,承托架432为一由多条长条状镀锌板焊接成的框架。承托架432栓接于支撑框414的上表面,从而壳体4311进行支撑,电机4313栓接于承托架432内。在本实施例中,框体41横向截面的面积与回风柱3横向截面的面积相对应。
参照图6,为了方便使用者处理风机431进行检修或维护,框体41远离车间本体1内壁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检修口46,第二检修口46连通动力层403,第二检修口46的盖设有具有遮挡作用的第二挡板461。第二间检修口的内壁设置有供第二挡板461容纳的第二容置槽462,且第二挡板461沿其四个边角部设置有的锁合组件5,框体41设置有与各个锁合组件5相对应的锁紧件6。位于第二挡板461上的锁合组件5与位于第一挡板451上的锁合组件5结构相同。使用者可通过操作锁合组件5来完成第二挡板461的打开或关闭。
参照图6,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效果,框体41上部的内侧栓接有固定架49,固定架49的上表面栓接有第二过滤件492,固定架49的中部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通气口491。第二过滤件492为H11高效过滤器4421且覆盖通气口491。为了避免气体通过地二过滤件时流速较大,降低过滤效果;固定架49与壳体4311之间留有距离形成缓冲层404,减缓气体流速,以保证过滤效果,经过第二过滤件492的气体可直接从排风口412排出。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车间本体1通过外回风区12中的回风柱3向新风处理设备2输送室内回风,进行一次回风,新风处理设备2向车间本体1内部提供循环风量。内回风区11的内循环回风设备4包括有框体41,框体41通过抽风部43可将车间本体1内的空气抽进框体41中并从出风口处排出,且通过调温部42可改变空气的温度,使从排风口412排出的空气满足室内温度要求,从而给提供循环风量。由于内循环回风设备4的循环风量可对新风处理设备2的送风量进行补充,分担了可以满足车间本体1洁净度级别所需的总循环风量,进而减少了双转轮除湿机组的再生能耗或转轮造价。由于框体41设置于车间本体1的内部,通过内循环的方式进行送风,减少外部空气混进循环风中的量,减少了外部空气对车间本体1内部空气湿度的干扰,进而提高电子产品的成品质量、降低产品不合格的风险。
实施例2
参照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框体41的高度大于4.5m,排风口412的内壁栓接有旋流风口扩散器4121,增大气体经过旋流风口扩散器4121的流速。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接近排风口412的气体流速过大影响第二过滤件492的过滤效果,第二过滤件492位于处理风机431与排风口412之间的中部。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由于气体经过处理风机431后其流速会逐渐变慢,在框体41总体高度较大的情况下,送出排风口412的气体流速较少导致气体扩散范围缩小,旋流风口扩散器4121可增大气体排出排风口412时的流速,使车间本体1内的气体分布更加均匀。
实施例3
参照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循环模块14还包括设于车间本体1中部的中部循环模块142,各个中部循环模块142围绕中部循环模块142设置。为了进一步增大气流扩散范围,位于中部循环模块142的框体41设置有四组排风口412,排风口412分布于框体41的四侧,使内循环气流可从框体41的四侧排出,且各个排风口412的内壁均栓接有旋流风口扩散器4121。
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在工作状态时,边缘循环模块141从车间本体1的边缘部向中部排送气流,同时中部循环模块142从车间本体1的中部向边缘部排送气流,使使车间本体1内的气体分布更加均匀。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参照图16和图17,节能空调系统包括有车间本体1、新风处理设备2、回风柱3、内循环回风设备4,以及送风管道7。回风柱3和内循环回风设备4设于车间本体1的内部,回风柱3与新风处理设备2连接,用于提供室内回风并在新风处理设备2中与室外新风混合。送风管道7设于车间本体1的外侧,送风管道7连通新风处理设备2的出风口和车间本体1的内侧,供新风处理设备2向车间本体1的内部送风。另一方面,内循环回风设备4的截面面积与回风柱3的截面面积相匹配,内循环回风设备4的位置实际上替换了原本需要添加的回风柱3的位置,减少了内循环回风设备4增加的占用空间,使车间内布局更加合理。
本实施例中,新风处理设备2采用双转轮除湿机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表冷单元21、第一除湿转轮单元22、送风单元23、中表冷单元24、第二除湿转轮单元25、后表冷单元26,以及后加热单元27。内循环回风设备4设置有调温单元422。
生产者在设计不同洁净度级别的净化车间时,需要根据洁净车间的空间体积、生产设备的功耗和工作人员的数量,去计算得出满足洁净度级别所需的循环风量,进而设计新风处理设备2、回风柱3和内循环回风设备4。
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体积为3000m³,生产设备功率为600Kw,工作人员为10人,温度要求23℃,湿度要求低于1%RH,露点温度要求-35℃(含湿量0.138g/kg)的净化车间为例,满足十万级净化所需的循环风量大约为48000CMH。其中需要新风处理设备2提供的循环风量为22500CMH,内循环回风设备4提供的循环风量为25500CMH,以满足总循环风量48000CMH。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实施原理为:该空调系统通过双转轮除湿机组进行除湿,控制车间本体1内部的湿度,通过内循环回风设备4进行调温,控制车间本体1内部的温度,形成温湿分离处理的系统。车间本体1通过内部的内循环回风设备4形成内循环风,对新风处理设备2送出的风量进行补充,分担了可以满足车间本体1洁净度级别所需的总循环风量,进而减少了双转轮除湿机组的再生能耗或转轮造价。由于框体41设置于车间本体1的内部,通过内循环的方式进行送风,没有外部循环的二次回风管,减少回风负压泄露湿负荷的干扰,进而减少外部空气混进车间本体1内部进行的干扰,达到提高电子产品成品质量、降低产品不合格风险的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包括车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本体(1)内设置有若干个外回风区(12)和若干个内回风区(11),所述外回风区(12)设置有连接新风处理设备(2)的回风柱(3),所述内回风区(11)设置有内循环回风设备(4);所述内循环回风设备(4)包括有框体(41)、用于调节空气温度的调温部(42),以及用于输送空气的抽风部(43),所述调温部(42)和所述抽风部(43)设置于所述框体(41)内部,所述框体(41)设置有进风口(411)和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内回风区(11)间隔分布于所述车间本体(1)内,各所述外回风区(12)与各所述内回风区(11)之间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回风区(11)与相邻的所述外回风区(12)之间形成循环模块(14),所述循环模块(14)包括沿所述车间本体(1)内壁进行气体交换的边缘循环模块(141)和设于所述车间本体(1)中部进行气体交换的中部循环模块(14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部(42)包括表冷器(421),所述抽风部(43)包括有处理风机(431)和用于承托所述处理风机(431)的支撑框(414),所述支撑框(414)与所述框体(41)内壁连接,所述进风口(411)设置有第一过滤件(4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冷器(421)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冷却源的冷冻水管(44),所述冷冻水管(44)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441);所述冷冻水管(44)包括有进水管(442)和出水管(443),所述进水管(442)设置有过滤器(4421),所述保温层(441)设置有供所述过滤器(4421)外露的清理部(44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41)设置有供使用者操作所述过滤器(4421)的第一检修口(45)和用于遮挡所述第一检修口(45)的第一挡板(451),所述第一挡板(451)与所述框体(41)通过锁合组件(5)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41)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过滤件(47)容纳的固定槽(4112),所述框体(41)铰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过滤件(47)的限位件(48);当所述限位件(48)转动至与第一过滤件(47)重叠的角度时,所述限位件(48)与所述固定槽(4112)之间形成对所述第一过滤件(47)具有限位作用的限位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风机(431)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件(492),所述框体(41)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过滤件(492)的固定架(49),所述第二过滤件(492)与所述处理风机(431)之间设置有缓冲层(404)。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风机(431)包括有壳体(4311)、铰接于所述壳体(4311)内的叶轮(4312)和用于驱动所述叶轮(4312)转动的电机(4313),所述支撑框(414)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壳体(4311)的承托架(432),所述电机(4313)设于所述承托架(432)内。
10.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还包括有连接于所述回风柱(3)的新风处理设备(2)。
CN202010740311.7A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17655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0311.7A CN111765574A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0311.7A CN111765574A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5574A true CN111765574A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27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0311.7A Pending CN111765574A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557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8875A1 (zh) * 2021-02-27 2022-09-01 苏州鱼得水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工车间空气净化设备
CN116839112A (zh) * 2023-06-19 2023-10-03 钹鑫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除湿分离系统运行方法及设备
CN117685617A (zh) * 2024-02-02 2024-03-12 深圳市德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洁净车间通风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8875A1 (zh) * 2021-02-27 2022-09-01 苏州鱼得水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工车间空气净化设备
CN116839112A (zh) * 2023-06-19 2023-10-03 钹鑫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除湿分离系统运行方法及设备
CN117685617A (zh) * 2024-02-02 2024-03-12 深圳市德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洁净车间通风系统
CN117685617B (zh) * 2024-02-02 2024-04-05 深圳市德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洁净车间通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5574A (zh) 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
CN103486674B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CN103134166A (zh) 多通道组合新风净化机
CN214370713U (zh)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装置的通风系统
CN105202627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503042U (zh) 全热交换吊顶除湿机
CN20398045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485979U (zh) 一种可进行混风调节的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CN104390281B (zh) 利用盘式空气生态箱的空气调节方法
CN106128779B (zh) 超级电容散热系统
CN202581615U (zh) 恒温恒湿生产车间
CN212299291U (zh) 一种新能源低湿洁净车间及节能空调系统
CN2082380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2589061A (zh) 恒温恒湿生产车间及其运行方法
CN113418242A (zh) 无水加湿装置、空调器
CN2139238Y (zh) 全功能窗式空调机
CN108825559B (zh) 一种具有过滤净化功能的风机
CN115899866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1721510U (zh) 空气循环合理的孵化机、孵化机组及孵化间
CN109442571A (zh) 穿墙机
CN109140738A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N212227335U (zh) 一种建筑通风系统
CN110319494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3990127U (zh) 一种自循环式空气化学过滤设备
CN209726414U (zh) 户式恒温恒湿恒氧型新风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