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8563A - 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8563A
CN111758563A CN202010799677.1A CN202010799677A CN111758563A CN 111758563 A CN111758563 A CN 111758563A CN 202010799677 A CN202010799677 A CN 202010799677A CN 111758563 A CN111758563 A CN 111758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garcane
score
determination
progeny plants
nurs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96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
杨毅
刘建华
王相华
张成贵
邓益华
邓罡
陈莉
张晋锐
辛术贞
蒋鹏
李华雄
邓小东
王海宇
邹刚
林川
徐刚
陈刚
李月
雷靖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ijiang Tianyu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Province Neijiang Cit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Neijiang Tianyu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Province Neijiang Cit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ijiang Tianyu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Province Neijiang Cit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Neijiang Tianyu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996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8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8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85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4Processes of selection involving genotypic or phenotypic markers; Methods of using phenotypic markers for sel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亲本选育;步骤20、后代植株培育;步骤30、前期测定;步骤40、综合性状测定;步骤50、成品测定。本发明解决了果蔗育种中无科学、规范、实用的品种评价指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甘蔗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用途广泛的经济作物,按用途的不同,甘蔗主要可分为糖蔗和果蔗两大类。作为水果种植和消费的甘蔗称果蔗,即果蔗是一种作水果使用的专用甘蔗,糖蔗是用于制糖的专用甘蔗。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能源甘蔗、酿酒甘蔗、饲料甘蔗的研究已成为甘蔗研究的新内容。果蔗是群众喜爱、消费量大、经济价值较高的果品之一。近年优质专用果蔗的市场批发价达1400-2000元/吨,是糖蔗的3-5倍,种植果蔗已成为农民新的增收途径之一。我国使用的专用果蔗品种以从国外引进的“拔地拉”果蔗(紫黑色)为主,另有零星分布,历史上从国外引进的“地方果蔗品种”。“拔地拉”属热带型品种,只分布于我国南亚热带温光条件最优的部份地区。我国广大中亚热带和部份南亚热带因温光条件不能满足“拔地拉”的需要,引种“拔地拉”均告失败,在无专用果蔗品种使用的情况下,只能用糖蔗品种代替果蔗,因商品性差,售价比“拔地拉”低1-2倍,加之产量低,经济效益远不如种植“拔地拉”。
建国以来,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糖满足国内的需求。在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甘蔗科研单位只选育糖蔗品种为制糖工业服务,未开展果蔗育种工作,对果蔗的相关研究也很少。
此前,开展果蔗育种前,果蔗育种在我国是空白。本发明的目的一是育成优于“拔地拉”的我国自育专用果蔗品种,满足我国广大中亚热带无专用果蔗品种使用的急需,在南亚热带逐步替换已开始退化的“拔地拉”,促进农民增收;二是通过从无到有开展果蔗育种及相关研究,创建我国果蔗育种技术体系,推动我国甘蔗研究的科技进步;三是应用创建的果蔗育种技术体系不断选育出各具特色的系列果蔗品种,实现我国果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此前,果蔗育种是我国甘蔗研究的新领域,缺乏前人经验借鉴,也无可参考的资料,一切只能从无到有进行系统探索研究、积累和总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解决了果蔗育种中无科学、规范、实用的品种评价指标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亲本选育:设置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设置测定总分、测定合格分数和直接淘汰标准,选取数种具有果蔗商品性状的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杂交,得到杂交后代,用设置的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对该杂交后代进行测定,得到测定分数,如该杂交后代未达到测定合格分数或达到直接淘汰标准,则淘汰该杂交后代,如该杂交后代达到测定合格分数,使用该杂交后代按上述杂交方式及上述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测定数次后,得到数种果蔗优良亲本,进入步骤20;
步骤20、后代植株培育:将步骤10中得到的数种果蔗优良亲本送到光热条件良好的地区培育,待其开花后进行杂交,收获杂交花穗种子并将其带回育种目的地培育,得到后代植株,进入步骤30;
步骤30、前期测定:设置数个前期测定项目和每个前期测定项目对应的测定标准,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分别进行上述数个前期测定项目的测定,如测定的后代植株每个前期测定项目均达到该前期测定项目对应的测定标准,则进入步骤40,如测定的后代植株其中一个前期测定项目未达到该前期测定项目对应的测定标准,则淘汰;
步骤40、综合性状测定:设置数个苗圃并设置对应的苗圃晋级顺序,设置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设置测定总分并分别设置保留观察分数、晋级分数、越级输送分数和直接淘汰标准,用设置的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对完成前期测定的杂交后代进行测定,得到测定分数,如测定分数未达到保留观察分数或达到直接淘汰标准,则淘汰,如测定分数达到保留观察分数,则该杂交后代保留到当前苗圃观察,如测定分数达到晋级分数,则该杂交后代晋级下一苗圃,如测定分数达到越级输送分数,则该杂交后代越级输送;
步骤50、成品测定:设置果蔗新品种成品合格标准,对步骤40中晋级到最后一苗圃的杂交后代进行种植,获得成品,如该成品未满足果蔗新品种成品合格标准,则淘汰,如该成品如满足果蔗新品种成品合格标准,则获得果蔗新品种。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和步骤40中,所述的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包括如下测定项目:外观、生长裂缝与气根、空心、蒲心、口味、硬度、脆度、纤维含量、田间锤度、出苗、分蘖、生长势、耐寒性、抗病性、抗倒性、宿根性和产量。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中,测定总分为100分,测定合格分数为60分。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外观性状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外观性状测定,若其茎大、茎色鲜艳、茎形美观、节间长、蔗表皮无生长裂缝且蔗皮光滑蜡粉少,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蔗株重度弯曲、茎径<2cm、节间长<10cm或茎长<200cm,则淘汰。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品质性状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品质性状测定,若其汁多、纤维含量低、口味纯正、茎泡脆、甜度适中且茎切面没有明显的蒲心和空洞,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品质性状测定其中一项不符合上述标准,则淘汰。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抗逆性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抗逆性测定,若其耐寒、耐贮、耐旱、抗倒伏且抗病虫,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同时感黑穗病和花叶病或高感其中一种病,则淘汰。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适应性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适应性测定,若其适应育种目的地的温度条件、光照条件和冬季的低温、霜雪,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适应性测定其中一项不符合上述标准,则淘汰。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40中,所述的苗圃包括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品比圃和区域试验圃。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40中,所述的苗圃晋级顺序为: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品比圃—区域试验圃。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40中,所述的测定总分为100分,所述的保留观察分数为60分-80分,所述的晋级分数为80分-90分,所述的越级输送分数为>90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将糖蔗的经济性与果蔗的商品性有机结合,突出其外观、品质、农艺、抗逆、适应性等重点,同时创新相应的技术指标体系和育种方法;
2、将具有一定果蔗商品性状的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杂交,对种植的杂交后代采用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进行选优去劣、优中选优,选育出商品性优、抗逆性强、甜度适中、高产稳产的专用水果甘蔗新品种,以满足需求;
3、本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极大程度的挖掘了甘蔗的经济价值,同时提供了一种快捷的专用果蔗品种选育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亲本选育:设置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设置测定总分、测定合格分数和直接淘汰标准,选取数种具有果蔗商品性状的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杂交,得到杂交后代,用设置的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对该杂交后代进行测定,得到测定分数,如该杂交后代未达到测定合格分数或达到直接淘汰标准,则淘汰该杂交后代,如该杂交后代达到测定合格分数,使用该杂交后代按上述杂交方式及上述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测定数次后,得到数种果蔗优良亲本,进入步骤20;
步骤20、后代植株培育:将步骤10中得到的数种果蔗优良亲本送到光热条件良好的地区培育,待其开花后进行杂交,收获杂交花穗种子并将其带回育种目的地培育,得到后代植株,进入步骤30;
步骤30、前期测定:设置数个前期测定项目和每个前期测定项目对应的测定标准,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分别进行上述数个前期测定项目的测定,如测定的后代植株每个前期测定项目均达到该前期测定项目对应的测定标准,则进入步骤40,如测定的后代植株其中一个前期测定项目未达到该前期测定项目对应的测定标准,则淘汰;
步骤40、综合性状测定:设置数个苗圃并设置对应的苗圃晋级顺序,设置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设置测定总分并分别设置保留观察分数、晋级分数、越级输送分数和直接淘汰标准,用设置的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对完成前期测定的杂交后代进行测定,得到测定分数,如测定分数未达到保留观察分数或达到直接淘汰标准,则淘汰,如测定分数达到保留观察分数,则该杂交后代保留到当前苗圃观察,如测定分数达到晋级分数,则该杂交后代晋级下一苗圃,如测定分数达到越级输送分数,则该杂交后代越级输送;
步骤50、成品测定:设置果蔗新品种成品合格标准,对步骤40中晋级到最后一苗圃的杂交后代进行种植,获得成品,如该成品未满足果蔗新品种成品合格标准,则淘汰,如该成品如满足果蔗新品种成品合格标准,则获得果蔗新品种。
本实施例中,步骤10和步骤40中,所述的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包括如下测定项目:外观、生长裂缝与气根、空心、蒲心、口味、硬度、脆度、纤维含量、田间锤度、出苗、分蘖、生长势、耐寒性、抗病性、抗倒性、宿根性和产量。
本实施例中,步骤10中,测定总分为100分,测定合格分数为60分。
本实施例中,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外观性状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外观性状测定,若其茎大、茎色鲜艳、茎形美观、节间长、蔗表皮无生长裂缝且蔗皮光滑蜡粉少,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蔗株重度弯曲、茎径<2cm、节间长<10cm或茎长<200cm,则淘汰。
本实施例中,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品质性状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品质性状测定,若其汁多、纤维含量低、口味纯正、茎泡脆、甜度适中且茎切面没有明显的蒲心和空洞,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品质性状测定其中一项不符合上述标准,则淘汰。
本实施例中,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抗逆性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抗逆性测定,若其耐寒、耐贮、耐旱、抗倒伏且抗病虫,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同时感黑穗病和花叶病或高感其中一种病,则淘汰。
本实施例中,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适应性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适应性测定,若其适应育种目的地的温度条件、光照条件和冬季的低温、霜雪,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适应性测定其中一项不符合上述标准,则淘汰。
本实施例中,步骤40中,所述的苗圃包括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品比圃和区域试验圃。
本实施例中,步骤40中,所述的苗圃晋级顺序为: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品比圃—区域试验圃。
本实施例中,步骤40中,所述的测定总分为100分,所述的保留观察分数为60分-80分,所述的晋级分数为80分-90分,所述的越级输送分数为>90分。
本选育方法步骤1O和步骤40中,所述的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如表1:
表1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
Figure BDA0002626923930000081
Figure BDA0002626923930000091
上述测定项目、评分标准和直接淘汰标准,不局限于表1,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步骤10中,测定总分和测定合格分数标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步骤40中,测定总分、保留观察分数、晋级分数和越级输送分数标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同时,苗圃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节。
本方法中的外观性状测定具体可表现为:一是茎大、茎径超过2.5厘米;二是茎色鲜艳、茎形美观,蔗表皮无生长裂缝、蔗皮光滑蜡粉少;三是节间长,节间长度超过10厘米。但实际情况可根据后代植株的不同进行一定的调整。
本方法中的品质性状测定具体可表现为:一是汁多、纤维含量低。榨汁率高于68%,纤维含量低于10%;二是口味纯正,无异味无咸味,具有一定果香味;三是茎泡脆,易撕咬,果肉脆韧;四是甜度适中,田间锤度16-19%;五是无空浦心,茎切面不能有明显的蒲心和空洞。但实际情况可根据后代植株的不同进行一定的调整。
本方法中的农艺性状测定具体可表现为:一是株型紧凑、叶片宽大,叶绿色或黄绿色、叶鞘光滑无毛群;二是出苗好、分蘖多,出苗率高、分蘖力强、生长速度快、上林率高、宿根性好,对温、光要求不高,前期生长快。但实际情况可根据后代植株的不同进行一定的调整。
本方法中的抗逆性测定具体可表现为:一是耐寒性强,在育种目的地能安全越冬,品质不受影响;二是耐贮藏,收获后能较长时间保持品质稳定利于远距离运输销售;三是抗倒伏,根系发达,植株直立,不头重脚轻;四是抗病。高抗果蔗花叶病、梢腐病和黑穗病。但实际情况可根据后代植株的不同进行一定的调整。常规的果蔗病害抗性,一般分为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五个等级。针对果蔗,其花叶病和黑穗病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病害,因此以病害抗性中的感和高感对其抗逆性进行测定。
本方法中的适应性测定具体可表现为:一是适应亚热带温、光条件,要高产稳产,亩产在5吨以上;二是适应不同土壤,粘土、壤土、沙土均宜种植;三是适应多种生态条件种植,在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稳定。但实际情况可根据后代植株的不同进行一定的调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亲本选育:设置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设置测定总分、测定合格分数和直接淘汰标准,选取数种具有果蔗商品性状的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杂交,得到杂交后代,用设置的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对该杂交后代进行测定,得到测定分数,如该杂交后代未达到测定合格分数或达到直接淘汰标准,则淘汰该杂交后代,如该杂交后代达到测定合格分数,使用该杂交后代按上述杂交方式及上述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测定数次后,得到数种果蔗优良亲本,进入步骤20;
步骤20、后代植株培育:将步骤10中得到的数种果蔗优良亲本送到光热条件良好的地区培育,待其开花后进行杂交,收获杂交花穗种子并将其带回育种目的地培育,得到后代植株,进入步骤30;
步骤30、前期测定:设置数个前期测定项目和每个前期测定项目对应的测定标准,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分别进行上述数个前期测定项目的测定,如测定的后代植株每个前期测定项目均达到该前期测定项目对应的测定标准,则进入步骤40,如测定的后代植株其中一个前期测定项目未达到该前期测定项目对应的测定标准,则淘汰;
步骤40、综合性状测定:设置数个苗圃并设置对应的苗圃晋级顺序,设置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设置测定总分并分别设置保留观察分数、晋级分数、越级输送分数和直接淘汰标准,用设置的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对完成前期测定的杂交后代进行测定,得到测定分数,如测定分数未达到保留观察分数或达到直接淘汰标准,则淘汰,如测定分数达到保留观察分数,则该杂交后代保留到当前苗圃观察,如测定分数达到晋级分数,则该杂交后代晋级下一苗圃,如测定分数达到越级输送分数,则该杂交后代越级输送;
步骤50、成品测定:设置果蔗新品种成品合格标准,对步骤40中晋级到最后一苗圃的杂交后代进行种植,获得成品,如该成品未满足果蔗新品种成品合格标准,则淘汰,如该成品如满足果蔗新品种成品合格标准,则获得果蔗新品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和步骤40中,所述的果蔗品种田间测定标准包括如下测定项目:外观、生长裂缝与气根、空心、蒲心、口味、硬度、脆度、纤维含量、田间锤度、出苗、分蘖、生长势、耐寒性、抗病性、抗倒性、宿根性和产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中,测定总分为100分,测定合格分数为60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外观性状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外观性状测定,若其茎大、茎色鲜艳、茎形美观、节间长、蔗表皮无生长裂缝且蔗皮光滑蜡粉少,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蔗株重度弯曲、茎径<2cm、节间长<10cm或茎长<200cm,则淘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品质性状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品质性状测定,若其汁多、纤维含量低、口味纯正、茎泡脆、甜度适中且茎切面没有明显的蒲心和空洞,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品质性状测定其中一项不符合上述标准,则淘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抗逆性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抗逆性测定,若其耐寒、耐贮、耐旱、抗倒伏且抗病虫,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同时感黑穗病和花叶病或高感其中一种病,则淘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中,所述的前期测定,包括适应性测定,具体如下:
对步骤20中得到的后代植株进行适应性测定,若其适应育种目的地的温度条件、光照条件和冬季的低温、霜雪,则进入后续测定,若其适应性测定其中一项不符合上述标准,则淘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0中,所述的苗圃包括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品比圃和区域试验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0中,所述的苗圃晋级顺序为: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品比圃—区域试验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0中,所述的测定总分为100分,所述的保留观察分数为60分-80分,所述的晋级分数为80分-90分,所述的越级输送分数为>90分。
CN202010799677.1A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Pending CN111758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9677.1A CN111758563A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9677.1A CN111758563A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8563A true CN111758563A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2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9677.1A Pending CN111758563A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85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9996A (zh) * 2021-04-02 2021-07-0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高光效甘蔗选育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7540A (zh) * 2014-05-06 2014-07-30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酿酒甘蔗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4472341A (zh) * 2014-11-20 2015-04-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高产高糖抗倒能力强甘蔗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6688655A (zh) * 2016-11-30 2017-05-2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甘蔗杂交组合简易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7540A (zh) * 2014-05-06 2014-07-30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酿酒甘蔗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4472341A (zh) * 2014-11-20 2015-04-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高产高糖抗倒能力强甘蔗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6688655A (zh) * 2016-11-30 2017-05-2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甘蔗杂交组合简易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仕云等: "浅谈甘蔗常规杂交育种的性状鉴定及分析方法 ", 《中国糖料》 *
张成贵等: "对甘蔗杂交后代早期选择的探讨 ", 《甘蔗》 *
彭绍光: "广西甘蔗有性杂交育种三十年的回顾 ", 《西南农业学报》 *
李翠英等: "甘蔗新品种德蔗03-83的选育 ", 《甘蔗糖业》 *
杨建等: "专用果蔗新品种‘甜城99’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黎焕光等: "甘蔗杂交组合的模糊综合评判与后代选育效果 ", 《中国糖料》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9996A (zh) * 2021-04-02 2021-07-0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高光效甘蔗选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oy Morpho-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in squash and pumpkins (Cucurbita spp.)
Fukuda et al. Selected morphological and agronomic descriptors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assava
CN111670804A (zh) 一种梨树高效选育方法
CN105613255A (zh) 一种优良食味、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聚合育种方法
CN111758563A (zh) 一种果蔗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13348941B (zh) 一种高产化橘红良种芽变繁育的方法
CN106804423B (zh) 一种白色颖壳大麦品种的培育方法
CN109618923A (zh) 一种具有观赏性的大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CN114793883A (zh) 一种营养两用脆稻的选育方法
CN111387049B (zh) 一种早熟、蜜桃香型草莓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CN111183893B (zh) 优质杂交一代菜薹的新型选育方法
US11399476B2 (en) Red radish cultivar SXT majestic red
Xu et al. New Varieties of Blueberry Released by US in 2018 and Analysis of Breeding Trends
Novarianto et al.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coconut sugar production using dwarf varieties
Jun et al. The production of Asian pears in China
Yao Jujube, an alternative fruit crop for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CN104412899A (zh) 利用胶州白菜品种培育彩色白菜的方法
Dangi et al. Evaluating genetic diversity of morpho-physiological traits in sweet cherry (Prunus avium L.) cultivars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CN108782246B (zh) 一种干椒地方品种快速提纯复壮的方法
Gordana The phenological and pomological traits of selected genotypes of wild pear [Pyrus pyraster (L.) Du Roi] importa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generative rootstocks
CN114931093B (zh) 一种氮高效、大穗、细长粒、低垩白优质常规香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Prohens et al. Participatory breeding in eggplant: selection and improvement for quality and yield in a local landrace.
Novarianto et al. The Bido variety is an essential genetic material for coconut breeding
Nikolic et al. Sweet cherry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in Yugoslavia
Hayati et al. Phenotypic Variability of The F2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Local and Introduced Okra Cultiva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