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6468A - 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6468A
CN111756468A CN202010646020.1A CN202010646020A CN111756468A CN 111756468 A CN111756468 A CN 111756468A CN 202010646020 A CN202010646020 A CN 202010646020A CN 111756468 A CN111756468 A CN 111756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packet
transceiver
timer
ultras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60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政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56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6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6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using measurement of signal travel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017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short-range imaging
    • G01S7/52085Details related to the ultrasound signal acquisition, e.g. scan sequences
    • G01S7/52087Details related to the ultrasound signal acquisition, e.g. scan sequences using synchronization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1/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sonic, ultra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适用于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一种同步方法,同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产生第一中断信号以触发第一电子装置上的第一计时器。由第一电子装置传送射频封包至第二电子装置。回应第二电子装置接收到射频封包,产生第二中断信号以触发第二电子装置上的第二计时器。其中第二计时器根据第二中断信号以及射频封包与第一计时器同步,或者第二电子装置根据第二中断信号以及射频封包估算第一计时器的时间戳记。借此,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参照同步的时间基准。

Description

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2月08日、申请号为201810127464.7、发明名称为“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揭示文件是关于通讯系统,更进一步而言,本揭示文件是关于通讯系统中不同电子装置之间的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当两个装置彼此通讯时,两个装置需要共同的时间基准,如此一来,两个装置当中的发送端可以在正确的时序上传送数据并且两个装置当中的接收端可以在正确的时序上取样或接收数据。如果两个装置彼此并不同步,在两个装置之间传输的数据可能发生一些错误。例如,数据可能包含严重的抖动(jitter)或是杂讯。
发明内容
本揭示文件提供一种通讯系统,通讯系统包含第一电子装置以及第二电子装置。第一电子装置包含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一射频收发器。第一射频收发器耦接至第一控制电路,第一射频收发器用以产生第一中断信号至第一控制电路并传送射频封包。第二电子装置包含第二控制电路以及第二射频收发器,第二射频收发器耦接至第二控制电路,第二射频收发器用以接收射频封包,并且回应接收到射频封包而产生第二中断信号至第二控制电路。第一中断信号用以触发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计时器,第二中断信号用以触发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计时器,第二计时器根据第二中断信号以及射频封包与第一计时器同步,或者第二电子装置根据第二中断信号以及射频封包估算第一计时器的时间戳记。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射频收发器产生该第一中断信号并同时开始传送该射频封包,以及当该第二射频收发器完成该射频封包的接收时该第二射频收发器立刻产生该第二中断信号。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二电子装置辨识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传送来的该射频封包的一长度,该第二电子装置根据该射频封包的该长度估算一传送时间区间,该传送时间区间由该第一射频收发器开始传送该射频封包起算直到该第二射频收发器完成该射频封包的接收。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二中断信号启动该第二计时器并将该第二计时器同步至一时间计数,该时间计数是由该传送时间区间以及该第二控制电路收到该第二中断信号的一抵达时间所决定。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第一超音波收发器用以在一超音波作动时段传送一超音波封包,该第二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第二超音波收发器用以接收来自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该超音波封包。
于一实施例中,该超音波封包是由该第一超音波收发器依据该第一计时器而产生,该第二超音波收发器依据该第二计时器对该超音波封包进行取样。
于一实施例中,在接收该射频封包之后,该第二射频收发器用以传送一确认封包至该第一射频收发器。
于一实施例中,该确认封包携带由该第二电子装置发送至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调整指令,该第一电子装置根据该调整指令调整该超音波作动时段。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射频收发器与该第二射频收发器之间的一第一传输延迟短于该第一超音波收发器与该第二超音波收发器之间的一第二传输延迟。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子装置为一虚拟实境系统的一控制器或一头戴式显示器,该第二电子装置为该虚拟实境系统的该控制器或该头戴式显示器。
本揭示文件进一步提供一种适用于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一种同步方法,同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产生第一中断信号以触发第一电子装置上的第一计时器。由第一电子装置传送射频封包至第二电子装置。回应第二电子装置接收到射频封包,产生第二中断信号以触发第二电子装置上的第二计时器。其中第二计时器根据第二中断信号以及射频封包与第一计时器同步,或者第二电子装置根据第二中断信号以及射频封包估算第一计时器的时间戳记。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射频收发器产生该第一中断信号的同时该第一电子装置开始传送该射频封包,以及当该第二电子装置完成该射频封包的接收时立刻产生该第二中断信号。
于一实施例中,同步方法还包含:该第二电子装置辨识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传送来的该射频封包的一长度;以及该第二电子装置根据该射频封包的该长度估算一传送时间区间,其中该传送时间区间由该第一射频收发器开始传送该射频封包起算直到该第二射频收发器完成该射频封包的接收。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二中断信号启动该第二计时器并将该第二计时器同步至一时间计数,该时间计数是由该传送时间区间以及该第二控制电路收到该第二中断信号的一抵达时间所决定。
于一实施例中,同步方法还包含在一超音波作动时段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传送一超音波封包至该第二电子装置。
于一实施例中,该超音波封包是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依据该第一计时器而产生,该第二电子装置依据该第二计时器对该超音波封包进行取样。
于一实施例中,同步方法还包含在接收该射频封包之后由该第二电子装置传送一确认封包至该第一射频收发器。
于一实施例中,该确认封包携带由该第二电子装置发送至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调整指令,该同步方法还包含该第一电子装置根据该调整指令调整该超音波作动时段。
基于上述例子,第二电子装置的第二计时器可以与第一电子装置的第一计时器同步。借此,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分别参照第一计时器与第二计时器上同步的时脉信号。于一例子中,超音波封包在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之间传输,借此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超音波传输可以参照同步后的时脉信号而进行。
须说明的是,上述说明以及后续详细描述是以实施例方式例示性说明本案,并用以辅助本案所请求的发明内容的解释与理解。
附图说明
为让本揭示内容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上下列图示。须说明的是,基于实际需求,部分特征并不一定依照实际比例进行绘示。为了说明的简便,附图当中部分特征的尺寸可能依说明上的需求而增加或减少。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一实施例中一种通讯系统的示意图;
图2A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的一实施例中一种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2B绘示图2A的其中一步骤当中的进一步步骤的方法流程图;
图3A绘示一实施例中在两射频收发器之间传送的射频封包的时序示意图;
图3B绘示于一实施例中在图3A所示的一个讯框当中有关第一中断信号、射频封包以及第二中断信号进一步细节的时序示意图;
图4A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之间传送的射频封包以及确认封包的时序示意图;
图4B绘示于一实施例中在图4A所示的一个讯框当中有关第一中断信号、射频封包、第二中断信号以及超音波信号等进一步细节的时序示意图;以及
图5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另一实施例中通讯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揭示提供许多不同实施例或例证用以实施本揭示文件的不同特征。特殊例证中的元件及配置在以下讨论中被用来简化本揭示。所讨论的任何例证只用来作解说的用途,并不会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揭示文件或其例证的范围和意义。在适当的情况下,在图示之间及相应文字说明中采用相同的标号以代表相同或是相似的元件。
参考图1,其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一实施例中一种通讯系统100的示意图。通讯系统100包含至少两个电子装置。于图1所绘示的实施例中,通讯系统100包含第一电子装置120以及第二电子装置140。
第一电子装置120以及第二电子装置140可以彼此通讯。举例来说,数据、指令及/或控制信号可以由第一电子装置120传送至第二电子装置140,或由第二电子装置140传送至第一电子装置120。
如图1所示,第一电子装置120包含控制电路122、射频收发器124以及超音波收发器126。控制电路122耦接至射频收发器124以及超音波收发器126。于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22可以由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任何具相等性的控制电路而实现。于一实施例中,射频收发器124可以是透过电磁波传输的无线通讯收发器,例如,射频识别(RFID)收发器、无线保真(WiFi)收发器、蓝牙(Bluetooth)收发器或是低功率蓝牙(BLE)收发器。于另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22与射频收发器124可以整合在单一集成电路当中实现,例如本身具有控制逻辑元件的射频收发器。射频收发器124可以传送射频封包RP至一目标装置(于此实施例中目标装置以第二电子装置140为例进行说明)。超音波收发器126可以是透过超音波传输的无线通讯收发器。超音波收发器126可以传送超音波封包UP至目标装置。
如图1所示,第二电子装置140包含控制电路142、射频收发器144以及超音波收发器146。控制电路142耦接至射频收发器144以及超音波收发器146。于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42可以由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任何具相等性的控制电路而实现。于一实施例中,射频收发器144可以是透过电磁波传输的无线通讯收发器,例如,射频识别(RFID)收发器、无线保真(WiFi)收发器、蓝牙(Bluetooth)收发器或是低功率蓝牙(BLE)收发器。于另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42以及射频收发器144可以整合在单一集成电路当中实现,例如本身具有控制逻辑元件的射频收发器。射频收发器144用以接收来自射频收发器124的射频封包RP。超音波收发器146可以是透过超音波传输的无线通讯收发器。超音波收发器146用以接收来自超音波收发器126的超音波封包UP。
为了确保两个装置之间的通讯能够正确进行,第一电子装置120与第二电子装置140需要共同的时间基准或是同步的时脉信号。关于如何在第一电子装置120与第二电子装置140之间进行时脉同步的细节将在下列实施例中有完整说明。请进一步参阅图2A,其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的一实施例中一种同步方法200的流程图。同步方法200可以应用在图1中所示的通讯系统100上。
如图1及图2A所示,在同步方法200的步骤S210当中,射频收发器124用以产生第一中断信号至控制电路122。在步骤S220当中,射频收发器124用以传送射频封包RP至第二电子装置140。在步骤S220当中,射频收发器144用以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装置120的射频封包RP。于步骤S240当中,当接收到射频封包RP,射频收发器144用以产生第二中断信号至控制电路142。
请一并参阅图3A,其绘示一实施例中在射频收发器124与射频收发器144之间传送的射频封包RP的时序示意图。如图3A所示,射频收发器124用以周期性的传送射频封包RP。在图3A的实施例中,示意性绘示了先后三个讯框F1、F2以及F3。于一实施例中,三个讯框F1、F2以及F3各自具有相同的持续时间长度。举例来说,三个讯框F1、F2以及F3的持续时间长度均相同于固定的射频传输间隔时间,例如5毫秒(millisecond)或是10毫秒。于此例中,射频收发器144每经过一个上述射频传输间隔时间便会由射频收发器124收到一个射频封包RP。
请一并参阅图3B,其绘示于一实施例中在图3A所示的一个讯框F1当中有关第一中断信号INT1、射频封包RP以及第二中断信号INT2等进一步细节的时序示意图。
如图3B所示的实施例,射频收发器124在时间点T1产生第一中断信号INT1至控制电路122(即步骤S210),并且同时在时间点T1开始进行射频封包RP的传输(即步骤S220)。
于步骤S210当中,第一中断信号INT1用以触发控制电路122中的第一计时器TC1。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计时器TC1可以是由软件或固件方式实现并且在控制电路122上运行的一个时间计数器(time counter)或是一个时脉信号产生器(clock signal generator)。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计时器TC1可以是由硬件电路方式实现且位于控制电路122当中的频率控制震荡器(frequency controlled oscillator)或是时脉信号产生电路。第一中断信号INT1用以设定第一计时器TC1的一个起始点。如图3B所示,第一中断信号INT1在时间点T3抵达控制电路122。第一计时器TC1由时间点T3起开始周期性地累进一时间计数(timecount),如图所示01,02,03,04,05…依此类推。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计时器TC1也可以实现为在时间点T3当下所纪录的一个时间戳记(time stamp)。时间戳记可以由系统时钟所决定,举例来说,时间戳记可以是“2018-01-26-1136-36443”。然而,时间戳记并不仅限于上述格式,于另一实施例中,时间戳记可以根据实际时间精度的需求而包含更多或更少位数。
在时间点T1与时间点T3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隙G1,时间间隙G1是因射频收发器124与控制电路122之间的传输电路路径所造成。于实际应用中,因为射频收发器124与控制电路122均设置于第一电子装置120的中,两者之间的传输电路路径通常很短。因此,时间间隙G1通常小于1微秒(microsecond)。第一计时器TC1回应第一中断信号INT1由时间点T3开始产生时脉信号或累计时间计数。
在步骤S220当中,如图3B所示,射频收发器124由时间点T1开始进行射频封包RP的传送。于一实施例中,射频收发器124需要些许的启动时间并需要些许的准备时间来准备要发送的射频封包RP。如图3B所示,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2之间,射频收发器124启动以及准备射频封包RP。接着,在时间点T2至时间点T4之间,射频封包RP由射频收发器124传送出去。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4之间的时间间隙G2是射频收发器124传送射频封包RP的处理时间。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0,射频收发器144由时间点T2开始接收射频封包RP,射频收发器144可在时间点T4接收到射频封包RP的全部内容。接着,由时间点T4至时间点T5,射频收发器可确认射频封包RP的内容及完整性。于此实施例当中,射频收发器144可在时间点T5完成对射频封包RP的接收流程。在图3B的实施例中,当射频封包RP在时间点T5完成接收时,在步骤S240中射频收发器144立刻产生第二中断信号INT2至控制电路142。
如图1及图3B所示,第二中断信号INT2用以触发控制电路142中的第二计时器TC2。于一实施例中,第二计时器TC2可以是由软件或固件方式实现并且在控制电路122上运行的一个时间计数器或是一个时脉信号产生器。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计时器TC2可以是由硬件电路方式实现且位于控制电路122当中的频率控制震荡器或是时脉信号产生电路。
如图3B所示,第二中断信号INT2在时间点T5之后的时间点T6抵达控制电路142。在时间点T5与时间点T6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隙G4,时间间隙G4是因射频收发器144与控制电路142之间的传输电路路径所造成。于实际应用中,因为射频收发器144与控制电路142均设置于第二电子装置140的中,两者之间的传输电路路径通常很短。因此,时间间隙G4通常小于1微秒(microsecond)。第二计时器TC2回应第二中断信号INT2由时间点T6开始产生时脉信号或累计时间计数。
为了进行第一电子装置120与第二电子装置140之间的时脉同步,希望能够使第二计时器TC2上的时间计数相同于第一计时器TC1上的时间计数。为达成上述目的,控制电路142需要估算第一电子装置120中第一计时器TC1开始进行时间计数累计的一个预估时间(即时间点T3),如此一来,控制电路142便可将第二计时器TC2的时间计数设定至等同于第一计时器TC1上的时间计数。
如图3B所示,在时间点T3与时间点T6之间存在时间间隔G5。若第二电子装置140能够得知时间间隔G5的时间长度,控制电路142便能依据“T3=T6–G5”计算出时间点T3的准确时点。
如图3B所示,两个时间间隔G1及G5的总长度等同于另两个时间间隔GRP及G4的总长度,其关系可以表示为“G1+G5=GRP+G4”。
于此实施例中,用以传送第二中断信号INT2的时间间隔G4的长度大致上相同于传送第一中断信号INT1的时间间隔G1。因此可以假设,时间间隔G1的长度等于时间间隔G4的长度,如此一来,时间间隔G5的长度便等于传输时间间隔GRP的长度。此传输时间间隔GRP是射频封包RP由时间点T1开始传送至时间点T5完成接收的总经过时间长度。于此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装置140并不知道时间点T1的准确时点。于此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装置140用以根据射频封包RP其封包的长度来估算传输时间间隔GRP。
请一并参阅图2B,其绘示图2A的步骤S240当中的进一步步骤S241至步骤S243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B,在步骤S241当中,第二电子装置140辨识射频封包RP其封包的长度。于一实施例中,射频封包RP其封包的长度可由射频收发器144进行辨识。射频收发器144可以计算射频封包RP其封包的长度。于另一实施例中,射频封包RP其封包的长度是第一电子装置120与第二电子装置140两者事先约定,且对两装置而言均为已知的封包长度。
举例来说,射频封包RP其封包的长度可以是32个位元组(bytes)、64个位元组或128个位元组。时间间隔G3可以由射频封包RP其封包的长度而定。举例来说,当封包的长度是32个位元组时,时间间隔G3可以是360微秒;当封包的长度是64个位元组时,时间间隔G3可以是720微秒。而传输时间间隔GRP略为长于时间间隔G3。于步骤S242中,第二电子装置140根据射频封包RP的封包长度而估算由射频收发器124开始传送射频封包RP(在时间点T1)起算直到射频收发器144完成射频封包RP的接收(在时间点T5)为止的传输时间间隔GRP。
举例来说,若射频封包RP其封包的长度是32个位元组,第二电子装置140可以将传输时间间隔GRP估算为361微秒(等于时间间隔G3加上1微秒)。若射频封包RP其封包的长度是64个位元组,第二电子装置140可以将传输时间间隔GRP估算为721微秒(等于时间间隔G3加上1微秒)。上述1微秒的时间差,可以是由射频收发器124准备射频封包RP的准备时间所造成。在此例子中,第二电子装置140便能计算时间点T3的预估时间,透过“T3=T6-GRP”。在步骤S243中,射频收发器144产生第二中断信号INT2,第二中断信号INT2用以将第二计时器TC2同步至一特定的时间计数,此时间计数的大小由第二中断信号INT2到达控制电路142的抵达时间(即时间点T6)以及传输时间间隔GRP所决定。
如图3B所示,第二计时器TC2上的时间计数将相同于第一计时器TC1上的时间计数(其由时间点T3开始累加)。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装置140估计传输时间间隔GRP及/或时间点T3的预估时间,据此,第二电子装置140控制第二计时器TC2由“12”开始进行时间计数,如此一来,第二计时器TC2的时间计数便会等同于第一计时器TC1的时间计数。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装置140可以根据传输时间间隔GRP以及第二中断信号INT2到达控制电路142的抵达时间(即时间点T6),而估算第一计时器TC1的时间戳记。举例来说,控制电路142所得到对应时间点T6的时间戳记若为“2018-01-26-1136-36454”,且控制电路142所估算的传输时间间隔GRP为11毫秒,则控制电路142可以预测第一计时器TC1的时间戳记为“2018-01-26-1136-36443”。
于上述例子中,即使第一计时器TC1与第二计时器TC2是在不同的时间点开始计算,第一计时器TC1与第二计时器TC2的时间计数仍可以是相同的。第二电子装置140可以根据射频封包RP的传输时间间隔GRP而调节第二计时器TC2上的时间计数。如图2A所示,同步方法200可以透过步骤S210至步骤S240同步第一电子装置120与第二电子装置140上的第一计时器TC1与第二计时器TC2。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120可以是虚拟实境系统中的控制器,而第二电子装置140可以是虚拟实境系统当中的头戴式显示器。于此例子中,虚拟实境系统当中的控制器与头戴式显示器两者基于同步方法200所实现的共同时间基准下彼此沟通,本揭示文件并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120可以是虚拟实境系统中的头戴式显示器,而第二电子装置140可以是虚拟实境系统当中的控制器。
于一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射频封包RP之后,射频收发器144更发送确认封包至射频收发器124。请一并参阅图4A以及图4B。图4A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120与第二电子装置140之间传送的射频封包RP以及确认封包ACK的时序示意图。
于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示意性绘示了先后三个讯框F1、F2以及F3。于一实施例中,三个讯框F1、F2以及F3各自具有相同的持续时间长度。举例来说,三个讯框F1、F2以及F3的持续时间长度均相同于固定的射频传输间隔时间,例如5毫秒(millisecond)或是10毫秒。于此例中,射频收发器144每经过一个上述射频传输间隔时间便会由射频收发器124收到一个射频封包RP。在收到射频封包RP之后,射频收发器144会回传确认封包ACK至射频收发器124,射频收发器124接收来自射频收发器144的确认封包ACK。
请一并参阅图4B,其绘示于一实施例中在图4A所示的一个讯框F1当中有关第一中断信号INT1、射频封包RP、第二中断信号INT2以及超音波信号US1与US2等进一步细节的时序示意图。其中,图4B当中第一中断信号INT1、射频封包RP以及第二中断信号INT2之间的时序关系与细节大致相似于图3B的实施例,在此不另赘述。
于一实施例中,通讯系统100可进一步执行图2A中的步骤S250至步骤S280,以基于第一计时器TC1与第二计时器TC2上已同步的时间计数而传送超音波封包UP。如图1及图4B所示,在步骤S250当中,当第一计时器TC1由第一中断信号INT1触发(在图4B中的时间点T3)并开始计数,超音波收发器126发送如图4B所示的超音波信号US1。超音波封包UP是透过超音波信号US1基于第一计时器TC1而发送。于此实施例中,超音波收发器126开始传输超音波封包UP是由时间点T3开始。第二电子装置140的超音波收发器146所收到的超音波信号US2如图4B所示。超音波收发器146在于时间点T7由超音波信号US2中接收到超音波封包UP。
在步骤S260中,如图4B所示,超音波收发器126在超音波作动时段(ultrasoundactive time slot)UATS当中传送超音波封包UP。在步骤S270中,超音波收发器146接收超音波封包UP。在步骤S280中,超音波收发器146基于第二计时器TC2对超音波封包UP进行取样。举例来说,超音波封包UP当中的数据可以基于第二计时器TC2上的时脉信号或时间计数进行处理、解码或解密。由于第二计时器TC2与第一计时器TC1同步,故超音波封包UP由超音波收发器126传输至超音波收发器146的传输经过时间UTT可以基于第二计时器TC2加以计算。于此例子中,当超音波收发器146收到超音波封包UP时可以发送另一个中断信号至控制电路142。控制电路142可以得知在时间点T7收到超音波封包UP,此时间点对应到第二计时器TC2上的时间计数“18”。控制电路142便可以计算超音波封包UP的传输经过时间UTT,通过此关系式“UTT=T7-T3”。于图4B的实施例中,此传输经过时间UTT的长度等同于第二计时器TC2(或是第一计时器TC1)上17个单位时间(17=“18”-“01”)。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计时器TC1与第二计时器TC2之间可能仍存在微小的时间差异,也可视为时间抖动。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计时器TC1与第二计时器TC2之间的时间抖动是在3毫秒以下,因此,第一电子装置120与第二电子装置140之间的时间同步至少可以达到毫秒计量等级。
如图4B所示,射频收发器144在时间点T5后将确认封包ACK回传至射频收发器124。接着,射频收发器124会接收到来自射频收发器144的确认封包ACK。如图4B所示,超音波封包UP是在超音波信号US1的超音波作动时段UATS当中传送。
于一实施例中,确认封包ACK用以携带由第二电子装置140发送至第一电子装置120的调整指令。第一电子装置120根据确认封包ACK当中的调整指令调整超音波作动时段UATS。举例来说,可以根据确认封包ACK当中所携带的调整指令,进而加宽或缩短超音波作动时段UATS或是将超音波作动时段UATS提早或延后。
于图2A、图2B及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计时器TC1与第二计时器TC2之间的同步可以用来决定第一电子装置120与第二电子装置140之间传递的超音波封包UP的传输经过时间UTT,如此一来,第二电子装置140可以根据传输经过时间UTT量测与第一电子装置120之间的相对距离。但本揭示文件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计时器TC1与第二计时器TC2之间的同步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电子装置之间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的数据同步、相机场景探索作业的同步、影像图框的同步及/或惯性量测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数据时间戳记的同步等应用。
上述实施例绘示了通讯系统100当中两个电子装置(第一电子装置120与第二电子装置140)之间的例子,但本揭示文件并不仅限于两个电子装置。请一并参阅图5,其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另一实施例中通讯系统300的示意图。
于图5的实施例中,通讯系统300包含第一电子装置320、第二电子装置340以及第三电子装置360。
第一电子装置320及第二电子装置340可以彼此通讯。举例来说,数据、指令及/或控制信号可以由第一电子装置320传送至第二电子装置340,或由第二电子装置340传送至第一电子装置320。第三电子装置360及第二电子装置340可以彼此通讯。举例来说,数据、指令及/或控制信号可以由第三电子装置360传送至第二电子装置340,或由第二电子装置340传送至第三电子装置360。
如图5所示,第一电子装置320包含控制电路322、射频收发器324以及超音波收发器326。第二电子装置340包含控制电路342、射频收发器344a、另一射频收发器344b以及超音波收发器346。第三电子装置360包含控制电路362、射频收发器364以及超音波收发器366。
第一电子装置320的射频收发器324用以传送射频封包RP1至第二电子装置340的射频收发器344a,并同时产生中断信号以触发控制电路322的计时器TC1。第三电子装置360的射频收发器364用以传送另一射频封包RP2至第二电子装置340的射频收发器344b,并同时产生中断信号以触发控制电路362的计时器TC3。当接收到射频封包RP1,射频收发器344a产生中断信号以触发控制电路342当中的计时器TC2a。当接收到射频封包RP2,射频收发器344b产生中断信号以触发控制电路342当中的计时器TC2b。
第一电子装置320的超音波收发器326用以传送超音波封包UP1至第二电子装置340的超音波收发器346。第三电子装置360的超音波收发器366用以传送另一超音波封包UP2至第二电子装置340的超音波收发器346。
第一电子装置320及第二电子装置340可以利用前述实施例中的同步方法200同步计时器TC1与计时器TC2a。关于同步的细节已经在先前实施例中说明,在此不另赘述。相似地,第三电子装置360及第二电子装置340可以利用前述实施例中的同步方法200同步计时器TC3与计时器TC2b。借此,超音波封包UP1与超音波封包UP2可以基于同步的时脉信号进行处理。
此外,第二电子装置340的射频收发器344a可以回传确认封包ACK1至第一电子装置320,而第二电子装置340的射频收发器344b可以回传另一确认封包ACK2至第三电子装置360。确认封包ACK1与确认封包ACK2用以从第二电子装置340携带各自的调整指令至第一电子装置320及第三电子装置360。上述各自的调整指令用以使第一电子装置320与第三电子装置360各自采用的超音波作动时段差异化。于一实施例中,各自的调整指令用以将第一电子装置320与第三电子装置360的两个超音波作动时段分别设置在不互相重迭的两个分离时段。于此例中,第一电子装置320所使用的超音波作动时段将相异且不重迭于第三电子装置360所使用的超音波作动时段。超音波封包UP1与超音波封包UP2将不会彼此干扰,而第二电子装置340可以简单地分辨超音波封包UP1与超音波封包UP2的来源装置根据各自的超音波作动时段。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320及第三电子装置360为虚拟实境系统中的两个控制器,而第二电子装置340为虚拟实境系统中的头戴式显示器。于此例中,虚拟实境系统中的控制器与头戴式显示器可以利用先前实施例的同步方法200所形成的同步时脉下彼此沟通。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已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讯系统包含:
一第一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控制电路;一第一计时器;以及一第一射频收发器,耦接至该第一控制电路,该第一射频收发器用以传送一射频封包;以及
一第二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二控制电路;一第二计时器;以及一第二射频收发器,耦接至该第二控制电路,该第二射频收发器用以接收该射频封包,并且回应接收到该射频封包而产生一第二中断信号至该第二控制电路;
其中,该第二电子装置辨识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传送来的该射频封包的一长度,该第二电子装置根据该射频封包的该长度估算一传送时间区间,该传送时间区间由该第一射频收发器开始传送该射频封包起算直到该第二射频收发器完成该射频封包的接收,
其中,该第二计时器根据该第二中断信号以及该射频封包的该长度与该第一计时器同步,或者该第二电子装置根据该第二中断信号以及该射频封包的该长度估算该第一计时器的一时间戳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中断信号启动该第二计时器并将该第二计时器同步至一时间计数,该时间计数是由该传送时间区间以及该第二控制电路收到该第二中断信号的一抵达时间所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子装置更包含一第一超音波收发器用以在一超音波作动时段传送一超音波封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射频收发器传送该射频封包并同时产生一第一中断信号用以触发该第一计时器,该超音波封包是由该第一超音波收发器依据该第一计时器而产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子装置更包含一第二超音波收发器用以接收来自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该超音波封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射频收发器完成该射频封包的接收时该第二射频收发器立刻产生该第二中断信号,该第二中断信号用以触发该第二控制电路的一第二计时器,该第二超音波收发器依据该第二计时器对该超音波封包进行取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射频收发器与该第二射频收发器之间的一第一传输延迟短于该第一超音波收发器与该第二超音波收发器之间的一第二传输延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接收该射频封包之后,该第二射频收发器用以传送一确认封包至该第一射频收发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确认封包携带由该第二电子装置发送至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调整指令,该第一电子装置根据该调整指令调整一超音波作动时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子装置为一虚拟实境系统的一控制器或一头戴式显示器,该第二电子装置为该虚拟实境系统的该控制器或该头戴式显示器。
11.一种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同步方法适用于一第一电子装置与一第二电子装置之间,该同步方法包含:
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传送一射频封包至该第二电子装置;
当该第二电子装置完成该射频封包的接收时立刻产生一第二中断信号;
该第二电子装置辨识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传送来的该射频封包的一长度;以及
该第二电子装置根据该射频封包的该长度估算一传送时间区间,其中该传送时间区间由该第一射频收发器开始传送该射频封包起算直到一第二射频收发器完成该射频封包的接收,其中该第二电子装置的一第二计时器根据该第二中断信号以及该射频封包的该长度与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一计时器同步,或者该第二电子装置根据该第二中断信号以及该射频封包的该长度估算该第一计时器的一时间戳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该第一电子装置传送该射频封包的同时,产生一第一中断信号以触发该第一电子装置上的该第一计时器;以及
以该第二中断信号触发该第二电子装置上的该第二计时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在一超音波作动时段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传送一超音波封包至该第二电子装置,其中该超音波封包是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依据该第一计时器而产生,该第二电子装置依据该第二计时器对该超音波封包进行取样,其中,该第一射频收发器与该第二射频收发器之间的一第一传输延迟短于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一电子装置之间的一第二传输延迟。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中断信号启动该第二计时器并将该第二计时器同步至一时间计数,该时间计数是由该传送时间区间以及一第二控制电路收到该第二中断信号的一抵达时间所决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在接收该射频封包之后由该第二电子装置传送一确认封包至该第一射频收发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确认封包携带由该第二电子装置发送至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调整指令,该同步方法还包含:
该第一电子装置根据该调整指令调整一超音波作动时段。
CN202010646020.1A 2017-02-08 2018-02-08 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 Pending CN1117564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56133P 2017-02-08 2017-02-08
US201762456130P 2017-02-08 2017-02-08
US62/456,130 2017-02-08
US62/456,133 2017-02-08
US15/889,170 US10602471B2 (en) 2017-02-08 2018-02-05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US15/889,170 2018-02-05
CN201810127464.7A CN108400828B (zh) 2017-02-08 2018-02-08 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7464.7A Division CN108400828B (zh) 2017-02-08 2018-02-08 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6468A true CN111756468A (zh) 2020-10-09

Family

ID=630375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7464.7A Active CN108400828B (zh) 2017-02-08 2018-02-08 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
CN202010646020.1A Pending CN111756468A (zh) 2017-02-08 2018-02-08 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7464.7A Active CN108400828B (zh) 2017-02-08 2018-02-08 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602471B2 (zh)
CN (2) CN108400828B (zh)
TW (1) TWI6576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32592B1 (en) * 2015-08-06 2023-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carrier d2d communication
CN113973338A (zh) * 2020-07-23 2022-01-25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封包接收系统以及封包接收方法
CN114384898A (zh) * 2020-10-19 2022-04-22 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 队列驾驶决策系统与方法
CN113381830B (zh) * 2021-04-22 2023-06-16 聚融医疗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基于超声系统实现fpga同步器的实现方法
CN113687590B (zh) 2021-08-10 2023-03-10 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Vr系统中头戴与手柄的时间同步方法、系统
CN116133108B (zh) * 2023-02-03 2023-06-23 天津大学 一种低功耗蓝牙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6820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Ilnicki Slawomir K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time across networks
CN102139160A (zh) * 2010-12-27 2011-08-03 天津信息港智能社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超声波定位控制系统
CN102355319A (zh) * 2011-08-17 2012-02-1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2547969A (zh) * 2012-02-24 2012-07-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电力系统的高精度无线时钟同步系统
CN105610953A (zh) * 2015-12-31 2016-05-25 深圳市优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数据同步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6758C (zh) 2005-01-27 2008-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延迟的测量方法
US20090088821A1 (en) * 2005-05-04 2009-04-02 Hans Abrahamson Synchronization of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US20090018442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Gregg Miller Diagnostic medical ultrasound system having clock synchronized power supply
US9276591B2 (en) * 2008-12-19 2016-03-01 Alcatel Lucent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with compensation of phase error accumulation responsive to a detected discontinuity
US9137764B2 (en) * 2009-03-17 2015-09-15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aging timing alignment functionality for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351437B2 (en) * 2009-11-12 2013-01-08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tereo bit clock tuning
CN102104565B (zh) 2009-12-17 2015-06-1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调制解调器及电源节省方法
CN102195938A (zh) * 2010-03-02 2011-09-21 达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及进行无线网络多人线上游戏的方法及usb装置
US9094564B2 (en) * 2010-05-07 2015-07-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lock synchronization for shared media playback
GB201105588D0 (en) * 2011-04-01 2011-05-18 Elliptic Laboratories As User interface
SI2734904T1 (en) * 2011-07-20 2018-05-31 Aviat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US9112603B2 (en) 2011-11-22 2015-08-1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 delay
US9408251B2 (en) * 2012-07-24 2016-08-02 Mueller International, Llc Transmitting data within a mesh network
US20140081593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Dustin Delany Hess Monitoring system, monitor,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rotating device
US9471090B2 (en) * 2012-11-21 2016-10-18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hearing instruments vi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940827B2 (en) * 2013-04-30 2018-04-10 Provenance Asset Group Llc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device
US9063330B2 (en) * 2013-05-30 2015-06-23 Oculus Vr, Llc Perception based predictive tracking for head mounted displays
WO2015044851A2 (en) * 2013-09-25 2015-04-02 Mindmaze Sa Physiological parameter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6820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Ilnicki Slawomir K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time across networks
CN102139160A (zh) * 2010-12-27 2011-08-03 天津信息港智能社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超声波定位控制系统
CN102355319A (zh) * 2011-08-17 2012-02-1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2547969A (zh) * 2012-02-24 2012-07-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电力系统的高精度无线时钟同步系统
CN105610953A (zh) * 2015-12-31 2016-05-25 深圳市优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数据同步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87142A1 (en) 2020-06-11
CN108400828A (zh) 2018-08-14
US20180227869A1 (en) 2018-08-09
US10952175B2 (en) 2021-03-16
TW201830912A (zh) 2018-08-16
CN108400828B (zh) 2020-07-31
TWI657689B (zh) 2019-04-21
US10602471B2 (en) 202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0828B (zh) 通讯系统以及同步方法
US7191354B2 (en)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a first clock to a second clock, processing unit and synchronization system
US8108558B2 (en) Circuit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of clocks in a network
US1111594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terminal,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US10334545B2 (en) Synchronizing time among two or more devices
US11543486B2 (en) Ultrasonic beacon tracking
US9678603B2 (en) Synchronized multi-device transmissions
JP2008286782A (ja) クロック周波数オフセットに起因する2つのトランシーバ間の双方向測距の誤差を低減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5610652B (zh) 数据传输延时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US904241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urate time sampling in presence of output delay
US11463973B2 (en) Clock synchronization using wireless side channel
US20120246265A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70195980A1 (en) Synchronizing clocks in a network
WO2017054554A1 (zh) 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2074751A (zh) 实时定位系统中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帧结构和数据通信方法
US1130337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US20100197228A1 (en)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a short 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341650B1 (en) Transfer of a synchronization message through a packet radio network
EP3814868B1 (en) Precision timing between systems
RU245470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источников оптических сигналов
JP2023110410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473550A (zh) 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及其蓝牙设备
WO2019078778A1 (en)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7117671A1 (en) Range determination without prior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ransceivers
JP2008067487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