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5826A - 终端壳体、终端及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壳体、终端及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5826A
CN111755826A CN201910239242.9A CN201910239242A CN111755826A CN 111755826 A CN111755826 A CN 111755826A CN 201910239242 A CN201910239242 A CN 201910239242A CN 111755826 A CN111755826 A CN 111755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ignal
terminal
switching uni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92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92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58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5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5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10Resona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50Feeding or matching arrangements for broad-band or multi-band operation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壳体、终端及切换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终端壳体包括底部金属边框和第一切换单元;底部金属边框上具有接地点;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一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二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二馈电点,第一底部边框为底部金属边框上接地点一侧的边框,第二底部边框为底部金属边框上接地点另一侧的边框;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连接,用于根据终端的导通信号,将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可以在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之间进行切换,缓解了当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部分底部边框被遮挡而造成的信号发生偏移和信号的辐射能量被吸收的问题,提升了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Description

终端壳体、终端及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壳体、终端及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天线是移动终端中用来发射或接收无线信号的器件,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终端的无线通信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天线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终端的无线通信性能,因此天线的性能好坏已成为评价终端整体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天线,利用终端壳体上的金属边框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该金属边框上设置有馈电点,终端的射频模块可以通过该馈电点将信号传输至金属边框,以便由该金属边框来进行信号辐射。
当用户手握移动终端时,会覆盖用于辐射信号的金属边框,由于金属边框被遮挡,造成信号发生谐振偏移以及信号的辐射能量被吸收,削减了天线的性能,降低了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壳体、终端及切换方法,可以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包括底部金属边框和第一切换单元;
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具有接地点;
所述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一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所述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二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二馈电点,其中,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为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接地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为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接地点另一侧的边框;
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点和所述第二馈电点连接,用于根据终端的导通信号,将所述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所述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终端的充电接口所在的位置;或者,
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的中心位置;或者,
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的其他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为双刀双掷开关。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底部边框包括第一子边框和第二子边框,所述第一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一馈电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二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一馈电点另一侧的边框;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和/或,
所述第二底部边框包括第三子边框和第四子边框,所述第三子边框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二馈电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四子边框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二馈电点另一侧的边框;其中,所述第三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三切换单元,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中每个切换单元包括多个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
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以切换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以切换所述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
所述侧面金属边框包括第一侧面边框和第二侧面边框,所述第一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之间具有第一断缝,所述第二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之间具有第二断缝。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终端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终端壳体内部的射频模块和处理器,所述射频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终端壳体包括底部金属边框和第一切换单元;
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具有接地点;
所述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一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所述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二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二馈电点,其中,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为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接地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为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接地点另一侧的边框;
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点和所述第二馈电点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的导通信号,将所述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所述射频模块导通;
所述射频模块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切换单元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将所述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所述射频模块导通后,为所述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馈电;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根据至少一个底部边框发送的信号确定导通信号,向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发送所述导通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所述射频模块导通。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终端的手持状态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被遮挡时,向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发送第一导通信号,所述第一导通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与所述射频模块导通;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终端的手持状态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被遮挡时,向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发送第二导通信号,所述第二导通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与所述射频模块导通。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终端的充电接口所在的位置;或者,
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的中心位置;或者,
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的其他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为双刀双掷开关。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底部边框包括第一子边框和第二子边框,所述第一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一馈电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二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一馈电点另一侧的边框;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和/或,
所述第二底部边框包括第三子边框和第四子边框,所述第三子边框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二馈电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四子边框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二馈电点另一侧的边框;其中,所述第三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三切换单元,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中每个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每个切换单元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中每个切换单元包括多个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
所述每个切换单元用于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以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所述处理器用于向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中任一切换单元发送切换信号,以控制所述任一切换单元切换不同的支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子边框和所述第三子边框中至少一个子边框发送的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一预设信号段时,向发送所述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发送第一切换信号,所述第一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一支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二预设信号段时,向发送所述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发送第二切换信号,所述第二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二支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三预设信号段时,向发送所述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发送第三切换信号,所述第三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三支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
所述侧面金属边框包括第一侧面边框和第二侧面边框,所述第一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之间设置有第一断缝,所述第二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之间设置有第二断缝。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
根据所述手持状态,在所述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中确定目标底部边框;
通过所述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包括:
当接收到任一信号时,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信号的底部边框;
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为所述底部边框被遮挡。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手持状态,在所述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中确定目标底部边框包括:
当所述手持状态为所述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被遮挡时,将所述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确定为所述目标底部边框;
当所述手持状态为所述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被遮挡时,将所述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确定为所述目标底部边框。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底部边框确定导通信号,并将所述导通信号发送至所述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
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将所述目标底部边框与所述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
通过所述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其中,所述导通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终端的射频模块与所述目标底部边框导通,所述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导通所述目标底部边框与所述终端的射频模块。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包括:
将工作频段切换至目标频段,通过所述目标底部边框在所述目标频段上进行信号收发。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工作频段切换至目标频段,通过所述目标底部边框在所述目标频段上进行信号收发,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信号对应的工作频段,确定切换信号,将所述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或第三切换单元中处于工作状态的目标切换单元;
根据所述切换信号,切换所述处于工作状态的目标切换单元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至所述目标频段;
通过所述对应子边框在所述目标频段上进行信号收发;
其中,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或所述终端的第三切换单元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至所述目标频段,所述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终端的第三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切换信号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至所述目标频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终端的第三切换单元中每个切换单元包括多个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所述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信号对应的工作频段,确定切换信号,将所述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或第三切换单元中处于工作状态的目标切换单元,包括:
当所述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一预设信号段时,确定所述切换信号为第一切换信号,将所述第一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切换单元,所述第一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一支路;
当所述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二预设信号段时,确定所述切换信号为第二切换信号,将所述第二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二支路;
当所述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三预设信号段时,确定所述切换信号为第三切换信号,将所述第三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切换单元,所述第三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三支路;
其中,所述目标切换单元为发送所述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所述侧面金属边框包括第一侧面边框和第二侧面边框,所述第一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之间设置有第一断缝,所述第二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之间设置有第二断缝,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底部边框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时,通过所述第一侧面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当所述目标底部边框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时,通过所述第二侧面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壳体及包括该终端壳体的终端中,终端壳体包括底部金属边框和第一切换单元,该底部金属边框上具有接地点,该底部金属边框上接地点的一侧的边框为第一底部边框,另一侧的边框为第二底部边框,第一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第二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二馈电点,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连接,用于根据终端的导通信号将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第一切换单元通过导通终端的射频模块与任一底部边框,实现在基于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一天线和基于第二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二天线之间进行切换。
当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通过第一切换单元可以切换至受遮挡影响较小的天线继续进行信号收发,能够缓解由于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而造成的信号发生偏移和信号的辐射能量被吸收的问题,提升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时天线的性能以及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并且,第一底部边框包括第一馈电点一侧的第一子边框和第一馈电点另一侧的第二子边框,第一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二切换单元,和/或,第二底部边框包括第二馈电点一侧的第三子边框和第二馈电点另一侧的第四子边框,第三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三切换单元,其中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的任一切换单元用于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通过任一切换单元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可以使对应子边框工作的不同的工作频段,扩大了底部金属边框构成的天线的工作频段。
并且,当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均包括两个子边框,且第一子边框设置有第二切换单元、第三子边框设置有第三切换单元时,通过任一切换单元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可以使基于第一子边框构成的第一天线和基于第三子边框构成的第二天线均具有不同的工作频段,即使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也可以基于另一侧受到手持状态影响较小的天线继续进行信号收发,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并且,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该侧面金属边框包括第一侧面边框和第二侧面边框,第一侧面边框与第一底部边框之间具有第一断缝,第二侧面边框与第二底部边框之间具有第二断缝。该第一侧面边框作为基于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一天线的高频辐射体,工作在高频频段,该第二侧面边框作为基于第二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二天线的高频辐射体,工作在高频频段,基于第一侧面边框进行信号辐射,能够扩大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基于第二侧面边框进行信号辐射,能够扩大第二天线的工作频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终端检测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根据该手持状态确定目标底部边框,通过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当目标底部边框被遮挡时,终端会根据当前的手持状态重新确定目标底部边框,实现了在基于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一天线和基于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二天线之间进行切换。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接地点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终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底部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底部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侧面金属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此,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终端壳体包括底部金属边框101和第一切换单元102。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壳体包括多个边框,该多个边框共同构成终端壳体的边缘壳体。其中,位于终端壳体底部的边框被称为底部金属边框101。底部金属边框101可以与终端的射频模块连接,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辐射。
底部金属边框101上具有接地点1011,以接地点1011所在的位置为分界点,将底部金属边框101看作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底部边框1012,第二部分为第二底部边框1013,其中,第一底部边框1012为底部金属边框101上接地点1011一侧的边框,第二底部边框1013为底部金属边框101上接地点101另一侧的边框。底部金属边框101包括该第一底部边框1012和该第二底部边框1013。
关于底部金属边框101上接地点1011的位置,可以有以下三种情况:
(1)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接地点1011的位置对应于底部金属边框101上终端的充电接口所在的位置。
其中,充电接口所在的位置可以为终端的中轴线与底部金属边框101相交的位置,该位置即可作为接地点1011的位置。
为了通过插接的方式为终端正常充电,底部金属边框101设置有一个镂空区域,充电接头可以通过该镂空区域与终端的充电接口连接,该镂空区域包括上边框和下边框,接地点1011通过充电接口与镂空区域的下边框连接。
终端包括多种类型的接口,如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用于为终端充电的充电接口为外部接口,充电接口可以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VGA(VideoGraphics Array,视频图像阵列)接口或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觉接口)等接口。其中,USB接口还包括多种类型,如USBType-A(A类)接口、USB Type-B(B类)接口和USB Type-C(C类)接口。
每种类型的接口都具有对应的接头,通过将接头插接至对应的接口,可以实现不同终端之间的连接。通过充电接头和充电接口将充电设备与终端连接,即可为终端充电。
例如,接地点1011的位置对应于底部金属边框101上终端的充电接口所在的位置,该充电接口为USB Type-C接口,终端可以通过将USB Type-C接口和对应的接头插接,为终端充电。
通过将接地点1011设置于终端的充电接口所在的位置,可以使在终端充电过程中,无论第一底部边框1012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辐射,还是第二底部边框1013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辐射,受到来自充电电流的影响相同,在没有外物遮挡的情况下,两者具有相同的辐射能力,即辐射的信号强度相同,辐射范围也对称,可以达到相同的信号收发效果,以使得使用任一底部边框进行通讯时具备相同的通讯能力。
(2)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接地点1011的位置还可以对应于底部金属边框101上的中心位置,通过将接地点1011设置于底部金属边框101上的中心位置,可以使第一底部边框1012与第二底部边框1013尺寸相同。
第一底部边框1012可以作为基于第一底部边框1012形成的第一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辐射,第二底部边框1013可以作为基于第二底部边框1013形成的第二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辐射。
由于接地点1011的位置对应于底部金属边框101上的中心位置,第一底部边框1012与第二底部边框1013尺寸相同,因此无论第一底部边框1012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辐射,还是第二底部边框1013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辐射,在没有外物遮挡的情况下,两者具有相同的辐射能力,即辐射的信号强度相同,辐射范围也对称,可以达到相同的信号收发效果,以使得使用任一底部边框进行通讯时具备相同的通讯能力。
(3)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接地点1011的位置还可以对应于底部金属边框101上的其他位置。
该其他位置可以为底部金属边框101上的中心位置左侧的任一位置,通过将接地点1011设置在底部金属边框101上的中心位置左侧,可以扩大第二底部边框1013的尺寸,提升了以第二底部边框1013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辐射时的辐射能力。
该其他位置也可以为底部金属边框101上的中心位置右侧的任一位置,通过将接地点1011设置在底部金属边框101上的中心位置右侧,可以扩大第一底部边框1012的尺寸,提升了以第一底部边框1012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辐射时的辐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接地点1011可以设置于上述三种情况中涉及的任意位置,灵活性较强,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3,底部金属边框101的第一底部边框1012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10121,底部金属边框101的第二底部边框1013上设置有第二馈电点10131,第一切换单元102分别与第一馈电点10121和第二馈电点10131连接,用于接收终端的导通信号,根据该导通信号,将该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
其中,导通信号由终端的处理器根据底部金属边框101接收到的信号确定,该导通信号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单元102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一底部边框1012导通,或者与第二底部边框1013导通。
当该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为第一底部边框1012时,第一切换单元102将第一底部边框1012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当该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为第二底部边框1013时,第一切换单元102将第二底部边框1013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
关于第一切换单元102,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切换单元102为双刀双掷开关,包括多个端口,该多个端口分别与第一底部边框1012、第二底部边框1013和终端的射频模块连接,双刀双掷开关还包括一个控制刀,该控制刀的一端与终端的射频模块连接,另一端切向第一底部边框1012时,可以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一底部边框1012导通,另一端切向第二底部边框1013时,可以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二底部边框1013导通。具体导通情况根据终端的处理器发送的导通信号确定。
关于终端的导通信号,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导通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其中高电平信号用于指示第一切换单元102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一底部边框1012导通,低电平信号用于指示第一切换单元102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二底部边框1013导通。
例如,第一切换单元102为双刀双掷开关,在某一时刻该双刀双掷开关接收到高电平信号的导通信号,此时双刀双掷开关的控制刀切向第一底部边框1012,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一底部边框1012导通。
当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一底部边框1012导通时,基于第一底部边框1012形成的第一天线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第一底部边框1012作为第一天线的辐射体,可以接收射频模块发送的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外界环境中,或者,第一底部边框1012还可以在辐射范围内进行扫描,与外界环境中的信号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感应,形成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并将形成的电流传输至射频模块,实现第一天线的信号收发。
当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二底部边框1013导通时,基于第二底部边框1013形成的第二天线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第二底部边框1013作为第二天线的辐射体,可以接收射频模块发送的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外界环境中,或者,第二底部边框1013还可以在辐射范围内进行扫描,与外界环境中的信号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感应,形成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并将形成的电流传输至射频模块,实现第二天线的信号收发。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壳体,包括底部金属边框和第一切换单元,该底部金属边框上具有接地点,该底部金属边框上接地点的一侧的边框为第一底部边框,另一侧的边框为第二底部边框,第一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第二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二馈电点,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连接,用于根据终端的导通信号将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第一切换单元通过导通终端的射频模块与任一底部边框,实现在基于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一天线和基于第二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二天线之间进行切换。
当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通过第一切换单元可以切换至受遮挡影响较小的天线继续进行信号收发,能够缓解由于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而造成的信号发生偏移和信号的辐射能量被吸收的问题,提升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时天线的性能以及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对于底部金属边框101来说,第一底部边框1012和第二底部边框1013均可以具备工作在不同频段的能力,也可以第一底部边框1012和第二底部边框1013中的某一个底部边框具备工作在不同频段的能力,当只有一个底部边框具备工作在不同频段的能力时,该底部边框为第一底部边框1012和第二底部边框1013中的哪一个底部边框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使第一底部边框1012和第二底部边框1013中的至少一个底部边框具备工作在不同频段的能力,可以通过设置在底部边框上的馈电点来实现。
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1)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第一底部边框1012包括第一子边框10122和第二子边框10123,第一子边框10122为第一底部边框1012上第一馈电点10121一侧的边框,第二子边框10123为第一底部边框1012上第一馈电点10121另一侧的边框。
通过在第一底部边框1012上设置第一馈电点10121,可以在基于第一底部边框1012进行信号收发的过程中,第一子边框10122作为低频辐射体,用于工作在低频频段进行信号收发,第二子边框10123作为中频辐射体,用于工作在中频频段进行信号收发,基于第一底部边框1012构成的第一天线能够同时工作在低频频段和中频频段。
例如,第一底部边框1012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第一子边框10122作为低频辐射体,工作在频段为700MHz(兆赫兹)-960MHz的低频频段,第二子边框10123作为中频辐射体,工作在频段为1710MHz-2170MHz的中频频段,基于该第一底部边1012框形成的第一天线既可以工作在700MHz-960MHz频段,又可以工作在1710MHz-2170MHz频段。
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又可以包括多个频段,通过在该多个频段之间进行切换,可以使第一子边框10122工作在多个频段,扩大了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为了使第一子边框10122在多个频段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在该第一子边框10122上设置第二切换单元104,该第二切换单元104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切换信号,切换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
由于不同的信号段对应不同的工作频段,而不同的切换信号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频段,因此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所处的信号段,可以确定用于切换至对应的工作频段的切换信号,将该切换信号发送至切换单元即可使对应子边框工作在对应的频段。
其中,切换信号由终端的处理器根据第一子边框10122接收到的信号确定,该切换信号用于控制第二切换单元104进行切换操作,以使第一子边框10122工作在不同的频段。
第一子边框10122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终端的处理器中,终端的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对应的切换信号,并将确定的切换信号发送至第二切换单元104,由第二切换单元104切换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第一子边框10122接收到的信号不同,终端的处理器确定的切换信号也不同,使得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也不同。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切换单元104包括多个不同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第一子边框10122的不同工作频段,该第二切换单元104用于根据不同的切换信号,切换不同的支路,以切换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使第一子边框10122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关于该多个不同的支路,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支路具有不同的电气元件,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可以基于不同的电气元件进行工作。第二切换单元104用于根据不同的切换信号切换至不同的支路,使第一子边框10122基于不同的电气元件工作,进而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例如,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为低频频段,该低频频段包括三个工作频段,分别为703MHz-803MHz、824MHz-894MHz和880MHz-960MHz,第二切换单元104包括三个不同支路,其中第一个支路具有的电气元件为电感,第二个支路具有的电气元件为电容,第三个支路具有的电气元件为0Ω(欧姆,电阻的单位)电阻。通过将第一子边框10122切换至第一个支路,可以使第一子边框10122基于电感所在的支路工作,工作时对应的工作频段为703MHz-803MHz。
关于该第二切换单元104,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切换单元104为单刀多掷开关,该单刀多掷开关的一个端口与地电极连接,另一个端口与第一子边框10122连接,多个支路均与第一子边框10122连接,该单刀多掷开关还包括一个控制刀,该控制刀的一端与地电极连接,另一段切向多个支路的任一支路时,可以将第一子边框10122通过该任一支路与地电极连接,基于该任一支路具有的电气元件工作,工作在该任一支路对应的工作频段。
例如,第二切换单元104包括三条支路,该第二切换单元104为单刀三掷开关。
(2)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5,第二底部边框1013包括第三子边框10132和第四子边框10133,第三子边框10132为第二底部边框1013上第二馈电点10131一侧的边框,第四子边框10133为第二底部边框1013上第二馈电点10131另一侧的边框。
通过在第二底部边框1013上设置第二馈电点10131,可以在基于第二底部边框1013进行信号收发的过程中,第三子边框10132作为低频辐射体,用于工作在低频频段进行信号收发,第四子边框10133作为中频辐射体,用于工作在中频频段进行信号收发,基于第二底部边框1013构成的第二天线能够同时工作在低频频段和中频频段。
第三子边框10132的工作频段又包括多个频段,通过在该多个频段之间进行切换,可以使第三子边框10132工作在多个频段,扩大了第三子边框10132的工作频段。为了使第三子边框10132在多个频段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在该第三子边框10132上设置第三切换单元105,该第三切换单元105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切换信号,切换第三子边框10132的工作频段。
由于不同的信号段对应不同的工作频段,而不同的切换信号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频段,因此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所处的信号段,可以确定用于切换至对应的工作频段的切换信号,将该切换信号发送至切换单元即可使对应子边框工作在对应的频段。
其中,切换信号由终端的处理器根据第三子边框10132接收到的信号确定,该切换信号用于控制第三切换单元105进行切换操作,以使第三子边框10132工作在不同的频段。
第三子边框10132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终端的处理器中,终端的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对应的切换信号,并将确定的切换信号发送至第三切换单元105,由第三切换单元105切换第三子边框10132的工作频段。第三子边框10132接收到的信号不同,终端的处理器确定的切换信号也不同,使得第三子边框10132的工作频段也不同。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三切换单元105包括多个不同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第三子边框10132的不同工作频段,该第三切换单元105用于根据不同的切换信号,切换不同的支路,以切换第三子边框10132的工作频段,使第三子边框10132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关于该多个不同的支路,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支路具有不同的电气元件,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可以基于不同的电气元件进行工作。第三切换单元105用于根据不同的切换信号切换至不同的支路,使第三子边框10132基于不同的电气元件工作,进而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关于该第三切换单元105,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第三切换单元105为单刀多掷开关,该单刀多掷开关的一个端口与地电极连接,另一个端口与第三子边框10132连接,多个支路均与第三子边框10132连接,该单刀多掷开关还包括一个控制刀,该控制刀的一端与地电极连接,另一段切向多个支路的任一支路时,可以将第三子边框10132通过该任一支路与地电极连接,基于该任一支路具有的电气元件工作,工作在该任一支路对应的工作频段。
(3)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图4和图5所示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结合,参见图6,第一底部边框1012包括第一子边框10122和第二子边框10123,第二底部边框1013包括第三子边框10132和第四子边框10133。
第一子边框10122和第三子边框10132作为低频辐射体,用于工作在低频频段进行信号收发,第二子边框10123和第四子边框10133作为中频辐射体,用于工作在中频频段进行信号收发,基于第一底部边框1012构成的第一天线能够同时工作在低频频段和中频频段,基于第二底部边框1013构成的第二天线也能够同时工作在低频频段和中频频段。
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又可以包括多个频段,通过在该多个频段之间进行切换,可以使第一子边框10122工作在多个频段,扩大了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为了使第一子边框10122在多个频段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在第一子边框10122上设置第二切换单元104,该第二切换单元104与第一子边框10122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切换信号,切换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
第三子边框10132的工作频段也可以包括多个频段,通过在该多个频段之间进行切换,可以使第三子边框10132工作在多个频段,扩大了第三子边框10132的工作频段。为了使第三子边框10132在多个频段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在第三子边框10132上设置第三切换单元105,该第三切换单元105与第三子边框10132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切换信号,切换第三子边框10132的工作频段。
其中,切换信号由终端的处理器根据第一子边框10122和第三子边框10132中至少一个子边框接收到的信号确定,该切换信号用于控制第二切换单元104和第三切换单元105中任一切换单元进行切换操作,以使对应子边框工作在不同的频段。
当切换信号对应的切换单元为第二切换单元104时,终端的处理器将切换信号发送至第二切换单元104,由第二切换单元104进行切换操作。当切换信号对应的切换单元为第三切换单元105时,终端的处理器将切换信号发送至第三切换单元105,由第三切换单元105进行切换操作。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切换单元104和第三切换单元105中每一个切换单元均包括多个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该每一个切换单元用于根据不同的切换信号,切换不同的支路,以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使对应子边框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若第二切换单元104接收到终端的处理器发送的切换信号时,则该第二切换单元104根据接收到的切换信号进行支路切换,将第一子边框10122切换至切换信号对应的支路,以切换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而第三切换单元105不进行支路的切换。
若第三切换单元105接收到终端的处理器发送的切换信号时,则该第三切换单元105根据接收到的切换信号进行支路切换,将第三子边框10132切换至切换信号对应的支路,以切换第三子边框10132的工作频段,而第二切换单元104不进行支路的切换。
关于终端的处理器发送的切换信号,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切换信号根据第一子边框10122接收到的信号和第三子边框10132辐射的信号确定。同一时刻,第一子边框10122和第三子边框10132中仅有一个子边框所在的底部边框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处于工作状态。然而,第一子边框10122和第三子边框10132均与终端的处理器连接,作为天线的辐射体以接收外界环境中的信号,只是处于工作状态的子边框辐射的信号强度较高,而未处于工作状态的子边框辐射的信号强度较低。
由于上述切换信号根据处于工作状态的子边框辐射的信号确定,因此,切换信号根据第一子边框10122接收到的信号和第三子边框10132辐射的信号中信号强度较高的信号确定。
例如,终端的处理器接收到第一子边框10122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三子边框10132发送的第二信号,该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此时表示第一子边框10122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处于工作状态,因此终端的处理器根据第一子边框10122发送的第一信号确定切换信号,并且将该切换信号发送至第二切换单元104,由第二切换单元104进行支路切换,以控制第一子边框10122的工作频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壳体中,第一底部边框包括第一馈电点一侧的第一子边框和第一馈电点另一侧的第二子边框,第一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二切换单元,和/或,第二底部边框包括第二馈电点一侧的第三子边框和第二馈电点另一侧的第四子边框,第三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三切换单元,其中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的任一切换单元用于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通过任一切换单元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可以使对应子边框工作的不同的工作频段,扩大了底部金属边框构成的天线的工作频段。
并且,当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均包括两个子边框,且第一子边框设置有第二切换单元、第三子边框设置有第三切换单元时,通过任一切换单元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可以使基于第一子边框构成的第一天线和基于第三子边框构成的第二天线均具有不同的工作频段,即使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也可以基于另一侧受到手持状态影响较小的天线继续进行信号收发,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参见图7,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106,该侧面金属边框106包括第一侧面边框1061和第二侧面边框1062,第一侧面边框1061与第一底部边框1012之间具有第一断缝1063,第二侧面边框1062与第二底部边框1013之间具有第二断缝1064。
第一子边框10122、第二子边框10123和第一侧面边框1061共同构成第一天线,当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一底部边框1012导通时,第一子边框10122作为该第一天线的低频辐射体,用于进行低频信号的收发,第二子边框10123作为该第一天线的中频辐射体,用于进行中频信号的收发,第一侧面边框1061作为该第一天线的高频辐射体,用于进行高频信号的收发。
第三子边框10132、第四子边框10133和第二侧面边框1062共同构成第二天线,当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二底部边框1013导通时,第三子边框10132作为该第二天线的低频辐射体,用于进行低频信号的收发,第四边框10133作为该第二天线的中频辐射体,用于进行中频信号的收发,第二侧面边框1062作为该第二天线的高频辐射体,用于进行高频信号的收发。
例如,第一底部边框1012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基于第一子边框10122、第二子边框10123和第一侧面边框1061构成的第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第一子边框10122工作在频段为700MHz-960MHz的低频频段,第二子边框10123工作在频段为1710MHz-2170MHz的中频频段,第一侧面边框1061工作在频段为2300MHz-2700MHz的高频频段,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包含上述三个工作频段。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壳体还可以包括顶部金属边框,该顶部金属边框和底部金属边框101以及侧面金属边框106依次连接,共同构成了终端壳体的完整边框。终端可以还可以包括后盖,该后盖与终端壳体的完整边框连接,共同构成完整的终端壳体。
其中,该终端壳体的底部金属边框101和侧面金属边框106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辐射。除底部金属边框101和侧面金属边框106以外的边框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后盖的材质可以为非金属材质,非金属材质的后盖可以降低对底部金属边框和侧面金属边框的影响,避免在收发信号的过程中造成干扰。该非金属材质可以为塑料材质、玻璃材质或其他材质。
另外,为了使终端壳体更加美观,可以在顶部金属边框和第一侧面边框1061之间设置一个与第一断缝1063对称的第三断缝,在顶部金属边框与第二侧面边框1062之间设置一个与第二断缝1064对称的第四断缝。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该侧面金属边框包括第一侧面边框和第二侧面边框,第一侧面边框与第一底部边框之间具有第一断缝,第二侧面边框与第二底部边框之间具有第二断缝。该第一侧面边框作为基于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一天线的高频辐射体,工作在高频频段,该第二侧面边框作为基于第二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二天线的高频辐射体,工作在高频频段,基于第一侧面边框进行信号辐射,能够扩大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基于第二侧面边框进行信号辐射,能够扩大第二天线的工作频段。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涉及的终端壳体,包含该终端壳体的全部结构和功能,终端还包括位于该终端壳体内部的射频模块和处理器,该射频模块与该处理器连接。
其中,射频模块可以为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局域网)模块、蓝牙模块或者用于控制终端收发信号功能的任一模块。
终端壳体包括底部金属边框和第一切换单元,底部金属边框上具有接地点,以该接地点所在的位置为分界点,将底部金属边框看做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底部边框,第二部分为第二底部边框,其中,第一部分为底部金属边框上接地点一侧的边框,第二底部边框为底部金属边框上接地点另一侧的边框。底部金属边框包括该第一底部边框和该第二底部边框。
关于该接地点的位置,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底部金属边框上终端的充电接口所在的位置;或者,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底部金属边框上的中心位置;或者,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底部金属边框上的其他位置。
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一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二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二馈电点。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该第一馈电点和该第二馈电点连接,处理器与第一切换单元连接,通过该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连接。接地点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在上述涉及的任意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上述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均通过第一切换单元与处理器连接,第一底部边框和/或第二底部边框用于收到外界环境中的信号,并根据连接关系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处理器。
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中至少一个底部边框发送的信号,确定导通信号,并向第一切换单元发送该导通信号,以控制第一切换单元将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和射频模块导通。第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处理器发送的导通信号,将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射频模块导通。射频模块与第一切换单元连接,用于在第一切换单元根据导通信号,将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射频模块导通后,为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馈电。
当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为第一底部边框时,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将第一底部边框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射频模块用于为第一底部金属边框馈电。当该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为第二底部边框时,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将第二底部边框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射频模块用于为第二底部金属边框馈电。
关于第一切换单元,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切换单元为双刀双掷开关,包括多个端口,该多个端口分别与第一底部边框、第二底部边框、射频模块和处理器连接,双刀双掷开关还包括一个控制刀,该控制刀的一端与终端的射频模块连接,另一端切向第一底部边框时,可以将射频模块与第一底部边框导通,另一端切向第二底部边框时,可以将射频模块与第二底部边框导通。具体导通情况根据终端的处理器发送的导通信号确定。
关于终端的导通信号,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导通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其中高电平信号用于指示第一切换单元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一底部边框导通,低电平信号用于指示第一切换单元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第二底部边框导通。
当射频模块与第一底部边框导通时,基于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一天线与射频模块导通,第一底部边框作为第一天线的辐射体,可以接收射频模块发送的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外界环境中,或者,第一底部边框还可以在辐射范围内进行扫描,与外界环境中的信号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感应,形成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并将形成的电流传输至射频模块,实现终端上第一天线的信号收发。
当射频模块与第二底部边框导通时,基于第二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二天线与射频模块导通,第二底部边框作为第二天线的辐射体,可以接收射频模块发送的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外界环境中,或者,第二底部边框还可以在辐射范围内进行扫描,与外界环境中的信号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感应,形成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并将形成的电流传输至射频模块,实现终端上第二天线的信号收发。
终端可以基于第一天线进行信号收发,也可以基于第二天线进行信号收发,无论终端基于第一天线进行信号收发还是基于第二天线进行信号收发,都可以保证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然而,当终端的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时,会导致基于被遮挡的底部金属边框辐射的信号发生谐振偏移,信号的辐射能量被遮挡物吸收,影响底部金属边框的信号收发,用户在使用终端的过程中,需要手持终端,不可避免地会遮挡终端的底部金属边框,影响终端的通信性能。
为了降低手持状态对终端通信性能的影响,当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中的任一底部边框被遮挡时,终端可以基于另一受到遮挡影响较小的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终端的手持状态为第一底部边框被遮挡时,处理器用于向第一切换单元发送第一导通信号,该第一导通信号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单元将第二底部边框与射频模块导通,此时,射频模块用于为第二底部边框馈电,基于第二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二天线处于工作状态,该第二天线用于进行信号收发,保证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终端的手持状态为第二底部边框被遮挡时,处理器用于向第一切换单元发送第二导通信号,该第二导通信号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单元将第一底部边框与射频模块导通,此时,射频模块用于为第一底部边框馈电,基于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该第一天线用于进行信号收发,保证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涉及的终端壳体以及位于该终端壳体内部的射频模块和处理器,该射频模块和该处理器连接,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第一底部边框上的第一馈电点、第二底部边框上的第二馈电点连接、射频模块和处理器连接,处理器用于根据至少一个底部边框发送的信号确定导通信号,并向第一切换单元发送该导通信号,以控制第一切换单元将对应的底部边框与射频模块导通,第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该导通信号将对应的底部边框与射频模块导通,射频模块用于在对应的底部边框与射频模块导通后,为对应的底部边框馈电。第一切换单元通过导通射频模块与任一底部边框,可以实现在基于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一天线和基于第二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二天线之间进行切换。
当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通过第一切换单元可以切换至受遮挡影响较小的天线继续进行信号收发,能够缓解由于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而造成的信号发生偏移和信号的辐射能量被吸收的问题,提升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时天线的性能,保证了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底部边框包括第一子边框和第二子边框,第一子边框为第一底部边框上第一馈电点一侧的边框,第二子边框为第一底部边框上第一馈电点另一侧的边框。
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包括多个频段,该第一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二切换单元,该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切换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处理器与该第二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控制该第二切换单元切换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切换单元包括多个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第一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处理器用于向该第二切换单元发送切换信号,以控制第二切换单元切换不同的支路,第二切换单元用于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以控制第一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
其中,处理器发送的切换信号根据第一子边框接收到的信号确定,该信号不同,确定的切换信号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切换信号,第二切换单元将该第一子边框切换至不同的支路,以使第一子边框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关于该第二切换单元,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切换单元为单刀多掷开关,该单刀多掷开关的一个端口与地电极连接,另一个端口与第一子边框连接,多个支路均与第一子边框连接,该单刀多掷开关还包括一个控制刀,该控制刀的一端与地电极连接,另一段切向多个支路的任一支路时,可以将第一子边框通过该任一支路与地电极连接,基于该任一支路工作,工作在该任一支路对应的工作频段。
关于该多个不同的支路,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支路具有不同的电气元件,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可以基于不同的电气元件进行工作。第二切换单元通过根据不同的切换信号切换至不同的支路,可以使第一子边框基于不同的电气元件工作,进而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底部边框包括第三子边框和第四子边框,第三子边框为第二底部边框上第二馈电点一侧的边框,第四子边框为第二底部边框上第二馈电点另一侧的边框。
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包括多个频段,该第三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三切换单元,该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切换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处理器与该第三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控制该第三切换单元切换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关于该第三切换单元,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三切换单元包括多个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第三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处理器用于向该第三切换单元发送切换信号,以控制第三切换单元切换不同的支路,第三切换单元用于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以控制第三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
其中,处理器发送的切换信号根据第三子边框接收到的信号确定,该信号不同,确定的切换信号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切换信号,第三切换单元将该第三子边框切换至不同的支路,以使第三子边框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关于该第三切换单元,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第三切换单元为单刀多掷开关,该单刀多掷开关的一个端口与地电极连接,另一个端口与第三子边框连接,多个支路均与第三子边框连接,该单刀多掷开关还包括一个控制刀,该控制刀的一端与地电极连接,另一段切向多个支路的任一支路时,可以将第三子边框通过该任一支路与地电极连接,基于该任一支路工作,工作在该任一支路对应的工作频段。
关于该多个不同的支路,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支路具有不同的电气元件,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可以基于不同的电气元件进行工作。第三切换单元通过根据不同的切换信号切换至不同的支路,可以使第三子边框基于不同的电气元件工作,进而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底部边框包括第一子边框和第二子边框,第一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二切换单元,该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切换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第二底部边框包括第三子边框和第四子边框,第三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三切换单元,该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切换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包括多个频段,该第一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二切换单元,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包括多个频段,该第三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三切换单元。处理器分别与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控制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任一切换单元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关于该第二切换单元和该第三切换单元,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每个切换单元包括多个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对应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处理器用于向任一切换单元发送切换信号,以控制该任一切换单元切换不同的支路,该任一切换单元用于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以控制对应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
关于该任一切换单元,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若第二切换单元接收到处理器发送的切换信号,则该任一切换单元为第二切换单元,该第二切换单元根据该切换信号切换第一子边框的支路,以切换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若第三切换单元接收到处理器发送的切换信号,则该任一切换单元为第三切换单元,该第三切换单元根据该切换信号切换第三子边框的支路,以切换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处理器用于接收第一子边框和第三子边框中至少一个子边框发送的信号,根据该至少一个子边框发送的信号确定切换信号,该至少一个子边框发送的信号不同,确定的切换信号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切换信号,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任一切换单元将对应子边框切换至不同支路,以使对应子边框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其中,切换信号根据处于工作状态的子边框接收到的信号确定,由于处于工作状态的子边框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较高,因此处理器根据至少一个子边框发送的信号中信号强度较高的信号确定。
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子边框和第三子边框中至少一个子边框发送的信号确定切换信号,向对应的切换单元发送该切换信号,该任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切换信号切换不同的支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处理器还用于当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一预设信号段时,向发送该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发送第一切换信号,该第一切换信号用于控制该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一支路。
例如,处理器接收第一子边框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三子边框发送的第二信号,该第一信号大于该第二信号,且该第一信号处于第一预设信号段,处理器用于根据该第一信号确定切换信号为第一切换信号,并将该第一切换信号发送至第二切换单元,以控制第二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一支路,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切换第一子边框至第一支路,以控制第一子边框工作在第一支路对应的第一频段。
(2)处理器还用于当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二预设信号段时,向发送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发送第二切换信号,该第二切换信号用于控制该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二支路。
例如,处理器接收第一子边框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三子边框发送的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大于该第一信号,且该第二信号处于第二预设信号段,处理器用于根据该第二信号确定切换信号为第二切换信号,并将该第二切换信号发送至第三切换单元,以控制第三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二支路,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切换第三子边框至第二支路,以控制第三子边框工作在第二支路对应的第二频段。
(3)处理器还用于当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三预设信号段时,向发送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发送第三切换信号,该第三切换信号用于控制该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三支路。
例如,处理器接收第一子边框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三子边框发送的第二信号,该第一信号大于该第二信号,且该第一信号处于第三预设信号段,处理器用于根据该第一信号确定切换信号为第三切换信号,并将该第三切换信号发送至第二切换单元,以控制第二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三支路,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切换第一子边框至第三支路,以控制第一子边框工作在第三支路对应的第三频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中,处理器用于接收第一子边框和第三子边框中至少一个子边框发送的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中最大信号所处的信号段,确定切换信号,并将该切换信号发送至发送该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以控制该切换单元切换支路。通过确定切换信号,可以将对应子边框切换至不同的支路,使对应子边框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因此通过切换工作频段的方式,能够覆盖范围更大的工作频段,提高天线的性能,提升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该侧面金属边框包括第一侧面边框和第二侧面边框,该第一侧面边框与第一底部边框之间设置有第一断缝,该第二侧面边框与第二底部边框之间设置有第二断缝。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还包括电路板,射频模块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电路板上。当然,终端还可以包括显示屏幕以及终端内其他的电子元器件,如扬声器和麦克风等。由终端壳体、射频模块、电路板以及终端内的其他电子元器件配合工作,以实现终端的无线通信功能,本公开对其具体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中,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该侧面金属边框包括第一侧面边框和第二侧面边框,第一侧面边框与第一底部边框之间具有第一断缝,第二侧面边框与第二底部边框之间具有第二断缝。该第一侧面边框作为基于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一天线的高频辐射体,工作在高频频段,该第二侧面边框作为基于第二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二天线的高频辐射体,工作在高频频段,基于第一侧面边框进行信号辐射,能够扩大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基于第二侧面边框进行信号辐射,能够扩大第二天线的工作频段。
即使终端处于手持状态,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也可以基于另一侧受到遮挡影响较小的底部边框及其对应的侧面边框继续进行信号收发,提升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时天线的性能以及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扩大了天线的工作频段。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图8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8,该切换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示出的终端中,该方法包括:
801、终端检测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
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中的至少一个底部边框作为辐射体,可以接收外界环境中的信号,并将该信号通过馈电点发送至处理器,以使终端接收到该信号。
当终端接收到任一信号时,确定用于传输该任一信号的底部边框,确定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为该底部边框被遮挡。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只接收到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中的一个底部边框发送的信号,此时终端确定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为未发送信号的底部边框被遮挡。
当终端接收到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通过第一馈电点发送的信号时,终端确定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为第二底部边框被遮挡;当终端接收到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通过第二馈电点发送的信号时,此时终端确定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为第一底部边框被遮挡。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接收到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通过第一馈电点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通过第二馈电点发送的第二信号,终端对比该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和该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将发送信号强度较弱的信号的底部边框确定为被遮挡的底部边框,此时终端确定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为该底部边框被遮挡。
当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弱时,终端确定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为第一底部边框被遮挡;当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弱时,终端确定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为第二底部边框被遮挡。
802、终端根据该手持状态,在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中,确定目标底部边框。
由于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会因为终端的底部金属边框会被遮挡,导致终端辐射的信号发生谐振偏移,信号的辐射能量被遮挡物吸收,影响终端的通信性能。因此,为了降低手持状态对终端通信性能的影响,终端可以确定受到手持状态影响较小的底部边框为目标底部边框,通过该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保证终端的通信性能。
当终端的手持状态为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被遮挡时,终端将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确定为目标底部边框;当终端的手持状态为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被遮挡时,终端将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确定为目标底部边框。
803、终端通过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终端可以基于该目标底部边框形成的进行信号收发,实现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通过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8031-8034:
8031、终端根据目标底部边框确定导通信号,并将该导通信号发送至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
其中,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为目标底部边框,导通信号用于控制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目标底部边框导通。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导通信号可以为第一导通信号和第二导通信号,其中第一导通信号用于控制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导通,即目标底部边框为第二底部边框,第二导通信号用于控制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导通,即目标底部边框为第一底部边框。
当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被遮挡时,目标底部边框为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终端确定导通信号为第一导通信号,该第一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为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终端向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发送该第一导通信号,该第一导通信号用于控制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将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
当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被遮挡时,目标底部边框为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终端确定导通信号为第二导通信号,该第二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为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终端向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发送该第二导通信号,该第二导通信号用于控制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将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导通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其中高电平信号用于指示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导通,即目标底部边框为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低电平信号用于指示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导通,即目标底部边框为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
若目标底部边框为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则终端确定导通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终端向第一切换单元发送高电平信号;若目标底部边框为第二底部边框,则终端确定导通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终端向第一切换单元发送低电平信号。
8032、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接收导通信号,并将目标底部边框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由该射频模块为目标底部边框馈电。
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接收终端的处理器发送的导通信号,并根据该导通信号将目标底部边框与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射频模块与目标底部边框导通后,为目标底部边框馈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导通信号可以为控制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导通的第一导通信号,或控制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导通的第二导通信号。
当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接收到的导通信号为第一导通信号时,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导通,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处于连接状态时,通过第二馈电点为第二底部边框馈电,基于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形成的天线处于工作状态。
当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接收到的导通信号为第二导通信号时,将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导通,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处于连接状态时,通过第一馈电点为第一底部边框馈电,基于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天线处于工作状态。
8033、通过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终端的射频模块与目标底部边框导通后,基于目标底部边框形成的天线处于工作状态,目标底部边框作为该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收发,可以实现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在信号的发射过程中,目标底部边框通过与终端的射频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接收终端的射频模块发送的信号,并作为辐射体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外界环境中,实现信号的发射。在信号的接收过程中,目标底部边框在辐射范围内进行扫描,与外界环境中的信号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感应,形成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并将形成的电流传输至终端的射频模块,实现信号的接收。基于目标底部边框的信号收发,实现了基于目标底部边框形成的天线的信号收发,保证了终端的通信性能。
目标底部边框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进行信号收发时,通过设置在目标底部边框上的馈电点可以使目标底部边框具备工作在的不同频段的能力,扩大终端的工作频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上第一馈电点一侧的边框为第一子边框,另一侧的边框为第二子边框;和/或,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上第二馈电点一侧的边框为第三子边框,另一侧的边框为第四子边框。
第一子边框和第三子边框作为低频辐射体,工作在低频频段进行信号收发,第二子边框和第四子边框作为中频辐射体,工作在中频频段进行信号收发。终端无论基于第一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还是基于第二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均可以工作低频频段和中频频段。
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至少一个子边框接收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终端的处理器,终端的处理器根据该信号确定切换信号,并向对应的切换单元发送该切换信号,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任一切换单元接收到切换信号后,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至目标频段,该任一切换单元对应子边框基于该目标频段进行信号收发。
关于工作频段的切换过程,具体参见以下步骤:
(1)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确定该信号对应的工作频段,确定切换信号,将该切换信号发送至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或第三切换单元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切换单元。
终端的底部边框与射频模块导通时,对应子边框处于工作状态,终端接收该子边框发送的信号,根据该信号确定切换信号,将确定的切换信号发送至对应的切换单元。关于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切换信号,将该切换信号发送至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或第三切换单元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切换单元的过程,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与射频模块导通,第一子边框处于工作状态,终端接收第一子边框发送信号,根据该信号确定切换信号,并将确定的切换信号发送至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所处的信号段确定切换信号。当该信号处于第一预设信号段时,终端确定切换信号为第一切换信号,并将该第一切换信号发送至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当该信号处于第二预设信号段时,终端确定切换信号为第二切换信号,并将该第二切换信号发送至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当该信号处于第三预设信号段时,终端确定切换信号为第三切换信号,并将该第三切换信号发送至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
在第二种情况下,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与射频模块导通,第三子边框处于工作状态,终端接收第三子边框发送信号,根据该信号确定切换信号,并将确定的切换信号发送至终端的第三切换单元。
在第三种情况下,第一子边框和第三子边框均通过与终端的处理器之间的连接关系,向终端发送信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最大信号确定切换信号,并向发送该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发送确定的切换信号。
关于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每个切换单元包括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任一切换单元接收到切换信号后,根据该切换信号切换对应子边框的支路,进而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关于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为单刀多掷开关,该单刀多掷开关的一个端口与地电极连接,另一个端口与对应子边框连接,多个支路均与该对应子边框连接,该单刀多掷开关还包括一个控制刀,该控制刀的一端与地电极连接,另一段切向多个支路的任一支路时,可以将该对应子边框通过该任一支路与地电极连接,基于该任一支路工作,工作在该任一支路对应的工作频段
关于该多个不同的支路,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支路具有电气元件,不同的支路具有不同的电气元件,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基于不同的电气元件工作,以实现切换子边框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2)终端的切换单元接收切换信号,根据该切换信号切换目标切换单元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至目标频段。
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任一切换单元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切换信号后,根据该切换信号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至目标频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每个切换单元包括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该任一切换单元根据切换信号切换对应子边框的支路,进而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至目标频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支路具有电气元件,不同的支路具有不同的电气元件,该任一切换单元根据切换信号切换对应子边框的支路,基于该的电气元件工作,进而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至目标频段。
当终端确定的切换信号为第一切换信号时,对应的切换单元控制对应子边框切换至第一支路,基于第一电气元件工作;当终端确定的切换信号为第二切换信号时,对应的切换单元控制对应子边框切换至第二支路,基于第二电气元件工作;当终端确定的切换信号为第三切换信号时,对应的切换单元控制对应子边框切换至第三支路,基于第三电气元件工作,基于不同电气元件工作时的工作频段不同。
(3)终端通过对应子边框在目标频段上进行信号收发。
终端上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切换至目标频段时,终端通过该对应子边框在目标频段上进行信号收发。
基于终端的底部边框以及设置在终端的底部边框上的馈电点,终端可以工作在低频频段和中频频段,为了进一步扩大终端的工作频段,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该侧面金属边框包括与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之间设置第一断缝的第一侧面边框和与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之间设置第二断缝的第二侧面边框。终端的第一侧面边框和第二侧面边框可以作为高频辐射体,工作在高频频段进行信号收发,使终端的工作频段不但可以工作在低频频段和中频频段,还可以通过终端的侧面金属边框工作在高频频段,进行信号收发,扩大了终端的工作频段。
例如,终端基于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天线进行信号收发,终端的第一子边框作为低频辐射体工作在低频频段,终端的第二子边框作为中频辐射体工作在中频频段,终端的第一侧面边框作为高频辐射体工作在高频频段,共同进行信号收发,使终端额能够工作在低频频段、中频频段和高频频段。
当目标底部边框为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时,终端的第一侧面边框作为高频辐射体,工作在高频频段,终端通过终端的第一侧面边框进行信号收发;当目标底部边框为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时,终端的第二侧面边框作为高频辐射体,工作在高频频段,终端通过终端的第二侧面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终端检测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根据该手持状态确定目标底部边框,通过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当目标底部边框被遮挡时,终端会根据当前的手持状态重新确定目标底部边框,实现了在基于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一天线和基于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形成的第二天线之间进行切换。
即使当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终端的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基于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切换方法也可以确定受到遮挡影响较小的目标底部边框,通过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切换至基于该目标底部边框形成的天线继续进行信号收发,能够缓解由于终端处于手持状态,终端的部分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而造成的信号发生谐振偏移和信号的辐射能量被吸收的问题,提升了终端的底部金属边框被遮挡时天线的性能以及终端的无线通信能力。
并且,通过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中任一切换单元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可以使对应子边框工作的不同的工作频段,扩大了终端的工作频段,提升了终端的通信性能。
并且,基于终端的侧面金属边框进行辐射,能够使任一天线工作在高频频段,进一步扩大终端的工作频段,提升了终端的通信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2)

1.一种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壳体包括底部金属边框和第一切换单元;
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具有接地点;
所述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一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所述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二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二馈电点,其中,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为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接地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为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接地点另一侧的边框;
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点和所述第二馈电点连接,用于根据终端的导通信号,将所述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所述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终端的充电接口所在的位置;或者,
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的中心位置;或者,
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的其他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为双刀双掷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边框包括第一子边框和第二子边框,所述第一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一馈电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二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一馈电点另一侧的边框;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和/或,
所述第二底部边框包括第三子边框和第四子边框,所述第三子边框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二馈电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四子边框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二馈电点另一侧的边框;其中,所述第三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三切换单元,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中每个切换单元包括多个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
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以切换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以切换所述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
所述侧面金属边框包括第一侧面边框和第二侧面边框,所述第一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之间具有第一断缝,所述第二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之间具有第二断缝。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终端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终端壳体内部的射频模块和处理器,所述射频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终端壳体包括底部金属边框和第一切换单元;
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具有接地点;
所述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一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所述底部金属边框的第二底部边框上设置有第二馈电点,其中,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为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接地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为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接地点另一侧的边框;
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点和所述第二馈电点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的导通信号,将所述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所述射频模块导通;
所述射频模块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切换单元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将所述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所述射频模块导通后,为所述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馈电;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根据至少一个底部边框发送的信号确定导通信号,向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发送所述导通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导通信号对应的底部边框与所述射频模块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终端的手持状态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被遮挡时,向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发送第一导通信号,所述第一导通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与所述射频模块导通;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终端的手持状态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被遮挡时,向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发送第二导通信号,所述第二导通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与所述射频模块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所述终端的充电接口所在的位置;或者,
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的中心位置;或者,
所述接地点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部金属边框上的其他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为双刀双掷开关。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边框包括第一子边框和第二子边框,所述第一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一馈电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二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一馈电点另一侧的边框;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和/或,
所述第二底部边框包括第三子边框和第四子边框,所述第三子边框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二馈电点一侧的边框,所述第四子边框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上所述第二馈电点另一侧的边框;其中,所述第三子边框上设置有第三切换单元,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三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中每个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每个切换单元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中每个切换单元包括多个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
所述每个切换单元用于通过切换不同的支路,以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
所述处理器用于向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中任一切换单元发送切换信号,以控制所述任一切换单元切换不同的支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子边框和所述第三子边框中至少一个子边框发送的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一预设信号段时,向发送所述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发送第一切换信号,所述第一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一支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二预设信号段时,向发送所述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发送第二切换信号,所述第二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二支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三预设信号段时,向发送所述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发送第三切换信号,所述第三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三支路。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
所述侧面金属边框包括第一侧面边框和第二侧面边框,所述第一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之间设置有第一断缝,所述第二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之间设置有第二断缝。
15.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
根据所述手持状态,在所述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中确定目标底部边框;
通过所述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包括:
当接收到任一信号时,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信号的底部边框;
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手持状态为所述底部边框被遮挡。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手持状态,在所述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和第二底部边框中确定目标底部边框包括:
当所述手持状态为所述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被遮挡时,将所述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确定为所述目标底部边框;
当所述手持状态为所述终端的第二底部边框被遮挡时,将所述终端的第一底部边框确定为所述目标底部边框。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底部边框确定导通信号,并将所述导通信号发送至所述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
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将所述目标底部边框与所述终端的射频模块导通;
通过所述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其中,所述导通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终端的射频模块与所述目标底部边框导通,所述终端的第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导通所述目标底部边框与所述终端的射频模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目标底部边框进行信号收发,包括:
将工作频段切换至目标频段,通过所述目标底部边框在所述目标频段上进行信号收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工作频段切换至目标频段,通过所述目标底部边框在所述目标频段上进行信号收发,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信号对应的工作频段,确定切换信号,将所述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或第三切换单元中处于工作状态的目标切换单元;
根据所述切换信号,切换所述处于工作状态的目标切换单元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至所述目标频段;
通过所述对应子边框在所述目标频段上进行信号收发;
其中,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或所述终端的第三切换单元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至所述目标频段,所述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终端的第三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切换信号切换对应子边框的工作频段至所述目标频段。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和所述终端的第三切换单元中每个切换单元包括多个不同的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于子边框的不同工作频段,所述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所述信号对应的工作频段,确定切换信号,将所述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终端的第二切换单元或第三切换单元中处于工作状态的目标切换单元,包括:
当所述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一预设信号段时,确定所述切换信号为第一切换信号,将所述第一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切换单元,所述第一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一支路;
当所述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二预设信号段时,确定所述切换信号为第二切换信号,将所述第二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二支路;
当所述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最大信号处于第三预设信号段时,确定所述切换信号为第三切换信号,将所述第三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切换单元,所述第三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切换单元切换至第三支路;
其中,所述目标切换单元为发送所述最大信号的子边框上设置的切换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壳体还包括侧面金属边框;所述侧面金属边框包括第一侧面边框和第二侧面边框,所述第一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一底部边框之间设置有第一断缝,所述第二侧面边框与所述第二底部边框之间设置有第二断缝,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底部边框为所述第一底部边框时,通过所述第一侧面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当所述目标底部边框为所述第二底部边框时,通过所述第二侧面边框进行信号收发。
CN201910239242.9A 2019-03-27 2019-03-27 终端壳体、终端及切换方法 Pending CN1117558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9242.9A CN111755826A (zh) 2019-03-27 2019-03-27 终端壳体、终端及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9242.9A CN111755826A (zh) 2019-03-27 2019-03-27 终端壳体、终端及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5826A true CN111755826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71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9242.9A Pending CN111755826A (zh) 2019-03-27 2019-03-27 终端壳体、终端及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582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32533U (zh) * 2015-07-02 2015-10-28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天线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06935959A (zh) * 2015-12-29 2017-07-0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230825A (zh) * 2016-03-23 2017-10-0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辐射方向的天线与无线通信装置
CN109390693A (zh) * 2017-08-05 2019-02-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32533U (zh) * 2015-07-02 2015-10-28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天线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06935959A (zh) * 2015-12-29 2017-07-0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230825A (zh) * 2016-03-23 2017-10-0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辐射方向的天线与无线通信装置
CN109390693A (zh) * 2017-08-05 2019-02-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1512B2 (en) Multi-band antenna on the surfa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887461B2 (en) Re-configurable built-in antenna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10165373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42828A1 (zh) 电子设备
CN210092344U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355853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780941B (zh) 一种支持多进多出技术的通信设备
EP3576224B1 (en) Terminal housing, termin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erminal
US11349199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CN211957929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装置
US20180115054A1 (en) Mobile device
CN112615136A (zh) 多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US11515627B2 (en) Antenna assemblies, termina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radiation performance of antenna
CN106410404A (zh) 一种馈电点可切换的天线及移动终端、手机
US11342653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US20210210837A1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US11973261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CN109818137A (zh) 一种移动终端多天线装置
CN108258423B (zh) 终端设备及改善天线辐射指标的方法
CN111755826A (zh) 终端壳体、终端及切换方法
CN105307432B (zh) 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95429A (zh) 具有包括平面用户输入部件的金属外周的无线电子设备
WO2019128620A1 (zh) 天线切换电路、天线切换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CN211556120U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CN114050404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