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3566B - 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3566B
CN111753566B CN201910238358.0A CN201910238358A CN111753566B CN 111753566 B CN111753566 B CN 111753566B CN 201910238358 A CN201910238358 A CN 201910238358A CN 111753566 B CN111753566 B CN 111753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adio frequency
trigger
target
transmitting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83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3566A (zh
Inventor
余宏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835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35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3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3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3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3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9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setting parameters for the interrogator, e.g. programming parameters and operating m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本申请通过功率监测单元监测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通过控制单元根据功率监测单元监测到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或接收到的来自RFID基站的电子标签信息,对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并通过功率驱动单元按照调整后的工作参数驱动射频触发天线以对应的信号发射功率发射射频触发信号,使射频触发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自身的触发距离进行灵活且连续地调整,以提高触发距离调整精准度及触发距离维持稳定度,确保该射频触发设备在现场部署时所确定的触发距离与定位部署要求保持一致,并在运行时稳定维持已确定的触发距离,从而提高RFID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定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RFID定位系统通常由RFID标签(电子标签)、低频触发器、RFID基站及定位服务器组成,而对RFID定位系统而言,该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通常由低频触发器在部署时的触发距离调整精准程度,及该低频触发器在运行时的触发距离稳定程度决定。
目前,业界采用的低频触发器在调整触发距离时一般通过在与信号发射天线匹配的多组电容电阻中进行切换,从而基于切换后的某一组电容电阻来驱动该信号发射天线发射低频触发信号,此时该低频触发器的触发距离与切换到的那组电容电阻固定匹配。
这种低频触发器在进行现场部署时只能分段调整出对应的触发距离,无法灵活且连续地调整触发距离,使最终确定的触发距离往往与定位部署要求不一致,同时这种低频触发器在运行时也易受到外界磁性物质的影响,而无法稳定维持对应的触发距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其能够灵活且连续地调整对应的触发距离,使该射频触发设备在现场部署时确定的触发距离与定位部署要求保持一致,并在运行时稳定维持已确定的触发距离,以提高触发距离调整精准度及触发距离维持稳定度,并提高RFID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
就设备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触发设备,所述射频触发设备包括控制单元、功率驱动单元、功率监测单元及射频触发天线;
所述功率监测单元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电性连接,用于监测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功率监测单元及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功率监测单元监测到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或接收到的来自射频识别RFID基站的电子标签信息,对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所述功率驱动单元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电性连接,用于按照调整后的工作参数驱动所述射频触发天线以对应的信号发射功率发射射频触发信号。
就方法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发距离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射频触发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单元对接收到的来自RFID基站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解析结果,其中所述解析结果包括被所述射频触发设备触发的电子标签的标签ID;
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到距离调试指令时,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对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一调整幅度进行调高,直至所述解析结果包括有被预先录入到所述射频触发设备的所有目标标签ID;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调整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对调高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二调整幅度进行调低,直至所有目标标签ID刚好均被包括在所述解析结果中,其中所述第一调整幅度大于所述第二调整幅度;
所述控制单元将完成调低处理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作为与所述距离调试指令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射频触发天线在该目标发射功率下的触发距离作为与所述距离调试指令对应的目标触发距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可根据需求对射频触发设备的触发距离进行灵活且连续地调整,使该射频触发设备在现场部署时确定的触发距离与定位部署要求保持一致,并在运行时稳定维持已确定的触发距离,以提高触发距离调整精准度及触发距离维持稳定度,并提高RFID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所述射频触发设备通过功率监测单元对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进行监测,通过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功率监测单元监测到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或接收到的来自射频识别RFID基站的电子标签信息,对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进行连续调整,并通过功率驱动单元按照调整后的工作参数驱动射频触发天线以对应的信号发射功率发射射频触发信号,从而灵活且连续地对射频触发设备的触发距离进行调整,确保该射频触发设备在现场部署时所确定的触发距离与定位部署要求保持一致,并在运行时能够稳定维持已确定的触发距离,以提高RFID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其中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包括可连续调节的该功率驱动单元中功率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及可连续调节的该功率驱动电路中每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申请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FID定位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触发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功率驱动单元的方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功率监测单元的方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距离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距离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7为图6中所示的步骤25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10-RFID定位系统;100-射频触发设备;11-电子标签;12-RFID基站;13-定位服务器;110-控制单元;120-功率驱动单元;130-功率监测单元;140-射频触发天线;121-驱动导通器件;131-电流检测电路;132-功率计算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FID定位系统10的组成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RFID定位系统10包括射频触发设备100、电子标签11、RFID基站12及定位服务器13。其中,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会按照当前的信号发射功率向四周发射包括该射频触发设备100的身份信息的射频触发信号,当存在有电子标签11进入到该信号发射功率所对应的触发距离的范围内时,该电子标签11将接收并响应该射频触发信号而向所述RFID基站12发送包括该电子标签11的标签ID及该射频触发信号所对应的射频触发设备100的身份信息的标签射频信号。
而后,所述RFID基站12会将该标签射频信号转发给所述定位服务器13,以使所述定位服务器13根据该标签射频信号中的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的身份信息查找到该射频触发设备100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触发距离,从而得到该标签射频信号中的标签ID所对应的电子标签11的地理位置。
可选地,请参照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触发设备100的方框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自身的触发距离进行灵活且连续地调整,以确保自身在进行现场部署时所确定的触发距离与定位部署要求保持一致,并在正式运行时稳定维持已确定的所述触发距离,从而提高触发距离调整精准度、触发距离维持稳定度,以及RFID定位系统10的定位精度。其中所述不同的需求包括现场部署时的定位部署要求,及正式运行时的触发距离维持要求。其中射频触发设备100与RFID基站12可集成设置,也可单独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包括控制单元110、功率驱动单元120、功率监测单元130及射频触发天线140。所述功率监测单元130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电性连接,用于监测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所述控制单元110与所述功率监测单元130及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电性连接,用于根据不同的需求(包括上述的定位部署需求及触发距离维持要求)对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进行连续调整,其中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电性连接,用于按照调整后的工作参数驱动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以对应的信号发射功率发射射频触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在所述控制单元110的控制下连续可调,因此当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具有不同的工作参数时,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将向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提供数值不同的信号发射功率,而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射频触发信号的频率固定,则该射频触发天线140在不同的信号发射功率下存在不同的触发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单元110根据触发距离维持要求对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时,所述控制单元110将所述功率监测单元130监测到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与所述触发距离维持要求所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以使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按照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发射射频触发信号,从而确保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的触发距离稳定维持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所对应的触发距离,提高该射频触发设备100的触发距离维持稳定度及所述RFID定位系统10的定位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单元110根据定位部署需求对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时,该控制单元110所在的射频触发设备100将会按照当前的信号发射功率持续地发射射频触发信号,而当存在有电子标签11响应该射频触发信号而向所述RFID基站12发送标签射频信号时,所述RFID基站12会将该电子标签11的电子标签信息发送给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以使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中的控制单元110判断接收到的所有电子标签信息所对应的标签ID是否包括与该定位部署需求对应的所有目标标签ID。而后由所述控制单元110根据判断结果调整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直至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能够确保所有目标标签ID刚好均被包括在接收到的所有电子标签信息所对应的标签ID中,从而使该射频触发设备100在现场部署时所确定的触发距离与定位部署需求保持一致,提高该射频触发设备100的触发距离调整精准度及所述RFID定位系统10的定位精度。具体的触发距离调试过程可参见后文中对触发距离调整方法的详细描述。
可选地,请参照图3,是图2中所示的功率驱动单元120的方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可以包括功率驱动电路,所述功率驱动电路包括四个驱动导通器件121,四个所述驱动导通器件121按照全桥电路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10与四个所述驱动导通器件121电性连接,用于通过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对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其中PWM技术可实现所述控制单元110对该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的连续可调操作。其中,所述驱动导通器件121可以是三极管,也可以是MOS管,还可以是晶闸管,具体的导通器件种类可根据需求进行不同的选择。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四个所述驱动导通器件121均为三极管,其中四个所述驱动导通器件121由第一PNP型三极管a、第二PNP型三极管b、第一NPN型三极管c及第二PNP型三极管d组成,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中的所述功率驱动电路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支路及第二驱动支路。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a和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c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电性连接,以构成所述第一驱动支路;所述第二PNP型三极管b和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d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电性连接,以构成所述第二驱动支路。
具体地,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a的发射极外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a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单元11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a的集电极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c的集电极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c的基极与控制单元11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c的发射极外接电源负极,以形成所述第一驱动支路,此时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a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c处于同一对角线上,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a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c组成一组对角驱动器件。
具体地,所述第二PNP型三极管b的发射极外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二PNP型三极管b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单元11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PNP型三极管b的集电极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d的集电极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d的基极与控制单元11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d的发射极外接电源负极,以形成所述第二驱动支路,此时所述第二PNP型三极管b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d处于同一对角线上,所述第二PNP型三极管b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d组成另一组对角驱动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包括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及每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其中每组对角驱动器件包括处于同一对角线上的两个所述驱动导通器件121,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等于每个驱动导通器件121的工作频率,所述第一驱动支路所对应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与所述第二驱动支路所对应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之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控制单元110通过采用PWM技术对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和/或每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进行连续可调,使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向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提供不同的信号发射功率,从而灵活调整该射频触发天线140的触发距离。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10通过对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进行调整,实现对该功率驱动单元120所能提供的最大信号发射功率的调整;所述控制单元110通过对每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进行调整,来调整该功率驱动电路所对应的PWM占空比,从而基于该功率驱动单元120所对应的最大信号发射功率及所述PWM占空比来向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提供合适数值的信号发射功率。
可选地,请参照图4,是图2中所示的功率监测单元130的方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监测单元130包括电流检测电路131及功率计算电路132。所述电流检测电路131可通过采样电阻、霍尔传感等方式对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电流进行检测;所述功率计算电路132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131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流检测电路131检测到的信号发射电流及输入到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中的电压数值,计算该射频触发天线140当前的信号发射功率。
请参照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距离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发距离调整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射频触发设备100,下面对图5所示的触发距离调整方法的具体流程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210,控制单元110对接收到的来自RFID基站12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解析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在被工作人员进行现场部署时,会以当前的信号发射功率在该信号发射功率所对应的触发距离范围内发射射频触发信号。若被工作人员根据定位部署要求安置的电子标签11处于所述触发距离范围内,则该电子标签11将响应该射频触发信号而向所述RFID基站12发射标签射频信号。而后所述RFID基站12会向该射频触发设备100发送包括有被该射频触发设备100触发的电子标签11的电子标签信息,此时该射频触发设备100中的控制单元110对接收到的来自RFID基站12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解析结果,其中所述解析结果包括被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触发的电子标签11的标签ID。
步骤S220,所述控制单元110在接收到距离调试指令时,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对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一调整幅度进行调高,直至所述解析结果包括有被预先录入到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的所有目标标签ID。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标签ID为与所述距离调试指令对应的用于确定该射频触发设备100的触发距离大小的目标电子标签11的标签ID。该射频触发设备100中的控制单元110在接收到所述距离调试指令后,通过连续调整所述调整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对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一调整幅度进行调高,直至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所对应的触发距离范围能够将所有目标标签ID所对应的目标电子标签11覆盖,此时所述解析结果必定包括有被预先录入到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的所有目标标签ID。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包括上述的功率驱动电路时,所述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对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一调整幅度进行调高,包括:
按照预设频率间隔将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沿趋近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谐振频率的方向进行调整,以调高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预设频率间隔可以是多个频率间隔数值的组合,例如1/4倍谐振频率、1/2倍谐振频率、1倍谐振频率、2倍谐振频率及4倍谐振频率。当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为8倍谐振频率时,所述控制单元110可依次按照4倍谐振频率、2倍谐振频率及1倍谐振频率对所述工作频率进行连续调整,以调高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当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为1/4倍谐振频率时,所述控制单元110可依次按照1/2倍谐振频率及1倍谐振频率对所述工作频率进行连续调整,以调高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所述预设频率间隔也可以是一个具体频率间隔数值,例如100Hz或150Hz等。
步骤S230,所述控制单元110通过调整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对调高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二调整幅度进行调低,直至所有目标标签ID刚好均被包括在所述解析结果中,其中所述第一调整幅度大于所述第二调整幅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10在完成对所述信号发射功率的调高处理后,为避免调高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所对应的触发距离与所述定位部署要求之间的差异较大,所述控制单元110通过连续调整所述调整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来将调高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二调整幅度进行调低以缩小触发距离,直至所有目标标签ID刚好均被包括在所述解析结果中。其中,所有目标标签ID刚好均被包括在所述解析结果中的含义为:当所述控制单元110继续调低所述信号发射功率,将有至少一个目标标签ID未被所述解析结果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10可通过在对调高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进行调低的过程中,确定出前一刻调整出的发射功率触发了所有目标电子标签11而下一刻调整出的发射功率未能触发所有目标电子标签11的调整临界点,此时所述控制单元110完成对所述信号发射功率的调低处理操作,并以该调整临界点所对应的信号发射功率作为最终确定的与定位部署要求保持一致的目标发射功率。因此,所述步骤S230中的功率调低过程用于将所述信号发射功率调整到对应的触发距离刚好触发到所有目标标签ID的程度。此时,所述第一调整幅度所对应的功率连续调整过程可被定义为“粗调”,所述第二调整幅度所对应的功率连续调整过程可被定义为“第一细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对调高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二调整幅度进行调低,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导通时长间隔降低所述功率驱动电路中至少一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以调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10可选取第一驱动支路与第二驱动支路中任一驱动支路所对应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进行连续降低,并在该驱动支路所对应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为零时,选取另一驱动支路所对应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进行连续降低;所述控制单元110也可同时对第一驱动支路与第二驱动支路各自对应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进行连续降低。所述控制单元110通过降低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整体导通时长,来调低该功率驱动电路的PWM占空比,以使该功率驱动电路基于调整后的工作频率及PWM占空比提供相应的信号发射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10通过调整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对应的工作频率来粗调该功率驱动单元120当前所能提供的最大信号发射功率,并在粗调出的所述最大信号发射功率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上述的导通时长来调整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的PWM占空比,以对该功率驱动单元120当前提供的信号发射功率进行细调。所述控制单元110通过工作频率调整及导通时长调整之间的配合,确保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的信号发射功率灵活可调,并最终确定出与定位部署要求保持一致的触发距离,从而确保触发距离调整精准度及RFID定位系统10的定位精度。
步骤S240,所述控制单元110将完成调低处理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作为与所述距离调试指令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在该目标发射功率下的触发距离作为与所述距离调试指令对应的目标触发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单元110完成对所述信号发射功率的调低处理后,此时的信号发射功率所对应的触发距离与定位部署要求保持一致,所述控制单元110会将此时完成调低处理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作为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在该目标发射功率下的触发距离作为对应的目标触发距离,所述目标触发距离恰好能够对所有目标标签ID所对应的目标电子标签11进行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触发距离调整方法能够在对射频触发设备100进行现场部署时,使该射频触发设备100最终确定的触发距离与定位部署要求保持一致,从而确保触发距离调整精准度及RFID定位系统10的定位精度。
请参照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距离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发距离调整方法还包括步骤S250。
步骤S250,所述控制单元110在得到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后,根据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对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保持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确定了目标发射功率及目标触发距离后,所述射频触发设备100具有稳定维持所述目标触发距离的触发距离维持要求,所述控制单元110将根据所述功率监测单元130实时监测到的信号发射功率对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进行连续调整,以使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当前的信号发射功率始终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保持一致,从而稳定维持已确定的所述目标触发距离,确保触发距离维持稳定度及RFID定位系统10的定位精度。
请参照图7,是图6中所示的步骤25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50包括子步骤S251、子步骤S252及子步骤S253。
子步骤S251,将由功率监测单元130监测到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进行比较。
子步骤S252,若所述信号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则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对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三调整幅度进行调高,直至调高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调整幅度大于第三调整幅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整幅度与所述第二调整幅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对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三调整幅度进行调高,包括:
按照第二预设导通时长间隔增加所述功率驱动电路中至少一组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以调高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导通时长间隔与所述第一预设导通时长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控制单元110执行所述子步骤S252的过程与上文中步骤S230类似,具体的操作过程可参照上文中步骤S230的详细描述。
子步骤S253,若所述信号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则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对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三调整幅度进行调低,直至调低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120的工作参数对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三调整幅度进行调低,包括:
按照第二预设导通时长间隔降低所述功率驱动电路中至少一组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以调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140的信号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10执行所述子步骤S252的过程与上文中步骤S230类似,具体的操作过程可参照上文中步骤S230的详细描述。此时,所述第三调整幅度所对应的功率连续调整过程可被定义为“第二细调”。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中,本申请可根据需求对射频触发设备的触发距离进行灵活且连续地调整,使该射频触发设备在现场部署时确定的触发距离与定位部署要求保持一致,并在运行时稳定维持已确定的触发距离,以提高触发距离调整精准度及触发距离维持稳定度,并提高RFID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所述射频触发设备通过功率监测单元对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进行监测,通过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功率监测单元监测到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或接收到的来自射频识别RFID基站的电子标签信息,对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进行连续调整,并通过功率驱动单元按照调整后的工作参数驱动射频触发天线以对应的信号发射功率发射射频触发信号,从而灵活且连续地对射频触发设备的触发距离进行调整,确保该射频触发设备在现场部署时所确定的触发距离与定位部署要求保持一致,并在运行时能够稳定维持已确定的触发距离,以提高RFID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其中,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包括该功率驱动单元中功率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及该功率驱动电路中每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采用PWM技术对所述工作频率和/或每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进行连续可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射频触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触发设备包括控制单元、功率驱动单元、功率监测单元及射频触发天线;
所述功率监测单元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电性连接,用于监测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功率监测单元及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射频识别RFID基站的电子标签信息,对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使所述电子标签信息所对应的标签ID刚好包括预先录入的所有目标标签ID,或者根据所述功率监测单元监测到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对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使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与目标发射功率保持一致,其中所述目标发射功率用于确保所述电子标签信息所对应的标签ID刚好包括预先录入的所有目标标签ID;
所述功率驱动单元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电性连接,用于按照调整后的工作参数驱动所述射频触发天线以对应的信号发射功率发射射频触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触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驱动单元包括功率驱动电路,所述功率驱动电路包括四个驱动导通器件,四个所述驱动导通器件按照全桥电路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与四个所述驱动导通器件电性连接,用于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对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其中所述工作参数包括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及每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每组对角驱动器件包括处于同一对角线上的两个所述驱动导通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触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监测单元包括电流检测电路及功率计算电路;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对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电流进行检测;
所述功率计算电路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的信号发射电流,计算该射频触发天线当前的信号发射功率。
4.一种触发距离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触发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单元对接收到的来自RFID基站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解析结果,其中所述解析结果包括被所述射频触发设备触发的电子标签的标签ID;
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到距离调试指令时,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对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一调整幅度进行调高,直至所述解析结果包括有被预先录入到所述射频触发设备的所有目标标签ID;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调整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对调高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二调整幅度进行调低,直至所有目标标签ID刚好均被包括在所述解析结果中,其中所述第一调整幅度大于所述第二调整幅度;
所述控制单元将完成调低处理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作为与所述距离调试指令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射频触发天线在该目标发射功率下的触发距离作为与所述距离调试指令对应的目标触发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驱动单元包括功率驱动电路,所述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对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一调整幅度进行调高,包括:
按照预设频率间隔将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沿趋近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的谐振频率的方向进行调整,以调高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对调高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二调整幅度进行调低,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导通时长间隔降低所述功率驱动电路中至少一组对角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以调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在得到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后,根据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对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保持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对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保持一致,包括:
将由功率监测单元监测到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进行比较;
若所述信号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则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对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三调整幅度进行调高,直至调高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调整幅度大于所述第三调整幅度;
若所述信号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则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对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三调整幅度进行调低,直至调低后的所述信号发射功率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对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三调整幅度进行调高,包括:
按照第二预设导通时长间隔增加所述功率驱动电路中至少一组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以调高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调整功率驱动单元的工作参数对所述信号发射功率按照第三调整幅度进行调低,包括:
按照第二预设导通时长间隔降低所述功率驱动电路中至少一组驱动器件的导通时长,以调低所述射频触发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
CN201910238358.0A 2019-03-27 2019-03-27 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 Active CN111753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8358.0A CN111753566B (zh) 2019-03-27 2019-03-27 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8358.0A CN111753566B (zh) 2019-03-27 2019-03-27 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3566A CN111753566A (zh) 2020-10-09
CN111753566B true CN111753566B (zh) 2023-04-18

Family

ID=72672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8358.0A Active CN111753566B (zh) 2019-03-27 2019-03-27 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35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8720B (zh) * 2020-12-18 2022-07-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通信设备和发射功率的确定方法
CN112580377B (zh) * 2020-12-21 2024-01-19 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功率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92895A (zh) * 2023-09-26 2023-11-03 深圳市国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rfid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320A (zh) * 2008-01-21 2008-07-09 清华大学 基于ppm调制方式的经皮双向无线通信装置
EP2712021A1 (de) * 2012-09-21 2014-03-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tenne für ein Schreib-/Lesegerät für RFID-Anordnungen und Schreib-/Lesegerät für den Betrieb mit einer externen Antenne
CN104391269A (zh) * 2014-10-21 2015-03-04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空间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304304A (zh) * 2016-08-16 2017-01-04 江苏本能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7867516U (zh) * 2017-12-11 2018-09-14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320A (zh) * 2008-01-21 2008-07-09 清华大学 基于ppm调制方式的经皮双向无线通信装置
EP2712021A1 (de) * 2012-09-21 2014-03-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tenne für ein Schreib-/Lesegerät für RFID-Anordnungen und Schreib-/Lesegerät für den Betrieb mit einer externen Antenne
CN104391269A (zh) * 2014-10-21 2015-03-04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空间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304304A (zh) * 2016-08-16 2017-01-04 江苏本能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7867516U (zh) * 2017-12-11 2018-09-14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3566A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3566B (zh) 射频触发设备及触发距离调整方法
US10771052B2 (en) Gate driver with VGTH and VCESAT measurement capability for the state of health monitor
US10886794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a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US20200244236A1 (en) Zero voltage switching control device of amplifi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1600218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Location of an Animal in an Animal Control System
KR101376997B1 (ko) 비활성 다운링크 요소 반송파들을 측정하도록 사용자 기기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6921221B (zh) 调节的负载调制电路和用于产生调节的负载调制信令的方法
JP2018533349A5 (zh)
WO2014137918A4 (en) Wearable device with sensors and mobile device components
CN110261813B (zh) 定位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901725A (zh) 信号传输设备、定位器、信号传输系统及信号传输方法
KR102605850B1 (ko)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및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제어 방법
CN100511298C (zh) 用于脉冲电子物品监视系统的自动调相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2467102B (zh) 边界控制方法与系统、低频定位器与标识卡
US20190079337A1 (en) Feedback circuit, heating circuit,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system
CN104660353A (zh) 一种数据处理触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373618A1 (en) Measurement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asurement system
CN101540093A (zh) 接收装置、发送/接收系统和设备控制方法
CN207424153U (zh)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断电监控系统
CN111130601A (zh) 用于近场通信(nfc)读取器系统的卡检测
US11177800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Petrovic et al. Extremely low power indoor localisation system
US9448607B2 (en) Irregularity detection device for a power switch
CN108830353A (zh) 电子监测识别设备及汽车监管系统
KR102330309B1 (ko) 병렬형 레이더 센서 기반의 터널 내 사고 상황 인식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