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1292B - 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1292B
CN111741292B CN202010590736.4A CN202010590736A CN111741292B CN 111741292 B CN111741292 B CN 111741292B CN 202010590736 A CN202010590736 A CN 202010590736A CN 111741292 B CN111741292 B CN 1117412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amplitude
noise
valu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07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1292A (zh
Inventor
吴万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Goke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Goke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Goke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Goke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07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12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1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1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1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1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首先获取待处理数据以及加错噪声,接着对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的二进制值分别进行变换获得对应的变换幅值;再接着针对待处理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获取该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然后判断是否存在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是否存在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最后,如果存在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或者存在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则改变对应比特位的二进制值,获得加错数据。本申请不会直接对指定的比特位进行加错,更加接近实际信道传输过程中视频产生的错误。

Description

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视频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视频流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网络环境等的影响,会产生一些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接收端需要具备有一定容错能力,从而能够在接收的视频码流出现错误时,进行纠正。为了使接收端具有容错能力,需要采用一些模拟的有错误的视频流来对解码端进行调试。这种方法中,需要先模拟出错误的视频码流。然而,现有技术中,在模拟错误的视频码流时,一种方式是采用硬件信号衰减器来模拟错误的包,这种方式的成本非常高。另一种方式是采用一个数学模型,模拟出某个比特位发送改变,这种方式,模拟出来错误数据单一,并不能够很好地覆盖视频领域的测试项。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视频错误模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处理数据以及加错噪声,其中,所述加错噪声包括与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
对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的二进制值分别进行变换获得对应的变换幅值,其中,二进制值为0的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一数值,二进制值为1的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针对待处理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获取该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与该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的幅值之和,得到对应的叠加幅值;
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是否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如果存在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或者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则改变对应比特位的二进制值,获得加错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调试对象所处的网络环境以及原始视频数据;
根据所述待调试对象所处的网络环境获取视频划分长度;
根据所述视频划分长度对所述原始视频数据进行视频划分,获得长度小于或等于视频划分长度的待处理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热噪声模型和/或冲击噪声模型生成与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加错噪声。
可选地,所述热噪声模型中噪声的幅值和噪声对应的概率的高斯分布函数为:
Γ~N(μ,a1*sigma^2)
sigma=1/a1
其中,μ为所述热噪声模型所产生噪声均值,sigma为所述热噪声模型的标准差,a1为预设的噪声强度。
可选地,所述冲击噪声模型的高斯分布函数为:
Figure BDA0002555415250000031
F(Γ1)和F(Γ2)相互浊立
m=a2*σ2
其中,μ1为所述冲击噪声模型所产生的噪声的均值,σ1为所述冲击噪声模型的标准差,μ2为所述冲击噪声模型所产生噪声长度的均值,σ2为冲击噪声模型的产生噪声长度的标准差,m是预设的冲击噪声出现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的值分别进行变换获得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比特位的值变换为-1,将所述第二比特位的值变换为1。
可选地,所述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是否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是否一致;
如果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不一致,则判定该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发生变化;
如果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一致,则判定该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未发生变化;
判断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是否一致;
如果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不一致,则判定该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发生变化;
如果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一致,则判定该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未发生变化。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视频错误模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数据以及加错噪声,其中,所述加错噪声包括与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
变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的二进制值分别进行变换获得对应的变换幅值,其中,二进制值为0的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一数值,二进制值为1的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叠加模块,用于针对待处理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获取该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与该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的幅值之和,得到对应的叠加幅值;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是否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以及在存在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或者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改变对应比特位的二进制值,获得加错数据。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实现本申请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通过根据待处理数据获得每个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然后再将每个变化幅值与对应的噪声数据的幅值相叠加,得到叠加幅值,进而根据叠加幅值相对于变换幅值以及预设幅值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对该比特位原有的二进制值进行改变,从而得到加错数据,由于在整个过程中,被改变二进制值的比特位并不是预先已经确定好的比特位,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方案并不会直接确定改变二进制值的比特位,因此,产生错误的方式就更加接近真实信道的错误产生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频错误模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频错误模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是高斯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进行加错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加错结果示意图一;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加错结果示意图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频加错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标:100-电子设备;110-视频错误模拟装置;111-获取模块;112-变换模块;113-叠加模块;114-判断模块;120-存储器;130-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信息传输需要通过信道来实现,信道的环境通常比较复杂,通常会使得信道中存在一些干扰,因此,信息在信道中传输时就会受到干扰信号的影响,从而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文件或流中的部分比特位发生变化,如果接收到错误的文件或者流时,就有可能或导致后续操作出现问题。例如,在视频流传输中,通常会将特别大的原始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压缩得到视频码流文件进行传输或者存储,然后,在播放视频时,再将接收到的码流文件进行解压显示播放。在视频流传输时,如电话会议视频等,由于视频码流文件大,并且可能存在一对多的传输,所以在传输层大多使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组播UDP等通道来实现传输,如果网络条件不好,那么传输的数据帧在物理层可能会受到噪声影响从而使比特位发生改变。如果比特位发生改变的视频码流到达客户端在客户端进行解码的时候,就可能会造成解码器挂死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会在处理经过信道传输后的文件或流的程序或者系统等需要添加检错、纠错和容错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生成一些加错数据(模拟的视频传输过程中经过噪声干扰后的数据)来调试接收端的程序或者系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是通过硬件信号衰减器来模拟产生这种加错数据,然而,硬件信号衰减器价格昂贵,导致这种方式获取加错数据的成本很高。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是通过软件的方式来获取加错数据,这种方式中,通常会将一定的数学模型作为加错模板,然后再对视频文件中的指定比特位进行加错;正是由于这种加错方式,因此,会导致所有的加错数据加错的位置都是相同的,而并不能针对视频流的错误进行加错,从而导致模拟出的加错数据不能很好的覆盖视频领域的测试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频错误模拟方案,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框图,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模型训练装置,存储器120和处理器130,存储器120和处理器130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电性连接,用于实现数据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所述模型训练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20中或固化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13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20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所述视频错误模拟装置110所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及计算机程序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请参见图2,图2是所述视频错误模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10-步骤S150。
步骤S110,获取待处理数据以及加错噪声,其中,所述加错噪声包括与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
待处理数据是用于模拟将要传输的视频文件的数据,通过二进制数0、1来表示;加错噪声是模拟信道中的噪声的数据,其包括了与每个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还可以包括该噪声数据的幅值,噪声数据的幅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步骤S120,对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的二进制值分别进行变换获得对应的变换幅值,其中,二进制值为0的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一数值,二进制值为1的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本实施例将每个比特位的二进制值作为该比特位对应的电信号的原始幅值,对待处理数据的二进制值进行变换,相当于对待处理数据每个比特位对应的幅值进行变换,也就是说,变换幅值相当于每个比特位原始幅值进行变换后得到的幅值。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均可以是正数、负数或者零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S130,计算每个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
具体地,针对待处理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获取该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与该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的幅值之和,得到对应的叠加幅值。
本实施例用于获取每个比特位叠加噪声数据后的结果。
步骤S140,判断每个第一比特位和第二比特位的叠加幅值是否均满足各自对应的预设条件。
具体地,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是否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本实施例中用于判断待处理数据叠加加错噪声后每个比特位的幅值的状态变化程度。
步骤S150,如果不是每个第一比特位和第二比特位的叠加幅值均满足各自对应的预设条件,则改变对应比特位的二进制值,获得加错数据。
具体地,如果存在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或者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则改变对应比特位的二进制值,获得加错数据。
本实施例用于在叠加加错噪声后每个比特位的幅值的状态变化程度较大时,进行加错处理。
本实施例中,获取待处理数据以及加错噪声,并将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的二进制值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的幅值,然后再将该幅值与加错噪声中噪声数据的幅值进行叠加,如此,便可以获得待处理数据叠加噪声后,各个比特位的电信号的幅值的变化情况,也就相当于获得了噪声数据对于比特位的影响大小。最后再根据各个比特位的电信号幅值的变化情况来改变对应比特位的二进制值,如此,便可以获得加错数据。由于本方案中,并不会直接确定改变二进制值的比特位,因此,产生错误的方式就更加接近真实信道的错误产生方式。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待处理数据是预先存储在电子设备100中的。
请参照图3所示,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待处理数据是根据原始视频数据获得的预先存储在电子设备100中的。待处理数据是预先存储在电子设备100中时,在步骤S110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010-步骤S030。
步骤S010,获取待调试对象所处的网络环境以及原始视频数据。
步骤S020,根据所述待调试对象所处的网络环境获取视频划分长度。
步骤S030,根据所述视频划分长度对所述原始视频数据进行视频划分,获得待处理数据,其中,待处理数据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视频划分长度的。
由于视频流的传输中,会在网络适配层NAL进行封装工作,NAL主要负责对视频压缩后的数据进行划分和封装,保证数据能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传输。本实施例用于对已有的原始视频数据进行划分,可以模拟实际传输过程中视频流的划分,如此,便可以更加获得更加接近实际传输过程中传输的数据产生的错误。其中,视频划分长度可以根据待调试对象所处的网络环境中可传输的数据包的最大长度确定,能够获得可以用于在当前网络环境中传输的待处理数据。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的值分别进行变换获得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比特位的值变换为-1,将所述第二比特位的值变换为1。
本方案通过生成一个信道噪声值模板,把噪声值加在原始值(变换幅值)上,只有当其和值使原始值的正负极性发生了变化时(原始值为-1,噪声为1.6,和值为0.6,极性变化),才改变当前比特,具有容易计算的特点。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错噪声可以是预先存储在电子设备100中的。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加错噪声也可以是实时产生的。
发明人发现,通常而言,物理信道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有热噪声和冲击噪声两种。其中,热噪声是通信设备中无源器件如电阻、馈线由于电子布朗运动而引起的噪声,又称电阻噪声,热噪声具有持续存在且独立随机的特点;冲击噪声呈突发状,常由外界因素引起,其噪声幅度可能相当大,冲击噪声的强度大,一次可能会引起多个连续比特位发生错误,但是持续时间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错噪声可以仅仅由热噪声构成,此时,根据热噪声模型生成与待处理数据对应的加错噪声。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加错噪声可以仅由冲击噪声构成,此时,冲击噪声模型生成与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加错噪声。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加错噪声可以由热噪声和冲击噪声按照设定的比例共同构成。此时,根据热噪声模型和冲击噪声模型生成与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加错噪声。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热噪声和/或冲击噪声来作为加错噪声,如此,便能够覆盖视频中的大部分噪声,从而能够使得加错后的加错数据中错误的产生更加接近实际信道中传输后产生的错误。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在真实信道中,热噪声可以看成是零均值的高斯分布,因此利用零均值的高斯分布,模拟噪声值。如图4所示,横坐标x代表热噪声的强度,纵坐标y代表概率,根据高斯分布的概率密度特性,在高斯分布中,位于[μ-sigma,μ+sigma]之间的概率为0.68,位于[μ-2sigma,μ+2sigma]之间的概率为0.95。由此可见,可以通过控制a*sigma中的a来控制错误密度,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控制a*sigma的大小来控制热噪声的强度。
故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噪声模型中噪声的幅值和噪声对应的概率的高斯分布函数为:
Γ~N(μ,a1*sigma^2)
sigma=1/a1
其中,μ为所述热噪声模型所产生的热噪声的强度的均值,也就是预设阈值,μ根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确定,可以取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平均数;a1为预设的热噪声强度,sigma为所述热噪声模型的标准差,例如,该热噪声强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果需要产生的热噪声大,那么可以给定一个较大的a1值,如果需要产生的热噪声小,那么可以给定一个较小的a1值。
在计算上述热噪声的模型(确定噪声模型的参数)时,首先,设置倍数a表示噪声强度。
例如,把二进制中的0和1看做是-1和1时,在加噪声的时候,若噪声m在[-1,1]内,则该噪声并不会引起比特发生改变,只有在大于1和小于-1时,才会造成变号,使比特位变化。所以把噪声模型看成μ=0的高斯分布,通过控制[-1,1]之间的概率来达到控制错误密度。即使用sigma的系数a1来控制噪声强度,则a1*sigma=1,得出sigma=1/a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Γ~N(μ,a1*sigma^2)是当前指定的热噪声的强度的分布。当该热噪声模型符合零均值分布时,高斯密度函数关于y轴轴对称,所以噪声模型就是符合Γ~N(0,(1/a)^2)分布的一组高斯随机数。此时,可以把二进制数0和1对应看做是-1和1,再叠加上噪声模型产生的噪声值,若叠加后的值使其的符号发生变化,则使该比特为改变。如当前比特为0,噪声为1.2。把0看做-1,-1+1.2=0.2,符号变化,由负值变为正值,则该比特位变为1。如图5所示,当待处理数据(原始数据)为“010110011001010”时,当待处理数据叠加上如信道噪声波所示的热噪声后,得到的叠加结果如图5叠加后的波形所示。此时,得到的加错数据如接收的数据所示,为“010110111001000”。当将所述第一比特位的值变换为-1,将所述第二比特位的值变换为1时,[-1,1]之间的值是无法改变比特位极性的,则设置[-1,1]之间的值为0,只有在大于1和小于-1时,才计算其和值,如此能够达到减少计算量的目的。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噪声模型的高斯分布函数可以是二维高斯联合分布,具体为:
Figure BDA0002555415250000121
F(Γ1)和F(Γ2)相互浊立
m=a2*σ2
其中,μ1为所述冲击噪声模型所产生的噪声的强度的均值,σ1为所述冲击噪声模型的标准差,μ2为所述冲击噪声模型所产生噪声长度的均值,σ2为冲击噪声模型的产生噪声长度的标准差,m是预设的冲击噪声出现的长度即受到冲击噪声影响的比特位的数量。
其中,关于F(Γ1)的分布为强度加大(即a1值加大为a2,a2可以由用户预先设定)后的热噪声模型,因为冲击噪声的强度会比热噪声强。其获得原理与上述的热噪声模型相同,在次不再赘述。
符合F(Γ2)分布的随机数主要是用来控制冲击噪声出现的时间长度,出现的时间越长可能引起的变化的比特数就越多,则可以用连续修改的比特长度来表示冲击噪声出现的时间长度。所以用均值为0且X>=0的高斯分布来模拟,确定m(通过m=a2*sigma可以计算出当前分布的sigma)表示修改的比特数个数的最小值,即该概率模型可确定[0,m]之间的概率。
例如设置m为5,则出现一次会让至少5个比特受到干扰(最后是否发生改变还要热噪声模型,即可能该干扰可能并不会使比特发生改变,所以即使5个比特受到干扰,也不一定这5个比特均发生改变),当随机数小于5(即小于m)时没有比特受到干扰。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包括,判断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是否一致;如果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不一致,则判定该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发生变化(大于预设阈值);如果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一致,则判定该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未发生变化(不大于预设阈值)。
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是否一致;如果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不一致,则判定该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发生变化(大于预设阈值);如果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一致,则判定该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未发生变化(不小于预设阈值)。
在步骤S150中,改变对应比特位的二进制值,获得加错数据是指的改变待处理数据中对应比特位的二进制值,如果该比特位的二进制值是1,那么将该比特位的二进制值改为0,如果该比特位的二进制值是0,那么将该比特位的二进制值改为1。
为了加深对本申请的发明点的理解,以下结合两个对不同待处理数据进行加错的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进一步阐述:
请参照图6所示,例如,待处理数据为“0101100110010”,对应“原始数据”一栏,加错噪声对应“信噪模型”一栏,那么,经过幅值变换后,得到的字符串对应为“叠加后”一栏,最后得到的加错数据为“错误的数据”一栏。可见,第七个比特位的二进制值发生变化。
请参照图7所示,例如,待处理数据为“0010101110110”,对应“原始数据”一栏,加错噪声对应“信噪模型”一栏,那么,经过幅值变换后,得到的字符串对应为“叠加后”一栏,最后得到的加错数据为“错误的数据”一栏。可见,第二个比特位的二进制值发生变化。
请参照图8,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视频错误模拟装置110,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1、变换模块112、叠加模块113、判断模块114,视频错误模拟装置110包括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20中或固化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
获取模块111,用于获取待处理数据以及加错噪声,其中,所述加错噪声包括与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获取模块111用于执行步骤S110,关于所述获取模块111的具体描述可参照对所述步骤S110的描述。
变换模块112,用于对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的二进制值分别进行变换获得对应的变换幅值,其中,二进制值为0的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一数值,二进制值为1的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本实施例中的变换模块112用于执行步骤S120,关于所述变换模块112的具体描述可参照对所述步骤S120的描述。
叠加模块113,用于针对待处理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获取该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与该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的幅值之和,得到对应的叠加幅值。
本实施例中的叠加模块113用于执行步骤S130,关于所述叠加模块113的具体描述可参照对所述步骤S130的描述。
判断模块114,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是否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以及在存在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或者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则改变对应比特位的二进制值,获得加错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判断模块114用于执行步骤S140-步骤S150,关于所述判断模块114的具体描述可参照对所述步骤S140-步骤S150的描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处理器130在执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实现如本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视频错误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处理数据以及加错噪声,其中,所述加错噪声是根据热噪声模型和/或冲击噪声模型生成的,所述热噪声模型中噪声的幅值和噪声对应的概率的分布函数为一个零均值的高斯分布函数,所述冲击噪声模型中噪声的幅值和噪声出现的时间长度的分布函数为一个二维高斯联合分布函数,所述噪声出现的时间长度由连续修改的比特长度来表示;所述加错噪声包括与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
对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的二进制值分别进行变换获得对应的变换幅值,其中,二进制值为0的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一数值,二进制值为1的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针对待处理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获取该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与该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的幅值之和,得到对应的叠加幅值;
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是否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如果存在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或者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则改变对应比特位的二进制值,获得加错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调试对象所处的网络环境以及原始视频数据;
根据所述待调试对象所处的网络环境获取视频划分长度;
根据所述视频划分长度对所述原始视频数据进行视频划分,获得长度小于或等于视频划分长度的待处理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噪声模型中噪声的幅值和噪声对应的概率的高斯分布函数为:
Γ~N(μ,a1*sigma^2)
sigma=1/a1
其中,μ为所述热噪声模型所产生噪声均值,sigma为所述热噪声模型的标准差,a1为预设的噪声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噪声模型的高斯分布函数为:
Figure FDA0003358040320000021
m=a2*σ2
其中,μ1为所述冲击噪声模型所产生的噪声的均值,σ1为所述冲击噪声模型的标准差,μ2为所述冲击噪声模型所产生噪声长度的均值,σ2为冲击噪声模型的产生噪声长度的标准差,m是预设的冲击噪声出现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的值分别进行变换获得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比特位的值变换为-1,将所述第二比特位的值变换为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是否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是否一致;
如果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不一致,则判定该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发生变化;
如果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一致,则判定该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未发生变化;
判断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是否一致;
如果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不一致,则判定该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发生变化;
如果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与对应的变换幅值的正负极性一致,则判定该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的极性未发生变化。
7.一种视频错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数据以及加错噪声,其中,所述加错噪声是根据热噪声模型和/或冲击噪声模型生成的,所述热噪声模型中噪声的幅值和噪声对应的概率的分布函数为一个零均值的高斯分布函数,所述冲击噪声模型中噪声的幅值和噪声出现的时间长度的分布函数为一个二维高斯联合分布函数,所述噪声出现的时间长度由连续修改的比特长度来表示;所述加错噪声包括与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
变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每个比特位的二进制值分别进行变换获得对应的变换幅值,其中,二进制值为0的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一数值,二进制值为1的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叠加模块,用于针对待处理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获取该比特位对应的变换幅值与该比特位对应的噪声数据的幅值之和,得到对应的叠加幅值;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是否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以及在存在第一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大于预设阈值,或者存在所述第二比特位对应的叠加幅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改变对应比特位的二进制值,获得加错数据。
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90736.4A 2020-06-24 2020-06-24 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741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0736.4A CN111741292B (zh) 2020-06-24 2020-06-24 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0736.4A CN111741292B (zh) 2020-06-24 2020-06-24 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1292A CN111741292A (zh) 2020-10-02
CN111741292B true CN111741292B (zh) 2022-02-11

Family

ID=72651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0736.4A Active CN111741292B (zh) 2020-06-24 2020-06-24 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129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01605A1 (de) * 1986-01-21 1987-07-23 Wandel & Goltermann Simulator fuer ein digitales videosignal zur bitfehlermessung an digitalen uebertragungskanaelen
CN1700778A (zh) * 2005-06-09 2005-11-23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容错机制的高清信号模式自动检测方法
CN101739306A (zh) * 2008-11-12 2010-06-16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错误处理方法、数据错误检查和纠正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29529A1 (en) * 2005-06-02 2006-12-06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Video signal loss detection
CN102231844B (zh) * 2011-07-21 2013-04-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结构相似度和人眼视觉的视频图像融合性能评价方法
TWI496455B (zh) * 2013-04-10 2015-08-11 Wistron Corp 影音同步檢測裝置與方法
CN107222293B (zh) * 2017-05-16 2020-03-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01605A1 (de) * 1986-01-21 1987-07-23 Wandel & Goltermann Simulator fuer ein digitales videosignal zur bitfehlermessung an digitalen uebertragungskanaelen
CN1700778A (zh) * 2005-06-09 2005-11-23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容错机制的高清信号模式自动检测方法
CN101739306A (zh) * 2008-11-12 2010-06-16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错误处理方法、数据错误检查和纠正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1292A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12811A1 (en) Hiding information and images via deep learning
JP2018537030A5 (zh)
CN110246198B (zh) 选字验证码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839177B2 (ja) 軟判定オーディオ復号システム
CN109754046B (zh) 二维码、二维码的编码方法、解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Okoyeigbo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java based virtual laboratory for data communication simulation
CN111741292B (zh) 视频错误模拟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88707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one bit per symbol timing recovery phase detector
CN115190058A (zh) 车辆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系统、方法及装置
US20090202065A1 (en) Scrambler, scrambl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9086819A (zh) caffemodel模型压缩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RU2012129926A (ru) Ускорение имитирований декодера с исправлением ошибок с помощью добавления случайного шума
CN107181565B (zh) 一种比特级混合信道建模方法
JP2007174541A (ja) 畳み込み符号化器、通信装置、及び畳み込み符号化方法
JP2020120251A (ja) バーストエラー付加装置、それを用いた試験信号発生装置、及びバーストエラー付加方法
CN114401175A (zh) 白噪声相位方差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027469A1 (en) 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orthogonal pulse shapes
CN114327203B (zh) 一种用户操作的还原方法及装置、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12435675A (zh) 一种基于fec的音频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499923B (zh) 一种icmp模拟报文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3781287A (zh) 水印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094077B2 (en) Slope detecting receiver
CN116432132A (zh) 异常数据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96739A (zh) 语义通信模型的训练方法和装置
Chernov et al. An Approach to Testing the Hardware Modules of Locomotive Driver Console Simul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