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9271A - 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39271A CN111739271A CN202010576248.8A CN202010576248A CN111739271A CN 111739271 A CN111739271 A CN 111739271A CN 202010576248 A CN202010576248 A CN 202010576248A CN 111739271 A CN111739271 A CN 1117392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goaf
- monitoring system
- power supply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1/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upon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K3/00, G01K5/00, G01K7/00 or G01K9/00
- G01K11/3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upon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K3/00, G01K5/00, G01K7/00 or G01K9/00 using changes in transmittance, scattering or luminescence in optical fib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包括:由温度采集器、接收器、交换机以及上位机,所述温度采集器间隔布防在采空区的氧化区内,所述接收器布放在运巷和材巷内,所述温度采集器和所述接收器采用Mesh无线网络网格自组网协议通信连接,所述接收器通过光纤与所述交换机相连,所述交换机与所述上位机通过光纤或RJ45总线相连。本申请主要应用于煤矿采空区的温度监测,通过布放在采空区氧化区的温度采集器和布放在材巷和运巷内的接收器,可监测煤层内部的温度且可靠性高;同时使用本申请中温度采集器阵列获取到的温度数据及具体算法可计算出温度场并定位高温点,实现对采空区氧化区温度的监测,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环境信息采集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由于综采放顶技术生产效率高,该技术在煤炭开采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综采的过程中,采空区内包含了大量的浮煤和空气,煤层在采空区发生缓慢氧化,导致浮煤温度升高,是矿井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实现采空区浮煤氧化状态的高效监测和预警,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前矿井多用有线分布式光纤技术对采空区温度进性监测。该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快速获取采空区温度场分布,且传输信号好,安全性高。但缺点是信号采集和处理电路设计复杂、只能监测煤层表面温度且当光纤一处出现破损会导致监测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包括:由温度采集器、接收器、交换机以及上位机,所述温度采集器间隔布防在采空区的氧化区内,所述接收器布放在运巷和材巷内,所述温度采集器和所述接收器采用Mesh无线网络网格自组网协议通信连接,所述接收器通过光纤与所述交换机相连,所述交换机与所述上位机通过光纤或RJ45总线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中,所述温度采集器,包括:防爆锂电池、第一电源管理单元、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第一无线通讯单元、开关以及第一外壳,
其中,所述矿用防爆锂电池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电源管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电源管理单元给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以及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供电;
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讯单元发送数据和接收指令至所述接收器;
所述防爆锂电池、所述第一电源管理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以及所述第一无线通讯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胶封。
进一步地,上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中,所述外壳采用聚四氟乙烯与防静电材料混合制成的材料。
进一步地,上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讯单元包含第一射频模块和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使用SX1278模块,所述第一天线为弹簧天线。
进一步地,上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MSP430系列单片机,所述第一电源管理单元输出直流3.3V和直流5V电压,所述矿用防爆锂电池的工作电压为6.0-8.4V。
进一步地,上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中,所述温度采集器以最多10m间隔按照阵列方式布防在所述采空区的氧化区,所述温度采集器和所述接收器采用410MHz~510MHz工作频段。
进一步地,上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中,所述接收器包括:矿用本安电源、第二无线通讯单元、数据接口转换单元、第二电源管理单元以及第二外壳,
所述矿用本安电源与所述第二电源管理单元相连并给所述数据转换单元供电,所述第二电源管理单元给所述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和所述数据接口转换单元供电;
所述第二无线通讯单元用于发送指令和接收数据,所述数据接口转换单元用于转换光口信号和电口信号,通过光纤连接所述交换机上传数据至所述上位机或者接收所述上位机的指令;
所述矿用本安电源、所述第二无线通讯单元、所述数据接口转换单元以及第二电源管理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
进一步地,上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包含第二射频模块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射频模块使用SX1278模块,所述第二天线为圆形天线。
进一步地,上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中,所述矿用本安电源输入为交流220V电压,输出为直流12V电压。
进一步地,上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外壳为金属外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主要应用于煤矿采空区的温度监测,通过布放在采空区氧化区的温度采集器和布放在材巷和运巷内的接收器,使用Mesh自组网协议,可监测煤层内部的温度且可靠性高;同时使用本申请中温度采集器阵列获取到的温度数据及具体算法可计算出温度场并定位高温点,实现对采空区氧化区温度的监测,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结构图以及布放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温度采集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接收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温度采集器电路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温度采集器外部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接收器电路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接收器外部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上位机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在回采工作面回采煤体过程中形成采空区110,采空区包含散热区15、氧化区16、窒息区17,其中,本实施例检测系统应用于氧化区16;
其中,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温度采集器19、接收器18、交换机12以及上位机11,其中,温度采集器以最多10m按照阵列方式间隔布防在采空区110的氧化区16内,另外根据实际矿井环境在合适位置布放若干温度采集器获19以取空气温度。接收器布放在运巷14和材巷13内。温度采集器19和接收器18采用410MHz~510MHz工作频段,使用Mesh无线网络网格自组网协议通信连接;接收器18通过光纤与交换机12相连;交换机12与上位机11通过光纤或RJ45总线相连。现有矿井普遍使用的有线分布式光纤技术存在信号采集和处理电路设计复杂、只能监测煤层表面温度且光纤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对采空区110煤层内部的温度监测并定位高温点。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采集器19包含矿用防爆锂电池21、第一电源管理单元23、温度传感器24、控制单元25、第一无线通讯单元26、开关22以及第一外壳。其中矿用防爆锂电池21通过开关22与第一电源管理单元23相连,第一电源管理单元23给温度传感器24、控制单元25以及第一无线通信单元26供电,所述控制单元25从温度传感器24获取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讯单元26发送数据和接收指令。矿用防爆锂电池21、第一电源管理单元23、温度传感器24、控制单元25以及第一无线通信单元26均设置在外壳内并胶封。
其中,所述矿用防爆锂电池21的工作电压为6.0-8.4V。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源管理单元23可输出直流3.3V和直流5V电压。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25使用MSP430系列单片机。
优选地,第一无线通讯单元26包含射频模块和天线,射频模块使用SX1278模块,天线为弹簧天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的制作材料为聚四氟乙烯与防静电材料混合制成的材料。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器18包含矿用本安电源31、第二无线通讯单元32、数据接口转换单元33、第二电源管理单元34以及第二外壳,所述矿用本安电源31与第二电源管理单元34相连,并给数据转换单元33供电。第二电源管理单元34给第二无线通讯单元32和数据接口转换单元33供电。第二无线通讯单元32可发送指令和接收数据,数据接口转换单元33可转换光口信号和电口信号,通过光纤连接交换机上传数据至上位机或者接收上位机指令,上述的矿用本安电源31、第二无线通讯单元32、数据接口转换单元33以及第二电源管理单元34均设置在第二外壳内。其中,所述接收器18需外部供电。
其中,所述矿用本安电源31输入为交流220V电压,输出为直流12V电压。
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壳为金属外壳。
优选地,所述第二无线通讯单元32包含射频模块和天线,射频模块使用SX1278模块,天线为圆形天线。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温度采集器19阵列获取到的温度数据,具体算法如下:
当相邻4个温度采集器19节点温度高于布放时温度且有升高趋势时,则判定以由4个节点连线围成的矩形为底面的垂直区域出现了高温热源,以该矩形为XOY面,其中一个节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则高温热源坐标为(xh,yh,zh),四个节点坐标分别为(0,0,0)、(x1,y1,0)、(x2,y2,0)、(x3,y3,0),u(t,x,y,z)表示温度,为时间t与空间坐标(x,y,z)的函数。令高温热源产生时为t的0时刻,由于实际使用时采集器会被煤矸石掩埋,因此煤矸石为热传导介质,根据三维热传导微分方程可得:
其中k为煤矸石的热扩散率,可表示为:
其中γ为煤矸石导热率,Cv为煤矸石热容量,该参数由实地样品测量获得。
初始条件为:
u(0,x,y,z)=u0 (式3)
其中u0为煤矸石初始温度,可由节点采集获得;
由高温热源可得边界条件:
u(t,xh,yh,zh)=uh(t) (式4)
uh(t)为高温点温度关于时间t的函数,由实验或者实地测量获得高温点的升温规律。
由节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可得边界条件:
其中us0(t)、us1(t)、us2(t)、us3(t)分别为四个节点采集到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
由煤矸石表面可得边界条件:
u(t,x,y,h)=ua(t) (式6)
Ua(t)为空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负责采集空气温度的温度采集器节点获得,h为煤矸石高度。
实际应用中,高温热源坐标(xh,yh,zh)无法以显式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使用上位机11根据热传导微分方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进行模拟运算,当节点采集到的温度变化趋势在以高温热源坐标(xh,yh,zh)进行模拟运算的置信区间内,即可定位高温点和预测高温点温度。
本实施例监测系统的监测区域为70*100m,因此系统有上位机11、交换机12、两个接收器18、75个温度采集器19组成。上位机11在井上监控中心、交换机12使用矿井内网交换机、接收器18布放在材巷14和运巷13内、70个温度采集器19以10米间隔阵列形式布放在采空区110氧化区16内、5个温度采集器19布放在采空区内110采集空气的温度。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温度采集器19电路部分由矿用防爆电池21/BT1、开关22/S1、充电接口J1、第一电源管理单元23、控制单元25、第一无线通讯单元26、温度传感器24、LED单元以及烧录接口组成。
其中,上述的矿用防爆电池21工作电压为6.0V~8.4V,容量为4000mAh,矿用防爆电池BT1正极与开关第一端相连,负极与地相连。
上述的开关22/S1为防水按钮开关,第二端连接电源管理单元正极输入端。
上述的充电接口J1为DC018电源插座,配合DC插头7.4V锂电池充电器使用。充电接口J1电源正极1引脚与矿用防爆电池BT1正极相连,负极动触点引脚2与矿用防爆电池21/BT1负极相连。
其中,上述的第一电源管理单元23由降压芯片U2、降压芯片U3、钽电容C1、钽电容C2、钽电容C7组成,有四个接口分别为正极输入端、地、3.3V输出端和5V输出端。U2为AMS1117-3.3V芯片,U3为AMS1117-5V芯片,钽电容C1、钽电容C2。降压芯片U2、降压芯片U3引脚3为第一电源管理单元23正极输入端,引脚1与地相连,钽电容C1正极与降压芯片U2、降压芯片U3的引脚3相连,负极与地相连。钽电容C2、钽电容C7正极分别与降压芯片U2、降压芯片U3引脚2相连,负极与地相连。
其中,上述的控制模块25的单片机U1使用MSP430G2553芯片,电容C5、电容C6第一端与3.3V电源相连,第二端与地相连。电阻R2第一端与单片机U1的RST引脚相连,第二端与3.3V电源相连。电容C4第一端与单片机U1的RST引脚相连,第二端与地相连。电阻R1第一端与3.3V电源相连,第二端与单片机U1的P1.3引脚相连。电容R3第一端与单片机U1的P1.3引脚相连,第二端与地相连。单片机DVCC引脚与3.3V电源相连,DVSS引脚与地相连。
其中,上述的第一无线通讯单元26使用SX1278模块U4,引脚16与弹簧天线A1相连,RXD引脚与单片机U1的P1.2引脚相连,TXD与单片机U1的P1.1引脚相连,VCC引脚与5V电源相连,GND引脚与地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的温度传感器25/U5使用DS18B20,电阻R3第一端与3.3V电源相连,第二端与温度传感器U5数据引脚2相连,电源引脚1与3.3V电源相连,地引脚3与地相连。温度传感器U5数据引脚2与单片机U1的P1.6引脚相连。
其中,上述的LED单元电阻R4,第一端与单片机U1的P2.0引脚相连,第二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
其中,上述的烧录接口P1共10个接口,分别与SX1278模块U4的RXD引脚、TXD引脚、单片机U1的P1.6引脚、RST引脚、TEST引脚、P1.7引脚、P1.4引脚、P1.5引脚、3.3V电源、地相连。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温度采集器19外壳分为壳体52和顶盖51,其中,壳体52和顶盖51采用螺纹连接,材料为聚四氟乙烯与防静电材料混合制成的材料。将温度采集器19所用到的电路板,电池、开关、温度传感器、天线、充电接口、发光二极管放入壳体中并胶封、使用前需要打开顶盖51、按下开关,盖上顶盖51后使用;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接收器由矿用本安电源31、第二电源管理单元34、第二无线通讯单元32、数据接口转换单元33组成。
其中,上述的矿用本安电源31/U1的L接口、N接口分别连接外部220V交流电源AC1的L端和N端,输出端可输出12V直流电源。
上述的第二电源管理单元34中降压芯片U2使用AMS11175V芯片,引脚1与地相连,引脚2、引脚4输出5V电源。自恢复保险F1第一端连接12V电源,第二端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1正极。肖特基二极管D1负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2正极、负极连接降压芯片U2引脚3。钽电容C2正极与降压芯片U2的引脚3相连,负极与地相连。钽电容C1正极与降压芯片U2引脚2、引脚4相连,负极与地相连。双向TVS管D3、D4第一端与降压芯片U2引脚2、引脚4相连,第二端与地相连。
上述的无线通讯单元32使用SX1278模块U3,引脚16与防水防盗圆形天线A1相连,RXD引脚与数据接口转换单元中串口转网口模块U4的TXD引脚相连,TXD与数据接口转换单元中串口转网口模块U4的RXD引脚相连,VCC引脚与5V电源相连,GND引脚与地相连。
上述的数据接口转换单元33由串口转网口模块U4和光纤收发机U5组成。串口转网口模块U4的VCC引脚与5V电源相连,GND引脚与地相连,TX+引脚与光纤收发机U5的RX+相连,TX-引脚与光纤收发机U5的RX-相连,RX+引脚与光纤收发机U5的TX+引脚相连,RX-引脚与光纤收发机U5的TX-引脚相连。光纤收发机U5的VCC引脚与12V电源相连,GND引脚与地相连。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接收器18的第二外壳分为壳体72和顶盖71,其中,壳体72和顶盖71采用螺钉连接。所述第二外壳的制作材料为金属。防水防盗圆形天线通过孔安装在外部。壳体72上留有220V交流电接口和光纤接口,电路放入壳体72内。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位机11界面应用本申请监测系统,可实现对70个节点温度的监测、数据的储存查看以及高温点定位。当节点正常工作室,节点指示灯会变绿。当节点温度较高且有升高趋势时,相应区域的警示灯会变红,并在警示消息区显示高温点的定位信息。
本申请主要应用于煤矿采空区的温度监测,通过布放在采空区氧化区的温度采集器和布放在材巷和运巷内的接收器,使用Mesh自组网协议,可监测煤层内部的温度且可靠性高;同时使用本申请中温度采集器阵列获取到的温度数据及具体算法可计算出温度场并定位高温点,实现对采空区氧化区温度的监测,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申请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某些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应仅被限于定于这些术语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部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某某部件,类似地,第二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某某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温度采集器、接收器、交换机以及上位机,所述温度采集器间隔布防在采空区的氧化区内,所述接收器布放在运巷和材巷内,所述温度采集器和所述接收器采用Mesh无线网络网格自组网协议通信连接,所述接收器通过光纤与所述交换机相连,所述交换机与所述上位机通过光纤或RJ45总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器,包括:防爆锂电池、第一电源管理单元、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第一无线通讯单元、开关以及第一外壳,
其中,所述矿用防爆锂电池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电源管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电源管理单元给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以及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供电;
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讯单元发送数据和接收指令至所述接收器;
所述防爆锂电池、所述第一电源管理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以及所述第一无线通讯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胶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采用聚四氟乙烯与防静电材料混合制成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单元包含第一射频模块和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使用SX1278模块,所述第一天线为弹簧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使用MSP430系列单片机,所述第一电源管理单元输出直流3.3V和直流5V电压,所述矿用防爆锂电池的工作电压为6.0-8.4V。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器以最多10m间隔按照阵列方式布防在所述采空区的氧化区,所述温度采集器和所述接收器采用410MHz~510MHz工作频段。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包括:矿用本安电源、第二无线通讯单元、数据接口转换单元、第二电源管理单元以及第二外壳,
所述矿用本安电源与所述第二电源管理单元相连并给所述数据转换单元供电,所述第二电源管理单元给所述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和所述数据接口转换单元供电;
所述第二无线通讯单元用于发送指令和接收数据,所述数据接口转换单元用于转换光口信号和电口信号,通过光纤连接所述交换机上传数据至所述上位机或者接收所述上位机的指令;
所述矿用本安电源、所述第二无线通讯单元、所述数据接口转换单元以及第二电源管理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包含第二射频模块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射频模块使用SX1278模块,所述第二天线为圆形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用本安电源输入为交流220V电压,输出为直流12V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为金属外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76248.8A CN111739271A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76248.8A CN111739271A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39271A true CN111739271A (zh) | 2020-10-02 |
Family
ID=72650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76248.8A Pending CN111739271A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3927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84568A (zh) * | 2020-10-20 | 2021-01-29 | 张黎 | 一种基于SmartMeshIP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
CN113124093A (zh) * | 2021-03-15 | 2021-07-16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采空区信息采集装置保护结构及采空区信息采集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79344A2 (en) * | 2006-12-21 | 2008-07-03 | Cy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Gauge reading device and system |
CN202351153U (zh) * | 2011-10-26 | 2012-07-25 | 武汉需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接口瓦斯气体检测传感器 |
CN202404729U (zh) * | 2011-11-21 | 2012-08-29 | 西安科技大学 | 基于无线网络的煤矿井下温度监测系统 |
CN103458364A (zh) * | 2013-09-09 | 2013-12-18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基于wsn的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火源点定位系统 |
CN108521625A (zh) * | 2018-03-05 | 2018-09-11 | 中北大学 | 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方法 |
CN109842859A (zh) * | 2019-02-28 | 2019-06-04 | 安徽腾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2020
- 2020-06-22 CN CN202010576248.8A patent/CN1117392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79344A2 (en) * | 2006-12-21 | 2008-07-03 | Cy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Gauge reading device and system |
CN202351153U (zh) * | 2011-10-26 | 2012-07-25 | 武汉需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接口瓦斯气体检测传感器 |
CN202404729U (zh) * | 2011-11-21 | 2012-08-29 | 西安科技大学 | 基于无线网络的煤矿井下温度监测系统 |
CN103458364A (zh) * | 2013-09-09 | 2013-12-18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基于wsn的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火源点定位系统 |
CN108521625A (zh) * | 2018-03-05 | 2018-09-11 | 中北大学 | 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方法 |
CN109842859A (zh) * | 2019-02-28 | 2019-06-04 | 安徽腾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付明超 秦宪礼 沈斌: "采空区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的设计", 《工矿自动化》 * |
余明高等: "自燃煤矸石山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
郭春生: "煤矿采空区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煤炭与化工》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84568A (zh) * | 2020-10-20 | 2021-01-29 | 张黎 | 一种基于SmartMeshIP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
CN113124093A (zh) * | 2021-03-15 | 2021-07-16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采空区信息采集装置保护结构及采空区信息采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76072A (zh) | 输电线路故障监测系统 | |
CN111739271A (zh) | 一种采空区高温点无线监测系统 | |
CN102109578A (zh) | 光伏电池组件串监测 | |
CN207197576U (zh) | 基于wifi通信的家庭环境质量监测装置 | |
CN204695544U (zh) | 一种基于wifi的锅炉环境监测系统 | |
CN206683659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集成积木式传感器 | |
CN203811310U (zh) | 基于Zigbee和GPRS的输电线导线拉力监测装置 | |
CN203102582U (zh) | 一种光伏逆变器数据采集器与系统 | |
CN103278841A (zh) | 低功耗β射线无线传感监测装置及系统 | |
CN208691202U (zh) | 光伏组件状态检测装置与系统 | |
CN104112349A (zh) | 一种高压电缆接头无线测温装置 | |
CN204514013U (zh) | 一种回转窑无线测温装置 | |
CN112924036A (zh) | 一种无线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设备及智能化开关测温系统 | |
CN207782468U (zh) | 一种风光互补控制器 | |
CN202454582U (zh) | 一种智能无线光伏汇流箱 | |
CN102507023B (zh) | 一种电缆型温度显示器 | |
CN207995038U (zh) | 一种基于ZigBee的光伏电池阵列性能监测系统 | |
CN106931948A (zh) | 一种水文遥测仪 | |
CN201522465U (zh) | 无线瓦斯传感器装置 | |
CN215268189U (zh) | 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数据采集装置 | |
CN101532986B (zh) | 低功耗无线瓦斯检测装置 | |
CN215264047U (zh) | 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故障定位信标节点 | |
CN220628817U (zh) | 一种新型矿用电缆接线盒 | |
CN212115685U (zh) | 一种太阳能数据采集装置 | |
CN217825215U (zh) | Dtu数据采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