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7310B - 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7310B
CN111737310B CN202010449230.1A CN202010449230A CN111737310B CN 111737310 B CN111737310 B CN 111737310B CN 202010449230 A CN202010449230 A CN 202010449230A CN 111737310 B CN111737310 B CN 111737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m temperature
building
user
state
intelligent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92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37310A (zh
Inventor
董君永
陈拥政
张世钰
任远
陈家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492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7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7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7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37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7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8Special types of queries, e.g. statistical queries, fuzzy queries or distributed queries
    • G06F16/2465Query processing support for facilitating data mining operations in structured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涉及室温采集相关领域,通过本发明中的室温分析系统,不仅能够使云平台对用户室温进行数据存储,而且能够对收集到的室温数据通过智能中心进行逐级依次分析,综合得出分析结果,并将结果用于辅助热力企业对用户的室温状态进行整体判断,起到辅助热力企业对用户的室温调节或维修等的后续操作,本发明对室温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室温数据加以利用,一方面减少了室温数据的浪费,另一方面经过对该室温数据的分析,能够使热力企业快速了解到用户家中室温状况,判断出用户室温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能够针对分析结果采取对应的措施,提高了热力企业对用户室温的预先判断能力,降低了人工的检修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温采集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室温采集领域中,现状大部分的室温还都是用户投诉之后,热力企业派人上门测温,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少数地区安装室温采集器室温数据也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起来。我们对室温采集的定义不仅仅是采集室温作为供热指标,还将其应用在客服、节能等相关方面。
在室温采集领域中,室温采集器仅仅起到装在用户家中起到室温采集并显示的作用,热力企业并没有将室温采集器采集到的室温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即使存在热力企业对室温数据进行收集,但是也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
同时在现有的室温采集领域,对室温采集的定义仅仅限于采集室温作为供热指标,当接到用户投诉或者用户客服请求后,热力企业无法了解该片区域内的其他用户室温状况,较难提前且准确的定位室温故障点,仍是采用人工上门对单个用户室温测量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工检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通过本发明中的室温分析系统,不仅能够对用户室温进行数据采集存储,而且能够对收集到的室温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温分析系统,包括热网监控系统、云平台系统、智能中心、客服系统,所述热网监控系统包括室温采集装置、换热站监控设备、供热管网监控设备,
所述热网监控系统用于将室温采集装置、换热站监控设备和供热管网监控设备检测到的数据通过其中的物联网通讯模块将检测数据上传至云平台系统;
所述云平台系统用于将热网监控系统检测的数据存储,为智能中心提供数据支持;
所述客服系统用于向智能中心上报用户的客服请求,且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将云平台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反馈给用户;
所述智能中心通过对检测数据分析用户室温状态,得出用户请求客服的原因,同时能够通过客服系统启动运维系统解决用户存在的室温问题。
如上述所述的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所述分析方法包括智能中心依次对楼内室温状态、楼栋平衡状态、热力站运行状态进行数据分析,并对上述三种状态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得出结论,具体为:
S1、智能中心分析楼内室温状态,对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进行分析,若楼内邻居室温状态正常,再对该室温数据的可信度进行分析,若楼内邻居室温状态不正常,则进入S2;
S2、智能中心再分析用户所属楼内均温判断楼栋室温失衡度,所述楼栋室温失衡度公式为:
Figure GDA0003756634520000021
若楼栋室温失衡度在预设值范围内,则判定为状态正常,客服系统启动运维系统派单上门并提示用户,若楼栋室温失衡度超出预设值,则判定为状态不正常,进入S3;
S3、智能中心分析楼栋平衡状态,首先对用户小区中各楼栋的室温平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各楼栋室温失衡度的离散程度,若各楼栋室温失衡度均小于S2中的预设值,则判定楼间室温平衡状态正常,进入S4,反之,则判定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不正常,则智能中心再对用户所属楼的室温平衡状态进行分析;
S4、智能中心分析热力站状态,首先对管网、热力站事故进行分析,若其存在事故使得状态不正常,则客服系统对用户通过信息反馈,提示用户,若无事故并状态正常,智能中心再对热力站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新颖,通过本发明中的室温分析系统,不仅能够使云平台对用户室温进行数据存储,而且能够对收集到的室温数据通过智能中心进行逐级依次分析,综合得出分析结果,并将结果用于辅助热力企业对用户的室温状态进行整体判断,起到辅助热力企业对用户的室温调节或维修等的后续操作,本发明对室温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室温数据加以利用,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方面减少了室温数据的浪费,另一方面经过对该室温数据的分析,能够使热力企业快速了解到用户家中室温状况,判断出用户室温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能够针对分析结果采取对应的措施,提高了热力企业对用户室温的预先判断能力,降低了人工的检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简要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详细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热网监控系统、云平台系统、智能中心、客服系统,所述热网监控系统包括室温采集装置、换热站监控设备、供热管网监控设备,所述热网监控系统用于将室温采集装置、换热站监控设备和供热管网监控设备检测到的数据通过其中的物联网通讯模块将检测数据上传至云平台系统;所述云平台系统用于将热网监控系统检测的数据存储,为智能中心提供数据支持;所述客服系统用于向智能中心上报用户的客服请求,且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将云平台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反馈给用户;所述智能中心通过对检测数据分析用户室温状态,得出用户请求客服的原因,同时能够通过客服系统启动运维系统解决用户存在的室温问题。
所述智能中心对用户产生客服请求的原因进行分析的流程为:智能中心依次对楼内室温状态、楼栋平衡状态、热力站运行状态进行数据分析,并对上述三种状态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得出结论,具体为:
S1、智能中心分析楼内室温状态,对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进行分析,若楼内邻居室温状态正常,再对该室温数据的可信度进行分析,若楼内邻居室温状态不正常,则进入S2;
S2、智能中心分析用户所属楼内均温,判断楼栋室温失衡度,所述楼栋室温失衡度的公式为:
Figure GDA0003756634520000041
若楼栋室温失衡度在预设值范围内,则判定为状态正常,客服系统启动运维系统自动派单上门并提示用户,若楼栋室温失衡度超出预设值,则判定为状态不正常,进入S3;
S3、智能中心分析楼栋平衡状态,首先对用户小区中各楼栋的室温平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各楼栋室温失衡度的离散程度,若各楼栋室温失衡度均小于S2中的预设值,则判定楼间室温平衡状态正常,进入S4,反之,则判定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不正常,则智能中心再对用户所属楼的室温平衡状态进行分析;
S4、智能中心分析热力站状态,首先对管网、热力站事故进行分析,若其存在事故使得状态不正常,则客服系统对用户信息反馈,提示用户,若无事故并状态正常,智能中心再对热力站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所述S1中室温数据可信度分析步骤为:智能中心对云平台系统中的室温采集装置采集的室温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室温采集装置是否存在故障,若室温采集装置无故障,则智能中心再分析室温采集装置一个月内的采集到的室温数据,判断室温采集装置是否发生环境变化,若上述分析步骤均正常,则初步认为该室温数据可信,则进入上述S2,若上述分析步骤存在一项不正常,则通过客服系统回访用户;所述S2中楼栋室温失衡度的判断标准,需要根据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官网老旧情况来确定,因此该楼栋室温失衡度的预设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或修改;所述S3中,智能中心对所属楼的室温平衡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对该楼栋室温失衡度与S3中的各楼栋的室温失衡度的平均值对比,若在对比预设值范围内,则判定为用户所述楼的平衡状态正常,则热力企业调整供暖以调整楼栋温度并反馈给用户;若超出对比预设值范围,则判定为用户所属楼的平衡状态不正常,则通过客服系统回访用户;所述S4中,智能中心对热力站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若热力站运行数据正常,则通过客服系统回访用户;若热力站运行数据不正常,则运维系统自动派单并通过客服系统提示用户。
在上述智能中心对用户产生客服请求的原因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
智能中心仅经过S1分析步骤的情况为:
1、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状态正常,且该室温数据可信,则客服系统启动运维系统自动派单上门同时客服系统提示用户。
2、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状态正常,但该室温数据不可信,则客服系统回访用户,对用户的问题再次跟踪确认。
智能中心仅经过S1+S2+S3分析步骤的情况为:
3、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状态不正常,智能中心再次对用户所属楼内均温进行分析,若楼内均温状态正常,则客服系统启动运维系统自动派单上门同时客服系统提示用户。
4、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状态不正常,智能中心再次对用户所属楼内均温进行分析,若楼内均温状态也不正常,则智能中心再次对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进行分析,若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不正常,则智能中心对用户所属楼的平衡状态进行分析,若用户所属楼的平衡状态正常,则热力企业对楼栋温度进行调整并通过客服系统提示用户。
5、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状态不正常,智能中心再次对用户所属楼内均温进行分析,若楼内均温状态也不正常,则智能中心再次对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进行分析,若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不正常,则智能中心对用户所属楼的平衡状态进行分析,若用户所属楼的平衡状态不正常,客服系统回访用户,对用户的问题再次跟踪确认。
智能中心依次经过S1+S2+S3+S4分析步骤的情况为:
6、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状态不正常,智能中心再次对用户所属楼内均温进行分析,若楼内均温状态也不正常,则智能中心再次对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进行分析,若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正常,则智能中心再次对管网、热力站事故进行分析,若无事故发生,则智能中心再对热力站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若热力站运行数据正常,则客服系统对用户进行回访,对用户的问题再次跟踪确认。
7、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状态不正常,智能中心再次对用户所属楼内均温进行分析,若楼内均温状态也不正常,则智能中心再次对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进行分析,若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正常,则智能中心再次对管网、热力站事故进行分析,若存在事故发生,则客服系统将事故信息反馈至用户。
8、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状态不正常,智能中心再次对用户所属楼内均温进行分析,若楼内均温状态也不正常,则智能中心再次对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进行分析,若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正常,则智能中心再次对管网、热力站事故进行分析,若无事故发生,则智能中心再对热力站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若热力站运行数据正常,则客服系统对用户进行回访,对用户的问题再次跟踪确认。
9、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状态不正常,智能中心再次对用户所属楼内均温进行分析,若楼内均温状态也不正常,则智能中心再次对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进行分析,若对用户小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正常,则智能中心再次对管网、热力站事故进行分析,若无事故发生,则智能中心再对热力站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若热力站运行数据状态不正常,则客服系统启动运维系统自动派单上门同时客服系统提示用户。
智能中心能够针对室温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室温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系统对室温数据的逐级分析,使得分析过程存在上述多种可能性,通过上述系统之间的配合,能够对用户家中异常室温进行分析和对应处理,提高了热力企业对用户室温的预先判断能力,降低用户产生的盲等时间,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同时降低了热力企业的人工检修成本。
本发明结构新颖,运行稳定,本发明通过本发明中的室温分析系统,不仅能够使云平台对用户室温进行数据存储,而且能够对收集到的室温数据通过智能中心进行逐级依次分析,综合得出分析结果,并将结果用于辅助热力企业对用户的室温状态进行整体判断,起到辅助热力企业对用户的室温调节或维修等的后续操作,本发明对室温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室温数据加以利用,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方面减少了室温数据的浪费,另一方面经过对该室温数据的分析,能够使热力企业快速了解到用户家中室温状况,判断出用户室温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能够针对分析结果采取对应的措施,提高了热力企业对用户室温的预先判断能力,降低了人工的检修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方法包括智能中心依次对楼内室温状态、楼栋平衡状态、热力站运行状态进行数据分析,并对上述三种状态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得出结论,具体为:
S1、智能中心分析楼内室温状态,对用户所属楼内邻居室温进行分析,取得楼内邻居室温数据,若楼内邻居室温状态正常,再对该室温数据的可信度进行分析,若楼内邻居室温状态不正常,则进入S2;
S2、智能中心再分析用户所属楼内均温判断楼栋室温失衡度,所述楼栋室温失衡度公式为:
Figure FDA0003756634510000011
若楼栋室温失衡度在预设值范围内,则判定为状态正常,客服系统启动运维系统派单上门并提示用户,若楼栋室温失衡度超出预设值,则判定为状态不正常,进入S3;
S3、智能中心分析楼栋平衡状态,首先对用户小区中各楼栋的室温平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各楼栋室温失衡度的离散程度,若各楼栋室温失衡度均小于S2中的预设值,则判定楼间室温平衡状态正常,进入S4,反之,则判定为楼间室温平衡状态不正常,则智能中心再对用户所属楼的室温平衡状态进行分析;
S4、智能中心分析热力站状态,首先对管网、热力站事故进行分析,若其存在事故使得状态不正常,则客服系统对用户通过信息反馈,提示用户,若无事故并状态正常,智能中心再对热力站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温分析系统包括热网监控系统、云平台系统、智能中心、客服系统,所述热网监控系统包括室温采集装置、换热站监控设备、供热管网监控设备,
所述热网监控系统用于将室温采集装置、换热站监控设备和供热管网监控设备检测到的数据通过其中的物联网通讯模块将检测数据上传至云平台系统;
所述云平台系统用于将热网监控系统检测的数据存储,为智能中心提供数据支持;
所述客服系统用于向智能中心上报用户的客服请求,且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将云平台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反馈给用户;
所述智能中心通过对检测数据分析用户室温状态,得出用户请求客服的原因,同时能够通过客服系统启动运维系统解决用户存在的室温问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室温数据可信度分析步骤为:智能中心对云平台系统中的室温采集装置采集的室温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室温采集装置是否存在故障,若室温采集装置无故障,则智能中心再分析室温采集装置一个月内采集到的室温数据,判断室温采集装置是否发生环境变化,若上述分析步骤均正常,则初步认为该室温数据可信,则进入上述S2,若上述分析步骤存在一项不正常,则通过客服系统回访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智能中心对所属楼的室温平衡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对该楼栋室温失衡度与S3中的各楼栋的室温失衡度的平均值对比,若在对比预设值范围内,则判定为用户所述楼的平衡状态正常;若超出对比预设值范围,则判定为用户所属楼的平衡状态不正常;
所述S4中,智能中心对热力站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若热力站运行数据正常,则通过客服系统回访用户;若热力站运行数据不正常,则客服系统启动运维系统派单上门并通过客服系统提示用户。
CN202010449230.1A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 Active CN111737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9230.1A CN111737310B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9230.1A CN111737310B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7310A CN111737310A (zh) 2020-10-02
CN111737310B true CN111737310B (zh) 2022-08-30

Family

ID=72647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9230.1A Active CN111737310B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731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02161A (ko) * 2012-03-07 2013-09-17 김지현 냉난방 장치의 가동에 따른 실내온도 변화의 적산을 통해 냉난방에 사용된 에너지 과소비량을 누적방식으로 계량화 한 실내온도 적산 시스템
CN107103091A (zh) * 2017-05-12 2017-08-29 华夏宏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接入节能管控方法及装置
CN107274303A (zh) * 2016-04-08 2017-10-20 青岛理工大学 城市供热能耗智慧化管理与控制技术平台
CN207096779U (zh) * 2017-08-22 2018-03-13 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
CN108644887A (zh) * 2018-04-16 2018-10-12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室温的二次侧供热自动平衡调节方法及其智能能耗监控系统
CN108826436A (zh) * 2018-04-16 2018-11-16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回水温度的二次侧供热自动平衡调节方法及其智能能耗监控系统
CN110274302A (zh) * 2019-07-10 2019-09-24 合肥瑞纳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化换热站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6415A (zh) * 2019-12-12 2020-02-25 无锡热能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供暖控制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02161A (ko) * 2012-03-07 2013-09-17 김지현 냉난방 장치의 가동에 따른 실내온도 변화의 적산을 통해 냉난방에 사용된 에너지 과소비량을 누적방식으로 계량화 한 실내온도 적산 시스템
CN107274303A (zh) * 2016-04-08 2017-10-20 青岛理工大学 城市供热能耗智慧化管理与控制技术平台
CN107103091A (zh) * 2017-05-12 2017-08-29 华夏宏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接入节能管控方法及装置
CN207096779U (zh) * 2017-08-22 2018-03-13 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
CN108644887A (zh) * 2018-04-16 2018-10-12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室温的二次侧供热自动平衡调节方法及其智能能耗监控系统
CN108826436A (zh) * 2018-04-16 2018-11-16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回水温度的二次侧供热自动平衡调节方法及其智能能耗监控系统
CN110274302A (zh) * 2019-07-10 2019-09-24 合肥瑞纳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化换热站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field in air conditioned room;Chien Nan Lin 等;《20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 (3CA)》;20100729;第29-32页 *
智慧热网框架下节能改造实例分析;张明 等;《煤气与热力》;20171120;第37卷(第10期);第18-23页 *
老旧小区实施集中供热节能及计量管控系统改造的研究;张世钰 等;《建设科技》;20150306;第39-4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7310A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4904B1 (ko) 전기차 충전기 운영 최적화 시스템 및 그 처리 방법
EP3614055A1 (en) Heat supply reg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633321B (zh) 一种台区户变关系区分系统、方法及台区高损监测方法
CN11221398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智慧供热管控一体化系统
CN112686649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Li et al. An energy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modelling framework for NetZero Energy Homes (NZEHs)
CN110753276A (zh) 一种智能抄表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5091225A (zh) 一种离线计算室内空调开机和温度超标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193213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园区能源管理系统
US86105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electrical demand performance, particularly using historical data and an outside temperature
CN108870529A (zh) 一种基于换热站的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1639950A (zh) 一种具有客服功能的室温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1737310B (zh) 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
CN205842842U (zh) 一种新型智能家庭采暖系统
CN110895018A (zh) 基于通信机房空调节能控制的供电诊断和告警方法与装置
CN116027687A (zh) 一种智慧用能楼宇能耗监控系统及节能效果监测方法
CN111664502B (zh) 一种室温修正系统的修正方法
CN115864531A (zh) 一种区域分布式光伏发电碳排放量的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2283991B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分路化霜系统
RU2453913C1 (ru) Способ учета 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учета энергоресурсов
KR20180105832A (ko) 무선 원격 검침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4519478A (zh) 一种建筑空间能效评估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2161385A (zh) 一种中央空调集控系统
CN111669289A (zh) 一种用于有序用电管理的网络架构系统
CN110805951A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热能边缘服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