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7617B - 上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上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7617B
CN111727617B CN202080000953.1A CN202080000953A CN111727617B CN 111727617 B CN111727617 B CN 111727617B CN 202080000953 A CN202080000953 A CN 202080000953A CN 111727617 B CN111727617 B CN 111727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information
uplink beam
uplink
targe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09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7617A (zh
Inventor
李明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27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7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7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7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上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天线面板;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信令;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携带的上行波束信息域,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将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其中,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Description

上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新空口(New Radio,NR)中,特别是通信频段在frequency range 2时,由于高频信道衰减较快,为了保证覆盖范围,需要使用基于波束(beam)的发送和接收。
对于基于波束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发送,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信令中的探测参考信号资源指示(SRS resource indication)字段来指示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即PUSCH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与SRS resource indication对应的空间关系信息(spatialrelationinfo)指示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的发送波束一样,或与SRS resource indication对应的空间关系信息指示的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或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一样。
相关技术中,SRS resource indication仅能指示一个上行发送波束方向,而未来的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需要终端设备支持多个天线面板(panel)上更多波束的动态切换,即需要使用多个波束方向进行发送或接收,相关技术并未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引入了用于指示上行波束集合的RRC消息,且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相同的或不同的天线面板,可以适应于多个天线面板上更多波束的动态切换。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天线面板;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携带上行波束信息域,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携带的上行波束信息域,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将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天线面板;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携带有上行波束信息域,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用于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确定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天线面板;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携带上行波束信息域,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携带的上行波束信息域,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天线面板;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携带有上行波束信息域,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用于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上行发送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上行发送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上行发送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由网络设备下发的RRC消息指示的上行波束集合中的上行波束可以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从而终端设备可以后续根据DCI信令中的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指示,在上行波束集合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由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根据目标波束信息对应的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进行上行发送,以适应多个天线面板上更多波束的动态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PUSCH上行发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9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接入网12和终端设备14。
接入网12中包括若干个网络设备120。网络设备120可以是基站,所述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eNodeB或者eNB;在5G NR系统中,称为gNodeB或者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这一描述可能会变化。为方便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描述,上述为终端设备14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14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设备。网络设备120与终端设备14之间通过某种空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Uu接口。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非授权频段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NR-U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下一代通信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以及车联网(Vehicleto Everything,V2X)系统等。本公开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PUSCH上行发送的示意图。
终端设备210处于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之中,也处于邻小区(neighboringcell)之中。
终端设备210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面板。不同的天线面板的朝向可不同,从而可以收发不同传输方向的波束,从而实现多空间分集。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210设备有2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1和天线面板2。
终端设备210支持在同一时刻有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示例性的,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终端设备控制天线面板1通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1进行上行发送。示例性的,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支持2个天线面板都进行上行发送:终端设备控制天线面板1通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1进行上行发送,天线面板2通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2进行上行发送。
一个天线面板对应于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方向。示例性的,天线面板2在时刻1对应于上行发送波束方向2,在时刻2对应于上行发送波束方向3。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
其中,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多个天线面板。
上行波束信息集合包括至少两个个上行波束信息。示例性的,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为:上行波束信息1、上行波束信息2,其中,上行波束信息1、上行波束信息2都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1。示例性的,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为:上行波束信息1、上行波束信息2和上行波束信息3。其中,上行波束信息1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1,上行波束信息2和上行波束信息3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2。
可选地,上行波束信息包括:空间关系信息(spatial relation info)、传输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TCI)状态,和上行TCI状态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302,终端设备接收RRC消息。
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RRC消息,确定上行波束信息集合。
在一个示例中,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至少两个天线面板。或者说,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存在至少两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天线面板不同。
步骤3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第一下行信令包括若干个信息域,其中的一个信息域为上行波束信息域。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下行信令的具体格式不进行限定。
第一下行信令包括但不限于:DCI信令和MAC信令中的一种。在第一下行信令是DCI信令时,上行波束信息域用于指示PUSCH的上行波束;在第一下行信令是MAC信令时,上行波束信息域用于指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上行波束。
步骤304,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下行信令。
步骤305,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下行信令携带的上行波束信息域,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其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可选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一种取值称为一个码点。如,对于1bit的上行波束信息域,包括两个码点:0和1。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指的是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所有码点中的每个码点(code point)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示例性的,上行波束信息域包括3个比特。其中,码点000对应于1个上行波束信息:上行波束信息0。码点001对应于2个上行波束信息:上行波束信息2和上行波束信息3。
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信令中确定出上行波束信息域,再根据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与该比特码字对应的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步骤306,终端设备将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其中,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一个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可选地,终端设备在确定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一个或多个)后,将上述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一个或多个),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一个或多个)。若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传输,则该天线面板使用确定好的一个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进行上行传输;若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传输,则多个天线面板使用各自的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进行上行传输。
示例性的,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是空间关系信息。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与空间关系信息指示的SRS的发送波束方向一样;或,与空间关系信息指示的SSB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方向一样;或,与空间关系信息指示的非零功率CSI-RS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方向一样。
示例性的,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是(上行)TCI状态。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与(上行)TCI状态指示的SRS的发送波束方向一样;或,与(上行)TCI状态指示的SSB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方向一样;或,与(上行)TCI状态指示的非零功率CSI-RS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方向一样。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网络设备下发的RRC消息指示的上行波束集合中的上行波束可以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从而终端设备可以后续根据第一下行信令中的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指示,在上行波束集合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由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根据目标波束信息对应的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进行上行发送,以适应多个天线面板上更多波束的动态切换。
在基于图3的可选实施例中,包括如下3个场景:
场景1: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场景2: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场景3: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3个场景中,第一下行信令是MAC信令或DCI信令。
情况1:第一下行信令是DCI信令。
针对场景1,结合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第一下行信令为DCI信令。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05替换实现为步骤3051和步骤3052:
步骤3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
步骤302,终端设备接收RRC消息。
可选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携带有指示标识,指示标识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天线面板;其中,指示标识包括:小区(cell)ID、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ID、天线面板(panel)ID、参考信号资源或资源集ID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小区ID。在每个小区只有一个天线面板的情况下,根据小区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小区ID可以是服务小区的小区ID,或者是邻小区的小区ID。
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传输接收点ID。在每个传输接收点只有一个天线面板的情况下,根据传输接收点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
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天线面板ID。天线面板ID用于唯一的标识一个天线面板,根据天线面板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天线面板ID可以是网络设备端的天线面板ID,或者是终端设备侧的天线面板ID。当天线面板ID为网络设备端时,也可以使用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控制资源集合)ID。
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用于区分天线面板。在每个小区(或传输接收点)只有一个天线面板的情况下,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也可用于区分小区(或传输接收点),根据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
步骤3051,终端设备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多个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对于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终端对所有或部分的上行波束信息进行激活,将激活的上行波束信息作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多个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包括: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小于或等于M的情况下,确定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所有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M为正整数;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大于M的情况下,接收MAC信令;根据MAC信令,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M个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示例性的,M为8。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6个,则将这6个上行波束信息都激活,确定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10个,则需要根据MAC信令激活其中的8个上行波束信息,将激活的8个上行波束信息确定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步骤303a,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信令。
步骤304a,终端设备接收DCI信令。
步骤3052,终端设备根据DCI信令中的上行波束信息域,在多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DCI信令直接指示在所有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中的一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作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将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提供给终端设备。
可选地,终端设备对激活的多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按顺序从0开始进行重新编号。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每个码点对应于一个重新编号后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示例性的,被MAC信令激活的8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3,候选上行波束信息#8,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3,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5,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6,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9,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1,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3。对这8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重新编号为0~7,即候选上行波束信息#3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0(对应于码点000),候选上行波束信息#8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对应于码点001),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3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对应于码点010),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5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3(对应于码点011),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6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4(对应于码点100),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9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5(对应于码点101),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1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6(对应于码点110),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3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7(对应于码点111)。
步骤306,终端设备将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由于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一个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在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上述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作为天线面板1(正在进行上行发送的天线面板)的发送波束方向。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一下行信令是DCI信令时,在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行波束信息域,在RRC消息给出的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使用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作为天线面板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针对场景2和场景3,结合参考图5。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第一下行信令为DCI信令。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05替换实现为步骤3053和步骤3055:
步骤3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
步骤302,终端设备接收RRC消息。
可选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携带有指示标识,指示标识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天线面板;其中,指示标识包括:小区ID、传输接收点ID、天线面板ID、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小区ID。在每个小区只有一个天线面板的情况下,根据小区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小区ID可以是服务小区的小区ID,或者是邻小区的小区ID。
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传输接收点ID。在每个传输接收点只有一个天线面板的情况下,根据传输接收点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天线面板ID。天线面板ID用于唯一的标识一个天线面板,根据天线面板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天线面板ID可以是网络设备端的天线面板ID,或者是终端设备侧的天线面板ID。当天线面板ID为网络设备端时,也可以使用CORESET ID。
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用于区分天线面板。在每个小区(或传输接收点)只有一个天线面板的情况下,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也可用于区分小区(或传输接收点),根据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
步骤3053,终端设备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多个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对于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终端对所有或部分的上行波束信息进行激活,将激活的上行波束信息作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可选地,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不同的天线面板。如:共激活了8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其中4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天线面板1,另外4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天线面板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多个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包括: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小于或等于M的情况下,确定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所有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M为正整数;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大于M的情况下,接收MAC信令;根据MAC信令,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M个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示例性的,M为8。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6个,则将这6个上行波束信息都激活,确定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10个,则需要根据MAC信令激活其中的8个上行波束信息,将激活的8个上行波束信息确定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对激活的多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按顺序从0开始进行重新编号。
示例性的,被MAC信令激活的4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3,候选上行波束信息#8,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3,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5,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8,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0,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6,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9。对这8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重新编号为0~7,即候选上行波束信息#3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0,候选上行波束信息#8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3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5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3,候选上行波束信息#18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4,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0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5,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6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6,候选上行波束信息#29变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7。
步骤303a,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信令。
步骤304a,终端设备接收DCI信令。
步骤3054,终端设备获取MAC信令携带的映射关系。
其中,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与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需要MAC信令激活候选上行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步骤3053之前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MAC信令。在终端设备不需要MAC信令激活候选上行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步骤3054之前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MAC信令。
示例性的,MAC信令通过如表一所示的表格,告知终端设备映射关系。
表一
如表一所示,上行波束信息域的一个码点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如:上行波束信息域为000时,对应于1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上行波束信息#0。上行波束信息域为111时,对应于2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上行波束信息#3和上行波束信息#7。
可选地,DCI中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每个3bit的序列对应MAC CE中的一个8bit,比如DCI中上行波束信息域的3bit为000时,对应MAC CE中的第一个8bit,这个8bit中每个bit对应一个被激活的上行波束信息,当bit位置为1,标识000指示终端使用该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波束方向。而DCI中上行波束信息域的3bit为001时,对应MAC CE中的第2个8bit,以此类推,最多需要MAC CE的8个8bit来指示上述映射关系。可选地,当MAC CE最多激活16个上行波束信息、且DCI中上行波束信息域为4bit时,MAC CE需要16个16bit来指示上述映射关系。
步骤3055,终端设备根据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在映射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示例性的,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为001,则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为:上行波束信息#4。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为100,则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为:上行波束信息#0和上行波束信息#4。
步骤306,终端设备将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在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将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包括:在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1个的情况下,将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在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多个的情况下,将其中一个或其中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其中,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不同的时域资源。
示例性的,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为110,则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为:上行波束信息#2和上行波束信息#6。由于同时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发送,所以上行波束信息#2和上行波束信息#6对应不同的时域资源。终端设备根据当前使用的时域资源,将上行波束信息#2(或上行波束信息#6)对应的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天线面板当前的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在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将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包括:在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1个的情况下,将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在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多个的情况下,将其中一个或其中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其中,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同样的时域资源或不同的时域资源。当终端设备同一时刻支持2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时,2个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目标上行波束方向同时发送,而如果指示的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数目大于2,比如为4时,两个天线面板可以在T1时刻使用其中2个目标上行波束方向同时发送,在T2时刻使用其中另外2个目标上行波束方向同时发送。
示例性的,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为110,则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为:上行波束信息#2和上行波束信息#6。其中,上行波束信息#2对应于天线面板1,上行波束信息#6对应于天线面板2。终端设备将上行波束信息#2和上行波束信息#6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都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由于同时有天线面板1和天线面板2进行上行发送,所以上行波束信息#2和上行波束信息#6可以对应同样的时域资源,或对应不同的时域资源(Time Division Multiplex,TDM)。当对应同样的时域资源时,可以使用不同的频域资源(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FDM),或使用同样的频域资源但波束方向不同(Space Division Multiplex,SDM)。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一下行信令是DCI信令时,在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行波束信息域,在RRC消息给出的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使用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作为天线面板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在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行波束信息域,在RRC消息给出的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使用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作为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情况2:第一下行信令是MAC信令。
针对场景1、场景2和场景3,结合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行信令为MAC信令。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
步骤302,终端设备接收RRC消息。
可选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携带有指示标识,指示标识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天线面板;其中,指示标识包括:小区(cell)ID、传输接收点(TRP)ID、天线面板(panel)ID、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小区ID。在每个小区只有一个天线面板的情况下,根据小区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小区ID可以是服务小区的小区ID,或者是邻小区的小区ID。
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传输接收点ID。在每个传输接收点只有一个天线面板的情况下,根据传输接收点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
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天线面板ID。天线面板ID用于唯一的标识一个天线面板,根据天线面板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天线面板ID可以是网络设备端的天线面板ID,或者是终端设备侧的天线面板ID。当天线面板ID为网络设备端时,也可以使用CORESETID。
示例性的,指示标识包括: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用于区分天线面板。在每个小区(或传输接收点)只有一个天线面板的情况下,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也可用于区分小区(或传输接收点),根据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即可确定对应的天线面板。
步骤303b,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AC信令。
MAC信令携带有上行波束信息域,上行波束信息域用于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给出的上行波束信息中激活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用于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进行PUCCH上行发送。
步骤304a,终端设备接收MAC信令。
步骤305,终端设备根据上行波束信息域,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其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终端设备在接收到MAC信令后,根据MAC信令携带的上行波束信息域,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信息作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步骤306,终端设备将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针对场景1,由于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终端设备根据MAC信令激活的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来确定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在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上述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作为天线面板1(正在进行上行发送的天线面板)的发送波束方向。
示例性的,MAC信令激活的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为:上行波束信息#2,终端设备当前只有天线面板2进行上行发送,则终端设备将上行波束信息#2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天线面板2的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针对场景2,由于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终端设备根据MAC信令激活的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来确定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在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上述多个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作为天线面板2(正在进行上行发送的天线面板)的发送波束方向。其中,激活的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不同的时域资源。
示例性的,MAC信令激活的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为:上行波束信息#2和上行波束信息#3。由于同时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发送,所以上行波束信息#2和上行波束信息#3对应不同的时域资源。终端设备根据当前使用的时域资源,将上行波束信息#2(或上行波束信息#3)对应的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天线面板当前的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针对场景3,由于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终端设备根据MAC信令激活的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来确定多个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在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上述多个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作为多个天线面板的发送波束方向。激活的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相同或不同的时域资源。
示例性的,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为:上行波束信息#1和上行波束信息#2。其中,上行波束信息#1对应于天线面板1,上行波束信息#2对应于天线面板2。终端设备将上行波束信息#1和上行波束信息#2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都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由于同时有天线面板1和天线面板2进行上行发送,所以上行波束信息#1和上行波束信息#2可以对应同样的时域资源,或对应不同的时域资源。当对应同样的时域资源时,可以使用不同的频域资源,或使用同样的频域资源但波束方向不同。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一下行信令为MAC信令,由于RRC信令给出的上行波束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可以对应于不同的天线面板,终端设备可以根据MAC信令在上行波束集合中确定出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使用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作为多个天线面板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在基于图3、图4、图5、图6的可选实施中,图7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7,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天线面板信息。
其中,天线面板信息用于告知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相关的信息。
可选地,天线面板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个数;
终端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激活;
终端设备激活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
在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不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不同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切换时间;
终端设备的相同天线面板的不同上行发送波束之间的切换时间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设置有2个天线面板,包括:天线面板1和天线面板2。终端设备不支持2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终端设备上报的天线面板信息包括:切换时间1。若终端设备需要切换进行上行发送的天线面板,如:由天线面板1切换至天线面板2,则需要切换时间1执行上述切换过程。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1在执行上行发送,终端设备上报的天线面板信息包括:切换时间2。天线面板1需要由上行发送波束1切换至上行发送波束2,则需要切换时间2执行上述切换过程。
可选地,终端设备处在空闲(idle)状态的情况下,使用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信令将天线面板信息发送给核心网,由核心网转发给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处在连接(connected)状态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请求天线面板信息,终端设备使用RRC信令将天线面板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
步骤308,网络设备接收天线面板信息。
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天线面板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的上行激活能力,或,上行发送能力。
可选地,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天线面板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信令,以确定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终端设备确定天线面板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之前,需要向网络设备上报自身的天线面板信息,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情况,为终端设备下发DCI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可以分别单独实施,也可以组合实施,本公开对此不进行限制。
图8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实现成为终端设备,或者,实现成为终端设备中的一部分,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801和确定模块802;
接收模块801,被配置为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RRC消息,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天线面板;
接收模块801,被配置为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信令,其中,第一下行信令中携带上行波束信息域,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确定模块802,被配置为根据第一下行信令携带的上行波束信息域,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确定模块802,被配置为将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下行信令为DCI信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确定模块802,被配置为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多个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确定模块802,被配置为根据上行波束信息域,在多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确定模块802,被配置为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多个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确定模块802,被配置为获取MAC信令携带的映射关系,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与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模块802,被配置为根据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在映射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模块802,被配置为在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1个的情况下,将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模块802,被配置为在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多个的情况下,将其中一个或其中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其中,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同样的时域资源或不同的时域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或,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模块802,被配置为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不大于M的情况下,确定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所有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M为正整数;接收模块801,被配置为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大于M的情况下,接收MAC信令;确定模块802,被配置为根据MAC信令,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M个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编号模块803;编号模块803,被配置为对多个候选上行波束信息按顺序从0开始进行重新编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下行信令为MAC信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不同的时域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相同或不同的时域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携带有指示标识,指示标识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天线面板;其中,指示标识包括:小区ID、传输接收点ID、天线面板ID、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804;发送模块804,被配置为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天线面板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个数;终端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激活;终端设备激活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在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不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不同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切换时间;终端设备的相同天线面板的不同上行发送波束之间的切换时间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包括:spatialrelationinfo和TCI状态中的任意一种。
图9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实现成为网络设备,或者,实现成为网络设备中的一部分,该装置包括:发送模块901;
发送模块901,被配置为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天线面板;
发送模块901,被配置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其中,第一下行信令携带有上行波束信息域,上行波束信息域用于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下行信令为DCI信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发送模块901,被配置为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大于M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发送MAC信令,M为正整数;其中,MAC信令用于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M个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发送模块901,被配置为发送MAC信令,MAC信令携带有映射关系,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与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或,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大于M的情况下,MAC信令用于在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M个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M为正整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下行信令为MAC信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不同的时域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相同或不同的时域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携带有指示标识,指示标识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天线面板;其中,指示标识包括:小区ID、传输接收点ID、天线面板ID、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902;接收模块902,被配置为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天线面板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天线面板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个数;终端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激活;终端设备激活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在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不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不同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切换时间;终端设备的相同天线面板的不同上行发送波束之间的切换时间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行波束信息包括:spatialrelationinfo和TCI状态中的任意一种。
图10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101、接收器102、发射器103、存储器104和总线105。
处理器1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02和发射器10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04通过总线105与处理器101相连。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10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通信设备执行的上行发送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5)

1.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天线面板信息,所述天线面板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终端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激活,所述终端设备激活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不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所述不同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切换时间,所述终端设备的相同天线面板的不同上行发送波束之间的切换时间;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天线面板;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携带上行波束信息域,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多个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根据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在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中确定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或者,根据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和映射关系确定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与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至少一种比特码字对应多个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将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和映射关系确定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包括:
获取MAC信令携带的所述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在所述映射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包括:
在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1个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所述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在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多个的情况下,将其中一个或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所述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同样的时域资源或不同的时域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多个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包括:
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不大于M的情况下,确定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所有上行波束信息为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所述M为正整数;
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大于所述M的情况下,接收MAC信令;根据所述MAC信令,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M个上行波束信息为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多个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按顺序从0开始进行重新编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MAC信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不同的时域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相同或不同的时域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携带有指示标识,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天线面板;
其中,所述指示标识包括:小区ID、传输接收点ID、天线面板ID、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面板信息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个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包括:
空间关系信息spatialrelationinfo和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中的任意一种。
17.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天线面板信息,所述天线面板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激活,所述终端设备激活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不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所述不同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切换时间,所述终端设备的相同天线面板的不同上行发送波束之间的切换时间;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天线面板,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用于确定出多个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携带有上行波束信息域,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或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用于在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至少一种比特码字对应多个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大于M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所述M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MAC信令用于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M个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MAC信令,所述MAC信令携带有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与所述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大于M的情况下,所述MAC信令用于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M个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所述M为正整数。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MAC信令。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不同的时域资源。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相同或不同的时域资源。
29.根据权利要求17至2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携带有指示标识,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天线面板;
其中,所述指示标识包括:小区ID、传输接收点ID、天线面板ID、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中的至少一种。
30.根据权利要求17至2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面板信息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个数。
3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包括:
空间关系信息spatialrelationinfo和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中的任意一种。
32.一种上行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确定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网络设备发送天线面板信息,所述天线面板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装置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激活,所述装置激活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在所述装置的不同天线面板不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所述不同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切换时间,所述装置的相同天线面板的不同上行发送波束之间的切换时间;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所述装置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天线面板;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携带上行波束信息域,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确定出多个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在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中确定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或者,根据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和映射关系确定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与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至少一种比特码字对应多个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获取MAC信令携带的所述映射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在所述映射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1个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所述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为多个的情况下,将其中一个或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方向确定为所述目标上行发送波束方向;
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同样的时域资源或不同的时域资源。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或,所述装置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不大于M的情况下,确定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所有上行波束信息为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所述M为正整数;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大于所述M的情况下,接收MAC信令;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MAC信令,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M个上行波束信息为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编号模块;
所述编号模块,被配置为对多个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按顺序从0开始进行重新编号。
41.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MAC信令。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装置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装置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不同的时域资源。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装置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相同或不同的时域资源。
45.根据权利要求32至4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携带有指示标识,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天线面板;
其中,所述指示标识包括:小区ID、传输接收点ID、天线面板ID、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中的至少一种。
46.根据权利要求32至4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面板信息还包括:
所述装置的天线面板的个数。
47.根据权利要求32至4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包括:
空间关系信息spatialrelationinfo和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中的任意一种。
48.一种上行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天线面板信息,所述天线面板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激活,所述终端设备激活的多个天线面板是否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不支持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情况下所述不同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的切换时间,所述终端设备的相同天线面板的不同上行发送波束之间的切换时间;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信息集合,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多个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同一个或不同的天线面板,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用于确定出多个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携带有上行波束信息域,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或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信息用于在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至少一种比特码字对应多个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大于M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所述M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MAC信令用于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M个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
53.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MAC信令,所述MAC信令携带有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的比特码字与所述激活的候选上行波束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上行波束信息的个数大于M的情况下,所述MAC信令用于在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激活M个上行波束信息为候选上行波束信息,所述M为正整数。
56.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MAC信令。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一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
5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不同的时域资源。
59.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域对应于多个目标上行波束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天线面板进行上行发送,其中,多个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信息对应于相同或不同的时域资源。
60.根据权利要求48至5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波束信息集合中的上行波束信息携带有指示标识,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对应的天线面板;
其中,所述指示标识包括:小区ID、传输接收点ID、天线面板ID、参考信号资源ID或资源集ID中的至少一种。
61.根据权利要求48至5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面板信息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个数。
62.根据权利要求48至5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信息包括:
空间关系信息spatialrelationinfo和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中的任意一种。
6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所述的上行发送方法。
6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至31任一所述的上行发送方法。
6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1任一所述的上行发送方法。
CN202080000953.1A 2020-05-08 2020-05-08 上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727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89211 WO2021223221A1 (zh) 2020-05-08 2020-05-08 上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7617A CN111727617A (zh) 2020-09-29
CN111727617B true CN111727617B (zh) 2024-02-02

Family

ID=72574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0953.1A Active CN111727617B (zh) 2020-05-08 2020-05-08 上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4585A1 (zh)
EP (1) EP4149146A4 (zh)
CN (1) CN111727617B (zh)
WO (1) WO20212232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9934A1 (zh) * 2020-11-26 2022-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847462A (zh) * 2022-03-21 2023-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面板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3797A (zh) * 2019-02-22 2019-07-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838862A (zh) * 2018-08-17 2020-02-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945944A (zh) * 2019-11-06 2020-03-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133974A (ko) * 2018-05-24 2019-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한 장치
CN110769502B (zh) * 2018-07-25 2022-03-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波束发送上行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10868231B (zh) * 2018-08-10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天线面板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0887884B2 (en) * 2018-09-21 2021-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in support of uplink multi-beam operation
CN110958042A (zh) * 2018-09-26 2020-04-03 索尼公司 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1522274B2 (en) * 2018-09-28 2022-12-06 Nokia Technologies Oy Facilitating user equipment beamforming control
CN111106863B (zh) * 2018-10-26 2023-08-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521265B (zh) * 2019-04-29 2023-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8862A (zh) * 2018-08-17 2020-02-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9983797A (zh) * 2019-02-22 2019-07-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45944A (zh) * 2019-11-06 2020-03-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715440 Discussion on beam management";ZTE,等;《3GPP tsg_ran\WG1_RL1》;20170912;全文 *
"R1-1813340";Xiaomi;《3GPP tsg_ran\wg1_rl1》;20181102;全文 *
R1-1903975 "Panel-based UL beam selection";Huawei等;《3GPP tsg_ran\wg1_rl1》;201903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49146A1 (en) 2023-03-15
EP4149146A4 (en) 2023-08-30
US20230164585A1 (en) 2023-05-25
WO2021223221A1 (zh) 2021-11-11
CN111727617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3024B (zh) 波束失败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23532563A (ja) ビーム失敗決定方法、装置、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CN111448840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163264A (zh) 处理用于机器型态通信的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13840375B (zh) 用于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56830A (zh) 具有多个波束操作的无线电网络中的寻呼机制
JP7145321B2 (ja) 通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11727617B (zh) 上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6902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243575B (zh) 信息通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46591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270280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425241A (zh) 信息的接收、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19498B (zh) 其它系统信息的请求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2147716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EP4057684B1 (en)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2236558A1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41071A1 (zh) 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280642A (zh) 码字的层映射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57927A (zh) Csi处理方式的切换方法、装置、介质、产品及芯片
CN115918176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981111A (zh) 组播业务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731678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545101A (zh) 定时提前命令确定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716763A (zh) 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