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6745A - 一种信号播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播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745A
CN111726745A CN202010408841.1A CN202010408841A CN111726745A CN 111726745 A CN111726745 A CN 111726745A CN 202010408841 A CN202010408841 A CN 202010408841A CN 111726745 A CN111726745 A CN 111726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quipment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danger source
d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088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745B (zh
Inventor
许祥滨
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ead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088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6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6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信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信号播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当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时,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提示携带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远离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在检测到可接收危险源提示信号的目标终端设备时,主动向该目标终端设备发送危险源提示信号,提醒其他人员主动避让危险源。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播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号播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社会发达的交通网络及高速频繁的社会经济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危害。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通过对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可以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另一方面,对有过疫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进行适当的监管,也有助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造条件。
通过对有过疫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某些特定群体人员进行识别,可以方便其他群体人员保持与高风险人员之间必要的社交距离。目前,对高风险人员的识别主要依靠通信运营商的定位查询服务。例如,提供基础通信服务的运营商可以通过识别客户在使用服务时的基站位置来确定该客户是否曾经到过疫情高风险地区。但是,基于基站位置的定位查询属于事后查询,无法提供实时的查询服务,该查询服务的定位精度也较差,不能提供具体的时间关联信息,也无法主动地对公众进行提示和告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播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主动地对公众进行危险源的提示和告警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播发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
当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时,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提示携带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远离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
可选地,所述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包括:
获取在所述终端设备中已存储的用户的危险等级信息,所述危险等级信息由监管平台预先采集并存储至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用户具有绑定关系;
采集所述用户的危险特征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
将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封装为满足所述连接方式的数据传输要求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包括:
按照所述连接方式,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基于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可选地,还包括:
采集所述用户的生理数据;
将所述危险源信息和所述生理数据发送至监管平台,以提示所述监管平台对所述用户进行监管。
可选地,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监管平台发送的危险源信息变更指令时,读取所述危险源信息变更指令中携带的待变更危险源信息;
采用所述待变更危险源信息替换所述终端设备中已存储的危险源信息。
可选地,还包括:
当检测到作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数值超过预设数值时,生成针对所述用户的破坏警示信息并将所述破坏警示信息发送至监管平台,所述操作数值通过对作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压力、温度或湿度中的至少一项进行转换获得。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播发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
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时,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提示携带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远离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播发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播发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播发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可以在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时,获取已存储的危险源信息,并根据当前位置和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从而在将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后,可以提示携带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远离携带终端设备的用户。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主动监测是否有可接收相应提示信号的目标终端设备,从而可以主动地对当前人员的危险信息进行播发,提醒其他人员注意保持与该人员之间的距离,保证其他人员的安全。其次,本实施例中对危险源提示信号的播发可以采用包含短距离通信和远距离通信在内的多种通信技术来实现,短距离通信实时性强,可以保证提示信号快速地被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同时,远距离通信可以用于弥补短距离通信没有实时在线时的信号播发,保证主动提示不会被遗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信号播发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信号播发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信号播发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信号播发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信号播发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中,该终端设备可以是具有防拆卸功能的穿戴设备,该穿戴设备可以是由特定机构或组织在相应的法律、法规授权前提下,为特定人员安装的可以用于实时对该人员进行定位、追踪其活动轨迹,并具备向其他特定的终端设备或监管平台发送信息等功能的设备,如手环、脚环或其他类似的电子设备,本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特定人员可以是潜在的具有公共安全危害性的人员或对象,如传染病病人、疑似患有传染病的人员、某些疾病治愈后需持续跟进的人员、精神病患者、社区矫正人员、假释人员以及吸毒人员,等等。通过为此类人员安装具有防拆卸功能的电子设备,有助于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管,减少对公共安全的危害。
通常,被监管的人员需要在特定范围内活动。一旦该人员离开监管范围,为了尽可能地保持其与其他人员之间的距离,避免直接接触,可以实时监测该人员佩戴的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检测是否存在其他目标终端设备,来判断是否需要对外播发与当前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上述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是能够与该人员佩戴的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是与该人员佩戴的终端设备同类型的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设备。例如,上述具有一定公共安全危害性的人员所佩戴的终端设备是防拆卸的智能手环,则目标终端设备不仅可以是某种智能手环,还可以是智能手表、手机等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果检测到存在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102,获取与当前的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
S102、当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时,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危险源信息可以包括危险等级信息和危险特征信息。其中,危险等级信息可以是监管机构或组织在相应法律、法规授权的前提下,预先写入至终端设备中的信息。该信息通常与佩戴该设备的用户绑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危险等级信息可以用于表示当前人员的危害性,如传染病病人的危险等级可以是高等级,而社区矫正人员的危险等级可以是中等级;而危险特征信息则可以用于表示当前人员具有何种性质的危害,如上述的传染病病人或社区矫正人员,等等;或者,危险特征信息还可以包括用于表征当前人员的实时状态的信息。因此,危险特征信息可以是预先写入终端设备中的,也可以是实时采集得到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103、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到危险源信息后,终端设备可以对当前位置和危险源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根据与目标终端设备建立的通信连接的类型,或者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的数据类型,来对当前位置和危险源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S104、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提示携带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远离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危险源提示信息可以由终端设备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携带或持有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可以在接收到上述提示信号后,了解附近存在一定危险,从而便于目标用户尽快离开当前位置。
例如,若佩戴终端设备的用户为传染病病人,则目标用户在收到上述提示信号后,可以知道附近有传染病病人存在,需要尽快离开,以避免被其传染。
需要说明的是,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危险源提示信号可以通过包括短距离通信和远距离通信在内的多种通信技术实现。其中,短距离通信以其实时性强的特点,可以快速地将提示信号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提高提示的实时性;而在短距离通信失效或不可用时,也可以采用远距离通信发送提示信号,保证提示信号不会被遗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可以在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时,获取与当前的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并根据当前位置和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从而在将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后,可以提示携带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远离携带终端设备的用户。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主动监测有可接收相应提示信号的目标终端设备,从而可以主动地对当前人员的危险信息进行播发,提醒其他人员注意保持与该人员之间的距离,保证其他人员的安全。其次,本实施例中对危险源提示信号的播发可以采用包含短距离通信和远距离通信在内的多种通信技术来实现,短距离通信实时性强,可以保证提示信号快速地被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同时,远距离通信可以用于弥补短距离通信没有实时在线时的信号播发,保证主动提示不会被遗漏。
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信号播发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具有防拆卸功能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环、脚环等等。此类手环、脚环可以是由特定机构或组织在相应的法律、法规授权前提下,为特定人员安装的。通过上述手环或脚环,可以实时对该人员进行定位、追踪其活动轨迹,并向其他特定的终端设备或监管平台发送信息。上述特定人员可以是潜在的具有公共安全危害性的人员或对象,如传染病病人、疑似患有传染病的人员、某些疾病治愈后需持续跟进的人员、精神病患者、社区矫正人员、假释人员以及吸毒人员,等等。上述监管平台可以是特定机构或组织提供的管理平台。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以终端设备为智能手环为例,进行后续的介绍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用户暴力拆卸手环,可以在当检测到作用于手环的操作数值超过预设数值时,生成针对该用户的破坏警示信息并将上述破坏警示信息发送至监管平台,以提醒监管平台该用户可能存在暴力拆卸手环的情况。
通常,用户在暴力拆卸手环时,可以使用某些工具对手环进行撬、划、烧等。因此,上述操作数值可通过对作用于手环的压力、温度或湿度中的至少一项进行转换获得。
在具体实现中,手环中可以配置有相应的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等。如果在某一时刻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超过正常数值的压力值,通过突然增大的压力值,可以判定用户试图撬开手环。此时,手环可以向该用户发出破坏警示信息,警告用户切勿破坏手环。同时,上述破坏警示信息可以被发送至监管平台,由监管平台跟进处理。
通常,被监管的人员需要在特定范围内活动。一旦该人员离开监管范围,为了尽可能地保持其与其他人员之间的距离,避免直接接触,可以实时监测该人员佩戴的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并主动检测是否有其他可接收危险源提示信号的目标终端设备存在。
如果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202,获取危险源信息。
S202、当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时,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危险源信息可以是监管机构或组织在相应法律、法规授权的前提下,预先写入至手环中的危险等级信息和危险特征信息等。上述危险等级信息和危险特征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携带该手环的用户的危险情况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由监管平台预先采集并存储至手环中的。一般地,每个手环与佩戴该手环的用户之间具有绑定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危险等级信息可以是由监管平台预先采集并存储至终端设备中,该终端设备与用户具有绑定关系。因此,可以获取在终端设备中已存储的用户的危险等级信息。而危险特征信息则可以包括用户当前实时的生理数据等信息。因此,针对用户的危险特征信息,可以是实时采集得到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管平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手环中的危险源信息进行变更。
例如,对于某些有疫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监管机构在为其佩戴手环后,其手环中的危险等级可能为中等级,并注明其具有疫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在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确诊患有相应疾病后,监管平台可以将其危险等级变更为高等级。
因此,当手环接收到监管平台发送的危险源信息变更指令时,可以读取危险源信息变更指令中携带的待变更危险源信息,然后采用待变更危险源信息替换手环中已存储的危险源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携带有手环的用户的危险等级信息和危险特征信息后,可以主动地将上述信息播发至其他用户知晓。
S203、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将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封装为满足所述连接方式的数据传输要求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向其他人员播发危险信息时,可以首先确定手环与其他人员携带的目标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建立的连接方式。例如,蓝牙连接、 Wi-Fi连接等。本实施例对具体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然后,将危险源的当前位置与危险源信息封装为满足上述连接方式的数据传输要求的危险源提示信号。通过在危险源提示信号中封装危险源的位置信息,可以方便被通知人员了解危险源所在位置并远离该位置。
S204、按照所述连接方式,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可建立的连接方式后,可以在手环与其他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相应的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手环与其他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二者之间的直接通信连接,如蓝牙连接等短距离连接;也可以是间接通信连接,如通过特定服务器或平台,在手环与其他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的远距离连接。
S205、基于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提示携带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远离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危险源提示信息可以由手环主动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携带或持有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可以在接收到上述提示信号后,了解附近存在一定危险,从而便于目标用户尽快离开当前位置。
例如,若佩戴手环的用户为传染病病人,则目标用户在收到上述提示信号后,可以知道附近有传染病病人存在,需要尽快离开,以避免被其传染。
S206、采集所述用户的生理数据,将所述危险源信息和所述生理数据发送至监管平台,以提示所述监管平台对所述用户进行监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被监管的用户,上述危险源信息还可以被发送至监管平台,由监管平台对其做进一步处理。
当然,在具体实现中,发送至监管平台的信息除危险源信息外,还可以包括该用户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生理数据,以方便监管平台及时了解被监管用户的健康状况。上述生理数据可以通过配置于手环中的各类传感器采集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播发方法作一介绍。
如图3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播发方法所适用于的应用场景示意图。按照图3所示的场景,包括潜在危险对象、防拆卸穿戴设备、可对潜在危险对象施加防拆卸穿戴设备的机构、公共安全运营管理平台、可能受危害的公众群体以及告警信息接收设备。
其中,潜在危险对象,可以是潜在的具有公共安全危害性的人员或对象,对于潜在危险对象,通常需要特定机构对其活动、行踪进行适当的追踪或监管,以减少其活动对其他人员或对象造成的可能危害。例如,具有传染病的对象、疑似传染病对象、某些疾病治愈后需持续跟进的对象、精神病患者、社区矫正人员、假释人员以及吸毒人员,等等。
防拆卸穿戴设备可以是由特定机构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为潜在危险对象穿戴的终端设备,通过该设备,可以实时地了解潜在危险对象的活动情况或行为轨迹。因此,上述穿戴设备通过需要具备如下特性:
a.具有防拆卸功能,能够防止潜在危险对象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自行拆卸该设备;
b.可以根据潜在危险对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危险特征、危险等级等;例如,可以为传染病对象所穿戴的设备设置较高的危险等级,而对社区矫正人员则设置相对较低的危险等级,以在后续跟进时,按照危险等级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
c.在潜在危险对象穿戴该设备后,能够通过该设备获得潜在危险对象的室内外无缝时空信息(时间、空间),采用的技术手段可包括但不限于:北斗等GNSS定位技术、微机电MEMS惯性传感技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计等)、WIFI/蓝牙、基站定位、UWB、超声、红外、5G定位等;
d.能够通过该设备获得潜在危险对象的生物体征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体温、心电图、心率、血氧等;
e.具备近距离通信能力,可以在不需要第三方系统或设备的协同下,通过近距离通信(包括但不限于:WIFI、蓝牙、超声、UWB等各种近距通信手段)直接把危害程度信息、时空信息、生命体征信息等告警信息,主动、实时地发送给附近的可能受危害公众群体或其他能接收这些信号的对象;
f.具备远距离通信能力,可通过远距离通信(包括但不限于 2G/3G/4G/5G、卫星通信、北斗短报文、微波等远距离通信手段等)直接把危害程度信息、时空信息、生命体征信息等告警信息,发送给公共安全运营管理平台(或能实现类似功能的平台);
可对潜在危险对象施加防拆卸穿戴设备的机构可以是对上述潜在危险对象进行监管的机构,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该机构可以为潜在危险对象穿戴上述设备,其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a.界定潜在危险对象(例如传染病人、精神病人),并界定危险程度级别;
b.对潜在危险对象施加防拆卸穿戴设备;
c.定期评估潜在危险对象的危险程度级别,并可通过公共安全运营管理平台调整危险程度级别;
公共安全运营管理平台,或可以实现类似功能的平台可以是用于支持监管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潜在危险对象进行管理的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a.监控已经佩戴有防拆卸穿戴设备的潜在危险对象;
b.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潜在危险对象的异常行为,实现事前提前告警;
c.在有警情发生时,可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例如,与110、119、120 等机构实现联防联控);
d.可根据监管机构的调整指令,调整潜在危险对象的危险程度级别;
e.当潜在危险对象不再需要被监管时,可以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开锁指令,允许潜在危险对象从身上取下该可穿戴设备;
告警信息接收设备可以是可能受危害的公众群体所持有的终端设备,如手机或其他类型的可穿戴设备;也可以是配置于公共安全运营管理平台的终端设备;告警信息接收设备一般需要具备如下特征:
a.可用近距离通信方式,在不需要第三方系统或设备的协同下,接收防拆卸个人穿戴设备发出的告警信息;
b.也可通过远程通信的方式,从公共安全运营管理平台(或能实现类似功能的平台)接收防拆卸个人穿戴设备发出的告警信息;
c.收到告警信息后,可通过声、光、电、振动等方式,通知相关的可能受危害公众群体及时注意周围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
可能受危害的公众群体可以是社会公众、社会弱势群体等潜在危险对象的行为可能会对其造成危害的人员。
在上述介绍的应用场景中,机构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为潜在危险对象施加具备防拆卸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潜在危险对象的行动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发送至公共安全管理平台进行监管;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将告警信息发送至周围可能受影响的公众群体,提醒大家及时避险;此外,在需要及时处置的突发状况出现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向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发送告警信息,方便机构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信号播发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中,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
获取模块402,用于在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时,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
生成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发送模块404,用于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提示携带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远离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402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在所述终端设备中已存储的用户的危险等级信息,所述危险等级信息由监管平台预先采集并存储至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用户具有绑定关系;
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危险特征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生成模块403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连接方式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
提示信号封装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封装为满足所述连接方式的数据传输要求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404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通信连接建立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连接方式,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提示信号发送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生理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生理数据;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危险源信息和所述生理数据发送至监管平台,以提示所述监管平台对所述用户进行监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待变更危险源信息读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监管平台发送的危险源信息变更指令时,读取所述危险源信息变更指令中携带的待变更危险源信息;
危险源信息替换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待变更危险源信息替换所述终端设备中已存储的危险源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破坏处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作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数值超过预设数值时,生成针对所述用户的破坏警示信息并将所述破坏警示信息发送至监管平台,所述操作数值通过对作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压力、温度或湿度中的至少一项进行转换获得。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5 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2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20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21。所述处理器5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21时实现上述信号播发方法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4。或者,所述处理器5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21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4 所示模块401至404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521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20中,并由所述处理器510 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可以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521在所述终端设备50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521可以被分割成确定模块、获取模块、生成模块、发送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
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时,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提示携带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远离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
所述终端设备500可以是智能手环、脚环或其他类似的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500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510、存储器5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仅仅是终端设备500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 5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5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5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520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5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5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520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5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5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 等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520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5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520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521 以及所述终端设备500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52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播发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
当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时,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提示携带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远离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包括:
获取在所述终端设备中已存储的用户的危险等级信息,所述危险等级信息由监管平台预先采集并存储至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用户具有绑定关系;
采集所述用户的危险特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
将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封装为满足所述连接方式的数据传输要求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包括:
按照所述连接方式,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基于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集所述用户的生理数据;
将所述危险源信息和所述生理数据发送至监管平台,以提示所述监管平台对所述用户进行监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监管平台发送的危险源信息变更指令时,读取所述危险源信息变更指令中携带的待变更危险源信息;
采用所述待变更危险源信息替换所述终端设备中已存储的危险源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检测到作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数值超过预设数值时,生成针对所述用户的破坏警示信息并将所述破坏警示信息发送至监管平台,所述操作数值通过对作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压力、温度或湿度中的至少一项进行转换获得。
8.一种信号播发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
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目标终端设备时,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危险源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危险源信息,生成待播发的危险源提示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危险源提示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提示携带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远离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播发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播发方法。
CN202010408841.1A 2020-05-14 2020-05-14 一种信号播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726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8841.1A CN111726745B (zh) 2020-05-14 2020-05-14 一种信号播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8841.1A CN111726745B (zh) 2020-05-14 2020-05-14 一种信号播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745A true CN111726745A (zh) 2020-09-29
CN111726745B CN111726745B (zh) 2023-08-08

Family

ID=72564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8841.1A Active CN111726745B (zh) 2020-05-14 2020-05-14 一种信号播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67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310A (zh) * 2020-11-27 2021-02-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危险设备提醒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8856A (zh) * 2016-02-19 2016-04-27 乔民 一种手铐脚镣智能监控的报警装置
CN105651291A (zh) * 2015-10-19 2016-06-08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的故障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5894734A (zh) * 2015-10-19 2016-08-24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的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6157557A (zh) * 2016-07-20 2016-11-23 宁波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服务系统
CN207182404U (zh) * 2017-08-09 2018-04-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储罐固有危险区域告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1291A (zh) * 2015-10-19 2016-06-08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的故障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5894734A (zh) * 2015-10-19 2016-08-24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的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5528856A (zh) * 2016-02-19 2016-04-27 乔民 一种手铐脚镣智能监控的报警装置
CN106157557A (zh) * 2016-07-20 2016-11-23 宁波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服务系统
CN207182404U (zh) * 2017-08-09 2018-04-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储罐固有危险区域告警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310A (zh) * 2020-11-27 2021-02-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危险设备提醒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12310B (zh) * 2020-11-27 2022-11-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危险设备提醒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745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33083A1 (en) Fall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147296B2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falls and discriminating the severity of falls
CN11170885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管理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11556095A (zh) 一种基于定位技术的传染病疫情预警方法及系统
US9438682B2 (en) Personal monitoring using a remote timer
US20190057189A1 (en) Alert and Response Integration System, Device, and Process
KR20170043286A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그를 이용하여 환자를 통제하거나 알람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모니터링 서버, 컴퓨터 프로그램
US20180260567A1 (en) Automatic protection system
CN110675596B (zh) 应用于可穿戴终端的跌倒检测方法
US10085683B1 (en) Vehicle fatigue monitoring system
US20150172893A1 (en) Mobile Companion
WO2018037074A1 (en) Fall warning for a user
CN110544360A (zh) 一种列车安全驾驶监测系统及方法
Ko et al. A wandering path tracking and fall detection system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WO2018161655A1 (zh) 一种基于物业的小区安全服务平台的监护方法
KR101315863B1 (ko) 전자 발찌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범죄 예방 어플리케이션 실행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70064516A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그를 이용하여 환자를 통제하거나 알람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모니터링 서버,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1726745A (zh) 一种信号播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20109595A1 (en) Personal alert device
KR101622040B1 (ko) 군용 IoT 워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상황 대응 플랫폼 및 그 방법
CN110602646A (zh) 社区人员活动路径追踪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781279A (zh) 一种小区安全服务平台的监护方法
CA2990529A1 (en) Monitoring a wearing of a wearable device
KR101282790B1 (ko) 성범죄 예방 장치,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1741540A (zh)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1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301 and 401, Building 2, No. 42 Dongzho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LEAD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0000 rooms 301 and 401, building 2, No. 42, Dongzhong Road, East District,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