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6379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379A
CN111726379A CN201910211776.0A CN201910211776A CN111726379A CN 111726379 A CN111726379 A CN 111726379A CN 201910211776 A CN201910211776 A CN 201910211776A CN 111726379 A CN111726379 A CN 111726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data
queue
buffer queue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17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379B (zh
Inventor
徐以旭
王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117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6379B/zh
Priority to EP20774330.3A priority patent/EP393420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80452 priority patent/WO202018732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6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379A/zh
Priority to US17/477,608 priority patent/US1196303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47Buffering arrangements including multiple buffers, e.g. buffer pools
    • H04L49/9052Buffering arrangements including multiple buffers, e.g. buffer pools with buffers of different siz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04L67/5682Policies or rules for updating, deleting or replacing the stor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第一网元基于第二网元的请求,创建缓存队列,进一步的,第一网元采集相应类型的数据,向第二网元发送缓存队列中的数据,并在第二网元完成数据采集任务后释放相应的存储空间。如此,有助于提升第一网元的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第一网元具备较大存储空间能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生产者在采集数据后,一般是依赖本地的大量存储资源,比如通过大容量硬盘进行数据存储,然后在消费者需要数据时从存储资源中获取相应数据并发送给消费者。因此现有技术对生产者的本地存储资源的要求较高。
但在一些场景中,生产者本地存储资源比较受限,因此难以满足大量数据的存储需求。比如,在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分离的架构下,DU的资源是受限的,在实际网络形态中DU也不会布置硬盘,当DU上部署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功能时,这些层功能将会产生大量的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无线传输技术(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RTT)数据,而DU的存储资源受限将会导致依据现有技术的大规模本地缓存的方法失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生产者的存储资源受限时影响数据采集和上报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元接收第二网元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包括所要采集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和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包括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第一缓存队列对应于第一类型;第一网元根据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小于或等于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基于该方案,第一网元基于第二网元的请求,创建缓存队列,进一步的,第一网元采集相应类型的数据,并向第二网元发送缓存队列中的数据。如此,有助于提升第一网元的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第一网元具备较大存储空间能力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根据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包括:第一网元根据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根据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包括: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和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还可以向第二网元发送针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包括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如此,第二网元可以获知第一网元创建了哪些缓存队列,以及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进一步的,还可以更新计算得到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以便于后续在需要向第一网元收集其他类型的数据时,可以正确计算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采集第一类型的数据并缓存至第一缓存队列;第一网元在第一缓存队列缓存的数据满足发送条件时,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数据反馈消息包括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第一类型和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第一网元将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备份至第一备份队列,并清空第一缓存队列,第一备份队列用于备份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如此,当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之后,若确定第二网元没有接收到该数据,则还可以从第一备份队列中重新获取该数据并重新发送给第二网元,有助于提升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成功率,进而可以提升通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继续采集第一类型的数据并缓存至第一缓存队列,并在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之后,若第一备份队列队满,则删除第一备份队列中备份的部分或全部数据;第一网元将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备份至第一备份队列,并清空第一缓存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上述请求消息还包括可靠性级别,可靠性级别与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正相关。如此,可以通过可靠性级别,指定数据的备份等级,比如可以对重要或优先级高的数据指定较高的可靠性级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根据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更新可靠性级别;第一网元根据更新后的可靠性级别,确定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更新后的可靠性级别。如此,第一网元可以根据剩余存储空间量更新可靠性级别,有助于第一网元合理使用存储空间,提升了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第一网元启动定时器;第一网元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确定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有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则向第二网元发送备份数据。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第一网元启动定时器;第一网元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则停止定时器并删除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的针对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备份数据,即删除的是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该备份数据存储在第一备份队列中。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第一网元启动定时器;第一网元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确定第一备份队列中未存储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则停止定时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类型、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缓存队列中的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丢失。如此,有助于保障第二网元中的数据存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上述定时器携带于请求消息中或由第一网元设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数据反馈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的数量、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采集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上述满足发送条件是指第一缓存队列队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网元的队列删除消息,删除消息包括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删除消息用于请求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如此,第一网元可以及时删除不再使用的缓存队列,有助于提升存储空间使用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删除消息还包括第一备份队列的标识,删除消息还用于请求删除第一备份队列。如此,第一网元可以及时删除不再使用的备份队列,有助于提升存储空间使用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删除第一缓存队列;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删除第一备份队列;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删除第一备份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确定第一网元具备采集第一类型的数据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确定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发生变化;第一网元根据第一网元的变化后的剩余存储空间量,调整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调整后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如此,第一网元可以动态调整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可以提升存储空间使用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为分布式单元,第二网元为集中式单元;或者,第一网元为核心网网元,第二网元为数据分析网元;或者,第一网元为分布式单元,第二网元为运维支撑系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包括所要采集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和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包括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第一缓存队列对应于第一类型;第二网元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针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包括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是根据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第一队列的实际大小小于或等于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基于该方案,第一网元基于第二网元的请求,创建缓存队列,进一步的,第一网元采集相应类型的数据,并向第二网元发送缓存队列中的数据。如此,有助于提升第一网元的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第一网元具备较大存储空间能力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数据反馈消息,数据反馈消息包括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第一类型和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上述请求消息还包括可靠性级别,可靠性级别与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正相关。如此,可以通过可靠性级别,指定数据的备份等级,比如可以对重要或优先级高的数据指定较高的可靠性级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更新后的可靠性级别。如此,第一网元可以根据剩余存储空间量更新可靠性级别,有助于第一网元合理使用存储空间,提升了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备份队列中的备份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上述请求消息还包括定时器,定时器用于确定发送第一备份队列的备份数据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类型、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缓存队列中的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丢失。如此,有助于保障第二网元中的数据存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二网元删除与第一类型关联的其他类型的数据中与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数据反馈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的数量、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采集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队列删除消息,删除消息包括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删除消息用于请求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如此,第一网元可以及时删除不再使用的缓存队列,有助于提升存储空间使用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删除消息还包括第一备份队列的标识,删除消息还用于请求删除第一备份队列。如此,第一网元可以及时删除不再使用的备份队列,有助于提升存储空间使用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如此,第二网元可以计算得到第一网元当前的剩余存储空间,以便于第二网元后续需要向第一网元收集其他类型的数据时,可以正确地确定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有助于提升通信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为分布式单元,第二网元为集中式单元;或者,第一网元为核心网网元,第二网元为数据分析网元;或者,第一网元为分布式单元,第二网元为运维支撑系统。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任意方面或任意方面中的实现方法的通信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如上述任意方面或任意方面中的实现方法的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包括用于执行以上任意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以上任意方面提供的任意方法。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任意方面的任意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内,也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外。且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意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意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法的第一网元,和,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实现方法的第二网元。
附图说明
图1a为5G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1b为5G核心网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缓存队列和备份队列示例图;
图4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a所示,为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网络架构示意图。该架构包括核心网、CU和DU。可选的,该架构还包括运维支撑系统(operations support systems或operational support systems,OSS)。
在现有的网络设备形态中,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逻辑网元由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和基带控制单元(baseband control unit,BBU)实现。其中,BBU一般具备了很强的存储扩展能力,所以可以大量的缓存RAN设备上所采集到的呼叫历史记录(call history record,CHR),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等运维和测量等类型的数据。OSS可以根据需求通过OSS与RAN设备之间的管理面接口获得这些数据并使用。
在5G中,BBU功能被重构为CU和DU两个单元(或功能实体)。CU与DU功能的切分以处理内容的实时性进行区分。CU主要包括非实时的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同时也支持部分核心网功能下沉和边缘应用业务的部署,而DU主要处理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的层2(L2)功能。采用CU和DU架构后,CU和DU可以由独立的硬件来实现。从功能上看,一部分核心网功能可以下移到CU甚至DU中,用于实现移动边缘计算。此外,原先所有的L1(物理层)/L2(数据链路层)/L3(网络层)等功能都在BBU中实现,新的架构下可以将L1/L2/L3功能分离,分别放在CU和DU甚至RRU中来实现,以便灵活地应对传输和业务需求的变化。比如,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可以将L3和L2中的非实时功能在CU中实现,L2的实时功能以及L1的部分功能在DU中实现,L1的另外一部分射频功能则移入RRU来实现。
如图1b所示,为5G核心网架构示意图。该图给出了核心网中的部分功能网元,包括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NWDAF)网元。当然,核心网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网元,具体可以参考5G标准相关描述。
AMF网元是由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控制面网元,主要负责终端设备接入运营商网络的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管理,例如包括移动状态管理,分配用户临时身份标识,认证和授权用户等功能。
SMF网元是由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控制面网元,负责管理终端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PDU会话是一个用于传输PDU的通道,终端设备需要通过PDU会话与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互相传送PDU。PDU会话由SMF网元负责建立、维护和删除等。SMF网元包括会话管理(如会话建立、修改和释放,包含UPF和RAN之间的隧道维护)、UPF网元的选择和控制、业务和会话连续性(service and session continuity,SSC)模式选择、漫游等会话相关的功能。
UPF网元是由运营商提供的网关,是运营商网络与DN通信的网关。UPF网元包括数据包路由和传输、包检测、业务用量上报、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处理、合法监听、上行包检测、下行数据包存储等用户面相关的功能。
PCF网元是由运营商提供的控制面功能,用于向SMF网元提供PDU会话的策略。策略可以包括计费相关策略、QoS相关策略和授权相关策略等。
NWDAF网元,能够从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NF)网元(如AMF网元、SMF网元、UPF网元等)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到数据分析结果。NWDAF网元还可以将所得的数据分析结果发送给上述网络功能网元,以便于这些网元做相应的策略制定、操作执行等。在一种实现方法中,本申请中的第一网元可以是图1a所示的DU,第二网元可以是图1a所示的CU。在又一种实现方法中,本申请中的第一网元可以是图1a所示的DU,第二网元可以是图1a所示的OSS。在又一种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可以是图1a或图1b所示的核心网网元(如SMF网元、UPF网元、AMF网元、PCF网元等),本申请中的第二网元可以是图1b所示的NWDAF网元。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元或者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上述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并不局限于此,任何能够实现上述各个网元的功能的网络架构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本申请中,第一网元可以采集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数据并发送给第二网元。比如,当第一网元为DU,第二网元为CU时,则第一网元采集并上报的数据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等。再比如,当第一网元为UPF网元,第二网元为NWDAF网元时,则第一网元采集并上报的数据可以包括数据包大小(packet size),数据包间隔(packet interval),时延(latency),抖动(jitter)等。
本申请中的第一网元是产生数据的网元,因此第一网元也可以称为生产者;第二网元是使用数据的网元,因此第二网元也可以称为消费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网元的存储空间,可以是内存(memory)、或者是安全数字卡(secure digital card,SD Card),磁盘(disk)等类型的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这里做统一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基于图1a或图1b所示的架构。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请求消息,相应地,第一网元可以接收到该请求消息。
该请求消息包括所要采集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和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包括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第一缓存队列对应于第一类型。
比如,第二网元要采集N(N为正整数)种数据类型的数据,则可以在请求消息中携带:N种数据类型、M(M为正整数)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这里的N种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M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包括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缓存队列对应一种数据类型,即上述N=M。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一种数据类型对应多个缓存队列。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一个缓存队列对应多种数据类型。
为方便说明,本申请后续以一个缓存队列对应一种数据类型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中,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可以使用存储空间量或缓存队列能够存储的样本的最大数量。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比如上述N=3,M=3,请求消息携带:(第一类型,10兆(M))、(第二类型、20M)、(第三类型、30M),即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请求获取第一类型、第二类型和第三类型的数据,且申请的第一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称为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为100M、申请的第二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称为第二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为200M、申请的第三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称为第三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为300M。
再比如上述N=3,M=3,请求消息携带:(第一类型,20)、(第二类型、25)、(第三类型、30),即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请求获取第一类型、第二类型和第三类型的数据,且申请的第一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称为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为20个样本量、申请的第二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称为第二缓存队列)的大小为25个样本量、申请的第三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称为第三缓存队列)的大小为30个样本量。其中,每个样本的大小可以是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预先协商的、或者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还可以是第二网元预先配置给第一网元的。
步骤202,第一网元根据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小于或等于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
第一网元在接收到请求消息后,根据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缓存队列的大小,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和其他缓存队列的大小,并进一步创建第一缓存队列和其他缓存队列。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第一网元可以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及其他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本申请中,一个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可以用存储空间量表示,也可以用存储的样本量来表示,本申请不做限定,这里做统一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不同情形,对上述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及其他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的方法进行说明。
情形一,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大于或等于请求消息携带的申请的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的大小对应的存储空间量之和。
在第一种实现方法中,由于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大于或等于请求消息携带的申请的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的大小对应的存储空间量之和,因此可以分别根据每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分配相应的存储空间量。比如,请求消息携带内容如上述示例,即请求消息携带:(第一类型,10M)、(第二类型、20M)、(第三类型、30M),且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为200M。由于200M>(10M+20M+30M),因此第一网元确定第一类型对应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10M,第二类型对应的第二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20M,第三类型对应的第三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30M。该实现方法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网元根据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和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第一网元根据申请的第二缓存队列的大小和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确定第二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第一网元根据申请的第三缓存队列的大小和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确定第三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以此类推。
在第二种实现方法中,考虑到后续可能需要为上述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创建备份队列,因此第一网元可以在剩余存储空间量中预留部分存储空间量,然后再分配。比如,基于上述示例,第一网元可以将200M中的80M作为预留存储空间量(用于创建备份队列、或留作他用),然后根据更新的剩余存储空间量(即120M),确定各个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在一个情形中,更新的剩余存储空间量仍然大于或等于请求消息携带的申请的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的大小对应的存储空间量之和,则可以按照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为各个缓存队列确定实际大小。在又一个情形中,更新的剩余存储空间量仍然小于请求消息携带的申请的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的大小对应的存储空间量之和,则可以参考下述情形二中描述的方法,为各个缓存队列确定实际大小。
情形二,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小于请求消息携带的申请的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的大小对应的存储空间量之和。
在第一种实现方法中,由于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小于请求消息携带的申请的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的大小对应的存储空间量之和,因此第一网元无法分别根据每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分别相应的存储空间量。比如,请求消息携带内容如上述示例,即请求消息携带:请求消息携带:(第一类型,10M)、(第二类型、20M)、(第三类型、30M),且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为30M。
针对上述第一种实现方法,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有以下几种具体实现方式。其中:
实现方式1,第一网元可以根据每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占用各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的比重,为各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确定实际大小。
针对上述示例,由于10M/(10M+20M+30M)=1/6,20M/(10M+20M+30M)=1/3,30M/(10M+20M+30M)=1/2,因此确定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30M*1/6=5M,第二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30M*1/3=10M,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30M*1/2=15M。
实现方式2,第一网元可以根据各个缓存队列的优先级,为各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确定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
针对上述示例,假设第一缓存队列的优先级>第二缓存队列的优先级>第三缓存队列的优先级,则可以优先满足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然后满足申请的第二缓存队列的大小,最后再满足申请的第三缓存队列的大小。因此,第一网元确定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10M,确定的第二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20M,确定的第三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0M。
基于优先级的方式,也可以是分别满足优先级较高的缓存队列的部分大小要求。比如,根据预先设定的方法,第一网元确定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10M*80%=8M,确定的第二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20M*70%=14M,确定的第三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8M(比如第一网元首先确定第三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30M*60%=18M,但由于18M>(30M-8M-14M),因此第一网元重新确定第三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为8M(即30M-8M-14M=8M))。这里的80%,70%,60%都是预先设定的值。
在第二种实现方法中,考虑到后续可能需要为上述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创建备份队列,因此第一网元可以在剩余存储空间量中预留部分存储空间量,然后再分配。比如,基于上述示例,第一网元可以将30M中的10M作为预留存储空间量(用于创建备份队列、或留作他用),然后根据更新的剩余存储空间量(即20M),确定各个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由于更新的剩余存储空间量仍然小于请求消息携带的申请的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的大小对应的存储空间量之和,则可以参考该情形二中的第一种实现方法中描述的方法,为各个缓存队列确定实际大小,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给出了第一网元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及其他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法,当然实际应用中并先局限于上述方法。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为申请的每个缓存队列分配一个存储空间量,或者是只能为部分缓存队列分配存储空间量而其他部分缓存队列则不能分配存储空间量。
在为上述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分配(或称为确定)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之后,可以基于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分别创建各个缓存队列。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没有分配存储空间量的缓存队列则不创建该缓存队列。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201之后步骤202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202a。
步骤202a,第一网元确定第一网元具备采集第一类型的数据的能力。
即只有第一网元在确定自身具备采集将要创建的缓存队列对应的数据类型(如第一缓存队列对应的第一类型)的数据的能力时,才确定需要创建相应的缓存队列(如第一缓存队列),否则将不会创建相应的缓存队列(如第一缓存队列)。
可选的,该步骤202a也可以是在步骤202之后步骤203之前执行。
步骤203,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针对上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相应地,第二网元可以接收到该响应消息。
该响应消息包括创建的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的标识和实际大小。比如创建的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中包括第一缓存队列,则该响应消息包括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是根据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第一队列的实际大小小于或等于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由数据的消费者(第二网元)向数据的生产者(第一网元)发送数据采集队列(即缓存队列)的创建请求,而数据的生产者可以结合自身的资源空闲情况(即剩余存储空间量)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灵活分配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并创建轻量化的数据缓存队列,实现了在资源受限的网络设备(即第一网元)上灵活分配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的目的,可以提升网络设备的资源利用效率。并且,还实现了在资源受限的网络设备上按需定制化采集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并上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生产者的本地存储资源的要求较高的问题。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第一网元还向第二网元反馈了创建的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以便于第二网元可以获知第一网元创建的缓存队列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得出第一网元中当前的剩余存储空间量,从而便于第二网元后续需要向第一网元收集其他类型的数据时,可以正确计算向第一网元申请其他缓存队列的大小。
第一网元在创建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之后,后续可以使用该缓存队列存储采集到的一种或多种数据类型的数据。下面以创建的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中的第一缓存队列为例进行说明,如果还创建了其他缓存队列(如第二缓存队列、第三缓存队列等),则可以参考该第一缓存队列的使用方法。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203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4-步骤205。
步骤204,第一网元采集第一类型的数据并缓存至第一缓存队列。
步骤205,第一网元在第一缓存队列缓存的数据满足发送条件时,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数据反馈消息包括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第一类型和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这里的满足发送条件可以是指第一缓存队列队满。即当第一缓存队列存满第一类型的数据后,即触发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作为又一种实现方法,这里的满足发送条件还可以是其他触发条件,比如第一缓存队列缓存的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量超过第一缓存队列存储量的预设比例(如80%等),再比如还可以是第一缓存队列的发送周期到达、且第一缓存队列不为空。本申请对满足的发送条件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实际需要而定。
在数据反馈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例如可以是以数据块的形式发送)、第一类型(即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的数据类型)和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
可选的,上述数据反馈消息中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的数量、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即可以对发送的每个或每块数据进行编号,得到发送序列号)、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采集时间(即时间戳信息)。
其中,数据反馈消息内上传的时间戳信息以及发送序列号的作用是:当第二网元同时采集多种类型的数据时,第二网元在将采集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写入数据库时,可以根据上传的时间戳信息以及发送序列号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关联,并且当数据传输过程中某种类型的数据丢失后,也需要将相关联的其他类型的数据删除,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通过上述步骤204-步骤205,第一网元采集数据并缓存至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后续再将缓存队列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网元,实现了第一网元根据第二网元的请求向第二网元发送满足需求的数据。
可选的,当第二网元确定完成了获取第一类型的数据的任务之后,则在上述步骤205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6-步骤208。
步骤206,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队列删除消息,相应地,第一网元可以接收到该队列删除消息。
该删除消息包括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删除消息用于请求删除第一缓存队列。
可选的,该删除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类型。该第一类型即为该第一队列中存储的数据的数据类型。
即,第二网元在确定不再需要获取第一类型的数据之后,即可通过队列删除消息,请求第一网元删除第一缓存队列。
步骤207,第一网元删除第一缓存队列。
第一网元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包括释放第一缓存队列占用的存储空间。第一网元删除第一缓存队列之后,可以重新计算剩余空间存储量。
步骤208,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
第二网元在接收到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之后,可以重新计算第一网元当前的剩余空间存储量,以便于后续需要向第一网元获取其他类型的数据时,便于计算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
通过上述步骤206-步骤208,当第二网元不再需要获取第一类型的数据时,通知第一网元删除相应的缓存队列并上报释放的存储空间量。如此,当第二网元后续需要向第一网元获取其他类型的数据时,便于计算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
通过上述步骤201-步骤208,实现了基于第二网元的请求,第一网元创建缓存队列并采集相应类型的数据,以及向第二网元发送缓存队列中的数据,并在第二网元完成数据采集任务后释放相应的存储空间。如此,有助于提升第一网元的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第一网元具备较大存储空间能力的问题。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201-步骤206的实施例中,当第一网元确定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发生变化(比如动态释放部分缓存队列使得剩余存储空间量增大、或动态新建缓存队列使得剩余存储空间量减小、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得剩余存储空间量增大或减小等),则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网元的变化后的剩余存储空间量,调整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和/或调整其他缓存队列的大小,并向第二网元发送调整后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和/或调整后的其他缓存队列的大小。如此可以实现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的动态调整,有助于充分及合理利用第一网元的存储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步骤205中的数据反馈消息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比如网络拥塞等原因)并没有发送至第二网元、或者是第二网元接收到数据反馈消息但并不能正确解析(如数据包的部分位丢失),从而导致第二网元实际上并没有获取到第一网元发送的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比如当要求第二网元在确定接收到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后向第一网元发送针对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则在第二网元确定没有接收到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时将不会向第一网元发送针对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如此,第一网元则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来判断第二网元是否接收到了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
为了能够实现第一网元在确定第二网元没有接收到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时,可以向第二网元重发该数据,本申请在上述步骤205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209-步骤214。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上述步骤206-步骤208不执行,或者是在步骤209-步骤214之后的某个时间执行。
步骤209,第一网元将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备份至第一备份队列,并清空第一缓存队列,第一备份队列用于备份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可以设定为与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相同。
作为又一种实现方法,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还可以根据可靠性级别设定,这里的可靠性级别与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正相关。比如,可靠性级别为1,则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等于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可靠性级别为2,则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等于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的2倍;可靠性级别为3,则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等于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的3倍;以此类推。可选的,在上述步骤201的请求消息中携带每个缓存队列对应的可靠性级别(比如第一缓存队列对应可靠性级别1,第二缓存队列对应可靠性级别2,等等),或者还可以是协议预定义可靠性级别。
在具体实现中,针对重要的数据类型或优先级高的数据类型,可以设置更高的可靠性级别,以便于创建存储空间量更大的备份队列,如此可以将这些数据备份的时间延长,有助于保障这些数据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缓存队列和备份队列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缓存队列和备份队列示例图。其中,第一网元创建了第一缓存队列、第二缓存队列和第三缓存队列。针对第一缓存队列,还创建了第一备份队列。对于第二缓存队列和第三缓存队列,由于这里不做讨论,因此对于其是否具有备份队列,图中并未示出。
下面对第一缓存队列和第一备份队列的使用方法进行简要说明,对于其详细说明可参考后续步骤209-步骤216中的描述。并且,假设可靠性级别等于2,因此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等于第一缓存队列的2倍。
第一,第一网元采集第一类型的数据并缓存至第一缓存队列。
第二,当第一缓存队列满足发送条件(比如发送条件为第一缓存队列队满)时,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并将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备份至第一备份队列,以及清空第一缓存队列。
第三,第一网元继续采集第一类型的数据并缓存至第一缓存队列。
第四,当第一缓存队列满足发送条件(比如发送条件为第一缓存队列队满)时,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并将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备份至第一备份队列,以及清空第一缓存队列。
由于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等于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的2倍,因此此时还是有存储空间对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进行备份的。
第五,第一网元继续采集第一类型的数据并缓存至第一缓存队列。
第六,当第一缓存队列满足发送条件(比如发送条件为第一缓存队列队满)时,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删除第一备份队列的部分数据,并将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备份至第一备份队列,以及清空第一缓存队列。
由于第一备份队列在上述第二次备份之后已经队满了,因此此时已经没有存储空间对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进行备份了,因此在备份之前需要删除部分数据,比如可以删除备份时间最久的那部分数据,从而可以空闲出部分存储空间,以对第一缓存队列的新的数据进行备份。
重复上述第五和第六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可以影响到第一备份队列中的数据在第一备份队列中备份的时间,具体的,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越大,第一备份队列中的数据的备份时间越久。第一备份队列具备以下作用:当第一网元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没有被第二网元接收到或正确接收到时,可以从第一备份队列获取相应的数据进行重发;并且,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越大,第一网元可以从第一备份队列中获取到相应的备份数据的成功率越高。
当然,由于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越大,也越占用存储空间,因此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需要综合考虑占用的存储空间与备份数据的时间长度进行决定。可选的,第一网元还可以根据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更新可靠性级别,第一网元根据更新后的可靠性级别确定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然后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更新后的可靠性级别。比如,当第一网元确定剩余存储空间量比较充足或者不足时,可以考虑更新可靠性级别,并基于更新后的可靠性级别来确定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以及还需要向第二网元上报更新后的可靠性级别,以便于第二网元可以确定备份队列的大小,进而计算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
步骤210,第一网元启动定时器。
该定时器可以是携带于上述步骤201的请求消息中的,或者还可以是由第一网元自行设定的,或者还可以是由协议预定义的,本申请不做限定。
该定时器用于确定发送第一备份队列的备份数据的时间。下面分情况进行说明。
情形一,第一网元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上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确定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有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则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备份队列中的备份数据。
该响应消息中可以携带数据的发送序列号、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第一类型。该响应消息用于通知第一网元:第二网元已经接收到给第一缓存队列中的该发送序列号的数据。
即,在该情形中,第一网元可以执行以下步骤211。
步骤211,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备份队列中的备份数据。
这里的备份数据,指的是第一备份队列中的针对上述步骤204或步骤205中提到的第一缓存队列的数据的备份数据。
基于该方案,当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的数据没有被第二网元接收到或正确接收到时,则第一网元可以重发相同的数据,如此,有助于提升第二网元获取到第一网元中的数据的成功率,进而可以提升数据收集效率。
情形二,第一网元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上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则停止定时器并删除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的针对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备份数据。
该响应消息携带的内容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情形一中的响应消息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的停止定时器并删除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的针对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备份数据即为:删除的是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该备份数据存储在第一备份队列中。
针对该情形,第一网元在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了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上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表明第二网元接收到了第一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204或步骤205中提到的第一缓存队列中的数据,因此第一网元可以停止定时器并删除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的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如此,可以有效利用第一备份队列。
情形三,第一网元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上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确定第一备份队列中未存储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则停止定时器。
该响应消息携带的内容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情形一中的响应消息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针对该情形,第一网元在定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上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表明第二网元未接收到第一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204或步骤205中提到的第一缓存队列中的数据,并且由于第一备份队列中也没有该第一缓存队列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因此第一网元也无法重发相同的数据,此时表明该数据丢失,第二网元将不能接收到该数据,此时,第一网元可以停止定时器。
针对该情形三,可选的,第一网元在停止定时器后,还可以向第二网元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类型、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缓存队列中的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丢失。即第一网元告知第二网元:第一缓存队列中的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丢失。
可选的,第二网元在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后,可以删除与第一类型关联的其他类型的数据中与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如此,有助于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比如,第一网元中的第一类型的数据、第二类型的数据和第三类型的数据是一个数据的三个维度,若第二网元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型的发送序列号1的数据丢失,则第二网元则可以删除第二类型对应的数据中的发送序列号1的数据,以及删除第三类型对应的数据中的发送序列号1的数据。从而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209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12-步骤216。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步骤212-步骤216与上述步骤210-步骤211之间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
步骤212,第一网元继续采集第一类型的数据并缓存至第一缓存队列。
步骤213,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
步骤214,若第一备份队列队满,则删除第一备份队列中备份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步骤215,第一网元将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备份至第一备份队列,并清空第一缓存队列。
步骤216,启动定时器。
在定时器启动之后的后续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步骤210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12-步骤216可以重复执行。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209-步骤216的流程中,当第二网元不再需要获取第一类型的数据时,通知第一网元删除相应的缓存队列及备份队列并上报释放的存储空间量,如此,当第二网元后续需要向第一网元获取其他类型的数据时,便于计算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比如,在一种实现方法中,可以上述步骤209-步骤216的流程中的任意步骤之后,执行以下步骤A-步骤C。
步骤A,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队列删除消息,相应地,第一网元可以接收到该队列删除消息。
该删除消息包括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第一备份队列的标识,删除消息用于请求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和第一备份队列。
即,第二网元在确定不再需要获取第一类型的数据之后,即可通过队列删除消息,请求第一网元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和第一备份队列。
步骤B,第一网元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和第一备份队列。
第一网元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和第一备份队列,包括释放第一缓存队列和第一备份队列占用的存储空间。第一网元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和第一备份队列之后,可以重新计算剩余空间存储量。
步骤C,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
第二网元在接收到删除第一缓存队列和第一备份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之后,可以重新计算第一网元当前的剩余空间存储量,以便于后续需要向第一网元获取其他类型的数据时,便于计算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
通过上述步骤201-步骤205,以及步骤209-步骤216,实现了基于第二网元的请求,第一网元创建缓存队列并采集相应类型的数据,以及向第二网元发送缓存队列中的数据,并在第二网元完成数据采集任务后还可以释放相应的存储空间。如此,有助于提升第一网元的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第一网元具备较大存储空间能力的问题。并且,还实现了重发机制,即可在数据未发送成功时重新发送,有助于提升数据传输的成功率,进而提高通信质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以下图4a所示的实施例和图4b所示的实施例均是以第一网元为DU,第二网元为CU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本申请提供又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CU向DU发起数据持久化请求(stream data durable request)消息,该消息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T,以及为该数据类型T所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M。
可选的,该消息还可以携带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DU的标识、DU采集数据的频度周期Ti。
其中,该消息内的T,M,Ti均可以是多个,即请求同时采集多个数据类型,且不同数据类型对应的M,Ti可以不同。
步骤302,DU基于数据持久化请求消息携带的数据类型,判断是否能提供该数据类型的数据的采集能力。
步骤303,DU若能够提供该数据类型的数据的采集能力,则基于为该数据类型T所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M判断是否能够提供存储空间量为M的缓存队列的申请。
如果不能提供,则需要计算出一个最大的可行的缓存队列存储空间量N,因此N小于或等于M。
基于该步骤,可以为上述数据持久化请求消息内的每一数据类型都申请实际可以构建的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并实例化缓存队列的标识(ID),及创建缓存队列。
步骤304,DU向CU发送数据持久化响应(stream data durable response)消息,该消息携带每个数据类型的对应的实际的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N以及相应的缓存队列标识。
可选的,在DU对数据的缓存期间,如果DU的剩余存储资源(即剩余存储空间量)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动态的调整N的大小,并向CU反馈。
步骤305,DU创建后缓存队列后,当缓存队列缓存满(即队满)后,DU向CU发送数据反馈消息,其中携带缓存的采集数据、数据类型T,对应的缓存队列的标识,缓存的数据集,数据集的数量,本次该数据类型的数据的发送序列号Sn以及时间戳Ts。
步骤306,CU接收到上述数据的上报后,根据数据类型和缓存队列的标识对数据进行持久处理,并写入数据库内。
其中,CU同时采集多种类型的数据并在写入数据库时,可根据数据持久化响应消息内上传的时间戳Ts以及发送序列号Sn对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关联。
以及,当DU向CU发送数据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某类型数据丢失后,可根据数据持久化响应消息内上传的时间戳Ts以及发送序列号Sn,对与该丢失的数据相关联的其他类型数据进行删除,以保持多种数据的一致性。
步骤307,CU在业务完成后可以向DU发起持久化数据取消请求(stream datadurable cancel)消息,该消息可以携带所要取消的缓存队列的标识。
可选的,该消息还可以携带数据类型T。
其中,该消息内可以携带所要取消的一个或多个缓存队列的标识。
步骤308,DU接收到持久化数据取消请求消息后,释放请求取消的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不再执行该缓存队列对应的数据采集任务。
步骤309,DU向CU反馈释放的存储空间量。
CU可使用该存储空间量计算该DU的当前剩余存储资源,以便于服务于CU下一次的数据持久化请求。
基于该方案,在CU和DU分离的架构下,DU的产品实现是资源受限的,对于资源受限的数据采集不能够再通过传统的大量本地存储的方式来完成,因此需要一种更灵活的更轻量的数据持久化机制。该实施例就是通过构建DU缓存队列的方式,基于资源的实际剩余状态,由DU和CU之间协商出可以缓存的数据集空间大小,并可以基于资源的变化动态的调整。在单个或多个类型数据持久化任务完成后,可以及时关闭采集任务,释放队列空间。通过动态的队列缓存数据,减少了DU对本地存储资源的依赖。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案是以CU和DU之间的交互为例,相应的所有的流程也适用于NWDAF和核心网网元之间的交互,或者是OSS和CU之间的交互,这些不同的应用场景之间的区别在于所采集的数据类型可能不同,具体是与所处的域的业务特征相关。
如图4b所示,本申请提供又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相对于图4a所示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流式数据的持久的可靠性保障,由于采集的数据的传输量很大,一般情况下不会是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传输的,比如可以通过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over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的方式由DU向CU发送,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网络的拥塞等情况,会导致数据的丢失,丢失以后CU会删除相关联的其他类型的数据以保证多维数据之间的一致性。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对数据持久化的可靠性保障。
步骤401,CU向DU发起数据持久化请求(stream data durable request)消息,该消息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T,以及为该数据类型所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M。
可选的,该消息还可以携带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DU的标识、DU采集数据的频度周期Ti。
其中,该消息内的T,M,Ti均可以是多个,即请求同时采集多个数据类型,且不同数据类型对应的M,Ti可以不同。
该数据持久化请求消息除了包括上述信元外,还可以携带数据持久化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标识。其中,QoS标识分为两类,一类为Best effort,另一类为Reliable。
若数据持久化请求消息携带的QoS标识为Best effort的类型,则步骤401之后的步骤与上述图4a的步骤301之后的步骤均相同,可参考前述描述。
若数据持久化请求消息携带的QoS标识为Reliable的类型,则步骤401之后执行以下步骤402-步骤408c。并且,该数据持久化请求消息还可以携带可靠性级别K和定时器Tr。其中,可靠性级别越高,DU上的备份队列中的数据的缓存时间越久。
对于数据持久化请求消息携带的QoS标识为Best effort的类型的后续实现方法,可以参考图4a实施例。下面针对数据持久化请求消息携带的QoS标识为Reliable的类型进行说明。
步骤402,DU基于数据持久化请求消息携带的数据类型,判断是否能提供该数据类型的数据的采集能力。
步骤403,DU若能够提供该数据类型的数据的采集能力,则基于为该数据类型所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M和可靠性级别,判断是否能够提供存储空间量为M的缓存队列的申请以及该可靠性级别对应的备份队列的申请。
如果不能提供,则需要计算出一个最大的可行的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N,因此N小于或等于M。以及计算出一个最大的可行的备份队列的存储空间量P。
基于该步骤,可以为上述数据持久化请求消息内的每一数据类型都申请实际可以构建的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空间,并实例化缓存队列的标识(ID),以及实例化缓存队列对应的备份队列的标识,即创建缓存队列和备份队列。
需要说明的时,DU还可以根据当前剩余存储空间,调整CU发送的可靠性级别,并基于该可靠性级别分配备份队列的存储空间量。
步骤404,DU向CU发送数据持久化响应(stream data durable response)消息,该消息携带每个数据类型的对应的实际的缓存队列的存储空间量N,相应的缓存队列标识,缓存队列对应的备份队列的标识,以及备份队列的存储空间量P。
可选的,在DU对数据的缓存期间,如果DU的剩余存储资源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动态的调整N和P的大小,并向CU反馈。
步骤405,DU创建后缓存队列后,当缓存队列缓存满(即队满)后,DU向CU发送数据反馈消息,其中携带缓存的采集数据、数据类型T,对应的缓存队列的标识,缓存的数据集,数据集的数量,本次该数据类型的数据的发送序列号Sn以及时间戳Ts。
步骤406,DU启动定时器。
在步骤406之后,在一种情形中,CU接收并获取到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则执行以下步骤407a-步骤407c。在又一种情形中,CU没有获取到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则执行以下步骤408a,或者执行以下步骤408b-步骤408c。
步骤407a,CU接收到数据反馈消息后,根据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类型和缓存队列的标识对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进行持久处理,写入数据库内。
步骤407b,CU向DU发送响应消息,该消息内携带数据的发送序列号Sn,缓存队列的标识,可选的,还可以携带数据类型T。
步骤407c,DU接收到该响应消息后,删除定时器,以及删除相应备份队列中的与上述发送序列号Sn对应的数据内容。
步骤408a,当DU上的定时器超时后,则确定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CU发送的针对接收的数据的响应消息,则DU从备份队列获取上述发送序列号Sn对应的数据内容(即相同的数据内容)并发送给CU。
需要说明的是,若备份队列没有上述发送序列号Sn对应的数据内容时,则不执行该步骤408a,而是执行以下步骤408b-步骤408c。
步骤408b,DU向CU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发送序列号Sn对应的数据内容丢失。
可选的,该步骤408b中,DU还可以向CU发送数据类型t,缓存队列的标识,发送序列号Sn,丢失的数据的数量cnt。
步骤408c,CU接收到指示信息后,基于发送序列号Sn和时间戳等信息删除相关联的其他数据类型的数据。
基于该方案,通过提供数据持久化QoS控制,保障对于优先级或重要性高的数据类型的采集的可靠性,最大限度避免数据丢失对业务造成的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案是以CU和DU之间的交互为例,相应的所有的流程也适用于NWDAF和核心网网元之间的交互,或者是OSS和CU之间的交互,这些不同的应用场景之间的区别在于所采集的数据类型可能不同,具体是与所处的域的业务特征相关。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现各网元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示例性框图,该通信装置500可以以软件或硬件的形式存在。通信装置5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502和通信单元503。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通信单元503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单元502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5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503用于支持通信装置5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通信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501,用于存储通信装置5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5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存储单元501可以是存储器。通信单元503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通信单元503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或者,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该通信装置5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网元(如DU或核心网网元),还可以为用于第一网元的芯片。例如,当通信装置500为第一网元时,该处理单元502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503例如可以是收发器。可选的,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射频电路,该存储单元例如可以是存储器。例如,当通信装置500为用于第一网元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502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503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502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可选地,该存储单元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单元还可以是该第一网元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500为第一网元,通信单元503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元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要采集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和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包括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对应于所述第一类型;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确定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和所述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确定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针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还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并缓存至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缓存的数据满足发送条件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所述数据反馈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所述第一类型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发送单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将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备份至第一备份队列,并清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所述第一备份队列用于备份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还用于继续采集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并缓存至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并在发送单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之后,若所述第一备份队列队满,则删除所述第一备份队列中备份的部分或全部数据;以及,将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备份至所述第一备份队列,并清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可靠性级别,所述可靠性级别与所述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更新所述可靠性级别;根据更新后的可靠性级别,确定所述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更新后的可靠性级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发送单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启动定时器。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处理单元确定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确定所述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有所述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则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所述备份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发送单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启动定时器;以及,确定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则停止所述定时器并删除所述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备份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发送单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启动定时器;以及,确定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确定所述第一备份队列中未存储所述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则停止所述定时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的所述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丢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定时器携带于所述请求消息中或由所述第一网元设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数据反馈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的数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采集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满足发送条件是指所述第一缓存队列队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队列删除消息,所述删除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所述删除消息用于请求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网元具备采集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发生变化;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变化后的剩余存储空间量,调整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网元为分布式单元,所述第二网元为集中式单元;或者,所述第一网元为核心网网元,所述第二网元为数据分析网元;或者,所述第一网元为分布式单元,所述第二网元为运维支撑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用于上述通信方法时的具体实现过程以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示例性框图,该通信装置600可以以软件或硬件的形式存在。通信装置6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602和通信单元603。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通信单元603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单元602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6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603用于支持通信装置6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通信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1,用于存储通信装置6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6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存储单元601可以是存储器。通信单元603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通信单元603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或者,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该通信装置6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网元(如NWDAF网元、CU或OSS),还可以为用于第二网元的芯片。例如,当通信装置600为第二网元时,该处理单元602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603例如可以是收发器。可选的,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射频电路,该存储单元例如可以是存储器。例如,当通信装置600为用于第二网元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602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603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602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可选地,该存储单元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单元还可以是该第二网元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600为第二网元,通信单元603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要采集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和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包括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对应于所述第一类型;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是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所述第一队列的实际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数据反馈消息,所述数据反馈消息包括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第一类型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可靠性级别,所述可靠性级别与所述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更新后的可靠性级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所述第一备份队列中的备份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用于确定发送所述第一备份队列的备份数据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的所述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丢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用于删除与所述第一类型关联的其他类型的数据中与所述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数据反馈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的数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采集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队列删除消息,所述删除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所述删除消息用于请求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网元为分布式单元,所述第二网元为集中式单元;或者,所述第一网元为核心网网元,所述第二网元为数据分析网元;或者,所述第一网元为分布式单元,所述第二网元为运维支撑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用于上述通信方法时的具体实现过程以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上述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该通信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02、通信接口703、存储器701。可选的,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通信线路704。其中,通信接口703、处理器702以及存储器701可以通过通信线路704相互连接;通信线路7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通信线路7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702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接口70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有线接入网等。
存储器701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70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701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702来控制执行。处理器702用于执行存储器701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也表示先后顺序。“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者多个。“至少一个”、“任意一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种),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此外,对于单数形式“a”,“an”和“the”出现的元素(element),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其不意味着“一个或仅一个”,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于一个”。例如,“a device”意味着对一个或多个这样的device。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申请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脑、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英文:Digital Versatile Disc,简称: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说明书的上述描述可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任何可以利用或实现本申请的内容,任何基于所公开内容的修改都应该被认为是本领域显而易见的,本申请所描述的基本原则可以应用到其它变形中而不偏离本申请的发明本质和范围。因此,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和设计,还可以扩展到与本申请原则和所公开的新特征一致的最大范围。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元接收第二网元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要采集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和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包括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对应于所述第一类型;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确定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针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缓存的数据满足发送条件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所述数据反馈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所述第一类型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
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备份至第一备份队列,并清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所述第一备份队列用于备份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启动定时器;
所述第一网元确定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确定所述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有所述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则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所述备份数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启动定时器;
所述第一网元确定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则停止所述定时器并删除所述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备份数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启动定时器;
所述第一网元确定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确定所述第一备份队列中未存储所述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则停止所述定时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的所述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丢失。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器携带于所述请求消息中或由所述第一网元设定。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队列删除消息,所述删除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所述删除消息用于请求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
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要采集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和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包括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对应于所述第一类型;
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是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所述第一队列的实际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
12.如权利要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的所述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丢失。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删除与所述第一类型关联的其他类型的数据中与所述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队列删除消息,所述删除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所述删除消息用于请求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列;
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分布式单元,所述第二网元为集中式单元;或者,
所述第一网元为核心网网元,所述第二网元为数据分析网元;或者,
所述第一网元为分布式单元,所述第二网元为运维支撑系统。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元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要采集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和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包括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对应于所述第一类型;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一网元的剩余存储空间量,确定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针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
19.如权利要求16-1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缓存的数据满足发送条件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所述数据反馈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所述第一类型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备份至第一备份队列,并清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所述第一备份队列用于备份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启动定时器;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确定所述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有所述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则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所述备份数据。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启动定时器;以及,确定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则停止所述定时器并删除所述第一备份队列中存储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进行备份的备份数据。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反馈消息之后,启动定时器;以及,确定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反馈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确定所述第一备份队列中未存储所述数据反馈消息中的数据的备份数据,则停止所述定时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的所述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丢失。
24.如权利要求20-2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器携带于所述请求消息中或由所述装置设定。
25.如权利要求16-2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队列删除消息,所述删除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所述删除消息用于请求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要采集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和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包括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对应于所述第一类型;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实际大小是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申请的缓存队列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所述第一队列的实际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申请的第一缓存队列的大小。
27.如权利要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对应的发送序列号,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的所述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丢失。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删除与所述第一类型关联的其他类型的数据中与所述发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
29.如权利要求26-2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队列删除消息,所述删除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标识,所述删除消息用于请求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列;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删除所述第一缓存队列后释放的存储空间量。
30.如权利要求4-9、19-24任一所述的方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可靠性级别,所述可靠性级别与所述第一备份队列的实际大小正相关。
CN201910211776.0A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726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1776.0A CN111726379B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20774330.3A EP3934207A4 (en) 2019-03-20 2020-03-20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20/080452 WO2020187324A1 (zh) 2019-03-20 2020-03-2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7/477,608 US11963034B2 (en) 2019-03-20 2021-09-17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1776.0A CN111726379B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379A true CN111726379A (zh) 2020-09-29
CN111726379B CN111726379B (zh) 2021-11-19

Family

ID=72518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1776.0A Active CN111726379B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63034B2 (zh)
EP (1) EP3934207A4 (zh)
CN (1) CN111726379B (zh)
WO (1) WO202018732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5162A (zh) * 2020-11-23 2022-06-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网络数据采集、上报方法及装置
WO2022165846A1 (zh) * 2021-02-08 2022-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22026B2 (en) 2022-02-16 2024-03-05 T-Mobile Usa, Inc. Preventing data loss in a filesystem by creating duplicates of data in parallel, such as charging data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3078A1 (en) * 2004-12-28 2006-07-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ceiver, transceiver, receiving method and transceiving method
CN102447582A (zh) * 2011-12-31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3686853A (zh) * 2012-09-13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sdpa多流技术的流控分配方法和装置
US20170367002A1 (en) * 2012-06-13 2017-12-21 All Purpose Networks LLC Network migration queuing servi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70371558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Cisco Technology, Inc. Performance of object storage systems
CN108121596A (zh) * 2017-12-20 2018-06-05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9358805A (zh) * 2018-09-03 2019-02-19 中新网络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27757A1 (en) * 2010-03-16 2011-09-22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for context driven disruption tolerant vehicular networking in dynamic roadway environments
US9674318B2 (en) * 2010-12-09 2017-06-06 Solarflare Communications, Inc. TCP processing for devices
US10873613B2 (en) * 2010-12-09 2020-12-22 Xilinx, Inc. TCP processing for devices
US10817502B2 (en) * 2010-12-13 2020-10-27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Persistent memory management
CN103548297A (zh) * 2012-03-21 2014-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认包的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306902B2 (en) * 2012-08-29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bedded thin DHCP for wi-fi direct to provide an IP address during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US9295086B2 (en) * 2013-08-30 2016-03-22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multi-watch mode
WO2016163998A1 (en) * 2015-04-07 2016-10-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ddress user equipment power consumption
US10009438B2 (en) * 2015-05-20 2018-06-26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ransaction log acceleration
US10257273B2 (en) * 2015-07-31 2019-04-09 Netapp,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DMA read/write operations
RU2020121485A (ru) * 2015-11-24 2020-07-14 АйПиКОМ ГМБХ УНД КО.КГ Управление трафиком восходящего канала, принимаемого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базовыми станциями
WO2018087034A1 (en) * 2016-11-11 2018-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frequent small data for battery saving wireless devices
US10164889B1 (en) * 2017-09-13 2018-12-25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High throughput flow control
US11115340B2 (en) * 2018-06-26 2021-09-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uaranteed delivery in receiver side overcommitted communication adapters
US10990447B1 (en) * 2018-07-12 2021-04-27 Lightbits Lab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flow of storage access request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3078A1 (en) * 2004-12-28 2006-07-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ceiver, transceiver, receiving method and transceiving method
CN102447582A (zh) * 2011-12-31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同步方法和装置
US20170367002A1 (en) * 2012-06-13 2017-12-21 All Purpose Networks LLC Network migration queuing servi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686853A (zh) * 2012-09-13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sdpa多流技术的流控分配方法和装置
US20170371558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Cisco Technology, Inc. Performance of object storage systems
CN108121596A (zh) * 2017-12-20 2018-06-05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9358805A (zh) * 2018-09-03 2019-02-19 中新网络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TE: ""Discussion on flow control in IAB"", 《3GPP TSG RAN WG3 MEETING #103 R3-19050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5162A (zh) * 2020-11-23 2022-06-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网络数据采集、上报方法及装置
WO2022165846A1 (zh) * 2021-02-08 2022-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07229A1 (en) 2022-01-06
EP3934207A4 (en) 2022-04-27
CN111726379B (zh) 2021-11-19
EP3934207A1 (en) 2022-01-05
WO2020187324A1 (zh) 2020-09-24
US11963034B2 (en)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303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758412A1 (en) Multi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7193427A1 (zh) 分组交换业务识别方法及终端
US20130258843A1 (en) Network system and apparatis
US20190386911A1 (en) Multi-Subflow Networ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831061B (zh) 调度吞吐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基站、存储介质
EP4024778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quired bandwidth for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and devices and system
US919756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2448885A (zh) 一种业务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US11102273B2 (en) Uplink performance management
KR101607773B1 (ko) 데이터 송신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KR20120133658A (ko) 데이터의 병렬 수신을 위한 스트림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2012065314A (ja) データ配送装置及びデータ配送システム
JP2017527220A (ja) 制御メッセージの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WO202022868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US8995269B2 (en)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gestion control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KR20120097985A (ko) 환자 모니터링 정보에 따른 우선순위와 모바일 디바이스 또는 유무선 게이트웨의 Idl e time을 이용한 환자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601756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50333976A1 (en) Method for scheduling management operation on devices in a home network
CN106961694B (zh) 一种评估ptn接入环传输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93675A1 (zh) 上行资源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7014967A (zh)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和用户面节点
CN113840301A (zh) 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方法、装置、发送设备及存储介质
JP5611419B1 (ja) 帯域制御管理装置、大容量通信ユーザ帯域制御方法、及び大容量通信ユーザ帯域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2789887A (zh) 切换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