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6147A -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装置到装置反馈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装置到装置反馈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147A
CN111726147A CN202010165019.7A CN202010165019A CN111726147A CN 111726147 A CN111726147 A CN 111726147A CN 202010165019 A CN202010165019 A CN 202010165019A CN 111726147 A CN111726147 A CN 111726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link
feedback
transmission
side link
frequency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50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147B (zh
Inventor
李名哲
黄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726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从第一装置的视角公开一种方法和设备,其中第一装置被配置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的侧链路资源池,其中一个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分别与多个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一个频率区相关联。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包含第一装置在第一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方法还包含第一装置基于与第一传送时间间隔的关联而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当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内的侧链路反馈资源。此外,方法包含第一装置在侧链路反馈资源上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将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装置到装置反馈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9年3月21日提交的第62/821,731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临时专利申请的整个公开内容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且更确切地说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装置到装置反馈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往来移动通信装置的大量数据的通信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移动语音通信网络演进成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通信的网络。此类IP数据包通信可以为移动通信装置的用户提供IP承载语音、多媒体、多播和点播通信服务。
示范性网络结构是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统可提供高数据处理量以便实现上述IP承载语音及多媒体服务。目前,3GPP标准组织正在讨论新下一代(例如,5G)无线电技术。因此,目前在提交和考虑对3GPP标准的当前主体的改变以使3GPP标准演进和完成。
发明内容
从第一装置的视角公开一种方法和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装置被配置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的侧链路资源池,其中一个TTI(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分别与多个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一个频率区相关联,且其中所述一个TTI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在频域中彼此不重叠且在时域中完全重叠。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含所述第一装置在第一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所述第一装置生成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所述方法还包含所述第一装置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当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内的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一个频率区是基于与第一TTI的关联而确定或导出。此外,所述方法包含所述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侧链路反馈资源上将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
附图说明
图1展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式。
图2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传送器系统(也被称为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也被称为用户设备或UE)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图3的程序代码的功能框图。
图5是3GPP TS 38.211 V15.1.0的表6.3.2.1-1的再现。
图6是3GPP R1-1901683的图1的再现。
图7是3GPP R1-1901683图2的再现。
图8是3GPP R1-1901931的图3的再现。
图9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物理资源块(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10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11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12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13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14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15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16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17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18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19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20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具有包括4个PRB的子信道的示范性侧链路资源池。
图21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图式。
图22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图式。
图23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4A和24B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5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6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7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8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9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0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1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的示范性无线通信系统和装置采用支持广播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部署以提供例如语音、数据等各种类型的通信。这些系统可以基于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接入、3GPP长期演进高级(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或LTE-Advanced)、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Broadband,UMB)、WiMax、3GPP新无线电(New Radio,NR)或一些其它调制技术。
具体地说,下文描述的示范性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可设计成支持一个或多个标准,例如在本文中称为3GPP的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联盟提供的标准,包含:
TS 36.213 V15.3.0,“E-UTRA;物理层程序(版本15)”;TS 36.212 V15.2.1,“E-UTRA;物理层;多路复用和信道译码(版本15)”;TS 36.211 V15.2.0,“E-UTRA;物理层;物理信道和调制(版本15)”;TS 36.214 V15.1.0,“E-UTRA);物理层;测量(版本15)”;TS 38.211V15.4.0(2018-12),“NR;物理信道和调制(版本15)”;TS 38.213 V15.4.0(2018-12),“NR;用于控制的物理层程序(版本15)”;RP-182111,“修正SID:关于NR V2X的研究”,LGElectronics;R1-1810051,“3GPP TSG RAN WG1#94 v1.0.0的最终报告(瑞典哥德堡,2018年8月20日-24日);R1-1812101,“3GPP TSG RAN WG1#94bis v1.0.0的最终报告(中国成都,2018年10月8日-12日)”;R1-1901482,“3GPP TSG RAN WG1#95 v0.1.0的最终报告(美国斯波坎,2018年11月12日-16日)”;R1-1901483,“3GPP TSG RAN WG1#AH_1901 v1.0.0的最终报告(台湾台北,2019年1月21日-25日)”;3GPP TSG RAN WG1#96 v0.1.0的草案报告(希腊雅典,2019年2月25日-3月1日);R1-1901052,“关于侧链路HARQ程序的考虑”,Samsung;R1-1901683,“用于NR侧链路的物理层程序”,vivo;R1-1901931,“关于用于NR V2X的物理层程序的论述”,LG Electronics;R1-1901993,“关于NR V2X中的物理层程序的论述”,CATT;R1-1903769,“用于议程项目7.2.4.1.1物理层结构的特写导语概述#3”,LG Electronics;R1-1903597,“用于议程项目7.2.4.1.2物理层程序的特写导语概述#2”,LG Electronics;以及3GPP TS 38.331 V15.4.0(2018-12),“NR;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版本15)”。上文所列的标准和文献特此明确地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
图1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接入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100(AN)包含多个天线群组,其中一个天线群组包含104和106,另一天线群组包含108和110,且额外天线群组包含112和114。在图1中,针对每一天线群组仅展示两个天线,但是每一天线群组可利用更多或更少天线。接入终端116(AT)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经由前向链路120向接入终端116传送信息,并经由反向链路118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AT)122与天线106和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108经由前向链路126向接入终端(AT)122传送信息,并经由反向链路124从接入终端(AT)1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使用不同频率以供通信。例如,前向链路1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个天线群组和/或其设计成在其中通信的区域通常被称作接入网络的扇区。在实施例中,天线群组各自被设计成与接入网络100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经由前向链路120和126的通信中,接入网络100的传送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进不同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并且,相比于通过单个天线传送到它的所有接入终端的接入网络,使用波束成形来传送到在接入网络的整个覆盖范围中随机分散的接入终端的所述接入网络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造成更少的干扰。
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台或基站,并且也可以被称作接入点、Node B、基站、增强型基站、演进型Node B(evolved Node B,eNB),或某一其它术语。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还可以被称作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某一其它术语。
图2是MIMO系统200中的传送器系统210(也被称作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250(也被称作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实施例的简化框图。在传送器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将用于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提供到传送(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相应的传送天线传送每个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针对每一数据流而选择的特定译码方案来格式化、译码及交错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经译码数据。
可使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经译码的数据与导频数据多路复用。导频数据通常为以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样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统处使用以估计信道响应。每一数据流的多路复用导频和经译码数据接着基于为所述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来调制(即,符号映射)以提供调制符号。可以通过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用于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译码和调制。
接着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220,所述TX MIMO处理器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TX MIMO处理器2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传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及正从其传送所述符号的天线。
每一传送器222接收和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升频转换)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经由MIMO信道传送的经调制信号。接着分别从NT个天线224a至224t传送来自传送器222a至2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
在接收器系统250处,由NR个天线252a至252r接收所传送的经调制信号,并且将从每个天线252接收到的信号提供到相应的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个接收器2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降频转换)相应的接收到的信号,将已调节信号数字化以提供样本,且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接收到的”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器254接收并处理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对每一检测到的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错和解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由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周期性地确定要使用哪个预译码矩阵(下文论述)。处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有关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接着由TX数据处理器238(其还接收来自数据源236的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传送器254a至254r调节,且被传送回到传送器系统210。
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经调制信号通过天线224接收、通过接收器222调节、通过解调器240解调,并通过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通过接收器系统250传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接着,处理器230确定使用哪一预译码矩阵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转而参看图3,此图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替代简化功能框图。如图3中所展示,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以用于实现图1中的UE(或AT)116和122或图1中的基站(或AN)100,并且无线通信系统优选地是LTE或NR系统。通信装置300可包含输入装置302、输出装置304、控制电路306、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存储器310、程序代码312以及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经由CPU 308执行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由此控制通信装置300的操作。通信装置300可接收由用户经由输入装置302(例如,键盘或小键盘)输入的信号,且可经由输出装置304(例如,显示器或扬声器)输出图像和声音。收发器314用于接收和传送无线信号,从而将所接收的信号递送到控制电路306且以无线地方式输出由控制电路306生成的信号。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来实现图1中的AN 100。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中展示的程序代码312的简化框图。在此实施例中,程序代码312包含应用层400、层3部分402和层2部分404,且耦合到层1部分406。层3部分402通常执行无线电资源控制。层2部分404通常执行链路控制。层1部分406通常执行物理连接。
3GPP TS 36.213指定用于LTE/LTE-A中的V2X传送的UE程序。V2X传送作为侧链路传送模式3或侧链路传送模式4执行如下:
14与侧链路相关的UE程序
14.1.1用于传送PSSCH的UE程序
[…]
如果UE根据子帧n中的PSCCH资源配置在PSCCH上传送SCI格式1,则对于一个TB的对应PSSCH传送
-对于侧链路传送模式3,
-使用由PSSCH资源配置(在子条款14.1.5中描述)指示的子帧池并使用如子条款14.1.1.4A中所描述的SCI格式1中的“重新传送索引以及初始传送与重新传送之间的时间间隙”字段及“初始传送和重新传送的频率资源位置”字段来确定子帧集和资源块集。
-对于侧链路传送模式4,
-使用由PSSCH资源配置(在子条款14.1.5中描述)指示的子帧池并使用如子条款14.1.1.4B中所描述的SCI格式1中的“重新传送索引以及初始传送与重新传送之间的时间间隙”字段及“初始传送和重新传送的频率资源位置”字段来确定子帧集和资源块集。
[…]
14.2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相关程序
对于侧链路传送模式3,如果UE由更高层配置以接收具有由SL-V-RNTI或SL-SPS-V-RNTI加扰的CRC的DCI格式5A,则UE应根据表14.2-2中定义的组合对PDCCH/EPDCCH进行解码。不预期UE在定义DCI格式0的同一搜索空间中接收具有大于DCI格式0的大小的DCI格式5A。
[标题为“由SL-V-RNTI或SL-SPS-V-RNTI配置的PDCCH/EPDCCH(PDCCH/EPDCCHconfigured by SL-V-RNTI or SL-SPS-V-RNTI)”的3GPP TS 36.213V15.3.0的表14.2-2再现为图5]
3GPP TS 36.214指定LTE/LTE-A中的侧链路传送的一些测量值,如下:
5.1.29 PSSCH参考信号接收功率(PSSCH-RSRP)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081
3GPP TS 36.212指定用于调度侧链路资源的从网络节点到UE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即,Uu链路)如下:
5.3.3.1.9A 格式5A
DCI格式5A用于调度PSCCH,并且还含有用于调度PSSCH的若干个SCI格式1字段。
以下信息借助于DCI格式5A进行传送:
-载波指示符-3位。此字段根据[3]中的定义存在。
-到初始传送的子信道分配的最低索引-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082
位,如[3]的子条款14.1.1.4C中定义。
-根据5.4.3.1.2的SCI格式1字段:
-初始传送和重新传送的频率资源位置。
-初始传送与重新传送之间的时间间隙。
-SL索引-2位,如[3]的子条款14.2.1中定义(该字段仅用于具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0-6的TDD操作的情况)。
当使用SL-SPS-V-RNTI对格式5A CRC进行加扰时,存在以下字段:
-SL SPS配置索引-3位,如[3]的子条款14.2.1中定义。
-激活/释放指示-1位,如[3]的子条款14.2.1中定义。
3GPP TS 36.211还指定针对LTE/LTE-A中的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和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的生成。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和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用于装置之间的通信,即PC5链路或装置到装置链路。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递送用于侧链路共享信道(sidelink shared channel,SL-SCH)的数据/传输块。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递送侧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
9侧链路
9.1概要
侧链路用于UE之间的ProSe直接通信和ProSe直接发现。
9.1.1物理信道
侧链路物理信道对应于携载源自较高层的信息的一组资源元素,且是3GPP TS36.212[3]和当前文献3GPP TS 36.211之间定义的接口。定义以下侧链路物理信道:
-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PSSCH
-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PSCCH
-物理侧链路发现信道PSDCH
-物理侧链路广播信道PSBCH
图5.3-1中示出了表示不同物理侧链路信道的基带信号的生成。
3GPP TS 38.211指定NR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生成。UE经由PUCCH向网络递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即从UE到gNB。
6.3.2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6.3.2.1总则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支持如表6.3.2.1-1中所展示的多个格式。在根据[5,TS38.213]的条款9.2.1针对PUCCH格式1、3或4配置时隙内跳频的情况下,第一跳跃中的符号数目通过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1
给出,其中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2
为OFDM符号中的PUCCH传送的长度。
[标题为“PUCCH格式(PUCCH formats)”的3GPP TS 38.211V15.1.0的表6.3.2.1-1再现为图5]
6.3.2.3 PUCCH格式0
6.3.2.3.1序列生成
序列x(n)将根据下式生成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3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4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5
其中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6
由条款6.3.2.2给出,其中mcs取决于待根据[5,TS 38.213]的子条款9.2传送的信息。
6.3.2.3.2映射到物理资源
序列x(n)将乘以振幅缩放因子βPUCCH,0以便符合[5,TS 38.213]中所指定的传送功率,且以x(0)开始依次映射到经指派以供以递增次序根据[5,TS 38.213]的子条款9.2.1传送的资源元素(k,l)p,μ,所述递增次序为首先是所指派物理资源上的索引k,且接着是天线端口p=2000上的索引l。
6.3.2.4 PUCCH格式1
6.3.2.4.1序列调制
位块b(0),...,b(Mbit-1)将如条款5.1中所描述使用BPSK(如果Mbit=1)和QPSK(如果Mbit=2)调制,从而产生复值符号d(0)。
复值符号d(0)将根据下式乘以序列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7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8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9
其中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10
由条款6.3.2.2给出。复值符号块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11
将根据下式与正交序列wi(m)逐块分散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12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13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14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015
其中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11
由表6.3.2.4.1-1给出。当提供高层参数intraSlotFrequencyHopping时,将假定时隙内跳频。无关于跳频距离是否为零,否则将不假定时隙内跳频。
正交序列wi(m)由表6.3.2.4.1-2给出,其中i是将根据[5,TS 38.213]的子条款9.2.1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索引。在根据[5,TS38.213]的子条款9.2.6横跨多个时隙的PUCCH传送的情况下,复值符号d(0)针对后续时隙重复。
6.3.2.4.2映射到物理资源
序列z(n)将乘以振幅缩放因子βPUCCH,1以便符合[5,TS 38.213]中所指定的传送功率,且以z(n)开始依次映射到满足所有以下准则的资源元素(k,l)p,μ
-其在经指派以供根据[5,TS 38.213]的子条款9.2.1传送的资源块中,
-其不由相关联DM-RS使用
到未为了其它目的预留的资源元素(k,l)p,μ的映射将呈递增次序,所述递增次序为首先是所指派物理资源块上的索引k,且接着是天线端口p=2000上的索引l。
6.3.2.5 PUCCH格式2
6.3.2.5.1加扰
位块b(0),...,b(Mbit-1),其中Mbit是物理信道上传送的位数目,将在调制之前加扰从而根据下式产生经加扰位块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12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13
其中加扰序列c(q)(i)由条款5.2.1给出。加扰序列生成器将以下式初始化
cinit=nRNTI·215+nID
其中
-nID∈{0,1,...,1023}等于高层参数dataScramblingIdentityPUSCH(如果已配置的话),
-否则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14
且nRNTI由C-RNTI给出。
6.3.2.5.2调制
经加扰位块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15
将如条款5.1中所描述使用QPSK调制,从而产生复值调制符号块d(0),...,d(Msymb-1),其中Msymb=Mbit/2。
6.3.2.5.3映射到物理资源
调制符号块d(0),...,d(Msymb-1)将乘以振幅缩放因子βPUCCH,2以便符合[5,TS38.213]中所指定的传送功率,且以d(0)开始依次映射到满足所有以下准则的资源元素(k,l)p,μ
-其在经指派用于传送的资源块中,
-其不由相关联DM-RS使用。
到未为了其它目的预留的资源元素(k,l)p,μ的映射将呈递增次序,所述递增次序为首先是根据[5,TS 38.213]的子条款9.2.1的所指派物理资源块上的索引k,且接着是天线端口p=2000上的索引l。
3GPP TS 38.213指定PUCCH格式的资源。
9.2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UCI报告
在PUCCH中报告的UCI类型包含HARQ-ACK信息、SR和CSI。UCI位包含HARQ-ACK信息位(如果存在)、SR信息位(如果存在)和CSI位(如果存在)。HARQ-ACK信息位对应于如子条款9.1中所描述的HARQ-ACK码簿。
UE可在如[4,TS 38.211]中定义的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121
个符号的时隙内在不同符号中在服务小区上传送一或两个PUCCH。当UE在时隙中传送两个PUCCH时,所述两个PUCCH中的至少一个使用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2。
为了确定子条款9.2.3、9.2.5.1和9.2.5.2中的PRB的数目,如果相应UCI位的数目大于或等于360,则UE假定11个CRC位;否则,UE基于如[5,TS 38.212]中所描述的相应UCI位的数目确定CRC位的数目。
3GPP RP-182111指定关于NR V2X的研究项目的理由和目标。
每一使用案例群组的详细描述提供如下。
●车辆排队使车辆能够动态地形成一起行进的车队。车队中的所有车辆从领导车辆获得信息以管理此车队。这些信息允许车辆以协调方式比正常情况更靠近地行驶,在相同方向上前进且一起行进。
●扩展传感器实现通过局部传感器或实况视频图像搜集的原始或经处理数据在车辆、道路位点单元、行人的装置和V2X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交换。车辆可增加对其环境的感知超出其自身传感器可检测的范围,且具有对局部情形的更宽且整体的查看。高数据速率是关键特性之一。
●高级驾驶实现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驾驶。每一车辆和/或RSU与接近的车辆共享从其局部传感器获得的其自身的感知数据且允许车辆同步和协调其轨迹或机动。每一车辆也与接近的车辆共享其驾驶意图。
●远程驾驶使得远程驾驶员或V2X应用能够为自身无法驾驶的那些乘客操作远程车辆或操作位于危险环境中的远程车辆。对于例如公共交通等其中变化受到限制且路线可预测的情况,可使用基于云计算的驾驶。高可靠性和低时延是主要要求。
在RAN1#94会议中,RAN1具有一些关于如3GPP R1-1810051中所描述的NR V2X的协定如下:
协定:
●针对NR V2X定义至少PSCCH和PSSCH。PSCCH至少携载解码PSSCH所需的信息。
○注:将在同步议程中讨论PSBCH。
协定:
RAN1至少考虑上述方面而继续研究多路复用物理信道:
●PSCCH和相关联PSSCH(此处,“相关联”意指PSCCH至少携载对PSSCH进行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多路复用。
■还研究以下选项:
◆选项3:在非重叠频率资源中使用重叠时间资源来传送一部分PSCCH和相关联PSSCH,但使用非重叠时间资源来传送另一部分的相关联PSSCH和/或另一部分的PSCCH。
协定:
●针对NR-V2X侧链路通信定义至少两个侧链路资源分配模式
○模式1:基站调度将供UE用于侧链路传送的侧链路资源
○模式2:UE确定(即,基站不调度)在由基站/网络配置的侧链路资源或预先配置的侧链路资源内的侧链路传送资源
在RAN1#94bis会议中,RAN1具有一些关于如3GPP R1-1812101中所描述的NR V2X的协定如下:
协定:
●对于单播,支持物理层中的侧链路HARQ反馈和HARQ组合
●对于组播,支持物理层中的侧链路HARQ反馈和HARQ组合
协定:
●在侧链路CSI的上下文中,RAN1进一步研究以下哪些信息当在传送器处可用时适用于侧链路操作。
○表示传送器与接收器之间的信道的信息
○表示接收器处的干扰的信息
○此信息的实例为■CQI、PMI、RI、RSRP、RSRQ、路径增益/路径损耗、SRI、CRI、干扰条件、车辆运动
协定:
限定侧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
○在PSCCH中传送SCI。
○SCI包含至少一个SCI格式,其包含解码对应PSSCH所必要的信息。
■若定义,则NDI是SCI的一部分。
限定侧链路反馈控制信息(Sidelink feedback control information,SFCI)。
○SFCI包含至少一个SFCI格式,其包含针对对应PSSCH的HARQ-ACK。
■解决方案将使用“ACK”、“NACK”、“DTX”中的仅一个还是使用其组合有待进一步研究。
协定:
针对NR侧链路支持至少资源池
○资源池是可用于侧链路传送和/或接收的一组时间和频率资源。
■资源池是否由连续时间和/或频率资源组成有待进一步研究。
■资源池在UE的RF带宽内。
■gNB和其它UE如何知晓UE的RF带宽有待进一步研究
○UE在使用资源池时假定单个参数集。
○在给定载波中,多个资源池可配置给单个UE。
■在(预先)配置时如何使用多个资源池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RAN1#95会议中,RAN1具有一些关于如3GPP R1-1901482中所描述的NR V2X的协定如下:
协定:
●针对NR侧链路定义BWP。
○在经许可载波中,分别从BWP的视角和从规范视角定义SL BWP。
■与Uu BWP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同SL BWP同时用于Tx和Rx。
○每个资源池(预先)配置在SL BWP内。
○仅一个SL BWP(预先)配置成用于RRC闲置或在载波中的NR V2X UE覆盖范围外。
○对于连接RRC的UE,在载波中仅一个SL BWP在作用中。在侧链路中不交换用于激活和解除激活SL BWP的信令。
■工作假设:在NR V2X UE的载波中仅配置一个SL BWP
●如果发现明显问题,那么在下一会议中重新讨论
○参数集是SL BWP配置的一部分。
注意:这并不打算限制对与SL BWP相关的侧链路方面的设计。
注意:这并不排除NR V2X UE使用与SL BWP相同或不同的Tx RF带宽的可能性。
工作假设:
●关于PSCCH/PSSCH多路复用,对于CP-OFDM支持至少选项3。
○RAN1假设在支持的选项3的设计中在含有PSCCH的符号与不含PSCCH的符号之间不需要过渡周期。
协定:
●定义物理侧链路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并且支持通过PSFCH传送SFCI以用于单播和组播。
协定:
●当启用SL HARQ反馈以用于单播时,对于非CBG情况支持以下操作:
○接收器UE在其成功解码对应TB的情况下生成HARQ-ACK。如果其在解码以接收器UE为目标的相关联PSCCH之后未成功解码对应TB,则其生成HARQ-NACK。
○是否支持根据CBG的SL HARQ反馈有待进一步研究
协定:
●支持在单播和组播中启用和停用SL HARQ反馈。
在RAN1#AH_1901会议中,RAN1具有一些关于如3GPP R1-1901483中所描述的NRV2X的协定如下:
协定:
●确认工作假设
○工作假设:在NR V2X UE的载波中仅配置一个SL BWP
协定:
●针对SL BWP的配置与Uu BWP配置信令分离。
○UE并不预期在给定时间在相同载波中在已配置SL BWP和作用中UL BWP中使用不同参数集。
协定:
●对于用于PSSCH的资源池的时域资源,
○支持其中资源池由不连续时间资源组成的情况
■包含粒度的细节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用于PSSCH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
○向下选择以下选项:
■选项1:资源池始终由连续PRB组成
■选项2:资源池可由不连续PRB组成
协定:
●层1目的地ID可显式地包含在SCI中
○如何确定层1目的地ID有待进一步研究
○层1目的地ID的大小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下额外信息可包含在SCI中
○层1源ID
■如何确定层1源ID有待进一步研究
■层1源ID的大小有待进一步研究
○HARQ进程ID
○NDI
○RV
协定:
●为了确定含有HARQ反馈的PSFCH的资源,支持至少针对模式2(a)(c)(d)(如果分别支持)不经由PSCCH传信PSSCH与相关联PSFCH之间的时间间隙
协定:
●(预先)配置指示在单播和/或组播中是启用还是停用SL HARQ反馈。
○当(预先)配置启用SL HARQ反馈时,始终使用SL HARQ反馈还是存在实际使用SLHARQ反馈的额外条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协定:
●支持SL开环功率控制。
○对于单播、组播、广播,支持开环功率控制是基于Tx UE和gNB之间的路径损耗(如果TX UE处于覆盖范围内)。
■这至少是为了缓解对gNB处的UL接收的干扰。
■版本-14LTE侧链路开环功率控制为基线。
■gNB应能够启用/停用此功率控制。
○至少对于单播,支持开环功率控制还基于TX UE和RX UE之间的路径损耗。
■(预先)配置应能够启用/停用此功率控制。
协定:
●至少针对单播支持侧链路信号的长期测量。
○此处长期测量意味着利用L3滤波的测量。
○此测量至少用于开环功率控制。
■其它用途有待进一步研究
协定:
●针对PSSCH支持基于子信道的资源分配
协定:
●在感测程序期间应用的SCI解码至少提供关于由传送SCI的UE指示的侧链路资源的信息
在RAN1#96会议中,RAN1具有一些关于如3GPP TSG RAN WG1#96 V0.1.0的草案报告中所描述的NR V2X的协定如下:
协定:
●对于关于PSSCH的操作,UE在载波上的时隙中执行传送或接收中的任一个。
●NR侧链路为UE支持:
○其中时隙中的所有符号可用于侧链路的情况。
○其中时隙中的仅连续符号的子集可用于侧链路的另一情况。
■注意:如果不存在前向兼容性问题,则此情况不希望用于ITS频谱。在WI阶段最终确定是否存在此问题
■所述子集不动态地指示给UE
协定:
●至少对于侧链路HARQ反馈,NR侧链路支持使用时隙中的侧链路可用的最后一个(多个)符号的至少一PSFCH格式。
协定:
●(预先)配置指示针对模式1和模式2的PSFCH和相关联PSSCH之间的时间间隙。
协定:
●对于单播RX UE,SL-RSRP报告给TX UE
●对于针对TX UE的用于单播的侧链路开环功率控制,TX UE导出路径损耗估计
工作假设:
●对于单播,基于假定不超过4端口的非基于子带的非周期性CSI报告机制支持以下CSI报告:
○CQI
○RI
○PMI
●可通过配置启用和停用CSI报告。
○支持针对CSI报告配置上述量度的子集。
●版本-16中不存在专用于CSI报告的独立RS传送
●NR侧链路CSI力图针对NR Uu再使用CSI框架结构。
○在WI阶段期间论述细节
在3GPP R1-1901052中,存在一些关于基于CBG的HARQ反馈的论述如下:
提议3:将针对侧链路单播支持基于CBG的HARQ反馈和传送。
在单播中,接收器UE可在用于一个PSSCH传送的相应PSFCH资源中反馈多个ACK/NACK位,且每一位可指示针对每一CBG的ACK/NACK,类似于NR中的基于CBG的HARQ码簿设计。
提议4∶对于单播,接收器UE将向传送器UE报告每CBG HARQ ACK/NACK。
在模式1中,UE可向服务BS报告基于CBGD ACK/NACK的信息,使得BS可分配侧链路资源用于那些失败CBG的重新传送。关于到BS的反馈,存在各种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1:UE可针对一个侧链路TB中所含有的CBG报告一位HARQ-ACK/NACK。
-替代方案2:UE仅报告失败CBG的数目。在具有4个CBG的TB的一个实例中,UE可报告未正确地解码的CBG的数目,其将为0/1/2/3/4,而非报告每一CBG的ACK/NACK。此方法的理由是,BS不需要知道哪些CBG需要重新传送,而是其仅需要知道用于重新传送的侧链路资源的大小。此替代方案可减小HARQ-ACK/NACK反馈的有效负载大小。
在3GPP R1-1901683中,存在一些关于侧链路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程序的论述如下:
3.HARQ程序
在此章节中论述HARQ程序的一些其余方面。
3.1 HARQ反馈操作
已商定,为了确定含有HARQ反馈的PSFCH的资源,针对模式2-a/c/d支持至少同步定时,其中PSSCH和相关联PSFCH之间的时间间隙不经由PSCCH传信,且是否支持额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的观点是,由于以下原因还应支持异步HARQ定时,即PSSCH和相关联PSFCH之间的灵活的时间关系:
第一,根据[2]中的要求,NR V2X支持不同类型的服务和不同类别的UE(包含车辆UE和行人UE)很重要。归因于不同架构和电力供应,处理能力在车辆UE和行人UE之间显著不同。此外,行人UE的使用情况不需要极低时延,这对于考虑较高速度的车辆UE通常很重要。举例来说,用于全自动驾驶的HARQ反馈可需要极低时延,而与车辆UE的反馈定时相比应放松行人UE的反馈定时。因此,行人UE的处理延迟必然比车辆UE的处理延迟长。如果NR中定义仅固定时间间隙,则行人UE无法支持严格的HARQ定时,同时宽松的HARQ定时不能满足车辆UE的定时要求。因此,NR V2X中必然需要异步HARQ定时。
[标题为“同步HARQ定时(Synchronous HARQ timing)”的3GPP R1-1901683的图1再现为图6]
[标题为“支持针对多个PSSCH的单个HARQ反馈的异步HARQ定时
(Asynchronous HARQ timing supporting a single HARQ feedback formultiple PSSCHs)”的3GPP R1-1901683的图2再现为图7]
第二,异步HARQ定时可支持将多个HARQ进程的HARQ-ACK多路复用到单个PSFCH。这有益地减小UE的Rx-TX切换的次数和频率,这对于缓解半双工问题以及减小AGC/GP符号和PSFCH的系统开销很重要。正如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实例,通过将HARQ-ACK多路复用到单个PSFCH中,TX-Rx周转的次数从三减少到一,且归因于GP和PSFCH符号的开销显著减少。
最后,异步HARQ定时实现侧链路和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操作之间的较好共存,例如采用TDM用于缓解侧链路和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传送之间的冲突。侧链路中的固定HARQ定时可显著限制经许可的频谱中的部署灵活性。此外,异步HARQ定时允许UE独立地针对PSSCH和PSFCH选择最佳资源。
类似于定时,频率资源可由SCI指示以便选择合适的资源。注意,如果支持多个HARQ进程的HARQ-ACK多路复用,则在SFCI有效负载大小为可变的条件下,用于PSFCH的固定频率资源可能成问题。
因此,具有灵活的时间/频率资源的异步HARQ操作是有利的。
提议1:针对NR侧链路支持异步HARQ反馈操作。调度SCI指示用于HARQ反馈的定时和频率资源。
在3GPP R1-1901931中,存在一些关于PSFCH资源的概念的论述如下:
如果模式1操作和模式2操作共享相同资源池,则考虑模式2UE的感测操作,甚至针对模式1 UE固定PSSCH和相关联PSFCH之间的时间间隙将是有益的。此外,因为HARQ反馈定时的动态调适将需要额外SCI字段,所以这可能导致不同SCI格式大小且增加UE侧的BD尝试的次数。在那些观点中,支持也针对模式1不经由PSCCH传信PSSCH和相关联PSFCH之间的时间间隙。同时,PSSCH和PSFCH之间的间隙需要考虑UE的解码能力和时延要求。为简单起见,可认为以每资源池的方式(预先)配置PSSCH和相关联PSFCH之间的时间间隙。
以类似方式,用于PSFCH的频率资源需要与相应PSSCH相关联。实施此原理的一种简单方式是,PSFCH使用与相应PSSCH相关联的频率资源的子集。假定进行某一感测操作来选择PSSCH资源,这可自动避免SL HARQ反馈资源的资源冲突。图1描绘以下通用概念:(预先)配置PSSCH和PSFCH TX时隙之间的固定时隙间隙,且如果假定PSSCH资源被其它UE占据,则通过执行感测操作,PSSCH资源和相关联PSFCH资源被一起排除。通过此方式,可通过不针对PSFCH执行独立的资源分配机制来处置PSFCH的资源冲突。对于用于确定PSFCH TX时隙中的PSFCH的频率资源的更具体的隐式机制,可使用关于使PSSCH相关联的一些参数。作为简单方式的实例,将PSSCH的特定开始和/或终止频率资源位置链接到PSFCH频率位置。关于其它参数,必须进行进一步研究。
[标题为“PSFCH资源排除过程的通用概念(General concept of PSFCH resourceexcluding process)”的3GPP R1-1901931的图3再现为图8]
观察2:为了避免SL HARQ反馈传送中的资源冲突,如果PSFCH的时间/频率位置与相应PSSCH传送相关,则可能是有益的。
提议2:(预先)配置PSSCH TX时隙和PSFCH TX时隙之间的池特定固定时隙间隙。
提议3:在PSFCH TX时隙中,通过使用关于相关联PSSCH的参数(例如,频率资源位置)来支持用于确定PSFCH的频率资源的至少隐式机制。
在3GPP R1-1901993中,存在一些关于PSFCH资源确定的论述如下:
对于单播,支持基于ACK/NACK的HARQ反馈,且NR PUCCH格式0应被视为PSFCH的设计的起点。ACK/NACK反馈使用相同时间-频率资源,但不同的循环移位。对于组播,PSFCH资源分配与反馈类型相关。建议在基于NACK的反馈的情况下,共同资源将用于群组成员。
商定至少针对模式2(a)(c)(d)(如果分别支持)不经由PSCCH传信PSSCH和相关联PSFCH之间的时间间隙。如何确定相关联PSFCH资源索引应进行进一步研究。大体来说,存在用于PSFCH资源索引确定的两个选项。
●选项1:间接指示,从PSCCH/PSSCH资源隐式地导出PSFCH资源索引。
●选项2:显式指示,相关联PSFCH索引资源由SCI显式地指示。
对于选项1,PSCCH/PSSCH资源和相关联PSFCH资源索引之间存在一对一映射。选项2可提供灵活的PSFCH资源选择,例如灵活的频率和/或码簿资源。选项2还可提供用于PSFCH资源的较高资源效率。然而,选项2需要额外信令来指示资源感测/选择机制以避免PSFCH资源冲突,这将增加资源选择复杂性。
在3GPP R1-1903769中,存在关于PSCCH和反馈信道设计的公司观点的概述如下:
提议:
●RAN1已经研究以下提议,且作出结论:如果用于组播和/或单播的控制信息的大小满足以下条件则可能是有益的
○可大致变化,或
○足够大于用于广播的控制信息的大小:
○为了解码PSSCH,
■UE接收由所有UE解码/检测的SCI:
●此SCI包含至少以下各项:
○接收下文描述的其它SCI(如果需要/当需要时)必需的信息。
○接收广播传送必需的所有信息。
○用于感测的信息
○其它信息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SCI基于盲检测/解码而接收。
●此SCI在PSCCH还是RS中发送有待进一步研究
■UE可接收携载待由目标UE解码的剩余信息的另一SCI。
●接收此SCI并不需要盲检测/解码。
●此SCI在PSCCH还是PSSCH中发送有待进一步研究
所提议的2级SCI描述:
●第1级SCI携载至少用于待由任何UE解码的感测和广播通信的信息。
○第1级SCI携载于具有用于单播/组播/广播的单个有效负载大小和固定资源大小的PSCCH中。
○待携载的信息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2级SCI携载待由目标UE解码的剩余信息。
○用以解码第2级SCI的信息基于第1级SCI中携载的信息而导出。
○如何在物理信道中携载第2级SCI,例如使用用于PSSCH的时间/频率资源的基于极化译码的第2级SCI,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广播通信是否存在第2级SCI有待进一步研究
问题7:反馈信道
-问题7-1:用于HARQ反馈的PSFCH格式结构
观察
-大多数公司似乎支持再使用基于序列的HARQ反馈,正如NR PUCCH格式0/1中。
-NR侧链路针对PSFCH格式结构支持类似于NR PUCCH格式0/1的基于序列的HARQ反馈。
-问题7-2:用于针对HARQ反馈的PSFCH的时间资源
观察
-大多数公司似乎支持使用时隙中的最后一个(多个)符号用于HARQ反馈的PSFCH格式。一些公司还支持使用时隙的所有符号的格式,但一些公司质疑其必要性。
针对协定(经过论述但未达成一致)的提议:
-对于侧链路HARQ反馈,NR侧链路支持使用时隙中的侧链路可用的最后一个(多个)符号的至少一PSFCH格式。
在3GPP R1-1903597中,存在关于反馈信道设计的公司观点的概述如下:
协定:
●(预先)配置指示针对模式1和模式2的PSFCH和相关联PSSCH之间的时间间隙。
●问题3-2:如何确定PSFCH的频率/代码资源?详细地说,公司观点和其理论依据如下:
-资源由SCI指示
√理论依据: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231
不同类型的服务和不同类别的UE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232
将NR Uu链路中的PUCCH资源确定视为基线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233
考虑多个PSSCH与相同PSFCH时隙相关联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241
有效的资源利用率
-资源由相关联PSSCH资源隐式地给出
√理论依据: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242
有效的冲突处置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243
简单的PSFCH资源分配,而无感测操作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244
节省SCI开销
●问题3-8:如何处置资源池中的PSFCH资源?详细地说,公司观点和其理论依据如下:
-公司观点/偏好的概述如下:
√必须依据管理用于PSFCH的资源池对以下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245
选项1:启用和停用PSFCH的池之间的池分离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246
选项2:利用PSFCH的SL传送和无PSFCH的SL传送在相同池中多路复用
√逐系统PSFCH资源管理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247
理论依据:
●为了节省预留用于PSFCH传送的资源且缓解半双工约束
√时隙中的PSFCH的存在在与相应数据传送相关联的SCI中传信
Figure BDA0002407129450000248
理论依据:
●预留用于PSFCH的资源可用于PSSCH传送以增加资源效率。
下文可使用以下术语中的一个或多个:
BS: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与一个或多个小区相关联的TRP的NR中的网络中央单元或网络节点。BS和TRP之间的通信经由去程。BS还可被称作中央单元(CU)、eNB、gNB或NodeB。
TRP:传送和接收点提供网络覆盖且与UE直接通信。TRP还可被称作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网络节点。
小区:小区由一个或多个相关联TRP组成,即,小区的覆盖范围由所有相关联TRP的覆盖范围组成。一个小区受一个BS控制。小区还可被称作TRP群组(TRP group,TRPG)。
NR-PDCCH:信道携载用于控制UE和网络侧之间的通信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网络可在经配置控制资源集(CORESET)上向UE传送NR-PDCCH。
UL-控制信号∶UL-控制信号可以是用于下行链路传送的调度请求(SR)、信道状态信息(CSI)或HARQ-ACK/NACK
时隙:时隙可以是NR中的调度单元。时隙持续时间具有14个OFDM符号。
微时隙:微时隙可以是具有小于14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调度单元。
时隙格式信息(SFI)∶SFI通常是时隙中的符号的时隙格式的信息。时隙中的符号可属于以下类型: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未知的或其它。时隙的时隙格式可至少传达时隙中的符号的传送方向。
DL共同信号∶DL共同信号是以小区中的多个UE或小区中的所有UE为目标的携载共同信息的数据信道。DL共同信号的实例可以是系统信息、寻呼或RAR。
下文可使用一个或多个以下对于网络侧的假设:
●相同小区中的TRP的下行链路定时同步。
●网络侧的RRC层在BS中。
下文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以下对于UE侧的假设:
●存在至少两种UE(RRC)状态:连接状态(或称为作用中状态)和非连接状态(或称为非作用中状态或闲置状态)。非作用中状态可以是额外状态或属于连接状态或非连接状态。
大体来说,对于LTE/LTE-A V2X和/或P2X传送,存在两个传送模式:一个经由网络调度,例如侧链路传送模式3,且另一个是基于感测的传送,例如侧链路传送模式4。由于基于感测的传送不是经由网络调度,因此UE在选择用于传送的资源之前需要执行感测,以便避免来自其它UE或其它UE中的资源冲突和干扰。在LTE/LTE-A版本14中,V2X资源池被配置传送模式中的一个。因此,在V2X资源池中不混合利用两种传送模式。在LTE/LTE-A版本15中,可在V2X资源池中混合利用两种传送模式。因为LTE/LTE-A V2X和/或P2X传送主要支持广播传送,所以不支持用于侧链路传送的HARQ反馈。这大体意味着,接收器装置不向传送器装置报告与侧链路传送的接收相关联的HARQ反馈。
对于侧链路传送模式3,网络节点可在用于调度PSCCH(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和/或PSSCH(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的Uu接口上传送侧链路(SL)准予,例如LTE/LTE-A中的DCI格式5A。V2X UE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的DCI格式5A而在PC5接口上执行PSCCH和PSSCH。应注意,V2X UE不将与接收DCI格式5A相关联的HARQ-ACK反馈到网络节点。Uu接口是指用于网络与UE之间的通信的无线接口。PC5接口是指用于UE之间的通信的无线接口。
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5A可调度PSCCH和/或PSSCH的一个传送时机,其中DCI格式5A具有经由SL-V-RNTI加扰的CRC。或者,DCI格式5A可调度PSCCH和/或PSSCH的半静态周期性传送时机,其中DCI格式5A具有经由SL-SPS-V-RNTI加扰的CRC。更确切地说,具有经由SL-SPS-V-RNTI加扰的CRC的DCI格式5A可激活或释放PSCCH和/或PSSCH的半静态周期性传送时机。周期性可在RRC中以20、50、100、200、...、1000ms中的一个来配置。
对于一个传送时机,UE执行传输块的PSSCH(新)传送和/或PSSCH(盲)重新传送。用于n个传送时机,UE执行n个传输块的n个PSSCH(新)传送和/或n个PSSCH(盲)重新传送。
在NR V2X中,支持单播、组播和广播传送。针对NR-V2X侧链路通信定义至少两个侧链路资源分配模式。在模式1中,基站或网络节点可调度将由UE用于侧链路传送的侧链路资源。在模式2中,UE确定(即,基站或网络节点不调度)由基站/网络节点配置的侧链路资源或预配置的侧链路资源内的侧链路传送资源。LTE V2X中的模式3可以是研究NR V2X中的模式1的起点或基础。LTE V2X中的模式4可以是研究NR V2X中的模式2的起点或基础。
因为NR V2X具有大体高可靠性和高处理量要求,所以用于单播和/或组播的HARQ反馈被认为是受支持的。这通常意味着,传送器装置将侧链路数据传送传送到接收器装置,且接着接收器装置可将HARQ反馈传送到传送器装置。如果HARQ反馈是ACK,则这可能意味着接收器装置成功地接收并解码侧链路数据传送。当传送器装置接收到为ACK的HARQ反馈时,传送器装置可将另一新侧链路数据传送传送到接收器装置。如果HARQ反馈是NACK,那么这可意味着接收器装置没有成功地接收和解码侧链路数据传送。当传送器装置接收到为NACK的HARQ反馈时,传送器装置可以将侧链路数据传送重新传送到接收器装置。因为侧链路数据重新传送携载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同的数据包,所以接收器装置可组合侧链路数据传送和侧链路数据重新传送,并接着执行数据包的解码。所述组合可提高成功解码的可能性。
当前,商定定义物理侧链路反馈信道(PSFCH)用于在装置和装置之间递送(侧链路)HARQ反馈。(侧链路)HARQ反馈是一种类型的侧链路反馈控制信息(SFCI)。当接收器装置接收PSSCH时,接收器装置可经由相关联PSFCH报告相应侧链路HARQ反馈。PSSCH和含有针对PSSCH的(侧链路)HARQ反馈的PSFCH之间将存在资源关联。
在时域中,含有(侧链路)HARQ反馈的PSFCH的资源和相关联PSSCH的资源在时间间隙内。对于模式1和/或模式2,时间间隙可(预先)配置(如3GPP R1-1903597中所论述)。在一个实施例中,PSFCH和相关联PSSCH之间的时间间隙可以每池或每小区的方式(预先)配置。
在频域中,含有(侧链路)HARQ反馈的PSFCH与相关联PSSCH的资源关联可以是固定的/经配置的或灵活的。频域中的固定/经配置资源关联可以意味着,由相关联PSSCH资源给定而隐式地确定PSFCH资源。频域中灵活的资源关联可以意味着,PSFCH资源由调度相关联PSSCH资源的侧链路控制信息显式地指示(如3GPP R1-1903597中所论述)。
此外,还商定,对于(侧链路)HARQ反馈,NR侧链路支持使用时隙中可用于侧链路的最后一个(多个)符号的至少一种PSFCH格式。为了减少规范工作量和复杂性,例如NR PUCCH格式0/1等基于序列的HARQ反馈可再使用作为HARQ反馈的PSFCH格式结构(如3GPP R1-1903769中所论述)。
应注意,在NR Uu接口中,存在用于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从UE递送到网络的五个PUCCH格式0/1/2/3/4。如图5中所展示,PUCCH格式0和格式1两者都是基于序列的结构,且PUCCH格式0和1两者都可携载至多2个位,且PUCCH格式0和1两者占据频域中的一个PRB(即,12个子载波)。差别在于,PUCCH格式0占据时域中的1~2个OFDM符号,且PUCCH格式1占据时域中的4~14个OFDM符号。PUCCH格式1支持OCC以在相同4~14个OFDM符号中多路复用多个PUCCH格式1。PUCCH格式2~4是基于信道的结构。PUCCH格式2~4可携载超过2个位。在频域中,PUCCH格式2和3占据多个PRB,且PUCCH格式4占据一个PRB。在时域中,PUCCH格式2占据时域中的1~2个OFDM符号,且PUCCH格式3和4占据时域中的4~14个OFDM符号。
此外,商定针对PSSCH支持基于子信道的资源分配。在LTE/LTE-A中,子信道可包括频域中的多个连续PRB。3GPP TS 36.331中所指定的较高层配置可指示相应资源池中的每一子信道的PRB的数目,其中可能的数目为4、5、6、8、9、10、12、15、16、18、20、25、30、48、50、72、75、96、100。
如图9中示出的实例中所展示,侧链路资源池中的子信道包括4个连续PRB。传送器装置可在时隙N中在两个子信道中执行PSCCH和PSSCH。假设对于侧链路资源池,PSSCH和相关联PSFCH之间的时间间隙为1个时隙。传送器装置可在时隙N+1中监视或检测相关联PSFCH以用于接收HARQ反馈。应注意,频域中的PSFCH资源假定在相关联PSSCH的子信道内执行。给定所述假设,当PSSCH资源由传送器装置(NR模式2)或网络(NR模式1)预留、占据或调度时,可预留频域中的PSFCH资源。因为针对PSFCH传送,例如NR PUCCH格式0/1等基于序列的HARQ反馈可占据一个PRB,所以最后1~2个符号中存在7个未使用的PRB。更确切地说,针对PSFCH传送,最后1~2个符号中可存在7x12x1或7x12x2个未使用的资源元素。如果PSSCH包括较多子信道,则存在较多未使用的资源元素。因此,引起资源浪费。
此外,当前RAN1侧链路论述主要聚焦于PSSCH中的一~两个TB,存在1~2个相关联(侧链路)HARQ位。因此,PUCCH格式0/1非常适合用作HARQ反馈的PSFCH格式结构。然而,如果一个PSFCH与多个PSSCH[22]相关联或如果支持基于CBG的HARQ反馈(如3GPP R1-1901993中所论述),则接收器装置可能需要经由PSFCH报告超过1~2个位。一种方式是设计携载超过2个位的PSFCH格式,例如再使用PUCCH格式2~4。然而,可能存在一些缺点:多PSFCH格式结构设计、错误或遗漏的PSFCH检测导致HARQ反馈的完全接收故障、归因于PUCCH格式2~4的连续PRB而无交错增益、较长过程时间等。
存在解决此类缺点和资源浪费来改进资源利用率的方法。
I.方法A
方法A的一般概念是,当接收器装置接收或检测侧链路数据传送和/或侧链路控制传送时,接收器装置可执行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意味着至少一个以上侧链路反馈传送。当传送器装置执行侧链路数据传送和/或侧链路控制传送时,传送器装置可监视、检测或接收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换句话说,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信道可与一个侧链路数据信道和/或侧链路控制信道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控制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调度信息。举例来说,调度信息可指示哪些子信道包括于侧链路数据传送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同时间间隙(例如以TTI为单位)应用于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和一个侧链路数据传送。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适时地处于一个相同TTI的相同符号中,例如最后一个符号和/或倒数第二个符号。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适时地处于一个相同TTI的不同符号中,例如最后一个符号或倒数第二个符号。
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单独的频率资源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单独PRB中。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单独资源元素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可指示用于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和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之间的频率资源关联可以是固定的或(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单独的频率资源中交错或分布。如图10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存在4个与PSSCH相关联的PSFCH,其中所述4个PSFCH在与PSSCH相关联的子信道(与所述子信道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在单独的PRB中交错或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交错或分布模式可经由调度信息来指示或可(预先)配置或可被指定。用于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开始频率资源可经由调度信息来指示或可(预先)配置或可被指定。两个邻近侧链路反馈传送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经由调度信息来指示或可(预先)配置或可被指定。两个邻近侧链路反馈传送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基于包括于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的数目和/或调度信息中的指示而确定。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邻近侧链路反馈传送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基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的数目和(预先)配置而确定。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邻近侧链路反馈传送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基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的数目和指定的规则而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单独的频率资源中为连续的。如图11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存在4个与PSSCH相关联的PSFCH,其中所述4个PSFCH在与PSSCH相关联的子信道(与所述子信道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在单独的PRB中为连续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连续频率资源可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的最低索引PRB开始。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连续频率资源可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的最高索引PRB开始。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连续频率资源可定位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的中心PRB中。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连续频率资源可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的所指示PRB开始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续频率资源的位置可经由调度信息来指示或可(预先)配置或可被指定。连续频率资源的开始频率资源可经由调度信息来指示或可(预先)配置或可被指定。
对于方法A,存在用于利用多个侧链路反馈信道或传送的一些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1
在替代方案1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包括/递送反馈信息的相同内容。换句话说,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是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传送重复。所述传送重复在频域中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重复在频域中在相同符号中执行。因为传送器装置可组合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来解码反馈信息,所以第一替代方案可在给定重复增益和/或频率分集增益的情况下改进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信息可包括HARQ反馈(与侧链路数据和/或控制传送相关联)、信道状态信息和/或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结果中的任一个。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用于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和/或侧链路控制传送的相同HARQ反馈。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相同HARQ反馈和/或信道状态信息。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相同HARQ反馈和/或信道状态信息和/或RSRP测量结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信息可包括例如用于辅助资源感测或选择的辅助信息中的任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相同信道格式执行。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利用相同的基于序列的结构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序列的结构可以是NR PUCCH格式0或NR PUCCH格式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利用相同的基于信道的结构执行。基于信道的结构可以是NR PUCCH格式2、NR PUCCH格式3或NR PUCCH格式4。
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具有相同频率资源大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具有相同PRB或资源元素(RE)大小。
在一个实例中,接收器装置可接收包括或递送一个传输块(TB)的侧链路数据传送。接收器装置可产生一个相关联HARQ位。如果接收器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且成功地解码TB,则相关联HARQ位可指示ACK。如果接收器装置(接收侧链路控制传送且)未成功地解码TB,则相关联HARQ位可指示NACK。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相同相关联HARQ位。如图10和/或11所示,每一PSFCH可包括或可递送相同相关联HARQ位。
在另一实例中,接收器装置可接收包括/递送两个传输块的侧链路数据传送。接收器装置可产生两个相关联HARQ位,其中一个HARQ位关联到一个TB,且另一HARQ位关联到另一TB。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相同两个相关联HARQ位。如图10和/或11所示,每一PSFCH可包括或可递送相同两个相关联HARQ位。
替代方案2
在替代方案2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组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第一类型的反馈信息,且第二组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换句话说,接收器装置可经由单独的侧链路反馈传送递送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接收器装置可不在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多路复用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第二替代方案可改进资源利用率以递送一种以上类型的反馈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组中可存在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第一组中可存在一个以上侧链路反馈传送。在第一组中具有一个以上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给定重复增益和/或频率分集增益的情况下改进第一类型的反馈信息的接收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组中可存在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第二组中可存在一个以上侧链路反馈传送。在第二组中具有一个以上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给定重复增益和/或频率分集增益的情况下改进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的接收可靠性。
第一组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数目可与第二组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数目相同。第一组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数目可不同于第二组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数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的反馈信息不同于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第一类型的反馈信息可包括HARQ反馈(与侧链路数据和/或控制传送相关联)、信道状态信息和/或RSRP测量报告中的任一个。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可包括HARQ反馈(与侧链路数据和/或控制传送相关联)、信道状态信息和/或RSRP测量报告中的任一个。第一类型的反馈信息可包括例如用于辅助资源感测或选择的辅助信息中的任一个。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可包括例如用于辅助资源感测或选择的辅助信息中的任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表示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可包括接收器装置和/或传送器装置的识别(例如层1ID)。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可表示接收器装置和/或传送器装置的识别(例如层1ID)。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不存在在参考信号中包括或递送的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接收器装置传送的参考信号可供传送器装置执行信道质量测量和/或RSRP或路径损耗(PL)导出。参考信号可在被占据PRB内一部分的子载波/RE中传送。优选地,参考信号可以是DMRS(解调参考信号)、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或PL RS(路径损耗参考信号)中的任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相同信道格式执行。第一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相同的基于序列的结构来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序列的结构可以是NR PUCCH格式0或NR PUCCH格式1。第一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相同的基于信道的结构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信道的结构可以是NR PUCCH格式2、NRPUCCH格式3或NR PUCCH格式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相同信道格式执行。第二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相同的基于序列的结构来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序列的结构可以是NR PUCCH格式0或NR PUCCH格式1。第二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相同的基于信道的结构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信道的结构可以是NR PUCCH格式2、NRPUCCH格式3或NR PUCCH格式4。
第一组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信道格式可与第二组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信道格式相同。第一组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信道格式可不同于第二组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信道格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具有相同频率资源大小。第一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具有相同PRB或RE大小。第二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具有相同频率资源大小。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具有相同PRB或RE大小。
第一组中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与第二组中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相同。第一组中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不同于第二组中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PRB或RE无法同时容纳第一组的(至少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和第二组的(至少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则接收器装置可执行第一组的侧链路反馈传送。如果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被占据、预留、导出或相关联的频率资源无法同时容纳第一组的(至少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和第二组的(至少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则接收器装置可执行第一组的侧链路反馈传送。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器装置可不执行第二组的侧链路反馈传送。接收器装置可放弃或忽略第二组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第一类型的反馈信息可具有比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高的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器装置可不产生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可基于反馈信息的类型确定或导出优先级排序。HARQ反馈可具有比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高的优先级。HARQ反馈可具有比RSRP测量报告高的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可具有比RSRP测量报告高的优先级。或者,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可具有比RSRP测量报告低的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HARQ反馈可具有比辅助信息高的优先级。或者,HARQ反馈可具有比辅助信息低的优先级。在一个实施例中,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可具有比辅助信息高的优先级。或者,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可具有比辅助信息低的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RSRP测量报告可具有比辅助信息高的优先级。或者,RSRP测量报告可具有比辅助信息低的优先级。
如图12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接收器装置可接收包括或递送一或两个传输块(TB)的PSSCH。接收器装置可通过触发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来接收PSCCH。在一个实施例中,PSCCH可包括PSSCH的调度信息和/或用于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触发的指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器装置可产生用于PSSCH的相关联HARQ位。接收器装置可执行包括或递送相关联HARQ位的第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即PSFCH1。接收器装置可经由关于参考信号的测量(例如,图12中展示的十二个小黑框)产生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接收器装置可执行包括或递送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第二侧链路反馈传送,即PSFCH2。在一个实施例中,PSFCH1和PSFCH2可在相同TTI中或相同OFDM符号中执行。由每一PSFCH1占据的PRB数目可不同于由每一PSFCH2占据的PRB数目。PSFCH1的信道格式或结构可不同于PSFCH2的信道格式或结构。
如图13和/或14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接收器装置可接收包括或递送一或两个传输块(TB)的PSSCH。接收器装置可产生用于PSSCH的相关联HARQ位。接收器装置可执行包括或递送相关联HARQ位的第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即PSFCH1。接收器装置可在PSFCH1的相同符号中传送参考信号,即图13和/或14中的RS。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器装置可接收用于触发RS传送的PSCCH。PSCCH可包括PSSCH的调度信息和/或用于触发RS传送的指示。RS可不包括或递送反馈信息。RS可包括或递送接收器装置和/或传送器装置的识别(例如层1ID)
在一个实施例中,PSFCH1和RS由接收器装置在相同TTI中执行。PSFCH1和RS可在相同OFDM符号中执行。由PSFCH1占据的PRB数目可不同于由RS占据的PRB数目。RS可在被占据的PRB内一部分的子载波或RE中传送。
替代方案3
在替代方案3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相同类型的反馈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分别包括或递送相同类型的反馈信息的不同部分。换句话说,接收器装置可响应于所述类型的反馈信息的位大小而利用一个或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所述类型的反馈信息的位大小越大,则侧链路反馈传送越多。第三替代方案可减小侧链路反馈信道的规范和设计复杂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类型的反馈信息可以是HARQ反馈(与侧链路数据和/或控制传送相关联)、信道状态信息、RSRP测量结果和/或辅助信息(例如用于辅助资源感测或选择)中的任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相同信道格式执行。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利用相同的基于序列的结构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序列的结构可以是NR PUCCH格式0或NR PUCCH格式1。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利用相同的基于信道的结构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信道的结构可以是NR PUCCH格式2、NR PUCCH格式3或NR PUCCH格式4。
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具有相同频率资源大小。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具有相同PRB或RE大小。
作为一实例,接收器装置可接收包括或递送至少一个传输块(TB)的侧链路数据传送。接收器装置可接收具有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调度信息的侧链路控制传送。如果未配置、支持或启用基于CBG的HARQ反馈,则接收器装置可产生一个相关联HARQ位,且经由一个PSFCH传送来递送所述一个相关联HARQ位。所述一个PSFCH传送可利用基于序列的结构执行。如果配置、支持或启用基于CBG的HARQ反馈,则接收器装置可产生传输块的某一数目的相关联HARQ位。所述数目的相关联HARQ位的每一位可与传输块的一个CBG群组相关联,其中传输块包括多个CB。所述数目可经由调度信息来配置或指示。接收器装置可经由多个PSFCH传送递送所述数目的相关联HARQ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存在所述多个PSFCH传送中的每一个和所述数目的相关联HARQ位的每一位之间的映射。可存在所述多个PSFCH传送中的每一个和传输块的每一CBG群组之间的映射。如图10和/或11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当相关联HARQ位的数目可为4时,每一PSFCH可包括或递送(分别)所述数目的相关联HARQ位中的1个HARQ位。第一HARQ位可经由第一个PSFCH包括或递送,第二HARQ位可经由第二个PSFCH包括或递送,第三HARQ位可经由第三个PSFCH包括或递送,且最后一个HARQ位可经由最后一个PSFCH包括或递送。当相关联HARQ位的数目可为8时,每一PSFCH可包括或可递送(分别)所述数目的相关联HARQ位中的2个HARQ位。第1和第2HARQ位可经由第一个PSFCH包括或递送,第3和第4HARQ位可经由第二个PSFCH包括或递送,第5和第6HARQ位可经由第三个PSFCH包括或递送,且第7和最后一个HARQ位可经由最后一个PSFCH包括或递送。
作为一实例,接收器装置可接收若干侧链路数据传送,其中每一侧链路数据传送可包括或递送至少一个传输块(TB)。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侧链路数据传送可在不同TTI中接收。所述若干侧链路数据传送可在相同侧链路资源池内(在一个小区中)接收。所述若干侧链路数据传送可从相同传送器装置传送。或者,所述若干侧链路数据传送可从不同传送器装置传送。
接收器装置可产生若干相关联HARQ位,其中每一相关联HARQ位可与所述若干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一个相关联。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器装置可经由多个PSFCH传送递送所述若干相关联HARQ位。接收器装置可不在一个PSFCH传送中多路复用所述若干相关联HARQ位。所述多个PSFCH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所述若干相关联HARQ位中的一个。换句话说,所述多个PSFCH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与所述若干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一个相关联的HARQ位。如图15和/或16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当接收器装置接收PSSCH1~PSSCH4时,接收器装置可执行PSFCH1~PSFCH4。每一PSFCH可包括或递送与PSSCH相关联的相应1~2个HARQ位。PSSCH1~PSSCH4可从相同或不同传送器装置传送。
II.方法B
方法B的一般概念是,当接收器装置接收/检测侧链路数据传送和/或侧链路控制传送时,接收器装置可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频域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大小、位置或模式可基于频域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资源大小而导出或确定。当传送器装置执行侧链路数据传送和/或侧链路控制传送时,传送器装置可在给定相同导出或确定的情况下监视、检测或接收侧链路反馈传送。换句话说,当侧链路数据传送包括较多频率资源时,接收器装置可利用较多(或较宽)频率资源用于所述侧链路反馈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信息可包括HARQ反馈(与侧链路数据和/或控制传送相关联)、信道状态信息、RSRP测量报告和/或辅助信息(例如用于辅助资源感测或选择)中的任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基于序列的结构来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序列的结构可以是NR PUCCH格式0或NR PUCCH格式1。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基于信道的结构来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信道的结构可以是NR PUCCH格式2、NR PUCCH格式3或NR PUCCH格式4。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控制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调度信息。举例来说,调度信息可指示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频率资源。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可指示频率资源的数目、位置和/或模式(例如以子信道为单位)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时间间隙(例如以TTI为单位)可应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和侧链路数据传送。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多个PRB。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多个资源元素。调度信息可指示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所述侧链路反馈传送和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之间的频率资源关联可以是固定的或(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
至于导出或确定频域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大小、位置或模式,存在一些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1
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基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而导出或确定。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以PRB为单位或以RE(资源元素)为单位。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以PRB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当侧链路数据传送包括较多频率资源时,接收器装置可利用较多频率资源用于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如果较多频率资源可用,则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接收可靠性可得以改进。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也可取决于侧链路反馈传送中递送的反馈信息的位大小。可存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的上限。所述上限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所述上限可取决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信道格式或结构。所述上限可取决于侧链路反馈传送中递送的反馈信息的位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在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以是连续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的最低索引PRB开始。或者,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的最高索引PRB开始。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定位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的中心PRB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的所指示PRB开始。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位置可经由调度信息指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开始频率资源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
如图17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一个子信道包括4个PRB。PSSCH1包括两个子信道,且相关联PSFCH1包括4个PRB。PSSCH2包括一个子信道,且相关联PSFCH2包括2个PRB。PSFCH1可包括相关联PSSCH1的频率资源内的中心频率资源。
替代方案2
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在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在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交错或分布。交错或分布模式和/或位置可基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而导出或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独立于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取决于侧链路反馈传送中递送的反馈信息的位大小。换句话说,接收器装置可利用用于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相同频率资源大小;且当侧链路数据传送包括较多频率资源时,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在宽频率区中分散、交错或分布。由于频率分集增益,这可改进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接收可靠性。因此,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的模式和/或位置可响应于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而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以PRB为单位或以RE(资源元素)为单位。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交错或分布的频率资源单元可以PRB为单位或以RE(资源元素)为单位。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以PRB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单独的频率资源中交错或分布。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子信道(与所述子信道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在单独的PRB中交错或分布。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交错或分布模式可经由调度信息指示或可(预先)配置或可被指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开始频率资源可经由调度信息指示或可(预先)配置或可被指定。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经由调度信息指示或可(预先)配置或可被指定。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基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的数目和/或调度信息中的指示而确定。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基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的数目和(预先)配置而确定。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基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的数目和指定的规则而确定。
如图18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一个子信道包括4个PRB。PSSCH1包括两个子信道,且相关联PSFCH1包括2个PRB。PSSCH2包括一个子信道,且相关联PSFCH2包括2个PRB。PSFCH1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为4PRB,且PSFCH2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为2PRB。因此,PSFCH1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存在三个未使用的PRB,且PSFCH2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存在一个未使用的PRB。
替代方案3
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基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而导出或确定。此外,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在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交错或分布。交错或分布模式和/或位置可基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而导出或确定。换句话说,当侧链路数据传送包括较多频率资源时,接收器装置可针对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利用较多频率资源,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在宽频率区中分散、交错或分布。由于较多频率资源和频率分集增益,这可改进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接收可靠性。因此,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的大小、模式和/或位置可响应于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而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也可取决于侧链路反馈传送中递送的反馈信息的位大小。可存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的上限。所述上限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所述上限可取决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信道格式或结构。所述上限可取决于侧链路反馈传送中递送的反馈信息的位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以PRB为单位或以RE(资源元素)为单位。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交错或分布的频率资源单元可以PRB为单位或以RE(资源元素)为单位。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可以PRB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在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的最低索引PRB开始。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的最高索引PRB开始。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资源可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的所指示PRB开始。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位置可经由调度信息指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开始频率资源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单独的频率资源中交错或分布。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子信道(与所述子信道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在单独的PRB中交错或分布。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交错或分布模式可经由调度信息指示或可(预先)配置或可被指定。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开始频率资源可经由调度信息指示或可(预先)配置或可被指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经由调度信息指示或可(预先)配置或可被指定。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取决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基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的数目和/或调度信息中的指示而确定。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基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的数目和(预先)配置而确定。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基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的数目和指定的规则而确定。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独立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资源大小。
如图19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一个子信道包括4个PRB。PSSCH1包括两个子信道,且相关联PSFCH1包括4个PRB。PSSCH2包括一个子信道,且相关联PSFCH2包括2个PRB。PSFCH1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为2PRB,且PSFCH2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的频率资源差为2PRB。因此,PSFCH1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存在一个未使用的PRB,且PSFCH2的两个邻近频率资源之间存在一个未使用的PRB。
III.方法C
方法C的一般概念是,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不同于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和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在相同侧链路资源池内。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子信道或PRB。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符号内)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一部分子信道或PRB。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符号内,侧链路资源池的子信道或PRB的未被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包括的其它部分可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可以PRB为单位或以RE(资源元素)为单位。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以PRB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和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之间可存在时间间隙。所述时间间隙可以TTI为单位。所述时间间隙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所述时间间隙可以是每侧链路资源池固定的或(预先)配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控制传送可包括或递送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调度信息。举例来说,调度信息可指示哪些子信道包括于侧链路数据传送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子信道大小可不同于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子信道大小。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标注为数据子信道)可包括第一数目的PRB。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标注为反馈子信道)可包括第二数目的PRB。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数目小于第一数目。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数据子信道可与反馈子信道相关联。数据子信道和相关联反馈子信道可在相同子信道索引内。举例来说,具有索引3的数据子信道与具有索引3的反馈子信道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收器装置接收包括一组数据子信道的侧链路数据传送时,接收器装置可经由侧链路反馈传送在一组相关联反馈子信道内报告反馈信息(例如HARQ反馈)。接收器装置可在所述一组相关联反馈子信道的所有或部分反馈子信道上传送侧链路反馈传送。当传送器装置传送包括一组数据子信道的侧链路数据传送时,传送器装置可在用于获取反馈信息(例如HARQ反馈)的一组相关联反馈子信道内接收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
如图20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在侧链路资源池内,用于PSSCH的一个子信道包括4个PRB,且用于PSFCH的一个子信道包括2个PRB。存在用于PSSCH的四个子信道和用于PSFCH的四个相关联子信道。因为一个子信道所包括的PRB是不同的,所以完全PSFCH区包括8个PRB,而完全PSSCH区包括16个PRB。当接收器装置接收PSSCH1时,接收器装置可经由相关联PSFCH1报告反馈信息。当接收器装置接收PSSCH2时,接收器装置可经由相关联PSFCH2报告反馈信息。PSSCH1可在PSFCH符号中包括频率资源(例如资源元素),因为PSSCH1所包括的子信道或PRB不在PSFCH区的频率区内或不与PSFCH区的频率区重叠。PSSCH2无法在PSFCH符号中包括频率资源(例如资源元素),因为由PSSCH2包括的子信道或PRB在PSFCH区的频率区内或与PSFCH区的频率区重叠。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资源单元(例如子信道)可不同于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单元(例如PRB)。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可与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特定数目的PRB相关联。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一个子信道与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一个PRB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收器装置接收包括一组子信道的侧链路数据传送时,接收器装置可经由侧链路反馈传送在一组相关联PRB内报告反馈信息(例如HARQ反馈)。接收器装置可在所述一组相关联PRB的所有或部分PRB上传送侧链路反馈传送。当传送器装置传送包括一组子信道的侧链路数据传送时,传送器装置可在用于获取反馈信息(例如HARQ反馈)的一组相关联PRB内接收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
此外,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可在不同TTI中跳跃。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TTI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大小可与另一TTI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大小相同。或者,一个TTI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位置可不同于另一TTI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的跳跃模式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位置可取决于TTI索引。如图21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TTI N和TTI N+2中的PSFCH区位于侧链路资源池的下半部中,且TTI N+1和TTI N+3中的PSFCH区位于侧链路资源池的上半部中。
此外,在TTI内,可存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可在频域中彼此不重叠。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可在频域中具有相同频率区大小。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可与多个TTI中的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可与一个TTI中的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相关联。一个侧链路资源池内的一个TTI中可存在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仅)一个频率区。在另一TTI内,可不存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如图22中展示的实例中所示出,TTI N+1中的PSFCH区1与TTI N中的PSSCH区1相关联,且TTI N+1中的PSFCH区2与TTI N+1中的PSSCH区2相关联。TTI N+3中的PSFCH区1与TTI N+2中的PSSCH区1相关联,且TTI N+3中的PSFCH区2与TTI N+3中的PSSCH区2相关联。
IV.对于所有上述概念、方法、替代方案和实施例:
大体来说,上述方法、替代方案和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可组合或同时应用。还引入关于二级SCI(侧链路控制信息)的一般概念如下:
大体来说,当二级SCI被配置为支持或启用时,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调度信息可在两个侧链路控制传送中包括或递送,其中第一侧链路控制传送包括或递送第一级SCI且第二侧链路控制传送包括或递送第二级SCI。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级SCI的内容可不同于第二级SCI的内容。二级SCI可以意味着,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完全调度信息包括至少第一级SCI和第二级SCI。接收器装置可经由接收第一侧链路控制传送和第二侧链路控制传送而获取所述完全调度信息,用于接收或解码侧链路数据传送。
如果接收器装置仅成功地接收或解码第一侧链路控制传送或第二侧链路控制传送的任一个(例如成功地接收或解码第一侧链路控制传送而未成功地接收或解码第二控制传送,或者成功地接收或解码第二侧链路控制传送而未成功地接收或解码第一控制传送),则接收器装置不能获取完全调度信息。如果接收器装置仅接收第一级SCI和第二级SCI中的任一个(例如接收第一级SCI而未接收第二级SCI,或者接收第二级SCI而未接收第一级SCI),则接收器装置不能获取完全调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器装置可不报告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HARQ反馈(例如DTX)。接收器装置可不报告与侧链路控制传送或SCI中的所接收的任一个相关联的HARQ反馈。接收器装置可不执行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侧链路反馈传送。接收器装置可不执行与侧链路控制传送或SCI中的所接收的任一个相关联的侧链路反馈传送。接收器装置可报告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HARQ反馈(例如NACK)。接收器装置可执行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侧链路反馈传送。接收器装置可在与侧链路控制传送/SCI和/或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所接收的任一个相关联的侧链路反馈资源上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
关于二级SCI的一般概念可与任何上述方法、替代方案和实施例组合。或者,关于二级SCI的一般概念可在不与任何上述方法、替代方案和实施例组合的情况下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HARQ反馈可与侧链路数据传送和/或侧链路控制传送相关联。HARQ反馈可基于接收器装置是否成功地接收或解码侧链路数据传送中递送的传输块来导出。HARQ反馈可基于接收器装置是否成功地接收或解码侧链路控制传送来导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道状态信息可呈现至少传送器装置和接收器装置之间的侧链路信道质量。信道状态信息可由接收器装置基于测量从传送器装置传送的参考信号来导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RSRP测量结果可呈现从传送器装置到接收器装置的传播损耗。RSRP测量结果可由接收器装置基于测量从传送器装置传送的参考信号来导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信息可从接收器装置提供到传送器装置,以辅助传送器装置执行资源感测和/或选择。辅助信息可表示接收器装置的感测结果或资源占用或预留情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和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可在相同TTI中。侧链路反馈传送和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之间的时间间隙可为零。侧链路反馈传送和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可在不同TTI中。侧链路反馈传送和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之间的时间间隙可以TTI为单位。所述时间间隙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所述时间间隙可以是每侧链路资源池固定的或(预先)配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可以是PSSCH传送。侧链路数据信道可以是PSSCH。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控制传送可以是PSCCH传送。侧链路控制信道可以是PSCCH。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可以是PSFCH传送。侧链路反馈信道可以是PSFCH。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传送或接收可以是装置到装置传送或接收。侧链路传送或接收可以是V2X(车辆到一切)传送或接收。侧链路传送或接收可以是P2X(行人到一切)传送或接收。侧链路传送或接收可以在PC5接口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PC5接口可以是用于装置与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无线接口。PC5接口可以是用于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无线接口。PC5接口可以是用于UE之间的通信的无线接口。PC5接口可以是用于V2X或P2X通信的无线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Uu接口可以是用于网络节点与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无线接口。Uu接口还可以是用于网络节点与UE之间的的通信的无线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TTI可表示侧链路资源池的时间间隔。TTI可表示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传送时间间隔。TTI可以是时隙(用于侧链路)。TTI可以是子帧(用于侧链路)。TTI可包括多个符号,例如12或14个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子信道可以是用于频域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调度资源单元。一个子信道可包括频域中的多个连续PRB。每一子信道的PRB的数目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或指定的。每一子信道的PRB的数目可以是每侧链路资源池固定的或(预先)配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送器装置可以是UE。传送器装置可以是车辆UE。传送器装置可以是V2X UE。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器装置可以是UE。接收器装置可以是车辆UE。接收器装置可以是V2X UE。
图23是从第一装置的视角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2300。在步骤2305中,利用第一装置被配置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的侧链路资源池,其中一个TTI(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分别与多个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一个频率区相关联,且其中所述一个TTI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在频域中彼此不重叠且在时域中完全重叠。在步骤2310中,第一装置在第一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在步骤2315中,第一装置产生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在步骤2320中,第一装置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当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内的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一个频率区是基于与第一TTI的关联而确定或导出。在步骤2325中,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侧链路反馈资源上将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TTI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中的任何两个可与不同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可(一起)存在于侧链路资源池的TTI的一部分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可(一起)存在于侧链路资源池中的一部分TTI中,其周期性以TTI为单位。对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中的每一个,其频率大小和频率位置在侧链路资源池的TTI的所述部分当中的每一TTI中可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PRB(物理资源块)。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子信道。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以PRB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调度或布置,其中每一子信道包括频域中的多个(连续)PRB。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一部分PRB。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中的每一个以PRB为单位调度或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资源单元可以是子信道。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单元可以是PRB。第一TTI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与用于候选或可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特定数目的PRB相关联,其中所述特定数目的PRB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当中的一个相关联频率区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可接收包括一组子信道的侧链路数据传送,且侧链路反馈资源在一组相关联PRB内的一个或一部分PRB上。所述一组相关联PRB包括关联到所述一组子信道的特定数目的PRB。所述一组相关联PRB包括关联到所述一组子信道的每一子信道的每一特定数目的PRB。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一装置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一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且所述第一装置被配置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的侧链路资源池,其中一个TTI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分别与多个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一个频率区相关联,且其中所述一个TTI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在频域中彼此不重叠且在时域中完全重叠。CPU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装置能够:(i)在第一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ii)产生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iii)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当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内的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一个频率区是基于与第一TTI的关联而确定或导出,且(iv)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侧链路反馈资源上将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4A和24B是从第一装置的视角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2400。在步骤2405中,第一装置被配置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一个频率区以及至少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的侧链路资源池,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分别与不同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相关联,且其中一个TTI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在频域中彼此不重叠且在时域中完全重叠。在步骤2410中,第一装置在第一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接收第一侧链路数据传送。在步骤2415中,第一装置产生与第一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第一反馈信息。在步骤2420中,第一装置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内的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是基于与第一TTI的关联而确定或导出。在步骤2425中,第一装置执行第一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上递送第一反馈信息。
在步骤2430中,第一装置在第二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接收第二侧链路数据传送。在步骤2735中,第一装置产生与第二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第二反馈信息。在步骤2440中,第一装置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内的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是基于与第二TTI的关联而确定或导出。在步骤2445中,第一装置执行第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上递送第二反馈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可与第一组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相关联,且第一TTI在第一组TTI内。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可与第二组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相关联,且第二TTI在第二组TTI内。第一组TTI和第二组TTI可在时域中不重叠。侧链路资源池包括至少第一组TTI和第二组TTI。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可(一起)存在于侧链路资源池的TTI的一部分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可(一起)存在于侧链路资源池中一部分的TTI中,其周期性以TTI为单位。侧链路资源池的TTI的所述部分当中的每一TTI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的频率大小和频率位置相同。侧链路资源池的TTI的所述部分当中的每一TTI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的频率大小和频率位置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PRB。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子信道。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以PRB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调度或布置,其中每一子信道包括频域中的多个(连续)PRB。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第一部分PRB。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可以PRB为单位来调度或布置。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第二部分PRB。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可以PRB为单位来调度或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资源单元是子信道。第一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单元为PRB。第一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与候选或可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特定数目的PRB相关联,其中所述特定数目的PRB在第一频率区内。第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单元为PRB。第二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与候选或可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特定数目的PRB相关联,其中所述特定数目的PRB在第二频率区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装置接收包括第一组子信道的第一侧链路数据传送时,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在第一组相关联PRB内的一个或一部分PRB上。第一组相关联PRB包括关联到第一组子信道的特定数目的PRB。第一组相关联PRB包括关联到第一组子信道的每一子信道的每一特定数目的PRB。当第一装置接收包括第二组子信道的第二侧链路数据传送时,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在第二组相关联PRB内的一个或一部分PRB上。第二组相关联PRB包括关联到第二组子信道的特定数目的PRB。第二组相关联PRB包括关联到第二组子信道的每一子信道的每一特定数目的PRB。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和第二侧链路反馈传送递送到相同第二装置时,以及当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和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处于相同TTI中时,第一装置执行第一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上递送第一反馈信息,且执行第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上递送第二反馈。第一装置不在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多路复用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
返回参看图3和4,在第一装置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一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且第一装置被配置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一个频率区以及至少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的侧链路资源池,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分别与不同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相关联,且其中一个TTI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在频域中彼此不重叠且在时域中完全重叠。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装置能够:(i)在第一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接收第一侧链路数据传送,(ii)产生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第一反馈信息,(iii)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内的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是基于与第一TTI的关联而确定或导出,且(iv)执行第一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上递送第一反馈信息,(v)在第二TTI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接收第二侧链路数据传送,(vi)产生与第二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第二反馈信息,(vii)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内的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是基于与第二TTI的关联而确定或导出,且(viii)执行第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上递送第二反馈信息。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5是从第一装置的角度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2500。在步骤2505中,第一装置被配置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的侧链路资源池,其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的大小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的大小不同。在步骤2810中,第一装置在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在步骤2515中,第一装置产生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在步骤2520中,第一装置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所述侧链路反馈资源限于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内。在步骤2525中,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侧链路反馈资源上将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符号内,侧链路资源池的未被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包括的其它频率部分可用于其它侧链路传送(例如侧链路数据传送),而非侧链路反馈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PRB。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子信道。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以PRB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来调度或布置。每一子信道可包括频域中的多个(连续)PRB。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一部分PRB。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可以PRB为单位来调度或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资源单元可以是子信道。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单元可以是PRB。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可与候选或可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特定数目的PRB相关联,其中所述特定数目的PRB可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装置接收包括一组子信道的侧链路数据传送时,侧链路反馈资源可在一组相关联PRB内的一个或一部分PRB上。所述一组相关联PRB可包括关联到所述一组子信道的特定数目的PRB。所述一组相关联PRB可包括关联到所述一组子信道的每一子信道的每一特定数目的PRB。侧链路资源池内可存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一个频率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可存在于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TTI(传送时间间隔)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可存在于侧链路资源池的一部分TTI(传送时间间隔)中。
返回参看图3和4,在第一装置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一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且第一装置被配置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的侧链路资源池,其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的大小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的大小不同。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装置能够:(i)在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ii)产生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iii)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所述侧链路反馈资源限于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内,且(iv)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侧链路反馈资源上将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6是从第一装置的视角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2600。在步骤2605中,第一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在步骤2610中,第一装置产生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在步骤2615中,第一装置在TTI中执行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将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可接收侧链路控制信息,其中侧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调度信息。
返回参看图3和4,在第一装置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装置能够:(i)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ii)产生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且(iii)在TTI中执行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将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7是从第二装置的视角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2700。在步骤2705中,第二装置将侧链路数据传送传送到第一装置。在步骤2710中,第二装置在TTI中从第一装置接收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在步骤2715中,第二装置从所接收的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获取或解码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装置可传送侧链路控制信息,其中侧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调度信息。
返回参看图3和4,在第二装置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二装置能够:(i)将侧链路数据传送传送到第一装置,(ii)在TTI中从第一装置接收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且(iii)从所接收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获取或解码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在图26和27中示出以及上文描述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可指示哪些子信道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和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之间的时间间隙可相同,和/或所述时间间隙可以TTI为单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适时地处于TTI的相同符号中,例如最后一个符号或倒数第二个符号。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适时地处于TTI的不同符号中,例如最后一个符号或倒数第二个符号。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例如单独的PRB或单独的资源元素等单独的频率资源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和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之间的频率资源关联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指定的或由调度信息指示。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单独的频率资源中交错或分布。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交错或分布模式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指定的或由调度信息指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邻近侧链路反馈传送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以是固定的、(预先)配置的、指定的或经由调度信息指示。两个邻近侧链路反馈传送之间的频率资源差可基于包括于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的数目和/或调度信息中的指示而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在单独的频率资源中为连续的。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连续频率资源可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与其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内的最低索引PRB、最高索引PRB或所指示PRB开始。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连续频率资源位于与包括在侧链路数据传送中的子信道或PRB相关联的可用反馈资源的中心PRB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或可递送反馈信息的相同内容。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或可递送完全反馈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以是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传送重复。所述传送重复可在频域中在相同符号中执行。所述反馈信息可包括HARQ反馈(与侧链路数据和/或控制传送相关联)、信道状态信息、RSRP测量结果和/或辅助信息中的任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相同信道格式执行。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具有频率资源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组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第一类型的反馈信息,且第二组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可不在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多路复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的反馈信息可不同于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类型的反馈信息可包括HARQ反馈(与侧链路数据和/或控制传送相关联)、信道状态信息、RSRP测量结果和/或辅助信息中的任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可包括HARQ反馈(与侧链路数据和/或控制传送相关联)、信道状态信息、RSRP测量结果和/或辅助信息中的任一个。第一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相同信道格式来执行。第二组的每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利用相同信道格式来执行。第一组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信道格式可不同于第二组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信道格式。如果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被占据、预留、导出或相关联频率资源无法同时容纳第一组的(至少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和第二组的(至少一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则接收器装置可执行第一组的侧链路反馈传送,且不执行第二组的侧链路反馈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的反馈信息可具有比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高的优先级。第二组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以是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可包括第二装置和/或第一装置的识别(例如层1ID)。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可表示第二装置和/或第一装置的识别(例如层1ID)。可不存在参考信号中包括或递送的第二类型的反馈信息。参考信号可从第一装置传送,供第二装置执行信道质量测量和/或RSRP/PL导出。参考信号可在被占据PRB内一部分的子载波/RE中传送。参考信号可以是DMRS、CSI-RS或PL RS中的任一个。
图28是从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传送的视角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2800。在步骤2805中,第一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在步骤2810中,第一装置产生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在步骤2815中,第一装置在TTI中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将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在步骤2820中,第一装置在TTI中执行到第二装置的参考信号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可接收侧链路控制信息,其中侧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调度信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传送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装置能够:(i)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ii)产生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iii)在TTI中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将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且(iv)在TTI中执行到第二装置的参考信号。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9是从第二装置执行侧链路传送的视角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2900。在步骤2905中,第二装置将侧链路数据传送传送到第一装置。在步骤2910中,第二装置在TTI中从第一装置接收侧链路反馈传送。在步骤2915中,第二装置从所接收的侧链路反馈传送获取或解码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在步骤2920中,第二装置在TTI中从第一装置接收或测量参考信号。在步骤2925中,第二装置基于测量所述参考信号导出测量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装置可传送侧链路控制信息,其中侧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调度信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二装置执行侧链路传送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装置能够:(i)将侧链路数据传送传送到第一装置,(ii)在TTI中从第一装置接收侧链路反馈传送,(iii)从所接收的侧链路反馈传送获取或解码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iv)在TTI中从第一装置接收或测量参考信号,且(v)基于测量所述参考信号导出测量结果。此外,CPU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在图26到29中示出以及上文描述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控制信息可指示第一装置将参考信号传送到第二装置。所述参考信号可包括第二装置和/或第一装置的识别(例如层1ID)。参考信号可从第一装置传送,供第二装置执行信道质量测量和/或RSRP/PL导出。参考信号可在被占据PRB内一部分的子载波或RE上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和参考信号可占据单独的频率资源,例如单独PRB。参考信号可以是DMRS、CSI-RS或PL RS中的任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可包括或可递送相同类型的反馈信息,其中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包括/递送相同类型的反馈信息的不同部分。接收器装置可响应于所述类型的反馈信息的位大小而利用一个或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类型的反馈信息可包括HARQ反馈(与侧链路数据和/或控制传送相关联)、信道状态信息、RSRP测量结果和/或辅助信息中的任一个。所述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利用相同信道格式执行。多个侧链路反馈传送中的每一个可具有相同频率资源大小。
图30是从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传送的视角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3000。在步骤3005中,第一装置被配置侧链路资源池,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池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在步骤3010中,第一装置在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在步骤3015中,第一装置产生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在步骤3020中,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内将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其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与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不同。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一装置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一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且第一装置被配置侧链路资源池,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池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装置能够:(i)在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ii)在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且(iii)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内将反馈信息递送到第二装置,其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与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不同。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31是从第二装置执行侧链路传送的视角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3100。在步骤3105中,第二装置被配置侧链路资源池,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池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在步骤3110中,第二装置在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将侧链路数据传送传送到第一装置。在步骤3115中,第二装置在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内从第一装置接收侧链路反馈传送,其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与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不同。在步骤3120中,第二装置从所接收的侧链路反馈传送获取或解码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二装置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二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且第二装置被配置侧链路资源池,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池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基站能够:(i)在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内将侧链路数据传送传送到第一装置,(ii)在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内从第一装置接收侧链路反馈传送,其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与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不同,且(iii)从所接收侧链路反馈传送获取或解码与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在图30-31中示出以及上文描述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子信道或PRB。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可包括侧链路资源池中一部分的子信道或PRB。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符号内,侧链路资源池的子信道或PRB的未被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包括的其它部分可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和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之间可存在时间间隙。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可以PRB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和/或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以PRB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子信道大小可不同于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子信道大小。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标注为数据子信道)可包括第一数目的PRB,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标注为反馈子信道)可包括第二数目的PRB。第二数目可小于第一数目。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数据子信道可与反馈子信道相关联。数据子信道和相关联反馈子信道可分别在相同子信道索引内。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资源单元(例如子信道)可不同于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单元(例如PRB)。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可以PRB为单位或以RE为单位,和/或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可以PRB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可与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特定数目的PRB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一个子信道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一个PRB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装置接收包括一组子信道的侧链路数据传送时,第一装置可在一组相关联PRB内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第一装置可在所述一组相关联PRB的所有或部分PRB上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装置传送包括一组子信道的侧链路数据传送时,第二装置可在用于获取反馈信息的一组相关联PRB内接收侧链路反馈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可在不同TTI中跳跃。一个TTI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大小可与另一TTI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大小相同。一个TTI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位置可不同于另一TTI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位置。一个侧链路资源池内的一个TTI中可存在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仅一个频率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TTI内,一个侧链路资源池内可存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在TTI内,一个侧链路资源池内可存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可在频域中彼此不重叠。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可在频域中具有相同频率区大小。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可与多个TTI中的相关联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相关联。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可与一个TTI中的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TTI内,可不存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
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种方面。应明白,本文中的教示可通过广泛多种形式体现,且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具体结构、功能或这两者仅是代表性的。基于本文中的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公开的方面可独立于任何其它方面而实施,且两个或更多个这些方面可以各种方式组合。举例来说,可以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或实践方法。另外,通过使用除了在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不同于在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其它结构、功能性或结构和功能性,可以实施此设备或可以实践此方法。作为上述概念中的一些的实例,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重复频率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基于脉冲位置或偏移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基于跳时序列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位置或偏移以及跳时序列而建立并行信道。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及技艺中的任一个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举例来说,可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在整个上文描述中可能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和码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进一步了解,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处理器、构件、电路和算法步骤可被实施为电子硬件(例如,数字实施方案、模拟实施方案或两者的组合,其可使用源译码或某一其它技术设计)、并入有指令的各种形式的程序或设计代码(其可在本文为方便起见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晰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此可互换性,上文已大体就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的功能性加以描述。这类功能性是以硬件来实施还是以软件来实施取决于特定应用和强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熟练的技术人员可针对每一具体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会引起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另外,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内实施或由所述集成电路、接入终端或接入点执行。IC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电气组件、光学组件、机械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且可以执行驻留在IC内、在IC外或这两种情况下的代码或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心,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应理解,在任何所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特定次序或层级都是示例方法的实例。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次序或层级可以重新布置,同时保持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随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次序呈现各种步骤的元素,且并不有意限于所呈现的特定次序或层级。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用硬件、用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用这两者的组合体现。软件模块(例如,包含可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驻留在数据存储器中,例如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装卸式磁盘、CD-ROM,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示例存储介质可以耦合到例如计算机/处理器等机器(为方便起见,所述机器在本文中可以称为“处理器”),使得所述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例如,代码)且将信息写入到存储介质。示例存储介质可与处理器形成一体。处理器及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以驻留在用户设备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离散组件驻留于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方面中,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与本公开的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相关的代码。在一些方面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
虽然已结合各个方面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能够进行进一步修改。本申请意图涵盖对本发明的任何改变、使用或调适,这通常遵循本发明的原理且包含对本公开的此类偏离,所述偏离处于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内的已知及惯常实践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被配置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多个频率区的侧链路资源池,其中一个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分别与多个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一个频率区相关联,且其中所述一个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在频域中彼此不重叠且在时域中完全重叠;
所述第一装置在第一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内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
所述第一装置产生与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装置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当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一个频率区内的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一个频率区是基于与所述第一传送时间间隔的关联而确定或导出;以及
所述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所述侧链路反馈资源上将所述反馈信息递送到所述第二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中的任何两个与不同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存在于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一部分传送时间间隔中,且对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中的每一个,其频率大小和频率位置在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传送时间间隔的所述部分当中每一传送时间间隔中都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包括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物理资源块,且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以物理资源块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调度或布置,其中每一子信道包括频域中的多个物理资源块,且
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一部分物理资源块,且所述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频率区中的每一个以物理资源块为单位调度或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资源单元为子信道,且用于所述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单元为物理资源块,且所述第一传送时间间隔中的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与用于候选或可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相关联,其中所述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多个频率区当中的所述一个相关联频率区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接收包括一组子信道的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且所述侧链路反馈资源在一组相关联物理资源块内的一个或一部分物理资源块上,其中所述一组相关联物理资源块包括关联到所述一组子信道的所述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
7.一种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被配置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一个频率区以及至少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第二频率区的侧链路资源池,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二频率区分别与不同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相关联,且其中一个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二频率区在频域中彼此不重叠且在时域中完全重叠;
所述第一装置在第一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内接收第一侧链路数据传送;
所述第一装置产生与所述第一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第一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装置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一频率区内的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一频率区是基于与所述第一传送时间间隔的关联而确定或导出;
所述第一装置执行第一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所述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上递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装置在第二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内接收第二侧链路数据传送;
所述第一装置产生与所述第二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第二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装置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二频率区内的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二频率区是基于与所述第二传送时间间隔的关联而确定或导出;以及
所述第一装置执行第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所述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上递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一频率区与第一组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相关联,且所述第一传送时间间隔在所述第一组传送时间间隔内,且
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二频率区与第二组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相关联,且所述第二传送时间间隔在所述第二组传送时间间隔内,且
所述第一组传送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组传送时间间隔在时域中不重叠,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池包括至少所述第一组传送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组传送时间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一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二频率区存在于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一部分传送时间间隔中,且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传送时间间隔的所述部分当中的每一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一频率区的频率大小和频率位置相同,且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传送时间间隔的所述部分当中的每一传送时间间隔中的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二频率区的频率大小和频率位置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包括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物理资源块,且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以物理资源块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调度或布置,其中每一子信道包括频域中的多个物理资源块。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一频率区包括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第一部分物理资源块,且所述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一频率区以物理资源块为单位调度或布置,且
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二频率区包括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第二部分物理资源块,且所述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第二频率区以物理资源块为单位调度或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资源单元为子信道,且
其中所述第一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单元为物理资源块,且所述第一传送时间间隔中的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与用于候选或可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相关联,其中所述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在所述第一频率区内,且
其中用于所述第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单元为物理资源块,且所述第二传送时间间隔中的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与用于候选或可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相关联,其中所述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在所述第二频率区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装置接收包括第一组子信道的所述第一侧链路数据传送时,所述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在第一组相关联物理资源块内的一个或一部分物理资源块上,其中所述第一组相关联物理资源块包括关联到所述第一组子信道的所述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且
其中当所述第一装置接收包括第二组子信道的所述第二侧链路数据传送时,所述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在第二组相关联物理资源块内的一个或一部分物理资源块上,其中所述第二组相关联物理资源块包括关联到所述第二组子信道的所述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侧链路反馈传送和所述第二侧链路反馈传送递送到相同第二装置时,以及当所述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和所述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处于相同传送时间间隔中时,所述第一装置执行所述第一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所述第一侧链路反馈资源上递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且执行所述第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所述第二侧链路反馈资源上递送所述第二反馈。
15.一种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被配置包括侧链路数据传送的频率区和侧链路反馈传送的频率区的侧链路资源池,其中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的大小与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频率区的大小不同;
所述第一装置在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内从第二装置接收侧链路数据传送;
所述第一装置产生与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装置确定或导出侧链路反馈资源,其中所述侧链路反馈资源限于相关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内;且
所述第一装置执行侧链路反馈传送用于在所述侧链路反馈资源上将所述反馈信息递送到所述第二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符号内,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未被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包括的其它频率部分用于其它侧链路传送,而非所述侧链路反馈传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包括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物理资源块,且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以物理资源块为单位或以子信道为单位调度或布置,其中每一子信道包括频域中的多个物理资源块,且
其中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包括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一部分物理资源块,且所述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频率区以物理资源块为单位调度或布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的资源单元为子信道,且用于所述侧链路反馈传送的资源单元为物理资源块,且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的所述频率区的每一子信道与用于候选或可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相关联,其中所述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装置接收包括一组子信道的所述侧链路数据传送时,所述侧链路反馈资源在一组相关联物理资源块内的一个或一部分物理资源块上,其中所述一组相关联物理资源块包括关联到所述一组子信道的所述特定数目的物理资源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链路资源池内存在侧链路反馈传送的一个频率区,且侧链路反馈传送的所述频率区存在于所述侧链路资源池的所有或部分传送时间间隔中。
CN202010165019.7A 2019-03-21 2020-03-11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装置到装置反馈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1726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21731P 2019-03-21 2019-03-21
US62/821,731 2019-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147A true CN111726147A (zh) 2020-09-29
CN111726147B CN111726147B (zh) 2022-03-22

Family

ID=69804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5019.7A Active CN111726147B (zh) 2019-03-21 2020-03-11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装置到装置反馈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5753B1 (zh)
EP (1) EP3713318B1 (zh)
JP (1) JP6970771B2 (zh)
KR (1) KR102353395B1 (zh)
CN (1) CN111726147B (zh)
ES (1) ES2895166T3 (zh)
TW (1) TWI73617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0035A (zh) * 2020-12-21 2021-04-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辅助资源集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134076A1 (zh) * 2020-12-25 2022-06-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3115266A1 (en) * 2021-12-20 2023-06-29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rq-ack feedback on sidelink
WO2024031717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直连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56345B2 (en) * 2017-10-11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feedback
US11382083B2 (en) * 2018-07-23 2022-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reliability transmission in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communication
KR20200114220A (ko) 2019-03-28 2020-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1206641B2 (en) * 2019-03-29 2021-1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feedback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US20220061041A1 (en) * 2019-04-03 2022-02-2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Two-stage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US11356212B2 (en) * 2019-04-05 2022-06-07 K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WO2020209564A1 (ko) 2019-04-07 2020-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통신 및 피드백에 관련된 ue의 동작 방법
WO2020237449A1 (zh) * 2019-05-24 2020-1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20322324A1 (en) * 2019-06-05 2022-10-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080770B (zh) 2019-07-10 2023-06-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nr v2x中确定反馈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11762B (zh) * 2019-07-16 2021-04-16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P4014396A4 (en) * 2019-08-16 2023-09-27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ING HARQ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122554B2 (en) * 2019-08-19 2021-09-1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Using a configured feedback resource for feedback
CN113225708B (zh) * 2020-01-21 2022-03-2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不连续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US11564227B2 (en) * 2020-04-08 2023-01-24 Apple Inc. Sidelink transport block size calculation scheme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10321368A1 (en) * 2020-04-10 2021-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sing physical resource blocks (prbs) in a sidelink resource pool
US11825483B2 (en) 2020-06-24 202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over sidelink
US11497036B2 (en) * 2020-06-24 2022-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over sidelink
US11751198B2 (en) * 2020-08-06 202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for sidelink
WO2022096093A1 (en) * 2020-11-05 2022-05-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harq processing in radio network
US20220150027A1 (en) * 2020-11-11 2022-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bit feedback channel
WO2022155870A1 (en) * 2021-01-22 2022-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feedback transmiss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trp enabled ues
CN115225217A (zh) * 2021-04-15 2022-10-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旁链路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737095B2 (en) * 2021-06-17 2023-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ex modulation-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codebook over a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
US20230051721A1 (en) * 2021-08-11 2023-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ort reference signal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11889431B2 (en) * 2021-12-07 202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for sidelink feedback transmissions
WO2024031411A1 (en) * 2022-08-10 2024-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pacity enhancement for interlaced sidelink feedback transmission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1590A (zh) * 2015-05-08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控制资源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US20180035427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ng transmissions in mul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07733574A (zh) * 2016-08-11 2018-02-2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8242950A (zh) * 2018-04-19 2018-07-0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FDD Massive MIMO网络中基于D2D的CSI反馈方法
WO2018171540A1 (zh) * 2017-03-23 2018-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781143A (zh) * 2016-04-01 2018-11-09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调度具有减少的延迟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29652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TERAL BINDING FEEDBACK
CN109391382A (zh) * 2017-08-03 2019-02-2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反馈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82552B2 (en) * 2014-08-22 2020-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7925906B (zh) * 2015-09-24 2021-11-16 苹果公司 用于车辆到万物服务的拥塞控制
CN108347313B (zh) 2017-01-24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JP2020522192A (ja) * 2017-06-02 2020-07-27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フィードバックシグナリングのためのサイズ指示
WO2019024076A1 (zh) * 2017-08-04 2019-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451563A1 (en) * 2017-08-11 2019-03-0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transmitting node and receiving node for feedback control of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10856345B2 (en) 2017-10-11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feedback
EP3861771B1 (en) * 2018-10-05 2023-05-10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Determining v2x resources based on interest indications for v2x communications on more than one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1590A (zh) * 2015-05-08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控制资源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CN108781143A (zh) * 2016-04-01 2018-11-09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调度具有减少的延迟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035427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ng transmissions in mul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07733574A (zh) * 2016-08-11 2018-02-2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8171540A1 (zh) * 2017-03-23 2018-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391382A (zh) * 2017-08-03 2019-02-2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反馈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029652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TERAL BINDING FEEDBACK
CN108242950A (zh) * 2018-04-19 2018-07-0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FDD Massive MIMO网络中基于D2D的CSI反馈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等: "Discussions on NR V2X Sidelink Physical Layer Structures and Procedur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4BIS: R1-1811427》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0035A (zh) * 2020-12-21 2021-04-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辅助资源集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133665A1 (zh) * 2020-12-21 2022-06-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辅助资源集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690035B (zh) * 2020-12-21 2022-09-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辅助资源集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134076A1 (zh) * 2020-12-25 2022-06-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3115266A1 (en) * 2021-12-20 2023-06-29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rq-ack feedback on sidelink
WO2024031717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直连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05126A1 (en) 2020-09-24
KR20200113164A (ko) 2020-10-06
KR102353395B1 (ko) 2022-01-19
JP6970771B2 (ja) 2021-11-24
JP2020156086A (ja) 2020-09-24
TW202038571A (zh) 2020-10-16
ES2895166T3 (es) 2022-02-17
EP3713318B1 (en) 2021-08-18
CN111726147B (zh) 2022-03-22
EP3713318A1 (en) 2020-09-23
US10785753B1 (en) 2020-09-22
TWI736174B (zh) 202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614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装置到装置反馈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US108347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selection in side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600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SFI (slot format information) colli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6154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time gap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4239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및 업링크 harq-ack 피드백을 핸들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2911710B (zh) 产生侧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EP390234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time gap for sidelink hybrid automatic request (harq) in network scheduling m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43736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적 사이드링크 피드백 채널없이 장치 대 장치 리소스 풀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82023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multiple device-to-device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50884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사이드링크 보고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3544989A (zh) 侧链路反馈信道
US2013008374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csi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015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HARQ feedback in shortened TT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