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3898A - 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3898A
CN111723898A CN202010446619.0A CN202010446619A CN111723898A CN 111723898 A CN111723898 A CN 111723898A CN 202010446619 A CN202010446619 A CN 202010446619A CN 111723898 A CN111723898 A CN 111723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king
character
intelligent robot
personality
inte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66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健
周璐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pace Time Shutt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pace Time Shutt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pace Time Shutt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pace Time Shutt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466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38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3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38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04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 G06N3/008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based on physical entities controlled by simulated intelligence so as to replicate intelligent life forms, e.g. based on robots replicating pets or humans in their appearance or behavio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Robo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复制、模仿、延伸某一个特定的人的思维、行为动作、语言的智能机器人的一种系统及方法。它由交互系统1、基本设定模块2、自我诊断认知系统3、语音系统4、表情及动作系统5、情绪与性格系统6、思维系统7、外部接口8、辅助系统9构成。本发明填补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空白领域,可做到人的基本特征的数字化、虚拟化,赋予智能机器人的个性化,塑造智能机器人格,让人在某种意义下实现永生,方便储存及调用、复制,并随着后续技术的发展更新,进行持续开发,实现在虚拟世界中的永生。

Description

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复制、模仿、延伸某一个特定的人的思维、行为动作、语言的智能机器人的一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出现很多遗憾,如生老病死;肉体的残缺、衰亡;意识思维的障碍、受损、丧失;甚至人生梦想无法现实、个人需求无法满足等,都会让自己和亲人朋友感到惋惜,乃至痛苦。
鉴于此,为避免这种遗憾和痛苦,借助当前计算机及软件技术、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物联网、语音合成、3D建模、VR(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手段,提出一种智能永生机器人的系统及方法,造福人类,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鉴于本领域尚属于空白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的系统及方法,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它由交互系统1、基本设定模块2、自我诊断认知系统3、语音系统 4、表情及动作系统5、情绪与性格系统6、思维系统7、外部接口8、辅助系统9构成。
其中,所述包括基本设定模块2、自我诊断认知系统3、语音系统4、表情与动作系统5、情绪与性格系统6、思维系统7,组成核心系统A。
其中,所述交互系统1:本系统用以实现使用者与核心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交互。
其中,所述基本设定模块2:本模块用以设置智能机器人自身以及所处环境的基本情况。
其中,所述自我诊断认知系统3:本系统用以对人进行诊断,了解自身一些基本状况。
其中,所述语音系统4:本系统为发声的综合系统,模拟、复制音色,输出个性化声音信号,给交互系统。
其中,所述表情及动作系统5:本系统用以复制,模拟行为动作、表情,输出个性化的形象,给交互系统进行展示。
其中,所述情绪与性格系统6:系统为智能机器人提供情绪和性格进行模拟的支撑。
其中,所述思维系统7:本系统为智能机器人提供思维模拟和思维发展的支撑。
其中,所述外部接口8:本接口为交互系统与互联网等外界信息提供支撑。
其中,所述辅助系统9:本模块用于集合除交互系统之外的各类硬件及设备,为智能机器人做硬件上的支撑和辅助。
与现有技术领域产品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益处:
本发明,可做到人的基本特征的数字化、虚拟化,赋予智能机器人的个性化,塑造智能机器人格,让人在某种意义下实现永生,方便储存及调用、复制,并随着后续技术的发展更新,进行持续开发,实现在虚拟世界中的永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方法和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并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交互系统1:本系统主要用以与使用者人机交互,交互方式为:机械按键交互、按钮交互、触摸屏交互、语音交互、微表情交互、眼神交互、肢体动作交互、脑机交互,当中的至少其中一种或多种。
交互系统为核心系统之一,与核心系统A及外部接口9有内在关联,并不定期从外部接口9获取电脑、服务器、互联网等外部可利用的信息。
基本设定模块2:通过外界录入的基本资料,资料为照片、录入影片、设定籍贯、身高、体重、胖瘦程度、年龄、场景环境、服饰、发型、按标准实时拍摄的视频,当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智能分析,匹配出适当的语音、形象以及表情;当使用者未做任何一项资料录入时,系统自动默认虚拟人物。
本系统与语音系统4、表情及动作系统5有关联,并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撑。
自我诊断认知系统3:本系统通过大量的问卷和测评资料,对个人进行认知、诊断和测评,测评内容为:喜好、习惯、情感(爱恨情仇感动遗憾)、运动、娱乐、体能、三观、信仰、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人生经历、特殊记忆、生活方式、性格特质、思维模式,当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其中,性格特质测评,依据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基本性格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艾森克人格理论、人格大五理论(The Big Five)、七因素模型、T型人格理论、A-B型人格、荣格的内-外人格类型理论,其中一种或多种进行;其中,思维测评包括思维系统测评和思维技巧测评两种,思维系统测评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思维技巧测评为: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批判思维、集中思维、侧向思维、求异思维、求证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递进思维、想象思维、分解思维、推理思维、对比思维、交叉思维、转化思维、跳跃思维、自觉思维、渗透思维、统摄思维、幻想思维、灵感思维、平行思维、组合思维、辩证思维、综合思维、核心思维、虚拟思维,一种或多种。
语音系统4:本系统将个人录音、录像声音、音色相近似的人声,其中一种或多种,合成标准语音;并根据基本设定模块2的年龄、环境设置系统3的场景环境、情绪与性格系统7的情绪,其中一种或多种,根据相应规律智能分析,合成不同环境、不同情绪、适当年龄、不同语种(包括方言),其中一种或多种的语音;若设定常用语和口头禅后,语音系统根据使用条件自动匹配进语句之间,增加个性化;同时也可调取语音信息,对各种外界的文本,稿件等进行个性化阅读。
表情及动作系统5:本系统对多种基本动作,如站姿、坐姿、走姿、跑姿,进行设定,也可对个人习惯性小动作进行特别设计,根据使用条件自动添加进基本动作中,以影像转3D、VR、AR、MR、3D全息、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激光束投射实体的3D影像、360度全息显示屏、边缘消隐技术、旋转LED显示技术、AI变脸技术、3D建模等技术,其中一种或多种进行设计。
情绪与性格系统6:本系统通过自我诊断认知系统4的性格测试结果,进行性格模拟的设计,并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反应,输出情绪和性格的反馈结果;本系统通过自我诊断认知系统4的性格测试结果,进行性格模拟设计,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反应,输出情绪和性格的反馈结果,并体现在表情上;表情为平淡、快乐、悲伤、愤怒、惊讶、恐惧、厌恶,其中一种或多种;扩展表情为钦佩、崇拜、欣赏、娱乐、焦虑、敬畏、尴尬、厌倦、冷静、困惑、渴望、厌恶、痛苦、着迷、嫉妒、兴奋、恐惧、痛恨、有趣、快乐、怀旧、浪漫、悲伤、满意、性欲、同情、满足,27种的其中一种或多种;表情按时间进行识别切换,无重大外界刺激时,以平淡为主。
情绪与性格系统通过显示屏的文字、图表、图像、影像、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其中一种或多种进行展示。
思维系统7:本系统通过测评系统4的思维测评结果,进行思维方式模拟;通过智能算法,演化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匹配新的关联思维,做到思维方式发展更新;当有对话交流的外界信息输入时,可根据思维系统输出文字结果信息,并可结合语音系统,生成相应的语言。思维模拟是对思维方式进行分类,确认思维特征,输出相近思维结果。
外部接口8:本系统为外界系统与交互系统数据交换,如可将网上的文章等文字信息,通过交互系统2,传输给语音系统4、表情及动作系统5,输出虚拟人的语音和动作;也可通过连接互联网,匹配对应对象,获取网上个人信息,收集及使用个人网上行为大数据,完善对自我认知测评。
辅助系统9:本系统用以集合多种硬件辅助设备,如VR头盔、气味模拟器、触感机器手套、痛觉模拟紧身衣、音箱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是,它由交互系统1、外部接口8、辅助系统9、核心系统A构成;其中,核心系统A由基本设定模块2、自我诊断认知系统3、语音系统4、表情与动作系统5、情绪与性格系统6、思维系统7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交互系统1,本系统主要用以与使用者人机交互,交互方式为:机械按键交互、按钮交互、触摸屏交互、语音交互、微表情交互、眼神交互、肢体动作交互、脑机交互,当中的至少其中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基本设定模块2,通过录入的基本资料,资料为照片、录入影片、设定籍贯、身高、体重、胖瘦程度、年龄、场景情景环境、服饰、发型、按标准实时拍摄的视频,当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智能分析,为最终匹配出适当的语音和形象提供支撑;当使用者未做任何一项资料录入时,系统自动默认虚拟人物及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自我诊断认知系统3,本系统对个人进行认知、诊断和测评,测评内容为:喜好、习惯、情感(爱恨情仇感动遗憾)、运动、娱乐、体能、三观、信仰、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人生经历、特殊记忆、生活方式、性格特质、思维模式,当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其中,性格特质测评,依据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基本性格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艾森克人格理论、人格大五理论(The Big Five)、七因素模型、T型人格理论、A-B型人格、荣格的内-外人格类型理论,其中一种或多种进行;
其中,思维测评包括思维系统测评和思维技巧测评两种,思维系统测评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思维技巧测评为: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批判思维、集中思维、侧向思维、求异思维、求证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递进思维、想象思维、分解思维、推理思维、对比思维、交叉思维、转化思维、跳跃思维、自觉思维、渗透思维、统摄思维、幻想思维、灵感思维、平行思维、组合思维、辩证思维、综合思维、核心思维、虚拟思维,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语音系统4,本系统将个人录音、录像声音、音色相近似的人声,其中一种或多种,合成标准语音;并根据基本设定模块2的年龄及场景、情绪与性格系统7的情绪,其中一种或多种,根据相应规律智能分析,合成不同环境、不同情绪、适当年龄、不同语种(包括方言),其中一种或多种的语音;若设定常用语和口头禅后,语音系统根据使用条件自动匹配进语句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表情及动作系统5,本系统对多种基本动作:站姿、坐姿、走姿、跑姿,进行设定,也可对个人习惯性小动作进行特别设计,根据使用条件自动添加进入基本动作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情绪与性格系统6,本系统通过自我诊断认知系统4的性格测试结果,进行性格模拟设计,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反应,输出情绪和性格的反馈结果,并体现在表情上;表情为平淡、快乐、悲伤、愤怒、惊讶、恐惧、厌恶,其中一种或多种;扩展表情为钦佩、崇拜、欣赏、娱乐、焦虑、敬畏、尴尬、厌倦、冷静、困惑、渴望、厌恶、痛苦、着迷、嫉妒、兴奋、恐惧、痛恨、有趣、快乐、怀旧、浪漫、悲伤、满意、性欲、同情、满足,共27种之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表情按时间进行识别切换,无重大外界刺激时,以平淡为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思维系统7,本系统通过测评系统4的思维测评结果,进行思维方式模拟;通过智能算法,演化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匹配新的关联思维,做到思维方式发展更新;当有对话交流的外界信息输入时,可根据思维系统输出文字结果信息,并结合语音系统,生成相应的语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外部接口8,本系统为外界系统与交互系统数据交换,可通过连接互联网,匹配对应对象,获取网上个人信息,收集及使用个人网上行为大数据,完善对自我认知测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辅助系统9,接入辅助硬件设备。
CN202010446619.0A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 Pending CN1117238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6619.0A CN111723898A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6619.0A CN111723898A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3898A true CN111723898A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64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6619.0A Pending CN111723898A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389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5399A (zh) * 2020-11-13 2021-02-23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特定人格对话机器人训练方法
CN112494956A (zh) * 2020-12-15 2021-03-1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将物品转换成宠物的拟化方法和宠物拟化系统
CN113116350A (zh) * 2021-04-19 2021-07-16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抑郁障碍认知重建训练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60981A (zh) * 2021-02-09 2021-07-23 上海领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技术的儿童心理评测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27593A1 (en) * 2013-11-06 2015-05-07 Forever Identity, Inc. Platform to Acquire and Represent Human Behavior and Physical Traits to Achieve Digital Eternity
CN106547884A (zh) * 2016-11-03 2017-03-29 深圳量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替身机器人的行为模式学习系统
US10157342B1 (en) * 2010-07-11 2018-12-18 Nam Kim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forming sensory input into actions by a machine having self-awareness
CN109278051A (zh) * 2018-08-09 2019-01-29 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JP6656447B1 (ja) * 2019-03-27 2020-03-04 ダイコク電機株式会社 動画出力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57342B1 (en) * 2010-07-11 2018-12-18 Nam Kim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forming sensory input into actions by a machine having self-awareness
US20150127593A1 (en) * 2013-11-06 2015-05-07 Forever Identity, Inc. Platform to Acquire and Represent Human Behavior and Physical Traits to Achieve Digital Eternity
CN106547884A (zh) * 2016-11-03 2017-03-29 深圳量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替身机器人的行为模式学习系统
CN109278051A (zh) * 2018-08-09 2019-01-29 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JP6656447B1 (ja) * 2019-03-27 2020-03-04 ダイコク電機株式会社 動画出力システ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5399A (zh) * 2020-11-13 2021-02-23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特定人格对话机器人训练方法
CN112494956A (zh) * 2020-12-15 2021-03-1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将物品转换成宠物的拟化方法和宠物拟化系统
CN113160981A (zh) * 2021-02-09 2021-07-23 上海领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技术的儿童心理评测系统
CN113116350A (zh) * 2021-04-19 2021-07-16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抑郁障碍认知重建训练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4839B2 (en) Human emulation robot system
Hanna To dance is human: A theor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N111723898A (zh) 一种模拟人类的智能机器人
Daniel The melancholy assemblage: Affect and epistemology in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KR101006191B1 (ko) 가상인격체의 감정표현과 동작구현방법
Barnard et al. Interactions with advanced graphical interfaces and the deployment of latent human knowledge
Sun et al. Nonverbal synchrony in virtual reality
Nishida Conversational informatics: An engineering approach
Llanes-Jurado et al. Developing conversational Virtual Humans for social emotion elicitation based on large language models
Fabri Emotionally expressive avatars for collaborat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Lee et al. Designing an expressive avatar of a real person
El-Nasr et al. Believable characters
Wiskowski Aesthetic collectives: On the nature of collectivity in cultural performance
Volonte et al. Effects of language familiarity in simulated natural dialogue with a virtual crowd of digital humans on emotion contagion in virtual reality
Pelachaud et al.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ynthetic agents
US20230330862A1 (en) Human emulation robot display system
Lam Believe in the Sound You See: The Effects of Body Type and Voice Pitch on the Perceived Audio-Visual Correspondence and Believability of Virtual Characters
Zwierlein Sonic Monstrosity and Visionary Women: Female Speaking Automata and Mass Mediation in Late-19th-Century British Science and Fiction
Amini Learning data-driven models of non-verbal behaviors for building rapport using an intelligent virtual agent
Schiffer An Actor-Centric Approach to Facial Animation Control by Neural Networks For Non-Player Characters in Video Games
El-Hameed Doing Things with Emotions: A Multimodal Visual Narrative Affective Pragmatics Approach to the Anti Bullying Digital Animated Short Film
Powell et al. The rise of the virtual human
Clarke Stelarc’s prosthetic head
Zell et al. From Perception to Interaction with Virtual Characters.
Green et al. An Assistive Conversation Skills Training System for Caregivers of Person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