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1796B - 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1796B
CN111721796B CN202010611183.6A CN202010611183A CN111721796B CN 111721796 B CN111721796 B CN 111721796B CN 202010611183 A CN202010611183 A CN 202010611183A CN 111721796 B CN111721796 B CN 111721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nuclear magnetic
excited
excitation
pulse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11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1796A (zh
Inventor
吴子岳
罗海
王伟谦
陈潇
叶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Marvel Stone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Marvel Stone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Marvel Stone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Marvel Stone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11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17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1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1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1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1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 G01N24/08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by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54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e.g. using pulse sequences ; 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pulse sequences; Operator console
    • G01R33/56Image enhancement or correction, e.g. subtraction or averaging techniques, e.g. improvement of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resolution
    • G01R33/561Image enhancement or correction, e.g. subtraction or averaging techniques, e.g. improvement of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resolution by reduction of the scanning time, i.e. fast acquiring systems, e.g. using echo-planar pulse sequences
    • G01R33/5615Echo train techniques involving acquiring plural, differently encoded, echo signals after one RF excitation, e.g. using gradient refocusing in echo planar imaging [EPI], RF refocusing in rapid acquisition with relaxation enhancement [RARE] or using both RF and gradient refocusing in gradient and spin echo imaging [GRAS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或改善现有的核磁共振技术难以实现多层激发并进行信号采集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包括:S.核磁共振源移动至待激发层面位置,核磁共振源向被测物体的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施加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核磁共振源激发并采集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重复执行步骤S。所述系统包括工作站、核磁共振系统以及位移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移动核磁共振源对不同激发层面位置进行激发并采集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实现了对被测物体空间上的多层激发。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是利用氢质子的核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或者检测物质成分和结构的一种技术。例如人体内包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例如氢原子核,其质子具有自旋运动。带电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在物理上类似于单独的小磁体,在没有外部条件影响下这些小磁体的方向性分布是随机的。当被测物置于外部磁场中时,这些小磁体将按照外部磁场的磁力线重新排列。这时,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使这些原子核的自旋(小磁铁)发生偏转,产生共振,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后,被激发的原子核(共振的小磁体)会逐渐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在恢复的过程中会释放电磁波信号,通过专用设备接收并处理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后即获得磁共振图形或者物质的成分和结构信息。
在磁共振应用中,往往需要对多个层面进行激发和信号采集。现有技术通过控制垂直于层面方向的梯度(层选梯度)和中心频率来实现。可以用如下公式(1)描述。
f=γGΔx (1)
其中γ为拉莫尔频率,G为层选梯度,Δx为待激发层面偏离中心的距离,f即为激发指定层面需要施加的激发频率。
在磁共振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即某个层面被激发后到再次被激发的时间间隔。当物体被激发后,物体中的质子需要一定的驰豫时间才能回复到初始状态,再次激发才能产生强的磁共振信号。若TR很短,质子未恢复到初始状态,则信号会降低。当需要对多个层面进行激发时,一种方式是逐层激发,即激发并采集完一个层面的信号后(包括若干TR),再改变激发频率对下一层进行激发并采集信号,在TR较长时该方法扫描时间非常长。更广泛应用的是在一个TR内交替激发,即在一个TR内按照f1,f3,f5,f7…fn-1,f2,f4,f6…fn的顺序施加中心频率,激发并采集各个层面的信号,在下一个TR内重复如上过程直到完成扫描。第二种方法在一个TR内实现了多层激发,通过交替激发的方式,充分利用了TR内等待驰豫恢复的空闲时间。
然而,传统的核磁共振系统磁体都要求高度均匀的磁场,要在TR内实现多层激发,需要添加复杂的梯度系统才能实现,而梯度系统会大大增加系统复杂性和硬件成本。近年来,出现了非均匀场核磁共振系统,其磁体的均匀度很低,例如采用单边永磁体。这种核磁共振系统的磁体非常小巧,设计和生产简便,成本很低。一方面,单边磁体具有极强的天然梯度场,高达1T/m~3T/m,比普通磁共振梯度场高约2个数量级;另一方面,射频线圈有效带宽近似与磁场强度成正比,单边磁体磁场强度较低,因此其使用的射频线圈有效带宽很低。上述两方面因素导致了单边磁体磁共振系统选层厚度和选层范围都非常有限。
因此,现有技术通过改变中心频率的方式只能实现毫米范围内的层面选择,难以实现在一个TR内交替多层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或改善现有的核磁共振技术难以实现多层激发并进行信号采集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包括:S.核磁共振源移动至待激发层面位置,核磁共振源向被测物体的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施加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核磁共振源激发并采集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重复执行步骤S。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磁共振源移动至待激发层面位置,包括:所述核磁共振源的移动方向与待激发层面位置垂直。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重复执行步骤S,包括:在至少一个TR内重复执行N次步骤S,完成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用时间τ1,用于激发并采集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移动时间τ2,用于核磁共振源移动至下一待激发层面位置;
等待时间τ3,用于等待向被测物体的所述下一待激发层面位置施加核磁共振脉冲序列;
N,τ1,τ2和τ3满足如下关系式
TR=N*(τ123) (2)。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至少一个TR内重复执行N次步骤S,完成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包括:先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偶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或者,先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偶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或者,先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偶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或者,先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所述方法的多层激发信号采集系统,包括:
工作站,用于发送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指令,用于发送平移指令,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核磁共振系统,用于产生核磁共振源,用于接收被测物体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并向所述工作站反馈所述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以及
位移台,用于接收平移指令,并根据所述平移指令使核磁共振系统的激发端向与待激发层面位置垂直的方向移动并移动至被测物体的待激发层面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核磁共振系统包括:
核磁共振谱仪,用于接收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指令,并根据所述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指令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用于接收射频系统反馈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并向所述工作站反馈所述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以及
射频系统,用于对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处理以便于施加于被测物体,用于对所述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处理以便于向工作站反馈,用于切换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模式和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模式;用于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或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射频系统包括:
收发转换模块,与核磁共振谱仪通讯,用于切换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模式和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模式;
磁体模块,设于位移台,用于对被测物体产生梯度磁场;以及
射频线圈,设于位移台,与收发转换模块通讯,当收发转换模块切换为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模式时,所述射频线圈用于对被测物体产生激发中心频率;当收发转换模块切换为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模式时,所述射频线圈用于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所述位移台用于根据所述平移指令使磁体模块和射频线圈向与待激发层面位置垂直的方向移动并移动至被测物体的待激发层面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射频系统还包括:
射频功率放大器,分别与收发转换模块和核磁共振谱仪通讯,用于处理发射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以及
前置放大器,分别与收发转换模块和核磁共振谱仪通讯,用于处理接收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磁体模块包括单边磁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通过核磁共振源移动至待激发层面位置,核磁共振源向被测物体的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施加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激发并采集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通过重复执行上述步骤,显然实现了多层激发及多层核磁共振回波信号采集,实现了对被测物体空间上的多层激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磁共振脉冲序列和信号采集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或改善现有的核磁共振技术难以实现多层激发并进行信号采集的技术问题的问题。其中,方法和系统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通过不断的移动核磁共振源至不同的待激发层面位置,进行激发和信号采集,实现了被测物体空间上多层激发及多层核磁共振回波信号的采集。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包括:S.核磁共振源移动至待激发层面位置,核磁共振源向被测物体的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施加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核磁共振源激发并采集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重复执行步骤S。
可选地,所述核磁共振源移动至待激发层面位置,包括:所述核磁共振源的移动方向与待激发层面位置垂直。所述核磁共振源的移动方向与待激发层面位置垂直,例如,核磁共振源的可以横向或者纵向进行平移,对被测物体的横向或者纵向层面等间距进行激发,从而,保证被测物体的多层面的激发及对应各层面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的采集。
为了更贴合实际使用的情形,在重复时间TR内,进行多次激发,以节约时间,实现快速采集各层面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的目的。
可选地,所述重复执行步骤S,包括:在至少一个TR内重复执行N次步骤S,完成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为了使每次执行步骤S所用时间可控,本发明实施例对每次对带激发层面位置所用时间进行了细分,在一个TR内对尽量多的待激发层面位置进行激发,从而节约时间,实现快速采集被测物体核磁共振回波信号的目的,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用时间τ1,用于激发并采集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移动时间τ2,用于核磁共振源移动至下一待激发层面位置;
等待时间τ3,用于等待向被测物体的所述下一待激发层面位置施加核磁共振脉冲序列;
N,τ1,τ2和τ3满足如下关系式
TR=N*(τ123) (2)。
显然,经过上述关系式(2)处理,每个TR内能够实现对N个位置的完整激发采集过程。
为了进一步的节约时间,实现快速采集各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激发和信号采集过程进行了优化。本发明实施例为满足各待激发层面位置在TR时间内呈V型变化,从而最大程度的节约执行每个步骤S所需的时间,基于此,以下给出四个可选方案。
方案一,所述在至少一个TR内重复执行N次步骤S,完成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包括:先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偶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方案二,与方案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先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偶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其余相同。
方案三,与方案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先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偶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其余相同。
方案四,与方案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先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其余相同。
方案一至四原理相同,现以方案二进行说明,其余方案参考方案二的说明,此不赘述。
对方案二的说明参阅图3所示的示例。图3中示出的是两个TR(即TR1和TR2)内,步骤S执行的顺序。
首先,在TR1内,在时长τ1内对位置0执行激发采集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在时长τ2内核磁共振源移动至位置2;等待τ3时长,在时长τ1内对位置2执行激发和核磁共振回波信号采集,完成后,核磁共振源移动至下一位置。依次类推,分别对位置4、位置6……至位置N(假定N为偶数)执行上述过程。
在对位置N执行步骤S结束后,磁共振源向相反方向移动,在时长τ2内核磁共振源移动至位置N-1;等待τ3时长,在时长τ1内对位置N-1执行激发和核磁共振回波信号采集;完成后,核磁共振源移动至下一位置。依次类推,分别对位置N-3、位置N-5、位置N-7……至位置1执行上述过程。
此时,TR1内对N个位置的激发和核磁共振回波信号的采集完成。TR2与TR1的上述过程类似,此不赘述。
显然,上述四个方案的核磁共振源通过上述扫描方式实现了在TR内对N个位置执行步骤S的V型的变化,最大限度的节约了时间,实现了对被测物体空间上多层磁共振回波信号数据的快速获取。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采集到的信号与传统信号区别在于采集到的信号多一个层的维度,采用现有重建算法逐层处理信号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系统,包括:
工作站,用于发送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指令,用于发送平移指令,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核磁共振系统,用于产生核磁共振源,用于接收被测物体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并向所述工作站反馈所述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以及
位移台,用于接收平移指令,并根据所述平移指令使核磁共振系统的激发端向与待激发层面位置垂直的方向移动并移动至被测物体的待激发层面位置。
可选地,所述核磁共振系统包括:
核磁共振谱仪,用于接收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指令,并根据所述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指令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用于接收射频系统反馈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并向所述工作站反馈所述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以及
射频系统,用于对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处理以便于施加于被测物体,用于对所述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处理以便于向工作站反馈,用于切换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模式和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模式;用于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或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可选地,所述射频系统包括:
收发转换模块,与核磁共振谱仪通讯,用于切换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模式和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模式;
磁体模块,设于位移台,用于对被测物体产生梯度磁场;以及
射频线圈,设于位移台,与收发转换模块通讯,当收发转换模块切换为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模式时,所述射频线圈用于对被测物体产生激发中心频率;当收发转换模块切换为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模式时,所述射频线圈用于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所述位移台用于根据所述平移指令使磁体模块和射频线圈向与待激发层面位置垂直的方向移动并移动至被测物体的待激发层面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射频系统还包括:
射频功率放大器,分别与收发转换模块和核磁共振谱仪通讯,用于处理发射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以及
前置放大器,分别与收发转换模块和核磁共振谱仪通讯,用于处理接收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如图2所示,(以图3为例)磁共振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站发送发射磁共振脉冲序列指令至核磁共振谱仪,核磁工作谱仪根据发射磁共振脉冲序列指令发射磁共振脉冲序列,如CPMG序列;磁共振脉冲序列经过射频功率放大器处理后通过收发转换模块(如收发转换开关)切换为发射磁共振脉冲序列模式将处理后的磁共振脉冲序列发送至射频线圈,射频线圈在磁体模块(如单边永磁体)的梯度磁场下将处理后的磁共振脉冲序列作用于被测物体的第一位置(如位置0);而后,收发转换模块切换为接收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模式,收发转换模块通过射频线圈接收被测物体的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并通过前置放大器处理后反馈至核磁共振仪;核磁共振仪传输至工作站;采用上述方式采集被测物体的第二位置(如位置2)的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依此类推,直至全部采集完成。
位移台可以采用向纵向或横向平移的方式,使核磁共振源沿着与各个待激发层面位置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位移台可以采用现有的步进装置或步进结构实现。
在需要更换被测物体的检测位置时,工作站向位移台发送平移指令,位移台上的射频线圈和磁体模块在位移台的移动下移动至下一个检测位置重复上述工作过程。
可选地,所述磁体模块包括单边磁体。本实施例的磁体模块采用单边磁体,无需额外的梯度系统,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和硬件成本。
从而,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通过不断的移动核磁共振源至不同的待激发层面位置,进行激发和信号采集,实现了被测物体空间上多层激发及多层核磁共振回波信号的采集;通过对激发和信号采集过程的优化,节约了时间,实现了被测物体空间上各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的快速采集;所述系统的磁体模块采用单边磁体,无需额外的梯度系统,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和硬件成本。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核磁共振源移动至待激发层面位置,核磁共振源向被测物体的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施加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核磁共振源激发并采集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重复执行步骤S;
所述核磁共振源移动至待激发层面位置,包括:所述核磁共振源的移动方向与待激发层面位置垂直;
所述重复执行步骤S,包括:在至少一个TR内重复执行N次步骤S,完成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所用时间τ1,用于激发并采集所述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移动时间τ2,用于核磁共振源移动至下一待激发层面位置;
等待时间τ3,用于等待向被测物体的所述下一待激发层面位置施加核磁共振脉冲序列;
N,τ1,τ2和τ3满足如下关系式
TR=N*(τ123) (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至少一个TR内重复执行N次步骤S,完成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N个待激发层面位置产生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包括:先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偶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或者,先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偶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或者,先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偶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或者,先按照偶数位置序号顺序逆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待激发层面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再按照奇数位置序号顺序正序完成每个奇数位置的激发并采集对应的核磁共振回波信号。
3.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多层激发信号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站,用于发送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指令,用于发送平移指令,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核磁共振系统,用于产生核磁共振源,用于接收被测物体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并向所述工作站反馈所述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以及
位移台,用于接收平移指令,并根据所述平移指令使核磁共振系统的激发端向与待激发层面位置垂直的方向移动并移动至被测物体的待激发层面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激发信号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磁共振系统包括:
核磁共振谱仪,用于接收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指令,并根据所述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指令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用于接收射频系统反馈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并向所述工作站反馈所述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以及
射频系统,用于对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处理以便于施加于被测物体,用于对所述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处理以便于向工作站反馈,用于切换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模式和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模式;用于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或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激发信号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包括:
收发转换模块,与核磁共振谱仪通讯,用于切换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模式和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模式;
磁体模块,设于位移台,用于对被测物体产生梯度磁场;以及
射频线圈,设于位移台,与收发转换模块通讯,当收发转换模块切换为发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模式时,所述射频线圈用于对被测物体产生激发中心频率;当收发转换模块切换为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模式时,所述射频线圈用于接收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所述位移台用于根据所述平移指令使磁体模块和射频线圈向与待激发层面位置垂直的方向移动并移动至被测物体的待激发层面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激发信号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还包括:
射频功率放大器,分别与收发转换模块和核磁共振谱仪通讯,用于处理发射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以及
前置放大器,分别与收发转换模块和核磁共振谱仪通讯,用于处理接收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激发信号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模块包括单边磁体。
CN202010611183.6A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721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1183.6A CN111721796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1183.6A CN111721796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1796A CN111721796A (zh) 2020-09-29
CN111721796B true CN111721796B (zh) 2021-03-30

Family

ID=72572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1183.6A Active CN111721796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17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4814B (zh) * 2020-10-22 2022-09-16 无锡鸣石峻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边磁体磁共振的脂肪定量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6663A (zh) * 2019-12-05 2020-03-27 无锡鸣石峻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核磁共振器官弹性无创定量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5616B2 (ja) * 2000-09-25 2010-08-04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20170131374A1 (en) * 2015-11-10 2017-05-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KR101811720B1 (ko) * 2016-03-02 2017-1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공명 영상 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자기 공명 영상 생성 방법
US11009575B2 (en) * 2016-05-11 2021-05-18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time-interleaved multislic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N106725481A (zh) * 2017-01-23 2017-05-31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单边核磁共振传感设备检测皮肤烧伤深度的方法
CN107153169B (zh) * 2017-07-04 2020-03-27 南京拓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态进动梯度多回波水脂分离成像方法
CN110780247B (zh) * 2019-11-12 2021-02-12 无锡鸣石峻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磁共振原理的器官脂肪无创定量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6663A (zh) * 2019-12-05 2020-03-27 无锡鸣石峻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核磁共振器官弹性无创定量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1796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27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acquiring multiple slices/slabs in magnetic resonance system
CN111721795B (zh)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系统的物质测量方法及系统
JPH0956694A (ja) Mr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EP286768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ed magnetic resonance acquistion
CN111721796B (zh) 一种多层激发信号采集方法及系统
US9846216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
US8542016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156777A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和磁共振成像方法
CN103364747A (zh) 用于控制磁共振系统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KR20010066860A (ko) 구배 자장 인가 방법 및 장치, 및 자기 공명 촬상 장치
CN1196940C (zh) 磁共振信号获取方法及装置、记录媒体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11638479B (zh) 一种一维定位像获取方法及磁共振系统
RU2013139181A (ru)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изображений с перемежающейся спин-блокировкой
CN1346623A (zh) 俘获磁共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记录媒体和应用该方法和装置的磁共振成像系统
US20150309139A1 (en) Metho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for slice-selec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78212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MRI data for pulse sequences with multiple phase encode directions and periodic signal modulation
KR20140099775A (ko) 자기공명영상 시스템
US6154029A (en) MR im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388436A (zh) 用于采集磁共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JP2001276016A5 (zh)
US5672970A (en)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CN101676737B (zh) 多截面/区块磁共振讯号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US4721911A (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CN1131906A (zh) 脉冲序列最佳化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及其装置
CN103792503A (zh) 从双回波拍摄中生成原始数据组的方法以及磁共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