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1675A - 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1675A
CN111721675A CN202010766070.3A CN202010766070A CN111721675A CN 111721675 A CN111721675 A CN 111721675A CN 202010766070 A CN202010766070 A CN 202010766070A CN 111721675 A CN111721675 A CN 111721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eability
heterogeneous
profile control
core
rock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60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
李先杰
华朝
王姗姗
陈鑫
李宜强
胡科
王全
陈冠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Priority to CN2020107660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16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1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16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3/00Investigating surface or boundary effects, e.g. wetting power; Investigating diffusion effect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surface, boundary, or diffusion effects
    • G01N13/04Investigating osmotic eff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均相调驱剂供给装置、六通阀、控制阀、数据采集处理装置、渗透率过渡岩心以及量筒;渗透率过渡岩心包括相连的过渡段岩心和目标段岩心,且过渡段岩心的另一端作为渗透率过渡岩心的注入端与控制阀相连,目标段岩心的另一端作为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采出端与量筒相连;非均相调驱剂的输出端经六通阀和控制阀相连;数据采集处理装置设置在六通阀以及渗透率过渡岩心上,用于对相应位置处的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本发明可以降低或避免非均相调驱剂注入过程中的端面堵塞的现象,可以获得更符合实际情况的非均相调驱剂与储层渗透率的最佳匹配关系。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及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非均相调驱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且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深部调驱技术,广泛用于高含水油田的控水增油。常用的非均相调驱剂有交联聚合物微球、自适应微胶、预交联颗粒或其它有机、无机体系。交联聚合物类非均相调驱剂一般在地面合成且粒径可控,合成后的性质稳定,有较强的抗温抗盐性能,在水中分散性良好,能够运移到地层深部,一些产品具有吸水膨胀性,通过吸附、架桥、滞留等作用有效封堵高渗层。非均相调驱剂的有效物质(比如微球)流动阻力较大,可以进入并封堵高渗层,而其分散液(一般为具有一定矿化度的水)流动阻力较小,则可以在升高的压力梯度作用下进入未被波及的、流动阻力较大的低渗区域,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同时很多非均相调驱剂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压力梯度达到一定值后变形通过孔喉,实现深部运移。
非均相调驱剂矿场应用表明其效果主要取决于非均相调驱剂与储层渗透率的匹配关系。相对于储层渗透率,非均相调驱剂尺寸过大则注入困难,无法向深部运移;过小,则易沿高渗孔喉窜流而无法实现有效封堵。两者的最佳匹配关系常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来确定。用来评价两者最佳匹配关系的物理模型主要有两种:微观模型和人造岩心。
常用的微观模型有微观刻蚀孔喉模型、核孔滤膜模型等,这种微观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模型的孔喉结构简单,尺度分布相对单一,不能模拟储层孔隙分布差异的存在,与储层的真实结构有较大差异;(2)这种模型外观尺寸往往较小,也难以模拟非均相调驱剂的深部运移能力。
采用人造岩心的评价方法更符合实际储层情况,具有更强的适用性。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1)颗粒状的非均相调驱剂时常堵塞在人造岩心端面,难以进入岩心内部,造成注入压力虚高,评价结果存在较大误差;(2)非均相调驱剂为非均相、非连续体系,采用基于连续流体的阻力系数等参数来表征存在一定误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及方法,采用渗透率过渡岩心对非均相调驱剂进行评价,可以消除端面效应、实验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其包括非均相调驱剂供给装置、六通阀、控制阀、渗透率过渡岩心、量筒以及数据采集处理装置;
所述渗透率过渡岩心包括相连的过渡段岩心和目标段岩心,且所述过渡段岩心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渗透率过渡岩心的注入端与所述控制阀相连,所述目标段岩心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采出端与所述量筒相连;
所述非均相调驱剂供给装置的输出端经所述六通阀与所述控制阀相连;
所述数据采集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六通阀以及所述渗透率过渡岩心上,用于对相应位置处的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段岩心的渗透率依据目标储层渗透率设置,所述过渡段岩心的渗透率按照目标储层渗透率的若干倍依次设置或按照目标储层的从近井地带到储层深部的渗透率特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岩心的渗透率沿注入方向按照目标段渗透率的10倍、5倍和3倍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段岩心占所述渗透率过渡岩心长度的一半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非均相调驱剂供给装置包括注入泵以及分别用于盛放模拟水(盐水)和非均相调驱剂的两活塞容器;所述注入泵的输出端经第一控制阀门与两所述活塞容器的输入端相连,两所述活塞容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六通阀的两个入口相连,且两所述活塞容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包括计算机、若干压力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其中一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六通阀处,其他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目标段岩心处,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将相应位置处的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经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处理后,发送到所述计算机进行记录和处理。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实验目的对非均相调驱剂和渗透率过渡岩心进行制作;
(2)采用制备好的非均相调驱剂和渗透率过渡岩心进行渗透率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及采出端的压力变化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并根据得到的压力变化数据,得到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适用渗透率范围或目标储层适用的非均相调驱剂及其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根据实验目的对非均相调驱剂和渗透率过渡岩心进行制作的方法,包括:
当实验目的是为了对非均相调驱剂优选使用的渗透率范围进行测试时,准备工作包括:首先,对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初始和膨胀后粒度分布进行测量;其次,参照得到的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粒度分布,按照孔径和渗透率理论公式评估目标段岩心的渗透率范围,并根据该渗透率范围制作一系列目标段岩心渗透率不同的渗透率过渡岩心,烘干待用;
当实验目的是为了根据目标储层渗透率优选合适的非均相调驱剂时,准备工作包括:首先,根据目标储层渗透率特征制作多个同规格的渗透率过渡岩心,烘干待用;其次,选择不同的非均相调驱剂,测试其膨胀前后粒径分布,并配制不同浓度的分散体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得到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适用渗透率范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按照目标段岩心渗透率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对各渗透率过渡岩心进行渗透率实验,具体包括:
a)将制作的渗透率过渡岩心抽真空饱和水,并测量孔隙度,获得该渗透率过渡岩心的孔隙体积;
b)打开盛放模拟水的活塞容器两端的阀门,利用注入泵将模拟水注入渗透率过渡岩心,记录注入压力和注入流量,进行水测渗透率,实验完成后关闭活塞容器两端阀门并关闭注入泵;
c)打开盛放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活塞容器两端的阀门,利用注入泵将目标非均相调驱剂注入渗透率过渡岩心,全过程持续记录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各测压点的压力变化,待全部测压点压力稳定后或者注入量达到10PV时停注;
d)按照目标段岩心渗透率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更换一系列渗透率过渡岩心,并重复步骤b)~步骤c),对过程中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的压力变化进行实时采集;
其次,根据得到的各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的压力数据,绘制各渗透率过渡岩心中目标段岩心各测压点压力-渗透率关系图,得到与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相匹配的渗透率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得到目标储层适用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及其最优浓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相同浓度的不同非均相调驱剂的分散体系依次注入各渗透率过渡岩心,筛选出与目标储层相匹配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
其次,将不同浓度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注入各渗透率过渡岩心,筛选出与目标储层相匹配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的最优浓度。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涉及的渗透率过渡岩心,该岩心为人造岩心,可分为两部分,即过渡段岩心和目标段岩心,前者位于注入端,后者靠近采出端。这种设计可以避免注入端的端面效应,而且可以模拟非均相调驱剂矿场应用时实际的运移过程,获得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实用价值,有效克服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2)本发明可以通过改变不同非均相调驱剂的浓度以及不同渗透率过渡岩心的渗透率,实现对非均相调驱剂与储层的最佳渗透率匹配范围的研究,实验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综上,本发明弥补了传统的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和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的不足,更符合非均相调驱剂矿场应用的注入过程,可以避免非均相调驱剂注入过程中的端面堵塞的现象,所得评价结果更准确。因此,本发明可以广泛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验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渗透率递变岩心实验结果(目标段渗透率3000mD,测压点1、2、3均匀布置在目标段岩心上);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均质岩心实验结果(渗透率3000mD,每隔10cm设置一个测压点);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目标段渗透率岩心各测压点压力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其包括:非均相调驱剂供给装置、六通阀4、控制阀5、渗透率过渡岩心6、量筒7以及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其中,非均相调驱剂供给装置的输出端经六通阀4和控制阀5后与渗透率过渡岩心6的注入端相连,渗透率过渡岩心6的采出端与量筒7相连;数据采集处理装置设置在六通阀4以及渗透率过渡岩心6上,用于对相应位置处的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非均相调驱剂供给装置包括注入泵1以及分别用于盛放模拟水和非均相调驱剂的两活塞容器2。其中,恒速泵1的输出端经第一控制阀门与两活塞容器2的输入端相连,两活塞容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六通阀的两个端口相连,且两活塞容器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注入泵1采用可以实现恒速或恒压注入,注入稳定,并且具有数显功能,可以显示和设置注入压力、注入速度、注入量等的注入泵。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两活塞容器2根据注入流体的性质选择,且活塞容器中应有双密封圈活塞,用于盛放非均相调驱剂的活塞容器应使用带搅拌器的活塞容器。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渗透率过渡岩心6包括一体成型的过渡段岩心和目标段岩心,且过渡段岩心的另一端作为渗透率过渡岩心6的注入端与控制阀5相连,目标段岩心的另一端作为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采出端与量筒7相连。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目标段岩心的渗透率依据目标储层渗透率设置,过渡段岩心的渗透率按照目标储层渗透率的若干倍依次设置或按照目标储层的从近井地带到储层深部的渗透率特征设置。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过渡段岩心的渗透率沿注入方向可按照目标段渗透率的若10倍、5倍和3倍依次设置。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过渡段岩心和目标段岩心一体制作,一次成型,以避免衔接过程中孔喉突变。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目标段岩心所占长度根据实际评价需要和现场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渗透率过渡岩心整体长度的一半。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包括计算机、若干压力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其中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六通阀4处,其他各压力传感器均匀间隔设置在渗透率过渡岩心6的目标段岩心上,各压力传感器将相应位置处的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经数据采集装置处理后发送到计算机进行记录和处理。更为优选的,在目标段岩心处均匀间隔设置三个压力传感器。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量筒7容积根据实际需要选定。
实施例二
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可以实现根据目标非均相调驱剂优选适用的渗透率范围,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1)实验准备:根据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粒径分布制作一系列目标段岩心渗透率不同的渗透率过渡岩心。
为了对目标非均相调驱剂优选使用的渗透率范围进行测试时,准备工作包括:首先,利用激光粒度仪、显微镜等仪器测试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初始和膨胀后粒度分布,例如可以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目标非均相调驱剂在储层温度下老化吸水膨胀后的粒径分布,获得其膨胀后的中值粒径;然后,参照得到的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粒度分布,按照孔径和渗透率理论公式评估目标段岩心的渗透率范围,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渗透率范围制作一系列不同目标段岩心渗透率的渗透率过渡岩心,烘干待用。
(2)渗透率实验:按照目标段岩心渗透率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对各渗透率过渡岩心进行渗透率实验,包括孔隙度测量阶段、水测渗透率阶段以及非均相调驱剂注入阶段。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2.1)将制作的渗透率过渡岩心抽真空饱和水,并测量孔隙度,获得该渗透率过渡岩心的孔隙体积,并按照图1所示将其与控制阀5和量筒7进行连接;其中,对渗透率过渡岩心进行抽真空并测量孔隙度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2)打开盛放模拟水的活塞容器两端的阀门,利用注入泵1将模拟水注入渗透率过渡岩心,记录注入压力和注入流量,进行水测渗透率,实验完成后关闭活塞容器两端阀门并关闭注入泵1;
(2.3)打开盛放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活塞容器两端的阀门,利用注入泵1将目标非均相调驱剂注入渗透率过渡岩心,全过程持续记录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各测压点的压力变化,待全部测压点压力稳定后或者注入量达到10PV时停注;
(2.4)按照目标段岩心渗透率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更换渗透率过渡岩心6,重复步骤(2.1)到步骤(2.3),对各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的压力变化进行实时采集。
(3)数据整理:根据得到的各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的压力变化数据,绘制目标段岩心各测压点压力-渗透率关系图,得到与目标非均相调驱剂所匹配的实际渗透率范围。
按照目标段渗透率从小到大更换一系列渗透率过渡岩心时,目标段测压点的压力会经历:无压力-压力曲线持续升高-压力曲线有水平段-压力很低的过程,目标段测压点从出现压力到压力突然降低所对应的渗透率范围即为该非均相调驱剂适用的最佳储层渗透率范围;基于这个规律,将目标段三个测压点的压力绘制在同一个压力-渗透率图上,三个测压点均有一定压力的渗透率与所用非均相调驱剂较匹配。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3.1)根据各渗透率岩心的注入端和采出端测得的压力数据,绘制各渗透率岩心对应的压力随注入量的变化曲线;
(3.2)根据各渗透率岩心对应的压力随注入量的变化曲线绘制目标段岩心各测压点压力-渗透率关系图,三个测压点均具有一定压力所对应的渗透率即与所用的非均相调驱剂较匹配。
实施例三
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还可以实现根据目标储层渗透率优选合适的非均相调驱剂,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目标储层渗透率特征制作同规格的渗透率过渡岩心,并选择不同的非均相调驱剂,每一种非均相调驱剂配制不同浓度的分散体系。
为了根据目标储层渗透率优选合适的非均相调驱剂时,准备工作包括:根据目标储层渗透率特征制作多个同规格的渗透率过渡岩心,并对渗透率过渡岩心测试孔隙度、水测渗透率等;然后,选择不同的非均相调驱剂,测试其粒径分布,并配制不同浓度的分散体系。
(2)将相同浓度的不同非均相调驱剂依次注入各渗透率过渡岩心,筛选出与目标储层相匹配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2.1)将渗透率过渡岩心接入实验流程,将一定浓度的非均相调驱体系以一定注入速度注入渗透率过渡岩心,采集并记录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各测压点压力;
(2.2)更换同规格渗透率过渡岩心和不同非均相调驱剂,并重复步骤(2.1),直到完成所有相同浓度的不同非均相调驱体系的注入实验,得到各非均相调驱剂注入时各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各测压点压力;
(2.3)根据同一浓度不同粒径分布的非均相调驱剂注入时目标段岩心所对应的测压点数据,得到与目标储层相匹配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
根据同一浓度不同粒径分布的非均相调驱剂注入时目标段岩心所对应的测压点数据,绘制目标段测压点压力-非均相调驱剂粒度关系图,优选适用于目标储层的非均相调驱剂粒度,即三个测压点均有一定压力的实验所使用的非均相调驱剂粒度较适合目标储层渗透率。
(3)将不同浓度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注入各渗透率过渡岩心,筛选出与目标储层相匹配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的最优浓度。
(3.1)将浓度最小或最大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按照一定速度注入渗透率过渡岩心,并记录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各测压点的压力变化数据;
(3.2)更换同规格渗透率过渡岩心和不同浓度的最优非均相调驱体系,并重复步骤(3.1),直到完成所有不同浓度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的注入实验,得到各浓度非均相调驱剂注入时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各测压点的压力变化数据。
(3.3)根据不同浓度下最优非均相调驱剂注入时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各测压点的压力变化数据,筛选出与目标储层相匹配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的最优浓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评价了一种交联聚合物微球的运移封堵性能及所匹配的最佳渗透率。其中,交联聚合物微球吸水膨胀后中值粒径为20μm;目标段渗透率为1000mD,1500mD,2000mD,3000mD和4000mD,渗透率过渡岩心的前三段为过渡段岩心,其渗透率分别为目标段岩心的10倍、5倍和3倍,方形岩心尺寸为3.8cm×3.8cm×30cm,过渡段岩心长15cm,目标段岩心长15cm。作为对比,均质岩心的渗透率为1000mD,1500mD,2000mD,3000mD和4000mD,规格为方形岩心尺寸为3.8cm×3.8cm×30cm。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实验,获得五组岩心目标段测压点的压力变化情况。
如图2所示,注入微球时,目标段岩心的三个测压点均产生相应的压力梯度,且三个测压点的压力梯度相对分布均匀,这说明微球在目标段岩心内实现了均匀运移和封堵。
如图3所示,均质岩心的各部分也产生了压力梯度,但是三个均等的岩心段的压力梯度相差较大,注入端压力明显偏高,出口段的压力梯度明显较低,这说明存在端面堵塞现象,影响了微球进入岩心深部。因此,渗透率过渡岩心实验得到的结果更准确。
如图4所示,绘制5种渗透率条件下目标段三个测压点的压力情况。由图4可知,当目标段渗透率小于等于1500mD时,岩心第二三测压点均无压力,说明微球没有进入目标段;而当渗透率大于等于4000mD时,目标段三个测压点的压力均较低,说明微球的封堵作用较弱;当渗透率位于二者之间时,三个测压点的压力较均匀分布,且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微球可以对目标段岩心实现相对均匀的运移和封堵。由此,可以确定该微球的最佳适用渗透率范围为2000-3000mD。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均相调驱剂供给装置、六通阀、控制阀、渗透率过渡岩心、量筒以及数据采集处理装置;
所述渗透率过渡岩心包括相连的过渡段岩心和目标段岩心,且所述过渡段岩心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渗透率过渡岩心的注入端与所述控制阀相连,所述目标段岩心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采出端与所述量筒相连;
所述非均相调驱剂供给装置的输出端经所述六通阀与所述控制阀相连;
所述数据采集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六通阀以及所述渗透率过渡岩心上,用于对相应位置处的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段岩心的渗透率依据目标储层渗透率设置,所述过渡段岩心的渗透率按照目标储层渗透率的若干倍依次设置或按照目标储层的从近井地带到储层深部的渗透率特征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岩心的渗透率沿注入方向按照目标段渗透率的10倍、5倍和3倍依次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段岩心占所述渗透率过渡岩心长度的一半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均相调驱剂供给装置包括注入泵以及分别用于盛放模拟水和非均相调驱剂的两活塞容器;所述注入泵的输出端经第一控制阀门与两所述活塞容器的输入端相连,两所述活塞容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六通阀的两个入口相连,且两所述活塞容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包括计算机、若干压力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其中一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六通阀处,其他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目标段岩心处,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将相应位置处的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经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处理后,发送到所述计算机进行记录和处理。
7.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系统的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实验目的对非均相调驱剂和渗透率过渡岩心进行制作;
(2)采用制备好的非均相调驱剂和渗透率过渡岩心进行渗透率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及采出端的压力变化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并根据得到的压力变化数据,得到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适用渗透率范围或目标储层适用的非均相调驱剂及其浓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根据实验目的对非均相调驱剂和渗透率过渡岩心进行制作的方法,包括:
当实验目的是为了对非均相调驱剂优选使用的渗透率范围进行测试时,准备工作包括:首先,对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初始和膨胀后粒度分布进行测量;其次,参照得到的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粒度分布,按照孔径和渗透率理论公式评估目标段岩心的渗透率范围,并根据该渗透率范围制作一系列目标段岩心渗透率不同的渗透率过渡岩心,烘干待用;
当实验目的是为了根据目标储层渗透率优选合适的非均相调驱剂时,准备工作包括:首先,根据目标储层渗透率特征制作多个同规格的渗透率过渡岩心,烘干待用;其次,选择不同的非均相调驱剂,测试其膨胀前后粒径分布,并配制不同浓度的分散体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得到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适用渗透率范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按照目标段岩心渗透率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对各渗透率过渡岩心进行渗透率实验,具体包括:
a)将制作的渗透率过渡岩心抽真空饱和水,并测量孔隙度,获得该渗透率过渡岩心的孔隙体积;
b)打开盛放模拟水的活塞容器两端的阀门,利用注入泵将模拟水注入渗透率过渡岩心,记录注入压力和注入流量,进行水测渗透率,实验完成后关闭活塞容器两端阀门并关闭注入泵;
c)打开盛放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的活塞容器两端的阀门,利用注入泵将目标非均相调驱剂注入渗透率过渡岩心,全过程持续记录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各测压点的压力变化,待全部测压点压力稳定后或者注入量达到10PV时停注;
d)按照目标段岩心渗透率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更换一系列渗透率过渡岩心,并重复步骤b)~步骤c),对过程中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的压力变化进行实时采集;
其次,根据得到的各渗透率过渡岩心注入端和采出端的压力数据,绘制各渗透率过渡岩心中目标段岩心各测压点压力-渗透率关系图,得到与目标非均相调驱剂相匹配的渗透率范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得到目标储层适用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及其最优浓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相同浓度的不同非均相调驱剂的分散体系依次注入各渗透率过渡岩心,筛选出与目标储层相匹配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
其次,将不同浓度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注入各渗透率过渡岩心,筛选出与目标储层相匹配的最优非均相调驱剂的最优浓度。
CN202010766070.3A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17216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6070.3A CN111721675A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6070.3A CN111721675A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1675A true CN111721675A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74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6070.3A Pending CN111721675A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167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2446A (zh) * 2014-05-08 2015-11-2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模拟层内非均质性的二维可视渗流实验方法
CN106884635A (zh) * 2017-03-03 2017-06-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测定方法
CN106932313A (zh) * 2017-04-24 2017-07-07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聚合物微球油藏适应性评价方法
CN206311468U (zh) * 2016-12-09 2017-07-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评价颗粒型堵剂运移能力的实验装置
CN107389396A (zh) * 2017-06-23 2017-11-24 东北石油大学 实现分注分采的层内非均质岩心的制作方法及其实验方法
CN107402286A (zh) * 2017-08-01 2017-11-28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聚合物微球岩心内缓膨性能测试实验方法
CN109916797A (zh) * 2019-03-12 2019-06-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测定聚表剂完全封堵储层所对应极限渗透率的方法
CN209485930U (zh) * 2018-12-03 2019-10-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剖堵水剂的堵水效果的测量系统
CN111219162A (zh) * 2019-11-22 2020-06-02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盐油藏无机凝胶深部调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2446A (zh) * 2014-05-08 2015-11-2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模拟层内非均质性的二维可视渗流实验方法
CN206311468U (zh) * 2016-12-09 2017-07-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评价颗粒型堵剂运移能力的实验装置
CN106884635A (zh) * 2017-03-03 2017-06-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测定方法
CN106932313A (zh) * 2017-04-24 2017-07-07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聚合物微球油藏适应性评价方法
CN107389396A (zh) * 2017-06-23 2017-11-24 东北石油大学 实现分注分采的层内非均质岩心的制作方法及其实验方法
CN107402286A (zh) * 2017-08-01 2017-11-28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聚合物微球岩心内缓膨性能测试实验方法
CN209485930U (zh) * 2018-12-03 2019-10-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剖堵水剂的堵水效果的测量系统
CN109916797A (zh) * 2019-03-12 2019-06-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测定聚表剂完全封堵储层所对应极限渗透率的方法
CN111219162A (zh) * 2019-11-22 2020-06-02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盐油藏无机凝胶深部调驱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永兵 等: "IPNG颗粒溶液调驱剂的注入性能试验研究", 《石油天然气学报》 *
贾飞: "DH-4区块复合离子型调驱体系深部调驱室内实验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7721B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含水特征与赋存状态的评价方法
CN107092719B (zh) 注水优势通道识别和微球封堵粒径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01243B (zh) 一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评价煤的动态水锁效应的方法与装置
Fattahpour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 of rock strength and perforation size on sand production
CN104196527B (zh) 多分支井产能模拟系统与多分支井产能模拟实验方法
CN107462936B (zh) 利用压力监测资料反演低渗透储层非达西渗流规律的方法
CN201803962U (zh) 非均质模型ct扫描模拟装置
CN104568694A (zh) 一种致密岩心气-水相对渗透率的测试方法
CN110927035A (zh) 一种低渗致密砂岩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方法
CN109522634A (zh) 一种致密气多段体积压裂水平井数值分析方法
CN107725046A (zh) 一种评价油藏注水过程中毛管力的设备和方法
CN104330344A (zh) 岩心气水两相渗流动态测试方法与装置
CN109403962A (zh) 油藏区块动态监测指标关联分析方法
CN107860694B (zh) 测量预交联凝胶颗粒在岩石微观孔喉中运移规律的方法
CN112257349B (zh) 一种判断致密砂岩可动水气藏气井是否具有开发价值的方法
CN106404600B (zh) 判别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行为的方法
CN111721675A (zh) 一种基于渗透率过渡岩心的非均相调驱剂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2031719A (zh) 一种基于流动系数下启动压力的油藏开发方式优选方法
CN109632604B (zh) 一种孔隙尺度到岩心尺度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粗化方法
CN109580448A (zh) 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Afzali et al. Simulation of flow in porous media: An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study
CN105673003A (zh) 一种致密油开采物理模拟试验方法
CN116413157A (zh) 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
Sun et al. A novel model for predicting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CN107356503A (zh) 一种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及其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