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3157A - 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3157A
CN116413157A CN202111634138.3A CN202111634138A CN116413157A CN 116413157 A CN116413157 A CN 116413157A CN 202111634138 A CN202111634138 A CN 202111634138A CN 116413157 A CN116413157 A CN 116413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ore
tested
gas
outle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41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秋
洪海涛
熊钰
傅希桐
杨国红
丰妍
胥伟冲
李秀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41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31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3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31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7/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volume of a gas or vapour
    • G01N7/10Analysing materials by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volume of a gas or vapour by allowing diffusion of components through a porous wall and measuring a pressure or volume differenc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包括:1:将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内加热至预定的地层温度,将围压加至预定上覆岩层压力值,同时增加内压至预定压力;2:打开岩心出气端的回压阀使压力保持恒定,并维持进气端的压力;3:计量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然后逐步降低出气端的压力,并计量每降压一次后的端压值和气体流量值;4:绘制流量—压差曲线图并确定曲线分界点,用曲线分界点前后的数据确定曲线拐点;5:以曲线拐点前包含零点的数据为基础获得线性回归方程,依此得到待测试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本发明采用了曲线拐点左侧低压差数据段求取启动压力梯度,能得到更接近地层中实际流动情况的启动压力梯度。

Description

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致密气资源规模巨大,地质资源量约为22.88×1012m3,是我国天然气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柱,将成为我国常规油气资源的接替者和保障我国油气资源供应的主角之一。
然而,致密气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渗透率和孔隙度极低,在气藏的开采过程中,储层到井筒两端压差增加至一定程度时气体才开始流动,这种能使气体流动的最小压差即为启动压力,它体现出气体在地层中从静止到流动的状态改变及这一过程产生的时间的滞后现象。
对于启动压力梯度的测试,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测定标准和方法。有学者对实验方法进行过研究,但仅仅是对文献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目前测试最小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主要包括测定流体动用瞬间压力和岩心稳定前后的液位差,但两者都有缺陷,无法有效地实际应用。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如下确定启动压力的技术。
如公开号为CN104297126A的文献公开了一种低渗透储层气体渗流启动压力梯度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低渗透储层气体渗流启动压力梯度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模块,其包括岩心夹持器、环压泵、高压气源;所述夹持器出气口与流量计相通;所述岩心夹持器与所述高压气源之间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岩心夹持器与所述流量计之间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计算模块,计算出低渗透储层气体渗流启动压力梯度。该技术虽然能够测量出低渗透储层气体渗流启动压力梯度,但实际上:
1、该技术所述恒定压力不大于10MPa,但实际地层中高于10MPa十分常见,因而其不并适用。
2、该技术通过设置在进气端的调压阀控制注入端的压力大小,但实际地层中是由出气端的压力降低产生压差而形成的启动压力,因而其并不准确。
3、该技术在增加围压时没有说明增压速度,也没有同时增加内压,这样容易因前期围压过大,没有内压支撑,造成岩心被围压压破、压裂。
又如公开号为CN107356364A的文献公开了一种致密岩心启动压力梯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岩心夹持器、第一高压注入泵、第二高压注入泵、微压差计、微流量计、第一控压单元、第二控压单元、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其中,第一控压单元包括第一耐压活塞容器及第二耐压活塞容器,第一、第二耐压活塞容器均通过活塞分为上部腔体及下部腔体,第一、第二耐压活塞容器上部腔体内装有气体且相互连通,第一耐压活塞容器下部腔体内装有泵压传递液体,第二耐压活塞容器下部腔体内装有实验流体。该技术通过第一控压单元与第二控压单元的配合能够在高压环境下实现稳压控压,从而实现非流动区域范围内压力梯度的测量,结合流量确定真实启动压力梯度。但实际上,
1、由于该技术在岩心出气端缺少回压控制阀,因而实际使用时需要同时控制第一控压单元与第二控压单元,即需要同时控制岩心进出气端的压力,导致其测试工序较为复杂。
2、该技术不能持续稳定进气端的压力,导致实验错误率较高。
3、该技术在增加围压时没有说明增压速度,也没有同时增加内压,这样容易因前期围压过大,没有内压支撑而造成岩心被围压压破、压裂。
另外,上述对比文献对于启动压力梯度的确定,采用的是临界点右侧高压差拟线性流动阶段数据线性回归求取启动压力梯度,但该值与实际储层流动相比过大,没法实际应用。
综上,研究一种能够准确测试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本发明在确定启动压力梯度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岩心应力不超载、不在加压过程中破损,通过控制岩心两端的压力更加符合地层中的流动规律,且采用了曲线拐点左侧低压差数据段求取启动压力梯度,因而能够得到更准确、更接近地层中实际流动情况的启动压力梯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待测试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内,用烘箱将待测试岩心和岩心夹持器加热至预定的地层温度并保持,然后将围压缓慢加至预定上覆岩层压力值,并在加围压的同时逐步往待测试岩心中注入氮气增加内压至预定压力;
步骤2:在待测试岩心的围压和内压加至预定压力后,打开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回压阀,控制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压力保持恒定,同时维持待测试岩心进气端的压力;
步骤3:当待测试岩心出气端开始出现气体流量时,计量待测试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然后通过增加回压阀的打开程度逐步降低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压力,并依次计量每降压一次后待测试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
步骤4:根据步骤3得到的待测试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绘制流量—压差曲线图,根据曲线形态确定曲线分界点,并用曲线分界点前后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然后根据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变化确定曲线拐点;
步骤5:以曲线拐点前包含坐标轴零点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获得线性回归方程,先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截距与一次系数的商,得到待测试岩心的启动压差值,再将启动压差值除以待测试岩心的长度即得到待测试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
步骤1中使用围压泵增加围压,使用驱替泵通过气体中间容器往待测试岩心中注入氮气增加内压;步骤2中通过回压控制泵控制回压阀动作,通过驱替泵与气体中间容器配合维持待测试岩心进气端的压力;步骤3中通过设置在回压阀出气端的皂末气体流量计计量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通过分别设置在待测试岩心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压力传感器计量端压值。
所述的围压泵、驱替泵、回压控制泵、压力传感器和皂末气体流量计均与计算机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为1‰FS数字式压力传感器。
步骤1中,以4MPa/min的速度将围压增加至预定上覆岩层压力值,以2MPa/min的速度逐步往待测试岩心中注入氮气增加内压至预定压力。
步骤2中,在待测试岩心的围压和内压加至预定压力后,以3r/min的速度打开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回压阀。
步骤2中,控制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恒定压力保持波动在5psi。
步骤3中,逐步降低待测试岩心出气端压力的次数至少为10次,每次降低不超过0.025MPa的压力。
步骤4中,分界点的确定方法为:在流量—压差曲线图中对曲线进行分段并绘制直线型趋势线,所得直线型趋势线的交点即为分界点。
步骤5中,曲线拐点的选择以曲线拐点后的数据线性回归相关性最好为判断依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在确定启动压力梯度的过程中,通过在注入围压时缓慢加压,并同时增加内压,能够保证岩心应力不超载、不在加压过程中破损。在出气端设置回压控制阀,缓慢调节并降低出气端的压力,造成启动压差,在进气端以驱替泵保持进气端压力,更加符合地层中的流动规律。且在实验测试中只需控制出气端的压力,即可以稳定岩心内的流动压差,防止出气端压降过快。另外,本发明关键在于采用了曲线拐点左侧低压差数据段求取启动压力梯度,因而能够得到更准确、更接近地层中实际流动情况的启动压力梯度。综合而言,本发明测试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完全按照地层的实际压力和温度条件,所求得的启动压力梯度接近地层中实际流动状态,符合气藏储层在开采中的实际情况,为致密气藏启动压力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方法,解决了以往实验测试方法所求得的启动压力梯度过大而无实际应用价值的缺陷。
2、本发明通过驱替泵可持续稳定进气端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实验错误率。
3、本发明在待测试岩心的围压和内压加至预定压力后,以3r/min的转速或者更低的转速打开回压阀,,转速越慢,出现启动压力的压差点就越精确,因而保证了启动压力的高度准确性。
4、本发明每次降低不超过0.025MPa的压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启动压力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流程框图。
图3为实施例2测试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曲线图。
图4为实施例3测试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计量系统实现,如图1所示,所述计量系统包括恒温烘箱、柱塞岩心夹持器、高精度驱替泵(电子增压泵)、气体中间容器、围压泵、回压控制泵、回压阀、皂末气体流量计、压力传感器、计算机和管道线缆等。其中,柱塞岩心夹持器用于夹持待测试岩心并设置在恒温烘箱内,气体中间容器设置在恒温烘箱内,高精度驱替泵通过气体中间容器连接在柱塞岩心夹持器的进气端,回压阀和皂末气体流量计依次连接在柱塞岩心夹持器的出气端,回压控制泵用于控制回压阀的开启、关闭及开闭程度,围压泵与柱塞岩心夹持器连接,压力传感器为1‰FS数字式压力传感器,1‰FS数字式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柱塞岩心夹持器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围压泵、驱替泵、回压控制泵、压力传感器和皂末气体流量计均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可控制围压泵、驱替泵、回压控制泵的开启与关闭,并能够接收处理压力传感器和皂末气体流量计计量的数据。
在上述计量系统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待测试岩心,将待测试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内,并用烘箱将待测试岩心和岩心夹持器加热至预定的地层温度并保持,然后使用围压泵将围压缓慢加至预定上覆岩层压力值,并在加围压的同时,使用高精度驱替泵通过气体中间容器逐步往待测试岩心中注入氮气增加内压至预定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围压泵以4MPa/min的速度将围压增加至预定上覆岩层压力值,驱替泵以2MPa/min的速度逐步往待测试岩心中注入氮气增加内压至预定压力,以防止因围压和内压急速增加而导致岩心骨架破坏。
步骤2:在待测试岩心的围压和内压加至预定压力后,通过回压控制泵控制回压阀动作,打开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回压阀,控制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压力保持恒定,同时通过高精度驱替泵与气体中间容器配合维持待测试岩心进气端的压力。其中,本步骤在实施时可根据压力传感器和皂末气体流量计计量的数据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待测试岩心的围压和内压加至预定压力后,以3r/min或更低的速度打开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回压阀。控制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恒定压力保持波动在5psi。当然,该参数设置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在实际应用时,还可根据上述参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步骤3:当待测试岩心出气端开始出现气体流量时,通过设置在回压阀出气端的皂末气体流量计计量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通过分别设置在待测试岩心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压力传感器计量端压值。然后通过增加回压阀的打开程度逐步降低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压力,并依次计量每降压一次后待测试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逐步降低待测试岩心出气端压力的次数至少为10次,每次优选降低不超过0.025MPa的压力,完成后可得到多组待测试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
步骤4:根据步骤3得到的待测试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绘制流量—压差曲线图,根据曲线形态确定曲线分界点,并用曲线分界点前后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然后根据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变化确定曲线拐点。
本步骤中分界点的确定方法为:在流量—压差曲线图中对曲线进行分段并绘制直线型趋势线,所得直线型趋势线的交点即为分界点。
步骤5:以曲线拐点前包含坐标轴零点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获得线性回归方程,先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截距与一次系数的商,得到待测试岩心的启动压差值,再将启动压差值除以待测试岩心的长度即得到待测试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其中,曲线拐点的选择以曲线拐点后的数据线性回归相关性最好为判断依据。
本步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更加细化,将趋势线作直线型趋势线,并作出前后区分,取低压差段(即曲线拐点前)的趋势线作计算,因而准确性更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所述方法对沙溪庙组秋林16井的致密岩样进行了启动压力梯度测试,过程如下:
(1)将该井沙二段的岩心(渗透率为0.218mD,孔隙度为8.2%)抽真空并在饱和地层水后气驱至束缚水饱和度47.48%。
(2)将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内,用烘箱将岩心和岩心加持器加热至预定的地层温度60℃并保持,并将围压缓慢加值预定上覆岩层压力55MPa,并且在加围压的同时逐步往岩心中注入氮气增加内压(流压),以防止因围压过高导致岩心骨架破坏,同样内压增至预定压力26.3MPa。
(3)待测试岩心的围压和内压加至预定压力后,通过回压控制泵缓慢打开岩心出气端的回压阀,精确控制岩心出气端的压力,并用高精度驱替泵维持岩心进气端的压力26.3MPa(采用1‰FS数字式压力传感器检测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并用高精度皂膜微流量计计量岩心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
(4)当开始出现气体流量时停止进一步开启回压,计量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气体流量值并作为第一个测点;后续测点重复以上步骤,回压控制采用逐步降低法(每次降低约0.025MPa),并依次计量每降压一次后待测试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
(5)根据每次计量的气体流量值和岩心两端的端压值,绘制出如图3所示的流量—压差曲线图,根据曲线形态选择曲线分界点,并用曲线分界点前后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然后根据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变化确定曲线拐点,曲线拐点的选择以曲线拐点后的实验数据线性回归相关性最好为判断依据。
(6)以曲线拐点前包含坐标轴零点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获得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的截距0.0107与一次系数1.3506的商,其值为该致密岩心的启动压差值,将岩心启动压差值除以岩心长度5cm的商为即为所测秋林16井致密岩样的启动压力梯度。
本实施例最终得到的是秋林16井致密岩样的启动压力梯度,所测岩样启动压力最大为0.0015MPa/cm,该方法流程简单、快速,更加符合低渗透致密气藏中有效动用范围估算及井网井距优化与气井激励措施实施的技术需求,为气藏可动边界的计算提供依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所述方法对沙溪庙组秋林17井的致密岩样进行了启动压力梯度测试,过程如下:
(1)将该井沙二段的岩心(渗透率为0.00538mD,孔隙度为2.26%)抽真空并在饱和地层水后气驱至束缚水饱和度53.3%。
(2)将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内,用烘箱将岩心和岩心加持器加热至预定的地层温度60℃并保持,并将围压缓慢加值预定上覆岩层压力55MPa,并且在加围压的同时逐步往岩心中注入氮气增加内压(流压),以防止因围压过高导致岩心骨架破坏,同样内压增至预定压力16MPa。
(3)待测试岩心的围压和内压加至预定压力后,通过回压控制泵缓慢打开岩心出气端的回压阀,精确控制岩心出气端的压力,并用高精度驱替泵维持岩心进气端的压力16MPa(采用1‰FS数字式压力传感器检测岩心两端端压,并用高精度皂膜微流量计计量岩心出气端的气体流量)。
(4)当开始出现气体流量时停止进一步开启回压,计量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气体流量值并作为第一个测点;后续测点重复以上步骤,回压控制采用逐步降低法(每次降低约0.025MPa),并依次计量每降压一次后待测试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
(5)根据每次计量的气体流量值和岩心两端的端压值,绘制出如图4所示流量—压差曲线图,根据曲线形态选择曲线分界点,并用分界点前后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根据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变化确定曲线拐点,曲线拐点的选择以曲线拐点后的实验数据线性回归相关性最好为判断依据。
(6)以曲线拐点前包含零点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获得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的截距0.0087与一次系数0.0247的商,其值为该致密岩心的启动压差值,将岩心启动压差值除以岩心长度5cm的商为即所测秋林17井致密岩样的启动压力梯度。
本实施例最终得到的是秋林17井致密岩样的启动压力梯度,所测岩样启动压力最大为0.07MPa/cm,该方法流程简单、快速,更加符合低渗透致密气藏中有效动用范围估算及井网井距优化与气井激励措施实施的技术需求,为气藏可动边界的计算提供依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所公开的所有特征、或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Claims (10)

1.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待测试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内,用烘箱将待测试岩心和岩心夹持器加热至预定的地层温度并保持,然后将围压缓慢加至预定上覆岩层压力值,并在加围压的同时逐步往待测试岩心中注入氮气增加内压至预定压力;
步骤2:在待测试岩心的围压和内压加至预定压力后,打开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回压阀,控制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压力保持恒定,同时维持待测试岩心进气端的压力;
步骤3:当待测试岩心出气端开始出现气体流量时,计量待测试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然后通过增加回压阀的打开程度逐步降低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压力,并依次计量每降压一次后待测试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
步骤4:根据步骤3得到的待测试岩心两端的端压值和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绘制流量—压差曲线图,根据曲线形态确定曲线分界点,并用曲线分界点前后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然后根据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变化确定曲线拐点;
步骤5:以曲线拐点前包含坐标轴零点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获得线性回归方程,先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截距与一次系数的商,得到待测试岩心的启动压差值,再将启动压差值除以待测试岩心的长度即得到待测试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使用围压泵增加围压,使用驱替泵通过气体中间容器往待测试岩心中注入氮气增加内压;步骤2中通过回压控制泵控制回压阀动作,通过驱替泵与气体中间容器配合维持待测试岩心进气端的压力;步骤3中通过设置在回压阀出气端的皂末气体流量计计量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气体流量值,通过分别设置在待测试岩心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压力传感器计量端压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压泵、驱替泵、回压控制泵、压力传感器和皂末气体流量计均与计算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为1‰FS数字式压力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以4MPa/min的速度将围压增加至预定上覆岩层压力值,以2MPa/min的速度逐步往待测试岩心中注入氮气增加内压至预定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待测试岩心的围压和内压加至预定压力后,以3r/min的速度打开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回压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控制待测试岩心出气端的恒定压力保持波动在5ps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逐步降低待测试岩心出气端压力的次数至少为10次,每次降低不超过0.025MPa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分界点的确定方法为:在流量—压差曲线图中对曲线进行分段并绘制直线型趋势线,所得直线型趋势线的交点即为分界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曲线拐点的选择以曲线拐点后的数据线性回归相关性最好为判断依据。
CN202111634138.3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 Pending CN1164131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4138.3A CN116413157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4138.3A CN116413157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3157A true CN116413157A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51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4138.3A Pending CN116413157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31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7005A (zh) * 2024-01-23 2024-02-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测定岩石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7005A (zh) * 2024-01-23 2024-02-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测定岩石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
CN117607005B (zh) * 2024-01-23 2024-04-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测定岩石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6921B (zh) 储层条件下稳态法页岩气体渗透率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9001243B (zh) 一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评价煤的动态水锁效应的方法与装置
CN104101564A (zh) 一种非稳态高温高压测试低渗透岩心启动压力梯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11353205B (zh) 用于致密气藏产水气井地层压力和动态产能的计算方法
CN106204304B (zh) 一种砾岩油藏聚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确定方法
CN103278418A (zh) 一种储层岩心中约束束缚水饱和度的测定装置及方法
CN111220509A (zh) 一种考虑渗透率时变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修正方法
CN109339774A (zh) 基于边界层的低渗透变形介质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方法
CN113866069A (zh) 一种页岩岩心渗透率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1272636A (zh) 一种不同地应力下岩石孔隙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6413157A (zh) 一种致密气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的新方法
CN109085104B (zh) 一种致密气藏的气体相对渗透率的确定方法
CN113310867B (zh) 模拟气藏高温高压地层反渗吸水锁伤害的实验测试方法
CN114577677B (zh) 基于储层非均质性的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表征方法
CN111487174B (zh) 基质与裂缝间窜流形状因子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452681B (zh) 一种储层油气相对渗透率确定方法
CN115791565B (zh) 测量致密气藏岩心渗透率的实验方法
CN112031719A (zh) 一种基于流动系数下启动压力的油藏开发方式优选方法
CN116223176A (zh) 一种不同尺度裂缝岩心相对渗透率的测试方法及实验装置
CN109387467B (zh) 油水综合启动压力梯度的快速测试方法
CN114047105B (zh) 一种高压氦气页岩孔隙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2082900B (zh) 一种提高低渗油气藏长岩心注气量精度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hen et al. A fractal model of low-velocity non-Darcy flow considering viscosity distribution and boundary layer effect
CN107607451A (zh)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岩心流速敏感性测定方法
CN114252383B (zh) 页岩裂隙和基质孔隙压缩系数测定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