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1348A - 一种标定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标定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1348A
CN111721348A CN201910375451.6A CN201910375451A CN111721348A CN 111721348 A CN111721348 A CN 111721348A CN 201910375451 A CN201910375451 A CN 201910375451A CN 111721348 A CN111721348 A CN 111721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upright
lateral force
force applying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754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连军
赖毕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ut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EP207729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936832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80420 priority patent/WO202018732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1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1348A/zh
Priority to US17/479,536 priority patent/US11835365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8/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D1/00 - G01D15/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30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 instrument;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et of instru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标定支架,标定支架包括底座、立杆、横向力施加件以及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其中,立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横向力施加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立杆中的一者,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设置于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用于与横向力施加件连接,以向立杆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力,其中:底座和立杆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底座和立杆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开口,限位开口能够允许限位凸起穿过限位开口,并且能够在横向力施加件向立杆施加横向力时抵紧限位凸起。通过以上结构,可使得立杆快速地安装于底座,或者快速地从底座上拆卸下来,保证了标定支架组装的便捷性,又可方便其装运。

Description

一种标定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汽车校准领域,尤其涉及用于一种标定支架。
背景技术
客户购买校准设备之后,通常需要进行一些组装工作。市面上较常见的方式为锁螺丝方式。通常情况下,设备组装好之后不会频繁的搬运,但是部分客户需要频繁的搬运,如果不拆开搬运的话,设备重量较重、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搬运,如果经常拆螺丝、锁螺丝,容易失效,并且安装、拆卸的过程较麻烦,所以需要一种可以便捷的快拆结构,并且保证设备的稳定性的标定支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定支架,能够实现快速拆卸、安装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标定支架,包括:
底座;
立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以及
横向力施加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及
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用于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配合,以向所述立杆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力,其中:
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开口能够允许所述限位凸起穿过所述限位开口,并且能够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向所述立杆施加横向力时抵紧所述限位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开口为大孔位与小孔位连通的通孔,并且所述限位凸起能够穿过所述大孔位后卡接于所述小孔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开口为U形开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设置有帽状端部,所述帽状端部用于在所述限位凸起抵紧所述限位开口时限制所述立杆在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上与所述底座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帽状端部包括第一抵接面,所述限位开口包括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适配;
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向所述立杆施加横向力时,所述第一抵接面能够抵紧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使得所述立杆压紧于所述底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包括扳动把手和搭扣件;
所述扳动把手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且可绕枢接处转动;
所述搭扣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扳动把手并且可随所述扳动把手转动;
转动所述扳动把手可使得所述搭扣件的另一端扣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或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扳动把手设置有调节孔,所述搭扣件穿过所述调节孔,所述搭扣件可沿所述调节孔移动并且固定于预设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包括倒勾部,所述倒勾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所述搭扣件可扣紧于所述倒勾部,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包括扳动把手、连杆和推轴;
所述扳动把手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且可绕枢接处转动;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孔,所述推轴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孔;
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转连接所述扳动把手和所述推轴;
转动所述扳动把手可使得所述推轴沿所述导孔滑动而抵持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或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包括有凸缘,所述推轴可抵持于所述凸缘,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杆包含基座,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为设置在所述基座或所述底座上的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包含斜面,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可卡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的所述斜面,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另一方面,一种标定支架,包括:
底座;
立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以及
横向力施加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所述横向力施加件用于与所述立杆配合,以向所述立杆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力,其中:
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开口能够允许所述限位凸起穿过所述限位开口,并且能够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向所述立杆施加横向力时抵紧所述限位凸起。
另一方面,一种标定支架,包括:
底座;
立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立杆包括基底;以及
至少两个横向力施加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
至少两个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并且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分别用于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连接,以向所述立杆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力,其中:
施加于所述立杆的所有横向力在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平面上能够合成一对平衡力,所述基底至少在与所述一对平衡力垂直的方向上沿相反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一种标定支架,包括:
底座;
立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以及
至少三个横向力施加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
至少三个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并且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分别用于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连接,以向所述立杆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力,以使得所述立杆固定于所述底座,其中:
施加于所述立杆的所有作用力在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平面上能够合成第一对平衡力与第二对平衡力,所述第一对平衡力与所述第二对平衡力相互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标定支架中,包括横向力施加件和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所述横向力施加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用于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连接,以向所述立杆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力,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开口能够允许所述限位凸起穿过所述限位开口,并且能够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向所述立杆施加横向力时抵紧所述限位凸起,使得所述立杆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横向力施加件也可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脱离,使得所述立杆可从所述底座拆卸下来。所述立杆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和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的连接,以及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开口的配合,使得所述立杆快速地安装于所述底座,或者快速地从所述底座上拆卸下来,保证了所述标定支架组装的便捷性,又可方便其装运。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省去了底座和立杆的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横向力施加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标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去了底座和立杆的上部分;
图5是本发明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标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去了底座和立杆的上部分;
图6是图5的基座和限位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标定支架的限位凸起和限位开口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标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去了底座和立杆的上部分;
图9是图8的基座和限位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横向力施加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标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去了底座和立杆的上部分;
图12是本发明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标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去了底座和立杆的上部分;
图13是图12的横向力施加件的分解图;
图14是本发明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标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部分结构剖面视图;
图16是的横向力施加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17是本发明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标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横向力施加件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7的横向力施加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定支架100,包括底座10、立杆20、横向力施加件30和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其中,所述立杆20通过限位部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0;所述限位部件包括横向力施加件30和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设置于所述底座10和所述立杆20中的一者,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设置于所述底座10和所述立杆20中的另一者,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用于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连接,以向所述立杆20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力。其中,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向所述立杆20施加约束力时,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至少能向平行于所述底座10的平面分解出一横向拉力。至少两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分别配合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以使得所述立杆20能在不同横向拉力的约束下紧固于所述底座10。
本说明书所称施加“横向力”,指的是通过相应横向力施加件与横向力施加配合件之间的配合,能够在立杆与底座之间产生至少一个横向分力,也即,横向力施加件对立杆的实际施加的作用力可以与底座呈倾斜角度设置,只需该作用力能在平行于底座的平面上分解出横向力即可,并且该横向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推力。例如,在后述附图12中,虽然横向力施加件30d本身的施力方向是垂直向下,但由于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包含斜面,因此也可以在立杆与底座之间产生“横向力”。能产生上述“横向力”的机构称为“横向力施加件”。
所述标定支架100可用于挂载标定元件,例如,多线激光器、标定标靶、雷达反射或吸收装置等,以标定各种车载传感器,例如,汽车前摄像头、防碰撞雷达等。
所述底座10包括底座本体11、滚轮12以及高度调节件13。
所述底座本体11为三角爪状,包括三个爪部,三个所述爪部分别沿三个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立杆2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1。
所述滚轮12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1的底表面,所述滚轮12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所述滚轮12安装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爪部的末端,用于方便移动所述底座本体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12为万向移动滚轮12,使得所述底座本体11可以前后左右任意移动。
所述高度调节件13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1,用于调节所述底座10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件13为调节旋钮,数量为三个,旋钮下方包含至少一段螺旋杆,该螺旋杆与所述底座本体11处通孔的螺纹相配合,通过旋转所述旋钮可以实现所述底座10的高度调节。每个所述高度调节件13安装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爪部,并且靠近对应的一个所述滚轮12,三个所述高度调节件13呈正三角形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1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变化,而不限于为三角爪状,例如,当所述标定支架100用于标定雷达时,所述底座本体11优选使用长方形或类长方形结构,所述底座本体11的两边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以平衡相对更为沉重的雷达标定件挂载于所述标定支架100时作用于所述底座10的力,防止所述底座10由于受力不平衡而导致所述标定支架100倾倒;所述底座10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变化,由于所述立杆2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0,拆卸后也可以方便地将所述立杆20和所述底座10分别放入交通工具内,故所述底座10可为较大尺寸的结构以适应较大规格的所述标定元件;所述滚轮12和所述高度调节件13的数量可以分别根据实际需求增减,例如,对于三角爪状的底座本体11,高度调节件13可以为两个,再配合一个固定高度的支脚以调节底座本体11的角度。
所述立杆20用于连接所述标定元件,以实现所述标定支架100对车载传感器的标定功能。所述立杆20为方通,一方面,可减轻所述标定支架100的总体重量;另一方面,所述立杆20可包括固定立杆和移动立杆,所述固定立杆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座10,所述移动立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立杆,所述移动立杆可沿所述固定立杆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立杆移动,并且固定于某一位置,使得所述立杆20可根据需要调整自身长度以适应不同的标定工作需求。所述移动立杆作为内杆,可设置于所述固定立杆内;或者,所述移动立杆作为外杆,套设于所述固定立杆。使用所述移动立杆与所述固定立杆套设连接的方式,使得所述立杆20的高度可以减为接近原来的一半,以方便装运。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立杆20上可以设置具有展开和折叠功能的横梁组件,当所述横梁组件展开于所述立杆20时,可在所述横梁组件上挂载所述标定元件,当所述横梁组件折叠于所述立杆20时,可减小所述标定支架100的体积,以方便装运。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立杆20并不局限于方通,所述立杆20也可为其它形状的管材,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异形管材,等等。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可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连接,以向所述立杆20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拉力,以限制所述立杆20相对所述底座10移动,也即,使得所述立杆20固定于所述底座10。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也可以采用如附图12所示结构,具体参考后述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部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对应连接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只需所有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对所述立杆20施加的各个横向力能使得所述立杆20受力平衡并且紧固于所述底座本体11即可,也即,各个所述横向力共同作用以限制所述立杆20相对所述底座本体11移动,从而实现所述立杆20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0。
可以理解的是,即使对所述立杆20施加一定大小的外力时,所述立杆20仍可在所述限位部件的连接下紧固于所述底座10,例如,在所述立杆20上挂载标定元件时,标定元件的重心与所述立杆20立于所述底座10的支撑面的几何轮廓中心不重合,可能会导致所述立杆20具有相对所述底座10朝向某一方向倾倒的趋势,此时,对应的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由于其与所述底座10和所述立杆20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得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能沿相反的方向增大其对所述立杆20的作用力以平衡所述立杆20的受力,使得所述立杆20牢固地立于所述底座10。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所述外力超过了所述限位部件的负载而破坏了所述限位部件的结构,使得所述立杆20与所述底座10之间的连接关系断开,所述立杆20才可相对底座10运动。可通过将施加于所述立杆20的各个所述横向力卸除,即,将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脱离,也即,解除所述立杆20与所述底座10之间的限位部件的连接,以实现所述立杆20从所述底座10上拆卸下来。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为门闩式结构,所述限位部件通过搭扣的方式连接所述立杆20与所述底座10。所述限位部件包括横向力施加件30和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限位部件以所述立杆20为中心规则分布。由于所述立杆20为方通,优选地,将两个所述限位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杆20的底部的相邻两角,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立杆20的底部的两个对角线的延长线上;另一个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相邻两角的对边,并且垂直于该边线并且位于该边线的中点位置。三个所述限位部件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三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三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杆20的底部,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对应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
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1,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均可扣紧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并且每个所述限位部件均与所述立杆20和所述底座10的相对位置固定,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分别对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三个所述拉力使得所述立杆20受力平衡并且紧固于所述底座本体11。三个所述横向力均与所述底座本体11平行设置,使得所述立杆20在平行于所述底座本体11的方向上受力平衡。当所述立杆20受到外力作用,具有相对所述底座本体11沿某一方向运动的趋势时,对应的一个或两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则会增大与该方向相反的横向力,以平衡所述立杆20的所受外力,使得所述立杆20保持相对所述底座本体11静止。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对所述立杆20施加的作用力实际上可以与所述底座本体11呈倾斜角度设置,例如,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对所述立杆20施加斜向下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平行于所述底座本体11的横向力用以限制所述立杆20在平行于所述底座本体11的方向上移动,使得所述立杆20相对所述底座本体11静止,该作用力垂直于所述底座本体11的分力用以使得所述立杆20的底部压紧所述底座本体11。
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包括倒勾部,所述倒勾部为勾状,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20的底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可扣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以对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使得所述底座10与所述立杆20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的弯折部分背离所述底座本体11向上设置,以方便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搭扣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的倒勾部;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1,使得所述立杆20不易于相对所述底座本体11倾倒。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包括枢接座31、扳动把手32、搭扣件33和固定件34。
所述枢接座31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1,并且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相对设置。所述枢接座31设置有枢接轴311。
所述扳动把手32开设有枢接孔321,所述扳动把手32的枢接孔321枢转连接于所述枢接轴311,所述扳动把手32可相对所述枢接座31绕所述枢接轴311转动。所述扳动把手3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调节块322,所述调节块322固定连接于所述扳动把手32。所述调节块322开设有调节孔3221,所述调节孔3221可随所述扳动把手32的转动而改变其相对所述枢接孔321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所述枢接座31可以省略,所述扳动把手32可以直接枢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1。
所述搭扣件33为匚字形结构,其开环端安装于所述扳动把手32,并且可随所述扳动把手32转动,其闭环端用于扣紧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的倒勾部,使得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紧固连接所述立杆20与所述底座10。所述搭扣件33的开环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螺纹部331,两个所述螺纹部331分别穿过所述扳动把手32的两侧的所述调节孔3221,并且可沿所述调节孔3221相对所述调节块322移动,以调节所述搭扣件33相对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的伸出长度。
每个所述螺纹部331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件34,两个所述固定件34分别位于一个所述调节孔3221的两侧,并且与所述螺纹部331螺纹配合。每个所述固定件34可旋转并且抵接于所述调节孔3221的一侧,使得所述搭扣件33紧固于所述调节块322;松开对应的所述固定件34,可调节所述搭扣件33相对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的伸出长度,以改变所述搭扣件33扣接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时的张紧力。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搭扣件33并不局限于匚字形结构,所述搭扣件33也可以是其他具有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实现紧固连接的结构,例如,L字形结构、T字形结构或U字形结构等等;所述第固定件34也可以省略,所述搭扣件33为一框体与一螺杆固定连接的结构,所述框体用于扣接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所述螺杆直接与所述调节块322螺纹连接,可实现对所述搭扣件33相对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的伸出长度的调节。
所述搭扣件33可随所述扳动把手32相对所述枢接座31转动,以改变所述搭扣件33相对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的位置。转动所述扳动把手32可使得所述搭扣件33的闭环端扣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或从中脱离。具体的,将所述立杆20放置至预定位置后,一个所述搭扣件33对应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将每个所述扳动把手32往远离所述立杆20的方向绕对应的一个所述枢接轴311转动,使得每个所述搭扣件33扣紧于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三个所述搭扣件33分别对三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施加不同方向的横向力,以限制所述立杆20相对所述底座10运动,所述横向力平行于所述底座本体11。所述立杆20受自身重力作用,其底面自然抵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1,使得所述立杆20固定于所述底座本体11。此时,所述扳动把手32的底部抵持于所述枢接座31,使得所述枢接座31不能继续往远离所述立杆20的方向绕所述枢接孔321转动,同时,所述调节孔3221与所述底座本体11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枢接孔321与所述底座本体11的垂直距离,使得所述搭扣件33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处于锁死状态,即使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对所述搭扣件33的闭环端施加反作用力,也不能使得所述搭扣件33的开环端绕所述枢接轴311转动以使所述搭扣件33脱离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
可通过将所述扳动把手32朝向所述立杆20的方向绕所述枢接轴311转动,使得所述搭扣件33随所述扳动把手32转动,以改变其相对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的位置,也即,使得所述搭扣件33脱离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从而可将所述立杆20从所述底座10拆卸下来。
在本实施例中,需将三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的搭扣件33分别扣紧于三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以实现所述立杆20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0;可通过将三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的搭扣件33分别从三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脱离,以实现所述立杆20从所述底座10拆卸下来。
请参阅图4,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部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立杆20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位于同一直线上。
两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两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杆的底部,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对应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22。
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均可扣紧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并且每个所述限位部件均与所述立杆20和所述底座10的相对位置固定。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分别对所述立杆20施加对称的横向力,可使得所述立杆20受力平衡并且紧固于所述底座10,两个所述横向力为一对平衡力。
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包括倒勾部,所述倒勾部为勾状,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20的底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可扣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以对所述立杆20施加拉力,使得所述底座10与所述立杆20固定连接。
所述立杆20包括有基座21,所述基座21位于所述立杆20的底部,所述立杆20为一体结构。所述基座21可以大致为矩形平板,所述基座21的两端向所述立杆20无受横向力的两侧延伸,也即,所述基底21至少在与所述平衡力垂直的方向上沿相反方向延伸,以增大所述立杆20与所述底座本体11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立杆20可稳固地立于所述底座10,不容易相对所述底座10向无受力的两侧发生倾倒,防止所述立杆20在无设置所述限位部件的两侧受力不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需将两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的搭扣件33分别扣紧于两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以实现所述立杆20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0;可通过将两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的搭扣件33分别从两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脱离,以实现所述立杆20从所述底座10拆卸下来。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也可以采用如附图12所示结构,具体参考后述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设置于所述立杆20、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设置于所述底座10时,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安装于所述立杆20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将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安装于所述基座21,或,将所述基座21安装于所述立杆20的侧壁。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立杆20和所述底座10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起14和限位开口211a。所述底座10和所述立杆20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4,所述底座10和所述立杆20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开口211,所述限位开口211能够允许所述限位凸起14穿过所述限位开口211,并且能够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向所述立杆10施加横向力时抵紧所述限位凸起14,使得所述立杆20固定于所述底座10,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也可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脱离,使得所述立杆20可从所述底座10拆卸下来。
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立杆20的一侧。所述限位部件包括横向力施加件30和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其中,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设置于所述底座10,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设置于所述立杆20,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相对设置。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1,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20,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可扣紧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并且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立杆20和所述底座10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对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
所述立杆20包括有基座21a,所述基座21a位于所述立杆20的底部,所述立杆20为一体结构。所述基座21a可以大致为矩形平板。所述基座21a向所述立杆20的四周延伸,以增大所述立杆20与所述底座本体11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立杆20可稳固地立于所述底座本体11,避免所述立杆20挂载所述标定元件时容易发生倾倒。
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21a,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相对设置,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用于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的搭扣件33扣紧连接。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的弯折部分背离所述基座21a向上设置。
所述底座10和所述立杆20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4,所述底座10和所述立杆20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开口211a,所述限位开口211a能够允许所述限位凸起14穿过所述限位开口211a,并且能够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向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时抵紧所述限位凸起14。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所述限位凸起14和所述限位开口211a,可相应地减少固定所述立杆20所需要的所述限位部件的数量,并且可方便所述立杆20与所述底座10之间的定位,可更加快速地实现所述立杆20的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开口211a可以大致为孔状,所述限位凸起14可以大致为杆状。所述限位开口211a开设于所述基座21a,所述限位凸起14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0。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限位开口211a设置于所述基座21a的一侧,两个所述限位凸起14在所述底座本体11上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开口211a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开口211a的对侧并且位于所述基座21a的顶部。两个所述限位开口211a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所述限位凸起14可穿过所述限位开口211a后卡接于所述限位开口211a,当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的搭扣件33扣紧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时,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对所述立杆20的横向力使所述限位凸起14抵紧所述限位开口211a的内侧壁,即,通过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与所述限位开口211a和所述限位凸起14的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立杆20相对所述底座10移动,使得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10。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14设置有帽状端部141,所述帽状端部141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凸起144的末端,所述帽状端部141用于抵接所述限位开口211a的边缘,也即,所述帽状端部141抵接于所述基座21a的上表面,将所述立杆20压紧于所述底座10上,以限制所述立杆20在垂直于所述底座10的方向上与所述底座10分离。当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的搭扣件33扣紧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时,所述限位凸起14同时抵紧所述限位开口211a的内侧壁和所述基座21a的上表面,使得所述立杆20固定于所述底座10。
进一步的,所述帽状端部141设置有第一抵接面142,所述限位开口211a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抵接面2113,所述第一抵接面142与所述第二抵接面2113相适配,所述第一抵接面142可抵紧于所述第二抵接面2113,以产生将所述立杆20在垂直于所述底座10的方向上压紧于所述底座10的力,使得所述限位开口211a与所述限位凸起14可紧密相接,使得所述立杆20压紧于所述底座10,防止所述限位凸起14的帽状端部141与所述限位开口211a的边缘出现缝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142与所述第二抵接面2113均为倒圆锥面,所述帽状端部141可紧贴所述限位开口211a的边缘,使得所述限位凸起14可对所述立杆20施加斜面的压力,从而可从斜面的角度平衡所述立杆20的受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开口211a为大孔位2111与小孔位2112径向连通的通孔,所述小孔位2112相较于所述大孔位2111远离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设置,所述大孔位2111的孔径大于所述小孔位2112的孔径,所述帽状端部141为圆形帽状端部,所述帽状端部14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大孔位2111的孔径并且大于所述小孔位2112的孔径,所述限位凸起14的杆的直径与所述小孔位2112的孔径相适配。所述限位凸起14可穿过所述大孔位2111后卡接于所述小孔位2112,所述帽状端部141的第一抵接面142抵接于所述小孔位2112的第二抵接面2113。
在本实施例中,将两个所述限位凸起14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大孔位2111后卡接于所述小孔位2112,再将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的搭扣件33扣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以实现所述立杆20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0;可通过将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的搭扣件33从所述搭扣部脱离,再将两个所述限位凸起14分别脱离两个所述限位开口211a,以实现所述立杆20从所述底座10拆卸下来。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也可以采用如附图12所示结构,具体参考后述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a可以省略,所述限位凸起14或所述限位开口211a可直接设置于所述立杆20,再配合一个所述限位部件可使得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10。
请参阅图7,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14设置于所述立杆20,所述限位开口211a开设于所述底座10。所述限位开口211a能够允许所述限位凸起14穿过所述限位开口211a,并且能够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向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时抵紧所述限位凸起14,以使得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10。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杆20,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1,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对应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可分别扣紧于一个对应的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使得所述立杆20固定于所述底座本体11,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也可分别从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脱离,使得所述立杆20可从所述底座本体11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凸起14和所述限位开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3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只需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扣紧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时,所有所述限位开口211a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凸起14能彼此配合,使得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10即可,例如,所述立杆20的底部设置三个所述限位凸起14和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所述底座10上设置与三个所述限位凸起14一一对应的所述限位开口,三个所述限位开口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成棱形分布。
请参阅图8,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为推拉式结构,所述限位部件通过抵持的方式连接所述立杆20与所述底座10。所述限位部件包括横向力施加件30a和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其中,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包括有凸缘,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a可抵持于所述凸缘的一侧面。
所述限位部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立杆20的一侧。其中,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a设置于所述底座10,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设置于所述立杆20,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a相对设置。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a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1,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20,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a可抵紧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并且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立杆20和所述底座10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a对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推力。
所述立杆20包括有基座21b,所述基座21b位于所述立杆20的底部,所述立杆20为一体结构。
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21b的顶部,并且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a相对设置。
所述基座21b设置有两个限位开口211b,所述底座本体11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凸起14。一个所述限位开口211b对应一个所述限位凸起14。两个所述限位开口211b位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的对侧,两个所述限位开口211b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请参阅参阅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开口211b为U形通槽,所述限位开口211b的开槽处背向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设置。所述限位凸起14设置有帽状端部141,所述帽状端部141设置有第一抵接面142,所述限位开口211b的边缘设置有所述第二抵接面2113b,所述第一抵接面142与所述第二抵接面2113b相适配,所述第一抵接面142可抵紧于所述第二抵接面2113b,使得所述限位开口211b与所述限位凸起14可紧密相接,使得所述立杆20压紧于所述底座10。所述第一抵接面142与所述第二抵接面2113b均为倒圆锥面,所述帽状端部141可紧贴所述限位开口211b的边缘,使得所述限位凸起14可对所述立杆20施加斜面的压力,从而可从斜面的角度平衡所述立杆20的受力。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a包括枢接座31a、扳动把手32a、推轴33a和连杆34a。
所述枢接座31a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1,所述枢接座31a的前端开设有导孔311a,所述导孔311a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相对设置。所述枢接座31a的后端设置有枢接轴312a。
所述扳动把手32a开设有第一枢接孔321a和第二枢接孔322a,所述第一枢接孔321a和所述第二枢接孔322a前后设置,所述扳动把手32a的第二枢接孔322a枢转连接于所述枢接轴312a,并且可相对所述枢接座31a绕所述枢接轴312a转动。
所述推轴33a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孔311a,并且可相对所述枢接座31a沿所述导孔311a滑动。所述推轴33a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枢接孔331a,所述第三枢接孔331a远离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所述枢接座31a可以省略,所述扳动把手32a可以直接枢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1,所述导孔311a可以直接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1上,所述推轴33a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孔311a。
所述连杆34a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341a和第二转轴342a,所述第一转轴341a和所述第二转轴342a分别枢转连接于所述推轴33a的第三枢接孔331a和所述扳动把手32a的第一枢接孔321a。转动所述扳动把手32a,可使得所述推轴33a沿所述导孔311a在一定行程内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两个所述限位凸起14卡接于所述限位开口211b后,将所述扳动把手32a往朝向所述立杆20的方向绕所述枢接轴312a转动,使得所述推轴33a沿所述导孔311a往朝向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所述推轴33a的一端抵持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以实现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10,同时,所述连杆34a的第二转轴342a和所述扳动把手32a的第一枢接孔321a的枢接处与所述底座本体11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连杆34a的第一转轴341a和所述推轴33a的第三枢接孔331a的枢接处与所述底座本体11的垂直距离,使得所述推轴33a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处于锁死状态,即使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对所述推轴33a施加反向推力,也不能使得所述推轴33a脱离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
可通过将所述扳动把手32a往远离所述立杆20的方向绕所述枢接轴312a转动,使得所述推轴33a沿所述导孔311a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脱离,从而实现所述立杆20可从所述底座10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可以省略,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a用于与所述立杆20配合,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可直接抵持于所述立杆20的侧壁。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b可以省略,所述限位凸起14或所述限位开口211b可直接设置于所述立杆20,再配合一个所述限位部件可使得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10;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a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四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a以所述立杆20为中心规则设置于其四周,为了使得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a的推轴33a与所述立杆20之间能紧密配合,可在所述立杆20上开设与四个所述推轴33a一一对应设置的插孔,所述插孔为盲孔,也即,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b可以是插孔,使得所述推轴33a抵持于所述立杆20时,所述推轴33a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插孔内,使得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10,此时,所述限位开口211b和所述限位凸起14也可以根据需要相应地省略。
请参阅图11,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c为偏心扳手,以替换推拉式结构的实施例中的横向力施加件30a,同样通过抵持的方式连接所述立杆20与所述底座10。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为所述立杆20的至少一部分,也即为所述基座21b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其他技术内容基本与推拉式结构的实施例的内容基本相同。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c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开口211a的对侧。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c包括抵持部31c和扳动把手32c,所述抵持部31c包括抵持曲面311c,所述抵持部31c开设有偏心孔312c,所述偏心孔312c偏离所述抵持曲面311c的几何轮廓中心,所述扳动把手32c固定连接所述抵持部31c。所述抵持部31c的偏心孔312c枢转连接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1,并且所述抵持曲面311c与所述基座21b的侧面相对设置,所述抵持部31c可相对所述底座本体11绕所述偏心孔312c转动,以改变所述抵持曲面311c与所述基座21b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两个所述限位凸起14卡接于所述限位开口211a后,将所述扳动把手32c往朝向所述立杆20的方向绕所述偏心孔312c转动,使得所述抵持曲面311c抵持于所述基座21b的一侧面,以实现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10。
可通过将所述扳动把往远离所述立杆20的方向绕所述偏心孔312c转动,使得所述抵持曲面311c与所述基座21b脱离接触,从而实现所述立杆20可从所述底座10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b可以省略,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c用于与所述立杆20配合,所述抵持部31c的抵持曲面311c可直接抵持于所述立杆20的侧壁。
请参阅图12,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为水平式结构。所述限位部件包括横向力施加件30d和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可以大致为孔状,所形成的孔状结构包含锥形斜面。所述立杆20包括有基座21c,所述基座21c位于所述立杆20的底部,所述立杆20为一体结构,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设置于所述基座21c。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以所述立杆20为中心规则设置于其四周。三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基座21c上设置有三个与三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一一对应的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用于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连接,使得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固定连接所述立杆20与所述基座21c。
由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包含锥形斜面,故虽然即使横向力施加件30d的施力方向是垂直向下,但仍然可以对基座21c产生横向力。可以理解,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还可以包含其他构造的斜面,只要能对基座21c产生横向力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的数量不限于三个,例如,四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杆20的四侧,四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成棱形分布。
请参阅图13,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包括枢接座31d、扳动把手32d、连架杆33d和连接件34d。
所述枢接座31d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1,所述枢接座31d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枢接轴311d,所述枢接座31d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枢接孔312d。
所述连架杆33d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331d和第二转轴332d,所述第二转轴332d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孔312d,并且所述连架杆33d可相对所述枢接座31d绕所述第一枢接孔312d转动。
所述连接件34d的一端的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二枢接轴341d和第二枢接孔342d,所述第二枢接孔342d枢转连接于所述枢接座31d的第一枢接轴311d,并且所述连接件34d可相对所述枢接座31d绕所述第一枢接轴311d转动。所述连接件34d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头343d,所述固定头343d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34d,所述固定头343d用于扣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使得所述立杆20紧固与所述底座。所述固定头343d包括锥形斜面,所述固定头343d的锥形斜面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的锥形斜面相适配,并且均呈倒锥面设置。当所述固定头343d扣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时,所述固定头343d的锥形斜面挤压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的锥形斜面,使得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将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压紧于所述底座10的同时又能产生平行于所述底座10的横向分力。一个所述固定头343d与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对应设置。
所述扳动把手32d开设有第三枢接孔321d和第四枢接孔322d,所述第三枢接孔321d和所述第四枢接孔322d前后设置,所述第三枢接孔321d枢转连接于所述固定头343d的第二枢接轴341d,所述第四枢接孔322d枢转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转轴331d。转动所述扳动把手32d,可使得所述固定头343d相对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上下活动。
所述枢接座31d、所述连架杆33d、所述连接件34d以及所述扳动把手32d四者构成双摇杆机构。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所述枢接座31d和连接件34d可以省略,所述连架杆33d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1,所述固定头343d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1,所述扳动把手32d分别与所述连架杆33d的另一端和所述固定头343d的另一端枢转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立杆20放置至预定位置后,一个所述固定头343d对应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将每个所述扳动把手32d往远离所述立杆20的方向扳动,使得每个所述连接件34d绕对应的一个所述枢接座31d的第一枢接轴311d转动,使得对应的一个所述固定头343d从上往下扣紧于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三个所述固定头343d分别对三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施加不同方向的约束力,所述约束力可分解为垂直于所述底座本体11的垂直压力和平行于所述底座本体11的横向拉力,以限制所述立杆20相对所述底座运动,并且所述立杆20受自身重力作用,其底面自然抵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1,使得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本体11。此时,所述扳动把手32d的第三枢接孔321d和第四枢接孔322d与所述枢接座31d的第一枢接孔312d位于同一直线上,机构处于死点位置,即使所述基座21c对所述固定头343d施加多大的反作用力,也无法使得所述固定头343d脱离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
可通过将所述扳动把手32d朝向所述立杆20的方向扳动,使得所述固定头343d从下往上脱离的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从而可将所述立杆20从所述底座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可通过在底座10和所述立杆20分别设置互相配合的所述限位开口211a和限位凸起14,再在所述底座10和所述立杆20分设置横向力施加件30d和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其中,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d可卡接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22c,使得所述限位凸起14抵紧所述限位开口211a,以使得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10。
请参阅图14-图16,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为搭扣式结构,所述限位部件包括横向力施加件30e。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安装于所述立杆20的一侧面,所述底座本体11上开设有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配合的固定口111,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可抵紧于所述固定口111以向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包括枢接座31e、扳动把手32e、抵持部33e和连杆34e。
所述枢接座31e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杆20,所述枢接座31e设置有第一枢接轴311e和第二枢接轴312e,第一枢接轴311e和第二枢接轴312e分别上下设置,所述枢接座31e还设置有抵持斜面313e,所述抵持斜面313e与第一枢接轴311e和第二枢接轴312e相对。
所述扳动把手32e开设有第一枢接孔321e和第二枢接孔322e,所述第一枢接孔321e和所述第二枢接孔322e分别上下设置,所述扳动把手32e的第一枢接孔321e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轴311e,并且所述扳动把手32e可相对所述枢接座31e绕所述第一枢接轴311e转动。
所述抵持部33e设置有第三枢接孔331e和第四枢接孔332e,所述第三枢接孔331e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二枢接轴312e,并且所述抵持部33e可相对所述枢接座31e绕所述第二枢接轴312e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所述枢接座31e可以省略,所述扳动把手32e和所述抵持部33e可直接分别枢接于所述立杆20,所述抵持斜面313e可直接设置于所述立杆20。
所述连杆34e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枢接孔341e和第六枢接孔342e,所述第五枢接孔341e可通过销轴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二枢接孔322e,所述第六枢接孔342e可通过销轴枢转连接于所述第四枢接孔332e,所述连杆34e可通过销轴随所述扳动把手32e一同转动。
转动所述扳动把手32e,可使得所述连杆34e绕所述第一枢接轴311e转动的同时,所述连杆34e的第六枢接孔342e通过销轴带动所述抵持部33e相对所述枢接座31e绕所述第二枢接轴312e转动,所述抵持部33e转动时可抵紧于所述固定口111的内侧壁或与所述固定口111的内侧壁脱离。当所述抵持部33e抵紧于所述固定口111的内侧壁时,所述抵持部33e可同时抵紧于所述抵持斜面313e,使得所述抵持部33e锁死。其中,所述抵持部33e抵紧于所述固定口111的内侧壁时,所述抵持部33e向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
所述立杆20包括有基座21d,所述基座21d位于所述立杆20的底部,所述立杆20为一体结构。
所述基座21d上开设有限位开口221d,所述立杆20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开口221d配合的限位凸起14,所述限位开口221d能够允许所述限位凸起14穿过,并且能够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向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时抵紧所述限位凸起14。其中,所述限位开口221d的结构设置与图5-图6所示实施例的限位开口221a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限位开口221d的大孔位相较于小孔位远离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设置,也即大孔位和小孔位的设置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施加于所述立杆20的横向力方向有关。所述限位凸起14的结构设置与图5-图6所示实施例的限位凸起14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d开设有四个所述限位开口221d,所述底座本体11上对应设置有四个所述限位凸起14。一个所述限位开口221d对应一个所述限位凸起14。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开口221d和所述限位凸起1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两个,三个,只需一个所述限位开口221d对应一个所述限位凸起14即可;所述限位开口221d也可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1,所述限位凸起14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基座21d。
在本实施例中,将四个所述限位凸起14分别卡接于所述限位开口221d后,将所述扳动把手32e往朝向所述立杆20的方向绕所述第一枢接轴311e转动,使得所述抵持部33e的一端绕所述第二枢接轴312e往朝向所述固定口111的一侧壁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抵持部33e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口111的一侧壁,同时,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向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所述限位凸起14的第一抵接面抵紧于所述限位开口221d的第二抵接面,使得所述限位开口221d与所述限位凸起14紧密相接,并且所述立杆20压紧于所述底座10,从而实现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10。并且,所述抵持部33e设置有第四枢接孔332e的一端抵持于所述抵持斜面313e,使得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与所述固定口111处于锁死状态,即使所述固定口111的侧壁对所述抵持部33e的一端施加反向推力,也不能使得所述抵持部33e的一端脱离所述固定口111的侧壁。
可通过将所述扳动把往远离所述立杆20的方向绕所述第一枢接轴311e转动,使得所述抵持部33e的一端绕所述第二枢接轴312e转动使得所述抵持部33e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口111的一侧壁脱离,从而可实现所述立杆20可从所述底座10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可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1,所述固定口111设置于所述基座21d,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可抵紧于所述固定口111以向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
请参阅图16-图18,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包括横向力施加件30f。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f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1并且位于所述立杆20的一侧,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f可抵紧于所述立杆20以向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
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f包括安装盒31f、凸轮机构32f、抵持机构33f和弹性件34f。
所述安装盒31f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1。所述安装盒31f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凸轮机构32f的收容腔311f,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弹性件34f和所述抵持机构33f的沉头孔312f。
所述凸轮机构32f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盒31f,并可相对所述安装盒31f绕其转动轴线转动,所述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底座本体11。
所述凸轮机构32f包括扳动把手321f和凸轮322f,所述凸轮322f为偏心凸轮。所述扳动把手321f可通过转轴穿过安装盒31f连接于所述凸轮322f,所述凸轮322f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腔311f内,所述扳动把手321f外置于所述收容腔311f外,转动所述扳动把手321f可同步带动所述凸轮322f在所述收容腔311f内转动。
所述凸轮322f包括第一平面3221f、第二平面3222f、第三平面3223f以及与第一平面3221f和第二平面3222f圆弧过渡的圆弧面3224f,所述第一平面3221f、所述圆弧面3224f、所述第二平面3222f以及所述第三平面3223f依次连接构成所述凸轮322f的周侧面。所述收容腔311f大致为四分之一圆的扇形,并且在所述收容腔311f内设置有第一台阶面313f和第二台阶面314f,所述第一台阶面313f与所述扇形的圆弧面3224f相接。所述凸轮322f转动时,所述第三平面3223f至少部分可抵持于所述第一台阶面313f,所述第一台阶面313f用于限制所述凸轮322f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台阶面313f与所述第二台阶面314f形成的高度差用于允许所述第一平面3221f与所述第三平面3223f的连接部分转过。
所述抵持机构33f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盒31f,并可在所述凸轮机构32f的抵持下相对所述安装盒31f朝向所述立杆20或远离所述立杆20滑动。
所述抵持机构33f包括推块331f和顶柱332f,所述顶柱332f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推块331f。所述顶柱332f滑动安装于所述沉头孔312f,并且所述顶柱332f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沉头孔312f内,所述推块331f外置于所述沉头孔312f的轴向外侧并且与所述立杆20的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顶柱332f的另一端设置有卡设部,所述卡设部收容于所述沉头孔312f孔径较大的部分,使得所述抵持机构33f不能倒出所述安装盒31f。
所述弹性件34f弹性抵接于所述抵持机构33f和所述安装盒31f之间使得所述凸轮322f与所述推块331f脱离时,所述凸轮322f在所述弹性件34f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立杆20脱离并恢复至初始位置。具体的,所述弹性件34f套设于所述顶柱332f并且收容于所述沉头孔312f孔径较大的部分,所述弹性件34f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卡设部,所述弹性件34f的另一端卡设与沉头孔312f的端面。所述弹性件34f可以是压缩弹簧,或片簧等。优选地,两个所述顶柱332f分别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于所述推块331f的两端,所述凸轮机构32f位于两个所述顶柱332f之间。
当转动所述扳动把手321f使得所述推块331f被所述凸轮322f挤压地往离开所述安装盒31f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卡设部和所述沉头孔312f的端面挤压所述弹性件34f,使得所述弹性件34f压缩。当转动所述扳动把手321f使得所述凸轮322f往离开所述推块331f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件34f回复形变,在弹性件34f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顶柱332f带动所述推块331f恢复到初始位置。
所述立杆20包括有基座21e,所述基座21e位于所述立杆20的底部,所述立杆20为一体结构。所述安装盒31f与所述基座21e呈预设距离设置,以允许所述推块331f抵持于所述基座21e或从其中脱离,并且所述推块331f与所述基座21e的一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基座21e上开设有限位开口211e,所述底座本体11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开口211e配合的限位凸起14,所述限位开口211e能够允许所述限位凸起14穿过,并且能够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f向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时抵紧所述限位凸起14。其中,所述限位开口211e的结构设置与图5-图6所示实施例的限位开口221a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限位开口211e的大孔位相较于小孔位远离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f设置,也即大孔位和小孔位的设置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e施加于所述立杆20的横向力方向有关。所述限位凸起14的结构设置与图5-图6所示实施例的限位凸起14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e开设有四个所述限位开口211e,所述底座本体11上对应设置有四个所述限位凸起14。一个所述限位开口211e对应一个所述限位凸起14。
在本实施例中,将四个所述限位凸起14分别卡接于所述限位开口211e后,可以将所述扳动把手321f往逆时针的方向转动,使得所述凸轮322f绕其转动轴线转动至所述第二平面3222f与所述推块331f平行重合,此时所述推块331f被所述凸轮322f顶向所述基座21e而抵紧于所述基座21e的侧面,所述弹性件34f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横向力施加件30f向所述立杆20施加横向力,同时,所述限位凸起14的第一抵接面抵紧于所述限位开口211e的第二抵接面,使得所述限位开口211e与所述限位凸起14紧密相接,并且所述立杆20压紧于所述底座,从而实现所述立杆20紧固于所述底座。其中,由于所述凸轮322f为偏心凸轮,所以当所述第二平面3222f与所述推块331f平行重合时,所述凸轮322f凸轮机构32f处于锁死状态,即使所述基座21e对所述推块331f施加反向推力,也不能使得所述推块331f脱离所述基座21e。
可通过将所述扳动把手321f往顺时针的方向转动,使得所述凸轮322f绕其转动轴线转动至所述第三平面3223f与所述第二台阶面314f抵接,同时,所述凸轮322f与所述推块331f脱离,所述推块331f在弹性件34f的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也即所述推块331f与所述基座21e脱离,从而实现所述立杆20可从所述底座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立杆20和所述底座10之间无设置限位结构时,可在所述立杆20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定位结构,例如,在所述立杆20设置凹槽或凹面或定位孔等,所述底座10设置相配合的凸轨或凸面或定位柱等,使得所述立杆20可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快速地放置于准确位置,同时所述定位结构又可对所述立杆2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发明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33)

1.一种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立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以及
横向力施加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及
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用于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配合,以向所述立杆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力,其中:
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开口能够允许所述限位凸起穿过所述限位开口,并且能够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向所述立杆施加横向力时抵紧所述限位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口为大孔位与小孔位连通的通孔,并且所述限位凸起能够穿过所述大孔位后卡接于所述小孔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口为U形开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设置有帽状端部,所述帽状端部用于在所述限位凸起抵紧所述限位开口时限制所述立杆在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上与所述底座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状端部包括第一抵接面,所述限位开口包括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适配;
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向所述立杆施加横向力时,所述第一抵接面能够抵紧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使得所述立杆压紧于所述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包括扳动把手和搭扣件;
所述扳动把手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且可绕枢接处转动;
所述搭扣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扳动把手并且可随所述扳动把手转动;
转动所述扳动把手可使得所述搭扣件的另一端扣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或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动把手设置有调节孔,所述搭扣件穿过所述调节孔,所述搭扣件可沿所述调节孔移动并且固定于预设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包括倒勾部,所述倒勾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所述搭扣件可扣紧于所述倒勾部,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包括扳动把手、连杆和推轴;
所述扳动把手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且可绕枢接处转动;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孔,所述推轴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孔;
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转连接所述扳动把手和所述推轴;
转动所述扳动把手可使得所述推轴沿所述导孔滑动而抵持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或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包括有凸缘,所述推轴可抵持于所述凸缘,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包含基座,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为设置在所述基座或所述底座上的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包含斜面,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可卡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的所述斜面,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12.一种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立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以及
横向力施加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所述横向力施加件用于与所述立杆配合,以向所述立杆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力,其中:
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开口能够允许所述限位凸起穿过所述限位开口,并且能够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向所述立杆施加横向力时抵紧所述限位凸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口为大孔位与小孔位连通的通孔,并且所述限位凸起能够穿过所述大孔位后卡接于所述小孔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口为U形开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设置有帽状端部,所述帽状端部用于在所述限位凸起抵紧所述限位开口时限制所述立杆在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上与所述底座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状端部包括第一抵接面,所述限位开口包括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适配;
在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向所述立杆施加横向力时,所述第一抵接面能够抵紧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使得所述立杆压紧于所述底座。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包括扳动把手、连杆和推轴;
所述扳动把手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且可绕枢接处转动;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孔,所述推轴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孔;
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转连接所述扳动把手和所述推轴;
转动所述扳动把手可使得所述推轴沿所述导孔滑动而抵持于所述立杆的侧壁或从中脱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包括抵持部和扳动把手;
所述抵持部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且可相对所述底座转动;
所述扳动把手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持部;
转动所述扳动把手可使得所述抵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压紧于所述立杆的侧壁或从中脱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包括扳动把手、连杆和抵持部;
所述扳动把手枢转连接于所述立杆;
所述抵持部枢转连接于所述立杆;
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转连接所述扳动把手和所述抵持部;
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配合的固定口,转动所述扳动把手可使得所述抵持部抵紧于所述固定口的侧壁或从中脱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还包括抵持斜面,所述抵持斜面设置于所述立杆,所述抵持部抵紧于所述固定口的内侧壁时,所述抵持部可同时抵紧于所述抵持斜面,使得所述抵持部锁死。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包括安装盒、凸轮机构和抵持机构;
所述安装盒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
所述凸轮机构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盒;
所述抵持机构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盒,并可在所述凸轮机构的抵持下抵紧于所述立杆或从中脱离;
转动所述凸轮机构可使得所述抵持机构抵紧于所述立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抵持机构和所述安装盒之间,所述凸轮机构与所述抵持机构脱离时,所述弹性件弹性用于使得所述抵持机构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立杆脱离。
23.一种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立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立杆包括基底;以及
至少两个横向力施加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
至少两个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并且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分别用于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连接,以向所述立杆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力,其中:
施加于所述立杆的所有横向力在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平面上能够合成一对平衡力,所述基底至少在与所述一对平衡力垂直的方向上沿相反方向延伸。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包括扳动把手和搭扣件;
所述扳动把手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且可绕枢接处转动;
所述搭扣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扳动把手并且可随所述扳动把手转动;
转动所述扳动把手可使得所述搭扣件的另一端扣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或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脱离。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动把手设置有调节孔,所述搭扣件穿过所述调节孔,所述搭扣件可沿所述调节孔移动并且固定于预设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包括倒勾部,所述倒勾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每个所述搭扣件可扣紧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倒勾部,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包含基座,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为设置在所述基座或所述底座上的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包含斜面,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可卡紧于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的所述斜面,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28.一种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立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以及
至少三个横向力施加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一者;
至少三个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杆中的另一者,并且每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分别用于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件连接,以向所述立杆施加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力,以使得所述立杆固定于所述底座,其中:
施加于所述立杆的所有作用力在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平面上能够合成第一对平衡力与第二对平衡力,所述第一对平衡力与所述第二对平衡力相互垂直。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包括扳动把手和搭扣件;
所述扳动把手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且可绕枢接处转动;
所述搭扣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扳动把手并且可随所述扳动把手转动;
转动所述扳动把手可使得所述搭扣件的另一端扣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或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脱离。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动把手设置有调节孔,所述搭扣件穿过所述调节孔,所述搭扣件可沿所述调节孔移动并且固定于预设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包括倒勾部,所述倒勾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每个所述搭扣件可扣紧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倒勾部,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力施加件包括扳动把手、连架杆和固定头;
所述连架杆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固定头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扳动把手分别与所述连架杆的另一端和所述固定头的另一端枢转连接;
转动所述扳动把手可使得所述固定头沿预设方向卡紧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或从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脱离。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标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包含基座,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为设置在所述基座或所述底座上的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包含斜面,每个所述固定头可卡紧于对应的一个所述横向力施加配合件的所述斜面,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CN201910375451.6A 2019-03-20 2019-05-07 一种标定支架 Pending CN1117213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772934.4A EP3936832A4 (en) 2019-03-20 2020-03-20 CALIBRATION SUPPORT
PCT/CN2020/080420 WO2020187320A1 (zh) 2019-03-20 2020-03-20 一种标定支架
US17/479,536 US11835365B2 (en) 2019-03-20 2021-09-20 Calibration bracke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4384 2019-03-20
CN201910214384X 2019-03-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1348A true CN111721348A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63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5451.6A Pending CN111721348A (zh) 2019-03-20 2019-05-07 一种标定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1348A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58032A1 (en) * 1998-05-13 1999-11-18 Altronic Distributors Pty. Ltd. Mounting assembly
CN102109748A (zh) * 2009-12-23 2011-06-29 昆山奇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快速安装和拆卸的悬吊式投影仪支架
US20120174912A1 (en) * 2009-07-28 2012-07-12 Abengoa Solar New Technologies S.A. Frame for supporting and calibrating a pedestal, preferably for a heliostat
US20120175321A1 (en) * 2011-01-07 2012-07-12 Jeff Ditges Equipment Mounting Structure
CN202769205U (zh) * 2012-07-30 2013-03-06 武汉新绿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立杆支架
CN103162068A (zh) * 2013-03-14 2013-06-19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
CN103438336A (zh) * 2013-08-22 2013-12-11 成都四威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测试架及其使用方法
CN203431377U (zh) * 2013-08-30 2014-02-12 重庆福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泵的快速安装接头装置
CN106051408A (zh) * 2016-08-02 2016-10-26 四川鸿鑫空间测绘有限公司 测绘仪支架
CN107649817A (zh) * 2017-11-08 2018-02-02 江苏英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检设备外立柱焊接工装
CN207232385U (zh) * 2017-10-17 2018-04-13 谭勤民 一种声源探测装置
CN207316417U (zh) * 2017-10-20 2018-05-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升降支架及包含其的智能平板组件
CN207355868U (zh) * 2017-04-14 2018-05-15 柏赛塑胶科技(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自立货架
CN207807485U (zh) * 2018-01-03 2018-09-04 浙江捷力五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微调门栓式夹具
CN208221974U (zh) * 2018-05-23 2018-12-11 武汉华之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临时支架
CN208304833U (zh) * 2018-05-24 2019-01-01 海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夹具的压力调整装置
US20190032841A1 (en) * 2017-07-25 2019-01-31 Eric S. Becker Portable metrology stands
CN208606802U (zh) * 2018-08-01 2019-03-15 天津绿缘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防潮环境监测设备
CN209524943U (zh) * 2019-03-20 2019-10-22 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定支架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58032A1 (en) * 1998-05-13 1999-11-18 Altronic Distributors Pty. Ltd. Mounting assembly
US20120174912A1 (en) * 2009-07-28 2012-07-12 Abengoa Solar New Technologies S.A. Frame for supporting and calibrating a pedestal, preferably for a heliostat
CN102109748A (zh) * 2009-12-23 2011-06-29 昆山奇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快速安装和拆卸的悬吊式投影仪支架
US20120175321A1 (en) * 2011-01-07 2012-07-12 Jeff Ditges Equipment Mounting Structure
CN202769205U (zh) * 2012-07-30 2013-03-06 武汉新绿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立杆支架
CN103162068A (zh) * 2013-03-14 2013-06-19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
CN103438336A (zh) * 2013-08-22 2013-12-11 成都四威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测试架及其使用方法
CN203431377U (zh) * 2013-08-30 2014-02-12 重庆福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泵的快速安装接头装置
CN106051408A (zh) * 2016-08-02 2016-10-26 四川鸿鑫空间测绘有限公司 测绘仪支架
CN207355868U (zh) * 2017-04-14 2018-05-15 柏赛塑胶科技(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自立货架
US20190032841A1 (en) * 2017-07-25 2019-01-31 Eric S. Becker Portable metrology stands
CN207232385U (zh) * 2017-10-17 2018-04-13 谭勤民 一种声源探测装置
CN207316417U (zh) * 2017-10-20 2018-05-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升降支架及包含其的智能平板组件
CN107649817A (zh) * 2017-11-08 2018-02-02 江苏英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检设备外立柱焊接工装
CN207807485U (zh) * 2018-01-03 2018-09-04 浙江捷力五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微调门栓式夹具
CN208221974U (zh) * 2018-05-23 2018-12-11 武汉华之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临时支架
CN208304833U (zh) * 2018-05-24 2019-01-01 海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夹具的压力调整装置
CN208606802U (zh) * 2018-08-01 2019-03-15 天津绿缘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防潮环境监测设备
CN209524943U (zh) * 2019-03-20 2019-10-22 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定支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杰臣: "《AutoCAD机械制图典型案例详解》", 28 February 2011,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pages: 300 - 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40685B2 (en) Side rail assembly for a canopy including a side rail having a hook for engaging a side rail connector on an upright of the canopy
US5440948A (en) Locking hinge for a folding bicycle
US8555909B2 (en) Tent
WO2020187320A1 (zh) 一种标定支架
US6604722B1 (en) Display support
US7552826B2 (en) Container fastener and knockdown container using the same
US5489076A (en) Support post
US7490385B2 (en) Hinge base with position adjustment
CN209524943U (zh) 一种标定支架
US4573415A (en) Stand with spring lock legs
US6641228B2 (en) Detachable front wheel structure of golf cart
AU2005299597A1 (en) A tool box fastening device for fastening a tool box set to a vertical wall
CN114684025B (zh) 车顶架及其布置结构
CN108482797B (zh) 折叠箱
CN111721348A (zh) 一种标定支架
KR100522459B1 (ko) 보강된 삼각대
US6880792B2 (en) Detachable arm limiting assembly
US6234442B1 (en) Collapsible easel with a panel standable on an uneven ground
US20080042031A1 (en) Detachable mounting assembly
CA1119977A (en) Container having legs adapted to fold out
KR101228842B1 (ko) 조립식 화환받침대
WO2023010775A1 (zh) 便捷折叠腿
US6923469B2 (en) Collapsible wheelbarrow
US20020096847A1 (en) Folding structure of scooter
CN210365267U (zh) 集装箱雨篷定位机构以及带有该定位机构的集装箱雨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