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3059B - 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 - Google Patents

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3059B
CN111713059B CN201980013197.3A CN201980013197A CN111713059B CN 111713059 B CN111713059 B CN 111713059B CN 201980013197 A CN201980013197 A CN 201980013197A CN 111713059 B CN111713059 B CN 111713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word
base station
transport block
decoding
physica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31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3059A (zh
Inventor
周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gle LLC
Original Assignee
Google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gle LLC filed Critical Google LLC
Priority to CN2023103686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51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13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3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3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3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该文档描述了用于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装置。用户设备(UE)(111)将第一循环冗余校验(CRC)(504)插入到传输块(TB)(502)中,将包括CRC(504)的TB(502)编码成码字(CW)。基于接收到用于第一物理资源(616)的一部分的抢占指示符,UE(111)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UL)许可和接收到的抢占指示符来选择CW的第一部分以进行与长度的速率匹配。UE(111)使用第一物理资源(616)传送CW的第一部分,选择CW的第二部分,在所选择的CW的第二部分中插入第二CRC,并且使用第二物理资源(634)传送CW的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向第五代(5G)标准和技术的演进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大的容量,同时改善可靠性并降低时延,这增强移动宽带服务。5G技术还为车载联网、固定无线宽带和物联网(IoT)提供新服务类别。
第五代新无线电(5G NR)支持三种使用情况: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URLLC对高可靠性和低延迟通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当5G NR基站(例如,gNodeB或gNB)无法将个别资源调度到URLLC用户设备以进行URLLC传送时,5G NR允许用户设备(UE)通过已调度的资源传送URLLC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内容被提供来介绍通过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简化构思。在下面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这些简化构思。本发明内容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必要特征,也不旨在供在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时使用。
在一些方面,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用于第五代新无线电(5G NR)通信的用户设备(UE)。UE被配置成将第一循环冗余校验(CRC)插入到传输块(TB)中,将包括CRC的TB编码成码字(CW),接收第一物理资源的一部分的抢占(preemption)指示符,并且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UL)许可和接收到的抢占指示符,选择CW的第一部分以进行与长度的速率匹配。UE还被配置成使用第一物理资源来传送CW的第一部分,选择CW的第二部分,将第二CRC插入到所选择的CW的第二部分中,并且在第二物理资源中传送CW的第二部分。
在另一方面,基站被配置成解码从用户设备接收到的码字的第一部分,使用多用户检测器(MUD)检测接收到的CW的第二部分,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否成功,并且基于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成功的,向UE传送确认(Ack)。基于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不成功的以及对CW的第二部分的检测是成功的,基站进一步被配置成:将CW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进行组合以形成组合的CW,对组合的CW进行解码,确定组合的CW的解码是否成功,并基于确定组合的CW的解码是成功的,将Ack传送给UE。基站还被配置成基于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不成功的或者组合的CW的解码是不成功,向UE传送否定确认(Nck)。
在又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在用户设备(UE)的发射器中进行非正交多址(NOMA)编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由UE将循环冗余校验(CRC)插入到传输块(TB)中,将包括CRC的TB编码成码字,接收第一物理资源的一部分的抢占指示符,以及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UL)许可和接收到的抢占指示符选择CW的第一部分以进行与长度的速率匹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物理资源中传送CW的第一部分,选择CW的第二部分,以及在第二物理资源中传送CW的第二部分。
在另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由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非正交多址解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解码从UE接收到的码字的第一部分;使用产生第一MUD结果的多用户检测来检测接收到的码字的第二部分;以及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否成功。该方法还包括:基于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成功的,向UE传送Ack,将CW的第一部分和CW的第二部分进行组合以形成组合的CW,对组合的CW进行解码,确定组合的CW的解码是否成功,并基于确定组合的CW的解码是成功的,向UE传送确认(Ack)。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确定组合的CW的解码是不成功的,丢弃CW的第二部分,将CW的第一部分和来自第二MUD结果的CW的另一第二部分组合以产生另一组合的CW,确定另一组合的CW的解码是否成功,基于确定另一组合的CW的解码是成功的,向UE传送Ack,以及如果另一组合的CW的解码是不成功的或没有附加MUD结果可用,则向UE传送Nck。
附图说明
下面描述由共享的无许可的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细节。在说明书和附图中的不同实例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指示相似的元素:
图1图示示例无线网络环境,其中可以实现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各个方面。
图2图示示例设备图,该示例设备图可以实现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各方面。
图3图示空中接口资源,该空中接口资源在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延伸,并且利用该空中接口资源可以实现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技术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各个方面。
图4图示根据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上行链路抢占信令的示例。
图5图示根据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从传输块到代码块分段的示例。
图6图示用于根据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非正交多址辅助(NOMA辅助的)上行链路复用设计的示例发射器设计。
图7图示用于根据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NOMA辅助的UL复用的示例接收器设计。
图8图示用于根据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NOMA辅助的上行链路复用设计的另一示例发射器设计。
图9图示用于根据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NOMA辅助的UL复用的另一示例接收器设计。
图10图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各方面的如通常与对传输块或代码块进行编码以由用户设备进行传送有关的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方法。
图11图示根据本文描述的技术的各方面的如通常与由基站对传输块或代码块进行解码有关的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方法。
图12图示根据本文描述的技术的各方面的如通常与对传输块或代码块进行编码以由用户设备进行传送有关的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方法。
图13图示根据本文描述的技术的各方面的如通常与由基站对传输块或代码块进行解码有关的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该文件描述了用于通过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装置。用户设备(UE)将第一循环冗余校验(CRC)插入传输块(TB)中,将包括CRC的TB编码为码字(CW)。基于接收到用于第一物理资源的一部分的抢占指示符,UE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UL)许可和接收到的抢占指示符来选择用于CW的第一部分以进行与长度的速率匹配。UE使用第一物理资源来传送CW的第一部分,选择CW的第二部分,在所选择的CW的第二部分中插入第二CRC,并使用第二物理资源来传送CW的第二部分。
当第一用户设备通过诸如来自第二UE的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上行链路的已经调度的资源传送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上行链路信号时,调度的eMBB上行链路数据可以被URLLC UL数据传送打孔、取消或中断。在各方面中,在从第一UE接收调度请求(SR)之后,基站在发生URLLC和eMBB数据传送以取消或中断eMBB传送之前向第二UE发送抢占指示符。第二UE可以根据抢占指示符来取消全部或部分eMBB传送数据。eMBB传送的取消为高可靠性URLLC数据传送提供有保证的资源。URLLC数据传送的大小通常比eMBB数据传送的大小小得多。如果第二UE取消整个eMBB数据传送,则抢占过程降低上行链路资源的利用效率。
如果通过URLLC传送对eMBB上行链路传送进行打孔,则第一UE和第二UE都传送上行链路数据,并且URLLC传送对eMBB数据传送的一部分进行打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URLLC传送的打孔,接收到的eMBB数据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将增加。通过利用非正交多址访问(NOMA)编码和多用户检测(MUD)技术,两个UE都可以传送,减少来自传送打孔的错误率,并且可以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
示例环境
图1图示包括多用户设备110(UE 110)的示例环境100,所述多用户设备110被图示为UE 111、UE 112以及UE 113,能够通过图示为无线链路131和132的无线通信链路130(无线链路130)来与基站120(图示为基站121和122)进行通信。为了简单,UE 110被实现为智能电话,但是可以作为诸如如下的任何合适的计算或电子设备被实现:移动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蜂窝电话、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媒体设备、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家电、基于车辆的通信系统或物联网(IoT)设备,诸如传感器或致动器。可以将基站120(例如,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B、E-UTRAN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odeB、eNB、下一代节点B、gNode B、gNB等)实现在宏小区、微小区、小小区、微微小区等或其任何组合中。
基站120使用无线链路131和132来与用户设备110进行通信,可以将所述无线链路131和132实现为任何合适类型的无线链路。无线链路131和132包括控制和数据通信,诸如从基站120传达到用户设备110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从用户设备110传达到基站120的其它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上行链路或二者。无线链路130可以包括使用任何合适的通信协议或标准或通信协议或标准的组合实现的一个或多个无线链路(例如,无线电链路)或承载,所述通信协议或标准诸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第五代新无线电(5GNR)等。可以在载波聚合中聚合多个无线链路130以为UE 110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可以将来自多个基站120的多个无线链路130配置用于与UE 110进行协调多点(CoMP)通信。
基站120共同是无线电接入网络140(例如,RAN、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5G NR RAN或NR RAN)。RAN 140中的基站121和122连接到核心网络150。基站121和122分别在102和104处在连接到5G核心网络时通过用于控制平面信令的NG2接口并使用用于用户平面数据通信的NG3接口、或者在连接到演进型分组核心(EPC)网络时使用用于控制平面信令和用户平面数据通信的S1接口来连接到核心网络150。在106处,基站121和122能够通过Xn接口使用Xn应用协议(XnAP)或通过X2接口使用X2应用协议(X2AP)来通信,以交换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数据。用户设备110可以经由核心网络150连接到诸如互联网160的公用网络,以与远程服务170交互。
示例设备
图2图示用户设备110和基站120的示例设备图200。用户设备110和基站120可以包括为了清楚起见从图2中省略的附加功能和接口。用户设备110包括天线202、射频前端204(RF前端204)、LTE收发器206和5G NR收发器208以用于与RAN 140中的基站120进行通信。用户设备110的RF前端204能够将LTE收发器206和5G NR收发器208耦合或连接到天线202以方便各种类型的无线通信。用户设备110的天线202可以包括彼此类似或不同地配置的多个天线的阵列。天线202和RF前端204能够被调谐到和/或可调谐到由3GPP LTE和5G NR通信标准定义并且由LTE收发器206和/或5G NR收发器208实现的一个或多个频带。附加地,天线202、RF前端204、LTE收发器206和/或5G NR收发器208可以被配置成支持波束形成以进行与基站120的通信的传送和接收。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能够将天线202和RF前端204实现用于在由3GPP LTE和5G NR通信标准定义的不足千兆赫频带、不足6GHZ频带和/或高于6GHz频带中操作。
用户设备110还包括处理器210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12(CRM212)。处理器210可以是由包括诸如硅、多晶硅、高K电介质、铜等的各种材料的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本文描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排除传播信号。CRM 212可以包括可用于存储用户设备110的设备数据214的任何合适的存储器或存储设备,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非易失性RAM(NVRAM)、只读存储器(ROM)或闪速存储器。设备数据214包括用户设备110的用户数据、多媒体数据、波束形成码本、应用和/或操作系统,它们可由处理器210执行以实现用户平面通信、控制平面信令和用户与用户设备110的交互。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CRM 212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216。UE管理器216可以与天线202、RF前端204、LTE收发器206和/或5G NR收发器208通信,以监视无线通信链路130的质量并基于所监视的无线通信链路130的质量来发起波束搜索。
图2中所示的基站120的设备图包括单个网络节点(例如,gNode B)。基站120的功能性可以跨在多个网络节点或设备分布并且可以以适合于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任何方式分布。基站120包括天线252、射频前端254(RF前端254)、一个或多个LTE收发器256和/或一个或多个5G NR收发器258以用于与UE 110进行通信。基站120的RF前端254能够将LTE收发器256和5G NR收发器258耦合或将其连接到天线252以促进各种类型的无线通信。基站120的天线252可以包括彼此类似或不同地配置的多个天线的阵列。天线252和RF前端254能够被调谐到和/或可调谐到由3GPP LTE和5G NR通信标准定义并且由LTE收发器256和/或5GNR收发器258实现的一个或多个频带。附加地,天线252、RF前端254、LTE收发器256和/或5GNR收发器258可以被配置成支持诸如大规模MIMO的波束形成,以进行与UE 110的通信的传送和接收。
基站120还包括处理器260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62(CRM262)。处理器260可以是包括诸如硅、多晶硅、高K电介质、铜等的各种材料形成的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CRM262可以包括可用于存储基站120的设备数据264的任何合适的存储器或存储设备,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非易失性RAM(NVRAM)、只读存储器(ROM)或闪速存储器。设备数据264包括基站120的网络调度数据、无线电资源管理数据、波束形成代码本、应用和/或操作系统,它们可由处理器260执行以实现与用户设备110的通信。
CRM 262还包括基站管理器266。替换地或附加地,基站管理器266可以整个地或部分地作为与基站120的其它组件集成或分离的硬件逻辑或电路被实现。在至少一些方面中,基站管理器266将LTE收发器256和5G NR收发器258配置用于与用户设备110的通信,以及与诸如核心网络150的核心网络的通信。
基站120包括诸如Xn接口和/或X2接口的基站间接口268,基站管理器266将所述基站间接口268配置成在其它基站120之间交换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数据,以管理基站120与用户设备110的通信。基站120包括核心网络接口270,基站管理器266将所述核心网络接口270配置成与核心网络功能和/或实体交换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数据。
图3图示空中接口资源,该空中接口资源在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延伸,并且利用该空中接口资源可以实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缓冲器状态的各个方面。空中接口资源302可以被划分为资源单元304,每个资源单元占用频谱和已流逝的时间的一些交集。空中接口资源302的一部分在具有包括资源块311、312、313、314的多个资源块310的网格或矩阵中以图形方式图示。因此资源单元304的示例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块310。如所示的,时间沿水平方向被描绘为横坐标轴,并且频率沿垂直方向被描绘为纵坐标轴。如由给定的通信协议或标准定义的空中接口资源302可以跨越任何合适的指定频率范围并且/或者可以被划分成任何指定持续时间的间隔。时间的增量可以对应于例如毫秒(mSec)。频率的增量可以对应于例如兆赫兹(MHz)。
在通常的示例操作中,基站120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分配空中接口资源302的部分(例如,资源单元304)。可以分配网络接入资源的每个资源块310以支持多个用户设备110的相应无线通信链路130。在网格的左下角,资源块311可以跨越如由给定通信协议定义的指定频率范围306,并且包括多个子载波或频率子带。资源块311可以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子载波(例如,12),每个子载波对应于指定频率范围306(例如,180kHz)的相应部分(例如,15kHz)。资源块311还可以跨越如由给定的通信协议所定义的指定的时间间隔308或时隙(例如,持续大约二分之一毫秒或7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时间间隔308包括可以分别对应于诸如OFDM符号的符号的子间隔。如图3中所示,每个资源块310可以包括对应于频率范围306的子载波和时间间隔308的子间隔(或符号)或由其定义的多个资源元素320(RE)。可替选地,给定的资源元素320可以跨越一个以上的频率子载波或符号。因此,资源单元30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块310、至少一个资源元素320等等。
在示例实施方式中,多个用户设备110(示出其中之一)通过由空中接口资源302的各部分提供的接入与基站120通信。基站管理器266(图3中未示出)可以确定要由用户设备110传达(例如,传送)的信息(例如,数据或控制信息)的相应类型或数量。例如,基站管理器266可以确定每个用户设备110要传送各自不同数量的信息。然后,基站管理器266基于所确定的信息量向每个用户设备110分配一个或多个资源块310。
另外或可替选地,对于块级资源许可,基站管理器266可以在元素级分配资源单元。因此,基站管理器266可以向不同的UE 110分配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320或个别子载波。通过这样做,可以分配一个资源块310以促进多个用户设备110的网络接入。因此,基站管理器266可以以各种粒度将资源块310的一个或直到所有子载波或资源元素320分配给一个用户设备110,或者跨多个用户设备110划分,从而实现更高的网络利用或增加的频谱效率。
因此基站管理器266可以通过资源单元304、资源块310、频率载波、时间间隔、资源元素320、频率子载波、时间子间隔、符号、扩展码、它们的一些组合等等来分配空中接口资源302。基于资源单元304的相应分配,资源管理器可以向多个用户设备110传送指示资源单元304到每个用户设备110的相应分配的相应消息。每个消息可以使相应的用户设备110能够将信息排队或配置LTE收发器206、5G NR收发器208或两者以使用空中接口资源302的已分配的资源单元304进行通信。
上行链路复用
图4图示根据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上行链路抢占信令的示例。无线链路130被图示为下行链路(DL)402和上行链路(UL)404,其中上行链路404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下行链路402和上行链路404被划分为多个时隙406。在下行链路的第一时隙中,基站120在408处向UE 111许可UL资源以用于在第三UL隙中传送eMBB数据。在第二下行链路时隙中,基站120在410处传送上行链路抢占指示,其指示第二UE(UE 112)将为UE 111的eMBB传送抢占所许可的上行链路资源的一部分以用于UE 112在第三上行链路时隙中的URLLC传送。基站120在412处开始从UE 111接收eMBB传送。基站120从UE 112接收到的URLLC传送在414处对eMBB传送进行穿孔,并且基站120在416处在穿孔之后接收eMBB传送的其余部分。使用功分复用而不是重新调度eMBB传送以避免在隙的非抢占部分期间穿孔或传送eMBB数据的一部分,提高上行链路资源的利用,同时还适应URLLC通信的实时低延迟要求。
一种在抢占期间增加上行链路资源的利用的一种方法是将多用户检测(MUD)技术应用于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信号。NOMA接收器可以采用诸如消息传递算法(MPA)、估计传播算法(EPA)和/或置信传播(BP)的比特级检测器,或诸如匹配滤波器(MF)、基本信号估算器(ESE)和/或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估算器的符号级检测器。
NOMA信号签名可以降低在共享物理资源上传送的信号之间的干扰,从而增加信道容量。MPA、EPA和BP估算器可以联合抵消干扰,并且ESE可以通过迭代更新尚未连续解码的比特流的对数似然比(LLR)来抑制干扰(例如,执行软干扰抵消)。除了估计器之外,诸如串行干扰抵消(SIC)、并行干扰抵消(PIC)和/或混合干扰抵消(HIC)的外部迭代算法也可以增强干扰抵消。
图5图示根据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来编译传输块以进行传送的示例。在图5中,例如,传输块502大于代码块510的最大长度。传输块502和用于该传输块502的CRC块504被分段为多个代码块510,图示为代码块511、512以及513。尽管在图5中将传输块502图示为被分段成三个代码块510,但是任何合适数量的代码块510可以用于分段传输块。如果在分段传输块502之后,代码块511比其他代码块510短,则在506处将填充比特插入到代码块511之前,使得所有代码块510的长度相同。然后,在将代码块510发送到信道编码器之前,针对每个代码块510计算CRC并将该CRC附加到每个代码块510后面。
图6图示用于在UE 110中使用两个循环冗余校验的NOMA辅助的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性发射器600。发射器接收TB 502或CB 510,并且在602处将第一CRC插入TB 502或CB 510中。换句话说,取决于TB 502的长度,第一CRC表示CRC 504或附加到CB 511、512或513的CRC。包括CRC的TB 502或CB 510传递给前向错误校正(FEC)编码器604以产生在图6中图示为“X”的码字(CW)。码字传递给速率匹配块606。当发射器在速率匹配块606中接收到抢占指示时,CW中的比特被分裂成第一部分(图6中的“Xp”)和第二部分(图6中的“Xs”)。CW的第一部分的长度基于速率匹配的抢占指示符。第一部分包括CW在抢占点之前的比特,而CW的第二部分包括CW的其余比特。
然后发射器在被抢占的第一物理资源616中传送CW的第一部分(“Xp”)。传送包括针对CW的第一部分的比特级处理608、调制610、符号级处理612以及资源分配614。
UE 110发射器选择CW的第二部分(“Xs”)并在618处插入第二CRC,以用于根据NOMA过程使用共享的无许可资源(第二物理资源634)进行传送。发射器将码字的第二部分及其相关联的CRC传递给NOMA签名生成器620,并在第二物理资源634上基于NOMA签名传送CW的第二部分。NOMA签名生成器620包括针对CW的第二部分的FEC编码器622、速率匹配624、比特级处理626、调制628、符号级处理630和资源分配632。
UE 110可以选择CW的第二部分的任意起点和长度;然而,基站120必须知道CW的第二部分的起点和长度以执行软组合。通过UE 111从速率匹配块中的循环缓冲区中选择被抢占的尾部,不需要额外的信息传送,否则,UE 111向基站120提供显式或隐式控制信号。
图7图示用于在基站120中使用两个循环冗余校验的NOMA辅助的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性接收器700。在基站120处,CW的第一和第二部分被接收器接收。使用第一物理资源616接收CW的第一部分,并通过符号级处理702、解调704、比特级处理706进行处理,并且将解码的比特(在图7中示出为“X'p”)保持在解码器缓冲区708中,用于与CW的解码的第二部分进行软组合。
使用第二物理资源634接收CW的第二部分,并在多用户检测器714中使用MUD处理CW的第二部分。多用户检测器714包括干扰抵消716(干扰抵消器716)和NOMA检测器718以产生CW的第二部分的解码比特(在图7中示出为“X's”)。NOMA检测器718包括符号级处理720、解调722、比特级处理724、解码缓冲器726中的解码比特的缓冲和FEC解码728。如由图7中的虚线所示,在移除第二CRC之后,将串行干扰抵消反馈提供给干扰抵消块716,以产生多个MUD结果。通过NOMA检测器718的连续传递被用于抵消干扰以恢复CW的第二部分。
当NOMA检测是成功的时,如图7中的“X's”所指示的,CW的解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解码缓冲器708中被软组合。解码缓冲器708将组合的、解码的比特(在图7中被示出为“X'”)传递给FEC解码器710,通过第一CRC校验712移除第一CRC,并且将数据(被示出为“S”)传递到基站120中的协议栈的上层。
图8图示用于在UE 110中使用一个循环冗余校验进行NOMA辅助的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发射器800。另一方面,具有被抢占的eMBB数据的传输块(TB)的UE使用单个CRC通过NOMA共享的资源来重传或并行地传送代码块(CB)。如果TB长于最大码块的长度,将TB分段成多个CB以进行传送,如图5中所图示。在这种情况下,取决于TB 502的长度,单个CRC表示CRC 504或附接到CB 511、512或513的CRC。
发射器接收TB 502或CB 510,并且在802处将第一CRC插入到TB 502或CB 510。包括CRC的TB 502或CB 510被传递到前向纠错(FEC)编码器804以产生在图8中被图示为“X”的码字(CW)。该码字被传递到速率匹配块806。当发射器在速率匹配块806中接收到抢占指示时,CW中的比特被分离成第一部分(图8中的“Xp”)和第二部分(图8中的“Xs”)。CW的第一部分的长度基于速率匹配的抢占指示符。第一部分包括CW在抢占点之前的比特,而CW的第二部分包括CW的其余比特。
然后发射器在被抢占的第一物理资源816中传送CW的第一部分(“Xp”)。传送包括针对CW的第一部分的比特级处理808、调制810、符号级处理812以及资源分配814。
UE 110发射器根据NOMA过程使用共享的无许可资源(第二物理资源832)选择CW的第二部分(“Xs”)以进行传送。发射器将码字的第二部分传递给NOMA签名生成器818,并且在第二物理资源832上基于NOMA签名传送CW的第二部分。发射器生成NOMA签名并且基于第二NOMA签名传送CW的第二部分。NOMA签名生成器818包括针对CW的第二部分的FEC编码器820、速率匹配822、比特级处理824、调制826、符号级处理828和资源分配830。
图9图示用于在基站120中使用一个循环冗余校验进行NOMA辅助的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接收器900。在基站120处,CW的第一和第二部分被接收器接收。CW的第一部分使用第一物理资源816来接收,并且通过符号级处理902、解调904、比特级处理906进行处理,并且将解码比特(在图9中被示出为“X'p”)保持在解码缓冲器908中以与CW的解码的第二部分进行软组合。
CW的第二部分使用第二物理资源832来接收并且在多用户检测器914中使用多用户检测(MUD)被处理,该多用户检测器914包括干扰抵消916(干扰抵消器916)和NOMA检测器918以产生CW的第二部分的解码比特(在图9中被示出为“X's”)。NOMA检测器918包括符号级处理920、解调922、比特级处理924、在解码缓冲器926中的解码比特的缓冲和FEC解码928。
串行干扰抵消反馈被提供给干扰抵消块,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以产生多个MUD结果。通过NOMA检测器918的连续传递被用于抵消干扰以恢复CW的第二部分。CW的第二部分的FEC解码比特与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比特在解码缓冲器908中被软组合。解码缓冲器908将组合的解码比特(在图9中被示出为“X”)传递到FEC解码器910,通过第一CRC校验912移除第一CRC,并且将结果作为串行干扰抵消反馈供应给干扰抵消块916(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以产生多个MUD结果。当NOMA检测成功时,数据(在图9中被示出为“S”)被传递到基站120中的协议栈的上层。
示例方法
根据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参考图10至图13描述示例方法1000-1300。其中描述方法框的顺序不旨在被理解为限制,并且可以以任何顺序跳过或组合任何数量的所描述的方法框以便于实现方法或替代方法。通常,本文所描绘的任何组件、模块、方法和操作都可以使用软件、固件、硬件(例如,固定逻辑电路)、手动处理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可以在存储在计算机处理系统本地和/或远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存储器上的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示例方法的一些操作,并且实施方式可以包括软件应用、程序、功能等。可替选地或另外,本文描述的任何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组件执行,诸如但不限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
图10图示如通常与编码用于由用户设备传送的传输块或代码块有关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方法1000。在框1002处,用户设备接收上行链路许可以使用第一物理资源来传送传输块。例如,用户设备110从基站120接收上行链路许可以使用第一物理资源来传送eMBB数据。
在框1004处,将第一CRC插入传输块中。例如,如图5中所示,针对TB 502计算CRC504并将其插入到TB 502中。
在1006处,UE确定TB对于前向纠错(FEC)编码器是否太大,并且如果TB对于前向纠错(FEC)编码器太大,则在1008处将TB分片成多个代码块。例如,用户设备确定eMBB数据的TB 502对于FEC编码器604太大,并且对于FEC编码器604将TB 502分片成多个CB510。
在框1010处,UE将第二CRC插入到每个CB中。例如,如图5中所示,用户设备将CRC插入到每个CB 510中。
在框1012处,UE将包括CRC的TB或CB编码为码字(CW)。例如,用户设备将eMBB数据的包括CRC的TB 502或CB 510编码为CW。
在框1014处,UE接收第一物理资源的一部分的抢占指示符。例如,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URLLC传送将抢占被许可以进行eMBB传送的第一物理资源616的一部分的抢占指示符。
在框1016处,UE基于UL许可和抢占指示符来选择CW的第一部分以进行与长度的速率匹配。例如,基于从基站120接收到的UL许可和抢占指示符,用户设备111选择CW的第一部分以进行速率匹配。
在框1018处,UE在被抢占的第一物理资源中传送CW的第一部分。例如,UE 111传送CW的第一部分,该传送包括针对CW的第一部分的比特级处理608、调制610、符号级处理612以及资源分配614。
在框1020处,UE选择CW的第二部分,并为CW的第二部分插入第二CRC。例如,基于从基站120接收到的UL许可和抢占指示符,用户设备111选择CW的第二部分,并为该第二部分生成CRC,并插入第二CRC以进行速率匹配。在速率匹配块606中,UE 111可以为CW的第二部分选择任意的起点和长度,或者从循环缓冲器中选择尾部。
在框1022处,UE在第二物理资源中传送CW的第二部分。例如,UE传送CW的第二部分,其包括针对CW的第二部分的比特级处理626、调制628、符号级处理630以及资源分配632。
图11图示如通常与由基站对传输块或代码块进行解码有关的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方法1100。
在框1102处,基站对从UE接收到的码字的第一部分进行解码。例如,基站120接收由用户设备111使用第一物理资源616传送的码字的第一部分。接收和解码包括符号级处理702、解调704、比特级处理706以及解码缓冲器708中的存储。
在框1104处,基站使用多用户检测来检测接收到的码字的第二部分。例如,基站120接收由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物理资源634传送的码字的第二部分。在移除第二CRC之后,多用户检测器714使用对CW的第二部分的解码结果来应用串行干扰抵消(SIC)。接收和解码包括符号级处理720、解调722、比特级处理724、缓冲726、FEC解码728以及第二CRC在第二CRC校验730处的抵消。
在框1106处,基站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否成功。例如,基站120使用第一CRC来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否成功。可替选地或另外,基站120丢弃CW的第二部分。
在框1108处,如果基站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成功,则基站可以向UE发送确认(Ack)。例如,如果第一CRC验证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则基站120向UE传送Ack以指示CW被成功解码。在替代示例中,如果第一CRC验证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则基站120确定CW被成功解码并且在不向UE发送确认(Ack)的情况下进行下一个传送。
在框1110处,如果基站确定CW的第二部分的解码成功,则基站将CW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进行组合以形成组合的CW并对组合的码字进行解码。例如,如果基站120确定CW的第二部分的解码成功,则在解码缓冲器708中组合CW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组合的码字被FEC解码器710进行FEC解码。
在框1112处,基站确定组合的码字的解码是否成功。例如,基站120使用第一CRC来确定CW的解码是否成功。
在框1114处,如果基站确定组合的CW的解码成功,则基站可以向UE发送确认(Ack)。例如,如果第一CRC验证组合的CW的解码,则基站120向UE 111传送Ack以指示组合的CW被成功解码。在替代示例中,如果第一CRC验证组合的CW的解码,则基站120确定CW被成功解码并且在不向UE发送确认(Ack)的情况下进入下一个传送。
在框1116处,如果对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或对CW的第二部分的检测失败,则基站丢弃CW的第二部分。例如,如果基于第一CRC,对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失败,并且基于第二CRC,对CW的第二部分的检测失败,则基站120丢弃CW的第二部分。
在框1118处,如果组合的CW的解码失败,则基站可以向UE发送否定确认(Nck)。例如,如果第一CRC未验证组合的CW的解码,或者如果第二CRC未验证对CW的第二部分的检测,则基站120向UE 111发送Nck。在替代的示例中,如果第一CRC没有验证组合的CW的解码,或者如果第二CRC没有验证对CW的第二部分的检测,则基站120向UE 111发送UL许可以进行CW的重传。
图12图示如通常与编码传输块或代码块以由用户设备进行传送的有关的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方法1200。
在框1202处,用户设备(UE)接收上行链路(UL)许可以使用第一物理资源来传送传输块(TB)。例如,用户设备111从基站120接收上行链路许可以使用第一物理资源816来传送eMBB数据。
在框1204处,将第一CRC插入传输块中。例如,如图5中所示,针对TB 502计算CRC504并将其插入到TB 502中。
在框1206处,UE确定TB对于前向纠错(FEC)编码器是否太大,并且如果TB对于前向纠错(FEC)编码器太大,则在1208处将TB分片成多个代码块(CB)。例如,用户设备111确定eMBB数据的TB 502对于FEC编码器804太大,并且针对FEC编码器804将TB 502分片成多个CB510。
在框1210处,UE将循环冗余校验(CRC)插入到TB或CB中。例如,用户设备111将CRC插入TB 502或CB 510中,如图5所示。
在框1212处,UE将包括CRC的TB或CB编码成码字(CW)。例如,用户设备111将eMBB数据的TB 502或CB 510(包括CRC 504)编码出CW。
在框1214处,UE接收用于第一物理资源的一部分的抢占指示符。例如,用户设备111从基站120接收URLLC传送将抢占被许可以进行eMBB传送的第一物理资源816的一部分的抢占指示符。
在框1216处,UE基于UL许可和抢占指示符来选择CW的第一部分以与进行与长度的速率匹配。例如,基于从基站120接收到的UL许可和抢占指示符,用户设备111选择CW的第一部分以进行速率匹配。
在框1218处,UE在被抢占的第一物理资源中传送CW的第一部分。例如,UE传送CW的第一部分,该传送包括针对CW的第一部分的比特级处理808、调制810、符号级处理812以及资源分配814。
在框1220处,UE选择CW的第二部分。例如,基于从基站120接收到的UL许可和抢占指示符,用户设备111选择CW的第二部分以进行速率匹配。UE可以为CW的第二部分选择任意的起点和长度,或者从速率匹配块中的循环缓冲器中选择尾部。
在框1222处,UE在第二物理资源中传送CW的第二部分。例如,UE 111传送CW的第二部分,该CW的第二部分包括针对CW的第二部分的比特级处理824、调制826、符号级处理828以及资源分配830。
图13图示如通常与基站对传输块或代码块的解码有关的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方法1300。
在框1302处,基站对从UE接收到的码字的第一部分进行解码。例如,基站120接收由用户设备111使用第一物理资源816传送的码字的第一部分。接收和解码包括符号级处理902、解调904、比特级处理906以及解码缓冲器908中的存储。
在框1304处,基站使用多用户检测来检测接收到的码字的第二部分以产生多个MUD结果。例如,基站120接收使用第二物理资源832由用户设备111传送的码字的第二部分。多用户检测器914使用对CW的组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解码的结果来应用串行干扰抵消(SIC)。接收和解码包括符号级处理920、解调922、比特级处理924、缓冲器926和FEC解码928。
在框1306处,基站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否成功。例如,基站120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来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否成功。
在框1308处,如果基站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成功,则在框1310处基站120可以向UE发送确认(Ack)。例如,如果第一CRC验证对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基站120向UE 111传送Ack以指示CW被成功解码。在替代示例中,如果第一CRC验证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则基站120确定CW被成功解码并且进入解码下一个传送同时不向UE发送确认(Ack)。
在框1312处,如果基站确定对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不成功(在框1308处),则基站将CW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合以形成组合的CW,并且解码组合的码字。例如,如果基站120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不成功,则在解码缓冲器中组合CW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对组合的码字进行FEC解码。
在框1314处,基站确定组合的码字的解码是否成功,并且如果解码成功,则在框1310处基站可以向UE发送确认(Ack)。基站120使用CRC来确定组合的CW的解码是否成功,并且将Ack传送到UE111以指示CW被成功解码。在替代示例中,如果CRC验证组合的CW的解码,则基站120确定组合的CW被成功解码,并且进入解码下一个传送,同时不向UE发送确认(Ack)。
在框1316处,如果基站在1314处确定组合CW的解码不成功,则基站确定附加MUD结果是否可用。例如,如果CRC没有验证组合的CW的解码,则基站120确定另一MUD结果是否可用,诸如在串行干扰抵消中的其它尝试。
在框1318处,如果另一MUD结果可用,则基站组合第一部分和由另一MUD结果产生的CW的第二部分,以形成组合的CW并对组合的码字进行解码。例如,如果基站120确定CW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成功,则第一部分和来自另一MUD结果的CW的第二部分在解码缓冲器908中被组合并且组合的码字由FEC解码器910进行FEC解码。重复块1314、1316和1318的过程,直到没有附加MUD结果可用为止。
在框1320处,如果来自所有MUD结果的组合的CW的解码失败,则基站可以向UE发送否定确认(Nck)。例如,如果CRC没有验证组合的CW的任何解码,则基站120向UE 111发送Nck。在替代示例中,如果CRC没有验证组合的CW的任何解码,基站120向UE 111发送UL许可以用于CW的重传。
尽管已经用特定于特征和/或方法的语言描述了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各方面,但是所附权利要求的主题不一定限于所描述的具体特征或方法。相反,具体特征和方法作为由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的示例实现方式被公开,并且其它等效的特征和方法旨在为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另外,描述了各种不同的方面,并且应当领会的是,能够独立地或连同一个或多个其它描述的方面一起实现每个描述的方面。
在下面描述一些示例-
示例1:一种被配置为用于通信的用户设备的电子设备,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成:
将第一循环冗余校验插入到传输块中;
将包括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的所述传输块编码成码字;
接收用于第一物理资源的一部分的抢占指示符;
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和所述接收到的抢占指示符,选择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以进行与长度的速率匹配;
使用所述第一物理资源传送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
选择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
在所选择的码字的第二部分中插入第二循环冗余校验;以及
使用第二物理资源来传送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
示例2:根据示例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成:
接收所述上行链路许可以使用所述第一物理资源来传送所述传输块。
示例3:根据示例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将包括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的所述传输块编码成所述码字包括前向纠错编码。
示例4:根据前述示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传送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循环冗余校验的前向纠错编码。
示例5:根据前述示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包括在所述抢占之前的所述传输块中的比特,并且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在所述抢占之后的所述传输块中的比特。
示例6:一种基站,所述基站被配置成:
由所述基站的接收器对从用户设备接收到的码字的第一部分进行解码:
使用多用户检测器检测所述接收到的码字的第二部分;
确定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否成功;并且
1)基于确定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成功的,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确认;
2)基于确定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不成功的并且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的检测是成功的:
组合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形成组合的码字;
解码所述组合的码字;
确定所述组合的码字的解码是否成功;并且
基于确定所述组合的码字的解码是成功的,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确认;或者
3)基于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不成功的或所述组合的码字的解码是不成功的,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否定确认。
示例7:根据示例6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多用户检测器包括干扰抵消器和非正交多址检测器。
示例8:根据示例7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检测器向所述干扰抵消器提供串行干扰抵消反馈。
示例9:根据示例6至8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在将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组合以形成所述组合的码字之前,所述接收器对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二部分执行循环冗余校验以在所述组合之前移除所述循环冗余校验。
示例10:根据示例6至9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多用户检测器包括前向纠错解码器。
示例11:一种在用户设备的发射器中进行非正交多址编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用户设备将循环冗余校验插入到传输块中;
将包括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的所述传输块编码成码字;
接收第一物理资源的抢占指示符;
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和所述接收到的抢占指示符,选择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以进行与长度的速率匹配;
使用所述第一物理资源传送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
选择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并且
使用所述第二物理资源来传送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
示例12:根据示例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所述上行链路许可以使用所述第一物理资源来传送所述传输块。
示例13:根据示例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包括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的所述传输块编码成所述码字包括前向纠错编码。
示例14:根据示例11至13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的前向纠错编码。
示例15:根据示例11至14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包括在所述抢占之前的所述传输块中的比特,并且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在所述抢占之后的所述传输块中的比特。
示例16:一种由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非正交多址解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基站对从用户设备接收到的码字的第一部分进行解码:
使用产生第一多用户检测结果的多用户检测检测所述接收到的码字的第二部分;
确定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否成功;
1)基于确定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成功的,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确认;
2)基于确定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的解码是不成功的:
组合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形成组合的码字;
解码所述组合的码字;
确定所述组合的码字的解码是否成功;以及
基于确定所述组合的码字的解码是成功的,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确认;或者
基于确定所述组合的码字的解码是不成功的:
放弃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
将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和来自第二多用户检测结果的所述码字的另一第二部分进行组合以产生第二组合的码字;
确定所述第二组合的码字的解码是否成功;以及
基于确定所述第二组合的码字的解码是成功的,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确认;或者
如果所述第二组合的码字的解码是不成功或者没有附加的多用户检测结果可用,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否定确认。
示例17:根据示例16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多用户检测的所述检测包括干扰抵消和非正交多址检测。
示例18:根据示例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检测提供串行干扰抵消反馈。
示例19:根据示例16至18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多用户检测的所述检测包括前向纠错解码。
示例20:根据示例16至19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组合的码字进行前向纠错解码。

Claims (8)

1.一种被配置为用于通信的用户设备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括能够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
将为传输块计算的第一循环冗余校验插入到所述传输块中;
将包括所述第一循环冗余校验的所述传输块前向纠错编码成码字;
接收用于第一物理资源的一部分的抢占指示符;
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和所述接收到的抢占指示符,选择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以进行与长度的速率匹配;
使用所述第一物理资源传送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一部分;
选择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在选择所述第一部分之后剩余的传输块的比特;
在所选择的码字的第二部分中插入为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二部分计算的第二循环冗余校验;以及
使用第二物理资源来传送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
接收所述上行链路许可以使用所述第一物理资源来传送所述传输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传送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包括对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循环冗余校验的前向纠错编码。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在所述抢占之前的所述传输块中的比特,并且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在所述抢占之后的所述传输块中的比特。
5.一种在用户设备的发射器中进行非正交多址编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为传输块计算的循环冗余校验插入到所述传输块中;
将包括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的所述传输块前向纠错编码成码字;
接收第一物理资源的一部分的抢占指示符;
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和所述接收到的抢占指示符,选择所述码字的第一部分以进行与长度的速率匹配;
使用所述第一物理资源传送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一部分;
选择所述码字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在选择所述第一部分之后剩余的传输块的比特;
在所选择的码字的第二部分中插入为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二部分计算的第二循环冗余校验;并且
使用第二物理资源来传送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所述上行链路许可以使用所述第一物理资源来传送所述传输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对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前向纠错编码。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在所述抢占之前的所述传输块中的比特,并且所述码字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在所述抢占之后的所述传输块中的比特。
CN201980013197.3A 2018-04-09 2019-04-01 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 Active CN111713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8682.0A CN116405162A (zh) 2018-04-09 2019-04-01 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54967P 2018-04-09 2018-04-09
US62/654,967 2018-04-09
PCT/US2019/025228 WO2019199515A1 (en) 2018-04-09 2019-04-01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uplink multiplexing assisted by shared grant-free transmission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8682.0A Division CN116405162A (zh) 2018-04-09 2019-04-01 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3059A CN111713059A (zh) 2020-09-25
CN111713059B true CN111713059B (zh) 2023-04-18

Family

ID=663974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8682.0A Pending CN116405162A (zh) 2018-04-09 2019-04-01 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
CN201980013197.3A Active CN111713059B (zh) 2018-04-09 2019-04-01 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8682.0A Pending CN116405162A (zh) 2018-04-09 2019-04-01 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411693B2 (zh)
EP (1) EP3732810A1 (zh)
JP (2) JP7143427B2 (zh)
KR (2) KR20200123420A (zh)
CN (2) CN116405162A (zh)
WO (1) WO20191995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32810A1 (en) 2018-04-09 2020-11-04 Google LLC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uplink multiplexing assisted by shared grant-free transmission
US11224056B2 (en) 2018-05-09 2022-0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group-based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
CN112534930B (zh) * 2018-07-25 2024-04-05 索尼公司 基站、用户设备、电路、移动电信系统和方法
WO2020049350A1 (en) * 2018-09-08 2020-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crete power allocation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EP4147522A1 (en) * 2020-05-05 2023-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ruption control signaling for high frequency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0441B2 (en) * 2007-12-11 2012-08-21 Wi-Lan Inc. Outer coding framework for application packet error rate minimization
US8295779B2 (en) 2008-10-31 2012-10-2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ing multiple uplink carriers
JP2011130333A (ja) * 2009-12-21 2011-06-30 Fujitsu Ltd 巡回冗長検査符号生成回路及び巡回冗長検査符号生成方法
KR101740731B1 (ko) * 2010-03-29 2017-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143267B2 (en) * 2011-10-27 2015-09-22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Low complexity and power efficient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schemes
WO2014031050A1 (en) * 2012-08-24 2014-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receiving mimo transmissions and related devices
KR102007770B1 (ko) * 2012-12-14 2019-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의 부호화 방법과 그 복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CN105612709B (zh) 2013-08-09 2019-06-04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与基站通信的移动站、方法和存储介质
US20170086219A1 (en) 2014-05-18 2017-03-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48580B2 (en) * 2015-04-24 2018-12-04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Low-latency packet forwarding
EP3316635B1 (en) * 2015-06-24 2021-08-25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using predetermined uplink radio resources
CN108702239B (zh) 2016-02-15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使用ue选择的调制编码方案的上行链路发送器和接收器
US10009152B2 (en) 2016-03-04 2018-06-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te-less multiple access
CN108886441B (zh) * 2016-03-30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的处理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
WO2017193296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echanism with polar codes
US10880030B2 (en) 2016-06-15 2020-12-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8003645A2 (ja) 2016-06-27 2018-0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KR20180013171A (ko) * 2016-07-28 2018-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프로세스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041858A1 (en) 2016-08-08 2018-02-0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Base station assisted outer code usage
US10305633B2 (en) * 2016-09-19 2019-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symbol K-bit interleaver
US20180159707A1 (en) * 2016-12-01 2018-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tream transmission
US11063699B2 (en) * 2017-02-06 2021-07-13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8632192B (zh) * 2017-03-24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278116B2 (en) * 2017-03-29 2019-04-30 Wipro Limited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an initial network access procedure
CN108809508B (zh) * 2017-05-05 2021-09-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数据是否受到破坏的方法及装置
US11516834B2 (en) * 2017-11-13 202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EP3732810A1 (en) 2018-04-09 2020-11-04 Google LLC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uplink multiplexing assisted by shared grant-free transmission
US11050440B2 (en) * 2019-10-21 2021-06-29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Encoder, decoder, encoding method and decoding method based on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n UL multiplexing between eMBB and URLLC";Nokia,Nokia Shanghai Bell;《3GPP TSG-RAN WG1 Meeting #92bis,R1-1804618》;20180407;第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11693B2 (en) 2022-08-09
JP2021517761A (ja) 2021-07-26
US11936576B2 (en) 2024-03-19
JP2022174232A (ja) 2022-11-22
KR20200123420A (ko) 2020-10-29
CN111713059A (zh) 2020-09-25
JP7412494B2 (ja) 2024-01-12
US20220377788A1 (en) 2022-11-24
EP3732810A1 (en) 2020-11-04
CN116405162A (zh) 2023-07-07
US20200396034A1 (en) 2020-12-17
KR20230069260A (ko) 2023-05-18
WO2019199515A1 (en) 2019-10-17
JP7143427B2 (ja) 2022-09-28
KR102656165B1 (ko) 202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13059B (zh) 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
CN112005515B (zh) 用于无线网络的基于cbg的noma传输
EP341485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te-less multiple access
US11469866B2 (e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nfiguration in split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s
US10972228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06370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RQ in NOMA transmission for 5G NR
CN109150421B (zh) 一种重复传输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0644840B2 (en) Methods of efficient HARQ operation for low latency and high performance services
WO201924566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rq in noma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CN11046331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US20200014457A1 (en) Multi-Layer NO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Repeating Transmission of a Transport Block
KR20220000412A (ko) 할당된 리소스 상의 인코딩된 데이터를 디코딩할 수 없다는 표시에 해당하는 재전송 프로세스를 구현하는 수신기, 송신기,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362946B1 (ko) 이종 서비스 간 효율적인 송수신 기술
CN112005516B (zh) 作为多址接入无线通信的部分的传输块通信
CN117083821A (zh) 具有重复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
WO2019240937A1 (en) Cross-carrie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