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1234B - 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1234B
CN111711234B CN202010486039.4A CN202010486039A CN111711234B CN 111711234 B CN111711234 B CN 111711234B CN 202010486039 A CN202010486039 A CN 202010486039A CN 111711234 B CN111711234 B CN 111711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charging interface
hole
power supply
mobil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60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1234A (zh
Inventor
谢红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60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11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11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1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1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1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0Means for supporting coupling part when not engag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电源,能够为终端设备充电,包括: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电池,位于壳体内部。及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充电接口和弹性模块,连接件能够相对于壳体移动而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充电接口位于壳体内,弹性模块的至少部分结构卡置于第二通孔,且按压弹性模块,充电接口能够从第一通孔弹出而位于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时,充电接口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壳体外,且充电接口与电池电性连接。在第二状态时,充电接口伸出壳体外,能够与终端设备连接,使电池能够为终端设备充电;或者与外接电源连接,使外接电源能够为移动电源充电,省略连接线,使用方便。在第一状态时,移动电源外观完整,方便携带。

Description

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充电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传统的移动电源为终端设备充电时,需要采用数据线将移动电源和终端设备进行电连接,用户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以解决上述将移动电源和终端设备进行电连接时需要采用数据线的技术问题。
一种移动电源,能够为终端设备充电,包括:
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电池,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及
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充电接口和弹性模块,所述弹性模块能够相对于所述充电接口移动;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而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充电接口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模块的至少部分结构卡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且按压所述弹性模块以使所述弹性模块退出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充电接口能够从所述第一通孔弹出而切换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充电接口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外,且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上述移动电源,具有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池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充电接口和弹性模块。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件能够相对于壳体移动而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弹性模块穿设第二通孔使得充电接口被定位于壳体内,使得移动电源具有完整的外观结构,方便携带,且充电接口位于壳体内能够避免损伤。在第二状态时,充电接口穿过第一通孔伸出壳体外,能够与终端设备连接,使得电池能够为终端设备充电;或者与外接电源连接,使得外接电源能够为移动电源充电。从而省略了连接线,使用方便。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方式简单,方便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壳体;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按压所述弹性模块,所述第一弹性件驱使所述充电接口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支架,所述支架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槽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模块包括滑块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充电接口,以使所述滑块能够相对于所述充电接口伸缩移动;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滑块卡置于所述第二通孔,按压所述滑块,所述第二弹性件被压缩,所述滑块退出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充电接口伸出所述壳体;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弹性件容置于所述凹槽;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滑块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凹槽外;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以及所述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之间,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滑块与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一触点,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点;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按键;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按键位于所述滑块的远离所述充电接口的一端,按压所述按键,所述按键驱使所述滑块退出所述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按键与所述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滑块的横截面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的数量为2,所述连接件位于2个所述电池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为typeC连接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小于800Wh/L。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为终端设备充电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电源的立体图,其中,移动电源位于第二状态;
图3为图2所示移动电源的立体图,其中,移动电源位于第一状态;
图4为图2所示移动电源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5为图2所示移动电源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图3所示移动电源的内部结构图;
图7为图2所示移动电源的连接件的立体图,其中,滑块收容于凹槽内;
图8为图7所示连接件的截面图;
图9为图3所示移动电源的连接件的立体图,其中,滑块凸出于充电接口;
图10为图9所示连接件的截面图;
图11为图2所示移动电源的支架、连接件和按键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电源10,移动电源10能够为终端设备20充电。终端设备20可以是手机、平板、手表或电脑等。终端设备20上开设有连接孔21,连接孔21延伸至终端设备20的边缘,移动电源10能够通过连接孔21为终端设备20充电。移动电源10具有X方向和Y方向。移动终端在为终端设备20充电的状态下,在X方向上,移动电源10的尺寸与终端设备20的尺寸相同,使得移动电源10在视觉上为终端设备20的延伸,且方便用户使用。在另一实施例中,在X方向上,移动电源10的尺寸也可以大于或小于终端设备20的尺寸,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还具有Z方向,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两两垂直。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为终端设备20充电的状态下,在X方向和Z方向上,移动电源10的尺寸与终端设备20的尺寸均相同,使得移动电源10整体呈现为终端设备20的延伸,与终端设备20具有外观一体性。在另一实施例中,在Z方向上,移动电源10的尺寸也可以大于或小于终端设备2020的尺寸,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包括壳体100、电池300(示出在图5中)和连接件200。电池300位于壳体100内部,连接件200安装于壳体100内,并与电池300电性连接。连接件20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移动以容置于壳体100内和凸出于壳体100,连接件200凸出于壳体100时,能够与终端设备20电性连接,从而使得电池300能够通过连接件200为终端设备20充电。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包括相互连接的充电接口210和弹性模块220,充电接口210与电池300电性连接。连接件20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移动而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充电接口210收容于壳体100内,使得移动电源10具有完整的外观结构。在第二状态时,连接件200与电池300电性连接。充电接口210的至少部分结构伸出于壳体100而能够电性连接于终端设备20,使得电池300能够通过充电接口210为终端设备20充电,或外接电源能够通过充电接口210为电池300充电。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在第一状态时,充电接口210位于壳体100内,弹性模块220的至少部分结构穿设第二通孔120以固定充电接口210,使得充电接口210被定位。通过按压弹性模块220使其退出第二通孔120以进入壳体100内后,充电接口210能够从第一通孔110弹出而切换至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时,弹性模块220位于壳体100内,充电接口210的至少部分结构穿设第一通孔110而位于壳体100外,以便连接终端设备20或外接电源。
本申请的移动电源10,具有壳体100,位于壳体100内且相互电性连接的电池300和连接件200,连接件200包括充电接口210和弹性模块220。壳体100开设有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连接件20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移动而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弹性模块220穿设第二通孔120使得充电接口210被定位于壳体100内,使得移动电源10具有完整的外观结构,方便携带,且充电接口210位于壳体100内能够避免损伤。在第二状态时,充电接口210穿过第一通孔110伸出壳体100外,能够与终端设备20连接,使得电池300能够为终端设备20充电;或者与外接电源连接,使得外接电源能够为移动电源10充电。从而省略了连接线,使用方便。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也可以为圆柱状或其它多面体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申请以壳体100为长方体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壳体10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相互垂直。第一表面101与XZ平面大致平行,第二表面102与XY平面大致平行。第一通孔110开设于第一表面101,第二通孔120开设于所述第二表面102。充电接口210为长条状结构,充电接口210的长度方向沿Y方向设置,且能够沿Y方向移动以在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之间切换。弹性模块220设置在充电接口210的末端,且能够沿Z方向移动以穿设第二通孔120和退出第二通孔120。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外壳105和位于外壳105内的支架130。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位于外壳105。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05与支架130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外壳105与支架130也可以为分体结构,通过后续工序组装形成壳体100。支架130上开设有容纳槽140,充电接口210安装于容纳槽140内且能够相对于容纳槽140移动。容纳槽140分别与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连通。移动电源10还包括沿Y方向即充电接口的移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250,比如为弹簧。第一弹性件250的一端抵接充电接口210,另一端抵接容纳槽140的槽底。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弹性件250大致处于自然状态,第一弹性件250不会对充电接口210产生沿Y方向驱使充电接口210移动的弹性力,即在第二状态下,充电接口210位于静止状态。通过按压充电接口210,使得充电接口210沿Y方向移动以收容于外壳105内,直至弹性模块220移动至第二通孔120处并沿Z方向移动以卡置于第二通孔120内,阻挡充电接口210的移动,使得充电接口210被定位,使得移动电源10位于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弹性件250处于压缩状态,对充电接口210施加有沿Y方向的弹性力。当按压弹性模块220使其退出第二通孔120后,在第一弹性件250的作用下,充电接口210沿Y方向移动以弹出外壳105,直至第一弹性件250大致回复至自然状态,充电接口210停止移动,而位于第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X方向和Z方向上,容纳槽140的尺寸与充电接口210的尺寸大致相等,使得充电接口210在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之间切换时不会发生左右前后的晃动,从而能够平稳的移动以穿设第一通孔110和退出第一通孔110而收容于外壳105内。在Y方向上,容纳槽140的尺寸大于充电接口210的尺寸,以便容纳第一弹性件250。
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100仅包括外壳105,外壳105内不设置支架130。则第一弹性件250一端连接于充电接口210,另一端抵接壳体100。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弹性件250处于压缩状态,对充电接口210施加有沿Y方向的弹性力。当按压弹性模块220使其退出第二通孔120后,在第一弹性件250的作用下,充电接口210沿Y方向移动以弹出壳体100,直至第一弹性件250大致回复至自然状态,充电接口210停止移动,而位于第二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弹性模块220由弹性材料制成,可以为橡胶等,沿Z方向按压弹性模块220时,弹性模块220能够产生变形而退出第二通孔120。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模块220包括滑块221和第二弹性件222,第二弹性件222可以为弹簧等。充电接口210开设有凹槽211,第二弹性件222的一端连接于滑块221,另一端连接于凹槽211的槽底。在第二状态下,滑块221位于凹槽211内,且滑块221的背离第二弹性件222的一侧被外壳105按压,使得第二弹性件222位于压缩状态,从而积蓄弹性力,而能够为滑块221提供沿Z方向的弹性力,在外壳105提供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滑块221在Z方向上受力平衡。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状态下,滑块221可以完全位于凹槽211内,并与充电接口210的表面平齐,则充电接口210和滑块221均贴合于外壳105的内表面。同样的,滑块221也可以部分结构位于凹槽211内,部分结构位于凹槽211外,即滑块221凸出于充电接口210,则滑块221贴合于外壳105的内表面,而充电接口210与外壳105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位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按压充电接口210,使得充电接口210沿Y方向向外壳105内部移动,滑块221贴合外壳105的内表面沿Y方向移动,直至滑块221移动至第二通孔120处。由于第二弹性件222为滑块221提供沿Z方向的弹性力,使得滑块221进入第二通孔120并卡置于第二通孔120,阻挡充电接口210继续移动,使得充电接口210被定位至第一状态。此时,充电接口210与第一表面101平齐。在第一状态下,充电接口210和滑块221呈现如图9和图10所示的状态。在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之间时,滑块221均位于凹槽211内,即在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之间时,滑块221与凹槽211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滑块221在第二状态时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状态时,滑块221的至少部分结构仍然位于凹槽211内,避免滑块221与凹槽211错位而无法将滑块221按压回凹槽211内。
可以理解的是,充电接口210上也可以不开设凹槽211,第二弹性件222一端连接于滑块221,另一端连接于充电接口210。在第二状态下,外壳105的内表面抵接滑块221,使得第二弹性件222处于压缩状态,充电接口210与外壳105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距。在第一状态下,滑块221的至少部分结构卡置于第二通孔120内。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包括与电池300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能够控制电池300进行充电或放电。移动电源10通过充电接口210与终端设备20连接时,电路板控制电池300进行放电,从而为终端设备20充电。移动电源10通过充电接口210与外接电源连接时,电路板控制电池300进行充电。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滑块221与充电接口210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从而使得滑块221与电池300之间能够电性连接。滑块221上设有第一触点223,第一触点223的数量至少为2个。外壳105的内表面设有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点150,第二触点150的数量与第一触点223的数量相等。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触点223和第二触点150完全重合,使得电路板能够控制电池300通过充电接口210进行充电或放电。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触点223可以为频点,第二触点150可以为频点。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包括设置于第二通孔120处的按键400。在第一状态下,按键400与滑块221沿Z方向排列,且按键400覆盖滑块221。通过按压按键400,按键400能够按压滑块221,使得滑块221退出第二通孔120并位于外壳105内部,第一弹性件250的弹性力被释放,使得充电接口210能够沿Y方向移动而切换至第二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状态下,按键400与滑块221之间可以贴合,也可以存在间距。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XY平面上,按键400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滑块221的横截面的面积,使得按键400在XY平面上的投影与支架130在XY平面上的投影存在重合。在按键400和支架130之间设置沿Z方向的第三弹性件410。在第一状态下,按压按键400后,第三弹性件410能够积蓄沿Z方向的弹性力,按压按键400的力消失后,第三弹性件410能够释放弹性力,使得按键400能够回复至不会凸出于外壳105的内表面,避免充电接口210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时,按键400阻碍滑块221的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100仅包括外壳105时,第三弹性件410一端连接于按键400,另一端连接于壳体100的与第二表面102大致平行的一侧,使得按键400被按压后能够自动弹回。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电池300的数量为2个,2个电池300分别位于支架130的两侧,即连接件200位于2个电池300之间。电池300为高能量密度电池300,电池300的能量密度不小于800Wh/L,比如为900Wh/L或1000Wh/L。电池300的能量密度越高,则相同体积的电池300所能够储存的电量约多。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池300储存的电量一定的情况下,电池300的能量密度越高,则电池300的体积越小,使得移动电源10越轻薄,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电池300为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电池300。
在一实施例中,充电接口210为typeC接口。在另一实施例中,充电接口210为typeA接口。再一实施例中,充电接口210为typeB接口。在又一实施例中,充电接口210为Lighting接口。
本申请的移动电源10,连接件20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移动而具有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在第二状态时,充电接口210穿过第一通孔110伸出壳体100外,能够与终端设备20连接,使得电池300能够为终端设备20充电;或者与外接电源连接,使得外接电源能够为移动电源10充电。从而省略了连接线,使用方便。通过按压充电接口210,能够使得充电接口210向壳体100内移动,直至滑块221移动至第二通孔120并卡置于第二通孔120内,使得移动电源10位于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时,充电接口210被定位于壳体100内,使得移动电源10具有完整的外观结构,方便携带,且充电接口210位于壳体100内能够避免损伤。通过按压滑块221,使得滑块221退出第二通孔120,则充电接口210能够从第一通孔110处弹出,从而能够与终端设备20或外接电源连接。移动电源10的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之间的切换较为简单,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电源,能够为终端设备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电池,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及
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充电接口和弹性模块,所述弹性模块能够相对于所述充电接口移动;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而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充电接口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模块的至少部分结构卡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且按压所述弹性模块以使所述弹性模块退出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充电接口能够从所述第一通孔弹出而切换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充电接口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外,且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弹性模块包括滑块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充电接口,以使所述滑块能够相对于所述充电接口伸缩移动;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滑块卡置于所述第二通孔,按压所述滑块,所述第二弹性件被压缩,所述滑块退出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充电接口伸出所述壳体;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壳体;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按压所述弹性模块,所述第一弹性件驱使所述充电接口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支架,所述支架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槽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弹性件容置于所述凹槽;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滑块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凹槽外;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以及所述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之间,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滑块与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一触点,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点;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
6.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按键;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按键位于所述滑块的远离所述充电接口的一端,按压所述按键,所述按键驱使所述滑块退出所述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按键与所述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滑块的横截面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数量为2,所述连接件位于2个所述电池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为typeC连接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小于800Wh/L。
CN202010486039.4A 2020-06-01 2020-06-01 移动电源 Active CN111711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6039.4A CN111711234B (zh) 2020-06-01 2020-06-01 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6039.4A CN111711234B (zh) 2020-06-01 2020-06-01 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1234A CN111711234A (zh) 2020-09-25
CN111711234B true CN111711234B (zh) 2022-07-08

Family

ID=72539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6039.4A Active CN111711234B (zh) 2020-06-01 2020-06-01 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1123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10941U (zh) * 2017-08-07 2018-02-13 寿伟松 一种移动电源式音箱
CN208638046U (zh) * 2018-06-29 2019-03-22 深圳市倍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110505328A (zh) * 2019-09-16 2019-1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064262A (zh) * 2020-01-06 2020-04-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10150A1 (en) * 2012-10-23 2014-04-24 Ming-Jhih Huang Power cord collector for power suppl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10941U (zh) * 2017-08-07 2018-02-13 寿伟松 一种移动电源式音箱
CN208638046U (zh) * 2018-06-29 2019-03-22 深圳市倍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110505328A (zh) * 2019-09-16 2019-1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064262A (zh) * 2020-01-06 2020-04-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1234A (zh) 2020-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20344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minimizing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valu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KR100313144B1 (ko) 와치 타입 휴대용 무선단말기
US5918189A (en) Exchangeable hardware module for radiotelephone
JP2777842B2 (ja) 一体型受話器収納および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EP1919011B1 (en) Battery cover grounding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7711401B2 (en) Static preventing device and mobile handset having the same
US6424842B1 (en) Dual function connector for cellular phones
US20120156903A1 (en) Contact node of portable terminal
US20080150479A1 (en) Electric charging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20210314425A1 (en) Cell Phone and Host
KR19990037388A (ko) 축적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화통신 장치 및 이와 같은 전화통신 장치에 적합한 축적 장치
CN111711234B (zh) 移动电源
JP3122429B2 (ja) 無線通信機と電池パックとコネクタ
CN208890847U (zh) 移动终端
CN110557469A (zh) 移动终端
CN114552253A (zh) 电子设备、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KR100640458B1 (ko) 와치 타입 텔레폰의 배터리팩 접속장치
CN111512615B (zh) 电子装置
CN217406254U (zh) 无线充电模组、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64385B (zh) 移动终端及其开关结构
KR100842531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배터리 커버 접지 장치
CN110557472B (zh) 移动终端
KR100359074B1 (ko) 휴대폰의 회전식 통전장치
KR200165277Y1 (ko) 안테나가 분리된 휴대폰
CN112040031A (zh) 设备套装及其折叠式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