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5825B - 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5825B
CN111705825B CN202010591680.4A CN202010591680A CN111705825B CN 111705825 B CN111705825 B CN 111705825B CN 202010591680 A CN202010591680 A CN 202010591680A CN 111705825 B CN111705825 B CN 111705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oundation pit
drainage
well
bas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16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05825A (zh
Inventor
周杰
高玉亭
李少雄
张慧杰
邱晓勇
潘志忠
杨亚涛
罗昭晟
郭溜达
丁榆
樊斌
黄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16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5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5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5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05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5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0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lowering level of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20/00Temporary installations or 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深基坑降排水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挖设基坑,将基坑的坑底夯实,在基坑的底部铺设碎石,将碎石排列成一排或一列,在碎石中间围合形成滤水通道,随后在碎石上进行垫层回填;在地下室的外墙的外侧与基坑之间修筑止水帷幕,利用止水帷幕对地下室的外围的水位进行隔绝;在地下室的外墙与止水帷幕之间设置多个降水井;在降水井内设置有抽水泵,在基坑的外侧设置有蓄水池,抽水泵的导水管的出水端与蓄水池连通,达到降低地下室结构的浮力的效果,降低渗漏风险,同时抽水泵还可以抽取地下室的外侧的水进行冲洗地面、绿化灌溉,节约水资源,符合绿色施工及绿色建筑理念。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地下深基坑降排水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地下水的渗漏,一般利用止水帷幕的功能与外围的水位临时隔绝,止水帷幕是利用水泥土搅拌桩相互咬合而成的封闭交圈的帷幕,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挡帷幕以外的地下水。
在设计了止水帷幕的工程施工中,由于止水帷幕的作用,对基坑进行了降水,然后施工地下室结构;根据这个原理,在基坑土方回填,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 止水帷幕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水位将逐步上升,通过降雨或基坑降水等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后浇带未进行封闭,四周的地下水的水位上升后,必然会对地下室以及后期的后浇带结构隐蔽施工质量带来危害及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水对地下室以及后期的后浇带结构隐蔽施工质量带来危害及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在地下室的外墙的外侧修筑止水帷幕,之后沿止水帷幕外侧挖设基坑;将所述基坑的坑底夯实,在所述基坑的底部铺设碎石,将碎石排列成一排或一列,在碎石中间围合形成滤水通道,随后在碎石上施工垫层;
S2、随后在垫层上方进行地下室结构的施工,在施工地下室结构的过程中,利用所述止水帷幕对所述地下室的外围的水位进行隔绝;
S3、当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对基坑进行土层回填,在土层回填过程中,在地下室的外墙与所述止水帷幕之间设置多个降水井;
S4、在所述降水井内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用于将所述降水井内的水抽出;
S5、所述抽水泵上连接有导水管,在基坑的外侧设置有蓄水池,所述导水管的出水端与蓄水池连通,在蓄水池上设置有喷洒装置。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在所述滤水通道的下方修筑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环绕所述地下室结构的外周布置;所述排水沟呈水平布置,所述排水沟分别与多个所述降水井连通。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当沿所述基坑的坑底朝下挖设深坑,之后向所述深坑中安设井管,所述井管的下端嵌入在所述深坑内,所述井管的上端延伸到所述基坑的顶部;之后在井管的外周灌注混凝土浆液,使得所述井管的下端部分固定布置在所述深坑内,且所述井管保持竖直状态布置,随后进行基坑土层回填。
进一步地,在步骤S3土层回填过程中,在所述降水井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支撑梁,每修筑一个所述支撑梁,在所述支撑梁上回填土层,所述支撑梁与土层交替布置,直至完成土层回填;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基坑的支护桩固定布置,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环绕所述降水井的外侧壁的圆周并与地下室的外墙固定布置;沿所述降水井的高度方向,在降水井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支撑梁,多个支撑梁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凿除所述支护桩的桩顶的浮浆,并在所述支护桩的桩顶修筑砼冠梁,位于所述降水井顶部的支撑梁与所述砼冠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水沟的内部填充有碎石。
进一步地,所述降水井向下挖设的深度大于所述排水沟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滤水通道的深度与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一致,所述滤水通道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在所述垫层内设置有引流管,所述碎石包裹在所述引流管的外周,所述滤水通道置于所述引流管的内部,所述引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沟导通。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所述引流管的侧壁上具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布置在所述引流管的左右两侧,所述引流管的外周覆盖有碎石,所述碎石的外周包裹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在修筑地下室结构的过程中,先在在地下室的外墙的外侧与基坑之间修筑止水帷幕,然后在地下室的外墙与止水帷幕之间设置多个降水井,在降水井内还设有抽水泵,这样,一方面降水井的设置,可以起到降低止水帷幕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水位的作用,达到降低地下室结构的浮力的效果,有利于降低渗漏风险以及后期结构后浇带的隐蔽,同时抽水泵还可以抽取地下室的外侧的水进行冲洗地面、绿化灌溉,节约水资源,符合绿色施工及绿色建筑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在地下室的外墙的外侧修筑止水帷幕,之后沿止水帷幕外侧挖设基坑;将基坑的坑底夯实,在基坑的底部铺设碎石60,将碎石60排列成一排或一列,在碎石60中间围合形成滤水通道,随后在碎石60上进行垫层80施工;
S2、随后在垫层80上方进行地下室结构20的施工,在施工地下室结构20的过程中,利用止水帷幕100对地下室的外围的水位进行隔绝;
S3、当地下室结构20施工完成后,对基坑进行土层回填,在土层回填过程中,在地下室的外墙与止水帷幕100之间设置多个降水井30;
S4、在降水井30内设置有抽水泵31,抽水泵31用于将降水井30内的水抽出;
S5、抽水泵31上连接有导水管38,在基坑的外侧设置有蓄水池40,导水管38的出水端与蓄水池40连通,在蓄水池40上设置有喷洒装置,在蓄水池40上设置有喷洒装置,通过喷洒装置,可以将抽水泵31抽取的水用于浇树、路面清洁等操作。
上述提供的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在修筑地下室结构20的过程中,先在在地下室的外墙的外侧与基坑之间修筑止水帷幕100,然后在地下室的外墙与止水帷幕100之间设置多个降水井30,在降水井30内还设有抽水泵31,这样,一方面降水井30的设置,可以起到降低止水帷幕100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水位的作用,达到降低地下室结构20的浮力的效果,有利于降低渗漏风险以及后期结构后浇带的隐蔽,同时抽水泵31还可以抽取地下室的外侧的水进行冲洗地面、绿化灌溉,节约水资源,符合绿色施工及绿色建筑理念。
与传统地下室结构20的止水处理方法相比,首先本发明无需专门在地下室周围施工过多止水结构,另外,当遇到下雨或者基坑外部渗漏时,降水井30可以实现对上述水量的收集,当降水井30内的水量较少时,无需将降水井30内的水抽出,当并且,可以通过降水井30内水量的多少、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地下室结构20周围的水位情况,也便于对防渗防漏的提前预防。
在降水井30内设置水位警戒线,在水位警戒线处安设有报警器以及控制器,报警器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电脑端或者移动终端,当水位达到水位警戒线的水平时,触动报警器启动,报警器向电脑端或者移动终端以及控制器发送水位超标信号,同时,控制器启动抽水泵31,抽水泵31开始抽水工作,直至将降水井30内的水抽至水位警戒线以下为止。
同样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电脑或者移动终端即时查看降水井30内的水位情况,即时降水井30内的水位高度未达到水位警戒线的水平,用户也可以通过电脑端或者移动终端来给控制器发送抽水指令,继续对降水井30进行抽水操作,将降水井30内的水位维持在更低的水平。
在降水井30的侧壁上还安设有光纤光栅传感器,其中应变传感器为应变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安装在降水井30的内侧壁上,应变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几何形状可塑,传输损耗小,可实现远距离遥控监测,对降水井30内的温度、压强、应变、应力、流量、流速、液位、液体浓度、成分等的检测,检测降水井30的内侧壁的受压、应变情况以及降水井30内水的温度、压强、液位、成分等参数,并且光纤光栅传感器是与电脑端或者移动终端打通过有线及无线方式相连,可以即时通过电脑端或者移动终端对降水井30以及水位状态进行查看。
具体的,在步骤S1中,在滤水通道的下方修筑有排水沟70,排水沟70环绕地下室结构20的外周布置,同样的,排水沟70也环绕在滤水通道的外周;排水沟70呈水平布置,排水沟70分别与多个降水井30连通,这样,地下室结构20周围的水流可以通过排水沟70流入到对应的降水井30内,实现对基坑的降水。
在步骤S3中,当沿基坑的坑底朝下挖设深坑,之后向深坑中安设井管,井管的下端嵌入在深坑内,井管的上端延伸到基坑的顶部;之后在井管的外周灌注混凝土浆液,使得井管的下端部分固定布置在深坑内,且井管保持竖直状态布置,随后进行基坑土层回填。
为了保证在土层回填过程中井管的稳定性,在挖设深坑时,深坑的内径要大于井管的内径,这样,当井管插设在深坑内时,井管的外侧壁与深坑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随后向间隙内灌注混凝土浆液,当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即可进行土层回填。
在土层回填过程中,要保证井管处于竖直状态。
上述井管可以是塑料管也可以是水泥管,但不仅限于上述材料。
在土层回填过程中,由于井管的下端是嵌入在深坑内的,并且通过混凝土浆液实现对井管的固定,这样,可以保证在回填过程中,无需对井管进行扶持、干涉,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回填施工,操作简单。
这样,无需在地基内重新挖设降水井30,可以起到节约施工时间以及节约施工成本的作用。
在井管朝向排水沟70的一侧,具有开孔,这样,便于排水沟70内的水流入到井管的内部,在开孔的周围具有碎石60,这样,在水流动过程中,碎石60可以起到对从排水沟70内流出的水的过滤作用。
在开孔上还罩设有过滤膜,进一步起到过滤作用。
为了保证多个降水井30的之间的稳定性,在相邻的两个降水井30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锚索,固定锚索分别环绕布置在井管的外周,这样,可以起到对降水井30固定的作用,在回填土层过程中,降水井30不易倾斜,并且,在施工完成后,固定锚索也使得环绕在地下室结构外侧的多个降水井30之间具有更好的整体性,提升降水井30的稳定性以及抗干扰性。
在相邻的降水井30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管36,连通管36的一端与一降水井30导通,连通管36的另一端与另一相邻的降水井30相导通,也就是说,所有的降水井30之间均是导通的,多个降水井30之间类似于连通器原理,液面始终保持一致这样,即使在地下室结构20的不同位置的水位不同,通过连通管36,水从水位较高的降水井30流向水位较低的降水井30内,最终,使得所有降水井30的水位保持一致。
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种多个降水井30之间类似于连通器的关系,可以保证所有降水井30的水位一致,不会出现水位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局部水位较高发生地下室结构20局部发生渗漏的问题。
第二,由于多个降水井30之间具有连通关系,这样,无需在每个降水井30内都设置抽水泵31,只需要在一个或者两个降水井30内设置抽水泵31即可,也就是说,设置一个专门用来排水的降水井30,这样,当抽水泵31在安装有抽水泵31的降水井30内进行抽水操作时,降水井30的水位下降,此时,降水井30相邻的降水井30的水的水位较高,于是会流向安装有抽水泵31的降水井30内,从而达到对所述有降水井30进行排水的效果;减少了抽水泵31的安装数量以及施工难度的同时,同样可以解决对所有降水井30同时、同步进行抽水的问题。
在步骤S3土层回填过程中,在降水井30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支撑梁33,每修筑一个支撑梁33,在支撑梁33上回填土层,之后再在土层上修筑支撑梁33,支撑梁33与土层交替布置,直至完成土层回填;支撑梁33的一端与基坑的支护桩50固定布置,支撑梁33的另一端环绕降水井30的外侧壁的圆周并与地下室的外墙固定布置;沿降水井30的高度方向,在降水井30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支撑梁33,多个支撑梁33间隔布置。
支撑梁33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降水井30与土层、地下室的外墙以及支护桩50之间的联系,使得支护梁处于更加稳定、稳固的状态,与土层、地下室的外墙以及支护桩50之间具有更好的整体性、一致性,更加稳定。
凿除支护桩50的桩顶的浮浆,并在支护桩50的桩顶修筑砼冠梁35,位于降水井30顶部的支撑梁33与砼冠梁35固定连接。
在排水沟70的内部填充有碎石60,进一步对排水沟70内的水起到过滤筛选的作用,避免颗粒状杂物如土壤、小石块、砂砾等经排水沟70流入到降水井30内。
降水井30向下挖设的深度大于排水沟70的深度,这样,水在重力作用下,很容易流入到降水井30内。
滤水通道的深度与排水沟70的深度一致,滤水通道与排水沟70连通,这样,地下室结构20底部的水流先经滤水通道过滤后,进入到排水沟70内,随后经排水沟70并在碎石60的过滤下流入到降水井30内,实现对建筑物结构底部的水的收集。
在步骤S1中,在垫层80内设置有引流管62,碎石60包裹在引流管62的外周,滤水通道置于引流管62的内部,引流管62的两端分别与排水沟70导通,引流管62的设置,可以避免滤水通道受到地下室结构20的挤压而变形或是流动轨迹发生改变,导致水无法流出的问题。
在步骤S1中,引流管62的侧壁上具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布置在引流管62的左右两侧,引流管62的外周覆盖有碎石60,碎石60的外周包裹有过滤网,水在流动过程中,经过过滤网、引流管62外以及引流管62内三次过滤,最终由滤水通道抵达排水沟7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在地下室的外墙的外侧修筑止水帷幕,之后沿止水帷幕外侧挖设基坑;将所述基坑的坑底夯实,在所述基坑的底部铺设碎石,将碎石排列成一排或一列,在碎石中间围合形成滤水通道,随后在碎石上施工垫层;
S2、随后在垫层上方进行地下室结构的施工,在施工地下室结构的过程中,利用所述止水帷幕对所述地下室的外围的水位进行隔绝;
S3、当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对基坑进行土层回填,在土层回填过程中,在地下室的外墙与所述止水帷幕之间设置多个降水井;
S4、在所述降水井内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用于将所述降水井内的水抽出;
S5、所述抽水泵上连接有导水管,在基坑的外侧设置有蓄水池,所述导水管的出水端与蓄水池连通,在蓄水池上设置有喷洒装置;
在步骤S1中,在所述滤水通道的下方修筑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环绕所述地下室结构的外周布置;所述排水沟呈水平布置,所述排水沟分别与多个所述降水井连通;
在步骤S1中,在所述垫层内设置有引流管,所述碎石包裹在所述引流管的外周,所述滤水通道置于所述引流管的内部,所述引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沟导通;所述引流管的侧壁上具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布置在所述引流管的左右两侧,所述引流管的外周覆盖有碎石,所述碎石的外周包裹有过滤网;
在相邻的所述降水井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降水井导通,另一端与另一相邻的降水井相导通;
在步骤S3中,当沿所述基坑的坑底朝下挖设深坑,之后向所述深坑中安设井管,所述井管的下端嵌入在所述深坑内,所述井管的上端延伸到所述基坑的顶部;之后在井管的外周灌注混凝土浆液,使得所述井管的下端部分固定布置在所述深坑内,且所述井管保持竖直状态布置,随后进行基坑土层回填;
在步骤S3土层回填过程中,在所述降水井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支撑梁,每修筑一个所述支撑梁,在所述支撑梁上回填土层,所述支撑梁与土层交替布置,直至完成土层回填;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基坑的支护桩固定布置,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环绕所述降水井的外侧壁的圆周并与地下室的外墙固定布置;沿所述降水井的高度方向,在降水井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支撑梁,多个支撑梁间隔布置;
在所述降水井内设置水位警戒线,在水位警戒线处安设有报警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报警器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电脑端或者移动终端,当水位达到水位警戒线的水平时,触动所述报警器启动,所述报警器向电脑端或者移动终端以及所述控制器发送水位超标信号,同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抽水泵,所述抽水泵开始抽水工作,直至将所述降水井内的水抽至水位警戒线以下为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凿除所述支护桩的桩顶的浮浆,并在所述支护桩的桩顶修筑砼冠梁,位于所述降水井顶部的支撑梁与所述砼冠梁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沟的内部填充有碎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向下挖设的深度大于所述排水沟的深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通道的深度与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一致,所述滤水通道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CN202010591680.4A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 Active CN111705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1680.4A CN111705825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1680.4A CN111705825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5825A CN111705825A (zh) 2020-09-25
CN111705825B true CN111705825B (zh) 2022-04-22

Family

ID=72543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1680.4A Active CN111705825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5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3343A (zh) * 2021-09-22 2021-12-31 合诚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利用的降水井施工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636875U (zh) * 2019-01-24 2019-11-15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地下室地下水再利用抗浮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636875U (zh) * 2019-01-24 2019-11-15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地下室地下水再利用抗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5825A (zh) 2020-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52968U (zh) 一种降水管井构造
CN110847199A (zh) 深基坑地下水暗埋引流施工方法
CN110409420B (zh) 迎坑面兼有降水功能的地下连续墙
CN216640547U (zh) 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
CN111705825B (zh) 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
CN205152969U (zh) 一种用于基坑降水的降水管井构造
CN110670613B (zh) 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475128U (zh) 一种集水井内设临时水箱的建筑底板抽排水结构
CN214245855U (zh) 隔水控压抗浮结构
CN212129256U (zh) 一种用于地下建/构筑物减压抗浮结构
CN204435321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取水明渠
CN210946854U (zh) 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
CN209011145U (zh) 一种基坑降水结构
JP3777085B2 (ja) 地下貯留構造物の構築方法および地下貯留構造物
CN112195980A (zh) 隔水控压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
RU2415998C1 (ru) Способ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вертикального дренажа
CN218292043U (zh) 一种加压回灌井结构
CN212896367U (zh) 一种可有效防止雨水渗积的建筑基坑
CN219490576U (zh) 一种排水盲沟构造
CN210421104U (zh) 超深基坑集水装置
CN219045167U (zh) 一种潜水地下水排水系统
CN221142831U (zh) 隔绝地下水的基坑抗浮结构
CN214401733U (zh) 一种新型偏心集水泄水孔
CN218204579U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坑中坑降水用封堵装置
CN218508406U (zh) 一种基坑淤泥质复合土层真空井分段降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