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8668A - 无线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8668A
CN111698668A CN202010174482.8A CN202010174482A CN111698668A CN 111698668 A CN111698668 A CN 111698668A CN 202010174482 A CN202010174482 A CN 202010174482A CN 111698668 A CN111698668 A CN 111698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link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chang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44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求泌
姜斗锡
崔普根
崔诚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98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86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和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以及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电子装置也被配置为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以及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联的配置信息。电子装置被配置为识别电子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操作信息以及请求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操作信息。电子装置进一步被配置为确定配置信息的改变值以及将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发送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涉及用于建立无线通信链路的技术。
背景技术
蓝牙无线通信网络能够支持电子装置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例如,用户装置可以在用于蓝牙通信连接的外部电子装置中搜索已经进入配对模式的外部电子装置,并且将蓝牙通信连接到由用户在搜索出的外部电子装置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外部电子装置。此外,当检测到具有先前连接历史的外部装置的接近时,用户装置可以自动地将蓝牙通信连接到对应的外部电子装置。
蓝牙拓扑可以具有单个蓝牙芯片集基础和多个独立的蓝牙芯片集基础的形式。此时,以多个独立的蓝牙芯片集基础的形式,每个蓝牙装置可以与用户装置建立单独的通信,其中一个蓝牙装置可以与用户装置建立通信链路,而其他装置可以监视通信链路。例如,蓝牙芯片集之间的通信可以以蓝牙传统和蓝牙低功耗(BLE)中的一个连接,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两者。
用于对通过蓝牙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和外部电子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操作的资源的状态可以被配置和改变。例如,资源可以包括由蓝牙规范定义的链路操作元素中的至少一个。链路操作元素例如可以包括自适应跳频(AFH)、功率控制、信道质量驱动数据速率改变(CQDDR)、链路监督超时(LSTO)、服务质量(QoS)、多时隙包的控制或增强的数据速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信息仅作为背景信息来呈现,以帮助理解本公开。关于上述中的任何一个是否可以作为关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没有确定,也没有断言。
发明内容
在包括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即,具有链路所有权)的第一蓝牙装置和通过监视用户装置和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第一蓝牙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而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至少一个第二蓝牙装置的多个类型的独立蓝牙芯片集基础中,第二蓝牙装置可能难以直接配置或改变用于操作监视通信链路的、第一蓝牙装置或用户装置的资源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用户装置或第一蓝牙装置由于用户装置和第一蓝牙装置之间的状态改变(例如,位置改变)而改变用户装置或第一蓝牙装置用于操作通信链路的资源的状态时,可能不会考虑第二蓝牙装置通过通信链路获得数据所使用的资源的状态。据此,当用户装置或第一蓝牙装置的资源的状态改变时,可能发生第二蓝牙装置不能通过通信链路获取数据的情况。
当配置或改变用于操作用户装置和第一蓝牙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资源的状态时,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用于对考虑到监视对应通信链路的第二蓝牙装置的资源的状态而配置或改变的无线通信链路进行配置的方法以及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电子装置可以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和处理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用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使用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联的配置信息;在确定配置信息需要改变时,识别电子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操作信息;经由第二通信链路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请求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操作信息;响应于第二操作信息的接收,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基于确定要改变配置信息,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确定配置信息的改变值;以及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将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发送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可以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和处理器,其中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接收与在第一外部电子装置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的第二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基于接收到的连接信息,监视第二通信链路;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接收共享电子装置对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一操作信息的请求;以及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将第一操作信息发送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可以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和处理器,其中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使用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联的配置信息;当确定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时,确定配置信息的改变值;以及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将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发送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链路的配置方法可以包括:用于由用户装置和第一装置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用于由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操作;用于由第一装置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的操作;用于由第二装置基于连接信息监视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用于由第一装置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联的配置信息的操作;如果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由第一装置识别第一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操作信息,并且经由第二通信链路从第二装置请求第二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操作信息的操作;如果第一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了第二操作信息,由第一装置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的操作;基于确定要改变配置信息,由第一装置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配置信息的改变值的操作;以及用于由第一装置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向用户装置发送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当配置或改变用于对用户装置和第一蓝牙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操作的资源的状态时,通过考虑监视通信链路的第二蓝牙装置的资源的状态,不仅第一蓝牙装置而且第二蓝牙装置也可以正常地从用户装置获取数据。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即使用于对用户装置和第一蓝牙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操作的资源的状态改变,第二蓝牙装置也正常地获取数据,使得可防止由于未能获取数据而引起的通信性能的降低或者由于通信性能的降低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电流消耗。
此外,可以提供通过本文直接或间接指出的各种效果。
在进行以下详细描述之前,阐述贯穿本专利文件中使用的某些词语和短语的定义可能是有利的:术语“包括”和“包含”以及其派生词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术语“或”是包含性的,意味着和/或;短语“与…相关联”和“与其相关联”以及其派生词可以意味着包括、被包括在内、与…互连、包含、被包含在内、连接到或与…连接、耦合到或与…耦合、可与…通信、与…协作、交错、并列、邻近、被绑定到或与…绑定、具有、具有…的性质等;并且术语“控制器”意味着控制至少一个操作的任何装置、系统或其部分,这种装置可以用硬件、固件或软件、或它们中至少两个的某种组合来实现。应当注意,与任何特定控制器相关联的功能可以是集中式的或分布式的,无论是本地的还是远程的。
此外,以下描述的各种功能能够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或支持,每个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形成,并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术语“应用程序”和“程序”是指代适于在适当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中实现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软件组件、指令集、过程,函数、对象、类、实例、相关数据、或其一部分。短语“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包括任何类型的计算机代码,包括源代码、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短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类型的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光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或任何其它类型的存储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排除传输暂时性电或其它信号的有线、无线、光或其它通信链路。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可以永久存储数据的介质,以及可以存储数据并稍后重写数据的介质,诸如可重写光盘或可擦除存储装置。
在贯穿本专利文件中提供了某些词语和短语的定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不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定义适用于定义的词语和短语的现有以及将来的使用。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网络环境中的电子装置的框图;
图2A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和蓝牙装置之间的连接类型;
图2B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和蓝牙装置之间的另一连接类型;
图3A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由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
图3B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由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另一种方法;
图4A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由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
图4B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由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另一种方法;
图5A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
图5B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另一种方法;
图6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的方法;
图7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的方法;
图8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用户装置的方法;和
图9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配置或改变与用户装置的通信链路的方法。
结合附图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可以用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讨论的图1至图9以及用于描述本专利文件中的本公开的原理的各种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原理可在任何适当布置的系统或装置中实现。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图中所示的元件在尺寸上可以被放大或缩小,并且本公开不必限于所示出的。
图1示出了示出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网络环境100中的电子装置101的框图。参照图1,网络环境100中的电子装置101可经由第一网络198(例如,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与电子装置102进行通信,或者经由第二网络199(例如,长距离无线通信网络)与电子装置104或服务器108进行通信。根据实施方式,电子装置101可经由服务器108与电子装置104进行通信。根据实施方式,电子装置101可包括处理器120、存储器130、输入装置150、声音输出装置155、显示装置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76、接口177、触觉模块179、相机模块180、电力管理模块188、电池189、通信模块190、用户识别模块(SIM)196或天线模块19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从电子装置101中省略所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显示装置160或相机模块180),或者可将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部件添加到电子装置101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将所述部件中的一些部件实现为单个集成电路。例如,可将传感器模块176(例如,指纹传感器、虹膜传感器、或照度传感器)实现为嵌入在显示装置160(例如,显示器)中。
处理器120可运行例如软件(例如,程序140)来控制电子装置101的与处理器120连接的至少一个其他部件(例如,硬件部件或软件部件),并可执行各种数据处理或计算。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作为所述数据处理或计算的至少部分,处理器120可将从另一部件(例如,传感器模块176或通信模块190)接收到的命令或数据加载到易失性存储器132中,对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32中的命令或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34中。根据实施方式,处理器120可包括主处理器121(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或应用处理器(AP))以及与主处理器121在操作上独立的或者相结合的辅助处理器123(例如,图形处理单元(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SP)、传感器中枢处理器或通信处理器(CP))。另外地或者可选择地,辅助处理器123可被适配为比主处理器121耗电更少,或者被适配为具体用于指定的功能。可将辅助处理器123实现为与主处理器121分离,或者实现为主处理器121的部分。
在主处理器121处于未激活(例如,睡眠)状态时,辅助处理器123可控制与电子装置101(而非主处理器121)的部件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显示装置160、传感器模块176或通信模块190)相关的功能或状态中的至少一些,或者在主处理器121处于激活状态(例如,运行应用)时,辅助处理器123可与主处理器121一起来控制与电子装置101的部件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显示装置160、传感器模块176或通信模块190)相关的功能或状态中的至少一些。根据实施方式,可将辅助处理器123(例如,图像信号处理器或通信处理器)实现为在功能上与辅助处理器123相关的另一部件(例如,相机模块180或通信模块190)的部分。
存储器130可存储由电子装置101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处理器120或传感器模块176)使用的各种数据。所述各种数据可包括例如软件(例如,程序140)以及针对与其相关的命令的输入数据或输出数据。存储器130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132或非易失性存储器134。
可将程序140作为软件存储在存储器130中,并且程序140可包括例如操作系统(OS)142、中间件144或应用146。
输入装置150可从电子装置101的外部(例如,用户)接收将由电子装置101的其他部件(例如,处理器120)使用的命令或数据。输入装置150可包括例如麦克风、鼠标、键盘或数字笔(例如,手写笔)。
声音输出装置155可将声音信号输出到电子装置101的外部。声音输出装置155可包括例如扬声器或接收器。扬声器可用于诸如播放多媒体或播放唱片的通用目的,接收器可用于呼入呼叫。根据实施方式,可将接收器实现为与扬声器分离,或实现为扬声器的部分。
显示装置160可向电子装置101的外部(例如,用户)视觉地提供信息。显示装置160可包括例如显示器、全息装置或投影仪以及用于控制显示器、全息装置和投影仪中的相应一个的控制电路。根据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60可包括被适配为检测触摸的触摸电路或被适配为测量由触摸引起的力的强度的传感器电路(例如,压力传感器)。
音频模块170可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反之亦可。根据实施方式,音频模块170可经由输入装置150获得声音,或者经由声音输出装置155或与电子装置101直接(例如,有线地)连接或无线连接的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102)的耳机输出声音。
传感器模块176可检测电子装置101的操作状态(例如,功率或温度)或电子装置101外部的环境状态(例如,用户的状态),然后产生与检测到的状态相应的电信号或数据值。根据实施方式,传感器模块176可包括例如手势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磁性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握持传感器、接近传感器、颜色传感器、红外(IR)传感器、生物特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或照度传感器。
接口177可支持将用来使电子装置101与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102)直接(例如,有线地)或无线连接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定协议。根据实施方式,接口177可包括例如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安全数字(SD)卡接口或音频接口。
连接端178可包括连接器,其中,电子装置101可经由所述连接器与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102)物理连接。根据实施方式,连接端178可包括例如HDMI连接器、USB连接器、SD卡连接器或音频连接器(例如,耳机连接器)。
触觉模块179可将电信号转换为可被用户经由他的触觉或动觉识别的机械刺激(例如,振动或运动)或电刺激。根据实施方式,触觉模块179可包括例如电机、压电元件或电刺激器。
相机模块180可捕获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根据实施方式,相机模块180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透镜、图像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器或闪光灯。
电力管理模块188可管理对电子装置101的供电。根据实施方式,可将电力管理模块188实现为例如电力管理集成电路(PMIC)的至少部分。
电池189可对电子装置101的至少一个部件供电。根据实施方式,电池189可包括例如不可再充电的原电池、可再充电的蓄电池、或燃料电池。
通信模块190可支持在电子装置101与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102、电子装置104或服务器108)之间建立直接(例如,有线)通信信道或无线通信信道,并经由建立的通信信道执行通信。通信模块190可包括能够与处理器120(例如,应用处理器(AP))独立操作的一个或更多个通信处理器,并支持直接(例如,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根据实施方式,通信模块190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192(例如,蜂窝通信模块、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通信模块)或有线通信模块194(例如,局域网(LAN)通信模块或电力线通信(PLC)模块)。这些通信模块中的相应一个可经由第一网络198(例如,短距离通信网络,诸如蓝牙、无线保真(Wi-Fi)直连或红外数据协会(IrDA))或第二网络199(例如,长距离通信网络,诸如蜂窝网络、互联网、或计算机网络(例如,LAN或广域网(WAN)))与外部电子装置进行通信。可将这些各种类型的通信模块实现为单个部件(例如,单个芯片),或可将这些各种类型的通信模块实现为彼此分离的多个部件(例如,多个芯片)。无线通信模块192可使用存储在用户识别模块196中的用户信息(例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识别并验证通信网络(诸如第一网络198或第二网络199)中的电子装置101。
天线模块197可将信号或电力发送到电子装置101的外部(例如,外部电子装置)或者从电子装置101的外部(例如,外部电子装置)接收信号或电力。根据实施方式,天线模块197可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辐射元件,所述辐射元件由形成在基底(例如,PCB)中或形成在基底上的导电材料或导电图案构成。根据实施方式,天线模块197可包括多个天线。在这种情况下,可由例如通信模块190(例如,无线通信模块192)从所述多个天线中选择适合于在通信网络(诸如第一网络198或第二网络199)中使用的通信方案的至少一个天线。随后可经由所选择的至少一个天线在通信模块190和外部电子装置之间发送或接收信号或电力。根据实施方式,除了辐射元件之外的另外的组件(例如,射频集成电路(RFIC))可附加地形成为天线模块197的一部分。
上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些可经由外设间通信方案(例如,总线、通用输入输出(GPIO)、串行外设接口(SPI)或移动工业处理器接口(MIPI))相互连接并在它们之间通信地传送信号(例如,命令或数据)。
根据实施方式,可经由与第二网络199连接的服务器108在电子装置101和外部电子装置104之间发送或接收命令或数据。电子装置102和电子装置104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与电子装置101相同类型的装置,或者是与电子装置101不同类型的装置。根据实施方式,将在电子装置101运行的全部操作或一些操作可在外部电子装置102、外部电子装置104或服务器108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运行。例如,如果电子装置101应该自动执行功能或服务或者应该响应于来自用户或另一装置的请求执行功能或服务,则电子装置101可请求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外部电子装置执行所述功能或服务中的至少部分,而不是运行所述功能或服务,或者电子装置101除了运行所述功能或服务以外,还可请求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外部电子装置执行所述功能或服务中的至少部分。接收到所述请求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外部电子装置可执行所述功能或服务中的所请求的所述至少部分,或者执行与所述请求相关的另外功能或另外服务,并将执行的结果传送到电子装置101。电子装置101可在对所述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的情况下或者在不对所述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的情况下将所述结果提供作为对所述请求的至少部分答复。为此,可使用例如云计算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或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技术。
图2A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和蓝牙装置之间的一种连接类型,以及图2B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和蓝牙装置之间的另一连接类型。
参照图2A和2B,包括在蓝牙拓扑(例如多个蓝牙装置)中的用户装置201和装置203和205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与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01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并且可以执行至少部分地相同或相似的功能。例如,用户装置201以及装置203和205可以根据由蓝牙技术联盟(蓝牙SIG)定义的蓝牙网络来执行短距离无线通信。蓝牙网络可以包括例如蓝牙传统网络或BLE网络。根据实施方式,用户装置201和装置203和205可以经由蓝牙传统网络或BLE网络之一执行无线通信,或者可以经由两个网络执行无线通信。
用户装置201可以包括用户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或膝上型计算机,并且装置203和205可以包括附属装置,诸如耳机、耳麦、扬声器、鼠标、键盘或显示装置。根据实施方式,装置203和205中的每一个可以预先识别对应装置(例如,第一装置203或第二装置205),或者预先存储对应装置的信息(例如,地址信息)。例如,当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是构成一组的附属装置(例如,耳机)时,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预先彼此识别彼此或者预先存储彼此的地址信息。
根据实施方式,用户装置201可以用作主装置,并且第一装置203或第二装置205可以用作从装置。用作从装置的装置的数量不限于图2A或图2B所示的示例。根据实施方式,可以在装置之间建立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或第二通信链路213)的过程中确定装置的角色。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中的一个(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用作主装置,而其他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用作从装置。
主装置可以控制物理信道。例如,主装置可以发送数据(例如,数据包),而从装置仅可以在接收到数据之后向主装置发送数据。对于另一示例,可基于主装置的时钟来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信道资源(例如,跳频信道)。在蓝牙传统网络中,可以基于主装置的时钟来确定时间资源(例如,时隙)。在BLE网络中,主装置和从装置可以在每个指定的间隔内发送数据,并且在接收到数据时在指定的时间(例如,帧间间隔T_IFS)之后进行响应。
根据实施方式,用户装置201可以向装置203和205发送包括诸如文本、语音、图像或视频的内容的数据。根据包括在数据中的内容的类型,不仅用户装置201可以发送数据,而且装置203和205中的至少一个装置也可以发送数据。例如,当在用户装置201上播放音乐时,数据可以仅被发送到用户装置201,而当在用户装置201上执行呼叫时,不仅用户装置201而且装置203和205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包括至少一个内容(例如,语音数据)的数据。当只有用户装置201发送数据时,用户装置201可以被称为源装置,并且装置203和205可以被称为宿装置。
当用户装置201形成(或创建或建立)与多个装置203和205的多个通信链路用于发送数据时,用户装置201的资源消耗、功率消耗和复杂性可能增加。因此,用户装置201可以与多个装置203和205中的一个(例如,装置203)建立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并且经由该通信链路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其他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监视215该通信链路以获得(或接收)包括内容的数据。例如,用户装置201可以被称为被测装置(DUT),第一装置203可以被称为主装置(PE),并且该至少一个其他装置(即第二装置205)可以被称为从装置(SE)。此外,在以下描述中,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201的蓝牙装置可以表示已经与用户装置201建立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的第一装置203,并且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201的蓝牙装置可以表示监视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其他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
为了使第二装置205监视215在用户装置201和第一装置203之间建立的第一通信链路211以获得(或接收)从用户装置201发送的数据,第二装置205可以获得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例如,如图2A所示,第一装置203可以与第二装置205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二通信链路213,并且经由第二通信链路213将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205。对于另一示例,如图2B所示,用户装置201可以与第二装置205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三通信链路217,并且经由第三通信链路217将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205。这里,在用户装置201经由第三通信链路217将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205之后,用户装置201或第二装置205可以释放(或终止)第三通信链路217的连接。可替代地,可以保持第三通信链路217的连接。已经接收到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的第二装置205即使不建立与用户装置201的通信链路也可以获取包括来自用户装置201的内容的数据。
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地址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的主装置的蓝牙地址,用户装置201的蓝牙地址和/或第一装置203的蓝牙地址),微微网时钟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的主装置的本地时钟(CLKN)),逻辑传输(LT)地址信息(例如,由第一通信链路211的主装置分配的信息),使用的信道映射信息,链路密钥信息,服务发现协议(SDP)信息(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的服务和/或配置文件信息)和/或支持的特征信息。此外,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的连接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例如扩展查询响应(EIR)包。例如,EIR包可以包括资源控制信息和/或关于制造商的信息。
尽管未示出,但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当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是支持相同用户帐户或类似用户帐户(例如,家庭帐户)的装置时,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通过经由相同或类似用户帐户与第一装置203或第二装置205链接的外部服务器(未示出)共享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的连接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蓝牙拓扑可以进一步包括外部服务器。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将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发送到外部服务器,并且外部服务器可以将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205。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或第二装置205可以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响应消息,以通知由用户装置201发送的数据被正常地接收。在本说明书中,数据的正常接收不仅可以意味着成功地接收包括数据的信号,而且意味着可以成功地处理(例如,解码或解析)数据。响应消息可以包括指示数据已经被正常接收的肯定应答(ACK)消息和指示数据还没有被正常接收(或者接收的数据还没有被正常处理)的否定应答(NACK)消息。响应消息可以包括例如1比特信息。如果在发送数据之后接收到ACK消息,则用户装置201可以发送下一个数据,并且如果接收到NACK消息或者在指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响应消息,则用户装置201可以重新发送相同的数据。
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213向第一装置203发送响应消息,但是第一装置203必须使用所分配的资源中的一些资源来从用户装置201接收数据,因此可能发生资源浪费。当使用第一装置203的一部分资源时,用户装置201可能接收不到响应消息或者可能发生延迟,并且因此数据传输的性能降级和功率消耗可能增加。此外,随着不与用户装置201创建通信链路的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的数量增加,第一装置203识别是否从另一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接收数据所需的时间可能增加。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可以使用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来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响应消息,而不通过第一装置203,就和第一装置203发送一样。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包括在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中的地址信息来创建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对应的接入码和地址信息(例如,LT地址信息),并且可以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包括所创建的接入码和地址信息的响应消息。
由于用户装置201与单个装置(例如,第一装置203)建立单个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因此可基于首先接收的响应消息的类型来确定是否重新发送数据,而不用考虑从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发送的所有响应消息。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协商确定用于发送响应消息的方法。
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来自第二装置205的ACK消息或NACK消息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响应消息。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监视215由用户装置201经由第一通信链路211发送的数据,并且经由第二通信链路213将对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结果发送到第一装置203。例如,如果成功地从用户装置201接收到该数据,则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213向第一装置203发送ACK消息,并且如果没有成功地接收到该数据,则经由第二通信链路213向第一装置203发送NACK消息。此时,当第一装置203从第二装置205接收到NACK消息时,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211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包括NACK消息的响应消息。此外,当没有从用户装置201成功地接收到该数据时,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211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包括NACK消息的响应消息。可替代地,当从用户装置201成功地接收到数据并且从第二装置205接收到用于数据的ACK消息时,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211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包括ACK消息的响应消息。
再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来自第一装置203的ACK消息或NACK消息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响应消息。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213向第二装置205发送对经由第一通信链路211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结果。例如,如果成功地从用户装置201接收到数据,则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213向第二装置205发送ACK消息,并且如果没有成功地接收到数据,则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213向第二装置205发送NACK消息。再例如,如果没有成功地接收到数据,则第一装置203可以不向第二装置205发送ACK消息。如果已经接收到NACK消息或者没有从第一装置203接收到ACK消息,则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包括NACK消息的响应消息,就好像第一装置203发送一样。此外,如果没有从用户装置201成功地接收到数据,则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包括NACK消息的响应消息,就好像第一装置203发送一样。可替代地,如果已经从用户装置201成功地接收到数据,并且已经从第一装置203接收到数据的ACK消息,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包括ACK消息的响应消息,就好像第一装置203发送一样。
又例如,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发送ACK消息和NACK消息。例如,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在一个时间间隔(例如,时隙)内的不同时间发送用于从用户装置201接收的数据的ACK消息和NACK消息。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使用构成一个时隙的多个子时隙中的不同子时隙向用户装置201发送ACK消息和NACK消息。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在一个时间段(例如,配置用于数据传输的时间段)内彼此不重叠的时间发送ACK消息和NACK消息。
仍再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使用在时隙周围配置的时间余量时段(例如,Rx周期)来发送NACK消息。例如,如果已经从用户装置201成功地接收到数据,则第二装置205可以在时间余量周期内不发送ACK消息和NACK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在时间余量间隔过去之后,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211向用户装置201发送ACK消息。再例如,如果第二装置205未能从用户装置201接收到数据,则第二装置205可以在时间余量周期内向用户装置201发送NACK消息。因此,第二装置205可以只有在没有从用户装置201成功地接收到数据时才在第一装置203之前向用户装置201发送NACK消息。
再例如,由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发送的响应消息的类型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在成功地从用户装置201接收到数据时向第二装置205发送ACK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装置205从第一装置203接收到ACK消息并且成功地从用户装置201接收到数据时,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向用户装置201发送ACK消息,就好像第一装置203发送一样。再例如,如果第二装置205从第一装置203接收到ACK消息,但是未能从用户装置201接收到数据,则第二装置205可以不发送任何响应消息。再例如,如果第一装置203未能从用户装置201接收到数据,则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211向用户装置201发送NACK消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装置205可以不向用户装置201发送任何响应消息。因此,用户装置201可以仅从第二装置205接收到ACK消息,并且仅从第一装置203接收到NACK消息。用户装置201可以识别出没有响应的情况对应于NACK消息。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交替地发送ACK消息和NACK消息。例如,对来自用户装置201的第一数据的ACK消息和NACK消息可以由第一装置203发送,并且对随后的第二数据的ACK消息和NACK消息可以由第二装置205发送。例如,被配置成发送ACK和NACK消息的装置(例如,第一装置203或第二装置205)可以从其他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或第一装置203)收集ACK消息或NACK消息,以向用户装置201发送ACK消息或NACK消息。
根据实施方式,如果第一装置203和/或第二装置205未能从用户装置接收到数据,则可以重新发送该数据。例如,用户装置201可以响应于接收到NACK消息或没有接收到ACK消息而重新发送数据。再例如,第一装置203或第二装置205可以代表用户装置201执行数据重新发送。例如,如果第一装置203从用户装置201接收到数据但第二装置205未能接收到数据,则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213向第二装置205重新发送数据。再例如,如果第二装置205从用户装置201接收到数据,但是第一装置203未能接收到数据,则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213向第一装置203重新发送数据。
由于不仅第一装置203而且第二装置205使用上述方法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响应消息,因此可以改善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的功率消耗的平衡,同时降低用于创建用户装置201的通信链路的复杂性。
如上所述,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电子装置(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和处理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用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使用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例如,第二通信链路213),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在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时识别电子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操作信息,经由第二通信链路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请求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操作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二操作信息,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基于确定要改变配置信息,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确定配置信息的改变值,以及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将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发送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自适应跳频(AFH)、功率控制、信道质量驱动数据速率改变(CQDDR)、链路监督超时(LSTO)、服务质量(QoS)、最大时隙或包类型表(PTT)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电子装置或第一外部电子装置的状态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由障碍物而发生的通信失败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配置信息是否需要被改变。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当改变配置信息时,在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基于连接信息监视第一通信链路的过程中,如果确定不能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接收到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发送的数据,则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不向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发送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如果由第二操作信息所指示的值超出由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所指示的范围,则处理器可被配置为确定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不能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接收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发送的数据。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如果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数值,则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确定由第一操作信息表示的第一数值和由第二操作信息表示的第二数值的平均值、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中的较小值或较大值作为配置信息的改变值,并且如果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范围值,则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确定与由第一操作信息表示的第一范围值和由第二操作信息表示的第二范围值的公共部分对应的第三范围值作为配置信息的改变值。
如上所述,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电子装置(例如,第二电子装置205)可以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和处理器,其中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第一装置203)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二通信链路213),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接收与在第一外部电子装置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之间建立的第二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基于所接收的连接信息来监视第二通信链路,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接收共享电子装置对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一操作信息的请求,并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将第一操作信息发送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连接信息可以包括电子装置的地址信息、第一外部电子装置的地址信息、微微网时钟信息、逻辑传输地址信息、使用的信道映射信息、链路密钥信息、服务发现协议(SDP)信息、支持的特征信息或扩展查询响应(EIR)包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连接信息计算第二通信链路的信道接入码和跳频,并基于信道接入码和跳频来监视第二通信链路。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二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在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时识别第一操作信息;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向第一外部电子装置请求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对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二操作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二操作信息,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基于确定改变配置信息,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配置信息的改变值;并且基于连接信息将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发送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电子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可以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和处理器,其中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第一装置203)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使用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例如,第三通信链路217);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发送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在确定改变配置信息时确定配置信息的改变值;以及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向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发送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确定连接信息已经经由第二通信链路被发送的情况下释放与第二通信链路的连接。
在稍后将描述的图3A到5B中,将详细描述在通信链路中涉及的装置如何将用于操作蓝牙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资源(以下称为链路操作元素)同步以确保稳定的链路质量的。具体地说,将在图3A和3B中描述由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201的第一装置203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将在图4A和4B中描述由间接连接(监视通信链路)到用户装置201的第二装置205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以及将在图5A和5B中描述由用户装置201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在图3A到5B中,作为用于在装置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操作(例如,操作301到操作304,操作401到操作404,或操作501到操作504),可以应用图2A和2B中描述的用于建立通信链路的各种方法。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由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并且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由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另一方法。
参照图3A和3B,在操作301中,用户装置201和第一装置203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电路(例如,蓝牙通信电路)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为了建立第一通信链路211,用户装置201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来识别第一装置203。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在第一装置203周围以多播或广播方式生成广告信号,并且当用户装置201接收到广告信号时,用户装置201可以识别第一装置203。例如,广告信号可以是用于连接未指定的外围电子装置或用于通过无线通信发送与账户相关联的信息(例如配对)的信号。广告信号可以包括,例如,第一装置203的标识信息(装置标识信息)、用户的账户信息(用户账户信息)、关于其当前是否与另一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配对的信息(当前配对信息)、先前配对的装置的列表(配对列表)、关于可以同时配对的装置的信息(同时配对信息)、传输功率(Tx功率)或关于检测区域或剩余电池功率的信息(电池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生成广告信号。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在被供电时生成广告信号,或者在指定时间段生成广告信号,或者在用户输入发生时生成广告信号。再例如,当壳体被打开或者第一装置203与壳体分离同时被存储在分离的壳体中时,第一装置203可以生成广告信号。
根据实施方式,如果用户装置201接收到广告信号,则用户装置201可以在显示器(例如,显示装置160)上输出与通信连接相关的用户界面。例如,用户装置201可以基于包括在广告信号中的信息,根据各种条件向显示器输出用户界面。例如,用户界面可以包括对应于第一装置203的图像。此外,用户界面可以包括装置识别信息。装置识别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用户装置201识别第一装置203的结果的信息。例如,装置识别信息可以指示用户装置201先前是否已经与第一装置203配对并且可以基于用户帐户来显示装置识别信息。
根据实施方式,用户装置201可以基于蓝牙传统或BLE协议执行与所识别的第一装置203的连接操作。例如,用户装置201可以基于蓝牙传统和/或BLE协议识别第一装置203,并且可以基于蓝牙传统或BLE协议执行与第一装置203的连接操作。此外,当与第一装置203的连接操作完成(第一通信链路被建立)时,用户装置201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发送指定数据(例如,音源数据或语音数据)。
在操作302中,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无线通信电路(例如,蓝牙通信电路)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例如,第二通信链路213)。用于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方法可以与用于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方法相同或相似。此外,在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之前,可以首先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例如,在与第二装置205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之后,第一装置203可以建立与用户装置201的第一通信链路。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存储在分离的壳体中。例如,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安置在用于充电和存储的壳体(或支架)中。当壳体打开或第一装置203(或第二装置205)与壳体分离时,第一装置203(或第二装置205)可以连接到与用户装置201或第二装置205(或第一装置203)的无线通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在壳体的一个表面上提供的按钮被按压时,第一装置203(或第二装置205)可以连接到与用户装置201或第二装置(或第一装置203)的无线通信。
例如,当壳体打开时,第一装置203可以以多播方法或广播方法生成广告信号,当用户装置201接收到广告信号时,用户装置201可以识别第一装置203,并且可以基于蓝牙传统或BLE协议执行与第一装置203的连接操作(形成第一通信链路211)。此外,第二装置205可以以多播方法或广播方法生成广告信号,当第一装置203接收到广告信号时,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蓝牙传统或BLE协议识别第二装置205并执行连接操作(形成第二通信链路211)。
再例如,当壳体打开时,第一装置203可以在连接与用户装置201的无线通信之前优先连接与第二装置205的无线通信。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在与用户装置201建立第一通信链路211之前与第二装置205建立第二通信链路213。
又例如,当壳体打开时,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可能不被连接,以及当装置与壳体分离时,无线通信可能被连接。例如,当壳体打开并且第一装置203与壳体分离时,第一装置203可以连接与用户装置201的无线通信(建立第一通信链路211)。此时,如果第二装置205没有与壳体分离,则第一装置203可以不与第二装置205连接无线通信(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类似地,当壳体打开并且第二装置205与壳体分离时,第二装置205可以连接与用户装置201的无线通信(建立第三通信链路217)。此时,如果第一装置203没有与壳体分离,则第二装置205可以不与第一装置203连接无线通信(建立第二通信链路213)。
根据实施方式,尽管第一装置203在直接与用户装置201建立通信链路时具有对通信链路的链路所有权,并且第二装置205可以监视通信链路,但是可以根据情况改变角色。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具有通信链路的链路所有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装置205可以直接与用户装置201建立通信链路,并且第一装置203可以监视通信链路。
例如,如果第二装置205首先与壳体分离并且稍后第一装置203与壳体分离,则第二装置205可以优先连接与用户装置201的无线通信,并且第一装置203可以监视用户装置201和第二装置205之间的通信链路。再例如,在第一装置203建立与用户装置201的通信链路并且第二装置205监视通信链路时,如果第一装置203难以保持通信链路(如果第一装置203的电源被关闭或者如果第一装置203的电池的量变为低电量),则第二装置205可以接管通信链路的链路所有权。
在操作303中,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二装置205发送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地址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的主装置的蓝牙地址、用户装置201的蓝牙地址和/或第一装置203的蓝牙地址)、微微网时钟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的CLKN)、逻辑传输(LT)地址信息(例如,由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分配的信息)、使用的信道映射信息、链路密钥信息、SDP信息(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服务和/或配置文件信息)和/或支持的特征信息。此外,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例如,EIR包。例如,EIR包可以包括第一通信链路的资源控制信息和/或关于制造商的信息。
在操作304中,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来监视(例如,监视215)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来计算第一通信链路的信道接入码和跳频,并且可以基于信道接入码和跳频来监视第一通信链路。此外,第二装置205可以准备使用SDP信息、支持的特征信息、或关于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的制造商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向第一装置203提供与用户装置201所提供的服务相同的服务。
在上述操作301至304中,如图2A所示,尽管已经描述了第一装置203与第二装置205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并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的情况,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如图2B所示,对应的操作可以用与用户装置201与第二装置205建立第三通信链路(例如,第三通信链路217)并且经由第三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205的情况相对应的操作来代替。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可以通过外部服务器接收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
在第二装置205监视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下,如在操作305中,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例如,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用于操作第一通信链路的资源的配置状态的信息。也就是说,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配置状态的信息。链路操作元素可以包括例如AFH、功率控制、CQDDR、LSTO、QoS、最大时隙或包类型表(PTT)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由于用户装置201和/或第一装置203的状态改变(例如,位置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网络状态)引起的通信失败的发生、或由于障碍物引起的通信失败的发生,并且确定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
如果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则第一装置203可以在识别出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之后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配置信息,或者在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配置信息之后识别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并且如果确定需要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则请求用户装置201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图3A的操作对应于前一种情况,其中收集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以请求改变配置信息,并且图3B的操作对应于后一种情况,即在基于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请求改变配置信息之后,基于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请求改变配置信息。
参照图3A,如果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306中,第一装置203可以与第二装置205共享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二装置205请求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并且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一装置203发送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例如,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可以是表示第二装置205监视第一通信链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获得(或接收)数据所使用的资源的可配置状态的信息。也就是说,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可以是表示与第二装置205监视第一通信链路所需(或可配置)的、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的信息。
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可以在指定的时间段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传送到第一装置203。例如,在第二装置205与第一装置203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之后,第二装置205可以在指定的时间段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将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发送到第一装置20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装置205将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发送到第一装置203之后,如果第二装置205的状态改变(例如,改变位置)或者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由于异常现象而改变,则第二装置205可以将第二装置205的改变的操作信息传送到第一装置203。
在操作307中,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例如,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可以是表示第一装置203经由第一通信链路获得(或接收)数据使用的资源的可配置状态的信息。也就是说,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可以是表示与第一装置203建立和保持第一通信链路所需(或可配置)的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的信息。
将更详细地描述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的过程。
根据实施方式,蓝牙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具有黄金接收功率范围(GRPR),并且典型地具有大约20dBm,例如从-40dBm到-60dBm的范围的GRPR。如果通过处理从用户装置201接收的信号的强度(RSSI)而获得的值高于或低于由GRPR指示的范围,则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进行功率控制,使得处理后的RSSI值落入该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装置203可以考虑第二装置205的处理后的RSSI值来确定是否请求功率控制。也就是说,第一装置203可以考虑通过处理由第一装置203从用户装置201接收的信号的强度而获得的值以及通过处理由第二装置205从用户装置201接收的信号的强度而获得的值,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使得在请求功率控制时不会出现第一装置203或第二装置205不能接收信号的情况。例如,如果GRPR被配置为从-40dBm至-60dBm,第一装置203的经处理的RSSI值是-35dBm,并且第二装置205的经处理的RSSI值是-60dBm,那么,当第一装置203请求用户装置201降低功率控制时,因为第二装置205的接收信号的强度低于GRPR所指示的范围,并且第二装置205可能难以接收信号,因此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不请求功率控制。
在实施方式中,蓝牙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根据周围的信道环境和障碍物的位置来改变正在使用的信道。在支持AFH的蓝牙装置的情况下,可以检查每个接收信道的状态,并且在下一个信道跳变确定中可以排除具有不良状态的信道。此外,当被排除的信道的状态被改善时,对应的信道可以被包括在下一个信道跳变确定中。例如,如果确定所使用的信道映射需要改变,则根据周围无线环境中的改变,当第一装置203充当主角色时,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AFH,并且当第一装置203充当从角色时,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进行信道分类。此时,第一装置203可以从第二装置205请求和接收用于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装置205的信道状态,并且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的信道状态和第二装置205的信道状态来确定可变信道信息,以向用户装置201请求AFH或信道分类。
根据实施方式,蓝牙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在通信中使用CQDDR来选择性地使用各种包类型。例如,可以通过将调制方法元素(例如,数据速率)和大小元素(例如,数据大小)进行组合来将蓝牙包类型确定为各种包类型。例如,蓝牙装置可以基于各种因素诸如接收机的质量测量(即误码率、误包率或RSSI)来确定或改变包类型。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诸如误码率、误包率或RSSI的接收质量,使用CQDDR请求改变数据率和数据大小。此时,第一装置203可以从第二装置205请求和接收第二装置205的接收质量状态,并且基于第一装置203的接收质量状态和第二装置205的接收质量状态来确定数据速率和数据大小,以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CQDDR。
根据实施方式,蓝牙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使用LSTO值在由于周围环境而难以远离所连接的对应装置进行通信或者难以保持通信链路的情况下释放通信链路的连接。例如,当两个装置连接时,充当主装置的装置可以确定LSTO值,并且如果在该时段内没有流量成功,则基于LSTO值,可以确定连接已经被释放。例如,当第一装置203执行主角色时,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LSTO。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第二装置205正在监视第一通信链路的情况,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比一般LSTO值更长的LSTO值。可替代地,考虑到快速断开和重新连接,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短LSTO值。
根据实施方式,当蓝牙通信连接到外部电子装置时,蓝牙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具有各种类型的通信链路,诸如活动模式或监听模式。具体地说,在活动模式中,在通信连接之后的一般状态中,主装置可以有责任为被配置为QoS的默认值的每个Tpoll(例如,40个时隙)传递一次轮询包。例如,当发生特定操作时,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QoS。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将QoS改变为比默认值短的Tpoll值,以使通信链路对于音乐回放服务具有更有效的操作。此时,第一装置203可以向第二装置205查询第二装置205是否执行另一操作,或者是否可以缩短Tpoll值。第一装置203可以从第二装置205接收对询问的响应,并且请求用户装置201参考该响应来改变QoS。
根据实施方式,当与外部电子装置通信时,蓝牙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限制连续时隙(在下文中称为最大时隙)的数量。除了其数据大小被确定的包诸如呼叫之外,蓝牙装置可以限制所有用户异步逻辑链路(ACL-U)数据的最大时隙的数量。例如,如果蓝牙装置支持音频信宿,则最大时隙的数量可以被限制为5个时隙,以连续地传递高质量媒体数据,并且如果数据传输将被实时地保护,诸如呼叫,则ACL-U数据的最大时隙的数量可以被限制为1个时隙,以确保呼叫的声音质量。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最大时隙。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装置203可以从第二装置205请求和接收第二装置205可用的最大时隙的数量,并且基于第一装置203可用的最大时隙的数量和第二装置205可用的最大时隙的数量来确定要改变的最大时隙的数量,以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最大时隙的数量。
根据实施方式,蓝牙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在与外部电子装置通信时改变是否使用增强数据速率(EDR)。当两个电子装置第一次连接时,可以使用基本速率(BR),并且当需要使用EDR时,可以请求PTT使得可以使用EDR。例如,如果确定需要发送大量数据,则第一装置203可以向用户装置201请求PTT,使得可以使用EDR。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确认PTT是否可以改变到第二装置205,并且如果第二装置205能够改变PTT,则第一装置203可以向用户装置201请求PTT。
如果确定不能改变配置信息,则第一装置203可以省略以下操作(例如,操作308和操作309),使得保持配置信息。如果确定可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308中,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配置信息。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配置信息。例如,如果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数值,则第一装置203可以将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的平均值确定为配置信息。可替代地,第一装置203可以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确定较小的值或较大的值作为配置信息。作为另一示例,如果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范围值,则第一装置203可以将第一操作信息的范围值和第二操作信息的范围值的公共部分值确定为配置信息。
根据实施方式,当确定与功率控制相关的配置信息时,第一装置203可以使用第一装置203的经处理的RSSI值和第二装置205的经处理的RSSI值的平均值。可替代地,第一装置203可对第一装置203的经处理的RSSI值和第二装置205的经处理的RSSI值应用不同的权重。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对第一装置203的经处理的RSSI值应用比第二装置205的经处理的RSSI值更大的权重。
根据实施方式,当确定与信道映射改变相关的配置信息时,第一装置203可以使用由第一装置203的信道信息所指示的信道范围和由第二装置205的信道信息所指示的信道范围之间的公共信道范围。
根据实施方式,当确定与CQDDR改变相关的配置信息时,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第一装置203可用的数据速率和数据大小以及第二装置205可用的数据速率和数据大小中的较小值作为配置信息。例如,如果根据第一装置203的接收质量结果确定的数据速率/数据大小是3M/5时隙,并且根据第二装置205的接收质量结果确定的数据速率/数据大小是2M/3时隙,则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使用2M/3时隙。
根据实施方式,当确定与最大时隙改变相关的配置信息时,第一装置203可以将第一装置203可用的最大时隙数量和第二装置205可用的最大时隙数量中的较小值确定为配置信息。例如,如果第一装置203可用的最大时隙的数量是5个时隙,而第二装置205可用的最大时隙的数量是3个时隙,则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将最大时隙的数量改变为3个时隙。
在操作309中,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改变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可以将所确定的配置信息传送到用户装置201。被请求改变配置信息的用户装置201可以基于从第一装置203接收的配置信息来改变用于第一通信链路的预先配置的配置信息。例如,用户装置201可以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操作元素的配置状态。
参照图3B,如果确定配置信息需要改变,则在操作311,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配置信息。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来确定配置信息。
在操作312中,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改变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可以将所确定的配置信息传送到用户装置201。
在操作313,第一装置203可以共享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从第二装置205请求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并且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发送到第一装置203。
在操作314中,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是否重新改变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是否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图3B的操作314可以与图3A的操作307相同或相似。
在操作315中,第一装置203可以重新确定配置信息。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重新确定配置信息。图3B的操作315可以与图3A的操作308相同或相似。
如果确定不能(或不必)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则第一装置203可以省略以下操作(例如,操作315和操作316),使得保持配置信息。如果确定可以(或需要)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316中,第一装置203可以请求用户装置201经由第一通信链路重新改变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可以将重新确定的配置信息传送到用户装置201。被请求改变配置信息的用户装置201可以基于从第一装置203接收的重新确定的配置信息来改变用于第一通信链路的预先配置的配置信息。例如,用户装置201可以重新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操作元素的配置状态。
图4A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由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以及图4B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由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另一方法。
在图3A和3B中,描述了其中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201的第一装置203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并且在图4A和4B中,将描述由间接连接的第二装置205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在以下描述中,对于与图3A和3B中所描述的相同或类似的操作,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参照图4A和4B,在操作401中,用户装置201和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无线通信电路(例如,蓝牙通信电路)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
在操作402中,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无线通信电路(例如,蓝牙通信电路)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例如,第二通信链路213)。
在操作403中,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二装置205发送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地址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的蓝牙地址、用户装置201的蓝牙地址和/或第一装置203的蓝牙地址)、微微网时钟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的CLKN)、逻辑传输(LT)地址信息(例如,由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分配的信息)、使用的信道映射信息、链路密钥信息、SDP信息(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服务和/或配置文件信息)和/或支持特征信息。此外,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例如EIR包。例如,EIR包可以包括第一通信链路的资源控制信息和/或关于制造商的信息。
在操作404中,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来监视(例如,监视215)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来计算第一通信链路的信道接入码和跳频,并且基于信道接入码和跳频来监视第一通信链路。
上述操作401至404可以与图3A和3B中的操作301至304相同或相似。此外,在操作401至404中,已经描述了第一装置203与第二装置205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并且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205的情况,如图2A所示,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可以用与用户装置201与第二装置205建立第三通信链路(例如,第三通信链路217)并且经由第三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205的情况相对应的操作来代替操作,如图2B所示。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外部服务器接收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
在以下的操作中,操作可以根据用于确定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的改变请求的装置而变化。图4A的操作对应于第一装置203确定是否存在改变配置信息的请求的情况,而图4B的操作对应于第二装置205确定是否存在改变配置信息的请求的情况。
参照图4A,在操作405中,在第二装置205监视第一通信链路时,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例如,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用于操作第一通信链路的资源的配置状态的信息。也就是说,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配置状态的信息。链路操作元素可以包括例如AFH、功率控制、CQDDR、LSTO、QoS、最大时隙或包类型表(PTT)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可以通过确定用户装置201和/或第一装置203的状态改变(例如,位置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例如,网络状态)、或者由于障碍物而发生通信失败来确定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
如果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406中,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二装置205发送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例如,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可以是表示第一装置203用于经由第一通信链路获得(或接收)数据的资源的可配置状态的信息。也就是说,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可以是表示与第一装置203建立和保持第一通信链路所需(或可配置)的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的信息。
在操作407,已经接收到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的第二装置205可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基于第一装置203关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关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例如,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可以是表示第二装置205监视第一通信链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获得(或接收)数据所使用的资源的可配置状态的操作信息。换句话说,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可以是表示与第二装置205监视第一通信链路所需(或可配置)的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的信息。
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的过程可以与图3A和3B中描述的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的过程相同或相似。然而,在图3A和3B中,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的主体是第一装置203,但是在图4A和4B中,第二装置205可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
如果确定不能(或不必)改变配置信息,则第二装置205可以省略以下操作(例如,操作408和409),使得保持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可以将指示不能改变配置信息的反馈传送到第一装置203。
如果确定可以(或需要)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408,第二装置205可以确定配置信息。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第一装置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配置信息。操作408可以与图3A的操作308相同或相似。
在操作409中,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配置信息,就像第一装置203请求一样。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可以将所确定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用户装置201。被请求改变配置信息的用户装置201可以基于从第二装置205接收的配置信息来改变用于第一通信链路的预先配置的配置信息。例如,用户装置201可以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操作元素的配置状态。
参照图4B,在第二装置205监视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下,如在操作411中,第二装置205可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可以通过确定用户装置201和/或第二装置205的状态改变(例如,位置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网络状态)、或者由于障碍物而发生通信失败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配置信息。
如果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412中,第二装置205可以与第一装置203共享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一装置203请求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并且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二装置205发送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
在操作413,第二装置205可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关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关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
如果确定不能(或不必)改变配置信息,则第二装置205可以省略以下操作(例如,操作414和415),使得保持配置信息。如果确定可以(或需要)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414中,第二装置205可以确定配置信息。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配置信息。
在操作415中,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配置信息,就像第一装置203请求一样。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可以将所确定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用户装置201。被请求改变配置信息的用户装置201可以基于从第二装置205接收的配置信息来改变用于第一通信链路的预先配置的配置信息。例如,用户装置201可以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操作元素的配置状态。
根据实施方式,作为执行操作411的结果,如果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则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一装置203发送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已经接收到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的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此外,如果确定可以(或需要)改变配置信息,则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配置信息,并且经由第一通信链路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到配置信息。
图5A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图5B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另一种方法。
在图3A到图4B中,描述了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201的第一装置203或者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201的第二装置205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并且在图5A和图5B中,将描述由用户装置201请求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改变的方法。在以下的描述中,将省略在图3A到图4B中描述的相同或相似的操作。
参照图5A和图5B,在操作501中,用户装置201和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无线通信电路(例如,蓝牙通信电路)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
在操作502中,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无线通信电路(例如,蓝牙通信电路)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例如,第二通信链路213)。
在操作503中,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205。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地址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的蓝牙地址、用户装置201的蓝牙地址和/或第一装置203的蓝牙地址)、微微网时钟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的CLKN)、逻辑传输(LT)地址信息(例如,由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分配的信息)、使用的信道映射信息、链路密钥信息、SDP信息(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服务和/或配置文件信息)和/或支持的特征信息。此外,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例如EIR包。例如,EIR包可以包括第一通信链路的资源控制信息和/或关于制造商的信息。
在操作504中,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来监视(例如,监视215)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来计算第一通信链路的信道接入码和跳频,并且基于信道接入码和跳频来监视第一通信链路。
上述操作501至504可以与图3A和图3B中的操作301至304相同或相似,或者与图4A和图4B中的操作401至404相同或相似。此外,在操作501至504中,已经描述了第一装置203与第二装置205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并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205的情况,如图2A所示,但并不限于此。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可以用与用户装置201与第二装置205建立第三通信链路(例如,第三通信链路217),并且经由第三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装置205的情况相对应的操作(如图2B所示)来代替上述操作。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外部服务器接收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
在操作505中,用户装置201可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例如,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用于操作第一通信链路的资源的配置状态的信息。也就是说,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配置状态的信息。链路操作元素可以包括例如AFH、功率控制、CQDDR、LSTO、QoS、最大时隙或包类型表(PTT)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实施方式,用户装置201可以通过确定用户装置201和/或第一装置203的状态改变(例如,位置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例如,网络状态)、或者由于障碍物而发生通信失败,来确定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
如果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506中,用户装置201可以确定配置信息。如果配置信息被确定,则在操作507,用户装置201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请求第一装置203改变配置信息。此时,第二装置205可以监视第一通信链路以接收改变请求。根据实施方式,用户装置201可以将所确定的配置信息传送到第一装置203。
根据实施方式,在操作508中,如果第二装置205不能正常接收改变请求,则第一装置203可以向第二装置205发送改变请求。可替代地,如果第二装置205不能正常接收改变请求,则用户装置201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重新发送改变请求。
可以通过发送指示第一装置203或第二装置205正常接收到数据的响应消息(例如,ACK消息或NACK消息)的方法来执行向第二装置205发送或重新发送改变请求的方法。例如,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可以协商和确定用于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响应消息的方法,并且第一装置203和/或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响应消息向用户装置201发送指示是否接收改变请求的信息。此外,根据所确定的方法,第一装置203可以将改变请求传送到第二装置205,或者用户装置201可以重新发送改变请求。
根据实施方式,已经接收到改变请求的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从用户装置201接收到的第一装置203的配置信息来改变用于第一通信链路的预先配置的配置信息。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操作元素的配置状态。
根据实施方式,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是否再次改变配置信息。例如,当用于第一通信链路的配置信息改变时,第二装置205可能不能从用户装置201获得数据。因此,考虑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可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使得第二装置205可以流畅地监视第一通信链路。第一操作信息可以是指示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的信息,该状态对于第一装置203来建立和保持第一通信链路是需要的(或可配置的),并且第二操作信息可以是指示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的信息,该状态对于第二装置205来监视第一通信链路是需要的(或可配置的)。
在以下的操作中,操作可以根据用于确定是否重新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的装置而变化。图5A的操作对应于第一装置203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的情况,而图5B中的操作对应于第二装置205确定是否重新改变配置信息的情况。
参照图5A,在操作509中,第一装置203可以与第二装置205共享关于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二装置205请求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并且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一装置203发送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
在操作510,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是否重新改变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关于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关于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是否重新改变配置信息。
如果确定不能(或不必)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则第一装置203可以省略以下操作(例如,操作511和512),使得保持配置信息。
如果确定可以(或者需要)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511,第一装置203可以重新确定配置信息。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重新确定配置信息,并且基于重新确定的配置信息来重新改变预先配置的配置信息。
在操作512中,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对改变请求的响应。
根据实施方式,已经接收到改变请求的第一装置203可以根据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的类型来执行不同的操作。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不发送对改变请求的响应。例如,第一装置203可以省略操作512。当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的类型与例如AFH或LSTO相关时,第一装置203可以仅向用户装置201传送对改变请求的ACK消息并且改变所请求的配置信息。
再例如,当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的类型与例如功率控制相关时,第一装置203可以向用户装置201传送对改变请求的ACK消息,改变所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并且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对改变配置信息的响应。例如,在根据改变请求改变配置信息之后,在操作510中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是否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如果确定可以(或需要)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511中重新确定配置信息,基于重新确定的配置信息重新改变预先配置的配置信息,并且在操作512中将指示配置信息已经重新改变的信息发送到用户装置201。
又例如,当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与例如CQDDR、QoS、最大时隙或EDR相关时,第一装置203可以向用户装置201传送用于改变请求的ACK消息,并且在确定配置信息是否能够改变之后,可以根据确定结果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对配置信息改变的响应。例如,当接收到改变请求时,如在操作510中一样,第一装置203可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并且如果确定能够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512中,第一装置203可以改变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并且向用户装置201发送指示配置信息已经改变的信息。可替代地,如果确定配置信息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则在操作512中,第一装置203可以保持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不改变,并将指示配置信息尚未改变的信息发送到用户装置2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203可以不根据操作510中是否改变的确定来改变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并且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来新确定改变配置信息,如操作511中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在操作512,第一装置203可以将指示配置信息与改变请求不同地改变的信息发送到用户装置201。
将通过与信道改变相关的配置信息的示例来详细描述图5A的上述操作。
根据实施方式,当用户装置201充当主装置时,用户装置201可以向第一装置203请求AFH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在接收到AFH改变请求之后,第一装置203可以识别第二装置205是否已经接收到AFH改变请求。如果第二装置205没有正常地接收到AFH改变请求,则第一装置203可以将AFH改变请求传送到第二装置205。此外,第一装置203可以接收指示第二装置205的每个信道的状态的信息(在下文中称为信道信息),并且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道信息来确定第二装置205的周围无线环境是否难以保护与改变的AFH的链路质量。如果确定链路质量的保护是困难的,则第一装置203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的信道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信道信息来确定能够确保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两者中的链路质量的信道信息,并且基于所确定的信道信息向用户装置201请求信道分类。
根据实施方式,当用户装置201充当从装置时,用户装置201可以向第一装置203请求信道分类。第一装置203可以从第二装置205接收第二装置205的信道信息,基于从用户装置201接收的信道信息、第一装置203的信道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信道信息来确定能够保护链路质量的信道信息,并且基于所确定的信道信息来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AFH。
参照图5B,当监视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装置205接收到改变请求时,在操作521中,第二装置205可以与第一装置203共享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一装置203请求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并且第一装置203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二装置205发送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
在操作522中,第二装置205可以确定是否重新改变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是否重新改变配置信息。
如果确定不能(或不必)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则第二装置205可以省略以下操作(例如,操作523和524),使得保持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第二装置205可以向第一装置203发送指示不能(或不必)重新改变第一装置203的配置信息的反馈。
如果确定可以(或需要)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523,第二装置205可以重新确定配置信息。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来重新确定配置信息。此外,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重新确定的配置信息传送到第一装置203,并且第一装置203可基于从第二装置205接收的重新确定的配置信息来重新改变预先配置的配置信息。
在操作524中,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对改变请求的响应,就像第一装置203发送那样。
根据实施方式,已经接收到改变请求的第二装置205可以根据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的类型来执行不同的操作。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不发送对改变请求的响应。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省略操作524。当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的类型与例如AFH或LSTO相关时,第二装置205可以仅向用户装置201传送用于对改变请求的ACK消息,并且向第一装置203传送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使得改变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
再例如,当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的类型与例如功率控制相关时,第二装置205可以将对改变请求的ACK消息传送到用户装置201,将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传送到第一装置203,使得改变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并且将对改变配置信息的响应发送到用户装置201。例如,在第二装置205将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传送到第一装置203使得根据改变请求改变了配置信息,第二装置205可以如在操作522中一样确定是否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如果确定可以(或需要)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则如在操作523中一样,第二装置205可以重新确定配置信息,将重新确定的配置信息传送到第一装置203,并在操作524中将指示配置信息已经重新改变的信息传送到用户装置201。
又例如,当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的类型与例如CQDDR、QoS、最大时隙或EDR相关时,第二装置205可以向用户装置201传送对改变请求的ACK消息,并且在确定配置信息是否可改变之后,根据确定结果向用户装置201发送对改变配置信息的响应。例如,在接收到改变请求时,第二装置205可以如在操作522中一样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如果确定可改变配置信息,则第二装置205可以将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传送到第一装置203,并且在操作524中可以将指示配置信息已经改变的信息发送到用户装置201。可替代地,如果确定不能改变配置信息,则第二装置205可以不向第一装置203发送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并且在操作524中向用户装置201发送指示配置信息尚未改变的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在操作522中对是否改变配置信息的确定,第二装置205可以不向第一装置203发送请求改变的配置信息,使得配置信息不被改变为改变请求。如在操作523中一样,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的操作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操作信息来新确定配置信息,并且将确定的配置信息传送到第一装置203。在这种情况下,在操作524中,第二装置205可以将指示配置信息与改变请求不同地改变的信息发送到用户装置201。
将通过与信道改变相关的配置信息的示例来详细描述图5B的上述操作。
根据实施方式,当用户装置201作为主装置执行时,用户装置201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请求第一装置203改变AFH。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装置205可以监视第一通信链路以接收AFH改变请求。接收到AFH改变请求的第二装置205可以接收第一装置203的信道信息,并且基于接收到的信道信息来确定第一装置203的周围无线环境是否难以用AFH保证链路质量。如果确定难以保证链路质量,则第二装置205可以基于第一装置203的信道信息和第二装置205的信道信息来确定能够保证第一装置203和第二装置205两者中的链路质量的信道信息,并且基于所确定的信道信息向用户装置201请求信道分类。
根据实施方式,当用户装置201充当从装置时,用户装置201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向第一装置203请求信道分类。此时,第二装置205可以监视第一通信链路以接收信道分类请求。已经接收到信道分类请求的第二装置205可以从第一装置203接收第一装置203的信道信息,基于第一装置203的信道信息和从用户装置201接收到的第二装置205的信道信息来确定能够保证链路质量的信道信息,并且基于所确定的信道信息来请求用户装置201改变AFH。
图6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直接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的方法。
参照图6,在操作601中,电子装置(例如,第一电子装置203)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电路(例如,蓝牙通信电路)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
在操作602中,电子装置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电路(例如,蓝牙通信电路)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例如,第二通信链路213)。用于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方法可以与用于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方法相同或相似。此外,可以在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之前首先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例如,在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之后,电子装置可以建立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的第一通信链路。
在操作603中,电子装置可以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地址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的蓝牙地址、第一外部电子装置的蓝牙地址和/或电子装置的蓝牙地址)、微微网时钟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的CLKN)、逻辑传输(LT)地址信息(例如,由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分配的信息)、使用的信道映射信息、链路密钥信息、SDP信息(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服务和/或配置文件信息)和/或支持的特征信息。此外,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例如扩展查询响应(EIR)包。例如,EIR包可以包括第一通信链路的资源控制信息和/或关于制造商的信息。
根据实施方式,连接信息可以由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发送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可以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三通信链路(例如,第三通信链路217),并且经由第三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操作603。
已经接收到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的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可以基于连接信息来监视(例如,监视215)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可以基于连接信息来计算第一通信链路的信道接入码和跳频,并且基于信道接入码和跳频来监视第一通信链路。
在操作604中,电子装置可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例如,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用于操作第一通信链路的资源的配置状态的信息。也就是说,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配置状态的信息。链路操作元素可以包括例如AFH、功率控制、CQDDR、LSTO、QoS、最大时隙或PTT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实施方式,电子装置可以通过确定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和/或电子装置的状态改变(例如,位置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网络状态)、或者由于障碍物而发生通信失败,来确定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
如果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605,电子装置可以识别电子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操作信息。例如,第一操作信息可以是指示电子装置用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获取(或接收)数据的资源的可配置状态的信息。即,第一操作信息可以是指示与电子装置建立和保持第一通信链路需要的(或可配置的)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的信息。
在操作606中,电子装置可以向第二外部电子装置请求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操作信息。例如,第二操作信息可以是指示监视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外部电子装置经由第一通信链路获取(或接收)数据所使用的资源的可配置状态的信息。即,第二操作信息可以是指示第二外部电子装置监视第一通信链路需要的(或可配置的)、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的信息。
在操作607中,电子装置可以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配置信息。例如,当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数值时,电子装置可以将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的平均值确定为配置信息。可替代地,电子装置可以从第一操作信息或第二操作信息中确定较小的值或较大的值。作为另一示例,当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范围值时,电子装置可以将第一操作信息的范围值和第二操作信息的范围值的公共部分值确定为配置信息。
在操作608中,电子装置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将所确定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可以请求第一外部电子装置改变配置信息。
在上述图6中,已经描述了这样的方法,其中电子装置识别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然后请求第一外部电子装置改变配置信息,但不限于此。根据实施方式,在电子装置请求第一外部电子装置改变配置信息之后,电子装置可以识别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第二操作信息),并且如果确定需要重新改变配置信息,则可以请求第一外部电子装置重新改变配置信息。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间接地连接到用户装置的蓝牙装置的方法。
参照图7,在操作701中,电子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可以经由无线通信电路(例如,蓝牙通信电路)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第一装置203)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二通信链路213)。
在操作702中,电子装置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接收与在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和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之间建立的第二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相关联的连接信息。例如,与第二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地址信息(例如,第二通信链路的主装置的蓝牙地址、第一外部电子装置的蓝牙地址和/或第二外部电子装置的蓝牙地址)、微微网时钟信息(例如,第二通信链路的主装置的CLKN)、逻辑传输(LT)地址信息(例如,由第二通信链路的主装置分配的信息)、使用的信道映射信息、链路密钥信息、SDP信息(例如,与第二通信链路相关的服务和/或配置文件信息)和/或支持的特征信息。此外,与第二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例如,EIR包。例如,EIR包可以包括第二通信链路的资源控制信息和/或关于制造商的信息。
根据实施方式,连接信息可以由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发送到电子装置。例如,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可以与电子装置建立第三通信链路(例如,第三通信链路217),并且经由第三通信链路将与第二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电子装置。
在操作703中,电子装置可以基于连接信息来监视(例如,监视215)第二通信链路。例如,电子装置可以基于连接信息来计算第二通信链路的信道接入码和跳频,并且基于信道接入码和跳频来监视第二通信链路。
在操作704中,电子装置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接收对电子装置对第二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的请求。例如,第一外部装置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向电子装置请求电子装置对第二通信链路的操作信息,并且电子装置可以接收该请求。例如,操作信息可以是指示电子装置用于监视第二通信链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获得(或接收)数据的资源的可配置状态的信息。也就是说,操作信息可以是指示电子装置监视第二通信链路所需要的(或可配置)的、与第二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状态的信息。
在操作705中,电子装置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将操作信息发送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
图8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用户装置的方法。
参照图8,在操作801中,电子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可以经由无线通信电路(例如,蓝牙通信电路)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第一装置203)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
在操作802中,电子装置可以经由无线通信电路(例如,蓝牙通信电路)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形成(或创建或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例如,第三通信链路217)。用于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方法可以与用于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方法相同或相似。此外,可以在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之前首先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例如,在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之后,电子装置可以建立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的第一通信链路。
在操作803中,电子装置可以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将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地址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的蓝牙地址、电子装置的蓝牙地址和/或第一外部电子装置的蓝牙地址)、微微网时钟信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的CLKN)、逻辑传输(LT)地址信息(例如,由第一通信链路的主装置分配的信息)、使用的信道映射信息、链路密钥信息、SDP信息(例如,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服务和/或配置文件信息)和/或支持的特征信息。此外,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例如,EIR包。例如,EIR包可以包括第一通信链路的资源控制信息和/或关于制造商的信息。
已经接收到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的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可以基于连接信息来监视(例如,监视215)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可以基于连接信息来计算第一通信链路的信道接入码和跳频,并且基于信道接入码和跳频来监视第一通信链路。
在操作804中,电子装置可以释放(或终止)与第二通信链路的连接。例如,在确定连接信息被正常地发送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的情况下,电子装置可以释放与第二通信链路的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可以省略执行操作804。例如,电子装置可以保持第二通信链路。
在操作805中,电子装置可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例如,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用于操作第一通信链路的资源的配置状态的信息。也就是说,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联的链路操作元素的配置状态的信息。链路操作元素可以包括例如AFH、功率控制、CQDDR、LSTO、QoS、最大时隙或PTT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实施方式,电子装置可以通过确定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和/或电子装置的状态改变(例如,位置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网络状态)、或者由于障碍物而发生的通信失败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配置信息。
如果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则在操作806,电子装置可以确定配置信息。根据实施方式,电子装置可以基于对电子装置和/或第一外部电子装置的状态改变(例如,位置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网络状态)、或由于障碍物而发生的通信失败的确定结果来确定配置信息。
当确定配置信息时,在操作807,电子装置201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将所确定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请求第一外部电子装置改变配置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用于配置无线通信链路的方法可以包括:由用户装置(例如,用户装置201)和第一装置(例如,第一装置203)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的操作;由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例如,第二装置205)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例如,第二通信链路213)的操作;由第一装置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二装置发送与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的操作;由第二装置基于连接信息监视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由第一装置确定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需要改变的操作;由第一装置识别第一电子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操作信息,并且当确定配置信息需要改变时,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二装置请求第二装置对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操作信息的操作;如果第一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了第二操作信息,由第一装置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的操作;基于确定要改变配置信息,由第一装置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配置信息的改变值的操作;以及由第一装置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向用户装置发送配置信息的改变值的操作。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自适应跳频(AFH)、功率控制、信道质量驱动数据速率改变(CQDDR)、链路监督超时(LSTO)、服务质量(QoS)、最大时隙和包类型表(PTT)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确定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可以包括至少基于用户装置或第一装置的状态改变、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或由于障碍物而发生的通信失败来确定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的操作。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当在第二装置监视第一通信链路时改变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确定第二装置不能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接收从用户装置发送的数据,则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不将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的值发送到用户装置的操作。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如果由第二操作信息指示的值超出由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指示的范围,则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确定第二装置不能经由第一通信链路接收从用户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操作。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确定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操作:如果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数值,则确定由第一操作信息指示的第一值和由第二操作信息指示的第二值的平均值、第一值和第二值之中的较小值或者较大值作为配置信息的改变值;以及如果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包括范围值,则确定与第一操作信息指示的第一范围值和第二操作信息指示的第二范围值的公共部分对应的第三范围值作为配置信息的改变值的操作。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连接信息可以包括用户装置的地址信息、第一装置的地址信息、微微网时钟信息、逻辑传输地址信息、使用的信道映射信息、链路密钥信息、服务发现协议(SDP)信息、支持的特征信息或扩展查询响应(EIR)包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监视可以包括基于连接信息计算第一通信链路的信道接入码和跳频的操作,以及基于信道接入码和跳频来监视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操作:由第二装置确定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需要改变;由第二装置识别第二操作信息并且在确定配置信息需要改变时,经由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一装置请求第一操作信息的操作;以及如果第二装置从第一装置接收到第一操作信息,则由第二装置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是否改变配置信息的操作;基于确定要改变配置信息,由第二装置基于第一操作信息和第二操作信息来确定配置信息的改变值的操作;以及由第二装置基于连接信息向用户装置发送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的操作。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操作:由用户装置确定与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需要改变;在确定配置信息需要改变时,由用户装置确定配置信息的改变值的操作;以及由用户装置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向第一装置发送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的改变值的操作。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配置或改变与用户装置的通信链路的方法。
参照图9,在第一装置902(例如,第一装置203)经由第一通信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211)连接到用户装置901(例如,用户装置201)并且第二装置903(例如,第二装置205)监视(例如,监视215)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下,用户装置901可以接收用于播放音乐的用户输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装置901可以经由第一通信链路向第一装置902发送所选音乐的数据,并且第二装置903可以通过监视第一通信链路来获得(或接收)数据。因此,第一装置902和第二装置903可以使用所获得的(或所接收的)数据来输出音乐。此时,第一装置902和第二装置903可以位于根据用户装置901的输出功率(Tx功率)的第一数据接收区域911中,如在第一状态910中。
如在第二状态930中,当第一装置902接近用户装置901时,第一装置902可以请求用户装置901降低功率控制。此时,用户装置901可以以降低的输出功率发送数据,并且由于降低的输出功率,数据的接收区域可以从第一数据接收区域911减小到第二数据接收区域913。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装置903位于第二数据接收区域913外部,因此它可能不能获取(或接收)从用户装置901发送的数据。
因此,考虑到第二装置903的接收信号的强度以及第一装置902的接收信号的强度(RSSI),第一装置902可以不请求用户装置901降低输出功率,使得第二装置903能够获取数据(位于数据的接收区域内)。也就是说,如在第一状态901中一样,不仅第一装置902而且第二装置903也可以保留在第一数据接收区域911中。
根据实施方式,在根据用户装置901和第一装置902之间的距离(第一距离)确定是否改变用户装置901对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操作元素的过程中,用户装置901和第二装置903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也可以反映在该确定中。例如,如果第二距离小于指定距离或第一距离,则第一装置902可以基于第一距离改变用户装置901对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操作元素,并且如果第二距离等于或大于指定距离或第一距离,则第一装置902可以控制不改变用户装置901对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操作元素,或者可以基于第二距离来控制改变用户装置901对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操作元素。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电子装置之一。电子装置可包括例如便携式通信装置(例如,智能电话)、计算机装置、便携式多媒体装置、便携式医疗装置、相机、可穿戴装置或家用电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电子装置不限于以上所述的那些电子装置。
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其中使用的术语并不意图将在此阐述的技术特征限制于具体实施方式,而是包括针对相应实施方式的各种改变、等同形式或替换形式。对于附图的描述,相似的参考标号可用来指代相似或相关的元件。将理解的是,与术语相应的单数形式的名词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事物,除非相关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如这里所使用的,诸如“A或B”、“A和B中的至少一个”、“A或B中的至少一个”、“A、B或C”、“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以及“A、B或C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中的每一个短语可包括在与所述多个短语中的相应一个短语中一起列举出的项的任意一项或所有可能组合。如这里所使用的,诸如“第1”和“第2”或者“第一”和“第二”的术语可用于将相应部件与另一部件进行简单区分,并且不在其他方面(例如,重要性或顺序)限制所述部件。将理解的是,在使用了术语“可操作地”或“通信地”的情况下或者在不使用术语“可操作地”或“通信地”的情况下,如果一元件(例如,第一元件)被称为“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结合”、“结合到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连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则意味着所述一元件可与所述另一元件直接(例如,有线地)连接、与所述另一元件无线连接、或经由第三元件与所述另一元件连接。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包括以硬件、软件或固件实现的单元,并可与其他术语(例如,“逻辑”、“逻辑块”、“部分”或“电路”)可互换地使用。模块可以是被适配为执行一个或更多个功能的单个集成部件或者是该单个集成部件的最小单元或部分。例如,根据实施方式,可以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形式来实现模块。
可将在此阐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实现为包括存储在存储介质(例如,内部存储器136或外部存储器138)中的可由机器(例如,电子装置101)读取的一个或更多个指令的软件(例如,程序140)。例如,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所述机器(例如,电子装置101)的处理器(例如,处理器120)可在使用或无需使用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部件的情况下调用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指令中的至少一个指令并运行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这使得所述机器能够操作用于根据所调用的至少一个指令执行至少一个功能。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指令可包括由编译器产生的代码或能够由解释器运行的代码。可以以非暂时性存储介质的形式来提供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术语“非暂时性”仅意味着所述存储介质是有形装置,并且不包括信号(例如,电磁波),但是该术语并不在数据被半永久性地存储在存储介质中与数据被临时存储在存储介质中之间进行区分。
根据实施方式,可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和提供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作为产品在销售者和购买者之间进行交易。可以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的形式来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可经由应用商店(例如,PlayStoreTM)在线发布(例如,下载或上传)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可直接在两个用户装置(例如,智能电话)之间分发(例如,下载或上传)计算机程序产品。如果是在线发布的,则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至少部分可以是临时产生的,或者可将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至少部分至少临时存储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诸如制造商的服务器、应用商店的服务器或转发服务器的存储器)中。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上述部件中的每个部件(例如,模块或程序)可包括单个实体或多个实体。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可省略上述部件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部件,或者可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部件。可选择地或者另外地,可将多个部件(例如,模块或程序)集成为单个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各种实施方式,该集成部件可仍旧按照与所述多个部件中的相应一个部件在集成之前执行一个或更多个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执行所述多个部件中的每一个部件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由模块、程序或另一部件所执行的操作可顺序地、并行地、重复地或以启发式方式来执行,或者所述操作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操作可按照不同的顺序来运行或被省略,或者可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操作。
尽管已经用各种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建议各种改变和修改。本公开旨在包含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种改变和修改。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无线通信电路;以及
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使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使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将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
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
基于确定需要改变配置信息,识别所述电子装置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操作信息,并且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从所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请求所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操作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操作信息,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是否改变所述配置信息;
基于确定改变所述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所述配置信息的改变值;以及
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发送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自适应跳频(AFH)、功率控制、信道质量驱动数据速率改变(CQDDR)、链路监督超时(LSTO)、服务质量(QoS)、最大时隙和包类型表(PTT)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所述电子装置或所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的状态改变、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或由于障碍物而发生的通信失败来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
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由所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监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
确定所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不能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从所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发送的数据,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外部装置不能接收数据的所述确定,不向所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发送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所述第二操作信息指示的值超出由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指示的范围,确定所述第二外部装置不能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从所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发送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数值,确定由所述第一操作信息指示的第一值和由所述第二操作信息指示的第二值的平均值、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中的较小值、或者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中的较大值作为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范围值,确定与由所述第一操作信息所指示的第一范围值和由第二操作信息所指示的第二范围值之间的公共部分对应的第三范围值作为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
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无线通信电路;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使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与在所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与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的第二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
基于接收到的连接信息,监视所述第二通信链路;
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用于共享所述电子装置对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一操作信息的请求;以及
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电子装置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的地址信息、微微网时钟信息、逻辑传输地址信息、所使用的信道映射信息、链路密钥信息、服务发现协议(SDP)信息、所支持的特征信息和扩展查询响应(EIR)包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连接信息计算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信道接入码和跳频,并且基于所述信道接入码和所述跳频监视所述第二通信链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与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
基于确定配置信息需要改变,识别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并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请求所述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对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二操作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操作信息,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是否改变所述配置信息;
基于确定改变所述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所述配置信息的改变值;以及
基于所述连接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发送到所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使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与所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第三通信链路;以及
经由所述第三通信链路从所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接收与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相关的所述连接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确定已经经由所述第三通信链路接收到所述连接信息,释放与所述第三通信链路的连接。
12.一种用于配置无线通信链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用户装置和第一装置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由所述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由所述第一装置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相关的连接信息;
由所述第二装置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监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
由所述第一装置确定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
基于确定所述配置信息需要改变,由所述第一装置识别所述第一装置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操作信息,并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从所述第二装置请求所述第二装置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操作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由所述第一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是否改变所述配置信息;
基于确定改变所述配置信息,由所述第一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所述配置信息的改变值;以及
由所述第一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自适应跳频(AFH)、功率控制、信道质量驱动数据速率改变(CQDDR)、链路监督超时(LSTO)、服务质量(QoS)、最大时隙和包类型表(PTT)中的至少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包括:至少基于所述用户装置或所述第一装置的状态改变、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状态或由于障碍物而发生的通信失败来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第二装置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监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
基于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监视,确定所述第二装置不能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数据,以及
基于确定所述第二装置不能接收数据,控制不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由所述第二操作信息指示的值超出由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指示的范围,确定所述第二装置不能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数值,确定由所述第一操作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值和由所述第二操作信息所指示的第二值的平均值、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中的较小值、或者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中的较大值作为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范围值,确定与由所述第一操作信息所指示的第一范围值和由所述第二操作信息所指示的第二范围值的公共部分对应的第三范围值作为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装置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一装置的地址信息、微微网时钟信息、逻辑传输地址信息、所使用的信道映射信息、链路密钥信息、服务发现协议(SDP)信息、所支持的特征信息和扩展查询响应(EIR)包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其中所述监视包括:
基于所述连接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信道接入码和跳频;以及
基于所述信道接入码和所述跳频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进行监视。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第二装置确定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所述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
基于确定所述配置信息需要改变,则识别所述第二操作信息,并由所述第二装置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一装置请求所述第一操作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所述第一操作信息,由所述第二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是否改变所述配置信息;
基于确定改变所述配置信息,由所述第二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和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确定所述配置信息的改变值;以及
由所述第二装置基于所述连接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用户装置确定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操作相关的所述配置信息是否需要改变;
基于确定所述配置信息需要改变,由所述用户装置确定所述配置信息的改变值;以及
由所述用户装置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一装置发送所述配置信息的所述改变值。
CN202010174482.8A 2019-03-15 2020-03-13 无线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16986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30188 2019-03-15
KR1020190030188A KR20200110086A (ko) 2019-03-15 2019-03-15 무선 통신 링크의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8668A true CN111698668A (zh) 2020-09-22

Family

ID=69844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4482.8A Pending CN111698668A (zh) 2019-03-15 2020-03-13 无线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96793A1 (zh)
EP (1) EP3709685B1 (zh)
KR (1) KR20200110086A (zh)
CN (1) CN111698668A (zh)
WO (1) WO20201899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44771B2 (en) * 2018-01-19 2021-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sharing an established connection between a primary device and one of a plurality of secondary devices in a network
JP7413879B2 (ja) * 2020-03-26 2024-0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867144B (zh) * 2020-06-29 2022-05-31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设备
JP7426022B2 (ja) * 2020-08-26 2024-02-01 深▲セン▼市中科藍訊科技股▲フン▼有限公司 無線デバイスの通信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KR20220043681A (ko) * 2020-09-29 2022-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링크를 운용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12954781B (zh) * 2021-02-20 2022-1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95287A1 (en) * 2021-03-11 2022-09-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mote device pairing
US11647559B2 (en) * 2021-03-11 2023-05-09 Apple Inc. Reconnec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inks according to a variable duty cyc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6640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Bonta Jeffery 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wireless interconnectivity
US20100246514A1 (en) * 2009-02-25 2010-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exchanging message and devices in wireless network
US20140064195A1 (en) * 2012-09-06 2014-03-06 Apple Inc. Recovery from Uplink Timing Alignment Failure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N105376637A (zh) * 2015-09-29 2016-03-0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蓝牙硬件的系统和方法
US20170118619A1 (en) * 2015-10-27 2017-04-2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Configuring a machine-to-machine modem
CN109462894A (zh) * 2017-09-06 2019-03-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物联网环境中控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0454B1 (en) * 1998-04-21 2003-01-21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device monitoring with E-mail reporting
JP4671707B2 (ja) * 2005-02-18 2011-04-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ストルーティングプログラム、マルチキャストルーティング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ストルータ
US8639273B2 (en) * 2009-02-06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titioned proxy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power conservation in wireless client terminals
US10172082B2 (en) * 2014-02-08 2019-01-01 Switchmate Home Llc Power optimized video for smart home ecosystem
US10111071B2 (en) * 2014-09-19 2018-10-23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Bluetooth low energy automation mesh network
WO2016137377A1 (en) * 2015-02-26 2016-09-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ergy efficient ble mesh initialisation and operation
US10182327B2 (en) * 2015-03-24 2019-0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mesh network using bluetooth
US10477654B2 (en) * 2017-03-14 2019-11-12 Inliten, L.L.C. Decorative device with wireless controller, decorative system, and method
KR20210034200A (ko) * 2019-09-20 2021-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디오용 외부 전자 장치, 전자 장치 및 통신 링크 관리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6640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Bonta Jeffery 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wireless interconnectivity
US20100246514A1 (en) * 2009-02-25 2010-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exchanging message and devices in wireless network
US20140064195A1 (en) * 2012-09-06 2014-03-06 Apple Inc. Recovery from Uplink Timing Alignment Failure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N105376637A (zh) * 2015-09-29 2016-03-0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蓝牙硬件的系统和方法
US20170094353A1 (en) * 2015-09-29 2017-03-30 Hisense Electric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bluetooth hardware
US20170118619A1 (en) * 2015-10-27 2017-04-2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Configuring a machine-to-machine modem
CN109462894A (zh) * 2017-09-06 2019-03-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物联网环境中控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的设备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IKTOR MOROZOV 等: "Projects change management in based on the projects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for developing complex projects", IEEE, 23 September 2017 (2017-09-23), pages 939 - 941, XP033248087, DOI: 10.1109/IDAACS.2017.809522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89963A1 (en) 2020-09-24
EP3709685B1 (en) 2022-08-31
US20200296793A1 (en) 2020-09-17
EP3709685A1 (en) 2020-09-16
KR20200110086A (ko) 202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09685B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same
KR102632299B1 (ko) 블루투스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응답 메시지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US115027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in Bluetooth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method thereof
KR102652380B1 (ko) 블루투스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응답 메시지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US11252773B2 (en) Method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links in Bluetooth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EP391727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sponse message in bluetooth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method therefor
CN114450971A (zh) 外部音频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和管理通信链路的方法
EP400273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in bluetooth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210203454A1 (en)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bluetooth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EP3923537B1 (en) Method for sharing channel information in bluetooth network,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KR102664874B1 (ko) 수신 경로 스위칭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US2022023264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bluetooth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method therefor
EP419586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operating link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KR20210086517A (ko) 블루투스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