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8480A - 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8480A
CN111698480A CN202010577045.0A CN202010577045A CN111698480A CN 111698480 A CN111698480 A CN 111698480A CN 202010577045 A CN202010577045 A CN 202010577045A CN 111698480 A CN111698480 A CN 111698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erver
oil pumping
point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770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8480B (zh
Inventor
刘青松
李朝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jian Shangyue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jian Shangyue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jian Shangyue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jian Shangyue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770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8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8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8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8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8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G08B13/19602Image analysis to detect motion of the intruder, e.g. by frame subtraction
    • G08B13/19608Tracking movement of a target, e.g. by detecting an object predefined as a target, using target direction and or velocity to predict its new posi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08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Econom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该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设置在拉油点,视频监控装置用于对拉油点进行视频监控;服务器,服务器和视频监控装置连接,服务器用于根据视频监控装置采集的监控画面,确定拉油点是否出现入侵人员,以及,在确定拉油点出现入侵人员的情况下,控制视频监控装置对入侵人员进行视频跟踪,并生成第一报警信息;客户端,客户端和服务器连接,客户端用于接收第一报警信息。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减少了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田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建设中,部分油井因井位、环境等因素,无法进行输油管线建设,需要在井场建立储油装置(例如,原油储罐等),并利用拉油车进行原油拉运。
但是,由于拉油点的位置偏远且分散,周边环境也比较复杂,往往需要安排人员长期值守,从而引起了人工成本比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的人工成本比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过程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该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设置在拉油点,视频监控装置用于对拉油点进行视频监控;服务器,服务器和视频监控装置连接,服务器用于根据视频监控装置采集的监控画面,确定拉油点是否出现入侵人员,以及,在确定拉油点出现入侵人员的情况下,控制视频监控装置对入侵人员进行视频跟踪,并生成第一报警信息;客户端,客户端和服务器连接,客户端用于接收第一报警信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视频监控装置和服务器来对拉油点进行自动监控,以及在发现拉油点出现入侵人员的情况下,可自动进报警,从而由于无需工作人员再进行现场监控,进而减少了人工成本,以及在出现入侵人员的情况下,还能够及时通知工作人员。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智能锁装置,智能锁装置设置在拉油点中储油装置的第一出油口处,以及还设置在用于拉运储油装置中存储的原油的拉油车的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处,以及智能锁装置还与服务器连接,智能锁装置用于根据控制指令进行开锁或者关锁;服务器,还用于向智能锁装置发送控制指令。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智能锁装置来对拉油车进行身份识别,以及,在身份识别通过后,可在规定区域内实现自动开锁或者关锁。以及,该服务器还可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干预。进而,还能够进一步减少人工成本。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液位检测装置设置在储油装置的内部,且液位检测装置与服务器连接,液位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储油装置中液面位置超过预设液面位置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报警信息;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第二报警信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在储油装置中的液面位置超过预设液面位置之后进行报警,从而避免出现原油冒出储油装置的情况。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RFID标签设置在拉油车上,RFID标签用于存储拉油车的信息;RFID读卡器,RFID读卡器设置在拉油点的门口处,且RFID读卡器和服务器连接,RFID读卡器用于根据拉油车的信息,确定拉油车是否为合法车辆,以及,在拉油车为非法车辆的情况下,生成第三报警信息;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第三报警消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RFID标签来实现对拉油车的身份验证。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拍摄装置,拍摄装置设置在拉油点的门口处,且拍摄装置和服务器连接,拍摄装置用于拍摄拉油车的图像;服务器,还用于保存拉油车的图像。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服务器保存图像等相关信息,从而便于后续客户端的查看。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电子围栏和电子围栏主机,电子围栏设置在拉油点的周边,电子围栏主机与服务器连接,电子围栏主机用于在电子围栏处理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检测到入侵人员非法入侵,并生成携带有入侵人员的入侵位置的第四报警信息;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第四报警信息。
因此,当出现攀爬电子围栏、拉压电子围栏或者截断电子围栏等异常情况时,本申请实施例可通知工作人员出现入侵行为。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原油加热装置,原油加热装置设置在储油装置内,且原油加热装置和服务器连接,原油加热装置用于对储油装置内的原油进行加热;服务器,还用于获取原油加热装置的用电数据,以及根据用电数据,对原油加热装置的电能消耗进行分析。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对原油的加热来使得原油能够流动,进而保证了拉油的工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置在拉油车上,且定位装置和服务器连接,定位装置用于确定拉油车的位置;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拉油车的位置,确定拉油车是否偏离行车规划路径,以及在拉油车偏离行车规划路径的情况下,生成第五报警信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对与拉油车对应的司机进行管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打卡装置,打卡装置和服务器连接,打卡装置用于获取拉油车对应的人员的打卡信息;服务器,还用于保存打卡信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获取司机的位置信息,来加强对司机的管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视频监控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每个视频监控装置用于对拉油点的部分区域进行监控,且所有视频监控装置均与服务器连接。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所要实现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目前,由于拉油点(或者,拉油站)地处偏远且分散,周边环境也比较复杂,从而需要安排人员长期值守,以监督拉油车装油,以及对拉油车加装一次性铅封。随后,在拉油车到达卸油点后,卸油点的值班人员在拆除拉油车上的铅封后进行卸油。以及,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工作人员还需要监控是否有入侵人员等。
但是,上面这个过程虽然有人工监督和手动铅封等,但是,管控风险比较大,而且人工成本也比较高。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巧妙地提供了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装置对拉油点进行视频监控,以及还通过服务器根据视频监控装置采集的监控画面,确定拉油点是否出现入侵人员,以及,在确定拉油点出现入侵人员的情况下,控制视频监控装置对入侵人员进行视频跟踪,并生成第一报警信息,以及还通过客户端接收第一报警信息,从而通知用户拉油点出现入侵人员。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视频监控装置和服务器来对拉油点进行自动监控,以及在发现拉油点出现入侵人员的情况下,可自动进报警,从而由于无需工作人员再进行现场监控,进而减少了人工成本,以及在出现入侵人员的情况下,还能够及时通知工作人员。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包括视频监控装置110、服务器120和客户端130。其中,服务器120分别与视频监控装置110和客户端130进行连接。
应理解,视频监控装置110的具体装置、安装位置和具体数量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视频监控装置110可为云台摄像机,从而可通过调整摄像头的朝向,来实现不同角度的监控。
再例如,该视频监控装置110可包括摄像机和设置在摄像机下方的云台,从而可通过云台来调整摄像机的朝向。其中,摄像机可为高清球形摄像机。
再例如,可在拉油点设置多个视频监控装置110,且多个视频监控装置110中的每个视频监控装置110均与服务器120连接,以及多个视频监控装置110中的每个视频监控装置110可对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部分区域进行视频监控。也就是说,在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地理面积比较大的情况下,可对拉油点或者卸油点进行区域的划分,并利用多个视频监控装置110中的每个视频监控装置110来监控一个划分区域,进而实现对整个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监控。
还应理解,服务器120的具体装置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服务器120可以是单个服务器,也可以是服务器组等。其中,服务器组可以是集中式的,也可以是分布式的。
还应理解,客户端130的具体装置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客户端130可以是计算机,也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包括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描述。
具体地,在拉油点设置有至少一个视频监控装置110的情况下,服务器120可通过远程控制每个视频监控装置110来进行视频监控。以及,由于视频监控装置110可通过无线通信装置来与服务器120进行通信,从而服务器120还可获取各个视频监控装置110的监控画面。
应理解,无线通信装置的具体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4G无线通信装置,也可以是5G无线通信装置等。
随后,由于服务器120可设置有报警参数,从而该服务器120可根据监控画面,确定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对应区域是否出现入侵人员。以及,在服务器120确定拉油点或者卸油点出现入侵人员的情况下,该服务器120可控制视频监控装置110对入侵人员进行视频跟踪,以及该服务器120还可生成携带有入侵人员的位置的第一报警信息,以及该服务器120还可暂时关闭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大门,以防止入侵人员逃脱。其中,入侵人员的位置可以是对应的视频监控装置110所处的划分区域。
也就是说,在对拉油点进行区域的划分后,当服务器120确定至少一个划分区域出现入侵人员后,该服务器120可通过控制视频监控装置110来对入侵人员进行视频跟踪(即摄像头根据入侵人员的移动而进行摆动),以及该服务器120可生成第一报警信息。
以及,在进行视频跟踪的过程中,该服务器120也可实时将入侵人员的位置发送到客户端130。
例如,在服务器120确定入侵人员出现在第一划分区域的情况下,该服务器120可控制第一划分区域的视频监控装置110来对入侵人员进行视频跟踪。随后,由于入侵人员不断地进行移动,当服务器120通过第一划分区域的监控画面确定入侵人员已经移动到第二划分区域的情况下,该服务器120可通过控制第二划分区域中的视频监控装置110来继续对入侵人员进行视频跟踪,并生成携带有入侵人员出现在第二划分区域的第一报警信息,随后服务器120向客户端130发送第一报警信息。
应理解,在视频监控装置11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服务器120(或者与服务器120连接的其他设备)可将多个视频监控装置110获取的监控画面轮流进行展示,即工作人员可随时浏览各个视频监控装置110的监控画面,从而员工能够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当然,该服务器120也可不展示监控画面,即平常画面可处于关闭状态,在拉油点或者卸油点出现入侵人员的情况下,可自动弹出第一报警信息,进而不仅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控,还能够实现对视频监控装置110的管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服务器120可自身对监控画面进行识别,以确定拉油点或者卸油点是否出现入侵人员,也可通过展示监控画面,来让工作人员确定拉油点或者卸油点是否出现入侵人员,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应理解,服务器120根据监控画面,确定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对应区域是否出现入侵人员的具体过程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在服务器120获取到监控视频后,服务器120可获取监控视频中的多帧待检测图像,并可将多帧图像输入到训练好的识别模型中,以得到可疑人员图像。随后,服务器120可根据卷积神经网络确定可疑人员的姿态,以确定可疑人员正在进行偷盗行为的第一嫌疑度。以及,服务器120还可根据液位检测装置150上传的液位数据,确定液位是否发生变化,以确定存在偷盗行为的第二嫌疑度。随后,服务器120可结合第一嫌疑度和第二嫌疑度确定是否存在入侵人员。
还应理解,该服务器120还可设置有用于存储监控画面的存储装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装置除了存储监控画面之外,还可存储有拉油车的运动状态、智能锁装置140的状态等其他信息,后续不再一一描述。
还应理解,入侵人员是指未授权进入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人员。由于服务器120可获取授权人员的位置,进而服务器120可根据监控画面的识别结果和授权人员的位置,来确定是否出现入侵人员。
例如,该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还可包括打卡装置,该打卡装置可与服务器120连接。由于该打卡装置可用于员工的打卡,从而与拉油车对应的司机或者员工在到达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等规定区域后,司机或者员工可进行打卡。进而,打卡装置能够获取与拉油车对应的司机或者员工的位置,并将位置发送到服务器120。从而,服务器120可获取授权人员(例如,司机等)的位置。进而,在服务器120获取的监控画面的识别结果为某一个人正处在第一区域内,随后该服务器120可将授权人员所处的区域和识别结果中的第一区域进行比对,在授权人员所处的区域和识别结果中的第一区域不一致的情况下,则服务器120可确定监控画面中的人员为入侵人员。
随后,该客户端130可接收服务器120发送的第一报警信息,从而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第一报警信息,确定入侵人员的位置。
应理解,打卡装置的具体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打卡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打卡器。同时,在当前用户具备能够查看相关信息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既可用于查看原油液位等信息,又可用于打卡。
继续参见图1,该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还可包括智能锁装置140,该智能锁装置140可与服务器120进行连接。该智能锁装置140可获取服务器120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来进行开锁或者关锁。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智能锁装置140来对拉油车进行身份识别,以及,在身份识别通过后,可在规定区域内实现自动开锁或者关锁。以及,该服务器120还可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干预。
应理解,智能锁装置140的具体装置和安装位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智能锁装置140可设置在储油装置的第一出油口处。
再例如,该智能锁装置140也可设置在拉油车的进油口处,也可设置在储油装置的第二出油口处。
再例如,该智能锁装置140可为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智能锁装置等,从而由于RFID智能锁装置可自动识别,无需人工干预,进而能够减少人工成本。
还应理解,虽然上面示出了自动控制智能锁装置140的方案,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还可通过人为操作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可由管理人员通过服务器120下发控制指令,以实现开锁或者关锁。以及,服务器120还可记录该管理人员的操作记录,从而也可实现对员工行为的监控。
继续参见图1,该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还可包括液位检测装置150,该液位检测装置150可与服务器120连接。在往储油装置中注入原油的过程中,该储油装置内部的原油的液面是不断升高的,从而当储油装置内部的液面位置超过预设液面位置的情况下,该液面检测装置可生成第二报警信息,以及向服务器120发送第二报警信息。对应地,服务器120接收液面检测装置发送的第二报警信息。随后,服务器120还可向客户端130发送第二报警信息,以便于通知管理人员储油装置内的原油的液面位置已经超过预设液面位置。
此外,服务器120除了转发第二报警信息的方式之外,该服务器120也可自动根据第二报警信息,生成关闭用于抽取原油的抽油机的控制指令,从而抽油机可根据服务器120发送的控制指令来停止工作,以避免出现原油冒出储油装置的情况,进而也能够实现液面检测装置和抽油机的联动。
应理解,液位检测装置150的具体装置和安装位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液面检测装置可设置在储油罐内部,且距离顶部10厘米的位置处。
再例如,该液面检测装置可为液位传感器,从而该液位传感器可将静压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温度补偿和线性修正,转换为标准电信号,进而服务器120可形成温液变化曲线,进而可实时监控温液的变化。
继续参见图1,该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还可包括身份识别装置160,该身份识别装置160可包括RFID标签和RFID读卡器。其中,RFID标签可设置在拉油车上,该RFID读卡器可与服务器120连接。从而,在拉油车欲进入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情况下,由于RFID标签可存储有对应的拉油车的信息,该RFID读卡器可通过RFID标签来获取拉油车的信息。随后,该RFID读卡器可根据拉油车的信息,来确定拉油车是否为合法车辆。
其中,在RFID读卡器确定拉油车为合法车辆的情况下,该RFID读卡器可生成打开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大门的指令,以及在拉油车通过大门后,服务器120可自动生成关闭大门的指令;在RFID读卡器确定拉油车为非法车辆的情况下,该RFID读卡器可生成第三报警信息,以及RFID读卡器向服务器120发送第三报警信息,以便于服务器120将第三报警信息转发给客户端130,以通知工作人员出现非法车辆。
应理解,RFID标签的具体装置、RFID读卡器的具体装置、RFID读卡器的设置位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RFID读卡器可以为处理器。
再例如,该RFID标签可设置在拉油车的左侧。
再例如,该RFID读卡器可以设置在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门口处。
还应理解,拉油车的信息所包含的具体信息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拉油车的信息可包括拉油车的车牌号等。
还应理解,该RFID读卡器可根据拉油车的信息,来确定拉油车是否为合法车辆的过程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RFID读卡器内可存储有用于记录合法车辆的信息的记录表,从而该RFID读卡器可将拉油车的信息和记录表进行匹配。在匹配到的情况下,则认为该拉油车为合法车辆;在匹配不到的情况下,则可认为该拉油车为非法车辆(或者说,非合法车辆)。以及,该服务器120还可对记录表进行更新(例如,可在记录表中添加一个新的拉油车的信息等)。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为拉油车设置RFID标签,并通过拉油车上的RFID标签对拉油车进行身份验证,只有在拉油车的身份识别通过后才能进行拉油操作或者卸油操作,如果身份验证失败,则无法进行拉油操作或者卸油操作。
还应理解,虽然上文中对身份识别装置160所包含的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身份识别装置160还可包含其他的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身份识别装置160还可包括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可设置在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门口处,且该拍摄装置可与服务器120连接。从而,在拉油车通过身份识别的情况下,该拍摄装置可自动对拉油车进行拍照,以及将拉油车的图像上传到服务器120,以便于服务器120将拉油车的图像进行保存。进而,后续可方便客户端130的查看。此外,在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大门受到攻击或者遭遇强行开启的情况下,该拍摄装置可自动进行拍照,以及RFID读卡器可生成第四报警信息。随后,可将携带有图像和第四报警信息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120,随后服务器120可将该信息转发到客户端130,以便于通知客户端130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大门受到攻击。
应理解,拍摄装置的具体装置和安装位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继续参见图1,该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还可包括原油加热装置170,该原油加热装置170可设置在储油装置内部,且原油加热装置170与服务器120连接。由于原油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流动,从而可通过该原油加热装置170可对储油罐内部的原油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拉油车的拉油效率。
应理解,该原油加热装置170所包含的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原油加热装置170可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和加热棒。在储油装置中的原油的液面位置到达预设液面位置的情况下,可启动加热棒对原油进行加热,以及在原油的温度到达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则可停止加热。随后,在原油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加热棒来对原油进行加热。
应理解,预设液面位置的具体位置、第一预设温度的具体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具体温度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再例如,该原油加热装置170还包括电量采集装置,该电量采集装置可采集原油加热装置170的用电数据(或者耗电数据)。以及,服务器120可获取原油加热装置170的用电数据,从而可对原油加热装置170进行监控,以及还可对原油加热装置170的电能消耗进行分析,从而可在原油加热装置170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对原油加热装置170进行即时更换,从而不仅能够实现节能,还能够避免由于原油加热装置170出现异常导致的拉运效率变低的问题。
继续参见图1,该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还可包括周界报警装置180,该周界报警装置180可包括电子围栏和电子围栏主机,该电子围栏主机可与服务器120连接。从而,在入侵人员对电子围栏进行入侵行为时,由于电子围栏受到入侵人员的拉伸、截断等,从而电子围栏会出现短路或者断路等异常状态,随后,该电子围栏主机可在电子围栏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确定入侵位置,并生成携带有入侵人员的入侵位置的第五报警信息,并向服务器120发送携带有入侵人员的入侵位置的第五报警信息。随后该服务器120可将携带有入侵人员的入侵位置的第五报警信息转发给客户端130,以便于通知工作人员出现入侵情况。
此外,在服务器120确定收到携带有入侵人员的入侵位置的第五报警信息之后,该服务器120可控制与入侵位置对应的划分区域内的视频监控装置110来进行视频监控。以及,服务器120还可控制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现场的报警装置来发出语音告警,从而能够加强现场风控管理。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周界报警装置180可感知由于攀爬、拉压或者截断等入侵行为,并转化为电信号,并向服务器120发送携带有入侵位置和报警类别等信息的第五报警信息,以便于通知工作人员出现入侵行为。
应理解,电子围栏的具体装置、电子围栏的安装位置和电子围栏主机的具体装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电子围栏可设置在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周边或者外围。
还应理解,现场报警装置的具体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现场报警装置可以是声光报警装置,也可以是语音报警装置。
还应理解,虽然上面以周界报警装置180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还可通过其他的装置来实现周界防护,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可在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周界设置感应器。其中,感应器可以包括红外感应器和/或烟雾感应器等。以及,所有的感应器均可与设置在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装置连接。从而,数据采集装置可获取感应器的感应数据,并将感应数据上传到服务器120。以及,服务器120可对感应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本地存储的各个感应器的类型,以及可根据分析结果生成与感应器的类型适配的报警信息(例如,通过红外感应器可确定是否有人靠近周界;通过烟雾感应器可确定拉油点或者卸油点是否有烟火)。从而,本申请实施例可从多维度实现对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安全防护。
继续参见图1,该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还可包括定位装置190,该定位装置190可设置在拉油车上,该定位装置190可与服务器120连接。由于可通过定位装置190来确定拉油车的位置,从而服务器120可将拉油车的位置和该拉油车的行车规划路径进行比对,从而可确定拉油车是否偏移行车规划路径。以及,在拉油车偏移行车规划路径的情况下,该服务器120可生成第六报警信息。随后,该服务器120可向客户端130发送该第六报警信息,以便于通知管理人员该拉油车的行车路径发生偏移。
应理解,该定位装置190的具体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定位装置190可以是GPS定位装置,也可以是北斗定位装置,也可以是由GPS定位装置和北斗定位装置构成的双模定位装置。
还应理解,行车规划路径对应的具体路径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服务器120可存储拉油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从而该服务器120可绘制拉油车的行车轨迹,进而能够实时监测拉油车的运行状态。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服务器120可存储有监控画面、拉油车的运动状态和智能锁装置140的状态等相关信息,从而客户端130可查看服务器120中存储的相关信息。
例如,在客户端130为计算机的情况下,可通过该计算机来查看每辆拉油车的运动状态、拉油点的位置、人员所属单位、储油装置的当前液面位置、储油装置中的原油的温度、智能锁装置140的状态(例如,开锁或者关锁)、智能锁装置140的历史操作日志、智能锁装置140对应的第二报警信息、液位曲线等记录。从而,本申请实施例集成了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历史回放、统计报表、数据管理和日志统计等多个功能模块,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智能管控。
再例如,在客户端130为移动终端的情况下,为便于工作人员在线实时查看储油装置中的当前液位位置和温度等,减少工作人员攀爬等造成的安全隐患,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移动装置来实现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的功能实现。从而,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储油装置中的原油的当前液位、原油的温度、智能锁装置140的状态以及获取报警信息,同时还能够实现历史数据的查询。以及,移动终端能够对接现有的管理系统,共用现有数据库,并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的角色和权限划分一致,能够实现不同角色进行功能配置。其中,该移动装置除了能够实现上述功能之外,该移动装置还可实现司机的定位打卡功能,即该移动装置与打卡装置可以是同一个装置。
还应理解,虽然上面对拉油点、卸油点或者拉油车的相关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拉油车可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等,从而能够保障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以便服务器120发送的控制指令下达到拉油车。
此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面对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的方案进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100还可包括人体红外检测装置,从而即便是在情况不好的天气(例如,大雾天或者夜晚等),服务器120也能够根据红外信号来确定拉油点或者卸油点是否存在入侵人员。
以及,人体红外检测装置可与视频监控装置的设置方式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一人体红外检测装置可负责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一部分区域。
因此,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多个装置的联动来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车辆拉卸实现全自动化,不需要人工操作。以及,还可对拉油点或者卸油点的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自动报警并与现场报警装置联动。从而,本申请实施例提高了拉油点智能管控的水平,减少了操作流程和人为干预,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本申请实施例还能够提高紧急事件的处理效率,有效提高了企业效益和拉油点的风控管理水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视频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装置设置在拉油点,所述视频监控装置用于对所述拉油点进行视频监控;
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监控装置连接,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视频监控装置采集的监控画面,确定所述拉油点是否出现入侵人员,以及,在确定所述拉油点出现所述入侵人员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视频监控装置对所述入侵人员进行视频跟踪,并生成第一报警信息;
客户端,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客户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报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智能锁装置,所述智能锁装置设置在所述拉油点中储油装置的第一出油口处,以及还设置在用于拉运所述储油装置中存储的原油的拉油车的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处,以及所述智能锁装置还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智能锁装置用于根据控制指令进行开锁或者关锁;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智能锁装置发送所述控制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油装置的内部,且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储油装置中液面位置超过预设液面位置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报警信息;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报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
射频识别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设置在所述拉油车的外部,所述RFID标签用于存储所述拉油车的信息;
RFID读卡器,所述RFID读卡器设置在所述拉油点的门口处,且所述RFID读卡器和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RFID读卡器用于根据所述拉油车的信息,确定所述拉油车是否为合法车辆,以及,在所述拉油车为非法车辆的情况下,生成第三报警信息;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报警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设置在所述拉油点的门口处,且所述拍摄装置和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拍摄装置用于拍摄所述拉油车的图像;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保存所述拉油车的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电子围栏和电子围栏主机,所述电子围栏设置在所述拉油点的周边,所述电子围栏主机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电子围栏主机用于在所述电子围栏处理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检测到所述入侵人员非法入侵,并生成携带有所述入侵人员的入侵位置的第四报警信息;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四报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原油加热装置,所述原油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油装置内,且所述原油加热装置和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原油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储油装置内的原油进行加热;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获取所述原油加热装置的用电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用电数据,对所述原油加热装置的电能消耗进行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拉油车上,且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用于确定所述拉油车的位置;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拉油车的位置,确定所述拉油车是否偏离行车规划路径,以及在所述拉油车偏离所述行车规划路径的情况下,生成第五报警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还包括打卡装置,所述打卡装置和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打卡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拉油车对应的人员的打卡信息;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保存所述打卡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监控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每个视频监控装置用于对所述拉油点的部分区域进行监控,且所有视频监控装置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
CN202010577045.0A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 Active CN111698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7045.0A CN111698480B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7045.0A CN111698480B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8480A true CN111698480A (zh) 2020-09-22
CN111698480B CN111698480B (zh) 2021-08-03

Family

ID=72483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7045.0A Active CN111698480B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848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7824Y (zh) * 2008-07-22 2009-05-13 北京康达永宜科技有限公司 油井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WO2010092789A1 (ja) * 2009-02-10 2010-08-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映像記録装置及び映像記録方法
CN102811229A (zh) * 2011-05-30 2012-12-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 密闭装卸油罐车计量及监测系统
CN103744360A (zh) * 2013-12-04 2014-04-23 济南鲁纺仪佳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油田装油点储运油无线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8241351A (zh) * 2018-02-27 2018-07-03 华北石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非管输油气储运管控装置及系统
CN109448194A (zh) * 2018-12-03 2019-03-08 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入侵侦测跟踪系统及方法
CN209281273U (zh) * 2019-03-14 2019-08-20 栾海滨 储油罐智能测控装置
CN210110004U (zh) * 2018-10-26 2020-02-21 深圳市欧德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油田行为监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7824Y (zh) * 2008-07-22 2009-05-13 北京康达永宜科技有限公司 油井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WO2010092789A1 (ja) * 2009-02-10 2010-08-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映像記録装置及び映像記録方法
CN102811229A (zh) * 2011-05-30 2012-12-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 密闭装卸油罐车计量及监测系统
CN103744360A (zh) * 2013-12-04 2014-04-23 济南鲁纺仪佳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油田装油点储运油无线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8241351A (zh) * 2018-02-27 2018-07-03 华北石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非管输油气储运管控装置及系统
CN210110004U (zh) * 2018-10-26 2020-02-21 深圳市欧德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油田行为监控系统
CN109448194A (zh) * 2018-12-03 2019-03-08 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入侵侦测跟踪系统及方法
CN209281273U (zh) * 2019-03-14 2019-08-20 栾海滨 储油罐智能测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8480B (zh)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5535B2 (e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a designated functional space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al
CN205015693U (zh) 仓储安全监控系统
CN105205632A (zh) 智能仓储控制系统
CN103236097B (zh) 一种音视频远程互动的安全监护系统及监护方法
CN103544757A (zh) 一种门禁控制方法
CN107705569A (zh) 远程监控停车场停放车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28452A (zh) 一种变电站异物入侵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3345145A (zh) 一种基于多重认证的二道门智能化管理系统
US20180324390A1 (en) Perimeter optical security system e-fence (posse) with integrated 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
CN114446004A (zh) 一种安防系统
CN112598352A (zh) 库房管控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99109A (zh) 一种气象观测站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06327636A (zh) 服务于社区的商务管理系统
CN111698480B (zh) 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
CN207408990U (zh) Rfid智能库房管理系统
CN204046731U (zh) 面向家居装修的远程智能监控系统
CN206195940U (zh) 一种具有智能云存储的家用监控系统
CN112070191A (zh) 车间管控系统
CN104052975B (zh) 一种带客流量计数的店铺联网视频报警器
CN112669553A (zh) 用于油气场站的无人值守系统及方法
CN115620479A (zh) 一种基于报警联动的智能楼宇监控系统
CN202661864U (zh) 集控站运行环境远程综合监控系统
CN212933554U (zh) 车间管控系统
CN114390260A (zh) 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危险区域和重要场所监控平台
CN114217566A (zh) 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