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7294B - 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 Google Patents

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7294B
CN111697294B CN201910193260.8A CN201910193260A CN111697294B CN 111697294 B CN111697294 B CN 111697294B CN 201910193260 A CN201910193260 A CN 201910193260A CN 111697294 B CN111697294 B CN 111697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band
coupling
couple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32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7294A (zh
Inventor
李贤祥
吕扬准
米青
顾琦云
G·瑞斯纳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to CN2019101932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7294B/zh
Priority to US16/804,024 priority patent/US11158918B2/en
Priority to EP20162424.4A priority patent/EP3709434B1/en
Priority to ES20162424T priority patent/ES2960289T3/es
Publication of CN111697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7294A/zh
Priority to US17/483,391 priority patent/US1179918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7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7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8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5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 H01P1/2053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the coaxial cavity resonators being disposed parall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2Coaxial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13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combining or separat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frequencies
    • H01P1/2133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combining or separat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frequencies using coaxial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8Microstrips; Strip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4Coaxial reson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带阻滤波器,包括壳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至少一个侧壁,所述壳体限定了内部空腔;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的信号输入端口和信号输出端口;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中的谐振元件,所述谐振元件包括顶部、底部和侧部;以及传输线,所述传输线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并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所述传输线包括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的耦合段,其中,所述耦合段被构造为围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侧部半周以上,并且被构造为不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谐振元件直接接触。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和复用器。

Description

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适于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包括带阻滤波器的复用器。
背景技术
无线电通信系统被设计为工作在特定的频带。例如,在北美国家,无线电通信系统使用的频带包括(此处指除了其他的频带还包括)Cell800MHz频带(频率范围是824~894MHz)、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个人通讯服务)1900MHz频带(频率范围是1850~1990MHz,以下简称PCS频带)、以及AWS(Advanced Wireless Services,高级无线服务)1700MHz频带(频率范围是1710~1755MHz,以下简称AWS1频带)和AWS 2100MHz频带(频率范围是2110~2155MHz,以下简称AWS2频带)。
对被构造成在多个RF频带(例如,PCS、AWS1和AWS2频带)工作的基站(以下简称多频带基站)的需求较大。图1A是常规的多频带基站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多频带基站可以包括被构造成在多个RF频带中发送和接收无线电通信信号的天线640、用于第一频带(例如,PCS频带)的无线电设备610、用于第二频带(例如,AWS1和AWS2频带)的无线电设备620、以及复用器630。其中无线电设备610、620还可以分别连接相应的基带单元(未示出)。复用器630通过连接通路650(例如,同轴电缆)连接到天线640。在一些情况下,连接通路650可以连接到双工器(未示出),以便可以在单个连接通路650上承载发射和接收信号。还应该理解,基站通常可以包括各种图1A未示出的其他设备,例如电源、备用电池、电源总线、天线接口信号组(AISG)控制器等。
在支持PCS、AWS1和AWS2频带中的服务的多频带基站中,复用器630被配置为:在传输发送信号时,将第一和第二频带的信号合成为一个组合信号;以及在传输接收信号时,对接收信号进行分离,以分离出各个频带内的信号。在一种已知的实现中,复用器630包括三个带通滤波器,该三个带通滤波器分别用于通过PCS、AWS1和AWS2频带内的信号。在另一种已知的实现中,复用器630包括一个用于通过PCS频带内的信号的带通滤波器和一个带阻滤波器,该带阻滤波器用于阻止PCS频带内的信号并通过AWS1/2频带(指AWS1频带和AWS2频带的组合)内的信号。
图1B是示意性地示出现有带阻滤波器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带阻滤波器的至少部分结构。该带阻滤波器可以用于上述复用器630。带阻滤波器(包括陷波滤波器)具有输入端口、输出端口、限定出内部空腔的壳体、设置于内部空腔中的谐振元件、和与谐振元件相耦合的传输线。
如图1B所示,带阻滤波器可以包括限定内部空腔的壳体10,其具有多个从壳体10的侧壁延伸至内部空腔并从壳体10的底面向上延伸的隔墙11、12、13,从而将内部空腔划分为多个腔体20-1至20-4。应当注意,在本文中,当提供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时,可以使用两部分的附图标记(例如,腔体20-1)在附图中标记它们。这些元件在本文中可以通过它们的全部附图标记(例如,腔体20-1)单独地指代,并且可以由它们的附图标记的第一部分(例如,腔体20)共同地指代。每个腔体20中设置有固定在壳体10的底面上的安装部15,用于安装相应的谐振元件。
每个谐振元件40通过固定到安装部15从而被设置于相应的腔体20中。在图1B所示的例子中,用于腔体20-1中的谐振元件被省略以便更好地示出安装部15。谐振元件40-1至40-3分别设置在腔体20-2至20-4中。任何一个谐振元件40可以包括例如介质谐振元件或同轴金属谐振元件。带阻滤波器还包括用于每个谐振元件40的频率调谐元件41。可以通过调节频率调谐元件41来调谐其相关联的谐振元件40的谐振频率。
带阻滤波器还包括传输线30。传输线30耦接在带阻滤波器的输入端口(未示出)和输出端口(未示出)之间。传输线30包括耦合段31,被设置为在每个谐振元件40的一侧靠近谐振元件40从而与相应的谐振元件40相耦合。传输线30还包括安装段32,安装段32固定在壳体10提供的夹持部14上,从而使得传输线30位于壳体10限定的内部空腔中。
壳体10的顶壁(未示出)可以通过安装螺钉配合到安装孔16而被安装,从而使得壳体10限定出的内部空腔与外界隔离。当顶壁安装之后,隔墙11、12、13与顶壁紧密接触,从而使得各腔体20之间的隔离度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各谐振元件40在相应的腔体20中谐振在谐振频率。
可以通过调谐各谐振元件40的谐振频率、以及传输线30与各谐振元件40之间的耦合,来调整带阻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的各个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适于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阻滤波器,包括:壳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至少一个侧壁,所述壳体限定了内部空腔;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的信号输入端口;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的信号输出端口;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中的谐振元件,所述谐振元件包括顶部、底部和侧部;以及传输线,所述传输线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并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所述传输线包括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的耦合段,其中,所述耦合段被构造为围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侧部半周以上,并且被构造为不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谐振元件直接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所述带阻滤波器包括限定了内部空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信号输入端口和信号输出端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中的谐振元件和传输线,其中,所述传输线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所述传输线包括耦合段,所述耦合段被构造为基本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底壁并且完全围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侧部的大致环形,并且所述耦合段不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谐振元件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所述传输线通过所述耦合段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带阻滤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了内部空腔;位于所述壳体上的信号输入端口;位于所述壳体上的信号输出端口;位于所述内部空腔中的谐振元件;以及传输线,所述传输线位于所述内部空腔中并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所述传输线包括耦合段,所述传输线通过所述耦合段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其中,所述耦合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谐振元件的第一侧部分围绕所述谐振元件,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谐振元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部分围绕所述谐振元件,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合部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复用器,包括:带通滤波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频带内的信号并抑制其他频带内的信号;带阻滤波器,所述带阻滤波器如上所述,被配置为至少抑制所述第一频带内的信号并且至少通过第二频带内的信号和所述频带内的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频带低于所述第一频带,所述第一频带低于所述第三频带;信号输入;第一输出,经由所述带通滤波器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入;以及第二输出,经由所述带阻滤波器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带阻滤波器中自调节传输线与谐振元件之间的耦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传输线的至少部分构造为完全围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侧部,并且不与所述谐振元件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所述传输线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示意性地示出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常规的多频带基站的简化示意图。
图1B是示意性地示出现有带阻滤波器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带阻滤波器的至少部分结构。
图2是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用器的射频设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该复用器包括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带阻滤波器,该顶视图中示出了该复用器和该带阻滤波器的至少部分结构。
图3是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的一个透视图,其中谐振元件、耦合调谐元件、和传输线被移除。
图4是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的另一个透视图,其中谐振元件、耦合调谐元件、传输线、和输入输出端口被移除。
图5是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的放大的局部透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中的传输线的平面图,其中的传输线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线。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带阻滤波器的高度简化的顶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带阻滤波器的高度简化的顶视图。
图9A至9C为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的应用的示意性框图。
图10A至10C为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的测试参数的示意图。
注意,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共同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复说明。在一些情况中,使用相似的标号和字母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理解,在附图等中所示的各结构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有时不表示实际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附图等所公开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发明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的用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可以不再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称一个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等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联接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对照的是,称一个元件“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附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或“直接接触”另一元件时,将不存在中间元件。在本文中,一个特征布置成与另一特征“相邻”,可以指一个特征具有与相邻特征重叠的部分或者位于相邻特征上方或下方的部分。
在本文中,可能提及了被“耦接”在一起的元件或节点或特征。除非另外明确说明,“耦接”意指一个元件/节点/特征可以与另一元件/节点/特征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在机械上、电学上、逻辑上或以其它方式连结以允许相互作用,即使这两个特征可能并没有直接连接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耦接”意图包含元件或其它特征的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包括利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连接。
在本文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的空间关系用语可以说明一个特征与另一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关系用语除了包含附图所示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在附图中的装置倒转时,原先描述为在其它特征“下方”的特征,此时可以描述为在其它特征的“上方”。装置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此时将相应地解释相对空间关系。
在本文中,用语“A或B”包括“A和B”以及“A或B”,而不是排他地仅包括“A”或者仅包括“B”,除非另有特别说明。
在本文中,用语“示例性的”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而不是作为将被精确复制的“模型”。在此示例性描述的任意实现方式并不一定要被解释为比其它实现方式优选的或有利的。而且,本发明不受在上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给出的任何所表述的或所暗示的理论所限定。
在本文中,用语“基本上”意指包含由设计或制造的缺陷、器件或元件的容差、环境影响和/或其它因素所致的任意微小的变化。用语“基本上”还允许由寄生效应、噪声以及可能存在于实际的实现方式中的其它实际考虑因素所致的与完美的或理想的情形之间的差异。
另外,仅仅为了参考的目的,还可以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类似术语,并且因而并非意图限定。例如,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涉及结构或元件的词语“第一”、“第二”和其它此类数字词语并没有暗示顺序或次序。
还应理解,“包括/包含”一词在本文中使用时,说明存在所指出的特征、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带阻滤波器,这些带阻滤波器可以用作独立设备,也可以用于形成双工器、双向器、合路器/分路器、和/或复用器/解复用器等。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了该带阻滤波器的复用器以及一种用于该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射频设备,该射频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用器,该复用器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阻滤波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基于这种射频设备来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阻滤波器包括传输线,其中传输线的耦合段被构造为围绕谐振元件的侧部半周以上从而与谐振元件耦合,相比于如图1B所示的常规的带阻滤波器中传输线的耦合段在谐振元件的一侧靠近谐振元件,本发明增大了传输线与谐振元件之间的耦合面积,从而使得在传输线与谐振元件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更大的耦合强度,这有利于为滤波器提供更好的频率响应;以及在要取得相同耦合强度的情况下,允许增大传输线与谐振元件之间的间隔距离,这有利于带阻滤波器的制造和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传输线的耦合段构造为完全围绕谐振元件的侧部,使得该带阻滤波器可以自调节传输线和谐振元件之间的耦合,例如,当谐振元件的纵向轴线没有很好地对准耦合段的中心时,仍能够得到与谐振元件的纵向轴线正好穿过耦合段的中心时一样的耦合量。这能够放宽对传输线和谐振元件的制造和组装工艺的要求,使得带阻滤波器易于制造和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线的用于连接耦合段的连接段具有折弯,这使得在相邻的两个谐振元件之间的电距离为预定值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谐振元件之间的物理距离能够被减小,这有利于减小带阻滤波器的体积。在一些实施例中,耦合段被构造为完全围绕谐振元件的大致环形(或称为圆环),这使得耦合段在环形的圆周的各点处的特性大致相同,因此,连接段与耦合段的接合点可以根据滤波器的设计需要来选择设置在环形的圆周的任何位置,这有利于滤波器的排布设计和传输线的走线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线为基本平坦的导体,易于制造。
参照图2至6,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设备。图2是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用器的射频设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该复用器包括带阻滤波器,该顶视图中示出了该复用器的至少部分结构和该带阻滤波器的至少部分结构。图3是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的一个透视图,其中谐振元件、耦合调谐元件、和传输线被移除。图4是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的另一个透视图,其中谐振元件、耦合调谐元件、传输线、和输入输出端口被移除。图5是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的局部放大的透视图。图6是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中的传输线的平面图。
首先参考图3,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射频设备包括壳体50,包括顶壁(未示出)、底壁以及侧壁51,从而限定了内部空腔。壳体50还包括从侧壁51延伸至内部空腔并且从底壁向上延伸的隔墙52,内部空腔被隔墙52分隔成了共四个部分(见图4),分别为腔体71、72、73和74。如图3和4所示,隔墙52-1与侧壁51-1、51-2和51-3限定了腔体71,隔墙52-1、侧壁51-1和51-3、与隔墙52-3限定了腔体72,隔墙52-3、侧壁51-1和51-3、与隔墙52-2限定了腔体73,隔墙52-2与侧壁51-1、51-3和51-4限定了腔体74。其中,腔体71用于形成第一带通滤波器,腔体72用于形成第一带阻滤波器,腔体73用于形成第二带阻滤波器,腔体74用于形成第二带通滤波器。当壳体50的顶壁被安装到位之后,侧壁51和隔墙52与顶壁紧密接触,从而使得各腔体71至74各自形成基本密闭的空间。
射频设备还包括延伸穿过侧壁51的多个信号输入输出端口61、62、63。其中,端口63-1延伸穿过侧壁51-1,端口61-1延伸穿过与侧壁51-1相对的侧壁51-3。端口63-1通过第一带阻滤波器耦接到端口61-1。端口62-1延伸穿过侧壁51-3,并且端口63-1通过第一带通滤波器耦接到端口62-1。第一带通滤波器和第一带阻滤波器共用端口63-1,从而使得当信号在端口63-1处输入时,信号的位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通带的第一信号分量经端口62-1输出,位于第一带阻滤波器的通带的第二信号分量经端口61-1输出。当信号在端口61-1、62-1处输入时,经端口63-1输出包括位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的第一信号和位于第一带阻滤波器的通带中的第二信号的组合信号。
端口63-2延伸穿过侧壁51-1,端口61-2和62-2延伸穿过侧壁51-3,其中,端口61-2通过第二带阻滤波器、端口62-2通过第二带通滤波器分别耦接到端口63-2,从而使得当信号在端口63-2处输入时,信号的位于第二带通滤波器的通带的第一信号分量经端口62-2输出,位于第二带阻滤波器的通带的第二信号分量经端口61-2输出。当信号在端口61-2、62-2处输入时,经端口63-2输出包括位于第二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的第一信号和位于第二带阻滤波器的通带中的第二信号的组合信号。
如图所示,端口61、62、63的延伸到壳体50外的部分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器64、65、66(例如,螺纹连接器、法兰等),用于连接到其他设备。例如,连接器64、65、66可以被实施为与同轴电缆匹配的同轴连接器,端口61、62、63可以被实施为可以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电连接的导体,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第一带通滤波器和第一带阻滤波器及其相应的端口形成了第一三端口设备(例如,可以被应用为合路器/分路器、双路复用器/解复用器),第二带通滤波器和第二带阻滤波器及其相应的端口形成了第二三端口设备。当壳体50的顶壁被安装到位之后,由于中间的隔墙52-3连续地接触顶壁,使得第一和第二三端口设备互相被基本上完全隔离,因此第一和第二三端口设备中的每个均可以独立地操作。虽然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三端口设备的结构几乎完全相同,但应理解,独立操作的两个三端口设备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性。此外,第一和第二三端口设备中的信号的传输方向也可以不同。
射频设备的一些应用的示例在图9A至9C中示出。如图9A所示,在一个例子中,射频设备330中的第一三端口设备331可以用于信号发送通道,而第二三端口设备332可以用于信号接收通道。在天线310和射频设备330之间连接有双工器320,双工器320的发送通道端口Tx连接到射频设备330的第一三端口设备331的端口63-1,第一三端口设备331的端口61-1、62-1分别连接到无线电发射机340的两个端口341、342。两个端口341、342可以用于不同频带的信号。双工器320的接收通道端口Rx连接到射频设备330的第二三端口设备332的端口63-2,第二三端口设备332的端口61-2、62-2分别连接到无线电接收机350的两个端口351、352。两个端口351、352可以用于不同频带的信号。例如,在支持PCS、AWS1/2频带的多频带基站中,第一三端口设备331中的第一带通滤波器用于通过PCS频带内的信号、第一带阻滤波器用于至少阻止PCS频带内的信号并至少通过AWS1/2频带内的信号。无线电发射机340的端口342输出PCS频带内的信号到第一三端口设备331的端口62-1、以及端口341输出AWS1/2频带内的信号到端口61-1。在第一三端口设备331的端口63-1输出PCS、AWS1/2频带的组合信号,通过双工器320传输到天线310以进行发射。天线310接收的信号经过双工器320后从接收通道端口Rx和端口63-2进入第二三端口设备332,接收的信号中位于PCS频带内的第一信号分量从端口62-2输出到无线电接收机350的端口352,位于AWS1/2频带内的第二信号分量从端口61-2输出到端口351。由于在该示例中,第一和第二三端口设备331和332工作在相同的频带,因此,双工器320可以被配置为时分双工(TDD)器。在附图未示出的其他示例中,第一和第二三端口设备331和332可以工作在不同的频带,则双工器320可以被配置为频分双工(FDD)器或时分双工器。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9B所示,射频设备430中的第一三端口设备431和第二三端口设备432可以均用于信号发送和/或接收通道。无线电设备440可以提供AWS1/2频带内的信号,无线电设备450可以提供PCS频带内的信号。无线电设备440的两个端口441和442可以分别输出具有第一和第二极化的AWS1/2频带内的信号,并分别连接到第一三端口设备431的端口61-1和第二三端口设备432的端口61-2。无线电设备450的两个端口451和452可以分别输出具有第一和第二极化的PCS频带内的信号,并分别连接到第一三端口设备431的端口62-1和第二三端口设备432的端口62-2。第一三端口设备431从端口63-1输出具有第一极化的第一组合信号,第二三端口设备432从端口63-2输出具有第二极化的第二组合信号。第一和第二组合信号可以经双路复用器420的复用后传输到天线410。
在又一个例子中,如图9C所示,基站可以包括多于一个天线,图中示出了两个天线511和512。射频设备530中的第一三端口设备531和第二三端口设备532可以分别用于天线511和512。提供AWS1/2频带内的信号的无线电设备540的端口541耦接到端口61-1和61-2(例如可以通过功率耦合器),提供PCS频带内的信号的无线电设备550的端口551耦接到端口62-1和62-2。第一和第二三端口设备531、532分别从端口63-1、63-2输出分别提供给天线511、512的组合信号。
此外,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应当理解,射频设备中的每个三端口设备均可以作为一个双工器操作,例如当其中的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分别通过不同频带内的信号时。此外,当第一三端口设备和第二三端口设备工作在不同频带时,射频设备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双工器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图9B和9C两个例子的描述中的“输入”和“输出”是描述了基站在发送RF信号时的情况。应当理解,当基站接收RF信号时,这些描述中的“输入”和“输出”可以分别操作为“输出”和“输入”。
虽然以上参考图2至6描述了包括两个三端口设备(其中每个三端口设备包括一个带通滤波器和一个带阻滤波器)的射频设备,应当理解,根据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射频设备可以仅包括一个三端口设备,或者包括多于两个的三端口设备。此外,虽然图2至6中示出的射频设备中的每个三端口设备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是被设置在相对的侧壁上的,应当理解,每个三端口设备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可以被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侧壁上、或者被共同地设置在相同的侧壁上。
下面继续结合图2至6描述射频设备包括的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第一带通滤波器形成在腔体71中。第一带通滤波器包括谐振元件81-1至81-5和频率调谐元件82-1至82-5(例如频率调谐螺钉)。谐振元件81形成在壳体50的底壁上并向上延伸。谐振元件81可以是一体形成在壳体50的底壁上的,也可以是安装到壳体50的底壁上的。每个谐振元件81的内部包括腔体并且每个谐振元件81具有向上的开口。每个频率调谐元件82被配置为伸入到相应的谐振元件81形成的腔体中的可变深度,以分别调谐各谐振元件81的谐振频率。此外,第一带通滤波器还包括耦合调谐元件(例如耦合调谐螺钉),例如用于调节相邻的谐振元件81之间的耦合的耦合调谐元件83-1和83-2,以及用于调节非相邻的谐振元件81(例如谐振元件81-1和81-5)之间的耦合的耦合调谐元件83-4。第一带通滤波器的端口62-1可以与谐振元件81-1耦接。例如,当端口62-1实施为导体时,该导体可以伸入谐振元件81-1形成的腔体中以传输信号。端口63-1可以与谐振元件81-3耦接以传输信号。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底壁上还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安装部89-1(在第二带通滤波器中,安装部示出为89-2)。安装部89上形成有螺纹孔,可以用于安装顶壁。
第一带阻滤波器形成在腔体72中。壳体50还包括从底壁向上延伸至腔体72中的隔墙53将腔体72进行分隔。隔墙53-1与侧壁51-3、隔墙52-1、52-3共同限定了腔体72-1。隔墙53-2与隔墙52-1、52-3、53-1共同限定了腔体72-2。隔墙53-3与侧壁51-1、隔墙53-2、52-3共同限定了腔体72-3。隔墙53-3与侧壁51-1、隔墙52-1共同限定了腔体72-4。隔墙53-1的上端设置有凹部3以容纳传输线90。当壳体50的顶壁被安装到位之后,由于隔墙53-1的上端除凹部之外的部分连续地接触顶壁,从而使得各腔体72之间彼此基本隔离,即各自形成基本密闭的空间。腔体72-1至72-4中的每个腔体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谐振组件85-1至85-4的安装部84-1至84-4。安装部84可以是一体形成在壳体50的底壁上的,也可以是安装到壳体50的底壁上的。谐振组件85通过安装到相应的安装部84上从而被定位于并工作在各自的腔体72中。第一带阻滤波器还包括设置于腔体72中并与谐振组件85中的谐振元件耦合的传输线90。传输线90依次通过腔体72-1至72-4并耦接在端口61-1与63-1之间。
传输线90的端部94-1和94-2分别形成为便于耦接到端口61-1和63-1。例如,端部94-1形成有凹部,实现为导体的端口61-1可以伸入该凹部以实现耦接到传输线90。端部94-2的宽度逐渐缩小,可以被定位在端口63-1的上表面以实现耦接到端口63-1。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传输线90的两个端部94-1和94-2分别与端口61-1和63-1的导体形成电接触,从而这些耦接被实现为电流连接,使得传输线90除了能够传递频率较高的信号之外,还能够传递频率较低的信号和直流信号。频率较低的信号或直流信号可以是例如供电信号、检测信号、以及控制信号(例如操作者从远程位置发出的用以控制天线调整其指向方向的控制信号)等。应当理解,传输线90还可以以其他已知的方式耦接在端口61-1和63-1之间。
由于位于各腔体72中的第一带阻滤波器的部分的结构均类似,因此图5仅示出了第一带阻滤波器位于腔体72-4中的部分作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此及其他附图得到滤波器的位于其他腔体72中的结构。
谐振组件85-4包括谐振元件851和频率调谐螺钉852。谐振元件851安装在被定位于腔体72-4中的安装部84-4上,并不与腔体72-4的侧壁相接触。谐振元件851的内部形成有腔体并且谐振元件851具有向上的开口。频率调谐螺钉852被配置为伸入到谐振元件851形成的腔体中的可变深度,以调谐谐振元件851的谐振频率,从而使得位于基本上密闭的腔体72-4中的谐振元件851在期望的谐振频率上谐振。应当理解,壳体50的顶壁上的相应位置开设有安装孔,以使得频率调谐螺钉852被安装到安装孔中之后能以期望的深度伸入到谐振元件851形成的腔体中。
传输线90包括四个耦合段91-1至91-4和四个连接段92-1至92-4。每个耦合段91可以被构造为完全围绕相应的谐振元件(例如谐振元件851)的侧壁的大致环形,并且耦合段91不与壳体50和/或谐振元件直接接触,从而使得传输线90通过耦合段91与谐振元件进行电磁耦合。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谐振元件851的向上的开口的上边沿具有向外的凸缘851-1,凸缘851-1的下表面与耦合段91-4的上表面相对。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缘851-1与耦合段91-4在与壳体50的底壁平行的平面图中具有重叠部分。与常规设计相比,这增大了谐振元件851与耦合段91-4之间的耦合面积,在谐振元件851与耦合段91-4之间的间距一定的情况下增大了耦合强度,还可以在耦合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允许适当增大谐振元件851与耦合段91-4之间的间距。
谐振元件851为同轴谐振元件,并且谐振元件851的纵向轴线基本垂直于壳体50的底壁,耦合段91-4所在的平面基本平行于壳体50的底壁。在一些情况下,谐振元件851和传输线90的耦合段91-4被定位为使得谐振元件851的纵向轴线基本穿过大致环形的耦合段91-4的中心。在这些情况下,例如,谐振元件851的侧壁(指侧壁中邻近A部分的部分)到耦合段91-4的A部分的距离与谐振元件851的侧壁(指侧壁中邻近B部分的部分)到耦合段91-4的B部分的距离基本相等,这使得谐振元件851与耦合段91-4的A部分之间的第一耦合强度等于谐振元件851与耦合段91-4的B部分之间的第二耦合强度。换言之,在这些情况下,谐振元件851与耦合段91-4的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强度基本相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例如由于谐振元件851或传输线90的制造/组装误差,可能导致谐振元件851的纵向轴线未对准(例如稍稍偏离)耦合段91-4的中心。在这些情况下,例如,在谐振元件851的纵向轴线偏向耦合段91-4的A部分时,谐振元件851的侧壁到耦合段91-4的A部分的距离小于谐振元件851的侧壁到耦合段91-4的B部分的距离,这使得谐振元件851与耦合段91-4的A部分之间的第三耦合强度大于谐振元件851与耦合段91-4的B部分之间的第四耦合强度。并且,在这些情况下的第三耦合强度大于上述情况中的第一耦合强度,同时,第四耦合强度小于上述情况中的第二耦合强度。这使得在这些情况下谐振元件851与整个耦合段91-4的总耦合强度与上述情况中的总耦合强度相等。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线,可以使得在带阻滤波器中自调节传输线与谐振元件之间的耦合。例如,虽然谐振元件851与耦合段91-4的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强度不相等,但由于谐振元件851与耦合段91-4的一些部分之间的耦合强度增大同时与另一些部分之间的耦合强度减小,使得谐振元件851与整个耦合段91-4之间的总耦合强度与谐振元件851的纵向轴线正好穿过大致环形的耦合段91-4的中心时的总耦合强度基本相等。这可以降低对制造和组装工艺的要求。应当理解,上述示例中的A、B部分可以为耦合段91-4上的任意两个相对的部分。
传输线90的四个连接段92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个耦合段91之间的连接段92-1至92-3、以及耦接在耦合段91和输入/输出端口之间的连接段(例如将耦合段91-4耦接到端口63-1的连接段92-4)。例如,连接段92-4的第一端形成为宽度逐渐缩小的端部94-2,如上所述以便耦接到端口63-1,其第二端通过接合点C连接到耦合段91-4。连接段92-3的第一端通过接合点D连接到耦合段91-4。连接段92-3的第二端通过接合点E连接到耦合段91-3,连接段92-2的第一端通过接合点F连接到耦合段91-3。由于耦合段91被构造为大致的环形,在环形的圆周上各点处传输线90的特性均大致相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滤波器的设计需要(例如各谐振元件被布置的位置)来选择位于同一个耦合段91圆周上的两个接合点的位置,也就是说,接合点C和接合点D可以分别位于大致环形的耦合段91-4的外圆周上的不同的任意两点处,并且接合点E和接合点F可以分别位于大致环形的耦合段91-3的外圆周上的不同的任意两点处。例如,可以选择两个接合点的位置关于大致环形的耦合段91的外圆周的圆心大致呈中心对称(例如接合点E和F)或非中心对称(例如接合点C和D)。
对于在第一接合点和位于同一个耦合段91圆周上的第二接合点之间的两条路径(例如接合点C和接合点D之间的环形的左右两部分)所带来的相位差,可以在对接收和/或发射信号的处理(例如通过基带处理设备)时进行校准。
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耦合段91的连接段92可以基本沿直线延伸(例如用于连接耦合段91-4和91-3的连接段92-3)或是具有折弯(例如用于连接耦合段91-3和91-2的连接段92-2、以及用于连接耦合段91-2和91-1的连接段92-1)。折弯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S形、直角形等。在设计带阻滤波器时,滤波器中相邻的两个谐振元件之间的电距离(这影响到在传输线上传输的信号分别在两个谐振元件处的相位的差)具有期望值。在相邻的两个谐振元件之间的电距离确定的情况下,使用具有折弯的连接段92相比于使用沿直线延伸的连接段92,可以允许这两个相邻的谐振元件之间的物理距离减小,这有利于结构的紧凑。
用于分隔相邻的两个腔体72的每个隔墙53可以具有容纳连接段92的凹部。以隔墙53-1为例,如图4所示,隔墙53-1的靠近腔体72-1的第一表面具有开口1用以容纳传输线90的连接段92-1的G部分(如图2所示),靠近腔体72-2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具有开口2用以容纳连接段92-1的H部分(如图2所示)。开口1和开口2存在位置交错,从而使得连接段92-1可以不沿直线延伸。隔墙53-1顶部表面具有凹部3用以容纳连接段92-1的主体部分。当壳体50的顶壁被安装到位之后,隔墙53-1的顶部表面的除去凹部3的部分与顶壁紧密接触,从而使得腔体72-1和72-2之间互相隔离。凹部3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4,连接段92-1的主体部分开设有安装孔93-1(见图6),从而可以使用紧固件(例如塑料螺钉)经由安装孔4和93-1将连接段92-1固定到隔墙53-1。
传输线90的连接段92-2至92-4上也分别开设有安装孔93-2至93-4(见图6),用以将各连接段92-2至92-4分别固定到相应的隔墙53-2、53-3、52-1上。此外,传输线90的连接段92-4还形成有伸出部95(在传输线90所在的平面中伸出),可以用来支持第一三端口设备的耦合调谐元件83-3。耦合调谐元件83-3用来调谐第一带通滤波器和第一带阻滤波器之间的耦合。
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传输线90形成为带状线,并且被构造为基本上平坦。换言之,传输线90的各个部分,包括耦合段91和连接段92(即便是具有折弯的连接段92),均基本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有利于传输线90的制造,例如,传输线90的整体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形成。
第二带通滤波器形成在腔体74中,并包括谐振元件88-1至88-5(见图4)。由于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带通滤波器的结构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结构类似,因此省略对第二带通滤波器的描述。第二带阻滤波器形成在腔体73中。腔体73被隔墙54-1至54-3和52-2分隔成了四个互相基本隔离的腔体73-1至73-4,腔体73-1至73-4中分别设置有安装部87-1至87-4,分别用以安装对应的谐振元件。由于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带阻滤波器的结构与第一带阻滤波器的结构类似,因此省略对第二带阻滤波器的描述。
图10A至10C为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的测试参数的示意图。图10A是射频设备中的第一带阻滤波器的两个端口63-1和61-1处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将端口63-1作为输入并且端口61-1作为输出,或者端口61-1作为输入并且端口63-1作为输出)的强度之比(也就是输出信号的功率除以输入信号的功率)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可以反映第一带阻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图中示出了曲线上的六个点m1至m6所对应的频率和强度之比。可见,第一带阻滤波器的阻带至少包括PCS频带(点m1所对应的频率1.85GHz至点m2所对应的频率1.995GHz之间),并且对PCS频带内的信号的抑制大于40dB。同时,第一带阻滤波器对于AWS1频带(点m5所对应的频率1.695GHz至点m3所对应的频率1.78GHz之间)和AWS2频带(点m6所对应的频率2.11GHz至点m4所对应的频率2.7GHz之间)内的信号基本无抑制。
图10B是射频设备中的第一带阻滤波器的端口61-1处的反射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强度之比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其也可以反映第一带阻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图中示出了曲线上的四个点m1至m4所对应的频率和强度之比。可见,对于AWS1频带(点m1所对应的频率1.695GHz至点m2所对应的频率1.78GHz之间)和AWS2频带(点m3所对应的频率2.11GHz至点m4所对应的频率2.7GHz之间),反射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强度之比为-24dB或者更小,即第一带阻滤波器对于这两个频带内的信号的反射信号的强度很小,说明从端口61-1输入的AWS1/2频带内的信号被允许通过该射频设备并由其他端口输出。而对于PCS频带,反射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强度之比为0dB,即该频带内的信号几乎都被反射回来了,说明输入到端口61-1的PCS频带内的信号几乎不允许通过该射频设备。
图10C是射频设备中的公共端口63-1(即第一带阻滤波器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公用端口)处的反射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强度之比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图中示出了曲线上的六个点m1至m6所对应的频率和强度之比。可见,无论对于AWS1频带(点m1所对应的频率1.695GHz至点m2所对应的频率1.78GHz之间)和AWS2频带(点m5所对应的频率2.11GHz至点m6所对应的频率2.7GHz之间)、还是PCS频带(点m3所对应的频率1.85GHz至点m4所对应的频率1.995GHz之间),反射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强度之比为-23dB或者更小,说明这三个频带内的信号输入到端口63-1后,被允许通过图2所示的射频设备,并可以由其他端口输出。
在以上实施例中,带阻滤波器为至少阻止PCS频带内的信号并至少通过AWS1/2频带内的信号的带阻滤波器。应当理解,带阻滤波器也可以用于阻止其他频带和/或通过其他频带的信号。尽管在以上实施例中带阻滤波器包括四个谐振元件,但应当理解,带阻滤波器中的谐振元件的个数取决于带阻滤波器的阻带的宽度。因此,带阻滤波器可以包括比四个更少或更多个谐振元件。相应地,带阻滤波器中的传输线也可以包括相应个数的耦合段。在以上实施例中,带阻滤波器用在一个三端口设备中与一个带通滤波器一起操作。应当理解,带阻滤波器还可以与其他的滤波器或者其他的射频设备一起操作,当然也可以不与任何滤波器或射频设备一起操作。
在以上实施例中,传输线的耦合段为完全围绕谐振元件的侧部的大致环形。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线的耦合段可以是在谐振元件的侧边完全围绕谐振元件的其他形状。其他形状可以是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环形类似的平面形状,例如椭圆环形、三角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等,也可以是立体形状,例如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等的筒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线的耦合段可以部分地围绕谐振元件的侧部。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带阻滤波器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中形成了四个腔体131至134。谐振元件151至154分别位于腔体131至134中以在各自的谐振频率谐振。传输线140具有主线,主线沿直线耦接在输入端口123和输出端口124之间。端口123和124分别通过连接器121和122与外部线缆连接。传输线140还包括从主线向四个相应的腔体131至134中分别延伸的四个分支,每个分支包括分别与谐振元件151至154耦合的相应的耦合段141-1至141-4、以及用于将耦合段141-1至141-4连接到主线的连接段142-1至142-4。耦合段141,可以被构造为在谐振元件151的侧边完全围绕谐振元件151、153、154的大致环形,例如耦合段141-1、141-3、141-4,也可以被构造为部分围绕谐振元件152的扇环,例如耦合段141-2。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带阻滤波器200包括壳体210,壳体210中形成了三个腔体231至233。谐振元件251至253分别位于腔体231至233中以在各自的谐振频率谐振。传输线240耦接在输入端口223和输出端口224之间。端口223和224分别通过连接器221和222与外部线缆连接。传输线240包括分别与谐振元件251至253耦合的耦合段241-1至241-3,耦合段241-1至241-3被构造为部分地围绕谐振元件251至253的侧部。传输线240还包括把相邻的耦合段241连接起来的连接段242-1和242-2。其中连接段242-1为沿直线延伸的,而连接段242-2具有折弯,这可以根据带阻滤波器200的空间以及相邻的谐振元件252和253之间期望的电距离来设计。
在以上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阻滤波器中的谐振元件均具有圆形(或环形)的横截面。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制谐振元件的形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另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包括以下示例:
1.一种带阻滤波器,包括:
壳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至少一个侧壁,所述壳体限定了内部空腔;
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的信号输入端口;
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的信号输出端口;
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中的谐振元件,所述谐振元件包括顶部、底部和侧部;以及
传输线,所述传输线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并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所述传输线包括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的耦合段,
其中,所述耦合段被构造为围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侧部半周以上,并且被构造为不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谐振元件直接接触。
2.根据1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耦合段被构造为完全围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侧部。
3.根据2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耦合段被构造为基本平行于所述底壁的大致环形。
4.根据3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谐振元件为同轴谐振元件,并且所述同轴谐振元件的纵向轴线基本垂直于所述底壁,其中,所述谐振元件和所述传输线被定位为使得所述同轴谐振元件的纵向轴线基本穿过所述耦合段的中心。
5.根据3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传输线还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
所述耦合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第一接合点相接合,并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口;
所述耦合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第二接合点相接合,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出端口,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点与所述第二接合点被定位在所述大致环形的耦合段的外圆周的不同位置。
6.根据5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接合点和所述第二接合点关于所述大致环形的所述耦合段的内圆周的圆心非中心对称。
7.根据5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传输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耦合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
8.根据3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谐振元件为第一谐振元件,所述耦合段为第一耦合段,所述带阻滤波器还包括第二谐振元件,所述传输线还包括第二耦合段,
所述第二耦合段被构造为完全围绕所述第二谐振元件的侧部的大致环形,并且被构造为不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谐振元件直接接触,
其中,所述第二耦合段和所述第一耦合段被定位在共同的平面上。
9.根据8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至所述内部空腔的隔墙从而在所述内部空腔中限定出分别位于所述隔墙的相对的两侧的基本互相隔离的第一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元件连同所述第一耦合段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以及所述第二谐振元件连同所述第二耦合段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10.根据9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元件和第二谐振元件彼此相邻,所述传输线还包括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耦合段和所述第二耦合段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被定位在所述共同的平面上并具有折弯。
11.根据10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传输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耦合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耦合段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
12.根据10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隔墙的上端包括凹部以容纳所述连接段。
13.根据1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传输线电流连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
14.根据1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传输线包括带状传输线。
15.根据1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谐振元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壁上,所述谐振元件的顶部具有向上的开口,所述谐振元件的上边沿具有向外的凸缘,所述凸缘具有与所述耦合段的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
16.根据15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凸缘与所述耦合段在与所述底壁平行的平面图中重叠。
17.一种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所述带阻滤波器包括限定了内部空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信号输入端口和信号输出端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中的谐振元件和传输线,其中,所述传输线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所述传输线包括耦合段,所述耦合段被构造为基本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底壁并且完全围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侧部的大致环形,并且所述耦合段不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谐振元件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所述传输线通过所述耦合段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
18.根据17所述的传输线,其中,所述传输线还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
所述耦合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第一接合点相接合,并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口;
所述耦合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第二接合点相接合,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出端口,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点与所述第二接合点被定位在所述大致环形的耦合段的外圆周的不同位置。
19.根据18所述的传输线,其中,所述传输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耦合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
20.根据18所述的传输线,其中,所述第一接合点和所述第二接合点关于所述大致环形的所述耦合段的外圆周的圆心非中心对称。
21.根据17所述的传输线,其中,所述谐振元件为第一谐振元件,所述耦合段为第一耦合段,所述带阻滤波器还包括第二谐振元件,所述传输线还包括第二耦合段,
所述第二耦合段被构造为完全围绕所述第二谐振元件的侧部的大致环形,并且被构造为不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第二谐振元件直接接触,
其中,所述第二耦合段与所述第一耦合段被定位在共同的平面上。
22.根据21所述的传输线,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元件和第二谐振元件彼此相邻,所述传输线还包括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耦合段和所述第二耦合段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被定位在所述共同的平面上并具有折弯。
23.根据22所述的传输线,其中,所述传输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耦合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耦合段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
24.根据17所述的传输线,其中,所述传输线包括带状传输线。
25.根据17所述的传输线,其中,所述传输线的整体通过冲压工艺形成。
26.一种带阻滤波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了内部空腔;
位于所述壳体上的信号输入端口;
位于所述壳体上的信号输出端口;
位于所述内部空腔中的谐振元件;以及
传输线,所述传输线位于所述内部空腔中并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所述传输线包括耦合段,所述传输线通过所述耦合段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
其中,所述耦合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谐振元件的第一侧部分围绕所述谐振元件,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谐振元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部分围绕所述谐振元件,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合部相连接。
27.根据26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合部相连接。
28.根据27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传输线还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
所述耦合段通过所述第一接合部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段,并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以及
所述耦合段通过所述第二接合部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段,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出端口。
29.根据28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不同。
30.一种复用器,包括:
带通滤波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频带内的信号并抑制其他频带内的信号;
带阻滤波器,所述带阻滤波器如1-16和26-29中任一项所述,被配置为至少抑制所述第一频带内的信号并且至少通过第二频带内的信号和所述频带内的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频带低于所述第一频带,所述第一频带低于所述第三频带;
信号输入;
第一输出,经由所述带通滤波器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入;以及
第二输出,经由所述带阻滤波器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入。
31.一种在带阻滤波器中自调节传输线与谐振元件之间的耦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传输线的至少部分构造为完全围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侧部,并且不与所述谐振元件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所述传输线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
32.根据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线的所述至少部分为大致环形,所述至少部分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谐振元件的纵向轴线基本平行。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此公开的各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带阻滤波器,包括:
壳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至少一个侧壁,所述壳体限定了内部空腔;
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的信号输入端口;
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的信号输出端口;
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中的谐振元件,所述谐振元件包括顶部、底部和侧部;以及
传输线,所述传输线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并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所述传输线包括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的耦合段,
其中,所述传输线与所述壳体的顶壁、底壁以及至少一个侧壁完全间隔开,以及
其中,所述耦合段被构造为围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侧部半周以上,并且被构造为不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谐振元件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耦合段被构造为完全围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耦合段被构造为基本平行于所述底壁的大致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谐振元件为同轴谐振元件,并且所述同轴谐振元件的纵向轴线基本垂直于所述底壁,其中,所述谐振元件和所述传输线被定位为使得所述同轴谐振元件的纵向轴线基本穿过所述耦合段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阻滤波器,
其中,所述传输线还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
其中,所述耦合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第一接合点相接合,并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口,
其中,所述耦合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第二接合点相接合,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点与所述第二接合点被定位在所述大致环形的耦合段的外圆周的不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接合点和所述第二接合点关于所述大致环形的所述耦合段的内圆周的圆心非中心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传输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耦合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谐振元件为第一谐振元件,所述耦合段为第一耦合段,所述带阻滤波器还包括第二谐振元件,所述传输线还包括第二耦合段,
所述第二耦合段被构造为完全围绕所述第二谐振元件的侧部的大致环形,并且被构造为不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谐振元件直接接触,
其中,所述第二耦合段和所述第一耦合段被定位在共同的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至所述内部空腔的隔墙从而在所述内部空腔中限定出分别位于所述隔墙的相对的两侧的基本互相隔离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元件连同所述第一耦合段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以及所述第二谐振元件连同所述第二耦合段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元件和第二谐振元件彼此相邻,所述传输线还包括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耦合段和所述第二耦合段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被定位在所述共同的平面上并具有折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隔墙的上端包括凹部以容纳所述连接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传输线包括带状传输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谐振元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壁上,所述谐振元件的顶部具有向上的开口,所述谐振元件的上边沿具有向外的凸缘,所述凸缘具有与所述耦合段的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凸缘与所述耦合段在与所述底壁平行的平面图中重叠。
15.一种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所述带阻滤波器包括限定了内部空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信号输入端口和信号输出端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中的谐振元件和传输线,
其中,所述传输线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所述传输线包括耦合段,所述耦合段被构造为基本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底壁并且完全围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侧部的大致环形,并且所述耦合段不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谐振元件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所述传输线通过所述耦合段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
其中,所述谐振元件从所述内部空腔的底板向上延伸,并且包括上部和下部,以及
其中,所述传输线的耦合段环绕所述谐振元件的上部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线,
其中,所述传输线还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
其中,所述耦合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第一接合点相接合,并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口,
其中,所述耦合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第二接合点相接合,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点与所述第二接合点被定位在所述大致环形的耦合段的外圆周的不同位置。
17.一种带阻滤波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了内部空腔;
位于所述壳体上的信号输入端口;
位于所述壳体上的信号输出端口;
位于所述内部空腔中的谐振元件;以及
传输线,所述传输线位于所述内部空腔中并耦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之间,所述传输线包括耦合段,所述传输线通过所述耦合段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
其中,所述耦合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谐振元件的第一侧部分围绕所述谐振元件,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谐振元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部分围绕所述谐振元件,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接合部相连接,
其中,所述谐振元件的上边沿具有向外的凸缘,所述凸缘具有与所述耦合段的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
其中,所述凸缘与所述耦合段在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平行的平面图中重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接合部相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阻滤波器,
其中,所述传输线还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
其中,所述耦合段通过所述第一接合部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段,并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以及
其中,所述耦合段通过所述第二接合部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段,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段耦接到所述信号输出端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不同。
CN201910193260.8A 2019-03-14 2019-03-14 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Active CN1116972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3260.8A CN111697294B (zh) 2019-03-14 2019-03-14 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US16/804,024 US11158918B2 (en) 2019-03-14 2020-02-28 Band-stop filter, transmission line for band-stop filter and multiplexer
EP20162424.4A EP3709434B1 (en) 2019-03-14 2020-03-11 Band-stop filter, transmission line for band-stop filter and multiplexer
ES20162424T ES2960289T3 (es) 2019-03-14 2020-03-11 Filtro supresor de banda, línea de transmisión para filtro supresor de banda y multiplexor
US17/483,391 US11799180B2 (en) 2019-03-14 2021-09-23 Band-stop filter, transmission line for band-stop filter and multiplex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3260.8A CN111697294B (zh) 2019-03-14 2019-03-14 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7294A CN111697294A (zh) 2020-09-22
CN111697294B true CN111697294B (zh) 2022-10-14

Family

ID=69804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3260.8A Active CN111697294B (zh) 2019-03-14 2019-03-14 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158918B2 (zh)
EP (1) EP3709434B1 (zh)
CN (1) CN111697294B (zh)
ES (1) ES2960289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7294B (zh) * 2019-03-14 2022-10-14 康普公司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IT202100031622A1 (it) 2021-12-17 2023-06-17 Commscope Italy Srl Filtri che includono configurazioni di risonatori a sezione quadrata detuned e/o risonatori con superfici superiori smussate
WO2024025186A1 (ko) * 2022-07-25 2024-02-01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크로스 커플링 구조를 갖는 무선 주파수 필터
CN115332751B (zh) * 2022-08-10 2023-11-21 河北优圣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三频二口合路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0971A (zh) * 2004-05-12 2007-04-18 菲尔特朗尼克科姆特克有限公司 带阻滤波器
CN101626101A (zh) * 2009-08-11 2010-01-1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腔体介质滤波器及其带外抑制方法
WO2014091208A1 (en) * 2012-12-12 2014-06-19 Radio Design Limited Filt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WO2016072659A2 (ko) * 2014-11-07 2016-05-12 주식회사 이너트론 듀플렉서
CN106711558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康普公司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滤波器组件、调谐元件以及对滤波器进行调谐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6584B (fi) * 1997-02-07 2001-02-28 Filtronic Lk Oy Korkeataajuussuodatin
US20040036557A1 (en) * 2000-08-29 2004-02-26 Takehiko Yamakawa Dielectric filter
EP2092593B1 (en) * 2006-11-13 2012-11-28 KMW Inc. Radio frequency filter
DE102009025408B4 (de) * 2009-06-18 2011-09-01 Kathrein-Austria Ges.M.B.H. Hohlraumfilter
KR101756124B1 (ko) 2015-11-30 2017-07-11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크로스 커플링 노치 구조를 구비한 캐비티 타입의 무선 주파수 필터
CN111697294B (zh) * 2019-03-14 2022-10-14 康普公司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0971A (zh) * 2004-05-12 2007-04-18 菲尔特朗尼克科姆特克有限公司 带阻滤波器
CN101626101A (zh) * 2009-08-11 2010-01-1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腔体介质滤波器及其带外抑制方法
WO2014091208A1 (en) * 2012-12-12 2014-06-19 Radio Design Limited Filt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WO2016072659A2 (ko) * 2014-11-07 2016-05-12 주식회사 이너트론 듀플렉서
CN106711558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康普公司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滤波器组件、调谐元件以及对滤波器进行调谐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58918B2 (en) 2021-10-26
ES2960289T3 (es) 2024-03-04
EP3709434B1 (en) 2023-08-02
US20220029261A1 (en) 2022-01-27
EP3709434A1 (en) 2020-09-16
US11799180B2 (en) 2023-10-24
US20200295423A1 (en) 2020-09-17
CN111697294A (zh) 202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7294B (zh) 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US5446729A (en) Compact, low-intermodulation multiplexer employing interdigital filters
EP2269267B1 (en) Tunable duplexing antenna and methods
KR100313717B1 (ko) 대칭적인 감쇄극 특성을 갖는 유전체 공진기형 대역 통과 필터
US20190140334A1 (en) Tubular in-line filters that are suitable for cellular applica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WO1999060663A1 (en) Antenna device comprising feeding means and a hand-hel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such antenna device
KR20080114104A (ko) 필터 컴바이너/디바이더
US20160149283A1 (en) Two-transmitter two-receiver antenna coupling unit for microwave digital radios
EP3561949B1 (en) Multiband antenna feed
US20150380793A1 (en) Radio frequency filter
CN209571531U (zh) 带阻滤波器、用于带阻滤波器的传输线、以及复用器
US20190036194A1 (en) Tunable antenna coupling unit (acu) for microwave digital radios
US10374275B2 (en) Pluggable receiver splitter for two-transmitter two-receiver microwave digital radios
US20190036190A1 (en) Tunable waveguide filters
US20180248240A1 (en) Compact antenna feeder with dual polarization
EP3888181B1 (en) Mobile radio antenna for connection to at least one mobile base station
US8830013B2 (en) Multi-band filte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filters each configured to provide a particular effective path length
US11251510B2 (en) Tunable diplexer junction
Aly et al. A Ku-band filtering duplex antenna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US20230299492A1 (en) Cavity filter, multiplexer, radio frequency (rf)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JP7440874B2 (ja) 導波管空洞Ka帯域活用基盤5Gミリメートル波低損失広帯域無線方式のハイブリッド型RFマルチプレクサ
KR102202710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듀플렉서 및 그를 구비한 송수신기
Du et al. Millimeter Wave Passive Frequency Routing Technique for Low-Cost Multi-Band Selectable Transceiver Systems
US9923254B2 (en) Radio-frequency blocking filter
KR20240020077A (ko) E-밴드 무선 백홀 시스템에 적용 가능한 듀플렉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