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3372A - 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3372A
CN111683372A CN202010530947.9A CN202010530947A CN111683372A CN 111683372 A CN111683372 A CN 111683372A CN 202010530947 A CN202010530947 A CN 202010530947A CN 111683372 A CN111683372 A CN 111683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address information
attribute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09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3372B (zh
Inventor
徐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xchi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xchi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xchi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xchi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09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83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83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3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3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3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该方法包括: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其中,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多个智能设备中每个智能设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一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其中,第二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二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采用第二地址信息替换第一地址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集。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同时使用多个终端对多个mesh设备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地址信息属性重复,从而触发重放攻击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特定应用场景下会出现通过利用多个移动终端应用(APP)经由云端服务器对已绑定的网状(mesh)设备进行控制操作。
例如:用户希望通过移动终端A和移动终端B经由云端服务器控制mesh设备1、mesh设备2和mesh设备3,用户从移动终端A导出多元组相关属性列表(包括:移动终端A的地址信息)。如果移动终端B希望控制mesh设备1、mesh设备2和mesh设备3,则首先需要经由云端服务器从移动终端A获取上述多元组相关属性列表。此时,由于移动终端B在获取到上述多元组相关属性列表之后,获取到的仍然是移动终端A的地址信息,因此,在移动终端B控制mesh设备1、mesh设备2和mesh设备3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也仅是移动终端A的地址信息,故而,易导致触发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s,简称为RPL)。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部分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同时使用多个终端对多个mesh设备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地址信息属性重复,从而触发重放攻击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其中,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多个智能设备中每个智能设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一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其中,第二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二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采用第二地址信息替换第一地址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集。
可选地,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通过点对点通信方式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初始属性信息集;经由云端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初始属性信息集。
可选地,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包括:在第二终端上新建配置设备;通过配置设备为第二终端分配第二地址信息。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获取重放攻击缓存中存储的当前数值,其中,当前数值用于记录当前已分配的控制多个智能设备的终端数量;在当前数值达到预设阈值时,清除重放攻击缓存。
可选地,五元组信息包括:产品标识、产品激活码、产品密钥、设备名称和设备密钥,多个智能设备通过向云端服务器发送五元组信息,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五元组信息进行授权认证。
可选地,五元组信息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
可选地,五元组信息通过串口指令方式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或者,五元组信息通过操作码方式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其中,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多个智能设备中每个智能设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一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其中,第二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二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采用第二地址信息替换第一地址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集。
可选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点对点通信方式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初始属性信息集;或者,经由云端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初始属性信息集。
可选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二终端上新建配置设备;通过配置设备为第二终端分配第二地址信息。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获取重放攻击缓存中存储的当前数值,其中,当前数值用于记录当前已分配的控制多个智能设备的终端数量;在当前数值达到预设阈值时,清除重放攻击缓存。
可选地,五元组信息包括:产品标识、产品激活码、产品密钥、设备名称和设备密钥,多个智能设备通过向云端服务器发送五元组信息,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五元组信息进行授权认证。
可选地,五元组信息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
可选地,五元组信息通过串口指令方式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或者,五元组信息通过操作码方式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中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中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中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至少部分实施例中,采用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多个智能设备中每个智能设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一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方式,通过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获取第二地址信息,该第二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二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以及采用第二地址信息替换第一地址信息以生成目标属性信息集,达到了避免不同终端之间所使用的地址信息属性重复,防止触发重放攻击,使得多个终端能够同时控制多个智能设备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有效降低重放攻击发生概率、提升多个终端同时控制多个智能设备的稳定性和便捷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同时使用多个终端对多个mesh设备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地址信息属性重复,从而触发重放攻击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属性信息的处理系统的部署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该方法实施例可以在属性信息的处理系统中执行。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属性信息的处理系统的部署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多个移动终端(图中仅示出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云端服务器以及多个智能设备(图中仅示出智能设备1、智能设备2和智能设备3)。智能设备中同时配置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第一通讯模组(例如:Wi-Fi模组)用于无线局域网通信,第二通讯模组(例如:BLE模组)用于无线个域网通信。
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声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简称为MID)、PAD等终端设备。
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微处理器(MCU)、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神经网络处理器(NPU)、张量处理器(TPU)、人工智能(AI)类型处理器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可选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显示设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结构描述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移动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比上述结构描述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上述结构描述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设备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显示设备可以例如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显示器(也被称为“触摸屏”或“触摸显示屏”)。该液晶显示器可使得用户能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界面进行交互。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具有图形用户界面(GUI),用户可以通过触摸触敏表面上的手指接触和/或手势来与GUI进行人机交互,此处的人机交互功能可选的包括如下交互:创建网页、绘图、文字处理、制作电子文档、游戏、视频会议、即时通信、收发电子邮件、通话界面、播放数字视频、播放数字音乐和/或网络浏览等、用于执行上述人机交互功能的可执行指令被配置/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可读存储介质中。
智能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微处理器(MCU)、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神经网络处理器(NPU)、张量处理器(TPU)、人工智能(AI)类型处理器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可选地,上述智能设备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供电组件(例如:独立电源供电)以及发光组件(例如:指示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结构描述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智能设备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智能设备还可包括比上述结构描述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上述结构描述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智能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设备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包括Wi-Fi模组和BLE模组,经过配网处理的智能设备便会成为Mesh网络的一部分,即节点(node)。mesh网络属于多对多(Many to Many)网络。每个节点可以与网络内其余节点进行自由通讯。在该网络拓扑结构中,多数节点均可中继(relay)接收到的消息(message),由此可以扩大端到端通信的通讯距离。
智能网关设备既可以是单纯具有网关功能的网关设备,也可以是在初始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附加网关功能的其他类型智能设备,以实现网关泛化。
网关泛化是指将具备网关功能的模组嵌入到任何可常供电的智能设备中,以使这些智能设备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新增网关功能。以智能球泡灯为例,其初始服务功能是提供照明功能,通过在智能球泡灯增加网关模组,以使其成为网关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关模组既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的外设接口插入至智能网关设备,也可以在智能设备生产过程中,将网关模组预先嵌入至智能网关设备中。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2,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其中,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多个智能设备中每个智能设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一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步骤S24,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其中,第二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二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步骤S26,采用第二地址信息替换第一地址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集。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采用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多个智能设备中每个智能设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一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方式,通过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获取第二地址信息,该第二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二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以及采用第二地址信息替换第一地址信息以生成目标属性信息集,达到了避免不同终端之间所使用的地址信息属性重复,防止触发重放攻击,使得多个终端能够同时控制多个智能设备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有效降低重放攻击发生概率、提升多个终端同时控制多个智能设备的稳定性和便捷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同时使用多个终端对多个mesh设备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地址信息属性重复,从而触发重放攻击的技术问题。
上述五元组信息可以包括:产品标识(Product ID)、产品激活码(Product Key)、产品密钥(Product Secret)、设备名称(Device Name)和设备密钥(Device Secret)。
每一个产品类型通常会分配对应的Product ID、Product Key和Product Secret。Product Key是物联网平台为产品颁发的全局唯一激活码。Product ID是物联网平台为产品颁发的全局唯一标识,其在进行蓝牙配网时用于标识产品类型。Product Secret是由物联网平台颁发的产品密钥,通常与Product Key成对出现。
另外,每一个mesh设备还会分配Device Name和Device Secret。Device Name是在注册设备时,自定义或者系统生成的设备名称,具备产品维度内的唯一性。Device Secret是物联网平台为设备颁发的设备密钥,通常与Device Name成对出现。
mesh设备通过向云端服务器发送上述五元组信息,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五元组信息进行授权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允许移动终端与mesh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交互。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表1为上述初始属性信息集(即多元组相关属性列表),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535378920000071
假设用户希望通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经由云端服务器控制mesh设备1、mesh设备2和mesh设备3,用户从第一终端导出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mesh设备1的五元组信息、mesh设备2的五元组信息、mesh设备3的五元组信息和第一终端的第一地址信息Addr.A)。如果第二终端希望控制mesh设备1、mesh设备2和mesh设备3,则首先需要经由云端服务器从第一终端获取上述初始属性信息集。此时,由于第二终端在获取到上述初始属性信息集之后,获取到的仍然是第一终端的地址信息Addr.A,因此,在第二终端控制mesh设备1、mesh设备2和mesh设备3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也仅是第一终端的地址信息Addr.A,故而会触发RPL。
可选地,在步骤S22中,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可以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方式一,通过点对点通信方式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初始属性信息集;
方式二,经由云端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初始属性信息集。
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初始属性信息集的过程中,既可以由第一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例如:BLE通信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初始属性信息集,也可以由第一终端通过远距离通信方式(例如:互联网远程控制)先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初始属性信息集,再由云端服务器向第二终端转发初始属性信息集。
可选地,在步骤S24中,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41,在第二终端上新建配置设备;
步骤S242,通过配置设备为第二终端分配第二地址信息。
为了避免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同时对多个mesh设备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触发RPL,可以在第二终端上新建配置设备(provisioner),并通过配置设备为第二终端分配第二地址信息(即mesh addr)。此处,为了便于与上述第一终端的地址信息Addr.A相区分,在一个可选示例中,上述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为Addr.B。表2为上述目标属性信息集,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535378920000081
由此,第二终端通过采用Addr.B来替换Addr.A,后续将会一直使用Addr.B与mesh设备1、mesh设备2和mesh设备3进行通信交互,而Addr.A将会被弃用。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7,获取重放攻击缓存中存储的当前数值,其中,当前数值用于记录当前已分配的控制多个智能设备的终端数量;
步骤S28,在当前数值达到预设阈值时,清除重放攻击缓存。
考虑到同时对多个mesh设备进行控制的不同终端会存在数量限制,为此,可以设置同时对多个mesh设备进行控制的不同终端数量上限(即预设阈值,例如:100),因此,多个mesh设备最多能够与100个不同终端进行通信交互。此时,便可以配置一个重放攻击缓存,其用于存储当前已分配的控制多个智能设备的终端数量。每当新增一个终端对多个mesh设备进行控制,则重放攻击缓存中存储的当前数值便会递增加1。例如:终端1在重放攻击缓存中的编号为1,终端1上新建的provisioner为X,其分配的地址信息为Y;终端2在重放攻击缓存中的编号为2,终端2上新建的provisioner为X+1,其分配的地址信息为Y+1;终端3在重放攻击缓存中的编号为3,终端3上新建的provisioner为X+2,其分配的地址信息为Y+2;…以此类推,直至终端n在重放攻击缓存中的编号为n,终端n上新建的provisioner为X+(n-1),其分配的地址信息为Y+(n-1),其中,n为预设阈值。
当同时对多个mesh设备进行控制的不同终端数量达到100个时,便无法再增加新的终端,多个mesh设备也会丢弃来自于这100个不同终端之外其余终端所发送的控制消息。此时,在当前数值达到预设阈值时,第二终端便会清除重放攻击缓存。
可选地,五元组信息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上述五元组信息表示如下:
(1)Product ID:3808464;
(2)Product Key:a1EGL47QzMN;
(3)Product Secret:n5BmQruIExjSdUYj;
(4)Device Secret:dTVdBg08K0ZQtjt3dNDCOcNB7xbuVsGA;
(5)Device Name:test_01。
上述五元组信息需要预先烧录至多个mesh设备中。
可选地,五元组信息通过串口指令方式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或者,五元组信息通过操作码方式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
通过串口指令可以在多个mesh设备中烧录设备认证信息。例如:
串口指令1(linkkey1)为3808464a1EGL47QzMN n5BmQruIExjSdUYj;
串口指令2(linkkey2)为dTVdBg08K0ZQtjt3dNDCOcNB7xbuVsGA test_01;
并且串口指令需要按照顺序依次发送,即先发送linkkey1,再发送linkkey2,以此在多个mesh设备中烧录上述五元组信息。
如果多个mesh设备无法通过串口指令烧录五元组信息,则可以在移动终端上通过操作码(opcode)将上述五元组信息烧录至多个mesh设备。具体地,首先可以在移动终端上通过运行字符串转十六进制(hex)工具将五元组信息按照如下格式填写到工具输入框中,以空格作为分隔符。其次,使用nrf mesh将多个mesh设备添加到mesh网络中,并在app key与vendor model之间建立绑定关系。然后,在移动终端上进入vendor model设置界面,输入opcode以及转换后的五元组hex数据。最后,如果设置成功,则多个mesh设备会向vendormodel设置界面返回五元组信息。当五元组信息核对无误时,表明五元组信息已经成功烧录至多个mesh设备。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其中,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多个智能设备中每个智能设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一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第二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其中,第二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二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第一处理模块30,用于采用第二地址信息替换第一地址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集。
可选地,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通过点对点通信方式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初始属性信息集;或者,经由云端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初始属性信息集。
可选地,第二获取模块20,用于在第二终端上新建配置设备;通过配置设备为第二终端分配第二地址信息。
可选地,可选地,图4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3所示的所有模块外,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40,用于获取重放攻击缓存中存储的当前数值,其中,当前数值用于记录当前已分配的控制多个智能设备的终端数量;在当前数值达到预设阈值时,清除重放攻击缓存。
可选地,五元组信息包括:产品标识、产品激活码、产品密钥、设备名称和设备密钥,多个智能设备通过向云端服务器发送五元组信息,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五元组信息进行授权认证。
可选地,五元组信息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
可选地,五元组信息通过串口指令方式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或者,五元组信息通过操作码方式预先烧录至多个智能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其中,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多个智能设备中每个智能设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一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S2,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其中,第二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二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S3,采用第二地址信息替换第一地址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集。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其中,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多个智能设备中每个智能设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一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S2,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其中,第二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二终端与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S3,采用第二地址信息替换第一地址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集。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其中,所述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多个智能设备中每个智能设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一终端与所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二终端与所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采用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替换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
通过点对点通信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初始属性信息集;
经由云端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初始属性信息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上新建配置设备;
通过所述配置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所述第二地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重放攻击缓存中存储的当前数值,其中,所述当前数值用于记录当前已分配的控制所述多个智能设备的终端数量;
在所述当前数值达到预设阈值时,清除所述重放攻击缓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产品标识、产品激活码、产品密钥、设备名称和设备密钥,所述多个智能设备通过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所述五元组信息,以使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进行授权认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元组信息预先烧录至所述多个智能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元组信息通过串口指令方式预先烧录至所述多个智能设备,或者,所述五元组信息通过操作码方式预先烧录至所述多个智能设备。
8.一种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始属性信息集,其中,所述初始属性信息集包括:多个智能设备中每个智能设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一终端与所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用于在第二终端与所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替换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点对点通信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初始属性信息集;或者,经由云端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初始属性信息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上新建配置设备;通过所述配置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所述第二地址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获取重放攻击缓存中存储的当前数值,其中,所述当前数值用于记录当前已分配的控制所述多个智能设备的终端数量;在所述当前数值达到预设阈值时,清除所述重放攻击缓存。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产品标识、产品激活码、产品密钥、设备名称和设备密钥,所述多个智能设备通过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所述五元组信息,以使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进行授权认证。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元组信息预先烧录至所述多个智能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元组信息通过串口指令方式预先烧录至所述多个智能设备,或者,所述五元组信息通过操作码方式预先烧录至所述多个智能设备。
15.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
16.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
17.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
CN202010530947.9A 2020-06-11 2020-06-11 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Active CN111683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0947.9A CN111683372B (zh) 2020-06-11 2020-06-11 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0947.9A CN111683372B (zh) 2020-06-11 2020-06-11 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3372A true CN111683372A (zh) 2020-09-18
CN111683372B CN111683372B (zh) 2023-10-13

Family

ID=72454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0947.9A Active CN111683372B (zh) 2020-06-11 2020-06-11 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8337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0353A (zh) * 2021-08-11 2021-11-16 珠海市晶讯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Mesh的Provisioner地址管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4065091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能力发现的方法、服务端设备和客户端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3151A (zh) * 2014-10-31 2015-02-18 广东康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物联家居系统及其联网方法和远程访问控制方法
CN105376257A (zh) * 2015-12-09 2016-03-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应用程序的登录方法、智能家居系统和云服务器
CN105632144A (zh) * 2015-12-30 2016-06-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107681A1 (zh) * 2015-12-25 2017-06-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绑定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9473109A (zh) * 2018-12-29 2019-03-15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47306A (zh) * 2018-12-06 2019-03-29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管理方法、系统、智能网关及服务器
CN110401583A (zh) * 2019-06-21 2019-11-01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替换的方法、装置、系统、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3151A (zh) * 2014-10-31 2015-02-18 广东康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物联家居系统及其联网方法和远程访问控制方法
CN105376257A (zh) * 2015-12-09 2016-03-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应用程序的登录方法、智能家居系统和云服务器
WO2017107681A1 (zh) * 2015-12-25 2017-06-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绑定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5632144A (zh) * 2015-12-30 2016-06-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47306A (zh) * 2018-12-06 2019-03-29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管理方法、系统、智能网关及服务器
CN109473109A (zh) * 2018-12-29 2019-03-15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01583A (zh) * 2019-06-21 2019-11-01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替换的方法、装置、系统、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0353A (zh) * 2021-08-11 2021-11-16 珠海市晶讯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Mesh的Provisioner地址管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660353B (zh) * 2021-08-11 2022-12-02 珠海市晶讯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Mesh的Provisioner地址管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4065091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能力发现的方法、服务端设备和客户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3372B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1174B (zh)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51180B (zh) 固件更新方法、装置、处理器及智能网关设备
CN111641997B (zh) 基于蓝牙Mesh网络的设备入网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1245714B (zh) 家庭网关模组的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683372B (zh) 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CN111586952A (zh) 开关控制方法、装置、处理器及智能开关设备
CN110381057B (zh) 通讯连接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系统
CN109842515B (zh) 一种多设备配网的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3230226A (ja) ゲーム管理サーバ装置、ゲーム管理サーバ装置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端末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CN112083936B (zh) 模组烧录授权追踪系统、烧录任务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12034807B (zh) 模组烧录授权追踪系统、模组烧录方法及装置
CN104717280B (zh) 数据同步的标记方法和装置
CN105934759A (zh) 一种数据更新的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12333295A (zh) 一种多路径连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41996A (zh) 基于蓝牙Mesh网络的设备入网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1464404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系统
CN114679477A (zh) 烧录信息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有线烧录系统
CN112866422B (zh) 一种数据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838973B (zh) 智能网关的按键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55090A (zh) 模组烧录授权追踪系统、模组烧录方法及装置
CN112052019A (zh) 模组烧录授权追踪系统、模组烧录方法及装置
CN112034808A (zh) 模组烧录授权追踪系统、模组烧录信息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4339621B (zh) 控制蓝牙网状网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4205799A (zh) 蓝牙网状网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339625B (zh) 设备联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