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0351A - 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80351A CN111680351A CN202010518539.1A CN202010518539A CN111680351A CN 111680351 A CN111680351 A CN 111680351A CN 202010518539 A CN202010518539 A CN 202010518539A CN 111680351 A CN111680351 A CN 1116803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ding
- shortest distance
- undirected graph
- floor
- targ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7—Optimisation of routes or paths, e.g.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预先配置有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在此基础上,对于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基于起终点信息,利用连通构件无向图即可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按照本申请方案可以自动、高效的对指定的起终点进行最短距离的计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B IM技术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区别于传统二维图纸的设计数据组织方式,将建筑相关构件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等设计数据通过创建构件的模型呈现出来。无论对构件采用二维还是三维的表达,这种将几何信息与属性信息附着在构件上的方式为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审查提供了基础。
对于建筑物,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后续审查阶段,通常会存在计算建筑内部指定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需求。以安全疏散距离为例,其是指建筑内部空间中距离安全出口最远点到安全出口的最短距离。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通过限制安全疏散距离,来保证疏散行动时间,因此,对于安全疏散距离的计算与审查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且繁琐的环节。在既定建筑内部空间的情况下,对于安全疏散距离的计算有明确地规范与规则。
现有技术中对于建筑物内两点间最短距离的计算,一般是由设计人员手动在二维图纸上计算,这种方式极大消耗人力资源,且耗时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便提供一种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建筑内,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信息;
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分别确定起点和终点与各连通构件间的连通性,得到与起点连通的第一目标连通构件,及与终点连通的第二目标连通构件;
编辑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以增加与所述第一目标连通构件连接的起始顶点、与所述第二目标连通构件连接的终止顶点,得到编辑后连通构件无向图;
基于所述编辑后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优选地,所述编辑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包括:
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增加代表起点的起始顶点和代表终点的终止顶点;
在起始顶点与代表所述第一目标连通构件的顶点之间连接边,边的权重为所述起点与所述第一目标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在终止顶点与代表所述第二目标连通构件的顶点之间连接边,边的权重为所述终点与所述第二目标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优选地,还包括:
获取预先配置的最短路径信息,所述最短路径信息包括:与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中每条边对应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最短路径;
参考所述最短路径信息,确定与所述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最短路径。
优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建筑区域无法通行,则对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进行更新,更新过程包括:将连通构件无向图中连通于所述目标建筑区域的每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顶点之间的边删除。
优选地,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建立过程,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识别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建筑区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
对于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计算该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建筑区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识别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建筑区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识别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空间、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以及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建筑区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空间、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每一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任一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顶点代表所述楼层内的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空间内的最短距离;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所述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中,顶点代表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楼层内的最短距离。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空间、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每一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包括:
针对每一楼层: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所述楼层包含的空间及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创建所述楼层的拓扑连接图,所述楼层包含的每一空间及连通空间的每一连通构件分别作为拓扑连接图中的一个节点,且存在连通关系的空间和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通过边连接;
基于所述楼层的拓扑连接图及,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所述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创建多楼层拓扑连接图,所述目标建筑内每一楼层及连通楼层的每一连通构件分别作为多楼层拓扑连接图中的一个节点,且存在连通关系的楼层和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通过边连接;
基于所述多楼层拓扑连接图及,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
优选地,还包括:
对于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记录该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路径。
一种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装置,包括:
起终点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建筑内,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信息;
无向图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距离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一种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上所述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的各个步骤。
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的各个步骤。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公开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预先配置有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在此基础上,对于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基于起终点信息,利用连通构件无向图即可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按照本申请方案可以自动、高效的对指定的起终点进行最短距离的计算。
进一步,在建筑设计阶段,应用本申请方法可以快速计算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有效辅助设计;在审查阶段,应用本申请方法能够快速计算建筑内安全疏散距离,且审查阶段的计算过程与设计阶段相对独立,不会受到设计方案主观上的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2示例了一种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示意图;
图3示例了一种单楼层的拓扑连接图;
图4示例了一种单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示意图;
图5示例了一种多楼层拓扑连接图;
图6示例了一种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的示意图
图7示例了一种对单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编辑后的示意图;
图8示例了一种对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编辑后的示意图;
图9示例了一种对单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更新后的示意图;
图10示例了一种对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更新后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案,可以用于对单体建筑内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进行计算。该方案可以应用于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设备中,该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设备可以是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如手机、电脑、IPAD、服务器、云等。
结合图1所述,本申请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目标建筑内,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BIM建筑模型中,将建筑相关构件通过创建构件的模型来呈现,目标建筑内可以包括建筑区域,如空间、楼层等,同时还可以包括构件,如门、窗、楼梯、电梯等。对于具备连通功能的构件,如门、楼梯、电梯,其能够将空间或楼层连通,此类构件可以定义为连通构件。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阶段,也可以应用于建筑审查阶段。
当应用于建筑设计阶段时,可以任意选择目标建筑内的两个点,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可以是建筑区域内的任意位置点,也可以是构件所在位置,如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不同空间内的两个点,或者,起点是某个空间内的一个点,终点是与起点所在空间最近的安全出口所对应的连通构件。
当应用于建筑审查阶段时,可以遍历所有空间边界的顶点,将其作为起点,并将距离起点最近的安全出口所对应的连通构件作为终点,计算起点和终点间的最短距离,基于此来审查建筑的设计方案是否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本步骤中,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信息可以是起点和终点所在的位置,如所处空间、楼层及具体位置坐标等。
步骤S110、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
具体的,本申请可以针对目标建筑预先配置与其对应的连通构件无向图。其中,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对于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创建过程,下文将详细介绍。
步骤S120、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具体的,由于连通构件无向图中包含了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信息,因此可以基于起终点信息,采用最短距离算法利用连通构件无向图来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预先配置有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在此基础上,对于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基于起终点信息,利用连通构件无向图即可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按照本申请方案可以自动、高效的对指定的起终点进行最短距离的计算。
进一步,在建筑设计阶段,应用本申请方法可以快速计算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有效辅助设计;在审查阶段,应用本申请方法能够快速计算建筑内安全疏散距离,且审查阶段的计算过程与设计阶段相对独立,不会受到设计方案主观上的影响。
为了便于表述,对本申请方案中接下来用到的变量进行定义:
1、S:建筑区域
2、Sp:建筑内部空间,简称空间
3、St:建筑楼层,简称楼层
4、Ct:连通建筑区域的构件,包括连通空间的构件和连通楼层的构件
5、G(V,E):以V为顶点,E为边所构件的无向图
结合图2所示,其示例了一种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示意图。
图2示例的连通构件无向图G(V,E)(V:Ct,E:S),目标建筑内包含的连通构件有Ct1、Ct2、Ct3。其中,Ct1和Ct2共同连通于建筑区域S1,Ct1和Ct3共同连通于建筑区域S2,Ct2和Ct3共同连通于建筑区域S3。
Ct1和Ct2之间的边的权重为,Ct1和Ct2在S1内的最短距离;Ct1和Ct3之间的边的权重为,Ct1和Ct3在S2内的最短距离;Ct2和Ct3之间的边的权重为,Ct2和Ct3在S3内的最短距离。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介绍了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一种可选建立过程。
本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到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如目标建筑的BIM建模信息模型数据。该设计数据可以定义有目标建筑内部的空间及边界,以及,对于能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定义有其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如空间或楼层。基于此,创建连通构件无向图的过程可以包括:
S1、基于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识别目标建筑内的建筑区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
S2、对于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计算该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本申请中可以采用现有的单空间内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算法,对于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计算其最短距离。在此基础上,对于不同空间的连通构件,可以在单空间内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算法的基础上,结合Dijkstra等寻路算法,来计算出不同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基于此,可以得到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的最短距离。
S3、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建筑区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
前述已经说明,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如图2示例的即为一种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示意图。
可选的,对于上述S1,基于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识别目标建筑内的建筑区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的过程,其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识别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空间、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以及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
具体的,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中可以定义有目标建筑内的空间及楼层,同时,对于能够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定义有其所连通的空间,对于能够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定义有其所连通的楼层。因此,可以基于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从中识别出目标建筑内的空间、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以及,识别出目标建筑内的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上述S3,创建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过程进行介绍。
可以了解的,建筑区域包括空间和楼层。则S3创建的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可以包括:每一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以及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具体的可以是:
S31、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空间、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每一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
其中,任一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顶点代表所述楼层内的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空间内的最短距离。
结合图4,其示例了一种单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示意图。
图4示例的单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G(V,E)(V:Ct,E:Sp)。其中,图4示例的楼层中包含的连通空间的构件有Ct1、Ct2和Ct3。其中,Ct1和Ct2共同连通于空间Sp2,Ct1和Ct3共同连通于空间Sp2,Ct2和Ct3共同连通于空间Sp2、Sp3。
Ct1和Ct2之间的边的权重为,Ct1和Ct2在Sp2内的最短距离;Ct1和Ct3之间的边的权重为,Ct1和Ct3在Sp2内的最短距离;Ct2和Ct3之间的边的权重为,Ct2和Ct3在Sp3内的最短距离。
S32、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
其中,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中,顶点代表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楼层内的最短距离。
结合图6,其示例了一种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的示意图。
图6示例的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G(V,E)(V:Ct,E:St)。图6示例的目标建筑中包含的连通楼层的构件有Ct A、Ct B和Ct C。其中,Ct A和Ct B共同连通于楼层St1和St2,CtA和Ct C共同连通于楼层St2,Ct B和Ct C共同连通于楼层St2。
Ct A和Ct B之间表示St1的边的权重为,Ct A和Ct B在St1内的最短距离;Ct A和Ct B之间表示St2的边的权重为,Ct A和Ct B在St2内的最短距离;Ct A和Ct C之间表示St2的边的权重为,Ct A和Ct C在St2内的最短距离;Ct B和Ct C之间表示St2的边的权重为,CtB和Ct C在St2内的最短距离。
进一步的,对上述S31,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空间、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每一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过程进行介绍。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针对每一楼层:
可以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所述楼层包含的空间及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创建所述楼层的拓扑连接图。
其中,所述楼层包含的每一空间及连通空间的每一连通构件分别作为拓扑连接图中的一个节点,且存在连通关系的空间和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通过边连接。
具体的,定义所述楼层包含的连通构件Ct数量为n,空间Sp数量为m,则可以通过各连通构件Ct之间的连接信息,记录Ct与Sp之间的连通性,并通过二维n*m矩阵保存。进而可以基于该二维n*m矩阵所保存的Ct与Sp之间的连通性,生成所述楼层的拓扑连接图。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楼层的拓扑连接图及,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所述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
具体的,可以基于所述楼层的拓扑连接图确定各连通构件Ct之间的连通性,进一步结合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可以生成所述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
一种示意的场景下,以图4对应的单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生成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基于所述楼层包含的空间及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创建所述楼层的拓扑连接图,如图3所示。
图3示例的楼层包含有空间Sp1、Sp2、Sp3、Sp4,包含的连通构件有Ct1、Ct2、Ct3,其中,Ct1连通于Sp1、Sp2;Ct2连通于Sp2、Sp3、Sp4;Ct3连通于Sp2、Sp3。
进一步,基于图3示例的各连通构件之间的连通性,结合Ct1与Ct2之间、Ct1与Ct3之间、Ct2与Ct3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生成如图4所示的单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
再进一步的,对上述S32,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的过程进行介绍。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
可以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创建多楼层拓扑连接图。
其中,所述目标建筑内每一楼层及连通楼层的每一连通构件分别作为多楼层拓扑连接图中的一个节点,且存在连通关系的楼层和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通过边连接。
具体的,定义目标建筑包含的连通于楼层的连通构件Ct数量为p,楼层St数量为q,则可以通过各连通构件Ct之间的连接信息,记录Ct与St之间的连通性,并通过二维p*q矩阵保存。进而可以基于该二维p*q矩阵所保存的Ct与St之间的连通性,生成目标建筑的多楼层拓扑连接图。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多楼层拓扑连接图及,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
具体的,可以基于所述多楼层拓扑连接图确定各连通构件Ct之间的连通性,进一步结合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可以生成目标建筑的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
一种示意的场景下,以图6对应的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的生成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基于目标建筑包含的楼层及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创建多楼层拓扑连接图,如图5所示。
图5示例的目标建筑包含有楼层St1、St2、St3,包含的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有CtA、Ct B、Ct C,其中,Ct A连通于St1、St2;Ct B连通于St1、St2;Ct C连通于St2、St3。
进一步,假设图3示例的单楼层的拓扑连接图为楼层St2的拓扑连接图,则在图5示例的多楼层拓扑连接图中,对于节点St2,可以将其与图3示例的拓扑连接图进行关联。
进一步,基于图5示例的各连通构件之间的连通性,结合Ct A与Ct B之间、Ct A与Ct C之间、Ct B与Ct C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生成如图6所示的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
可选的,在上述各实施例介绍的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建立过程的基础上,对于建立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中,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可以进一步记录该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在建立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过程中,对于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计算了该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则可以进一步记录该最短距离对应的最短路径,便于进一步向用户展示最短路径。
当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为单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时,对于图中各边,可以记录边所连接的两个顶点对应的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空间内的最短路径。
当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为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时,对于图中各边,可以记录边所连接的两个顶点对应的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楼层内的最短路径。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20,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的过程进行介绍。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方式下:
可以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分别确定起点和终点与各连通构件间的连通性,得到与起点连通的第一目标连通构件,及与终点连通的第二目标连通构件。
具体的,可以基于起终点信息,确定起点和终点所在的建筑区域,如所在的楼层、空间,进而基于起点和终点所在的建筑区域,确定起点和终点与各连通构件间的连通性。
可以理解的是,起点和终点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是空间内的点,也可以是目标建筑内的连通构件,在此基础上,起点或终点连通的目标连通构件即为自身。
示例如,起点为图3示例的空间Sp1内的点,终点为空间Sp4内的点,则起点连通的第一目标连通构件为Ct1,终点连通的第二目标连通构件为Ct2。
再示例如,起点为图3中的连通构件Ct1,终点为连通构件Ct2。则起点所连通的第一目标连通构件为自身:Ct1,终点连通的第二目标连通构件为自身:Ct2。
进一步,编辑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以增加与所述第一目标连通构件连接的起始顶点、与所述第二目标连通构件连接的终止顶点,得到编辑后连通构件无向图。
最后,基于所述编辑后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上述编辑连通构件无向图的过程,可以包括:
S1、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增加代表起点的起始顶点和代表终点的终止顶点。
S2、在起始顶点与代表所述第一目标连通构件的顶点之间连接边,边的权重为所述起点与所述第一目标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其中,起点与所述第一目标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可以按照最短距离算法计算得到。
S3、在终止顶点与代表所述第二目标连通构件的顶点之间连接边,边的权重为所述终点与所述第二目标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其中,终点与所述第二目标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可以按照最短距离算法计算得到。
接下来,以对图4示例的单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编辑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起点为空间Sp1内的点,终点为空间Sp4内的点,则起点连通的第一目标连通构件为Ct1,终点连通的第二目标连通构件为Ct2。
在图4示例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中增加起始顶点Start和终止顶点End,在Start与Ct1之间连接边,边代表空间Sp1,边的权重为起点与Ct1在Sp1内的最短距离。在End与Ct2之间连接边,边代表空间Sp4,边的权重为终点与Ct2在Sp4内的最短距离。
进一步,以对图6示例的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的编辑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起点位于St1内的点,终点位于St3内的点,则起点连通的第一目标连通构件为Ct A和Ct B,终点连通的第二目标连通构件为Ct C。
在图6示例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中增加起始顶点Start和终止顶点End,在Start与CtA之间连接边,边代表楼层St1,边的权重为起点与Ct1在St1内的最短距离;在Start与Ct B之间连接边,边代表楼层St1,边的权重为起点与Ct B在St1内的最短距离。在End与Ct C之间连接边,边代表楼层St3,边的权重为终点与Ct C在St3内的最短距离。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介绍可知,对于建立的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中,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在记录该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的同时,可以进一步记录该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路径。
基于此,本申请方法还可以包括:
获取预先记录的最短路径信息,该最短路径信息包括:与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中每条边对应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最短路径。
进一步,可以参考所述最短路径信息,确定与所述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最短路径。
通过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路径,可以在向用户展示最近距离的同时,进一步展示该最短路径,便于用户直观了解。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目标建筑内某个建筑区域内无法通行的情况,如目标建筑区域发生火灾或其它音素导致的无法通行。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能够正确得到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路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利用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最短距离之前,增加对连通构件无向图进行更新的过程,该更新过程可以包括:
若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建筑区域无法通行,则对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进行更新,更新过程包括:将连通构件无向图中连通于所述目标建筑区域的每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顶点之间的边删除。
进而,可以基于更新后的连通构件无向图,来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以图4示例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为例,假设空间Sp3发生了火灾无法通行,则可以将图4中连通于Sp3的每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顶点之间的边删除,得到更新后的连通构件无向图,如图9所示。
进一步以图6示例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为例,假设楼层St1发生了火灾无法通行,则可以将图6中连通于St1的每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顶点之间的边删除,得到更新后的连通构件无向图,如图10所示。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参见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起终点信息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目标建筑内,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信息;
无向图获取单元12,用于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距离计算单元13,用于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装置,可以利用预先配置的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对于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基于起终点信息,利用连通构件无向图即可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按照本申请方案可以自动、高效的对指定的起终点进行最短距离的计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设备可应用于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可选的,图12示出了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参照图12,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设备的硬件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至少一个存储器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通信接口2、存储器3、通信总线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处理器1、通信接口2、存储器3通过通信总线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
存储器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等,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存储有程序,处理器可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所述程序用于:
获取目标建筑内,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信息;
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可选的,所述程序的细化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参照上文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存储有适于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用于:
获取目标建筑内,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信息;
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可选的,所述程序的细化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参照上文描述。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且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建筑内,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信息;
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分别确定起点和终点与各连通构件间的连通性,得到与起点连通的第一目标连通构件,及与终点连通的第二目标连通构件;
编辑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以增加与所述第一目标连通构件连接的起始顶点、与所述第二目标连通构件连接的终止顶点,得到编辑后连通构件无向图;
基于所述编辑后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包括:
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增加代表起点的起始顶点和代表终点的终止顶点;
在起始顶点与代表所述第一目标连通构件的顶点之间连接边,边的权重为所述起点与所述第一目标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在终止顶点与代表所述第二目标连通构件的顶点之间连接边,边的权重为所述终点与所述第二目标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预先配置的最短路径信息,所述最短路径信息包括:与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中每条边对应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最短路径;
参考所述最短路径信息,确定与所述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最短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建筑区域无法通行,则对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进行更新,更新过程包括:将连通构件无向图中连通于所述目标建筑区域的每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顶点之间的边删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的建立过程,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识别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建筑区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
对于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计算该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建筑区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识别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建筑区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设计数据,识别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空间、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以及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建筑区域、连通建筑区域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空间、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每一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任一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顶点代表所述楼层内的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空间内的最短距离;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所述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中,顶点代表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楼层内的最短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空间、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每一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包括:
针对每一楼层: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所述楼层包含的空间及连通空间的连通构件,创建所述楼层的拓扑连接图,所述楼层包含的每一空间及连通空间的每一连通构件分别作为拓扑连接图中的一个节点,且存在连通关系的空间和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通过边连接;
基于所述楼层的拓扑连接图及,连通于同一空间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所述楼层的连通构件无向图。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及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楼层、连通楼层的连通构件,创建多楼层拓扑连接图,所述目标建筑内每一楼层及连通楼层的每一连通构件分别作为多楼层拓扑连接图中的一个节点,且存在连通关系的楼层和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通过边连接;
基于所述多楼层拓扑连接图及,连通于同一楼层的两个连通构件间的最短距离,创建多楼层连通构件无向图。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于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记录该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路径。
12.一种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起终点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建筑内,待确定最短距离的起终点信息;
无向图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目标建筑的连通构件无向图,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中的一个顶点代表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一个连通构件,连通于同一建筑区域的两个连通构件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为所述两个连通构件在所连通的建筑区域内的最短距离;
距离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起终点信息,利用所述连通构件无向图确定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
13.一种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的各个步骤。
14.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的各个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18539.1A CN111680351A (zh) | 2020-06-09 | 2020-06-09 | 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18539.1A CN111680351A (zh) | 2020-06-09 | 2020-06-09 | 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80351A true CN111680351A (zh) | 2020-09-18 |
Family
ID=7245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18539.1A Withdrawn CN111680351A (zh) | 2020-06-09 | 2020-06-09 | 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8035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89051A (zh) * | 2021-12-30 | 2022-05-13 | 上海思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设备 |
-
2020
- 2020-06-09 CN CN202010518539.1A patent/CN11168035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89051A (zh) * | 2021-12-30 | 2022-05-13 | 上海思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设备 |
CN114489051B (zh) * | 2021-12-30 | 2024-05-03 | 上海思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05210B2 (ja) | 三次元内部空間モデル生成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1107770A (ja) | 屋内空間データ作成支援システム及び屋内空間データ作成支援方法 | |
CN111680351A (zh) | 建筑内最短距离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455554B (zh) | 建筑辅助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计辅助设备 | |
CN111102980B (zh) | 路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3538562B (zh) | 室内面积确定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4282297A (zh) | 安全疏散距离计算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EP4254289A1 (en) | Data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 and management program | |
WO2020043942A1 (en) |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a virtual reality walkthrough | |
US20230315925A1 (en) | Library-based connections design automation | |
CN113901051A (zh) | 生成WebGL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20070146359A1 (en) | CAD apparatus, CA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AD program thereof | |
CN113408767A (zh) | 基于用户群的会议室预订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102531384B1 (ko) | 재난 안전 융합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7179109A1 (ja) | 位置推定プログラム、位置推定方法、及び位置推定装置 | |
CN103544354B (zh) | 基于网络的并行计算机动态仿真方法和装置 | |
CN115330943B (zh) | 多层空间三维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989982A (zh) | 一种带返回值函数的积木块构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 |
US11562513B2 (en) | Center line simplification device, network data generation system and program | |
JP3963761B2 (ja) | 建築物の性能評価書作成装置 | |
CN114596417B (zh) | 房屋装修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950437B (zh) | 一种室内的定位方法、定位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08280260A (zh) | 一种室内装修的粘贴吊顶模拟系统、设计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3724395B (zh) | 一种多楼层房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11767253B (zh) | 一种建筑模型文件的集成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