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0223B - 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0223B
CN111680223B CN202010322811.9A CN202010322811A CN111680223B CN 111680223 B CN111680223 B CN 111680223B CN 202010322811 A CN202010322811 A CN 202010322811A CN 111680223 B CN111680223 B CN 111680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user
account
course
pus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28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0223A (zh
Inventor
蔡家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ing A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ing A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ing A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ing A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228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80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80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0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0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0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6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social 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5Tracking the activity of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一账号发出的课程推送请求,课程推送请求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及课程推送信息;基于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至少获取第二用户的目标账号;基于第二用户的目标账号,分别自目标服务器获取第二用户的操作数据;基于第二用户于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的比对,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以及使第一服务器和待推送服务器通信以将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第二用户于待推送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实现跨平台课程推送。

Description

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开始使用各类网络通讯平台进行通讯。网络通信平台可以包括即时通讯平台、社交网络通讯平台以及独立的企业内部通讯平台等。尤其是对于企业内部的通讯平台,其还具有对员工进行管理的能力。然而企业内部的员工,若要与企业外的客户进行通讯时,考虑到企业外的客户并不具有该企业内部的通讯工具,从而企业内部的员工需要通过其它的即时通讯平台、社交网络通讯平台来与客户进行通讯。
然而,这样的操作方式,在需要进行课程推送时,需要分别登录多个通讯平台分别向不同的用户推送课程,同时,当被推送用户在多个平台上具有账号时,若向该多个账号推送课程,将造成资源浪费。
由此,对于多平台通讯中,如何在简化课程推送的同时,确定被推送用户的偏好通讯平台,以减少资源浪费,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相关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一账号发出的课程推送请求,所述课程推送请求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及课程推送信息,所述第一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于第一服务器的账号,所述第三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一服务器的账号;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至少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至少两个目标账号,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账号分别为所述第二用户于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账号;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至少两个目标账号,分别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操作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以及
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待推送服务器通信以将所述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所述第二用户的目标账号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数量一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第二服务器及第三服务器,所述目标账号包括第二用户于第二服务器的第四账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第六账号,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活跃度;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活跃度;
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将活跃度高的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登录时长、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通信频率、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对于共享内容的操作频率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登录时长、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通信频率、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对于共享内容的操作频率皆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活跃度正相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第二服务器及第三服务器,所述目标账号包括第二用户于第二服务器的第四账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第六账号,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
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将课程匹配度高的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如下步骤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一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添加的好友用户的好友用户账号;
根据所述好友用户账号,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具有账号的好友用户中,累加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
根据累加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一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其中,累加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与所述课程匹配度正相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如下步骤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一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中操作的共享内容及操作类型;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中操作的共享内容与所述待推送课程信息的匹配,筛选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中操作的共享内容,以生成共享内容集合;
根据所述共享内容集合中各共享内容的操作类型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一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其中,不同的操作类型具有不同的权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第二服务器及第三服务器,所述目标账号包括第二用户于第二服务器的第四账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第六账号,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偏好度,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偏好度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偏好度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正相关;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偏好度,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偏好度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偏好度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正相关;
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将偏好度高的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之后,且所述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待推送服务器通信以将所述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确定所述课程推送信息的数据类型。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确定所述课程推送信息的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操作数据,将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中操作频率最高的共享内容的数据类型作为所述课程推送信息的数据类型。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简化所述课程推送信息;
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未被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服务器通信以将所简化的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通过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发送信息,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及所述第三服务器中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通信的服务器;
使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确定的服务器通信以将所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通过所述第二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通信以将所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的通信界面,所述第二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账号;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通过所述第三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五账号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三服务器通信以将所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的通信界面,所述第五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账号。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跨平台课程推送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一账号发出的课程推送请求,所述课程推送请求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及课程推送信息,所述第一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于第一服务器的账号,所述第三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一服务器的账号;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至少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及第六账号,所述第四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第二服务器的账号,所述第六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第三服务器的账号;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及第六账号,分别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及第三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操作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及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的比对,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以及
推送模块,用于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待推送服务器通信以将所述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步骤。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通过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来整合企业内部的员工采用企业内部的通信工具与通用通信工具,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可以采用企业内部的通信工具来与采用其它通用通信工具的用户进行通信,由此,通过跨平台通信并确定被推送用户的偏好的通信工具,从简化课程推送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平台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与第三服务器的跨平台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第三服务器的跨平台通信整合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活跃度确定待推送服务器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课程匹配度确定待推送服务器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好友用户确定课程匹配度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共享内容的操作类型确定课程匹配度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偏好度确定待推送服务器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平台课程推送装置的模块图。
图11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示意图。
图12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步骤。例如,有的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可以是云端服务器、分布式服务器或者其它类型的服务器,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分别为不同通信工具的服务器。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为自主研发的企业内容的通信服务器,目标服务器为通用通信工具(例如微信、line、Kakao Talk等即时通信工具或者其它具有通信功能的社交网络,所述的社交网络例如是微博、Instagram、twitter、facebook等)的服务器。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自目标服务器获取的用户信息、用户数据皆经由用户授权后实现。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用户例如是企业员工,第二用户例如是非企业员工的普通用户。由此,第一用户可以通过自主研发的企业内容的通信服务器与其它通用服务器进行通信,在实现跨平台通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主研发的企业内容的通信服务器实现更多的便捷功能(例如绩效考核等)。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账号(第一账号至第六账号、目标账号)可以是用户昵称、用户邮箱、用户手机号等可以标识不同用户的账号。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的流程图。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一账号发出的课程推送请求,所述课程推送请求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及课程推送信息,所述第一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于第一服务器的账号,所述第三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一服务器的账号;
步骤S102: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至少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至少两个目标账号,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账号分别为所述第二用户于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账号;
步骤S103: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至少两个目标账号,分别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操作数据;
步骤S104: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以及
步骤S105: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待推送服务器通信以将所述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所述第二用户的目标账号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数量一致。
下面以目标服务器包括第二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为例,目标账号包括第四账号和第六账号,描述上述步骤:
首先,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一账号发出的课程推送请求,所述课程推送请求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及课程推送信息,所述第一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于第一服务器的账号,所述第三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一服务器的账号。
所述课程推送信息可以包括课程介绍、课程链接、课程视频中的一项或多项,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其次,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至少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及第六账号,所述第四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第二服务器的账号,所述第六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第三服务器的账号。
具体而言,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第四账号及第六账号关联地储存在第一服务器中。第四账号和第六账号还分别与第二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关联。
再次,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及第六账号,分别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及第三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操作数据。
具体而言,如本发明在前描述的,步骤S103可以经由第二用户授权后实现。
又次,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及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的比对,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比对方式,在下文中将分别结合图5至图9进行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然后,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待推送服务器通信以将所述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
在本发明提供的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中,通过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来整合企业内部的员工采用企业内部的通信工具与通用通信工具,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可以采用企业内部的通信工具来与采用其它通用通信工具的用户进行通信,由此,通过跨平台通信并确定被推送用户的偏好的通信工具,从简化课程推送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本发明基于跨平台通信实现,下面分别结合图2至图4描述本发明提供的跨平台通信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平台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跨平台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至少于第一服务器,使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及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关联,所述第一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一服务器中的账号,所述第二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二服务器中的账号。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在第一服务器中储存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和第二账号的关联。在一些变化例中,可以在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中,皆储存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和第二账号的关联。上述的关联可以以映射表的形式储存,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步骤S120:响应于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在第二服务器向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基于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于第一服务器生成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所述第四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第二服务器的账号。
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于第一服务器生成的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所需的用户信息可以经由第二用户的授权从所述第二服务器中获取。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应用场景中,由于第二用户无需通过第三账号登录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可以仅仅用作在第一服务器中的第二用户的标识和区分。
步骤S130:至少于第一服务器,使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与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关联。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在第一服务器中储存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和第四账号的关联。在一些变化例中,可以在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中,皆储存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和第四账号的关联。上述的关联可以以映射表的形式储存,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步骤S140: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通过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通信以将所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的通信界面。
步骤S150: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通过所述第二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通信以将所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的通信界面。
具体而言,上述步骤S140和步骤S150之前还包括在第二服务器中实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和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的好友添加的步骤。
由此,通过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来整合企业内部的员工采用企业内部的通信工具与通用通信工具,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可以采用企业内部的通信工具来与采用其它通用通信工具的用户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通过一包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的链接、二维码生成所述好友添加请求。由此,第二用户可以以第四账号在登录第二服务器的情况下,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从而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的信息,以快速便捷地在第二服务器中实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和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的好友添加动作。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考虑到同一用户通常会使用多个通讯工具,因此,本发明还提供第一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的交互,以实现第一员工通过第一服务器选择性地与第二用户在第二服务器或第三服务器的账号进行通信。具体而言,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与第三服务器的跨平台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3共示出如下步骤:
步骤S111:于所述第一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使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及第一用户的第五账号关联,所述第五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三服务器中的账号。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在第一服务器中储存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和第五账号的关联。在一些变化例中,可以在第一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中,皆储存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和第五账号的关联。上述的关联可以以映射表的形式储存,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步骤S121:响应于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在第三服务器向第一用户的第五账号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基于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于第一服务器匹配该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
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在第一服务器匹配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的第二用户的用户信息,可以经由第二用户的授权从所述第三服务器中获取。进一步地,根据前述步骤S120中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的类型,确定自第三服务器中获取的用户信息的类型。例如,第三账号为用户手机号,则本步骤中自第三服务器中获取的用户手机号以进行匹配;又例如,第三账号为用户邮箱,则本步骤中自第三服务器中获取的用户邮箱以进行匹配。
步骤S131:于所述第一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使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与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关联。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在第一服务器中储存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和第六账号的关联。在一些变化例中,可以在第一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中,皆储存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和第六账号的关联。上述的关联可以以映射表的形式储存,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步骤S141: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通过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三服务器通信以将所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的通信界面。
步骤S151: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通过所述第三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五账号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三服务器通信以将所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的通信界面。
具体而言,上述步骤S141和步骤S151之前还包括在第三服务器中实现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和第一用户的第五账号的好友添加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服务器与使用不同通信工具(第二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为了保证第一用户处的通信的连续性和信息的完整性,本发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整合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通过所述第二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发送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通过所述第三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五账号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的通信界面的同一通信窗口中。由此,即使第一用户通过不同的服务器(不同的通信工具)与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整个通信过程仍然可以完整连续地展示于同一通信窗口中。进一步地,上述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第三服务器的跨平台通信整合的流程图。图5共示出如下步骤:
步骤S201: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所述通信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以及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通过所述第二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发送的信息。
步骤S202: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查询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
步骤S203: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查询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
步骤S204: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查询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与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的通信窗口。
步骤S205: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与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的通信窗口。
步骤S206: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三服务器发送的第二通信数据,所述第二通信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五账号以及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通过所述第三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五账号发送的信息。
步骤S207: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五账号查询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
步骤S208: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查询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
步骤S209: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查询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与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的通信窗口。
步骤S210: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第二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与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的通信窗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可按不同的顺序执行,例如,步骤S201至步骤S205在步骤S206至步骤S210之后执行;又例如,步骤S201至步骤S205和步骤S206至步骤S210同步执行;再例如,步骤S202和步骤S203可以同步执行或以相反的顺序执行;还例如,步骤S207和步骤S208可以同步执行或以相反的顺序执行。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皆有第一服务器执行。在一些变化例中,上述账号匹配查询的步骤也可由第二服务器/第三服务器执行。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进一步地,考虑到本发明的应用场景,为了避免对于第二服务器/第三服务器的更改,优选地,上述步骤皆在第一服务器中执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按发送时间/接收时间由远及近依次显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与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的通信窗口。由此,以使得同一通信窗口中的信息在时间上更具连续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可以分别以第一可视化形式及第二可视化形式显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与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的通信窗口,所述第一可视化形式和所述第二可视化形式用于区别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例如,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分别由不同颜色的对话框、不同颜色的文字、不同字体、或者不同的标识图案进行区分,由此,可直观地在同一通信窗口中区分不同来源的信息。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通过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发送信息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选择,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通信或者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三服务器通信。由此,第一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所要通信的服务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通过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发送信息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与该第二用户通信中,将所述第一服务器上一次通信的服务器作为本次通信的服务器。由此,自动实现对话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地,上述步骤可以结合来实现,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下面将分别结合图5至图9描述图1中步骤S104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及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的比对,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的多个实施方式。
首先参见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活跃度确定待推送服务器的流程图。图5共示出如下步骤:
步骤S161: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活跃度。
步骤S162: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活跃度。
步骤S163: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将活跃度高的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
具体而言,在上述步骤S161和步骤S162中,所述操作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登录时长、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通信频率、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对于共享内容的操作频率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登录时长、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通信频率、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对于共享内容的操作频率皆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活跃度正相关。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将登录时长、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通信频率、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对于共享内容的操作频率中的一项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作为所述活跃度,以从一个维度表示用户在该通信工具的活跃程度。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分别将登录时长、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通信频率、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对于共享内容的操作频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到0-100之间的数值,通过加权求和获得活跃度。登录时长、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通信频率、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对于共享内容的操作频率的权重可以相同或按需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共享内容可以是各用户发布至公共浏览的内容。例如,微信朋友圈的文字、图片、视频、链接;微博上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对共享内容的操作可以包括点击、点赞、转发、收藏等,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由此,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将活跃度高的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以提高用户查看推送课程信息的概率。进一步地,上述步骤数据无需进行复杂的算法,对数据传输带宽要求交底,同时提高待推送服务器的确定速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可以根据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和第六账号分别自第二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判断第二用户是否在线,若第二用户仅在一服务器在线,则可直接将该服务器作为待推送服务器。若第二用户并非仅在一服务器在线,则通过上述步骤S161至步骤S163来确定带推送服务器。
下面参见图6,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课程匹配度确定待推送服务器的流程图。图6共示出如下步骤:
步骤S171: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
步骤S172: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
步骤S173: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将课程匹配度高的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
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两种课程匹配度实现方式。如图7,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好友用户确定课程匹配度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如下步骤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一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
步骤S301: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添加的好友用户的好友用户账号。
步骤S302:根据所述好友用户账号,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具有账号的好友用户中,累加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
步骤S303:根据累加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一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其中,累加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与所述课程匹配度正相关。
由此,通过上述步骤S301至步骤S303通过对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的统计,判断哪一服务器更适合推送课程。可以理解,若将课程推送至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更多的服务器,将更利于第二用户从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中了解更多的课程信息。同时,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中的好友用户对该推送课程更为感兴趣,当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分享该推送课程时将为该推送课程提供更广的传播路径。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301至步骤S303可以将累加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归一化后,获得课程匹配度,以供进行课程匹配度的比较。
参见图8,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共享内容的操作类型确定课程匹配度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如下步骤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一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
步骤S311: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中操作的共享内容及操作类型。
共享内容可以是各用户发布至公共浏览的内容。例如,微信朋友圈的文字、图片、视频、链接;微博上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对共享内容的操作类型可以包括点击、点赞、转发、收藏等,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步骤S312:根据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中操作的共享内容与所述待推送课程信息的匹配,筛选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中操作的共享内容,以生成共享内容集合。
具体而言,共享内容与待推送课程信息可以通过待推送课程信息的关键词与共享内容进行匹配。当共享内容为文字时,可以直接通过文字进行精准匹配或模糊匹配。当共享内容为图片时,可以通过经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提供用于描述图片的摘要文本,由此,通过摘要文本与关键词进行精准匹配或模糊匹配。当共享内容为视频时,可以根据语音识别将视频中的音频转换为文本,与关键词进行精准匹配或模糊匹配。当共享内容的视频不具有语音数据时,可以提取视频的关键帧,并将关键帧作为图片,过经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提供用于描述图片的摘要文本,组合获得描述视频的摘要文本集合,由此,通过摘要文本集合与关键词进行精准匹配或模糊匹配。当共享内容的视频为链接时,可以根据其所链接的内容中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上述匹配操作。以上仅仅示意性的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多种匹配方式,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上述步骤S312通过匹配,将与待推送课程信息匹配的共享内容生成共享内容集合。
步骤S313:根据所述共享内容集合中各共享内容的操作类型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一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其中,不同的操作类型具有不同的权重。
具体而言,步骤S313首先可以根据不同的操作类型,统计共享内容的数量。例如,对共享内容的操作类型可以包括点击、点赞、转发、收藏时。共享内容集合中,对共享内容的操作类型为点击的数量为500、点赞的数量为50、转发的数量为20、收藏的数量为10。将上述数量与不同操作类型的权重加权求和以获得课程匹配度。各操作类型的权重可以按收藏、转发、点赞、点击依次减小。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由此,根据第二用户的操作数据及课程匹配度的计算可以获知第二用户在哪一服务器中更愿意进行与该待推送课程信息相关的共享内容的操作。当向该服务器发送推送课程信息时,第二用户更愿意打开,并执行诸如点击、点赞、转发、收藏的操作,从而为该推送课程提供更广的传播路径。
进一步地,图7及图8所描述的两种课程匹配度的执行可以单独或组合来实现,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下面参见图9,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偏好度确定待推送服务器的流程图。图9共示出如下步骤:
步骤S191: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偏好度,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偏好度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偏好度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正相关。
步骤S192: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偏好度,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偏好度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偏好度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正相关。
步骤S193: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将偏好度高的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
具体而言,活跃度和课程匹配度的计算已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在此不予赘述。进一步地,活跃度和课程匹配度可以在映射至同一分值空间后,通过加权求和或者计算其平均值以获得偏好度。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由此,通过活跃度和课程匹配度的结合,来确定待推送服务器,以提高用户查看推送课程信息的概率的同时为该推送课程提供更广的传播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现中,图1所述步骤S104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及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的比对,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之后,且所述步骤S105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待推送服务器通信以将所述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确定所述课程推送信息的数据类型。具体而言,可以根据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操作数据,将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中操作频率最高的共享内容的数据类型作为所述课程推送信息的数据类型。例如,第二用户于待推送服务器中操作频率最高的共享内容的数据类型为文字,则向第二用户推送的课程推送信息的数据类型也设置为文字;第二用户于待推送服务器中操作频率最高的共享内容的数据类型为视频,则向第二用户推送的课程推送信息的数据类型也设置为视频,以此类推。进一步地,上述步骤可以通过预存多种不同数据类型的待推送课程信息,并根据所确定的数据类型多个种不同数据类型的待推送课程信息中提取该数据类型的待推送课程信息进行推送。由此,以使得待推送课程信息符合用户的偏好操作的数据类型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现中,图1所述步骤S104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及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的比对,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之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简化所述课程推送信息;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未被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服务器通信以将所简化的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例如,若第二服务器为待推送服务器,则向第二服务器推送视频类型的课程推送信息,而向第三服务器推送文字类型的课程推送信息。由此,便于用户可以在登录第二服务器的通信工具和第三服务器的通信工具时,可以获得待推送课程信息的同时,避免推送同数据类型的待推送课程信息对带宽的需求,且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用户体验。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仅描述了第一服务器至第三服务器,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现中,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八账号,所述第八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第四服务器的账号;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八账号,自所述第四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操作数据,其中,所述待推送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以及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操作数据的比对,自所述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三服务器和所述第四服务器中确定。由此,本发明可以实现更多通信工具的用户操作数据的比对,以实现课程推送信息的推送。
以上仅仅是示意性地描述了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第三服务器和第四服务器的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以实现第五服务器、第六服务器等,这些变化方式皆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仅仅是本发明的多个具体实现方式,各具体实现可以单独或组合来实现,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平台课程推送装置的模块图。跨平台课程推送装置400包括接收模块410、第一获取模块420、第二获取模块430、确定模块440以及推送模块450。
接收模块410用于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一账号发出的课程推送请求,所述课程推送请求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及课程推送信息,所述第一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于第一服务器的账号,所述第三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一服务器的账号。
第一获取模块420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至少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至少两个目标账号,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账号分别为所述第二用户于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账号。
第二获取模块430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至少两个目标账号,分别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操作数据。
确定模块440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
推送模块450用于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待推送服务器通信以将所述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跨平台课程推送装置中,通过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来整合企业内部的员工采用企业内部的通信工具与通用通信工具,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可以采用企业内部的通信工具来与采用其它通用通信工具的用户进行通信,由此,通过跨平台通信并确定被推送用户的偏好的通信工具,从简化课程推送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图10仅仅是示意性的示出本发明提供的跨平台课程推送装置400,在不违背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模块的拆分、合并、增加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供的跨平台课程推送装置400可以由软件、硬件、固件、插件及他们之间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例如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参考图11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7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租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租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租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租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的步骤。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500。图12显示的电子设备5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5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5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5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520和处理单元510)的总线530、显示单元540等。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5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5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510可以执行如图1至图9任一附图所示的步骤。
所述存储单元5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5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5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5203。
所述存储单元5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5205的程序/实用工具5204,这样的程序模块5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5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5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6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租户能与该电子设备5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5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5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5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5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560可以通过总线530与电子设备5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5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通过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来整合企业内部的员工采用企业内部的通信工具与通用通信工具,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可以采用企业内部的通信工具来与采用其它通用通信工具的用户进行通信,由此,通过跨平台通信并确定被推送用户的偏好的通信工具,从简化课程推送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一账号发出的课程推送请求,所述课程推送请求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及课程推送信息,所述第一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于第一服务器的账号,所述第三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一服务器的账号;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至少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至少两个目标账号,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账号分别为所述第二用户于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账号;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至少两个目标账号,分别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操作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
以及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待推送服务器通信以将所述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
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所述第二用户的目标账号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数量一致;
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第二服务器及第三服务器,所述目标账号包括第二用户于第二服务器的第四账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第六账号,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
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将课程匹配度高的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偏好度,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偏好度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偏好度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正相关;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偏好度,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偏好度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偏好度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活跃度及课程匹配度正相关;
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将偏好度高的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
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一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添加的好友用户的好友用户账号;
根据所述好友用户账号,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具有账号的好友用户中,累加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
根据累加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一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其中,累加参与过推送课程的好友用户的数量与所述课程匹配度正相关;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中操作的共享内容及操作类型;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中操作的共享内容与待推送课程信息的匹配,筛选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中操作的共享内容,以生成共享内容集合;
根据所述共享内容集合中各共享内容的操作类型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一服务器的课程匹配度,其中,不同的操作类型具有不同的权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第二服务器及第三服务器,所述目标账号包括第二用户于第二服务器的第四账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第六账号,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活跃度;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操作数据计算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活跃度;
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和所述第三服务器中,将活跃度高的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登录时长、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通信频率、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对于共享内容的操作频率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登录时长、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通信频率、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对于共享内容的操作频率皆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活跃度正相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之后,且所述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待推送服务器通信以将所述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确定所述课程推送信息的数据类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确定所述课程推送信息的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操作数据,将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中操作频率最高的共享内容的数据类型作为所述课程推送信息的数据类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简化所述课程推送信息;
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未被确定为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服务器通信以将所简化的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通过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发送信息,自所述第二服务器及所述第三服务器中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通信的服务器;
使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确定的服务器通信以将所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该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四账号通过所述第二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账号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通信以将所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的通信界面,所述第二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于所述第二服务器的账号;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六账号通过所述第三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五账号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三服务器通信以将所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的通信界面,所述第五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账号。
8.一种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跨平台课程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一账号发出的课程推送请求,所述课程推送请求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及课程推送信息,所述第一账号为所述第一用户于第一服务器的账号,所述第三账号为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第一服务器的账号;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三账号,至少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至少两个目标账号,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账号分别为所述第二用户于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账号;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用户的至少两个目标账号,分别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操作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分别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的操作数据比对,自所述至少两个目标服务器中确定一待推送服务器;以及推送模块,用于使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待推送服务器通信以将所述课程推送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用户于所述待推送服务器的账号的通信界面。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
CN202010322811.9A 2020-04-22 2020-04-22 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80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2811.9A CN111680223B (zh) 2020-04-22 2020-04-22 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2811.9A CN111680223B (zh) 2020-04-22 2020-04-22 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0223A CN111680223A (zh) 2020-09-18
CN111680223B true CN111680223B (zh) 2024-03-29

Family

ID=72451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2811.9A Active CN111680223B (zh) 2020-04-22 2020-04-22 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8022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1201A (zh) * 2013-07-19 2015-01-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进行微博信息提醒的方法、系统、微博服务器及客户端
CN108833521A (zh) * 2018-06-06 2018-11-1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62975A (zh) * 2019-02-15 2019-07-02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0347979A (zh) * 2019-07-18 2019-10-18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分屏跨应用的信息分享方法、装置与触控终端、存储介质
CN110362750A (zh) * 2019-07-19 2019-10-2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1201A (zh) * 2013-07-19 2015-01-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进行微博信息提醒的方法、系统、微博服务器及客户端
CN108833521A (zh) * 2018-06-06 2018-11-1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62975A (zh) * 2019-02-15 2019-07-02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0347979A (zh) * 2019-07-18 2019-10-18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分屏跨应用的信息分享方法、装置与触控终端、存储介质
CN110362750A (zh) * 2019-07-19 2019-10-2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0223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8194B2 (en) Collaboration group recommendations derived from request-action correlations
CN109033408B (zh) 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7831673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offline chat messages
US20180239824A1 (en) Targeted feedback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2509690A (zh) 用于控制质量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99700A (zh) 消息显示方法、消息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80278561A1 (en) Document processing
US794563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a recipient of a communication
CN114244793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80365319A1 (en) Identifying relationships from communication content
CN111443973B (zh) 备注信息的填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80224A (zh) 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680223B (zh) 跨平台课程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420230A (zh) 基于群聊的匹配咨询推送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765483A (zh) 基于活动的匹配推荐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00090284A1 (en) Socially-enabled motivational predisposition prediction
CN113159707B (zh) 讨论信息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35318B (zh) 一种信息回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878761B (zh) 直播互动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US11250085B2 (en) User-specific summary generation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tent analysis
JP2024506519A (ja) 仮想対話システムの性能評価及び強化
US11323402B2 (en) Spatial topic representation of messages
CN113947166A (zh) 问卷统计实时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00534A (zh) 页面分享中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682998A (zh) 跨平台课程推送触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4

Address after: 200030 unit 01, room 801, 166 Kaibin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Ping A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52, 86 Tianshui Road,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TUTORABC NETWORK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