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8626B - 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8626B
CN111678626B CN202010798754.1A CN202010798754A CN111678626B CN 111678626 B CN111678626 B CN 111678626B CN 202010798754 A CN202010798754 A CN 202010798754A CN 111678626 B CN111678626 B CN 111678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ressure
inner ring
outer ring
deno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87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8626A (zh
Inventor
袁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 Yi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aoyongs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aoyongs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aoyongs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987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8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8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8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8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8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16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using properties of piezoelectric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包括:若干挠性材料制作的基片,以及设置在基片两端的正极以及负极,通过测定正负极之间的电压,转换为测量的压力信息;所述基片包括设置在绝缘基柱外侧的内环基片,以及设置在内环外侧的外环基片,在内环基片与外环基片之间设置第一横向基片以及第一竖向基片;所述第一横向基片、第一竖向基片交叉设置以将内环基片和外环基片分别划分为四个区域,其中,外环基片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外环部、第二外环部、第三外环部和第四外环部,内环基片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内环部、第二内环部、第三内环部和第四内环部,各个区域之间在收到压力感知后,通过变形在正负极之间产生电压变化。

Description

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敏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装置的人机交互不再仅仅局限于按键,各种触摸输入式人机交互装置相继发明,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直接在显示面板上进行触摸操作。为了实现手、笔等触点点击的坐标输入,现有技术主要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接触面(即,手指、笔等触点直接接触的一面)上设置带有传感器的触控装置,从而实现在显示面板上直接进行人机交互。
目前存在有多种触摸输入装置,但都存在着各种缺陷。例如,红外对管式触控装置,其采用红外传感器,其缺陷是不能在强光及屏幕上有遮挡物时进行触控操作;电阻式触控装置,其采用电阻式传感器,其缺陷是透光率较差,需要一定压力才能进行触控操作;电容式触控装置,其采用电容式传感器,其缺陷是只能用手或者类手的触控点击装置,有水时无法进行触控操作等。另外,电阻式和电容式触控装置均需要在显示面板前铺设传感器膜,这会影响显示效果,尤其是在采用反射式显示屏时更为明显。
现有的压电传感器,虽然设置敏感元件,如敏感条,但一般采用并排方式或者串接方式设定,在测定电压或者转化压力信息时,其只能通过线性或者叠加的方式测定电压或者压力值信息,其测量范围较窄且易收到环境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解决压敏传感器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进行检测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发提供了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包括若干挠性材料制作的基片,以及设置在基片两端的正极以及负极,通过测定正负极之间的电压,转换为测量的压力信息;
所述基片包括设置在绝缘基柱外侧的内环基片,以及设置在内环外侧的外环基片,在内环基片与外环基片之间设置第一横向基片以及第一竖向基片;所述第一横向基片、第一竖向基片交叉设置以将内环基片和外环基片分别划分为四个区域,其中,外环基片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外环部、第二外环部、第三外环部和第四外环部,内环基片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内环部、第二内环部、第三内环部和第四内环部,各个区域之间在收到压力感知后,通过变形在正负极之间产生电压变化;
其中,在任意的其中一区域内,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
U1=U11 + U21 +U31 +U41 (1)
其中,U11表示外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21表示内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31表示第一横向基片产生的压差,U41表示第一竖向基片产生的压差;
在单区域压差测定过程中,Ui=di x Ai (2)
其中,d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A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与电压的计算系数。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在所述单一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1 + S21 +S31 +S41 ) x B x K1/(1/4 x S) (3)
式中,S11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1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1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1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K1表示单一区域计算系数,确定单一区域计算系数为0.899,S为各基片的总面积。
进一步地,在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1 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四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进一步地,在任意的其中相邻的两个区域内,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
U1=U12 + U22 +U32 +U42 (4)
其中,U12表示外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22表示内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32表示第一横向基片产生的压差,U42表示第一竖向基片产生的压差。
在单区域压差测定过程中,Ui=di x Ai (5)
在该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2 + S22 +S32 +S42 ) x B x K2/(1/4 x S) (6)
式中,S12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2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2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2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K2表示两个区域计算系数,确定两个区域计算系数为0.914。
进一步地,在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09 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09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四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进一步地,在任意的其中相邻的三个区域内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U1、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U2,其中,在该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3+ S23+S33 +S43 ) x B x K3/(1/4 x S) (7)
式中,S13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3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3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3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K3表示三个区域计算系数,确定三个区域计算系数为0.923。
进一步地,在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09 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09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四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进一步地,在任意的其中相对的两个区域内,则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
U1=U14 + U24 +U34 +U44 (8)
其中,U14表示外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24表示内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34表示第一横向基片产生的压差,U44表示第一竖向基片产生的压差。
进一步地,在单区域压差测定过程中,Ui=di x Ai (9)
其中,d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A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与电压的计算系数;
在该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4 + S24 +S34 +S44) x B x K4/(1/4 x S) (10)
式中,S14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4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4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4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K4表示两个区域计算系数,确定两个区域计算系数为0.911。
进一步地,在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11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11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两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通过设置绝缘基柱外侧的内环基片,以及设置在内环外侧的外环基片,在内环基片与外环基片之间设置第一横向基片以及第一竖向基片;所述第一横向基片、第一竖向基片交叉设置以将内环基片和外环基片分别划分为四个区域,将各个区域分别设定不同区域,相对或者相邻区域均能够进行测定,不但能够采用线性或者串接方式,通过线性、曲线、指数或者叠加的方式测定电压或者压力值信息,测量范围比较广泛。
尤其,在任意的其中一区域内,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U1=U11 + U21 +U31 +U41 ,其中,U11表示外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21表示内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31表示第一横向基片产生的压差,U41表示第一竖向基片产生的压差;在单区域压差测定过程中,Ui=di x Ai ,其中,d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A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与电压的计算系数。在单一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U2=(S11 + S21 +S31 +S41 ) x B x K1/(1/4 x S),式中,S11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1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1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1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K1表示单一区域计算系数,确定单一区域计算系数为0.899,S为各基片的总面积。在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1 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四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尤其,本发明中,受压面积可能为部分基片面积,在对单一区域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单一区域内只有部分基片受到压力,获取压差值时,根据单一区域,设定换算系数K1,以使测量准确。
尤其,由于相邻区域的受压面积损失较小,因此,在判定两种检测方式的误差时,应缩小误差范围,其判定系数为0.09。由于相对区域的受压面积损失较大,容易出现测定误差较大的情况,因此,在判定两种检测方式的误差时,应缩小误差范围,其判定系数为0.1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侧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传感器包括若干挠性材料制作的基片,以及设置在基片两端的正极11以及负极12,通过测定正负极之间的电压,转换为测量的压力信息,其中,基片绕设在中间的绝缘基柱5上、或者相互搭接设置。
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基片包括设置在绝缘基柱5外侧的内环基片4,以及设置在内环外侧的外环基片3,在内环基片与外环基片之间设置第一横向基片31以及第一竖向基片32。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横向基片、第一竖向基片将内环基片和外环基片的交叉点分别划分为四个区域,其中,外环基片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外环部311、第二外环部312、第三外环部和第四外环部;内环基片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内环部411、第二内环部412、第三内环部和第四内环部,各个区域之间在收到压力感知后,通过变形在正负极之间产生电压变化。
具体而言,本发明在测定压力时,根据在不同基片上的受力长度信息确定电压变化,其中,在任意的其中一区域内,如第一区域内,则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
U1=U11 + U21 +U31 +U41 (1)
其中,U11表示外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21表示内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31表示第一横向基片产生的压差,U41表示第一竖向基片产生的压差。
在单区域压差测定过程中,Ui=di x Ai (2)
其中,d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A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与电压的计算系数,其为常规换算系数,根据基片的材质可计算得出,此为常规数据,不再限定。
在该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1 + S21 +S31 +S41 ) x B x K1/(1/4 x S) (3)
式中,S11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1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1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1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其为常规换算系数,根据基片的材质可计算得出,此为常规数据,不再限定。K1表示单一区域计算系数,确定单一区域计算系数为0.899,S为各基片的总面积。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受压面积可能为部分基片面积,在对单一区域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单一区域内只有部分基片受到压力,获取压差值时,根据单一区域,设定换算系数K1,以使测量准确。
在获取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1 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四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具体而言,在任意的其中相邻的两个区域内,如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则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
U1=U12 + U22 +U32 +U42 (4)
其中,U12表示外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22表示内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32表示第一横向基片产生的压差,U42表示第一竖向基片产生的压差。
在单区域压差测定过程中,Ui=di x Ai (5)
其中,d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A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与电压的计算系数,其为常规换算系数,根据基片的材质可计算得出,此为常规数据,不再限定。
在该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2 + S22 +S32 +S42 ) x B x K2/(1/4 x S) (6)
式中,S12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2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2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2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其为常规换算系数,根据基片的材质可计算得出,此为常规数据,不再限定。K2表示两个区域计算系数,确定两个区域计算系数为0.914。
在获取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09 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09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四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由于相邻区域的受压面积损失较小,因此,在判定两种检测方式的误差时,应缩小误差范围,其判定系数为0.09。具体而言,在任意的其中相邻的三个区域内,如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内,则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U1、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U2,其中,在该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3+ S23+S33 +S43 ) x B x K3/(1/4 x S) (7)
式中,S13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3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3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3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其为常规换算系数,根据基片的材质可计算得出,此为常规数据,不再限定。K3表示三个区域计算系数,确定三个区域计算系数为0.923。
在获取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09 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09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四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具体而言,在任意的其中相对的两个区域内,如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内,则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
U1=U14 + U24 +U34 +U44 (8)
其中,U14表示外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24表示内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34表示第一横向基片产生的压差,U44表示第一竖向基片产生的压差。
在单区域压差测定过程中,Ui=di x Ai (9)
其中,d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A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与电压的计算系数,其为常规换算系数,根据基片的材质可计算得出,此为常规数据,不再限定。
在该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4 + S24 +S34 +S44) x B x K4/(1/4 x S) (10)
式中,S14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4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4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4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其为常规换算系数,根据基片的材质可计算得出,此为常规数据,不再限定。K4表示两个区域计算系数,确定两个区域计算系数为0.911。
在获取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11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11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两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由于相对区域的受压面积损失较大,容易出现测定误差较大的情况,因此,在判定两种检测方式的误差时,应缩小误差范围,其判定系数为0.1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挠性材料制作的基片,以及设置在基片两端的正极以及负极,通过测定正负极之间的电压,转换为测量的压力信息;
所述基片包括设置在绝缘基柱外侧的内环基片,以及设置在内环外侧的外环基片,在内环基片与外环基片之间设置第一横向基片以及第一竖向基片;所述第一横向基片、第一竖向基片交叉设置以将内环基片和外环基片分别划分为四个区域,其中,外环基片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外环部、第二外环部、第三外环部和第四外环部,内环基片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内环部、第二内环部、第三内环部和第四内环部,各个区域之间在收到压力感知后,通过变形在正负极之间产生电压变化;
其中,在任意的其中一区域内,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
U1=U11 + U21 +U31 +U41 (1)
其中,U11表示外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21表示内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31表示第一横向基片产生的压差,U41表示第一竖向基片产生的压差;
在单区域压差测定过程中,Ui=di x Ai (2)
其中,d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A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与电压的计算系数。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单一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1 + S21 +S31 +S41 ) x B x K1/(1/4 x S) (3)
式中,S11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1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1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1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K1表示单一区域计算系数,确定单一区域计算系数为0.899,S为各基片的总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1 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四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任意的其中相邻的两个区域内,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
U1=U12 + U22 +U32 +U42 (4)
其中,U12表示外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22表示内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32表示第一横向基片产生的压差,U42表示第一竖向基片产生的压差,
在单区域压差测定过程中,Ui=di x Ai (5)
在该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2 + S22 +S32 +S42 ) x B x K2/(1/4 x S) (6)
式中,S12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2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2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2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K2表示两个区域计算系数,确定两个区域计算系数为0.9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09 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09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四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任意的其中相邻的三个区域内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U1、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U2,其中,在该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3+ S23+S33 +S43 ) x B x K3/(1/4 x S) (7)
式中,S13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3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3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3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K3表示三个区域计算系数,确定三个区域计算系数为0.9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09 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09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四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任意的其中相对的两个区域内,则第一压力检测信息为:
U1=U14 + U24 +U34 +U44 (8)
其中,U14表示外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24表示内环基片产生的压差,U34表示第一横向基片产生的压差,U44表示第一竖向基片产生的压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区域压差测定过程中,Ui=di x Ai (9)
其中,d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Ai表示对应的基片受压长度与电压的计算系数;
在该区域内计算第二压力检测信息为:
U2=(S14 + S24 +S34 +S44) x B x K4/(1/4 x S) (10)
式中,S14表示外环基片受压面积,S24表示内环基片受压面积,S34表示第一横向基片受压面积,S44表示第一竖向基片受压面积,B表示对应的基片面积与电压的计算系数,K4表示两个区域计算系数,确定两个区域计算系数为0.9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信息U1和第二压力检测信息U2时,确定:
|U1-U2|小于等于0.11x (U1+U2)/2时,则认定(U1+U2)/2为实际压差测量值;若|U1-U2|大于0.11x (U1+U2)/2,则采用第二外环部与第二内环部之间的区域进行测定,若在两个区域内均不能满足|U1-U2|小于等于0.1 x (U1+U2)/2,则选择U1作为压差测定结果。
CN202010798754.1A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Active CN111678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8754.1A CN111678626B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8754.1A CN111678626B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8626A CN111678626A (zh) 2020-09-18
CN111678626B true CN111678626B (zh) 2020-12-08

Family

ID=72458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8754.1A Active CN111678626B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862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456A (zh) * 2000-06-23 2003-08-20 梅迪特龙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机械电换能器
CN101084563A (zh) * 2004-12-21 2007-12-05 三箭有限公司 方向检测开关
CN102422248A (zh) * 2009-03-25 2012-04-18 佩拉泰克有限公司 传感器
CN202582565U (zh) * 2012-01-21 2012-12-05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传感器、应用该压电传感器的触控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3430000A (zh) * 2011-07-27 2013-12-04 三角力量管理株式会社 力传感器
JP6404683B2 (ja) * 2014-11-05 2018-10-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衝撃センサ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456A (zh) * 2000-06-23 2003-08-20 梅迪特龙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机械电换能器
CN101084563A (zh) * 2004-12-21 2007-12-05 三箭有限公司 方向检测开关
CN102422248A (zh) * 2009-03-25 2012-04-18 佩拉泰克有限公司 传感器
CN103430000A (zh) * 2011-07-27 2013-12-04 三角力量管理株式会社 力传感器
CN202582565U (zh) * 2012-01-21 2012-12-05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传感器、应用该压电传感器的触控组件及移动终端
JP6404683B2 (ja) * 2014-11-05 2018-10-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衝撃センサ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8626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0074B2 (en) Dual-function transducer for a touch panel
CN105975137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8305358B2 (en) Sensor, display including a sensor, and method for using a sensor
CN101887323B (zh) 二维触摸传感器
KR100997107B1 (ko) 누름힘의 세기 및 작용위치 검출용 터치입력구조, 이를 이용한 터치입력장치 및 누름힘의 세기 및 작용위치 검출방법
US8350819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ouch points on touch panel and system thereof
WO2015035546A9 (zh) 一种压力感应式触摸屏和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2008029607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ordinates of simultaneous touches on a touch sensor pad
US20190050087A1 (en) Common mode noise reduction in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US9612691B2 (en) Inducing capacitance detector and capacitive position detector of using same
KR100969504B1 (ko) 센서일체형 터치입력장치
JP2009098629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WO2016023203A1 (zh) 一种压力检测结构及触控装置
US8416215B2 (en) Implementation of multi-touch gestures using a resistive touch display
CN104216597B (zh) 一种电阻式触摸屏的触摸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4731430A (zh) 触摸传感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EP2738652B1 (en) Built-in capacitive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touch point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erefor
JP2022083296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KR20080054187A (ko) 정전용량 방식 촉각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678626B (zh) 一种包含交织挠性敏感元件的压电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KR20140085737A (ko) 터치 센싱 장치 및 방법
JP3371975B2 (ja) タブレット装置
EP2275911B1 (en) Touch panel and multi-touch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KR20110087754A (ko) 위치의 정밀도가 높은 단일층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스크린 장치
JPH1115591A (ja) 静電結合型タブレッ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9

Address after: No. 6888, Jiankang East Street, Yongchun community, Qingchi street, Gaoxin District,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daoyongs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High tech Zone in Shandong city of Weifang province Baotong street 261061 No. 11796

Applicant before: WEIFANG YANXIANG INSTRUMENT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Address after: Room 404, No. 135, Lane 22, Baoju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9

Patentee after: Wang Yi

Address before: No.6888, Jiankang East Street, Yongchun community, Qingchi street,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daoyongs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