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7547B -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7547B
CN111677547B CN202010432819.0A CN202010432819A CN111677547B CN 111677547 B CN111677547 B CN 111677547B CN 202010432819 A CN202010432819 A CN 202010432819A CN 111677547 B CN111677547 B CN 111677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late
plate
door
positioning
resc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28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7547A (zh
Inventor
和志
郑甲佳
刘声树
张荣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oad and Bridg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oad and Bridg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oad and Bridge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Road and Bridg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4328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7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7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7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7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7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1/00Rescue devices or other safety devices, e.g. safety chambers or escape 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包括:多个定位基站,其沿施工隧道纵深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于地上,所述定位基站外设置有保护装置;多个定位芯片,所述定位芯片与所述定位基站相适配,每一定位芯片设置于一安全帽上;救生舱,其放置于所述施工隧道掌子面的后方,所述救生舱上设置有前舱门和后舱门,所述后舱门为圆形,所述后舱门边缘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定位传感器;救援通道,其截面为圆形,所述救援通道基于所述定位传感器所反馈的位置信息,从塌方体外部插入至塌方体内部且与所述后舱门对接。本发明在现有基站的外部设置强保护措施,避免基站受到土石砸损,保证施工人员被困后能及时向外传送位置信息。

Description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安全问题出现于软弱围岩等不良地层中。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差、地表覆土浅或隧道下穿(建)构筑物等不利因素,施工中极易发生变形和塌方等灾害。近年来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事故频发,造成设备、人员损失惨重,社会影响极大。事后调查发现,超过70%的塌方发生在隧道掌子面后方一定距离,塌方发生后掌子面施工人员被困住,如果塌方范围波及至掌子面或不及时救援,极易导致被困人员遇难。因此,采用何种设备确保掌子面施工人员的安全是隧道施工、尤其是暗挖法修建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一些救援系统通过设置基站和设置于安全帽上的定位芯片来采集隧道中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然而基站并未设置保护措施,发生塌方事故时基站容易遭到隧道中落下的土石砸损,因此需要设置具有一些卸压措施的基站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在现有基站的外部设置强保护措施,避免基站受到土石砸损,保证施工人员被困后能及时向外传送位置信息。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包括:
多个定位基站,其沿施工隧道纵深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于地上,所述定位基站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材质为钢材,所述底板上板面覆设有弹性橡胶板,所述定位基站设置于所述弹性橡胶板上,所述定位基站外罩设有长方体状的钢筋笼,所述弹性橡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钢筋笼下端钢筋数量和位置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钢筋笼下端钢筋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焊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钢筋笼顶部中心设置有圆柱状的容器,所述容器顶面敞口,所述容器内底上同轴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高度低于所述容器高度,所述内筒外径小于所述容器内径,所述内筒内承放有气体发生剂,所述容器内在内筒上方设置有隔膜,以将容器内分隔为上部和下部,所述隔膜上承放有气体引发剂,所述容器内接近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水平的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容器过盈配合,所述推板下板面设置有用于刺破隔膜的尖刺,所述尖刺下端呈箭头状且高于隔膜,所述容器顶部同轴设置有用于抵住推板的挡环,所述钢筋笼顶部位于容器两侧还各设有一竖直的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下部直径大于上部直径,所述第一导柱下部高度低于所述容器高度,一水平的第一承压板上设置有与两第一导柱上部相匹配的两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承压板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两第一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压板规格与所述底板相同,所述第一承压板中心还设置有与所述容器外径匹配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承压板上方设置有第二承压板,所述第二承压板规格与所述第一承压板相同,所述第二承压板上开设有与两第一导柱上部相匹配的两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承压板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与两第一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承压板下板面设置有正对所述推板的推杆,所述第二承压板与第一承压板间设置有第一弹簧,当所述第一弹簧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一承压板位于第一导柱下部顶端,所述容器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一导柱上部顶端,所述推杆远离所述推板,当所述第一弹簧完全向下压缩时,所述第二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一承压板,所述推杆抵推所述推板和尖刺刺破所述隔膜;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中部区域均设置有两水平的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后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柱前部直径,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的两第二导柱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所述第三承压板上设置有与两第二导柱前部相匹配的两第五通孔,所述第三承压板通过所述第五通孔与两第二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压板上设置有与两第二导柱前部相匹配的两第六通孔,所述第四承压板通过所述第六通孔与两第二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压板规格与所述第三承压板相同,所述第四承压板与所述第三承压板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当所述第二弹簧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三承压板位于第二导柱后部前端,所述第四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二导柱前部前端,当所述第二弹簧完全向后压缩时,所述第四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三承压板;其中,每一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的左右两端均呈梳齿状,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的第三承压板与相邻侧面的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交错衔接,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的第四承压板与相邻侧面的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交错衔接;其中,所述第一承压板、四块第三承压板及所述钢筋笼外壁间的区域设置有气囊,所述容器处于第一承压板下方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密封连接,以在尖刺刺破隔膜后气体引发剂与气体发生剂接触产生气体灌注气囊;
多个定位芯片,所述定位芯片与所述定位基站相适配,每一定位芯片设置于一安全帽上;
救生舱,其放置于所述施工隧道掌子面的后方,所述救生舱上设置有前舱门和后舱门,所述后舱门为圆形,所述后舱门边缘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定位传感器,所述救生舱内还设置有备用电源、供氧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
救援通道,其截面为圆形,所述救援通道基于所述定位传感器所反馈的位置信息,从塌方体外部插入至塌方体内部且与所述后舱门对接。
优选的是,所述后舱门所在门洞外设置有外筒,所述后舱门与所述外筒间隙配合,所述救生舱内接近后舱门处设置有竖直的隔离板以分隔出靠近后舱门的空间,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圆形的且与外筒同轴的第二门洞,所述第二门洞直径大于所述后舱门直径,所述隔离板背对后舱门的板面上铰接有可覆盖第二门洞的隔离门,所述隔离门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后舱门正对救生舱内的板面中心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匹配,所述螺杆穿过螺纹孔且连接一手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均为高强度塑料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边缘间沿周向围设有纱布。
优选的是,所述救援通道内顶部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是,所述救生舱顶面为圆拱形,且所述救生舱内壁板上设置有加劲肋。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以及第一弹簧,使得塌方时落下的土石砸在第二承压板上进行第一次卸压缓冲,当第二承压板上的推杆抵触容器中的推板并推动推板及尖刺刺破容器中的隔膜,使得气体引发剂和气体发生剂接触,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填充灌注气囊,气囊顶升第一承压板进行第二次的卸压缓冲,于此同时塌方落下的土石积累在第四承压板外对第四承压板施压,第二弹簧进行第一次卸压缓冲后,气囊膨胀也会抵推第三承压板进行第二次的卸压缓冲,两次卸压缓冲大大降低了塌方时落下的土石的冲击力,避免了土石直接砸在基站上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本申请相比于直接在基站外设置保护箱,避免了保护箱在土石冲击力下砸损进而破坏内部的定位基站。
在定位基站良好的情况下,外界救援人员可以通过定位基站了解定位芯片位置,进而了解施工人员在被困环境中的具体方位,而救生舱可以在塌方事故发生后给被困施工人员提供临时躲避场所,躲避塌方后的其他连锁事故,救生舱中的备用电源、供氧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可避免地下有毒空气对被困施工人员的侵害。由于救生舱一般为钢材制成,会屏蔽定位芯片的信号,因此,在救生舱的后舱门设置定位传感器,可以让外界救援人员及时了解救生舱后舱门位置,进而使救援通道与后舱门准确对接,及时抢救出被困施工人员。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定位基站及底板、钢筋笼等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第三承压板端部和第四承压板端部交错衔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包括:
多个定位基站1,其沿施工隧道纵深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于地上,所述定位基站1下方设置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材质为钢材,所述底板2上板面覆设有弹性橡胶板3,所述定位基站1设置于所述弹性橡胶板3上,弹性橡胶板3可以有效缓解冲击振动对定位基站1的影响。
所述定位基站1外罩设有长方体状的钢筋笼4,所述弹性橡胶板3上开设有与所述钢筋笼4下端钢筋数量和位置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钢筋笼4下端钢筋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焊接于所述底板2上,由于钢筋笼4上钢筋间隙较大,对定位基站1信号的影响较小,同时又能抵挡较大体积土石对定位基站1的冲击。
所述钢筋笼4顶部中心设置有圆柱状的容器5,所述容器5顶面敞口,所述容器5内底上同轴设置有内筒6,所述内筒6高度低于所述容器5高度,所述内筒6外径小于所述容器5内径,所述内筒6内承放有气体发生剂,所述容器5内在内筒6上方设置有隔膜7,以将容器5内分隔为上部和下部,所述隔膜7上承放有气体引发剂,这里气体发生剂和气体引发剂的量以接触后产生的气体可充满下述的气囊20为准。
所述容器5内接近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水平的推板8,所述推板8与所述容器5过盈配合,这样推板8在无外力推动时会卡在容器5内接近顶部开口处,所述推板8下板面设置有用于刺破隔膜7的尖刺9,所述尖刺9下端呈箭头状且高于隔膜7,所述容器5顶部同轴设置有用于抵住推板8的挡环10,所述钢筋笼4顶部位于容器5两侧还各设有一竖直的第一导柱11,所述第一导柱11下部直径大于上部直径,这里第一导柱11的下部是指第一导柱11下面一段等直径的部分,第一导柱11的上部是指第一导柱11上面一段等直径的部分,所述第一导柱11下部高度低于所述容器5高度,一水平的第一承压板12上设置有与两第一导柱11上部相匹配的两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承压板1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两第一导柱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压板12规格与所述底板2相同,这里的规格是指形状与尺寸,所述第一承压板12中心还设置有与所述容器5外径匹配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承压板12上方设置有第二承压板13,所述第二承压板13规格与所述第一承压板12相同,所述第二承压板13上开设有与两第一导柱11上部相匹配的两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承压板13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与两第一导柱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承压板13下板面设置有正对所述推板8的推杆14,所述第二承压板13与第一承压板12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5,这里第一弹簧15两端分别与第一承压板12和第二承压板13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一弹簧15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一承压板12位于第一导柱11下部顶端,所述容器5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承压板13接近所述第一导柱11上部顶端,所述推杆14远离所述推板8,当所述第一弹簧15完全向下压缩时,即第一弹簧15压缩至最短时,所述第二承压板13接近所述第一承压板12,所述推杆14抵推所述推板8和尖刺9刺破所述隔膜7;
所述钢筋笼4每一侧面中部区域均设置有两水平的第二导柱16,所述第二导柱16后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柱16前部直径,这里的后是指靠近钢筋笼4的方向,前是指远离钢筋笼4的方向,第二导柱16后部是指第二导柱16靠近钢筋笼4的一段等直径的部分,第二导柱16前部是指第二导柱16远离钢筋笼4的一段等直径的部分,所述钢筋笼4每一侧面的两第二导柱16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三承压板17和第四承压板18,所述第三承压板17上设置有与两第二导柱16前部相匹配的两第五通孔,所述第三承压板17通过所述第五通孔与两第二导柱16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压板18上设置有与两第二导柱16前部相匹配的两第六通孔,所述第四承压板18通过所述第六通孔与两第二导柱16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压板18规格与所述第三承压板17相同,所述第四承压板18与所述第三承压板17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9,这里第二弹簧19两端分别与第三承压板17和第四承压板18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二弹簧19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三承压板17位于第二导柱16后部前端,所述第四承压板18接近所述第二导柱16前部前端,当所述第二弹簧19完全向后压缩时,即第二弹簧19压缩至最短时,所述第四承压板18接近所述第三承压板17;
其中,每一第三承压板17和第四承压板18的左右两端均呈梳齿状,所述钢筋笼4每一侧面的第三承压板17与相邻侧面的第三承压板17和第四承压板18交错衔接,所述钢筋笼4每一侧面的第四承压板18与相邻侧面的第三承压板17和第四承压板18交错衔接,这里当第二弹簧19自由状态时,四块第四承压板18围成了口字型,四块第三承压板17围成了井字型,如图3~4所示;
其中,所述第一承压板12、四块第三承压板17及所述钢筋笼4外壁间的区域设置有气囊20,所述容器5处于第一承压板12下方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20密封连接,以在尖刺9刺破隔膜7后气体引发剂与气体发生剂接触产生气体灌注气囊20;
多个定位芯片,所述定位芯片与所述定位基站1相适配,每一定位芯片设置于一安全帽21上,这里定位芯片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定位基站1,定位基站1再将定位芯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外界的控制中心,救援人员通过控制中心的显示设备就可清楚的观察定位芯片在施工隧道内的位置,由于控制中心为现在隧道施工中常用的定位监控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救生舱22,其放置于所述施工隧道掌子面的后方,所述救生舱22上设置有前舱门和后舱门24,所述后舱门24为圆形,所述后舱门24边缘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定位传感器,所述救生舱22内还设置有备用电源、供氧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
救援通道23,其截面为圆形,所述救援通道23基于所述定位传感器所反馈的位置信息,从塌方体外部插入至塌方体内部且与所述后舱门24对接。
上述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承压板12、第二承压板13以及第一弹簧15,使得塌方时落下的土石砸在第二承压板13上进行第一次卸压缓冲,当第二承压板13上的推杆14抵触容器5中的推板8并推动推板8及尖刺9刺破容器5中的隔膜7,使得气体引发剂和气体发生剂接触,产生大量气体,气体灌注填充气囊20,气囊20顶升第一承压板12进行第二次的卸压缓冲,于此同时塌方落下的土石积累在第四承压板18外对第四承压板18施压,第二弹簧19进行第一次卸压缓冲后,气囊20膨胀也会抵推第三承压板17进行第二次的卸压缓冲,两次卸压缓冲大大降低了塌方时落下的土石的冲击力,避免了土石直接砸在基站上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本申请相比于直接在基站外设置保护箱,避免了保护箱在土石冲击力下砸损进而破坏内部的定位基站1。
在定位基站1良好的情况下,外界救援人员可以通过定位基站1了解定位芯片位置,进而了解施工人员在被困环境中的具体方位,而救生舱22可以在塌方事故发生后给被困施工人员提供临时躲避场所,躲避塌方后的其他连锁事故,救生舱22中的备用电源、供氧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可避免地下有毒空气对被困施工人员的侵害。由于救生舱22一般为钢材制成,会屏蔽定位芯片的信号,因此,在救生舱22的后舱门24设置定位传感器,可以让外界救援人员及时了解救生舱22后舱门24位置,进而使救援通道23与后舱门24准确对接,及时抢救出被困施工人员。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舱门24所在门洞外设置有外筒25,所述后舱门24与所述外筒25间隙配合,所述救生舱22内接近后舱门24处设置有竖直的隔离板26以分隔出靠近后舱门24的空间,所述隔离板26上开设有圆形的且与外筒25同轴的第二门洞27,所述第二门洞27直径大于所述后舱门24直径,所述隔离板26背对后舱门24的板面上铰接有可覆盖第二门洞27的隔离门28,所述隔离门28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后舱门24正对救生舱22内的板面中心固接有螺杆29,所述螺杆29与所述螺纹孔匹配,所述螺杆29穿过螺纹孔且连接一手轮30。
现有的救生舱22中常用的后舱门24开门方式为外开式,然而在塌方时救生舱22在掌子面后,后舱门24朝向隧道口,更接近塌方事故高发位置,极容易被塌方下落的土石掩埋,此时外开式的后舱门24难以打开,若采用内开式,后舱门24在救生舱22内,掩埋的土石对后舱门24施加侧压,后舱门24仅有与救生舱22的铰接处和门栓处受力容易变形损坏,造成后舱门24失效后者卡住。
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外筒25和与外筒25间隙配合的后舱门24,使得掩埋的土石部分施压在外筒25上,减少后舱门24所受侧压,同时通过旋转手轮30让后舱门24移动隔离门28外壁上,可以使外筒25内填塞的土石落入隔离门28与后舱门24间的空间,当救援通道23对接至后舱门24时,不至于外筒25内堆积土石难以通行,而内开式隔离门28不仅方便开启,还不占用救援通道23内空间,方便被困施工人员爬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压板12、第二承压板13、第三承压板17和第四承压板18均为高强度塑料板,这里的高强度是指抗压强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压板12和第二承压板13边缘间沿周向围设有纱布31,这样可以减少灰层渗入。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救援通道23内顶部设置有把手,这样方便被困施工人员沿救援通道23攀扶爬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救生舱22顶面为圆拱形,且所述救生舱22内壁板上设置有加劲肋,这样能加强救生舱22的抗冲击能力和抗压能力。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6)

1.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定位基站,其沿施工隧道纵深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于地上,所述定位基站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材质为钢材,所述底板上板面覆设有弹性橡胶板,所述定位基站设置于所述弹性橡胶板上,所述定位基站外罩设有长方体状的钢筋笼,所述弹性橡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钢筋笼下端钢筋数量和位置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钢筋笼下端钢筋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焊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钢筋笼顶部中心设置有圆柱状的容器,所述容器顶面敞口,所述容器内底上同轴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高度低于所述容器高度,所述内筒外径小于所述容器内径,所述内筒内承放有气体发生剂,所述容器内在内筒上方设置有隔膜,以将容器内分隔为上部和下部,所述隔膜上承放有气体引发剂,所述容器内接近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水平的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容器过盈配合,所述推板下板面设置有用于刺破隔膜的尖刺,所述尖刺下端呈箭头状且高于隔膜,所述容器顶部同轴设置有用于抵住推板的挡环,所述钢筋笼顶部位于容器两侧还各设有一竖直的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下部直径大于上部直径,所述第一导柱下部高度低于所述容器高度,一水平的第一承压板上设置有与两第一导柱上部相匹配的两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承压板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两第一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压板规格与所述底板相同,所述第一承压板中心还设置有与所述容器外径匹配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承压板上方设置有第二承压板,所述第二承压板规格与所述第一承压板相同,所述第二承压板上开设有与两第一导柱上部相匹配的两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承压板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与两第一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承压板下板面设置有正对所述推板的推杆,所述第二承压板与第一承压板间设置有第一弹簧,当所述第一弹簧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一承压板位于第一导柱下部顶端,所述容器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一导柱上部顶端,所述推杆远离所述推板,当所述第一弹簧完全向下压缩时,所述第二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一承压板,所述推杆抵推所述推板和尖刺刺破所述隔膜;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中部区域均设置有两水平的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后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柱前部直径,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的两第二导柱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所述第三承压板上设置有与两第二导柱前部相匹配的两第五通孔,所述第三承压板通过所述第五通孔与两第二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压板上设置有与两第二导柱前部相匹配的两第六通孔,所述第四承压板通过所述第六通孔与两第二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压板规格与所述第三承压板相同,所述第四承压板与所述第三承压板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当所述第二弹簧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三承压板位于第二导柱后部前端,所述第四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二导柱前部前端,当所述第二弹簧完全向后压缩时,所述第四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三承压板;其中,每一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的左右两端均呈梳齿状,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的第三承压板与相邻侧面的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交错衔接,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的第四承压板与相邻侧面的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交错衔接;其中,所述第一承压板、四块第三承压板及所述钢筋笼外壁间的区域设置有气囊,所述容器处于第一承压板下方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密封连接,以在尖刺刺破隔膜后气体引发剂与气体发生剂接触产生气体灌注气囊;
多个定位芯片,所述定位芯片与所述定位基站相适配,每一定位芯片设置于一安全帽上;
救生舱,其放置于所述施工隧道掌子面的后方,所述救生舱上设置有前舱门和后舱门,所述后舱门为圆形,所述后舱门边缘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定位传感器,所述救生舱内还设置有备用电源、供氧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
救援通道,其截面为圆形,所述救援通道基于所述定位传感器所反馈的位置信息,从塌方体外部插入至塌方体内部且与所述后舱门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舱门所在门洞外设置有外筒,所述后舱门与所述外筒间隙配合,所述救生舱内接近后舱门处设置有竖直的隔离板以分隔出靠近后舱门的空间,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圆形的且与外筒同轴的第二门洞,所述第二门洞直径大于所述后舱门直径,所述隔离板背对后舱门的板面上铰接有可覆盖第二门洞的隔离门,所述隔离门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后舱门正对救生舱内的板面中心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匹配,所述螺杆穿过螺纹孔且连接一手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均为高强度塑料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边缘间沿周向围设有纱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通道内顶部设置有把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顶面为圆拱形,且所述救生舱内壁板上设置有加劲肋。
CN202010432819.0A 2020-05-20 2020-05-20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 Active CN111677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2819.0A CN111677547B (zh) 2020-05-20 2020-05-20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2819.0A CN111677547B (zh) 2020-05-20 2020-05-20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7547A CN111677547A (zh) 2020-09-18
CN111677547B true CN111677547B (zh) 2021-11-23

Family

ID=72433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2819.0A Active CN111677547B (zh) 2020-05-20 2020-05-20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75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6827B (zh) * 2021-01-21 2023-07-14 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中的逃生装置
CN113581263B (zh) * 2021-07-15 2022-03-29 江苏铁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施工人员的定位救援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3204A (zh) * 2010-11-12 2011-04-0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4851322U (zh) * 2015-08-12 2015-12-09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人员定位功能的压风供水施救装置
CN105781609A (zh) * 2014-12-22 2016-07-20 天津尚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逃生信息引导系统
CN105909303A (zh) * 2016-05-27 2016-08-3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5689239U (zh) * 2016-05-27 2016-1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7122322U (zh) * 2017-06-06 2018-03-20 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固定式临时避难硐室
CN109538285A (zh) * 2018-12-26 2019-03-29 臧庆丽 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
CN210118162U (zh) * 2019-07-15 2020-02-28 李兴兵 一种地质勘探安全防护用防坍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3204A (zh) * 2010-11-12 2011-04-0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05781609A (zh) * 2014-12-22 2016-07-20 天津尚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逃生信息引导系统
CN204851322U (zh) * 2015-08-12 2015-12-09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人员定位功能的压风供水施救装置
CN105909303A (zh) * 2016-05-27 2016-08-3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5689239U (zh) * 2016-05-27 2016-1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7122322U (zh) * 2017-06-06 2018-03-20 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固定式临时避难硐室
CN109538285A (zh) * 2018-12-26 2019-03-29 臧庆丽 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
CN210118162U (zh) * 2019-07-15 2020-02-28 李兴兵 一种地质勘探安全防护用防坍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7547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77547B (zh)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
CN101713624A (zh) 地下隐蔽岩体地面钻孔爆破破碎方法
CN110469340A (zh) 一种岩爆隧道双护盾tbm卡机脱困施工方法
CN109372579B (zh) 矿井灾变区域临时快速密闭装置及方法
CN204457794U (zh) 隧道坍塌事故中防伤害的模架
CN108286268A (zh) 一种深基坑监测测斜管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5887938A (zh) 一种建筑物肥槽隔振器
CN113530566A (zh) 一种冲击地压卸压解危方法
CN107315880A (zh) 水平地震力作用下隧道直边墙三维破坏形状的定位方法
CN109630130A (zh) 一种基于施工导洞的隧洞主动防控方法
CN212583752U (zh)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逃生装置
LU501208B1 (en) Subway collaps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ation thereof
CN104747205A (zh) 隧道坍塌事故中防伤害的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09398451U (zh) 一种充填体下回采安全监测装置
CN206768805U (zh) 一种钻孔桩桩基护桩装置
CN213838619U (zh) 一种隧道保压封门
CN207058546U (zh) 一种地震监测预警机器人
CN213774584U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防护装置
CN210983706U (zh) 塌陷报警装置
CN216477339U (zh) 盾构始发进洞结构
CN218030235U (zh) 用于岩爆防护的隧洞应急避险装置
CN211622079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砂石复合抗爆墙体
CN213980870U (zh) 一种综合预防回采工作面“一通三防”事故装备
KR101288040B1 (ko) 일괄 포장튜브 타입의 2액형 발포폼을 이용한 가압 그라우팅 간소화공법
CN212130489U (zh) 一种用于煤矿开采的采煤机安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