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4853B - 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4853B
CN111674853B CN202010804346.2A CN202010804346A CN111674853B CN 111674853 B CN111674853 B CN 111674853B CN 202010804346 A CN202010804346 A CN 202010804346A CN 111674853 B CN111674853 B CN 111674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shaft
hole
shell
self
periph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043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4853A (zh
Inventor
尹华
曹钦
姚同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RUI MACHINERY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RUI MACHINER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RUI MACHINERY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RUI MACHINER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043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4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4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4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9/00Rotary conveyors, e.g. rotating discs, arms, star-wheels or con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包括壳体和端盖,壳体的一侧开设横向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通过转动连接有套筒,套筒位于壳体内的一端外周开设有外螺纹,壳体内设有空心轴,空心轴的一端开设螺孔,套筒的螺纹端位于螺孔内且与之螺纹配合,螺孔的内端开设与之内部相通的第二通孔,空心轴的外周开设数个条形槽,条形槽的两端均与壳体内部相通。本装置利用叶片回转带来的高压气体来保证气密性,无需动力装置,相比于弹性补偿结构来说,成本更低,且不易失效,且无需根据磨损率进行调整,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罩体后还会给涡轮施力,从而能够降低电机的负荷,可选用负载更小的电机,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卸料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
背景技术
旋转卸料器以可靠性强,价格实惠等优点广泛应用在粮食加工,化工原料,塑料冶金,能源矿业,建材水泥,码头等行业,其主要由壳体,端盖,叶轮,密封结构,电机,排气口等组成。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叶轮会出现磨损,导致与壳体的间隙增大,造成气密性下降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通过弹性补偿结构来对磨损进行补偿,但其需要根据叶轮的磨损情况进行调整,调整后还需要空载进行测试,较为繁琐且频率较高,调整期间也需停机,对各行业的卸料效率也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包括壳体和端盖,壳体的一侧开设横向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通过转动连接有套筒,套筒位于壳体内的一端外周开设有外螺纹,壳体内设有空心轴,空心轴的一端开设螺孔,套筒的螺纹端位于螺孔内且与之螺纹配合,螺孔的内端开设与之内部相通的第二通孔,空心轴的外周开设数个条形槽,条形槽的两端均与壳体内部相通,空心轴的内壁开设数个透槽,透槽分别与条形槽一一对应且与之内部相通,条形槽内分别滑动安装数个叶片,叶片的内端均固定安装条形板,条形板分别穿过对应的透槽且与之滑动配合,条形板位于空心轴内的端面分别固定安装限位板,限位板分别与空心轴的内壁通过数个伸缩杆和密封软套连接,每个限位板对应的伸缩杆均位于密封软套内,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罩体的一侧,套筒内固定安装支撑杆,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轴的一端,连接轴贯穿罩体且与之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连接轴的外周固定安装涡轮,罩体的外周固定安装进气管和排气管,排气管的外周固定连接泄气管的一端,泄气管上固定安装有泄压阀。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所述的端盖为T型结构,壳体与端盖通过数个螺栓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所述的端盖的内端开设盲孔,盲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轴承的外周,空心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短轴的一端,短轴的另一端从支撑轴承内穿过且与之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所述的罩体的另一侧开设数个进气孔,进气孔内均固定安装单向阀。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所述的伸缩杆均为阻尼伸缩杆。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通过选用合适泄压值的泄压阀,保证空心轴内腔的压力大于叶片、条形板、限位板的重力及伸缩杆等的相关摩擦力即可,压力过大时,多余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泄气管排出,在气压的作用下,可使限位板贴近空心轴的内壁,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以保证叶片的外端贴合外壳的内壁,且即使叶片的磨损程度日渐提高,由于空心轴内腔气压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叶片与壳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本装置利用叶片回转带来的高压气体来保证气密性,无需动力装置,相比于弹性补偿结构来说,成本更低,且不易失效,且无需根据磨损率进行调整,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罩体后还会给涡轮施力,从而能够降低电机的负荷,可选用负载更小的电机,成本更低,套筒与空心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能够便于将其取出,叶片和条形板之间也可采用螺栓或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取出空心轴后将叶片和条形板分离并安装新的叶片即可,能够极大降低耗材的损耗率,提升资源利用率,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图3是空心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端盖,3、第一通孔,4、套筒,5、空心轴,6、螺孔,7、第二通孔,8、条形槽,9、透槽,10、叶片,11、条形板,12、限位板,13、伸缩杆,14、密封软套,15、罩体,16、支撑杆,17、连接轴,18、涡轮,19、进气管,20、排气管,21、泄气管,22、盲孔,23、短轴,24、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如图所示,包括壳体1和端盖2,壳体1的一侧开设横向的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位于壳体1开口侧的相对侧,第一通孔3通过转动连接有套筒4,通过密封轴承连接,套筒4位于壳体1内的一端外周开设有外螺纹,壳体1内设有空心轴5,空心轴5的一端开设螺孔6,套筒4的螺纹端位于螺孔6内且与之螺纹配合,螺孔6的内端开设与之内部相通的第二通孔7,壳体1、第一通孔3、套筒4、空心轴5、螺孔6、第二通孔7的中心线均共线,空心轴5的外周开设数个条形槽8,每相邻两条形槽8的间距相等,条形槽8的两端均与壳体1内部相通,空心轴5的内壁开设数个透槽9,透槽9分别与条形槽8一一对应且与之内部相通,条形槽8内分别滑动安装数个叶片10,叶片10的外端均能与壳体1内壁接触配合,叶片10的内端分别与对应的条形槽8接触配合,叶片10的内端均固定安装条形板11,条形板11分别穿过对应的透槽9且与之滑动配合,条形板11位于空心轴5内的端面分别固定安装限位板12,限位板12与条形板11相互垂直,且限位板12朝向透槽9的投影面大于透槽9朝向限位板12的面,限位板12分别与空心轴5的内壁通过数个伸缩杆13和密封软套14连接,伸缩杆13的两端均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如焊接等,密封软套14的两端采用粘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每个限位板12对应的伸缩杆13均位于密封软套14内,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罩体15的一侧,罩体15的一侧开口,套筒4内固定安装支撑杆16,支撑杆16竖向设置且其两端均与套筒4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16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轴17的一端,连接轴17的另一端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方向顺应套筒4与螺孔6的螺纹旋紧方向,连接轴17贯穿罩体15且与之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连接轴17的外周固定安装涡轮18,涡轮18位于罩体15内,其排气方向朝向套筒4,罩体15的外周固定安装进气管19和排气管20,进气管19连接壳体1上的排气口,进气管19和排气管20的延长线均与涡轮18相切,排气管20的外周固定连接泄气管21的一端,排气管20和泄气管21的单位气体通过量之和小于进气管19,泄气管21上固定安装有泄压阀。本发明通过选用合适泄压值的泄压阀,保证空心轴5内腔的压力大于叶片10、条形板11、限位板12的重力及伸缩杆13等的相关摩擦力即可,压力过大时,多余的气体通过排气管20、泄气管21排出,在气压的作用下,可使限位板12贴近空心轴5的内壁,伸缩杆13处于收缩状态,以保证叶片10的外端贴合外壳1的内壁,且即使叶片10的磨损程度日渐提高,由于空心轴5内腔气压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叶片10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本装置利用叶片10回转带来的高压气体来保证气密性,无需动力装置,相比于弹性补偿结构来说,成本更低,且不易失效,且无需根据磨损率进行调整,气体通过进气管19进入罩体15后还会给涡轮18施力,从而能够降低电机的负荷,可选用负载更小的电机,成本更低,套筒4与空心轴5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能够便于将其取出,叶片10和条形板11之间也可采用螺栓或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取出空心轴5后将叶片10和条形板11分离并安装新的叶片10即可,能够极大降低耗材的损耗率,提升资源利用率,节省成本。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端盖2为T型结构,端盖2的粗端内侧与壳体1的开口侧接触配合,细端外周与壳体1的内壁接触配合,壳体1与端盖2通过数个螺栓连接。粗端内侧面还设有一密封垫,用以增强本装置的气密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能够便于端盖2拆装,从而便于对内部结构进行维护或更换。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端盖2的内端开设盲孔22,盲孔22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轴承的外周,空心轴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短轴23的一端,短轴23的另一端从支撑轴承内穿过且与之接触配合。该结构能够对空心轴5提供更为良好的支撑,从而进一步提升空心轴5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罩体15的另一侧开设数个进气孔24,进气孔24内均固定安装单向阀。当涡轮18转动时,外界气体可通过进气孔24进入罩体15内,以免影响涡轮18的转动。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伸缩杆13均为阻尼伸缩杆。每根阻尼伸缩杆的阻尼大于叶片10和条形板11的重力即可,以免叶片10活动灵敏度过高,从而避免导致停机状态时叶片10全部缩回条形槽8内的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包括壳体(1)和端盖(2),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一侧开设横向的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通过转动连接有套筒(4),套筒(4)位于壳体(1)内的一端外周开设有外螺纹,壳体(1)内设有空心轴(5),空心轴(5)的一端开设螺孔(6),套筒(4)的螺纹端位于螺孔(6)内且与之螺纹配合,螺孔(6)的内端开设与之内部相通的第二通孔(7),空心轴(5)的外周开设数个条形槽(8),条形槽(8)的两端均与壳体(1)内部相通,空心轴(5)的内壁开设数个透槽(9),透槽(9)分别与条形槽(8)一一对应且与之内部相通,条形槽(8)内分别滑动安装数个叶片(10),叶片(10)的内端均固定安装条形板(11),条形板(11)分别穿过对应的透槽(9)且与之滑动配合,条形板(11)位于空心轴(5)内的端面分别固定安装限位板(12),限位板(12)分别与空心轴(5)的内壁通过数个伸缩杆(13)和密封软套(14)连接,每个限位板(12)对应的伸缩杆(13)均位于密封软套(14)内,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罩体(15)的一侧,套筒(4)内固定安装支撑杆(16),支撑杆(16)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轴(17)的一端,连接轴(17)贯穿罩体(15)且与之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连接轴(17)的外周固定安装涡轮(18),罩体(15)的外周固定安装进气管(19)和排气管(20),排气管(20)的外周固定连接泄气管(21)的一端,泄气管(21)上固定安装有泄压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2)为T型结构,壳体(1)与端盖(2)通过数个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2)的内端开设盲孔(22),盲孔(22)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轴承的外周,空心轴(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短轴(23)的一端,短轴(23)的另一端从支撑轴承内穿过且与之接触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15)的另一侧开设数个进气孔(24),进气孔(24)内均固定安装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杆(13)均为阻尼伸缩杆。
CN202010804346.2A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 Active CN111674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04346.2A CN111674853B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04346.2A CN111674853B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4853A CN111674853A (zh) 2020-09-18
CN111674853B true CN111674853B (zh) 2020-10-30

Family

ID=72458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04346.2A Active CN111674853B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485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10320Y (zh) * 2007-03-19 2008-01-23 杨连吉 自动补偿式的电动给料机
CN203332853U (zh) * 2013-07-21 2013-12-11 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周端动态补偿、密封的偏置式给料机
WO2015109308A1 (en) * 2014-01-17 2015-07-23 Crown Iron Works Company Rotary valve
CN204714080U (zh) * 2015-07-22 2015-10-21 泽普林固体物料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热膨胀补偿功能的组合叶片转子及旋转给料器
CN209193119U (zh) * 2018-12-06 2019-08-02 无锡赫普轻工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贴壁密封旋转卸料装置
CN209442276U (zh) * 2018-11-15 2019-09-27 江苏科技大学 气压自动补偿式旋转密封卸料阀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10320Y (zh) * 2007-03-19 2008-01-23 杨连吉 自动补偿式的电动给料机
CN203332853U (zh) * 2013-07-21 2013-12-11 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周端动态补偿、密封的偏置式给料机
WO2015109308A1 (en) * 2014-01-17 2015-07-23 Crown Iron Works Company Rotary valve
CN204714080U (zh) * 2015-07-22 2015-10-21 泽普林固体物料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热膨胀补偿功能的组合叶片转子及旋转给料器
CN209442276U (zh) * 2018-11-15 2019-09-27 江苏科技大学 气压自动补偿式旋转密封卸料阀
CN209193119U (zh) * 2018-12-06 2019-08-02 无锡赫普轻工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贴壁密封旋转卸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4853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8482A (zh) 压力自适应机械密封装置
CN103016736B (zh) 液/气压控制的机械密封装置
CN111674853B (zh) 一种自补偿接触式高气密旋转卸料器
CN107165883A (zh) 一种球形液压摆动油缸
CN107806444A (zh) 船用切线泵
CN202992171U (zh) 液/气压控制的机械密封装置
CN217401732U (zh)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真空插板阀
CN211594251U (zh) 一种新型锁风装置
CN212862261U (zh) 一种透平压缩机转子包装装置
CN210196030U (zh) 一种使用迷宫密封节流装置的消防泵
CN207178284U (zh) 一种渣浆泵防止轴封泄漏装置
CN210830573U (zh) 一种双偏心半球阀
CN212868712U (zh) 辅助密封装置
CN219472401U (zh) 一种新型调节叶轮和耐磨环间隙的装置
CN218207923U (zh) 一种偏心半球阀阀座
CN214779288U (zh) 一种新型气力输送泵进料阀结构
CN211345502U (zh) 一种具有缓冲流体压力波动的缓压结构及空调机组
CN220378602U (zh) 一种电力设备气动机构
CN214947122U (zh) 一种旋启式止回阀法兰连接
CN211937337U (zh) 一种节能立磨
CN210599465U (zh) 一种无密封双阻尼高效单级共轴直联式离心泵
CN212225997U (zh) 一种自调心轴端气封装置
CN213629005U (zh) 一种圆顶阀刚性密封装置
CN215109804U (zh) 一种气缸密封圈保护装置
CN218151020U (zh) 一种安全防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