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9282B - 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9282B
CN111669282B CN201910176625.6A CN201910176625A CN111669282B CN 111669282 B CN111669282 B CN 111669282B CN 201910176625 A CN201910176625 A CN 201910176625A CN 111669282 B CN111669282 B CN 1116692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ibute
alarm
score
link
al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66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9282A (zh
Inventor
谢青
朱长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766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92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7985 priority patent/WO20201820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9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9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9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92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0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filtering, e.g. reduction of information by using priority, element types, position or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04L41/065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involving logical or physical relationship, e.g. grouping and hierarch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属于互联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N个告警中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至少一个属性包括协议层属性,协议层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根据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从N个告警中识别疑似根因告警,属性分值用于指示具有相应属性的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概率。由于不同的告警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可能不同,且处于不同网络协议层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概率也不同。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过程中,考虑各个告警的协议层属性,以提高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大型网络中通常分布有多个节点,各个节点之间通过光纤等通信介质连接。当网络中的某条通信介质发生中断或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网络中与该通信介质或该节点有关的对象均可能上报告警,从而诱发一连串的告警。因此,当网络管理服务器接收到多个告警时,需要从该多个告警中识别疑似根因(probable root cause)告警,以便于后续根据疑似根因告警对网络进行维护。其中,将上报某个告警的对象称为该告警的挂接对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提高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的N个告警中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至少一个属性包括协议层属性,协议层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N为大于1的正整数;确定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属性分值用于指示具有相应属性的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概率;根据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从N个告警中识别疑似根因告警。
由于不同的告警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可能不同,且处于不同网络协议层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概率也不同。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过程中,考虑各个告警的协议层属性,以提高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
可选地,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与协议层属性指示的网络协议层的层级呈负相关关系。实际应用中,相对于处于网络模型的上层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处于网络模型的底层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更有可能为疑似根因告警。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与协议层属性指示的网络协议层的层级可以呈负相关关系,以提高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
可选地,确定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包括:对于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从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第一告警的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其中,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网络协议层和多个协议层分值,多个网络协议层和多个协议层分值一一对应,且每个网络协议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大于相邻的上一层的网络协议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所处第一告警为N个告警中的任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针对各个网络协议层设置对应的协议层分值,以便于后续可以直接根据告警的协议层属性,确定该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提高了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灵活性和效率。
可选地,至少一个属性还包括信号流向属性,信号流向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其中,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上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大于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下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
对于在信号流链路的不同位置处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各个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概率也不同,且相对于位于下游位置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位于上游位置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概率更大。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识别各个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时,在考虑垂直方向上的各个告警的协议层属性的基础上,还考虑了水平方向上的各个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以提高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
可选地,确定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包括:对于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从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第一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其中,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链路段和多个信号流向分值,多个链路段和多个信号流向分值一一对应,多个链路段组成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且每个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大于信号流链路中相邻的下游的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针对各个链路段设置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以便于后续可以直接根据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确定该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提高了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灵活性和效率。
可选地,信号流链路为物理链路,每个链路段为一个通信介质;或者,信号流链路为逻辑链路,每个链路段为逻辑链路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流链路不仅可以为物理层的物理链路,还可以为其他网络协议层上的逻辑链路,以提高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灵活性。
可选地,至少一个属性还包括汇聚属性,汇聚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是否为链路交叉位置,确定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包括:对于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如果汇聚属性指示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为链路交叉位置,则将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确定为第一分值;如果汇聚属性指示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不是链路交叉位置,则将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确定为第二分值,第一分值大于第二分值。
对于在信号流链路的不同位置处的各个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链路交叉位置处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概率更大。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识别各个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过程中,还考虑了汇聚属性,以提高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
可选地,至少一个属性还包括上报时间属性和告警级别属性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各个告警的上报时间属性和告警级别属性等属性,进一步提高了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
可选地,根据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从N个告警中识别疑似根因告警,包括:对于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确定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加权系数;根据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加权系数,对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一告警的根因分值;按照N个告警中每个告警的根因分值的大小关系,对N个告警进行排序;按照根因分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从排序结果中选择前M个告警,将选择的M个告警作为疑似根因告警,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N的正整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还可以预先设置各个属性的加权系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行为的功能。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装置,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所涉及的数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所述存储设备的操作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总线,该通信总线用于该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建立连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和第五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流链路A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告警的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简单介绍。
对于大型网络(设备数量万级以上),网络的整个网络拓扑是一张大网络,节点之间通过光纤等通信介质相连。并且,各个节点所处的网络位置(比如,可以为核心环、汇聚环、接入环、接入链),连接的光纤的数量、以及拓扑形状(环/链)均可能有所不同。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涉及多个环链相连,设备数量可达万数以上,存在核心设备、汇聚设备和接入设备等。每个设备都有多个端口,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端口相连多条光纤,最终组成一个全网相连的大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端口、单板、网元、子接口都可以检测信号并上报告警。并且,如图1所示,越是中间位置的节点的连纤数量越多,涉及的环也越多。越是边缘位置的节点的连纤数量越少,且部分边缘位置的节点可能没有涉及环,仅使用链相连。但整体上整个网络上的节点都在一个拓扑上相互连接,构成了一张复杂的连通网络。业务信号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进出流通,网络上的任何一根光纤连接中断或任意一个节点故障,都可能导致部分业务倒换(有保护时)或中断(无保护时)。并且因为信号传递受阻,下游节点检测不到信号时,会触发一系列的节点上报告警。因此,实际应用中,如果网络上的任何一根光纤连接中断或任意一个节点故障,最终可能会导致多个节点都在上报告警,此时就需要运维人员从很多个告警中识别出疑似根因告警,以便于后续进行网络维护。其中,疑似根因告警为可能是真实故障点引起的告警。
当前由于网络的规模日益增大,告警数量也在成倍增长,甚至达每天百万量级。但是,实际由于真实的故障点引起的告警数量可能低于千起甚至不足百起,导致运维人员在百万级海量告警里识别疑似根因告警是很困难的。目前,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专家规则来识别疑似根因告警。比如,可以使用JRules、Drools(三方规则推理引擎)等判断时间相近的两个告警是否满足特定上下文条件。如果满足,则判定某告警是另一个告警的根因。但是,这种识别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规则本身在某些情况下准确,在另一些情况(如不同的子网、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时间段)推荐的根因不够准确。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规则是根据专家经验指定的,而专家经验是有限的,导致规则也是有限的,但是实际应用中网络场景是非常多的,无法穷举。导致还是存在大量告警无法用上述规则来判断。此时可能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识别疑似根因告警,导致网络运维时非常耗费运维人力,因此,迫切需要为网络管理系统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根因告警识别能力。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网络管理系统中。其中,网络管理系统用于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管理和维护。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待识别的N个告警中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该至少一个属性包括协议层属性,协议层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对于任一告警,该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是指在识别该告警是否为疑似根因告警时需要考虑的属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至少一个属性可以包括协议层属性,当然还可以包括信号流向属性、汇聚属性、上报时间属性和告警级别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为了后续便于说明,在此对上述几个属性一一进行解释说明。
协议层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比如,假设当前网络采用的网络模型为七层网络模型,此时,如果某个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为物理层,则该告警的协议层属性为物理层。如果某个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为数据链路层,则该告警的协议层属性为数据链路层。如果某个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为网络层,则该告警的协议层属性为网络层。如果某个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为传输层,则该告警的协议层属性为传输层。如果某个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为会话层,则该告警的协议层属性为会话层。如果某个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为表示层,则该告警的协议层属性为表示层。如果某个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为应用层,则该告警的协议层属性为应用层。当然,当前网络也可以采用其他网络模型,比如五层网络模型,此时某个告警的协议层属性同样可以按照上述方式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信号流向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信号流链路可以为物理层的物理链路,也可以为其他网络协议层中的逻辑链路,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过具体限定。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任一告警,无论该告警的挂接对象当前所处的网络协议层为哪个层,在识别疑似根因告警时,该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均可以包括信号流向属性。
可选地,由于当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为物理层的物理链路时,该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几率比较大。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任一告警,可以在该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为物理层时,再考虑该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
另外,当信号流链路为物理层的物理链路时,信号流链路中的任一个链路段可以为光纤等通信介质。当信号流链路为其他网络协议层中的逻辑链路时,信号流链路中的任一个链路段可以为逻辑链路段。
比如,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流链路A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信号流链路A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依次包括光纤10、光纤9、光纤3、光纤2和光纤1。对于任一告警,如果该告警的挂接对象位于信号流链路A的光纤3上,则确定该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用于指示该告警的挂接对象位于信号流链路A中的光纤3,且光纤3位于光纤9的下游,位于光纤2的上游。
汇聚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是否为链路交叉位置。比如,汇聚属性包括第一汇聚属性和第二汇聚属性。其中,第一汇聚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为链路交叉位置,第二汇聚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不是链路交叉位置。如图1所示的四个核心设备的汇聚属性则为第一汇聚属性。图1中的4个接入设备的汇聚属性则为第二汇聚属性。
上报时间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生成时间,或告警上报至网络管理系统的时间。告警级别属性用于指示的告警的严重程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告警级别属性可以包括紧急告警、重要告警、次要告警和提示告警。
另外,在实际的网络中,网络管理系统实时接收来自网络中的各个挂接对象上报的告警。由于告警的数量巨大,因此,网络管理系统通常会对待处理的海量告警进行聚合处理,以将待处理的巨量告警划分为多个告警组,然后对每个告警组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识别疑似根因告警。此时,步骤201中的N个告警为聚合之后的一个告警组中的告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各个告警的时间距离和/或拓扑距离对各个告警进行聚合处理。其中,时间距离是指两个告警的生成时间或上报时间之间的距离,拓扑距离是指两个告警在网络拓扑关系中两者之间的距离。另外,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采用均值(K-means)聚类的方式进行聚合处理,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聚类方式进行聚合处理,在此就不再一一介绍。
另外,网络管理系统在进行聚合处理之前,可以先对还海量告警进行去噪处理,以除去一些不必要的告警,进而提升后续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效率。其中,去噪处理可以包括过滤掉海量告警中的高频告警,和/或,过滤掉网络中由于系统维护而生成的一些维护告警。
其中,步骤201中待识别的N个告警可以为聚合之后的一个告警组中的告警,也可以为去噪处理之后的告警,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202:确定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属性分值用于指示具有相应属性的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概率。
由于确定各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的实现方式基本相同,因此,下述实施例将以第一告警为例说明步骤201的具体实现方式,其他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均可以参考下述方式实现,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第一告警为N个告警中任一告警。
另外,由步骤201可知,至少一个属性可以包括协议层属性,还可以包括信号流向属性、汇聚属性、上报时间属性、告警级别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由于各个属性的属性分值的确定方式基本不同,所以下面确定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可以针对各个属性分别展开说明。
(1)协议层属性
在网络中,如果物理层的发生故障,那么将引发其他网络协议层也引发故障,从而引发一连串的告警。因此,相对于处于网络模型的上层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处于网络模型的底层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更有可能为疑似根因告警。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与协议层属性指示的网络协议层的层级可以呈负相关关系,以提高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
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告警的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的实现方式可以为:从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第一告警的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其中,该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网络协议层和多个协议层分值,多个网络协议层和多个协议层分值一一对应,且每个网络协议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大于相邻的上一层的网络协议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
比如,表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物理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为7,数据链路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为6,网络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为5,传输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为4,会话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为3,表示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为2,应用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为1。如果第一告警的协议层属性为会话层,则可以从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第一告警的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为3。
表1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
网络协议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协议层分值 7 6 5 4 3 2 1
上述表1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的限定,任何其他满足一定条件的对应关系均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之内,该一定条件为: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与协议层属性指示的网络协议层的层级可以呈负相关关系。比如,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表达网络协议层和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只需表达出的对应关系满足上述条件即可。
(2)信号流向属性
在网络中,如果处于信号流链路上游的节点发生故障,那么将引发处于信号流链路下游的节点也发生故障,从而引发一连串的告警。因此,相对于处于信号流链路的下游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处于信号流链路的上游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更有可能为疑似根因告警。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上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大于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下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以提高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
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的实现方式可以为:从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第一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其中,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链路段和多个信号流向分值,多个链路段和多个信号流向分值一一对应,多个链路段组成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且每个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大于信号流链路中相邻的下游的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
其中,信号流链路不仅可以为物理链路,每个链路段为一个通信介质。信号流链路还可以为逻辑链路,每个链路段为逻辑链路段。另外,通信介质可以为光纤、电缆等通信介质。
比如,表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其中,表2中的信号流链路分别为图3中的信号流链路A和信号流链路B。如图3所示,信号流链路A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依次包括光纤10、光纤9、光纤3、光纤2和光纤1。对应表2,信号流链路A上这五个链路段设置的信号流向分值分别为1.2^4,1.2^3,1.2^2,1.2,1。信号流链路B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依次包括光纤8、光纤7、光纤6和光纤5。对应表2,信号流链路B上这四个链路段设置的信号流向分值分别为1.2^3,1.2^2,1.2,1。结合图3和表2可知,对于任一信号流链路,上游的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均相与相邻下游的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此时,如果第一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为信号流链路A中的光纤7,则根据表2中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第一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为1.2^2。
表2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
上述表2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的限定,任何其他满足一定条件的对应关系均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之内,该一定条件即为: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上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大于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下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比如,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表达链路段和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只需表达出的对应关系满足上述条件即可。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各个告警所处的信号流链路可能不同,并且同一节点可能在不同的时刻处于不同的信号流链路。所以,在确定第一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之前,可以先确定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以便于根据该信号流链路确定针对第一告警的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
其中,当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当前处于物理层时,可以先确定该挂接对象当前所处的通信介质(比如光纤),然后沿着信号流向方向依次确定上一跳光纤和下一跳光纤,直至确定出数据流向的起始点和终止点,根据确定出的所有光纤和信号流向即可得到针对第一告警的信号流链路。
当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当前处于其他网络协议层时,可以先确定该挂接对象当前所处的逻辑链路,然后沿着信号流向方向依次确定上一段逻辑链路和下一段逻辑链路段,直至确定出数据流向的起始点和终止点,根据确定出的所有逻辑链路段和信号流向即可得到针对第一告警的信号流链路。
另外,在网络中,如果某个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为环状,此时为了便于识别疑似根因告警,可以先确定环状信号流链路中的多条链路段中哪条链路段的源点和宿点均上报了报警,然后将源点和宿点均上报报警的链路段从环中拆除。这样将环状信号流链路转换为直链状信号流链路。后续就可以按照上述确定信号流向属性的方式确定该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
(3)汇聚属性
在网络中,如果处于信号流链路的交叉位置处的节点发生故障,那么将引发与该交叉位置相关的节点也发生故障,从而引发一连串的报警。因此,相对于没有处于信号流链路交叉位置处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处于信号流链路交叉位置处的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更有可能为疑似根因告警。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告警的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的实现方式具体可以为:如果第一告警的汇聚属性指示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为链路交叉位置,则将第一告警的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确定为第一分值;如果第一告警的汇聚属性指示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不是链路交叉位置,则将第一告警的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确定为第二分值,其中,第一分值大于第二分值。
比如,表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聚属性和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如果第一告警的汇聚属性指示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为链路交叉位置,那么从表3中可以确定出第一告警的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为1.2。如果第一告警的汇聚属性指示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不是链路交叉位置,那么从表3中可以确定出第一告警的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为1。
表3汇聚属性和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汇聚属性 处于链路交叉位置 没有处于链路交叉位置
分值 1.2 1
(4)上报时间属性
在网络中,通常上报时间越早的告警越有可能是疑似根因告警,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各个告警的上报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对N个告警进行排序。然后按照排序结果依次为每个告警设置上报时间属性对应的属性分值。其中,在排序结果中,任一告警的上报时间属性的属性分值大于相邻的排序靠后的告警的上报时间属性的属性分值。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报时间可以为告警的生成时间,也可以为告警发送至网络管理系统的时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需各个告警按照统一的时间来确定上报时间属性即可。
(5)告警级别属性
在网络中,在生成任一告警时,均会生成与该告警对应的告警级别。并且,告警级别越高的告警,越有可能为疑似根因告警。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告警的告警级别属性的属性分值的实现方式可以为:从告警级别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获取与第一告警的告警级别对应的分值,作为第一告警的告警级别属性对应的属性分值。其中,告警级别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告警级别和多个分值,多个告警和多个分值一一对应,且告警级别越高,对应的分值也越大。
比如,表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告警级别和分值的对应关系。如表4所示,告警级别为“紧急”、“重要”、“次要”和“提示”各自对应的分值依次为4、3、2、1。如果第一告警的告警级别属性为“紧急”,那么根据表4,可知第一告警的告警级别属性的属性分值为4。
表4告警级别和属性的对应关系
告警级别 紧急 重要 次要 提示
分值 4 3 2 1
步骤203:根据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从N个告警中识别疑似根因告警。
由于不同的属性在导致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程度可能不同,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概率,可以为各个属性设置权重,然后根据设置的权重和步骤202中确定出的各个属性的属性分值,从N个告警中识别疑似根因告警。
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加权系数;根据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加权系数,对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一告警的根因分值;按照N个告警中每个告警的根因分值的大小关系,对N个告警进行排序;按照根因分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从排序结果中选择前M个告警,将选择的M个告警作为疑似根因告警,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N的正整数。
比如,N为200,M为10,那么通过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3,可以实现从200个告警中识别出10个疑似根因告警。
其中,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加权系数可以从存储的属性和加权系数的对应关系中直接获取。属性和加权系数的对应关系中包括每个属性对应的加权系数。比如,表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属性和加权系数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协议层属性、信号流向属性、汇聚属性、告警级别属性和上报时间属性各自的加权系数依次为:3、2、2、2。
表5属性和加权系数的对应关系
属性 加权系数
协议层属性 3
信号流向属性 3
汇聚属性 2
告警级别属性 2
上报时间属性 2
上述各个属性的加权系数可以是后台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可选地,在每次识别出疑似根因告警之后,可以通过人工方式检查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可以对上述各个属性的加权系数进行调整,以使下次重新根据调整后的加权系数识别疑似根因告警。也即是,可以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闭环自适应调整各个属性的加权系数。
下面结合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流程进行简述。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网络管理系统接收到原始告警队列时,先对原始告警队列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告警队列。然后根据时间距离和/或网络距离进行聚合处理,得到多个告警组。对于每个告警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进行后续操作。
如图4所示,对于任一告警组,该告警组中的每个告警均可以根据协议层属性、信号流向属性、汇聚属性、上报时间属性和告警级别属性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每个告警的根因分值,然后将该告警组中的各个告警按照根因分值进行排序,从而根据排序结果识别出疑似根因告警。
比如,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告警的分布示意图。如图5所示,物理层有7个告警,包括5个信号丢失(loss of signal,LOS)告警和两个端口中断(DOWN)告警。其中,5个LOS告警分别为LOS1告警、LOS2告警、LOS3告警、LOS4告警、LOS5告警。两个端口下线告警分别为左侧端口下线告警和右侧端口下线告警。数据链路层有一个链路中断(LinkDOWN)告警。网络层有一个连接验证丢失(loss of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LOCV)告警,传输层有一个传输失败(TransFail)告警,应用层有一个信号失败(SignalFail)告警。
对于LOS1告警,根据表1可知,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为7,根据表5可知该属性的权重系数为3。根据表2可知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为1.2,根据表5可知该属性的权重系数为3。根据表3可知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为1.2,根据表5可知该属性的权重系数为2。根据表4可知告警级别属性的属性分值为4,根据表5可知该属性的权重系数为2。按照发生时间先后假如上报时间属性的属性分值为0.4,根据表5可知该属性的权重系数为2。
所以LOS1告警的根因分值的表达式为:7*3+1.2*3+1.2*2+4*2+0.4*2=35.8
图5中的全部告警的根因分值的计算过程可以参考表6,,从排序来看,LOS1为疑似根因的可能性最大。需要说明的是,表6中的根因分值的计算过程仅仅是一种举例,且在表6中的计算根因分值的过程中,将非物理层之外的其他网络协议层的告警的协议层属性和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设置为0。但是表6所示的计算过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根因分值的限定。
表6告警的根因分值分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过程中,在考虑协议层属性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信号流向属性、汇聚属性、上报时间属性和告警级别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以提高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600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执行图2实施例中的步骤201;
确定模块602,用于执行图2实施例中的步骤202;
识别模块603,用于执行图2实施例中的步骤203。
可选地,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与协议层属性指示的网络协议层的层级呈负相关关系。
可选地,确定模块60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对于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从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第一告警的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
其中,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网络协议层和多个协议层分值,多个网络协议层和多个协议层分值一一对应,且每个网络协议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大于相邻的上一层的网络协议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所处第一告警为N个告警中的任一个。
可选地,至少一个属性还包括信号流向属性,信号流向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
其中,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上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大于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下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
可选地,确定模块602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对于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从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第一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
其中,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链路段和多个信号流向分值,多个链路段和多个信号流向分值一一对应,多个链路段组成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且每个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大于信号流链路中相邻的下游的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
可选地,信号流链路为物理链路,每个链路段为一个通信介质;或者,信号流链路为逻辑链路,每个链路段为逻辑链路段。
可选地,至少一个属性还包括汇聚属性,汇聚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是否为链路交叉位置,确定模块602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对于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如果汇聚属性指示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为链路交叉位置,则将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确定为第一分值;
第三确定单元,还用于如果汇聚属性指示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不是链路交叉位置,则将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确定为第二分值,第一分值大于第二分值。
可选地,至少一个属性还包括上报时间属性和告警级别属性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识别模块603,具体用于:
对于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确定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加权系数;
根据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加权系数,对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一告警的根因分值;
按照N个告警中每个告警的根因分值的大小关系,对N个告警进行排序;
按照根因分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从排序结果中选择前M个告警,将选择的M个告警作为疑似根因告警,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N的正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过程中,在考虑协议层属性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信号流向属性、汇聚属性、上报时间属性、告警级别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以提高识别出的疑似根因告警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疑似根因告警的装置在疑似根因告警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疑似根因告警的装置与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图7所示的计算机设备来实现。参见图7,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通信总线702、存储器7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704。
处理器7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7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7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70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702与处理器701相连接。存储器703也可以和处理器7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703可以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7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处理器701以及存储器703中的程序代码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来确定用于开发应用的数据。
通信接口7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7中所示的处理器701和处理器7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706和输入设备707。输出设备706和处理器7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706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707和处理器7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707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上述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一个通用计算机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计算机设备。在具体实现中,计算机设备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通信设备或者嵌入式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计算机设备的类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介质、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识别的N个告警中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所述至少一个属性包括协议层属性和信号流向属性,所述协议层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所述信号流向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确定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所述属性分值用于指示具有相应属性的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概率,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上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大于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下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
根据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从所述N个告警中识别疑似根因告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与所述协议层属性指示的网络协议层的层级呈负相关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包括:
对于所述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从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第一告警的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
其中,所述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网络协议层和多个协议层分值,所述多个网络协议层和所述多个协议层分值一一对应,且每个网络协议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大于相邻的上一层的网络协议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所述第一告警为所述N个告警中的任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包括:
对于所述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从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第一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
其中,所述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链路段和多个信号流向分值,所述多个链路段和所述多个信号流向分值一一对应,所述多个链路段组成所述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且每个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大于所述信号流链路中相邻的下游的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流链路为物理链路,每个链路段为一个通信介质;或者,所述信号流链路为逻辑链路,每个链路段为逻辑链路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属性还包括汇聚属性,所述汇聚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是否为链路交叉位置,所述确定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包括:
对于所述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如果所述汇聚属性指示所述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为链路交叉位置,则将所述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确定为第一分值;
如果所述汇聚属性指示所述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不是链路交叉位置,则将所述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确定为第二分值,所述第一分值大于所述第二分值。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属性还包括上报时间属性和告警级别属性中的至少一个。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从所述N个告警中识别疑似根因告警,包括:
对于所述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确定所述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加权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第一告警的根因分值;
按照所述N个告警中每个告警的根因分值的大小关系,对所述N个告警进行排序;
按照根因分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从排序结果中选择前M个告警,将选择的M个告警作为疑似根因告警,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所述N的正整数。
9.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识别的N个告警中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所述至少一个属性包括协议层属性和信号流向属性,所述协议层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所处的网络协议层,所述信号流向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所述属性分值用于指示具有相应属性的告警为疑似根因告警的概率,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上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大于用于指示信号流链路下游位置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从所述N个告警中识别疑似根因告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与所述协议层属性指示的网络协议层的层级呈负相关关系。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所述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从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第一告警的协议层属性的属性分值;
其中,所述网络协议层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网络协议层和多个协议层分值,所述多个网络协议层和所述多个协议层分值一一对应,且每个网络协议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大于相邻的上一层的网络协议层对应的协议层分值,所述第一告警为所述N个告警中的任一个。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所述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从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第一告警的信号流向属性的属性分值;
其中,所述链路段和分值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链路段和多个信号流向分值,所述多个链路段和所述多个信号流向分值一一对应,所述多个链路段组成所述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且每个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大于所述信号流链路中相邻的下游的链路段对应的信号流向分值。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流链路为物理链路,每个链路段为一个通信介质;或者,所述信号流链路为逻辑链路,每个链路段为逻辑链路段。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属性还包括汇聚属性,所述汇聚属性用于指示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是否为链路交叉位置,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所述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如果所述汇聚属性指示所述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为链路交叉位置,则将所述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确定为第一分值;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汇聚属性指示所述第一告警的挂接对象在当前所处的信号流链路中的位置不是链路交叉位置,则将所述汇聚属性的属性分值确定为第二分值,所述第一分值大于所述第二分值。
15.如权利要求9至1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属性还包括上报时间属性和告警级别属性中的至少一个。
16.如权利要求9至1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对于所述N个告警中的第一告警,确定所述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加权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一告警的至少一个属性中每个属性的属性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第一告警的根因分值;
按照所述N个告警中每个告警的根因分值的大小关系,对所述N个告警进行排序;
按照根因分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从排序结果中选择前M个告警,将选择的M个告警作为疑似根因告警,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所述N的正整数。
17.一种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所述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涉及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176625.6A 2019-03-08 2019-03-08 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692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6625.6A CN111669282B (zh) 2019-03-08 2019-03-08 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20/077985 WO2020182051A1 (zh) 2019-03-08 2020-03-05 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6625.6A CN111669282B (zh) 2019-03-08 2019-03-08 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9282A CN111669282A (zh) 2020-09-15
CN111669282B true CN111669282B (zh) 2023-10-24

Family

ID=72382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6625.6A Active CN111669282B (zh) 2019-03-08 2019-03-08 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9282B (zh)
WO (1) WO20201820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5730A (zh) * 2020-09-18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故障根因的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CN117041012A (zh) * 2020-11-20 2023-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域故障分析的方法及系统
CN113641526B (zh) * 2021-09-01 2024-04-05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告警根因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6512A (zh) * 2007-03-21 200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告警信息上报方法、系统及主控板
CN107547262A (zh) * 2017-07-25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告警级别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网管设备
CN108322318A (zh) * 2017-01-16 2018-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告警分析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61663A1 (en) * 2005-08-12 2007-03-15 Loyd Aaron J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root cause of network protocol layer failures
CN101997709B (zh) * 2009-08-10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根告警数据分析的方法及其系统
US20130159510A1 (en) * 2010-06-17 2013-06-20 Aware, Inc. Event Correlation Between Protocol Layers in a Network Device
CN104518905A (zh) * 2013-10-08 2015-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3746831B (zh) * 2013-12-24 2017-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告警分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71659B (zh) * 2015-12-25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根因分析方法和分析设备
CN108271191B (zh) * 2016-12-30 2021-11-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问题根因定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6512A (zh) * 2007-03-21 200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告警信息上报方法、系统及主控板
CN108322318A (zh) * 2017-01-16 2018-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告警分析方法及设备
CN107547262A (zh) * 2017-07-25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告警级别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网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9282A (zh) 2020-09-15
WO2020182051A1 (zh)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5174B2 (e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o monitor link quality and predict link faults
CN111669282B (zh) 识别疑似根因告警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322320B (zh) 业务生存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0995482B (zh) 告警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28872B (zh) 故障修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740061B (zh) 故障预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959596B2 (en) Methods for pipeline network inspection zone generation based on smart gas and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s thereof
US9450819B2 (en) Autonomic network sentinels
WO2021135479A1 (zh) 提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1052380A1 (zh) 提取故障传播条件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367191B (zh) 一种5g网络切片下服务故障定位方法
CN116418653A (zh) 基于多指标根因定位算法的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571967A (zh) 一种多层级网络拓扑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656252B (zh) 故障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450033B (zh) 一种基于cmdb的变更影响分析方法及管理设备
CN114142923B (zh) 光缆故障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6668264A (zh) 一种告警聚类的根因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09411B (zh) 基于运维管理的问题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50253B (zh) 一种故障根因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Yousef et al. On the use of predictive analytics techniques for network elements failure prediction in telecom operators
CN109218206B (zh) 一种限制链路状态通告数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76262A (zh) 一种服务器报警传播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955103A (zh) 一种设备异常检测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760186A (zh) 告警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44479A (zh) 基于云核心网的告警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