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3405A - 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3405A
CN111663405A CN202010530609.5A CN202010530609A CN111663405A CN 111663405 A CN111663405 A CN 111663405A CN 202010530609 A CN202010530609 A CN 202010530609A CN 111663405 A CN111663405 A CN 111663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parts
weight
intermediate product
recyc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06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元博
周景瑞
王宣
雷凯歌
刘欣琪
张瑞
杨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Zhongrong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Zhongrong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Zhongrong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Zhongrong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06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34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3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34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9/00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 E01C19/02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for preparing the materials
    • E01C19/10Apparatus or plants for premixing or precoating aggregate or fillers with non-hydraulic binders, e.g. with bitumen, with resins, i.e. producing mixtures or coating aggregates otherwise than by penetrating or surface dressing; Apparatus for premixing non-hydraulic mixtures prior to placing or for reconditioning salvaged non-hydraulic compositions
    • E01C19/1004Reconditioning or reprocessing bituminous mixtures, e.g. salvaged paving, fresh patching mixtures grown unserviceable; Recycling salvaged bituminous mixtures; Apparatus for the in-plant recycling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11/27Water resistance, i.e. waterproof or water-repellent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涉及沥青混合料领域,工艺包括如下:称取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和温拌剂混合后加热,加热混合料温度至70‑100℃后得第一中间产物;按重量份称取35‑200份新集料加热至150‑170℃后与第一中间产物混合得第二中间产物,控制第二中间产物温度为130‑160℃;向第二中间产物中加入2‑6份沥青,后加入0.2‑1份复合再生剂混合,并加热至130‑150℃,得第三中间产物;向第三中间产物中加入0.5‑2份的纳米炭黑、1.5‑2.5份矿粉和0.5‑1.1份消石灰,混合均匀后出料得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在加热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加入了温拌剂,由于温拌剂能够有效降低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的压实和出料温度,获得了节约能源,提高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耐久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混合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公路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将有大量的沥青路面进入大、中修期。沥青路面再生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维修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随着人们对环保、社会效益的关注,以及技术的进步,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公布号为CN106242378A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混合料组成为:按重量份数计,70-90份的铣刨旧料,10-15份的重芳烃,10-15份的丙烯酰胺,15-30份的新集料,3-6份的矿粉,3-6份的新沥青,2-5份再生剂。该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制备时,包括以下步骤:A、将铣刨旧料、重芳烃和丙烯酰胺放入预热筒,加热到80-110℃后,转入拌合缸中,在150-170℃拌和15-30s;B、再加入新集料和一半新沥青,加热到180-200℃,拌和30-60s,在140-170℃出锅,得到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上述方案中利用重芳烃和烯丙酰胺对铣刨料先进行反应,降低旧料粘度,为制备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做准备,但是实际加工中,铣刨旧料在预热筒中进行加热,温度较高,容易导致沥青老化,影响沥青混合料用于路面使用的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其具有降低出料温度,节约能耗且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包括如下的加工步骤: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70-90份的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和1-1.5份温拌剂混合后加热,加热混合料温度至70-100℃后出料得第一中间产物;
步骤2:按重量份称取35-200份新集料加热至150-170℃后与第一中间产物混合得第二中间产物,控制第二中间产物温度为130-160℃;
步骤3:向第二中间产物中加入2-6份沥青,后加入0.2-1份复合再生剂混合均匀,并加热至130-150℃,得第三中间产物;
步骤4:向第三中间产物中加入0.5-2份的纳米炭黑、1.5-2.5份矿粉和0.5-1.1份消石灰,混合均匀后出料得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出料温度控制为125-1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在进行加热时加入温拌剂能够高效的利用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的压实和出料温度,节约能源,还可以改善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的压实问题。同时施工温度得以降低,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效果。
步骤2中对新集料进行预热,能够降低与第一中间产物的温度差,方便后续步骤进行。
步骤3中将沥青加入第二中间产物中,再加入再生剂能够改善沥青的稳定性、抗车辙性、低温抗裂性提高疲劳性。
步骤4中加入的纳米炭黑具有细微的粒径、很高的结构性和亲沥青性,使它不同于普通矿质填料成为沥青的为微填料、加劲剂,这将有助于增强沥青抵抗变形的能力,从而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矿粉其作用为填充空隙,防止热沥青流淌,增强沥青材料的粘结力和热稳定性。消石灰的掺入可提高沥青的粘覆性,同时使集料表面性质得到改善,同时还能降低集料表面的电荷,降低表面能,表面能小的集料不与氢键结构,水稳定性好,而且能够代替部分矿粉,在集料矿料间形成独立的结晶质石灰石,与沥青粘接性起到叠加作用。
整体方案中通过步骤1和步骤4中的调整,从加工工艺和组成上进行改善,提高了沥青的耐老化性,还能起到节能的作用效果。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复合再生剂包括如下组分,芳烃油、抗剥落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所述芳烃油、抗剥落剂、增塑剂和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9-10):(0.5-3):(0.5-1):(0.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剂中加入有芳烃油,可以提高沥青的软化针入度,同时沥青老化前后的低温顺延度也相应增加;抗剥落剂的加入能够增强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力,及抗水损害的强度,延长路面的实用寿命。增塑剂对沥青的感温性能、低温性能、抗老化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其对沥青的高温性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根据相似相容定律,极性相异相斥远离,其亲油基与沥青非极性分子相吸而溶于沥青,亲水基与沥青非极性分子相斥而离开沥青,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在两相界面上,使两相界面张力降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下吸附的越多,界面张力降低的越大,因此表面活性剂可以显著降低沥青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再生剂相配合使用,形成沥青与集料间的粘性较高,稳定性高。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选择二甲替甲酰胺再生重质树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甲替甲酰胺再生重质树脂中含有酰胺基、氨基和羧基等结构,不饱和化合物的结构产品属两级表面活性剂,可提高组分之间的吸附能力。
进一步地,步骤4中还加入有重量份为0.5-2份的橡胶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粉的掺入能够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抗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抗疲劳性能、起到减薄路面、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延缓反射裂缝、减轻行车噪声,具有优良的冬季柔性等作用,在公路工程中应用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和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进一步地,步骤4中还加入有重量份为0.5-0.8份的偶联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入偶联剂能够改善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改善其感温性能,使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得到改善。
进一步地,所述偶联剂选择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偶联剂选择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能够改善橡胶的高温性能,且配合橡胶粉还用在增强组分之间的粘连性能。
进一步地,步骤4中还加入有重量份为1-2份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的实用能够提高沥青的耐久性和抗高温流动性、耐老化和热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步骤4中还加入有重量份为0.5-0.8份的乌洛托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和乌洛托品结合构成固化促进剂,橡胶粉和沥青经由化学变化合成新分子,与沥青中的石油树脂等成分产生交联作用,而形成聚合物网状稳定结构,使沥青具有高粘度、高塑性等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由于本发明采用在加热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加入了温拌剂,由于温拌剂能够有效降低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的压实和出料温度,获得了节约能源,提高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耐久性的效果。
第二、本发明中优选采用复合再生剂,由于芳烃油、抗剥落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的共同作用,获得了沥青与集料间粘性高稳定性高,表面粘度低的效果。
第三、本发明中最终拌和时加入了橡胶粉、偶联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和乌洛托品,改善了沥青混凝土的温度敏感性,冬季柔性、组分件粘连性及耐老化和热稳定性,且组分间橡胶粉和偶联剂相互配合,最终制备出料的热再生沥青,稳定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步骤1中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为粒径在0-13.2mm的铣刨料,铣刨料中旧沥青料的针入度在30-33mm。
步骤2中新集料为粒径为0-13.2mm的石子。
纳米炭黑的粒径为20-25nm。
矿粉粒径小于0.15mm的颗粒在95%,表观密度不小于2.5g/cm3
表面活性剂选择二甲替甲酰胺再生重质树脂。
偶联剂选择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选择星型结构。
芳烃油购自陕西盛隆石化有限公司。
抗剥落剂具体购自镇江道一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增塑剂购自山东孚润达化工有限公司。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加工工艺,包括如下的加工步骤: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70份的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和1份温拌剂混合后加入滚筒加热,加热混合料温度至70℃后出料得第一中间产物;
步骤2:按重量份称取35份新集料加入滚筒加热至150℃后与第一中间产物混合得第二中间产物,控制第二中间产物的温度在130℃;
步骤3:向第二中间产物中加入2份沥青,后加入0.2份复合再生剂混合均匀,并加热至130℃,得第三中间产物;具体的复合再生剂包括0.17份芳烃油、0.01份抗剥落剂、0.01份增塑剂、0.01份表面活性剂。
步骤4:向第三中间产物中加入0.5份的纳米炭黑、1.5份矿粉和0.5份消石灰,混合均匀后出料得热再生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组分含量和参数的不同。步骤3复合再生剂包括0.38份芳烃油、0.06份抗剥落剂、0.03份增塑剂、0.03份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组分含量和参数的不同。步骤3复合再生剂包括0.67份芳烃油、0.2份抗剥落剂、0.07份增塑剂、0.07份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组分含量的不同。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组分含量的不同。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组分含量的不同。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组分含量的不同。
实施例8
实施例8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组分含量的不同。
实施例9
实施例9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组分含量的不同。
实施例10-12
实施例10-12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原料中还加入有橡胶粉。
实施例13-15
实施例13-15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原料中还加入有偶联剂。
实施例16-18
实施例16-18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原料中还加入有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
实施例19-21
实施例19-21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原料中还加入有乌洛托品。
表1实施例1-9的原料组分
Figure BDA0002535059290000061
表2实施例1-3的参数
Figure BDA0002535059290000062
表3实施例10-21的原料组分
Figure BDA0002535059290000063
对比例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不加入有温拌剂。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不加入有温拌剂且出料温度为120℃。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4中不加入有纳米炭黑。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复合再生剂中不含有抗剥落剂。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复合再生剂中不含有表面活性剂。
对比例6
对比例6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复合再生剂选择购自安徽省启明路政材料有限公司的沥青再生剂。
性能检测试验
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E20-2011)的相关规定对本发明实施例基对比例的热再生沥青进行浸水马歇尔稳定度、渗水系数、空隙率、动稳定度进行试验所得的试验数据如下表。
表4实施例1-9的试验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浸水马歇尔稳定度(KN) 9.33 9.44 9.76 8.9 8.93
渗水系数(ml/min) 0 0 0 0 0
空隙率(%) 3.6 3.7 3.8 3.5 3.8
动稳定度(次·mm<sup>-1</sup>) 2290 2250 2390 2158 2250
检测项目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浸水马歇尔稳定度(KN) 9.2 8.75 8.86 8.92
渗水系数(ml/min) 0 0 0 0
空隙率(%) 3.8 3.7 3.6 3.4
动稳定度(次·mm<sup>-1</sup>) 2388 2190 2100 2180
表5实施例10-21的试验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2535059290000081
表6对比例1-6的试验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2535059290000082
Figure BDA0002535059290000091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温拌剂加量的增加,沥青的性能趋于更加优良,但是当温拌剂的加量逐渐增加时,性能改变趋于稳定,由上述实验数据结构能够得出温拌剂对沥青的各项性能能够产生影响,方便沥青料的摊铺,还能降低能耗,节约资源。
从表5可以看出,偶联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和乌洛托品的加入均能够提升沥青的稳定性。而且当偶联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和乌洛托品与消石灰、橡胶粉和偶联剂联合使用时较之不添加性能更加优良,稳定度得以提升,渗水系数和空隙率均满足标准要求,动稳定度也得到提升,所以上述的组分结合能够提升沥青的性能。
从表6可以看出,对比例1在步骤1的加工过程中不添加温拌剂,沥青料的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和动稳定度均有所下降,所以温拌剂的加入能够通过改善沥青料的拌合、摊铺温度,进而防止沥青老化,最终达到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对比例2中在步骤1中不加入温拌剂且出料温度为120℃时,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和动稳定度均有所下降,其可能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沥青老化,从而稳定度降低,造成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降低。
对比例3-5中,通过调整复合再生剂的组分,能够由实施例20得出,当三者共同使用时制备的沥青料性能更加稳定。
对比实施例6,选用现有的市场上的再生剂用于替代实施例20的复合再生剂,明显得出实施例20的沥青料的性能更加稳定,所以本申请实施例的复合再生剂结合本实施例的工艺,制备出的沥青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而且较高程度的实现了废旧沥青的再利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加工步骤: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70-90份的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和1-1.5份温拌剂混合后加热,加热混合料温度至70-100℃后出料得第一中间产物;
步骤2:按重量份称取35-200份新集料加热至150-170℃后与第一中间产物混合得第二中间产物,控制第二中间产物温度为130-160℃;
步骤3:向第二中间产物中加入2-6份沥青,后加入0.2-1份复合再生剂混合均匀,并加热至130-150℃,得第三中间产物;
步骤4:向第三中间产物中加入0.5-2份的纳米炭黑、1.5-2.5份矿粉和0.5-1.1份消石灰,混合均匀后出料得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出料温度控制为125-1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复合再生剂包括如下组分,芳烃油、抗剥落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所述芳烃油、抗剥落剂、增塑剂和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9-10):(0.5-3):(0.5-1):(0.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选择二甲替甲酰胺再生重质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还加入有重量份为0.5-2份的橡胶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还加入有重量份为0.5-0.8份的偶联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选择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还加入有重量份为1-2份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还加入有重量份为0.5-0.8份的乌洛托品。
CN202010530609.5A 2020-06-11 2020-06-11 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 Pending CN1116634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0609.5A CN111663405A (zh) 2020-06-11 2020-06-11 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0609.5A CN111663405A (zh) 2020-06-11 2020-06-11 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3405A true CN111663405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86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0609.5A Pending CN111663405A (zh) 2020-06-11 2020-06-11 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340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7621A (zh) * 2012-12-25 2013-03-20 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bs和废橡胶粉的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9719A (zh) * 2016-05-23 2016-10-12 江苏天诺道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厂拌温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42378A (zh) * 2016-07-15 2016-12-21 黑龙江省中信路桥材料有限公司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7621A (zh) * 2012-12-25 2013-03-20 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bs和废橡胶粉的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9719A (zh) * 2016-05-23 2016-10-12 江苏天诺道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厂拌温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42378A (zh) * 2016-07-15 2016-12-21 黑龙江省中信路桥材料有限公司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威: "《工程设计施工管理》", 《沥青改性剂发展现状和展望》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2740B2 (en) Plant-mixed warm regenerated asphalt mixtur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08049312A1 (fr) Modificateur d&#39;asphalte pour améliorer la résistance des chaussées à la formation d&#39;ornières
CN109650781B (zh) 一种中低温温拌高摩阻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6663B (zh) 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29306A (zh) 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环氧改性乳化沥青制备方法
CN114538827A (zh) 一种聚合物复合橡胶改性沥青高性能钢渣超薄磨耗层的混合料
CN111747686A (zh) 一种改性乳化沥青高速路面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83616B (zh) 一种废旧轮胎热裂解再生炭黑改性材料以及改性沥青
CN113150568A (zh) 一种改性的冷拌冷铺常温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3082B (zh) 一种brt车站重载交通路段铺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698138B (zh) 一种rap高掺量的再生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747688A (zh) 一种高稳定度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46997A (zh) 一种沥青旧料再生用环氧沥青胶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52108B (zh) 一种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的道路施工方法
CN102850020B (zh) 一种耐高温路面用砂浆
CN111747687A (zh) 一种修复型高速路面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80323A (zh) Rap大比例掺量的沥青再生剂的制备方法
CN114180896B (zh)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组合物及其制备和施工工艺
CN108034271B (zh) 一种复合改性温拌橡胶沥青及制备方法
CN111663405A (zh) 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
CN113622247B (zh) 一种沥青路面车辙低碳快速化维修铺装方法
CN114853389A (zh) 一种低温再生沥青及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CN110272230B (zh) 一种高性能稀浆封层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38122B (zh) 一种骨架密实型橡胶沥青超薄磨耗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00587A (zh) 复合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及含有该混合料的高抗裂抗车辙三层橡胶沥青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