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7234A - 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7234A
CN111657234A CN202010632311.5A CN202010632311A CN111657234A CN 111657234 A CN111657234 A CN 111657234A CN 202010632311 A CN202010632311 A CN 202010632311A CN 111657234 A CN111657234 A CN 111657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pa
chamber
frame
opening
eclo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23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华生
陈丽丽
张雪丽
梁载林
谭道朝
张清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Original Assignee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iled Critical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riority to CN2020106323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72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7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72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包括内笼和外笼,所述内笼安装在外笼内的上部,内笼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从上往下依次设为第一水室、蛹室和第二水室,所述第一水室、蛹室和第二水室的一个侧面设为开口Ⅰ,其余顶面、底面和侧面由纱网围住第一框架形成可放置物品的空间;所述蛹室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以蛹室的开口Ⅰ为分隔面,将蛹室分为左蛹室和右蛹室;所述蛹室的开口Ⅰ上设有可开闭的观察门,所述观察门设为两个,分别对应左蛹室和右蛹室的开口Ⅰ。本发明通过设计了内笼和外笼两个结构,其中内笼设在外笼的上部分,蛹室完全由纱网围住,离地面较远,给蚂蚁的攀爬增添了难度,可降低蛹被食用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夜蛾科(Noctuidae)是鳞翅目第1大科,已知25000多种,该科的很多种是重要的农业和林业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夜蛾、粘虫、嘴壶夜蛾、银纹夜蛾、大螟、茶黄毒蛾。夜蛾科是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成虫为典型的夜出性蛾子,趋光性和趋糖性强,前翅颜色暗而有保护色,很多种类有迁飞习性,如粘虫、小地老虎、棉铃虫、草地贪夜蛾等可以远距离迁飞。多数幼虫取食叶片,经常为多食性,少数蛀茎和隐蔽生活,一般以老熟幼虫在地下土室内化蛹,当有效积温等条件满足后,蛹就羽化为成虫,成虫不会造成危害,一般取食露水或蜜露,性成熟后交配产卵,卵孵化成幼虫,才造成危害。
斜纹夜蛾(学名: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的一个物种,是一种重大农作物害虫,褐色,前翅具许多斑纹,中有一条灰白色宽阔的斜纹,故名。中国除西藏、青海不详外,广泛分布于各地。寄主植物广泛,可危害各种农作物及观赏花木。斜纹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虫食性杂,且食量大,初孵幼虫在叶背为害,取食叶肉,仅留下表皮;3龄幼虫后造成叶片缺刻、残缺不堪甚至全部吃光,蚕食花蕾造成缺损,容易暴发成灾。幼虫体色变化很大,主要有淡绿色、黑褐色、土黄色3种。诱杀斜纹夜蛾成虫的方法有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和糖醋液(食物)诱杀。草地贪夜蛾(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属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是最新迁入我国的农业大害虫,成虫在夜间活动,单头雌虫一生平均产卵1500粒,在温暖的条件下,卵2-3天就可以羽化。新孵出的幼虫以卵壳本身为食,然后静置2-10小时。幼虫喜欢以新叶为食,幼虫一般有6个龄期,体色多变,1-2龄幼虫可以聚集为害,3-6龄幼虫自相残杀习性明显,逐渐分散为害。老熟幼虫从植株脱落进入土壤中化蛹,化蛹深度通常在2-8厘米的土壤表层,化蛹时常做一个松散的茧。夏季蛹期一般为8-9天,冬季20-30天。成虫的平均寿命10天,最长可达21天。在28℃条件下,30天左右可以完成1个世代。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可以采取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和食物诱剂诱杀。为了找到有效的夜蛾防治办法,研究人员需要大量的夜蛾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夜蛾发生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时间上也有其随机性,在生产实践上,试验人员为寻找夜蛾科害虫田间野外发生地而四处奔波,有时即使找到了发生地点,不是发生期过了最佳的防治阶段,就是发生密度达不到试验的要求。于是研究人员就在室内培育夜蛾,综合考虑天气、作物等情况的基础上,试验过程中再转移到试验地。为测定某一方法对夜蛾科害虫成虫的防控效果,如灯光、性诱剂或食物诱杀成虫的防治效果,就需要在野外或野外大网室内释放大量成虫,以便使试验更科学、更有效反映防治效果,为了确保不被其他因素影响成虫的数量,就需要一种可以在自然界中使用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目前我们查到的夜蛾羽化装置,均是以实验室的环境为前提进行使用的,例如:
1、专利号:201820125284 .0,发明名称:一种鳞翅目昆虫蛹羽化及成虫卵收集装置,其结构包括成虫产卵箱和蛹羽化箱,所述成虫产卵箱与蛹羽化箱活动插接,所述蛹羽化箱是由上面板、下箱体和抽屉构成,所述下箱体为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抽屉滑动设置在下箱体内腔,所述上面板的中部设有与下箱体内腔相通的通孔,上面板的四周分别设有多个弧形槽,每个弧形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成虫产卵箱为六面镂空的框架,成虫产卵箱的顶面及侧部四个面分别设有纱布。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鳞翅目蛹羽化及成虫产卵收集集成在一起,提高了蛹的羽化率和产卵量。但是该装置不能防晒、保湿和防虫,只能用于实验室,不能应用于自然环境中。
2、专利号:201721148176.7,发明名称:一种黑水虻虫蛹羽化柜,它包括:羽化柜和羽化抽屉,同时,该装置还设计了温度和湿度控制装置。其整体设计有利于黑水虻虫蛹的羽化条件,而且设计紧凑,能够高密度的对黑水虻虫蛹进行羽化,具有羽化率高、占用空间小、易于管理、制作成本低廉,利于批量生产的优点。但该装置应用了控制系统,造价较高,并且没有遮阳设计,防晒效果不佳;由于蛹是蚂蚁喜欢的食物之一,放入自然环境中一到两个小时就会吸引蚂蚁,该装置的羽化抽屉距地面滚轮很近,就算在滚轮放粘胶也不利于阻止蚂蚁的攀爬,蛹会很快被蚂蚁蚕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防晒、防虫、保湿、温度变化小、造价便宜且方便释放夜蛾的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包括内笼和外笼,所述内笼安装在外笼内的上部,内笼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从上往下依次设为第一水室、蛹室和第二水室,所述第一水室、蛹室和第二水室的一个侧面设为开口Ⅰ,其余顶面、底面和侧面由纱网围住第一框架形成可放置物品的空间;所述蛹室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以蛹室的开口Ⅰ为分隔面,将蛹室分为左蛹室和右蛹室;所述蛹室的开口Ⅰ上设有可开闭的观察门,所述观察门设为两个,分别对应左蛹室和右蛹室的开口Ⅰ。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外笼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部设有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可拆卸的连接有匹配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在第一水室的上方,并通过固定杆与第一水室的顶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1~4个,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处设有粘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挂钩,第二连接件为环形挂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外笼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的中下部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框架的下部两侧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交错架设在第一支撑杆上从而实现外笼对内笼的支撑。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设有粘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面、底面和侧面均设有遮阳网从而将内笼遮挡,第二框架的其中一个侧面设为开口Ⅱ,所述开口Ⅱ的遮阳网设为掀开式。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第一水室、蛹室和第二水室的开口Ⅰ与第二框架的开口Ⅱ为同一侧面,所述遮阳网为遮阳率95%的遮阳网。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第一水室的高度高于第二水室的高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观察门的上部设有插孔,下部通过合页与第一框架铰接,第一框架与插孔的对应处设有插杆,插杆插入插孔内从而将观察门关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具有防虫的作用。
本发明通过设计了内笼和外笼两个结构,其中内笼设在外笼的上部分,蛹室完全由纱网围住,离地面较远,给蚂蚁的攀爬增添了难度,可降低蛹被食用的风险;再者,本发明的内笼与外笼的接触为点接触,如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悬挂式连接,或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架设式连接,接触的面积很小,因而在内笼远离地面设计的基础上,只需要在内笼和外笼各个连接处设计粘胶,阻断了蚂蚁从外笼进入内笼的渠道,即可更进一步的降低蛹被食用的风险。最后,本发明在外笼上设计了遮阳率95%的遮阳网,其中开口Ⅱ的遮阳网设为可掀开(供研究人员观察和羽化的成虫飞出),由于底面也设计了遮阳网,这样可防止其他植物生长,避免蚂蚁顺着植物爬上蛹室的情况。
2、本发明具有保湿,降低环境温度变化的作用。
自然界的夜蛾类成虫活动季节天气较为炎热,而蛹在土壤中受外界温湿度影响较少,本发明通过在蛹室的上下设计了两个水室,在水室里放置盛水容器,由于水缓慢挥发,可保持环境湿度,同时由于水的作用,传热较慢,温度变化较小,对蛹的生活环境提供了较好的稳定性;并且针对太阳照射的影响,蛹室的上部受热温度较高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第一水室的高度高于第二水室,提供更多的水量,以更好的维持蛹的生活环境;最后,本发明通过设计内笼和外笼两个结构,内笼和外笼之间设有空间,进一步减缓了传热速度,在外笼上设计双层遮阳网,减少了95%以上的阳光照射,遮阳网还具有降温防风效果,降低了内笼的空气和外界的交流速度,进一步减少了温湿度的波动。
3、本发明具有防晒的作用。
本发明通过设计了内笼和外笼,在外笼上设计了遮阳网,减少了阳光的照射,还能减少雨水的淋湿,同时,第一水室设在蛹室上,进一步降低了蛹室被雨水淋湿的风险。
4、本发明造价便宜。
本发明的设计针对了实际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多次的修订最终确定了方案,外笼用不锈钢,内笼采用便宜的木头材质即可;在保湿、降低温度变化和防晒的效果上,本发明采用生产实践中最常见的遮阳网、盛水容器即可达到。同时本发明的门框、悬挂等,均为五金中常见的合页和悬挂件,结构也并不复杂,因而本发明既实用又便宜,非常适合在农业领域中推广。
5、本发明便于释放夜蛾。
本发明设计了防晒、防虫、保湿、控制温度变化的结构,因而很适合在自然环境中对夜蛾科蛹进行养殖,当蛹羽化完成后,只需打开观察门,夜蛾即可释放在试验地中,减少了搬运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的外笼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外笼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的右视图;
图7为图5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的外笼俯视图;
图8为图1的A部剖视放大图;
图9为图3的B部剖视放大图;
图10为图6的C部剖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1-内笼,2-外笼,3-第一框架,4-第一水室,5-蛹室,6-第二水室,7-开口Ⅰ,8-隔板,9-观察门,10-第二框架,11-上连接杆,12-第一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14-固定杆,15-第一支撑杆,16-第二支撑杆,17-开口Ⅱ,18-插孔,19-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包括内笼1和外笼2,内笼1安装在外笼2内的上部,内笼1包括第一框架3,第一框架3的长、宽、高分别为40cm、30cm、40cm,第一框架3从上往下依次设为第一水室4、蛹室5和第二水室6,第一水室4高20cm,蛹室5高10cm,第二水室6高10cm,第一水室4、蛹室5和第二水室6的一个侧面设为开口Ⅰ7,其余顶面、底面和侧面由纱网围住第一框架3形成可放置物品的空间;蛹室5内设有隔板8,隔板8以蛹室5的开口Ⅰ7为分隔面,将蛹室5分为左蛹室和右蛹室;蛹室5的开口Ⅰ7上设有可开闭的观察门9,观察门9设为两个,分别对应左蛹室和右蛹室的开口Ⅰ7,这样便于对每个蛹室5的观察。
外笼2包括第二框架10,第二框架10的长、宽、高依次为80cm、80cm、100cm,其中高20cm入土稳定整个装置,第二框架10的顶部设有上连接杆11,上连接杆1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12上可拆卸的连接有匹配第一连接件12的第二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13设在第一水室4的上方,并通过固定杆14与第一水室4的顶部连接。
第二连接件13设有4个,通过固定杆14连接均布在第一水室4顶部的四个角;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的数量相等。
第二框架10的顶面、底面和侧面均设有遮阳网从而将内笼遮挡,第二框架10的其中一个侧面设为开口Ⅱ17,开口Ⅱ17的遮阳网设为掀开式。
第一水室4、蛹室5和第二水室6的开口Ⅰ7与第二框架10的开口Ⅱ17为同一侧面,这样便于研究人员操作。遮阳网为遮阳率95%的遮阳网。
第一水室4的高度高于第二水室6的高度。
如图2、图3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件12为挂钩,第二连接件13为环形挂件。
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的连接处设有粘胶。
如图1和图8所示,观察门9的上部设有插孔18,下部通过合页与第一框架3铰接,第一框架3与插孔18的对应处设有插杆19,插杆19插入插孔18内从而将观察门9关上。
内笼1和外笼2的结合:如图1:在长的方向上,内笼1的开口Ⅰ7距离外笼2的开口Ⅱ17 40cm,开口对应的另一面两者相距10cm;如图2,在宽的的方向,内笼1两边各留20cm空间;在高的方向,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10的顶面相距20cm,第二框架10插入土后距地面20cm。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包括内笼1和外笼2,内笼1安装在外笼2内的上部,内笼1包括第一框架3,第一框架3的长、宽、高分别为40cm、30cm、40cm,第一框架3从上往下依次设为第一水室4、蛹室5和第二水室6,第一水室4高20cm,蛹室5高10cm,第二水室6高10cm,第一水室4、蛹室5和第二水室6的一个侧面设为开口Ⅰ7,其余顶面、底面和侧面由纱网围住第一框架3形成可放置物品的空间;蛹室5内设有隔板8,隔板8以蛹室5的开口Ⅰ7为分隔面,将蛹室5分为左蛹室和右蛹室;蛹室5的开口Ⅰ7上设有可开闭的观察门9,观察门9设为两个,分别对应左蛹室和右蛹室的开口Ⅰ7,这样便于对每个蛹室5的观察。
如图5、图6、图7和图10所示,外笼2包括第二框架10,第二框架10的长、宽、高依次为80cm、80cm、100cm,其中高20cm入土稳定整个装置。第二框架10的中下部设有第一支撑杆15,第一框架3的下部两侧设有第二支撑杆16,第二支撑杆16呈90°交错架设在第一支撑杆15上从而实现外笼2对内笼1的支撑。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的连接处设有粘胶。
第二框架10的顶面、底面和侧面均设有遮阳网从而将内笼遮挡,第二框架10的其中一个侧面设为开口Ⅱ17,开口Ⅱ17的遮阳网设为掀开式。
第一水室4、蛹室5和第二水室6的开口Ⅰ7与第二框架10的开口Ⅱ17为同一侧面,这样便于研究人员操作。遮阳网为遮阳率95%的遮阳网。
第一水室4的高度高于第二水室6的高度。
如图5和图8所示,观察门9的上部设有插孔18,下部通过合页与第一框架3铰接,第一框架3与插孔18的对应处设有插杆19,插杆19插入插孔18内从而将观察门9关上。
内笼1和外笼2的结合:如图5:在长的方向上,内笼1的开口Ⅰ7距离外笼2的开口Ⅱ1740cm,开口对应的另一面两者相距10cm;如图6,在宽的的方向,内笼1两边各留20cm空间;在高的方向,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10的顶面相距20cm,第二框架10插入土后距地面20cm。
具体操作过程:将第二框架10插入土20cm后,从开口Ⅰ7向第一水室4和第二水室6放入盛水容器,然后打开观察门9,在左蛹室和右蛹室内分别用5-6厘米高的快餐盒,下面用电烙铁钻5-10个小孔,盖上3-4厘米厚的细土,淋水使土湿润,盖1张白色餐巾纸,以纸不透水为宜,上面放置夜蛾的蛹,左蛹室放置雌性夜蛾蛹,右蛹室放置雄性夜蛾蛹,同时放入水和食物,接着关上观察门9,待羽化。土层保温,白色餐巾纸更有方便观察蛹是否羽化。,当所有蛹羽化完毕,试验就结束。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3还可设为1个、2个或者3个,数量越少蚂蚁与蛹室连通的渠道越少,数量越多内笼的稳定性越好,因而将数量限定为1-4个最为合理。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在观察门9的靠内侧边设置插孔,靠外侧边通过合页与第一框架3铰接,第一框架3与插孔的对应处设置插杆,插杆插入插孔内从而将观察门9关上。当然,还有其它常规螺纹连接、卡接、锁头连接等门开闭的方式,也可用于本实施例的观察门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前”、“后”、 “ 左”、“ 右”、“首”、“尾”、“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 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点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发明中未详尽说明的设备连接方式,均按本领域的常规连接方式理解。
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发明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笼和外笼,所述内笼安装在外笼内的上部,内笼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从上往下依次设为第一水室、蛹室和第二水室,所述第一水室、蛹室和第二水室的一个侧面设为开口Ⅰ,其余顶面、底面和侧面由纱网围住第一框架形成可放置物品的空间;所述蛹室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以蛹室的开口Ⅰ为分隔面,将蛹室分为左蛹室和右蛹室;所述蛹室的开口Ⅰ上设有可开闭的观察门,所述观察门设为两个,分别对应左蛹室和右蛹室的开口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笼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部设有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可拆卸的连接有匹配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在第一水室的上方,并通过固定杆与第一水室的顶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1~4个,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处设有粘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挂钩,第二连接件为环形挂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笼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的中下部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框架的下部两侧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交错架设在第一支撑杆上从而实现外笼对内笼的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设有粘胶。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面、底面和侧面均设有遮阳网从而将内笼遮挡,第二框架的其中一个侧面设为开口Ⅱ,所述开口Ⅱ的遮阳网设为掀开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室、蛹室和第二水室的开口Ⅰ与第二框架的开口Ⅱ为同一侧面,所述遮阳网为遮阳率95%的遮阳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室的高度高于第二水室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门的上部设有插孔,下部通过合页与第一框架铰接,第一框架与插孔的对应处设有插杆,插杆插入插孔内从而将观察门关上。
CN202010632311.5A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 Pending CN1116572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2311.5A CN111657234A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2311.5A CN111657234A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7234A true CN111657234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90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2311.5A Pending CN111657234A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72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1016A (zh) * 2021-11-24 2022-02-25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一种粗脊蚜茧蜂羽化率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1016A (zh) * 2021-11-24 2022-02-25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一种粗脊蚜茧蜂羽化率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4081016B (zh) * 2021-11-24 2023-08-11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一种粗脊蚜茧蜂羽化率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lyshen Arthropod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in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s: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oriented management
CN103478117B (zh) 一种异色瓢虫防治烟蚜的扩散繁殖释放方法
CN104585135A (zh) 北方地区烟蚜茧蜂越冬繁育方法
CN205018102U (zh) 一种新型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
CN205124773U (zh) 一种用于胡蜂养殖的控温大棚
CN102870742A (zh) 一种海氏桨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CN104365563B (zh) 多功能伸缩式养虫笼及其用于饲养朱红毛斑蛾的饲养方法
CN105660542A (zh) 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
CN110612945B (zh) 一种稳定田间玉米螟赤眼蜂数量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6172239B (zh) 一种大帛斑蝶成虫繁殖装置、其制备方法及大帛斑蝶的繁殖方法
CN106172248B (zh) 一种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扩繁方法
CN111657234A (zh) 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
CN107581159A (zh) 一种花布灯蛾天敌悬茧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Ruf et al. Tent-based thermoregulation in social caterpillars of Eriogaster lanestris (Lepidoptera: Lasiocampidae): behavioral mechanisms and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tent
CN103004689A (zh) 麻蜥的人工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方法
CN212488050U (zh) 一种用于自然环境的夜蛾科蛹羽化释放装置
CN109006704A (zh) 一种人工辅助胡蜂交配的方法
Milne Fluctuation and natural control of animal population, as exemplified in the garden chafer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
Rabb Biology of Conoderus vespertinus in the piedmont section of North Carolina (Coleoptera: Elateridae)
CN114557319B (zh) 一种粘虫的饲养方法
CN109907007A (zh) 一种规模化饲养烟草粉螟的装置和方法
CN105379682A (zh) 九香虫大规模人工繁殖技术
CN108244061A (zh) 一种斑蝥成虫饲养装置及斑蝥繁育方法
Singh et al. Notes on the bionomics of the pink stem borer Sesamia inferens Walker (Lepidoptera: Noctuidae): an upcoming pest of wheat in India
CN208402954U (zh) 一种胡蜂地下越冬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