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4609A - 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4609A
CN111654609A CN202010535179.6A CN202010535179A CN111654609A CN 111654609 A CN111654609 A CN 111654609A CN 202010535179 A CN202010535179 A CN 202010535179A CN 111654609 A CN111654609 A CN 111654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lens module
brightness
current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51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4609B (zh
Inventor
黄江生
徐鹏
李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51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46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4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4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4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4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2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pensation contr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摄像机安装有双镜头模组,该方法包括,统计当前图像可见光图像亮度,当可见光图像亮度大于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当可见光图像亮度小于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当可见光图像亮度等于切换阈值时,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所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按照使得来自该源镜头模组的当前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为目标被调整后,触发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既保证切换前后图像采集的效果,又使得切换快速,摄像机整体的功耗得以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控制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有线供电不便区域,摄像机通常通过电池或者太阳能加可充电电池给摄像机供电,由于电池成本及容量限制,摄像机需要整体能够低功耗运行。
参见图1所示,图1为现有摄像机控制的一种硬件示意图。摄像机镜头模组在主系统芯片(SOC)和/或微控制器(MCU)的控制下,将图像传感器通过镜头组件采集的图像数据输出至主系统芯片(SOC),以使得主系统芯片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分析、目标检测、目标分析、数据网络传输等功能。为了使得摄像机整体能够低功耗运行,硬件电路中的图像传感器、SOC、用于镜头补光的LED灯、无线网络传输模块等高功耗器件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微控制器(MCU)作为低功耗器件,用于控制高功耗器件的工作状态,即,MCU根据用于光、热等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高功耗器件工作状态的切换,当检测信号满足设定条件时触发高功率器件短时间工作,完成后重新进入休眠状态,此外,MCU还用于控制镜头补光,报警输入和输出等。
现有的低功耗控制方案的优势在于,通过降低MCU触发高功耗器件工作频次可以延长电池的续航时间,但这也导致图像采集的需求不被满足。例如,当传感器检测信号的触发阈值设置过低时,将导致难以获取到目标的最佳姿态,包括且不限于目标距离过远、目标背影、目标侧身等情形都将无法采集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以实现低功耗与图像采集需求的平衡。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摄像机安装有由包括第一最低照度图像传感器的第一镜头模组、和包括第二最低照度图像传感器的第二镜头模组所组成的双镜头模组,其中,第一最低照度大于第二最低照度,
该方法包括,
统计当前图像可见光图像亮度,
当可见光图像亮度大于设定的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
当可见光图像亮度小于所述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
当可见光图像亮度等于所述切换阈值时,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
其中,所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按照使得来自该源镜头模组的当前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为目标被调整后,触发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较佳地,所述可见光图像亮度为可见光图像亮度均值;所述双镜头模组的双镜头探测区域一致,光轴间距在满足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最小化;
所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按照使得来自该源镜头模组的当前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目标被调整后,触发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进一步包括,
如果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被调整至图像采集控制参数阈值后当前源图像仍不能达到图像期望,则触发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较佳地,所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按照使得来自该源镜头模组的当前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目标被调整后,触发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包括,
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以使得来自源镜头模组的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直至达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截止点;
触发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将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
调整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直至来自目的镜头模组的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
保持目的镜头模组基于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工作,触发源镜头模组进入休眠状态。
较佳地,所述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镜头光圈、曝光时间、图像增益、补光强度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所述图像期望包括,图像亮度均值达到期望值、和/或图像噪声均值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所述切换阈值包括第一切换阈值和第二切换阈值,其中,第二切换阈值大于第一切换阈值;
所述当可见光图像亮度大于设定的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包括,
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大于第二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
所述当可见光图像亮度小于所述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包括,
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小于第一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
所述当可见光图像亮度等于所述切换阈值时,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包括,
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增加趋势,且增加至第二切换阈值时,触发从第二镜头模组向第一镜头模组的切换,
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减少趋势,且减少至第一切换阈值时,触发从第一镜头模组向第一镜头模组的切换。
较佳地,所述第二切换阈值比所述第一切换阈值大一增量,该增量根据使得切换振荡被抑制来确定;
所述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在一时间段内限制切换的次数,和/或每次切换后在设定的保持时间段内禁止切换。
较佳地,所述增量根据使得切换振荡被抑制来确定包括至少以下方式之一:
增量为固定常数;
增量根据时间线性或非线性递减;
增量根据时间等阶梯或变阶梯递减;
所述在一时间段内限制切换的次数包括,
设置任一时间段内的最大切换次数N,所述时间段包括,允许切换的可切换时间段、以及切换后不切换的保持时间段,其中,可切换时间段的时序先于保持时间段的时序、且可切换时间段与保持时间段相邻,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判断该时间段中在可切换时间段内当前切换的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切换次数时,如果是,则在保持时间段内禁止切换,否则,在保持时间段内允许切换。
较佳地,所述双镜头模组为变焦镜头模组,
所述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
对来自源镜头模组的源图像进行视频分析检测,判断是否检测到感兴趣目标,
如果无感兴趣目标,则按照设定的尺寸大小将源图像分割为至少一个以上宏块,统计各个宏块的清晰度;根据源图像与目的图像的图像坐标系转换矩阵,将源图像中清晰度最高的宏块转换为目的图像中对应的映射区域,根据映射区域调节目的镜头模组的焦距至最佳清晰度;
如果检测到M个感兴趣目标,则根据源图像与目的图像的图像坐标系转换矩阵,将源图像中最佳目标图像所在区域转换为目的图像对应的映射区域,并对该映射区域进行一定比例的放大,根据放大后的映射区域调节目的镜头模组的焦距至最佳清晰度,其中,M为自然数。
较佳地,所述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
根据源图像和目的图像中心点偏移,确定源图像和目的图像的公共区域,
提取公共区域中的图像数据,并输出。
较佳地,所述第一镜头模组和第二镜头模组中的镜头为可变光圈,
所述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以使得来自源镜头模组的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直至达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截止点,包括,
基于源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当前源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调节源镜头模组的镜头光圈,确定基于调节后的镜头光圈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光圈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如果当前源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执行所述触发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入工作状态的步骤;
所述调整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直至来自目的镜头模组的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包括,
基于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当前目的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调节目的镜头模组的镜头光圈,确定基于调节后的镜头光圈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光圈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如果当前源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返回执行所述基于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的步骤。
较佳地,所述源镜头模组为第一镜头模组,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为第二镜头模组;
所述基于源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基于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逐步增加曝光时间,确定使得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
所述调节源镜头模组的镜头光圈,确定基于调节后的镜头光圈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光圈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调大第一镜头模组的镜头光圈,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调大后的镜头光圈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光圈截止点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
所述触发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将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
将第一镜头模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第二镜头模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所述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镜头光圈数、曝光时间、以及图像亮度统计均值;触发第二镜头模组按照等效转换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进入工作状态;
所述基于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判断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第二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大于期望值,则基于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逐渐减少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不大于期望值,则增加第二图像的图像增益至最大增益截止点,并触发补光功能以补光强度最小阈值开启,
所述调节目的镜头模组的镜头光圈,确定基于调节后的镜头光圈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光圈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大于期望值,则调小第二镜头模组的镜头光圈,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调小后的镜头光圈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光圈截止点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如果当前第二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第二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的步骤,直至当前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不大于期望值,则逐渐增加补光强度,确定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补光强度,直至达到补光亮度截止点,如果当前第二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第二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的步骤,直至当前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
所述保持目的镜头模组基于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工作,触发源镜头模组进入休眠状态,包括,
当第二图像稳定时,保持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工作状态,关闭第一镜头模组。
较佳地,所述源镜头模组为第二镜头模组,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为第一镜头模组;所述第一镜头模组和第二镜头模组中的镜头为可变光圈,
所述基于源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关闭第二镜头模组的补光功能,
基于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逐步增加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所述调节源镜头模组的镜头光圈,确定基于调节后的镜头光圈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光圈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调小第二镜头模组的镜头光圈,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调小后的镜头光圈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光圈截止点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所述触发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将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
将第二镜头模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第一镜头模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所述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镜头光圈数、曝光时间、以及图像亮度统计均值;触发第一镜头模组按照等效转换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进入工作状态;
所述基于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判断第一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
如果第一图像当前亮度大于期望值,则基于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逐渐减少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第一图像当前亮度不大于期望值,则基于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逐步增加曝光时间,确定使得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
所述调节目的镜头模组的镜头光圈,确定基于调节后的镜头光圈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光圈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如果第一图像当前亮度大于期望值,则调小第一镜头模组的镜头光圈,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调小后的镜头光圈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光圈截止点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如果当前第一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第一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
如果第一图像当前亮度不大于期望值,则调大第一镜头模组的镜头光圈,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调大后的镜头光圈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光圈截止点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如果当前第一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第一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
所述保持目的镜头模组基于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工作,触发源镜头模组进入休眠状态,包括,
当第一图像稳定时,保持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工作状态,关闭第二镜头模组。
较佳地,所述第一镜头模组和第二镜头模组中的镜头为固定光圈,
所述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以使得来自源镜头模组的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直至达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截止点,包括,
基于源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当前源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调节源图像的图像增益,确定基于调节后的图像增益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增益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如果当前源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执行所述触发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入工作状态的步骤;
所述调整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直至来自目的镜头模组的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包括,
基于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当前目的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调节目的图像的图像增益,确定基于调节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增益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如果当前源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返回执行所述基于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的步骤。
较佳地,所述源镜头模组为第一镜头模组,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为第二镜头模组;
所述基于源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基于第一图像的当前图像增益,逐步增加曝光时间,确定使得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
所述调节源图像的图像增益,确定基于调节后的图像增益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增益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增加第一图像的图像增益,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增加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增益截止点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
所述触发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将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
将第一镜头模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第二镜头模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所述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图像增益、曝光时间、以及图像亮度统计均值;触发第二镜头模组按照等效转换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进入工作状态;
所述基于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判断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第二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大于期望值,则基于第二图像的当前图像增益,逐渐减少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不大于期望值,则增加第二图像的图像增益至最大增益截止点,并触发补光功能以补光强度最小阈值开启,
所述调节目的图像的图像增益,确定基于调节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增益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大于期望值,则减少第二图像的图像增益;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减少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增益截止点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如果当前第二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第二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的步骤,直至当前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不大于期望值,则逐渐增加补光强度,确定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补光强度,直至达到补光亮度截止点,如果当前第二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第二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的步骤,直至当前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
所述保持目的镜头模组基于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工作,触发源镜头模组进入休眠状态,包括,
当第二图像稳定时,保持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工作状态,关闭第一镜头模组。
较佳地,所述源镜头模组为第二镜头模组,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为第一镜头模组;
所述基于源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关闭第二镜头模组的补光功能,
基于第二图像的当前图像增益,逐步减少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所述调节源图像的图像增益,确定基于调节后的图像增益使得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增益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减小第二图像的图像增益;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减小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增益截止点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所述触发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将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
将第二镜头模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第一镜头模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所述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图像增益、曝光时间、以及图像亮度统计均值;触发第一镜头模组按照等效转换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进入工作状态;
所述基于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镜头光圈,调节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判断第一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
如果第一图像当前亮度大于期望值,则基于第一图像的当前图像增益,逐渐减少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第一图像当前亮度不大于期望值,则基于第一图像的当前图像增益,逐步增加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
所述调节目的图像的图像增益,确定基于调节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增益截止点的曝光时间截止点,包括,
如果第一图像当前亮度大于期望值,则减少第一图像的图像增益;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减少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增益截止点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如果当前第一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第一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的步骤,直至当前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
如果第一图像当前亮度不大于期望值,则增大第一图像的图像增益;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增加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增益截止点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如果当前第一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第一图像当前亮度是否大于期望值的步骤,直至当前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
所述保持目的镜头模组基于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工作,触发源镜头模组进入休眠状态,包括,
当第一图像稳定时,保持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工作状态,关闭第二镜头模组。
较佳地,所述关闭第二镜头模组的补光功能进一步包括,
逐渐减少当前补光强度,确定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补光强度,直至达到补光亮度最小阈值;
如果当前第二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逐渐降低第二图像的图像增益,确定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图像增益,直至达到最小增益截止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摄像机,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具有第一功耗和第一低照度性能,
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的第二功耗和优于所述第一低照度性能的第二低照度性能;
在基于可见光图像亮度所确定的日间时,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
在基于可见光图像亮度所确定的夜间时,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使得所述摄像机持续采集图像的总功耗低于设定的功耗阈值。
较佳地,
在日间时,响应于可见光图像亮度小于第一亮度阈值,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由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以使所述摄像机持续采集图像;以及
在夜间时,响应于可见光图像亮度大于所述第二亮度阈值,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由使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以使所述摄像机持续采集图像,
其中,第二亮度阈值为第一亮度阈值与一增量之和。
较佳地,在夜间时,响应于所述摄像机在包括允许切换的可切换时间段、以及切换后不切换的保持时间段的一时间段内由使用第二图像传感器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的切换次数大于设定的该时间段内最大切换次数,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在所述保持时间内禁止切换。
较佳地,在日间时,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切换之前,响应于所述摄像机在最大光圈和最大曝光时间下由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可见光图像亮度,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切换。
较佳地,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由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后,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的采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切换前的采集参数确定。
本发明提供的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采用不同最低照度的双镜头模组,根据当前图像可见光亮度控制各镜头模组的工作状态,使得每个镜头模组的参数特性得以扬长避短,从而使得整体的功耗处于最低;在镜头模组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通过按照使得来自该源镜头模组的当前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为目标调整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然后再触发目的镜头模组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既保证了切换前后图像采集的效果,又使得切换快速,缩短了双镜头模组同时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从而使得摄像机整体的功耗得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摄像机控制的一种硬件示意图。
图2a为基于可见光图像亮度条件触发切换的一种示意图。
图2b为基于可见光图像亮度条件触发切换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2c为增量与时间关系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基于时间和频次约束触发切换的一种时序示意图。
图4为图像采集控制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从日间工作模式切换至夜间工作模式的一种切换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6为增加曝光时间和增加光圈调节过程的一种示意图。
图7为减少曝光时间和减少光圈调节过程的一种示意图。
图8为增加补光强度的调节过程的一种示意图。
图9为从夜间工作模式切换至日间工作模式的一种切换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0为减小补光强度的调节过程的一种示意图。
图11为关闭补光的一种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2为联动聚焦控制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无感兴趣目标时源图像和目的图像聚焦的一种示意图。
图14为有感兴趣目标时源图像和目的图像聚焦的一种示意图。
图15为防抖处理的一种示意图。
图16为双镜头为固定光圈、从日间工作模式切换至夜间工作模式的一种切换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7为双镜头为固定光圈、从夜间工作模式切换至日间工作模式的一种切换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摄像机的一种硬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手段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鉴于镜头模组中图像传感器功耗与器件工艺、低照度性能有关,在器件工艺已经到最低功耗的情况下,低照度效果越好,图像传感器的功耗越大。现有技术中镜头模组采用的单一图像传感器既要满足日间自然光充足对低照度效果要求低的需求、又要兼顾夜间光线不足对低照度效果要求高的需求,这使得现有技术中为在24小时内持续采集图像只能选择低照度效果好的图像传感器,从而使得低功耗运行和图像采集需求难以同时被满足。
本发明采用由包括第一最低照度图像传感器的第一镜头模组、包括第二最低照度图像传感器的第二镜头模组所组成的双镜头模组,其中,第一最低照度大于第二最低照度;按照可见光图像亮度对双镜头模组进行切换控制,日间自然光线充足对低照效果要求不高,可以选择第一镜头模组工作,从而使得日间的图像传感器功耗可以降到最低,夜间自然光线不充足对低照效果要求高,可以选择第二镜头模组工作,由于图像传感器低照度效果好,只需采用更低功耗的补光,从而相比于现有技术,降低了整体的功耗。例如,如下表格为某分辨率图像传感器参数:
图像传感器 最低照度 传感器功耗 夜间补光功耗
图像传感器1 0.01LNX 200毫瓦 2000毫瓦
图像传感器2 0.001LNX 300毫瓦 400毫瓦
从图像传感器参数可见,最低照度值增加,传感器功耗会略微增加,但补光功耗将降低得更多,因此,有利于整体功耗的降低。
本发明的双镜头模组中,双镜头光轴平行,光轴间距在满足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最小化,以使得视场尽可能趋同、环境光照尽可能趋同,较佳地,双镜头左右水平安装,或者上下竖直安装。在本申请中,可见光图像亮度应理解为可见光图像亮度平均值。
参见图2a所示,图2a为基于可见光图像亮度条件触发切换的一种示意图。当采集的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增加趋势,且逐渐增加至切换阈值时,触发从第二镜头模组切换至第一模组,即从夜间模式切换至日间模式;当采集的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减少趋势,且逐渐减少至切换阈值时,触发从第一镜头模组切换至第二模组,即从日间模式切换至夜间模式。
参见图2b所示,图2b为基于可见光图像亮度条件触发切换的另一种示意图。其中,切换阈值包括第一切换阈值和第二切换阈值,且第二切换阈值大于第一切换阈值。当采集的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增加趋势,且逐渐增加至第二切换阈值时,触发从第二镜头模组切换至第一模组,即从夜间模式切换至日间模式;当采集的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减少趋势,且逐渐减少至第一切换阈值时,触发从第一镜头模组切换至第二模组,即从日间模式切换至夜间模式。
较佳地,所述第一切换阈值为第一可见光图像亮度阈值,所述第二切换阈值为第二可见光亮度阈值,该第二可见光亮度阈值比第二可见光亮度阈值大一增量,该增量用于防止环境变化引起图像亮暗反复变化而导致切换振荡,即,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切换频次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则出现了切换振荡。该增量越大,则意味着摄像机反应越迟钝,该增量越小,则意味着切换越频繁。其取值可根据具体需求设定。通过设置不同的阈值来触发切换,有利于避免发生切换振荡。
参见图2c所示,图2c为增量设置的一种示意图。方式之一,增量为固定常数;方式之二,增量根据时间等阶梯或变阶梯递减;方式之三,增量根据时间线性或非线性递减。所应理解的是,增量的设置可不限于此,既可以是上述方式的组合,也可以是与时间具有其它的函数关系。按照时间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增量,有利于提高增量的准确性,从而有利于避免发生切换振荡。
如果出现夜间间歇性大幅亮暗变化环境,仍然可能出现切换反复振荡,为进一步抑制切换振荡,采用保持机制来控制最大切换频率,即,每次切换后必须保持时间大于等于T1内不切换。但是该机制的副作用为一旦遇到错误扰动又容易长时间处在合理的模式运行引起图像效果不好或者设备功耗加大,导致对错误扰动的纠错能力不佳。为此设计抗扰动机制,具体为:为包括一保持时间段T1和其相邻的一可切换时间段T2的时间段内,设置最大切换次数N,其中,N>1,一旦N次切换机会在可切换时间段T2内用完,则在T1时间内不再允许切换,否则,在T1时间段内允许切换。参见图3所示,图3为基于时间和频次约束触发切换的一种时序示意图。图中,包括允许切换的可切换时间段T2和不允许切换的保持时间段T1,各个可切换时间段可以相同或不同,各个保持时间段也可以相同或不同。由于一般摄像机夜间使用红外补光方式采集黑白图像,而日间采集彩色图像,反复切换会影响视频观感质量,因此N值大小取决于允许快速切换次数的容忍程度,一般取2到10次;T1值取决于环境光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对切换延迟的容忍程度,T1值一般可取10分钟至1小时。
为了使得采集的图像不因双镜头模组的切换而间断,触发切换后的切换过程中,第一镜头模组和第二镜头模组会同时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功耗至少处于两个图像传感器运行功耗叠加状态,因此该状态需要快速完成以减少功耗。鉴于影响图像采集效果的因素有:
1、镜头光圈大小。光圈越大,环境进光量越多,成像景深越小;
2、曝光时间。曝光时间越长,图像亮度越高,但快速运动物体拖影越严重;
3、图像增益。模拟电路增益及图像数字增益越大,图像亮度越高,但图像噪声越明显;
4、补光强度。补光能够弥补环境光量不足情况,但导致设备功耗越大。
因此,对于任一镜头模组,图像采集控制实际为一闭环负反馈控制过程。参见图4所示,图4为图像采集控制的一种示意图。通过上述4个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之一或其任意组合的调节控制,使得达到图像期望,所述图像期望包括且不限于,图像亮度均值达到期望值、和/或图像噪声均值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为了使得切换过程中既不影响采集的图像质量,又快速完成切换,切换过程中对双镜头模组进行如下控制:
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以使得来自源镜头模组的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直至达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截止点;
触发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将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
调整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直至来自目的镜头模组的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
保持目的镜头模组基于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工作,触发源镜头模组进入休眠状态。
参见图5所示,图5为从日间工作模式切换至夜间工作模式的一种切换控制流程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双镜头均为可变光圈,从Fmin至Fmax分割成P个档位。以当前工作模式为日间工作模式开始为例来说明。在日间工作模式下,第一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
步骤500,统计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均值,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减少趋势,且减小至第一切换阈值,则执行步骤501,否则,保持当前的工作状态;
步骤501,从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下增加曝光时间,统计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第一图像)亮度均值和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如果不满足,则返回步骤501,直至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Tmax,
否则,则停止当前调节,
步骤502,统计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和/或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如果不满足,调大光圈至设定的档位,在当前光圈档位下重新调节曝光亮度,以确定使得当前图像达到图像预期的曝光时间和光圈,直至达到最大光圈截止点Fmax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Tmax,
如果满足,则停止当前调节;
如图6所示,图6为增加曝光时间和增加光圈调节过程的一种示意图。该图所示出的调节过程为:在当前光圈下,线性增加曝光时间,直至当前光圈下的最大曝光时间,在当前光圈的基础上增加光圈,返回执行在当前光圈下线性增加曝光时间直至当前光圈下的最大曝光时间的步骤,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最大光圈截止点Fmax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Tmax为止。
如图7所示,图7为减少曝光时间和减少光圈调节过程的一种示意图。该图所示出的调节过程为:在当前光圈下,线性减少曝光时间,直至当前光圈下的最大曝光时间,在当前光圈的基础上减少光圈,重复在当前光圈下线性减少曝光时间直至当前光圈下的最小曝光时间,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最小光圈截止点Fmax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Tmax为止。
通过上述步骤501、502,使得第一镜头模组做好切换的准备。
步骤503,将第一镜头模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第二镜头模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所述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镜头光圈数、曝光时间、以及图像亮度统计均值;触发第二镜头模组按照等效转换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504,统计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图像(第二图像)当前亮度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大于期望值,
如果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大于期望值,说明当前图像过亮,则从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下减小曝光时间,返回步骤504,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Tmin;
步骤505,统计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和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如果不满足,调小光圈至设定的档位,在当前光圈档位下重新调节曝光时间,以确定使得当前图像达到图像预期的曝光时间和光圈,直至达到最小光圈截止点Fmin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Tmin,
如果满足,则停止当前调节,然后执行步骤507;
如果当前图像亮度均值不大于期望值,说明当前图像过暗,则执行步骤506,
步骤506,调节图像增益增大至最大增益截止点Dmax,并触发补光灯以补光强度最小阈值开启;统计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和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如果不满足,按照设定的变量增加补光强度,返回执行步骤506,直至到达补光亮度截止点,
如果满足,则停止当前调节;
上述步骤506的调节过程如图8所示,图8为增加补光强度的调节过程的一种示意图。该图所示出的调节过程为:在补光关闭的状态下直接增加图像增益至最大增益截止点Dmax;在图像增益保持在最大增益截止点Dmax的状态下,从补光亮度最小阈值(即,补光开启阈值)开始逐步增加补光亮度,直至补光亮度达到补光亮度截止点。
步骤507,判断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是否稳定,
如果是,则将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与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进行帧同步切换,并关闭第一镜头模组,
否则,返回步骤504,直至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稳定。
至此,进入到夜间工作模式,切换过程结束。
参见图9所示,图9为从夜间工作模式切换至日间工作模式的一种切换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夜间工作模式下,第二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一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
步骤900,统计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均值,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增加趋势,且增加至第二切换阈值,则按照图10所示的调节过程关闭补光,执行步骤901,否则,保持当前的工作状态;
参见图10所示,图10为减小补光强度的调节过程的一种示意图。该调节过程为:在图像增益为最大增益截止点状态下,减少补光强度至补光开启阈值,然后降低图像增益,直至达到最小增益截止点。
所述关闭补光的控制流程图如图11所示,图11为关闭补光的一种控制流程示意图。该关闭补光的流程的步骤包括,
步骤9001,按照设定的变量减少当前补光强度,
统计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和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如果满足,则停止调节,然后执行步骤901,
如果不满足,则返回执行步骤9001,直至补光强度减少到补光亮度最小阈值(即,补光开启阈值)时关闭补光。即:判断补光强度是否达到补光开启阈值,如果达到补光开启阈值,则执行步骤9002,否则,返回执行步骤9001,直至补光强度减少到补光亮度最小阈值时关闭补光。
步骤9002,降低图像增益,
统计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和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如果满足,则停止调节,然后执行步骤901,
如果不满足,则返回步骤9002,直至图像增益减少至最小增益截止点,即:判断图像增益是否减少至最小增益截止点,如果是,则执行步骤901,否则,则返回步骤9002,直至图像增益减少至最小增益截止点为止。
步骤901,从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下减少曝光时间,统计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和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如果不满足,则返回步骤901,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Tmin,
否则,则停止当前调节,
步骤902,统计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和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如果不满足,调小光圈至设定的档位,在当前档位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光圈截止点Fmin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Tmin,
如果满足,则停止当前调节;
上述步骤901、902的调节过程如图7所示。通过上述步骤901、902,使得第二镜头模组做好切换的准备。
步骤903,将第二镜头模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第一镜头模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所述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镜头光圈数、曝光时间、以及图像亮度统计均值;触发第一镜头模组按照等效转换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904,统计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大于期望值,
如果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大于期望值,说明当前图像过亮,则从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下减小曝光时间,返回步骤904,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Tmin;
步骤905,统计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和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如果不满足,调小光圈至设定的档位,在当前档位重新调节曝光时间,以确定使得当前图像达到图像预期的曝光时间和光圈,直至达到最小光圈截止点Fmin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Tmin,然后执行步骤908;
如果满足,则停止当前调节,然后执行步骤908;
上述步骤904、905的调节过程如图7所示,图7为减少曝光时间和减少光圈调节过程的一种示意图。
如果当前图像亮度均值不大于期望值,说明当前图像过暗,则执行步骤906,
步骤906,在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下增加曝光时间;统计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和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如果不满足,返回执行步骤906,直至到达当前光圈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Tmax,
如果满足,则停止当前调节;
步骤907,统计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和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如果不满足,调大光圈至设定的档位,重新调节曝光时间,以确定使得当前图像达到图像预期的曝光时间和光圈,直至达到最大光圈截止点Fmax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Tmax,
如果满足,则停止当前调节,然后执行步骤908;
上述步骤906、907的调节过程如图6所示。
步骤908,判断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是否稳定,
如果是,则将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与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进行帧同步切换,并关闭第二镜头模组,
否则,返回步骤904,直至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稳定。
至此,进入到日间工作模式,切换过程结束。
上述允许最小景深的最大光圈Fmax、允许最快运动目标限制的最大曝光时间Tmax、允许图像最低信噪比限制的最大增益Dmax根据监控需求配置。上述被调节的参数可以按照设定的步长变量进行调节,也可以变步长变量来进行调节,具体可根据参数对图像采集效果的性能影响确定。
本实施例的切换过程中,从日间工作模式切换至夜间工作模式时,优先调整镜头曝光时间,当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时再调整光圈,如此反复,有利于在保证图像采集效果的同时快速获得切换前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从而有利于快速切换;从夜间工作模式切换至日间工作模式时,调整补光强度后,优先调整镜头曝光时间,当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时再调整光圈,如此反复,有利于在保证图像采集效果的同时快速获得切换前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本实施例能够快速地双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的平衡点,在保证图像采集效果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快速切换,从而降低了双镜头模组同时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利于降低摄像机整体的功耗。
对于具有变焦镜头的双镜头模组,为了确保快速聚焦清晰,还包括双镜头模组联动聚焦处理。参见图12所示,图12为联动聚焦控制的一种流程示意图。该控制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当从当前工作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目的镜头模组时,
对来自源镜头模组的源图像进行视频分析检测,判断是否检测到感兴趣目标,
如果无感兴趣目标,则如图13所示,图13为无感兴趣目标时源图像和目的图像聚焦的一种示意图。按照设定的尺寸大小将源图像分割为宏块,统计各个宏块的清晰度;根据源图像与目的图像的图像坐标系转换矩阵,将源图像中清晰度最高的宏块转换为目的图像中对应的映射区域,根据映射区域调节目的镜头模组的焦距至最佳清晰度;
如果检测到M个感兴趣目标,则如图14所示,图14为有感兴趣目标时源图像和目的图像聚焦的一种示意图。根据源图像与目的图像的图像坐标系转换矩阵,将源图像中最佳目标图像所在区域转换为目的图像对应的映射区域,并对该映射区域进行一定比例的放大,以捕获因目标运动而导致区域变化的图像,根据放大后的映射区域调节目的镜头模组的焦距至最佳清晰度。
其中,源图像与目的图像的图像坐标系转换矩阵可预先标定;最佳目标图像可根据目标姿态的评分规则确定。
此外,由于双镜头模组中双镜头视角场的物理偏差,导致切换时两图像区域无法完全重合,出现图像区域变更,因此,参见图15所示,图15为防抖处理的一种示意图。对于来自双镜头模组的两图像,在图像坐标系或像素坐标系中,预先标定图像的中心点偏移,根据中心点偏移确定两图像的公共区域,将处于公共区域的图像提取出来作为最终图像输出,以使得图像序列形成的视频输出后不会出现抖动效应。
参见图16所示,图16为双镜头为固定光圈、从日间工作模式切换至夜间工作模式的一种切换控制流程示意图。在日间工作模式下,第一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图像为第一图像,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图像为第二图像。
步骤1600,统计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均值,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减少趋势,且减小至第一切换阈值,则执行步骤1601,否则,保持当前的工作状态;
步骤1601,基于第一图像的当前图像增益,增加曝光时间,确定使得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
在该步骤中,每增加曝光时间,则判断当前第一图像是否达到图像期望,即,统计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亮度均值和/或噪声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达到了期望,和/或图像噪声均值是否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如果达到,则停止调节,否则,返回执行步骤1601,直至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
步骤1602,如果当前第一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增加第一图像的图像增益,重新调节曝光参数,确定基于增加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增益截止点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
在该步骤中,当曝光时间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时,则增加图像增益,判断当前第一图像是否达到图像期望,如果达到,则停止调节,否则,基于增加后的图像增益,重新调节曝光时间,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最大增益截止点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
步骤1603,将第一镜头模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第二镜头模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所述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图像增益、曝光时间、以及图像亮度统计均值;触发第二镜头模组按照等效转换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1604,统计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图像(第二图像)当前亮度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大于期望值,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大于期望值,则执行步骤1605,
步骤1605,基于第二图像的当前图像增益,逐渐减少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当前第二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减少第二图像的图像增益,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减少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增益截止点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当前第二图像满足图像期望,则停止调节,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不大于期望值,则执行步骤1606,
步骤1606,增加第二图像的图像增益至最大增益截止点,并触发补光功能开启,如果满足图像期望,则停止调节,然后执行步骤1607,如果当前第二图像不满足图像期望,则:
对于补光强度可调的补光功能,可以以补光亮度最小阈值开启,逐渐增加补光强度,确定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补光强度,直至达到补光亮度截止点。
对于补光强度不可调的补光功能,则在开启补光功能后,调节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曝光时间截止点或当前图像满足图像期望,
步骤1607,判断来自第二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是否稳定,
如果是,则将当前第一图像与当前第二图像进行帧同步切换,并关闭第一镜头模组,
否则,返回步骤1604,直至第二图像稳定。
参见图17所示,图17为双镜头为固定光圈、从夜间工作模式切换至日间工作模式的一种切换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当前夜间工作模式下,第二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一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
步骤1700,统计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均值,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增加趋势,且增加至第二切换阈值,则:
对于补光强度可调的补光功能,按照图11的控制流程,逐渐减小补光强度,确定当前采集控制参数下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补光强度,直至达到补光亮度最小阈值后,关闭补光功能。
对于补光强度不可调的补光功能,直接关闭补光功能;
步骤1701,基于第二图像的当前图像增益,逐步减少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当前第二图像不满足要求,则意味着在当前图像增益下未能确定使得当前第二图像达到图像预期的曝光时间,则执行步骤1702,
否则,则停止当前调节,然后执行步骤1703,
步骤1702,减小第二图像的图像增益;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减小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第二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增益截止点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当前第二图像不满足要求,则执行步骤1703,
否则,则停止当前调节,
步骤1703,将第二镜头模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第一镜头模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触发第一镜头模组按照等效转换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1704,统计来自第一镜头模组的图像(第一图像)当前亮度均值,判断该当前图像亮度均值是否大于期望值,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大于期望值,则执行步骤1705,
步骤1705,基于第一图像的当前图像增益,逐渐减少曝光时间,确定当前采集控制参数下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当前第一图像不满足要求,则意味着在当前图像增益下未能确定使得当前第一图像达到图像预期的曝光时间,则减少第一图像的图像增益;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减少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小增益截止点的最小曝光时间截止点;然后执行步骤1707;
否则,则停止当前调节,然后执行步骤1707;
如果第二图像当前亮度不大于期望值,则执行步骤1706,
步骤1706,基于第一图像的当前图像增益,逐步增加曝光时间,确定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
如果当前第一图像不满足要求,则意味着在当前图像增益下未能确定使得当前第一图像达到图像预期的曝光时间,则增大第一图像的图像增益;重新调节曝光时间,确定基于增加后的图像增益使得第一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曝光时间,直至达到最大增益截止点的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然后执行步骤1707;
否则,则停止当前调节,然后执行步骤1707;
步骤1707,判断当前第一图像是否稳定,
如果是,则将当前第一图像与当前第二图像进行帧同步切换,并关闭第二镜头模组,
否则,返回步骤1704,直至第一图像稳定。
上述切换控制过程中,从日间工作模式切换至夜间工作模式时,优先调整镜头曝光时间,当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时再调整图像增益,如此反复,有利于在保证图像采集效果的同时快速获得切换前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从而有利于快速切换;从夜间工作模式切换至日间工作模式时,调整补光强度后,优先调整镜头曝光时间,当达到最大曝光时间截止点时再调整图像增益,如此反复,有利于在保证图像采集效果的同时快速获得切换前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解决了固定光圈双镜头快速切换的问题。本实施例能够快速地双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的平衡点,在保证图像采集效果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快速切换,从而降低了双镜头模组同时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利于降低摄像机整体的功耗。
所应理解的是,对于双镜头模组中一镜头为固定光圈、另一镜头为可变光圈的情形,可将图5、9的切换过程与图16、17的切换过程中相结合,对于固定光圈镜头,可优先调节曝光时间再调节图像增益,对于可变光圈镜头,可优先调节曝光时间再调节光圈。进一步地,还可以是影响图像效果的若干主要控制参数的组合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机,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
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具有第一功耗和第一低照度性能,
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的第二功耗和优于所述第一低照度性能的第二低照度性能;
在基于可见光图像亮度所确定的日间时,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具体地,切换之前,响应于所述摄像机在最大光圈和最大曝光时间下由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可见光图像亮度,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切换;响应于可见光图像亮度低小于第一亮度阈值,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由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以使所述摄像机持续采集图像;
在基于可见光图像亮度所确定的夜间时,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具体地,响应于可见光图像亮度大于所述第二亮度阈值,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由使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以使所述摄像机持续采集图像;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由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后,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的采集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切换前的采集参数确定。
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使得所述摄像机持续采集图像的总功耗低于设定的功耗阈值。
本发明提供的摄像机,采用具有不同照度性能和功耗的图像传感器,根据可见光亮度所确定的日间和夜间,控制不同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使得摄像机在持续的图像采集过程中整体的功耗尽可能降低;在进行切换的过程中,在日间的切换和夜间的奇幻采用不同的切换处理策略,既保证了切换前后图像采集的效果,又使得切换快速,使得摄像机整体的功耗得以进一步降低。
参见图18所示,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摄像机的一种硬件示意图。安装有包括第一最低照度图像传感器的第一镜头模组、和包括第二最低照度图像传感器的第二镜头模组所组成的双镜头模组,其中,第一最低照度大于第二最低照度,
所述摄像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低功耗的控制方法。
其中,处理器包括有主系统芯片、微处理器,
所述主系统芯片可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采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评分、目标提取、存储推送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微处理器可用于根据用于光、热等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对镜头模组进行控制、和/或控制镜头补光、和/或报警输入和输出。
具体功能的实现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是主系统芯片来处理还是微处理器来处理。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对于装置/网络侧设备/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安装有由包括第一最低照度图像传感器的第一镜头模组、和包括第二最低照度图像传感器的第二镜头模组所组成的双镜头模组,其中,第一最低照度大于第二最低照度,
该方法包括,
统计当前图像可见光图像亮度,
当可见光图像亮度大于设定的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
当可见光图像亮度小于所述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
当可见光图像亮度等于所述切换阈值时,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
其中,所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按照使得来自该源镜头模组的当前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为目标被调整后,触发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图像亮度为可见光图像亮度均值;所述双镜头模组的双镜头探测区域一致,光轴间距在满足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最小化;
所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按照使得来自该源镜头模组的当前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目标被调整后,触发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进一步包括,
如果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被调整至图像采集控制参数阈值后当前源图像仍不能达到图像期望,则触发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按照使得来自该源镜头模组的当前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的目标被调整后,触发所述目的镜头模组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包括,
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以使得来自源镜头模组的源图像达到图像期望,直至达到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截止点;
触发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将源镜头模组的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等效转换为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
调整目的镜头模组的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直至来自目的镜头模组的目的图像达到图像期望;
保持目的镜头模组基于当前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工作,触发源镜头模组进入休眠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控制参数包括镜头光圈、曝光时间、图像增益、补光强度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所述图像期望包括,图像亮度均值达到期望值、和/或图像噪声均值小于图像容许最大噪声;
所述切换阈值包括第一切换阈值和第二切换阈值,其中,第二切换阈值大于第一切换阈值;
所述当可见光图像亮度大于设定的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包括,
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大于第二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
所述当可见光图像亮度小于所述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包括,
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小于第一切换阈值时,控制第一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镜头模组处于休眠状态;
所述当可见光图像亮度等于所述切换阈值时,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包括,
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增加趋势,且增加至第二切换阈值时,触发从第二镜头模组向第一镜头模组的切换,
当当前可见光图像亮度呈减少趋势,且减少至第一切换阈值时,触发从第一镜头模组向第一镜头模组的切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阈值比所述第一切换阈值大一增量,该增量根据使得切换振荡被抑制来确定;
所述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在一时间段内限制切换的次数,和/或每次切换后在设定的保持时间段内禁止切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量根据使得切换振荡被抑制来确定包括至少以下方式之一:
增量为固定常数;
增量根据时间线性或非线性递减;
增量根据时间等阶梯或变阶梯递减;
所述在一时间段内限制切换的次数包括,
设置任一时间段内的最大切换次数N,所述时间段包括,允许切换的可切换时间段、以及切换后不切换的保持时间段,其中,可切换时间段的时序先于保持时间段的时序、且可切换时间段与保持时间段相邻,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判断该时间段中在可切换时间段内当前切换的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切换次数时,如果是,则在保持时间段内禁止切换,否则,在保持时间段内允许切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镜头模组为变焦镜头模组,
所述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
对来自源镜头模组的源图像进行视频分析检测,判断是否检测到感兴趣目标,
如果无感兴趣目标,则按照设定的尺寸大小将源图像分割为至少一个以上宏块,统计各个宏块的清晰度;根据源图像与目的图像的图像坐标系转换矩阵,将源图像中清晰度最高的宏块转换为目的图像中对应的映射区域,根据映射区域调节目的镜头模组的焦距至最佳清晰度;
如果检测到M个感兴趣目标,则根据源图像与目的图像的图像坐标系转换矩阵,将源图像中最佳目标图像所在区域转换为目的图像对应的映射区域,并对该映射区域进行一定比例的放大,根据放大后的映射区域调节目的镜头模组的焦距至最佳清晰度,其中,M为自然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源镜头模组切换至当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目的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
根据源图像和目的图像中心点偏移,确定源图像和目的图像的公共区域,
提取公共区域中的图像数据,并输出。
9.一种摄像机,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具有第一功耗和第一低照度性能,
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的第二功耗和优于所述第一低照度性能的第二低照度性能;
在基于可见光图像亮度所确定的日间时,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
在基于可见光图像亮度所确定的夜间时,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使得所述摄像机持续采集图像的总功耗低于设定的功耗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在日间时,响应于可见光图像亮度小于第一亮度阈值,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由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以使所述摄像机持续采集图像;以及
在夜间时,响应于可见光图像亮度大于所述第二亮度阈值,所述摄像机被配置为由使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以使所述摄像机持续采集图像,
其中,第二亮度阈值为第一亮度阈值与一增量之和。
CN202010535179.6A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摄像机 Active CN111654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5179.6A CN111654609B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摄像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5179.6A CN111654609B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摄像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4609A true CN111654609A (zh) 2020-09-11
CN111654609B CN111654609B (zh) 2021-10-26

Family

ID=72347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5179.6A Active CN111654609B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摄像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460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915A (zh) * 2021-06-29 2021-09-28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切换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452911A (zh) * 2021-06-24 2021-09-28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相机切换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996765A (zh) * 2023-09-28 2023-1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芯片的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8544A (ja) * 2002-08-28 2004-03-18 Toshiba Corp ビデオカメラのオートアイリスレンズ制御装置
CN107026967A (zh) * 2016-02-01 2017-08-0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113374A (zh) * 2015-01-13 2017-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相机启动和照度
WO2018064903A1 (zh) * 2016-10-08 2018-04-1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及摄像机
CN207427301U (zh) * 2017-09-26 2018-05-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设备
CN108377340A (zh) * 2018-05-10 2018-08-07 杭州雄迈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gb-ir传感器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274861A (zh) * 2017-07-17 2019-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图像传感器切换方法、相应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213494A (zh) * 2019-07-03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13478A (zh) * 2019-04-25 2019-09-06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0381251A (zh) * 2016-06-15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摄像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36070A (zh) * 2018-05-23 2019-12-0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灯控制方法、装置及四目可调节摄像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8544A (ja) * 2002-08-28 2004-03-18 Toshiba Corp ビデオカメラのオートアイリスレンズ制御装置
CN107113374A (zh) * 2015-01-13 2017-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相机启动和照度
CN107026967A (zh) * 2016-02-01 2017-08-0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381251A (zh) * 2016-06-15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摄像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064903A1 (zh) * 2016-10-08 2018-04-1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及摄像机
CN109274861A (zh) * 2017-07-17 2019-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图像传感器切换方法、相应终端及存储介质
CN207427301U (zh) * 2017-09-26 2018-05-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设备
CN108377340A (zh) * 2018-05-10 2018-08-07 杭州雄迈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gb-ir传感器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536070A (zh) * 2018-05-23 2019-12-0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灯控制方法、装置及四目可调节摄像机
CN110213478A (zh) * 2019-04-25 2019-09-06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0213494A (zh) * 2019-07-03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911A (zh) * 2021-06-24 2021-09-28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相机切换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452911B (zh) * 2021-06-24 2023-11-24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相机切换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452915A (zh) * 2021-06-29 2021-09-28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切换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996765A (zh) * 2023-09-28 2023-1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芯片的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96765B (zh) * 2023-09-28 2024-04-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芯片的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4609B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4609B (zh) 一种实现摄像机低功耗的控制方法、摄像机
CN110351490B (zh) 曝光方法、装置及摄像设备
US7783189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1205463B1 (ko) 이미지 캡쳐 디바이스에 대한 자동-포커스 교정
CN102055911B (zh)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US8830338B2 (en) Imaging device
JP7271132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監視システム
US9438815B2 (en)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with multiple dynamic ranges
US7570883B2 (en) Image pickup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ISO sensitivity setting variable
CN106254787B (zh)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CN102413280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84958A (zh) 一种适用于空间探测成像的基于fpga的自动曝光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7483791A (zh) 一种多摄像头模组
US820880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100080546A1 (en) Auto-focus system and auto-focus method thereof
CN104135626A (zh) 自动调节辅助照明设备的装置及方法
JP6103859B2 (ja) 光電変換装置
JP2008292663A (ja) カメラ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US10212344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apable of adjusting exposure timing based on detected light quantity change characteristic
JP2007318534A (ja) 撮像装置
JP2006050541A (ja) 撮像装置
CN108881734B (zh) 图像采集方法及装置
KR20150041535A (ko) 적외선을 이용한 노광 시간 제어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매체 및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CN112422807A (zh) 一种调节景深范围的方法
CN110572563B (zh) 一种调制权值矩阵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