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0758B - 一种分光模块及波导显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光模块及波导显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0758B
CN111650758B CN202010767224.0A CN202010767224A CN111650758B CN 111650758 B CN111650758 B CN 111650758B CN 202010767224 A CN202010767224 A CN 202010767224A CN 111650758 B CN111650758 B CN 111650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hase retardation
retardation layer
polarized light
spl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72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0758A (zh
Inventor
曹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7672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0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0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0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0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0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1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 for genereting colour display
    • G02B2027/011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 for genereting colour display comprising dichroic element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光模块及波导显示结构,所述分光模块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第二相位延迟层以及偏振分光面,所述偏振分光面位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中间。根据本申请的分光模块所实现到的波导显示结构基于偏振原理来实现消除杂散光,而无需几十层的膜系设计,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对光线的入射角度无特殊限制,更利于波导显示结构的设计,以及大FOV的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分光模块及波导显示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偏振的分光模块及波导显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波导显示技术已在诸多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例如,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波导显示结构近几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主流的AR波导显示方案有阵列波导、衍射波导和全息波导,其中阵列波导以以色列Lumus的方案为代表。
现有阵列波导技术是从传统半透半反波导发展起来的,通过多个半透半反面的叠加,可实现出瞳扩展的功能,实现大的eye box(即近眼显示光学模组与眼球之间的一块锥形区域,也是显示内容最清晰的区域),从而使人眼可以在一个较大范围内都可以观察到显示图像。然而,传统半透半反波导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就是会产生无用的杂散光线。例如,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个示例的阵列波导显示结构,如图1所示,光线a进入到波导后,在波导基底下表面发生全反射后,首先在P1点入射半透半反面A,半透半反面A反射一半光线aA出射波导,透射另一半光线;透射的光线在波导基底上表面发生全反射后,在P2点第二次入射半透半反面A,再经过半透半反面A分光,透射光线a1,反射光线a2;透射光线a1在波导基底下表面发生全反射后,入射半透半反面A,一半光线a1A反射出波导,一半光线透射后,入射半透半反面B,再经过半透半反面B分光后,一半光线a1B反射出波导,一半光线透射;反射光线a2在波导基底下表面发生全反射后,入射半透半反面B,再经过半透半反面B分光后,一半光线a2B反射出波导,一半光线透射;可以看到,光线a2B出射波导的角度与其它光线不一样,为杂散光,光线a2B进入人眼后会形成鬼像,影响正常显示。
针对上述缺陷Lumus提出可以采用角度选择膜系来消除杂散光。例如,采用角度选择膜系来消除上述光线a2产生的杂散光a2B,具体原理为使光线a在P1点的入射角为α,在P2点的入射角为β,且α<β,只要设计角度选择膜系,使得入射角小于α范围的光线部分透射部分反射,使得入射角大于β范围的光线100%透射,即可消除P2点的反射光线a2,从而消除杂散光a2B,实现阵列波导的大eye box无杂散光显示。
然而,上述采用角度选择膜系来消除杂散光的方案存在如下缺点:1)角度选择膜系设计复杂,常常需要多种材料几十层的介质膜层叠加才能实现其功能;2)角度选择膜系需要把光线在反射面的入射角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部分反射,另一个区域完全透射,这种要求会限制波导结构设计,并且能够实现的FOV(Field of View,视场角)较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偏振原理的分光模块及波导显示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光模块,其中,所述分光模块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第二相位延迟层以及偏振分光面,所述偏振分光面位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中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分光面用于线偏振分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分光面100%透射S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线偏振光,由此分光模块能够实现对S圆偏振光的杂散光的消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分光面100%透射P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线偏振光,由此分光模块能够实现对P圆偏振光的杂散光的消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分光面用于圆偏振分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分光面100%透射S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圆偏振光,由此分光模块能够实现对S线偏振光的杂散光的消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分光面100%透射P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圆偏振光,由此分光模块能够实现对P线偏振光的杂散光的消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波导显示结构,其中,所述波导显示结构包括波导基底以及位于所述波导基底内的多个本申请所述的分光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导显示结构中的各个分光模块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分光模块包括交错分布的两种分光模块,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S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线偏振光,另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P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线偏振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分光模块包括交错分布的两种分光模块,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S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圆偏振光,另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P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圆偏振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的分光模块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第二相位延迟层以及偏振分光面,所述偏振分光面位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中间,从而能够基于偏振原理来消除杂散光;本申请的波导显示结构基于偏振原理来实现消除杂散光,而无需几十层的膜系设计,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对光线的入射角度无特殊限制,更利于波导显示结构的设计,以及大FOV的实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个示例的阵列波导显示结构;
图2.1为本申请一个示例的分光模块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分光模块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分光模块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3.2为图3.1所示分光模块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4.1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分光模块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4.2为图4.1所示分光模块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5.1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分光模块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5.2为图5.1所示分光模块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示例的波导显示结构及其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波导显示结构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波导显示结构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波导显示结构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波导显示结构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波导显示结构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波导显示结构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还应当提到的是,在一些替换实现方式中,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标示的顺序发生。举例来说,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相继示出的两幅图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光模块,其中,所述分光模块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第二相位延迟层以及偏振分光面,所述偏振分光面位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中间。
其中,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的作用是实现90度的相位延迟。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为1/4波片,例如,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可采用1/4聚合物波片、晶体波片、液晶波片来实现。
其中,线偏振光经过一次相位延迟层(可能为第一相位延迟层或第二相位延迟层)后会变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一次相位延迟层后会变为偏振方向转换90度的线偏振光,而由于分光模块包括两个相位延迟层(也即第一相位延迟层和第二相位延迟层),因此,入射光线在进入分光模块后会经过两次相位延迟层。例如,S线偏振光(上下文中也简称为“S线”)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后变为S圆偏振光(上下文中也简称为“S圆”),该S圆偏振光再经过第二相位延迟层后变为P线偏振光(上下文中也简称为“P线”)。又例如,P线偏振光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后变为P圆偏振光(上下文中也简称为“P圆”),该P圆偏振光再经过第二相位延迟层后变为S线偏振光。
其中,所述偏振分光面位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之间,用于进行偏振分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分光面可采用任何能够用于偏振分光的结构来实现,例如,偏振分光面可采用偏振分光介质膜层、反射式偏振片或偏振分光棱镜(Polarizing Beam Splitter)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分光面被设置用于线偏振分光,该情形下分光模块要求圆偏振光入射(具体地可基于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偏振分光面100%透射S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线偏振光,本优选方案的分光模块对于偏振分光面对P线偏振光的反射透射比率不作限制,例如,分光模块要求S圆偏振光入射(例如可以使S线偏振光通过一层90度相位延迟层变为S圆偏振光),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用于100%透射S线偏振光,以及反射5%且透射95%的P线偏振光,又例如,分光模块要求S圆偏振光入射,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用于100%透射S线偏振光,以及反射25%且透射75%的P线偏振光;该优选方案的分光模块能够实现对于入射光为S圆偏振光的杂散光消除。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偏振分光面100%透射P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线偏振光,本优选方案对于偏振分光面对S线偏振光的反射透射比率不作限制,例如,分光模块要求P圆偏振光入射(例如可以使P线偏振光通过一层90度相位延迟层变为P圆偏振光),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用于100%透射P线偏振光,以及反射10%且透射90%的S线偏振光,又例如,分光模块要求P圆偏振光入射,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用于100%透射P线偏振光,以及反射20%且透射80%的S线偏振光;该优选方案的分光模块能够实现对于入射光为P圆偏振光的杂散光消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分光面被设置用于圆偏振分光,该情形下分光模块要求线偏振光入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偏振分光面100%透射S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圆偏振光,本优选方案的分光模块要求S线偏振光入射,且对于偏振分光面对P圆偏振光的反射透射比率不作限制,该优选方案的分光模块能够实现对于入射光为S线偏振光的杂散光消除。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偏振分光面100%透射P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圆偏振光,本优选方案的分光模块要求P线偏振光入射,且对于偏振分光面对S圆偏振光的反射透射比率不作限制,该优选方案的分光模块能够实现对于入射光为P线偏振光的杂散光消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波导显示结构,其中,所述波导显示结构包括波导基底以及位于所述波导基底内的多个分光模块,其中,每个分光模块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第二相位延迟层以及偏振分光面,所述偏振分光面位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中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波导显示结构能够应用于虚拟现实显示系统、增强现实显示系统、混合现实显示系统或者后续可能出现的其他现实系统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导显示结构中的各个分光模块相同。例如,波导显示结构中包括波导基底以及位于所述波导基底内的多个分光模块,其中,每个分光模块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第二相位延迟层以及偏振分光面,所述偏振分光面位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中间,所述偏振分光面的作用是100%透射S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线偏振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分光模块包括交错分布的两种分光模块,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S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线偏振光,另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P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线偏振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分光模块包括交错分布的两种分光模块,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S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圆偏振光,另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P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圆偏振光。
图2.1为本申请一个示例的分光模块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该分光模块100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101、第二相位延迟层102以及偏振分光面103,其中,第一相位延迟层101和第二相位延迟层102采用1/4波片来实现90度的相位延迟,偏振分光面103位于第一相位延迟层101和第二相位延迟层102中间,偏振分光面103的作用是100%透射S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线偏振光。如图2.1所示,分光模块100要求S圆偏振光入射,例如可以使S线偏振光通过一层90度相位延迟层变为S圆偏振光,S圆偏振光入射分光模块100(类似图1所示P1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101后变为P线偏振光,P线偏振光经过偏振分光面103分光发生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其中,部分反射光线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101后变为P圆偏振光,部分透射光线经过第二相位延迟层102后,变为P圆偏振光。图2.2为图2.1所示分光模块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如图2.2所示,P圆偏振光入射分光模块100(类似图1所示P2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二相位延迟层102后变为S线偏振光,S线偏振光100%透射偏振分光面103,再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101后变为S圆偏振光。由上可见,该分光模块100可以实现对于入射光为S圆偏振光的杂散光消除。
图3.1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分光模块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该分光模块200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201、第二相位延迟层202以及偏振分光面203,其中,第一相位延迟层201和第二相位延迟层202采用1/4波片来实现90度的相位延迟,偏振分光面203位于第一相位延迟层201和第二相位延迟层202中间,偏振分光面203的作用是100%透射P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线偏振光。如图3.1所示,分光模块200要求P圆偏振光入射,例如可以使P线偏振光通过一层90度相位延迟层变为P圆偏振光,P圆偏振光入射分光模块200,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201后变为S线偏振光,S线偏振光经过偏振分光面203分光发生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其中,部分反射光线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201后变为S圆偏振光,部分透射光线经过第二相位延迟层202后,变为S圆偏振光。图3.2为图3.1所示分光模块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如图3.2所示,S圆偏振光入射分光模块200,经过第二相位延迟层202后变为P线偏振光,P线偏振光100%透射偏振分光面203,再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201后变为P圆偏振光。由此可见,该分光模块200可以实现对于入射光为P圆偏振光的杂散光消除。
图4.1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分光模块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该分光模块300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301、第二相位延迟层302以及偏振分光面303,其中,第一相位延迟层301和第二相位延迟层302采用1/4波片来实现90度的相位延迟,偏振分光面303位于第一相位延迟层301和第二相位延迟层302中间,偏振分光面303的作用是100%透射P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圆偏振光。如图4.1所示,分光模块300要求S线偏振光入射,,S线偏振光入射分光模块300,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301后变为S圆偏振光,S圆偏振光经过偏振分光面303分光发生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其中,部分反射光线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301后变为P线偏振光,部分透射光线经过第二相位延迟层302后,变为P线偏振光。图4.2为图4.1所示分光模块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如图4.2所示,P线偏振光入射分光模块300,经过第二相位延迟层302后变为P圆偏振光,P圆偏振光100%透射偏振分光面303,再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301后变为S线偏振光。由此可见,该分光模块300可以实现对于入射光为S线偏振光的杂散光消除。
图5.1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分光模块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该分光模块400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401、第二相位延迟层402以及偏振分光面403,其中,第一相位延迟层401和第二相位延迟层402采用1/4波片来实现90度的相位延迟,偏振分光面403位于第一相位延迟层401和第二相位延迟层402中间,偏振分光面403的作用是100%透射S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圆偏振光。如图5.1所示,分光模块400要求P线偏振光入射, P线偏振光入射分光模块400,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401后变为P圆偏振光,P圆偏振光经过偏振分光面403分光发生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其中,部分反射光线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401后变为S线偏振光,部分透射光线经过第二相位延迟层402后,变为S线偏振光。图5.2为图5.1所示分光模块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如图5.2所示,S线偏振光入射分光模块400,经过第二相位延迟层402后变为S圆偏振光,S圆偏振光100%透射偏振分光面403,再经过第一相位延迟层401后变为P线偏振光。由此可见,该分光模块400可以实现对于入射光为P线偏振光的杂散光消除。
图6为本申请一个示例的波导显示结构及其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图6所示波导显示结构包括波导基底501以及位于波导基底501内部的多个分光模块100,为简单起见,图6中仅示出了三个分光模块100,且分别记为100-1、100-2、100-3,分光模块100的结构以及光线传输性质已在图2.2和图2.2所示示例中予以详述。本申请发现,虽然分光模块100可以消除入射光为S圆偏振光的杂散光,但是由于分光模块100采用偏振原理,存在偏振态的转换,因此并不能完全解决杂散光的问题,图6所示波导显示结构具有如下两个缺陷:1)如图6所示,S圆偏振光入射该波导显示结构,入射光线按图2.1和图2.2的原理经过分光模块100-1,无杂散光产生,但是在P3点入射分光模块100-2的光线是P圆偏振光,按照分光模块100的原理,P圆偏振光经过分光模块100-2的第一相位延迟层会变为S线偏振光,S线偏振光100%透射分光模块100-2的偏振分光面,所以在P3点无有效光线被反射出波导,这会造成部分位置FOV的缺失,形成暗区域;2)S线偏振光100%透射分光模块100-2的偏振分光面后,再经过分光模块100-2的第二相位延迟层后会变为S圆偏振光,S圆偏振光经过波导基底上表面全反射后,在P4点再次入射分光模块100-2,按照前述光线传输性质,S圆偏振光会被分光模块100-2部分反射部分透射,部分反射的光线会形成前述图1中的a2B杂散光,被后续的分光模块100反射耦出波导,这会影响正常显示。
相类似地,若波导显示结构由波导基底以及位于波导基底内的多个分光模块200构成,或者由波导基底以及位于波导基底内的多个分光模块300构成,或者由波导基底以及位于波导基底内的多个分光模块400构成,均会存在如图6中的上述缺陷。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了另外的波导显示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可以实现无杂散光的显示。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波导显示结构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该波导显示结构采用将图2.1所示分光模块100和图3.1所示分光模块200交错排列的方式,如图7所示,从右至左依次为分光模块100、分光模块200、分光模块100、分光模块200,由于入射光最先进入分光模块100,因此入射光为S圆偏振光,由图7所示光线在波导中的光线传输性质可见,采用该波导显示结构不会有无效杂散光的产生。
图7中描述的是光线会通过两次分光模块的情况,但是还存在光线只通过一次分光模块的情况,图8为图7所示波导显示结构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图8中示出的是在光线只通过一次分光模块的光路中的光线性质,很明显该情况下也无无效杂光的产生。由于波导中传输的光线在同一个分光模块上只可能发生奇数次或者偶数次入射,因此这种将分光模块100和分光模块200交错排列的波导显示结构,可以实现无杂散光的显示。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波导显示结构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该波导显示结构同样采用将图2.1所示分光模块100和图3.1所示分光模块200交错排列的方式,其与图7所示波导显示结构的区别在于各个分光模块的排列顺序不同,图9所示波导显示结构中从右至左依次为分光模块200、分光模块100、分光模块200、分光模块100,由于入射光最先进入分光模块200,因此入射光为P圆偏振光,由图9所示光线在波导中的光线传输性质可见,采用该波导显示结构不会有无效杂散光的产生。图9中描述的是光线会通过两次分光模块的情况,但是还存在光线只通过一次分光模块的情况,图10为图9所示波导显示结构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图10中示出的是在光线只通过一次分光模块的光路中的光线性质,很明显该情况下也无无效杂光的产生。
图11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波导显示结构及其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该波导显示结构采用将图4.1所示分光模块300和图5.1所示分光模块400交错排列的方式,如图11所示,从右至左依次为分光模块300、分光模块400、分光模块300、分光模块400,由于入射光最先进入分光模块300,因此入射光为S线偏振光,由图11所示光线在波导中的光线传输性质可见,采用该波导显示结构也不会有无效杂散光的产生。图11中描述的是光线会通过两次分光模块的情况,图12为图11所示波导显示结构的另一种光线传输性质的示意图。图12中示出的是在光线只通过一次分光模块的光路中的光线性质,很明显该情况下也无无效杂光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图11和图12中针对的是入射光为S线偏振光的情形,因此,将分光模块300排列在最右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若入射光为P线偏振光,则可将分光模块400排列在最右侧,也即,使得入射光先进入分光模块400,由此采用将分光模块400和分光模块400交错排列的方式同样能够实现无杂散光的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6至图12中各个波导显示结构中包括的分光模块的数量仅为举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波导显示结构中所采用的分光模块数量均基于实际需求来设计。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能够基于偏振原理来实现消除杂散光,而无需几十层的膜系设计,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对光线的入射角度无特殊限制,更利于波导显示结构的设计,以及大FOV的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文中用结构特征专用的语言描述了本申请的主题,但可以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主题不必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更确切而言,上述具体特征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公开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2)

1.一种波导显示结构,其中,所述波导显示结构包括波导基底以及位于所述波导基底内的多个分光模块,其中,每个分光模块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第二相位延迟层以及偏振分光面,所述偏振分光面位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中间,且所述偏振分光面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平行贴合在一起;其中,所述多个分光模块包括交错分布的两种分光模块,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S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线偏振光,另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P线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线偏振光。
2.一种波导显示结构,其中,所述波导显示结构包括波导基底以及位于所述波导基底内的多个分光模块,其中,每个分光模块包括第一相位延迟层、第二相位延迟层以及偏振分光面,所述偏振分光面位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中间,且所述偏振分光面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层、所述第二相位延迟层平行贴合在一起;其中,所述多个分光模块包括交错分布的两种分光模块,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S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P圆偏振光,另一种分光模块中的偏振分光面100%透射P圆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S圆偏振光。
CN202010767224.0A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分光模块及波导显示结构 Active CN111650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7224.0A CN111650758B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分光模块及波导显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7224.0A CN111650758B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分光模块及波导显示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0758A CN111650758A (zh) 2020-09-11
CN111650758B true CN111650758B (zh) 2022-06-14

Family

ID=72340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7224.0A Active CN111650758B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分光模块及波导显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07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09269B (zh) * 2023-03-30 2023-07-14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波导、显示装置及眼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7269B2 (en) * 2000-08-24 2003-07-01 Cogent Light Technologies Inc. Polarization recovery system for projection displays
CN206321882U (zh) * 2016-12-14 2017-07-11 浙江舜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系统及装配该光学系统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US9971150B1 (en) * 2017-04-28 2018-05-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mpact display engine with MEMS scanners
CN107357003A (zh) * 2017-08-31 2017-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波导及光学器件
CN209265082U (zh) * 2019-01-16 2019-08-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显示设备
CN111273449A (zh) * 2020-03-23 2020-06-12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现实系统及增强现实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0758A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15812B2 (en) Compact collimating optical device and system
US20180157057A1 (en) Optical system with compact collimating image projector
CN107238928B (zh) 一种阵列波导
US9151959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3D real images floating in space from 3D floating real source images and display systems utilizing such methods
TWI668471B (zh) 頭戴顯示器及其光學裝置
JP3460716B1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11740536B2 (en) Compact polarization-based multi-pass optical architectures
JP5364844B2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光学システム
CN114341714A (zh) 具有高对比度的紧凑型基于偏振的准直器
CN111650758B (zh) 一种分光模块及波导显示结构
TWM576260U (zh) 頭戴顯示器及其光學裝置
US10845614B2 (en) Near-eye display device
WO2023143332A1 (zh) 一种光学显示模组
WO1995030927A1 (en) Beam-combining device and colour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uch a device
US20230176381A1 (en)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system and ar goggle
CN112882229A (zh) 一种增强现实显示系统
TW496971B (en) Reflective type optical circulator
US20230161163A1 (en) Optical device
CN114935822A (zh) 光学系统
WO2021238560A1 (zh) 一种具有大视场角的波导ar显示器件及其实现方法
JPH03261910A (ja) 偏光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