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8793B -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8793B
CN111648793B CN202010336266.9A CN202010336266A CN111648793B CN 111648793 B CN111648793 B CN 111648793B CN 202010336266 A CN202010336266 A CN 202010336266A CN 111648793 B CN111648793 B CN 1116487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teel
tunnel
row
section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62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8793A (zh
Inventor
林晓
高军
黎建华
王斌
王岭
蔡荣喜
杨立云
谭发刚
吴德兴
项小珍
王东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3362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87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8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8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8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87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14Lining predominantly with metal
    • E21D11/18Arch members ; Network made of arch members ; Ring elements; Polygon elements; Polygon elements inside ar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14Lining predominantly with metal
    • E21D11/15Plate linings; Laggings, i.e. linings designed for holding back formation material or for transmitting the load to main supporting members
    • E21D11/152Laggings made of grids or nett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0/00Setting anchoring-bo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4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ortals, day-light attenuation at tunnel op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所述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施作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将第二段型钢的底端与下层拱部型钢钢架焊接连接;开挖上层隧道,施作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在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间隙后,将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与第一段型钢的顶端焊接在一起。本发明适用于上下层重叠隧道的开挖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受工程条件制约,上下层重叠铁路工程在交通建设中越来越频繁的出现。目前国内外对于上下重叠隧道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分析、施工控制技术及施工顺序等方面。尚未有关于隧道建成后长期使用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防止或减小隧道建成后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下层隧道拱部型钢钢架承受力过大而导致的下层隧道变形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开挖下层隧道;
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其中,第二段型钢与第一段型钢上下位置对应;
施作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将第二段型钢的底端与下层拱部型钢钢架焊接连接;
在下层拱部型钢钢架两侧施作锚杆;
下层隧道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在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内实施第二层初期支护;
开挖上层隧道,施作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在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间隙后,将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与第一段型钢的顶端焊接在一起,同时于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两侧施作锁脚型钢钢架;
上下层隧道并行掘进,待隧道沉降稳定后,同时施作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内二衬及下层隧道双层支护内二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包括:
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型钢打入孔;型钢打入孔的横截面尺寸等于第一段型钢横截面的尺寸,型钢打入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段型钢的长度和第二段型钢的长度之和;
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包括:
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的定位结构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的定位结构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型钢打入孔包括直通型型钢打入孔和分段型型钢打入孔;
所述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具体为:在所述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直通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直通型型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型钢打入孔,包括: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一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一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二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三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第二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三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二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所述第二对称位置相对所述第一对称位置更加远离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二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相邻,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三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相邻,且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三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所述第三对称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对称位置更加远离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且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四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五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六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所述第四对称位置相对所述第三对称位置更加远离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第五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第六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且第五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六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下层隧道开挖后,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第二段型钢与第一段型钢上下位置对应,第二段型钢的底端与下层拱部型钢钢架焊接连接,在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间隙后,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与第一段型钢的顶端焊接在一起。这样,可通过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的间隙,对上下层重叠隧道建设完成后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因上层隧道沉降对下层拱部型钢钢架带来的压力进行缓冲和吸收,起到让压作用,防止或减小下层隧道拱部型钢钢架承受力过大而导致的下层隧道变形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中上下层隧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小净距重叠隧道是指下层隧道拱顶至上层隧道仰拱之间净距为2-5m的上下层重叠隧道。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流程示意图,参看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S100、开挖下层隧道。
下层隧道可采用全断面法或台阶法进行开挖。
S101、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
其中,第二段型钢与第一段型钢上下位置竖直对应,可通过第二段型钢为第一段型钢提供竖向支撑。在一个例子中,第二段型钢与第一段型钢的长度相等;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二段型钢的长度大于第一段型钢的长度,具体地,第一段型钢的长度为第二段型钢的长度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S102、施作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将第二段型钢的底端与下层拱部型钢钢架焊接连接。
下层隧道初期支护,为下层隧道开挖后,为控制围岩应力适量释放和变形,增加结构安全度和方便施工,下层隧道开挖后立即施作刚度较小并作为永久承载结构一部分的结构层,具体可采用锚喷网结构。
S103、在下层拱部型钢钢架两侧施作锚杆。
S104、下层隧道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在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内实施第二层初期支护。
下层隧道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在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内实施第二层初期支护,即实施双层初期支护。
S105、开挖上层隧道,施作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在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间隙后,将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与第一段型钢的顶端焊接在一起,同时于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两侧施作锁脚型钢钢架。上层隧道位于下层隧道正上方,且上层隧道与下层隧道的走向相一致。
在将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与第一段型钢的顶端焊接之前,可将第一段型钢向上抽提预定距离,比如向上抽提1-5cm,使得第一段型钢的底端与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出1-5cm的缝隙。将第一段型钢向上抽提预定距离后,将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与第一段型钢的顶端焊接在一起。
S106、上下层隧道并行掘进,待隧道沉降稳定后,同时施作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内二衬及下层隧道双层支护内二衬。
为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下层隧道向前掘进一定距离(如20-50m)后,上层隧道开始与下层隧道一起并行掘进。待隧道沉降稳定后,同时施作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内二衬及下层隧道双层支护内二衬。
上下层重叠隧道建设完成后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上层隧道沉降,导致下层隧道拱部型钢钢架承受力过大,进而导致下层隧道变形的情况发生。本发明实施例中,下层隧道开挖后,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第二段型钢与第一段型钢上下位置对应,第二段型钢的底端与下层拱部型钢钢架焊接连接,在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间隙后,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与第一段型钢的顶端焊接在一起。这样,可通过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的间隙,对上下层重叠隧道建设完成后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因上层隧道沉降对下层拱部型钢钢架带来的压力进行缓冲和吸收,起到让压作用,防止或减小下层隧道拱部型钢钢架承受力过大而导致的下层隧道变形的情况发生。
为了在上下层重叠隧道建设过程中,提高上下层隧道并行掘进的安全性,在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的预留间隙内,可设有能够产生形变的预支撑件,通过预支撑件,将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连接在一起,在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之间产生预支撑力,这样,下层隧道拱部型钢钢架、第二段型钢、预支撑件、第一段型钢和上层隧道仰拱钢架形成一整体支撑结构,从而可提高上下层隧道并行掘进的安全性。上下层隧道并行掘进,待隧道沉降稳定后,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内二衬及下层隧道双层支护内二衬可同时施工,对于工效的提高、工程进度的加快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当上下层重叠隧道建设完成后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上层隧道沉降时,所述预支撑件可收外力挤压而产生收缩变形,使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的间隙缩小,对因上层隧道沉降对下层拱部型钢钢架带来的压力进行缓冲和吸收,防止下层隧道拱部型钢钢架承受力过大而导致的下层隧道变形的情况发生。第二段型钢、预支撑件和第一段型钢组合在一起可形成刚性支撑,相对于采用单根整体型钢的刚性支撑而言,本实施例的方案将型钢分为两段,既便于加工运输,也便于施工时竖向向上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
在一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段型钢和第二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上下位置竖直对应,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包括: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的定位结构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的定位结构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在一个例子中,该定位结构可以包括设在第二段型钢上端部的定位柱和设在第一段型钢下端部的定位孔,定位柱与定位孔相配合,实现第二段型钢和第一段型钢的上下竖直对应。在另一个例子中,该定位结构可以包括设在第二段型钢上端部和设在第一段型钢下端部的W型结构端面或V型结构端面,第二段型钢上端部的W型结构端面可以和设在第一段型钢下端部的W型结构端面相咬合,或者,第二段型钢上端部的V型结构端面可以和设在第一段型钢下端部的V型结构端面相咬合,实现第二段型钢和第一段型钢的上下竖直对应。
当在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的预留间隙内,设有所述预支撑件时,可在第一段型钢的底端端面上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端面上分别开设定位槽,所述预支撑件的顶端位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端面的定位槽中,底端位于第二段型钢的顶端端面的定位槽中,通过定位槽可为预支撑件提供稳定支撑和定位作用。
为防止上层隧道中可能存在的积水顺着第一段型钢和第二段型钢流入下层隧道,可在第一段型钢和/或第二段型钢外周套设密封圈或缠绕麻绳,借助于密封圈或麻绳充填第一段型钢和第二段型钢与围岩之间的缝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却水流下渗的作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步骤S101),包括:
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型钢打入孔;型钢打入孔的横截面尺寸等于第一段型钢横截面的尺寸,型钢打入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段型钢的长度和第二段型钢的长度之和;
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
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打入第一段型钢之前,先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型钢打入孔,并且使型钢打入孔的横截面尺寸等于第一段型钢横截面的尺寸,这样可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顺利打入第一段型钢的同时,防止第一段型钢在打入过程中挤压破碎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可有效保护围岩的稳定性。
在又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型钢打入孔包括直通型型钢打入孔和分段型型钢打入孔;所述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具体为:在所述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
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直通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直通型型钢。直通型型钢的底端用于与下层拱部型钢钢架焊接连接,顶部用于与上层隧道仰拱钢架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除了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打入有分段形式的型钢之外,还打入有直通型型钢(即一个整体结构形式的型钢),通过直通型型钢将下层拱部型钢钢架和上层隧道仰拱钢架刚性连接在一起,结合下层拱部围岩,形成一整体支撑结构,这样可兼顾减小上层隧道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沉降对下层拱部型钢钢架带来不利影响,也可在上下层隧道掘进施工时,提高施工安全性和加快工程进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型钢打入孔,包括: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一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一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二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三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第二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三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二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所述第二对称位置相对所述第一对称位置更加远离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二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相邻,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三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相邻,且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三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所述第三对称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对称位置更加远离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且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四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五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六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所述第四对称位置相对所述第三对称位置更加远离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第五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第六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且第五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六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参看图2,第一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有第一排直通型型钢L1,第二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有第二排直通型型钢L2,第三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有第三排直通型型钢L3。
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有第一排分段型型钢S1,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有第二排分段型型钢S2,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有第三排分段型型钢S3,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有第四排分段型型钢S4,第五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有第五排分段型型钢S5,第六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有第六排分段型型钢S6。
本实施例中,将直通型型钢打入到下层隧道拱部靠近拱部中心线位置处的围岩中(即打入到下层隧道拱部的拱顶位置处的围岩中),而将分段型型钢打入到下层隧道拱部远离拱部中心线位置处的围岩中,这样,在依靠直通型型钢提供稳定支护的同时,可更好地利用分段型型钢吸收上层隧道的围岩下沉时施加到下层隧道拱部钢架的应力,防止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下层隧道产生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即下层隧道拱顶顶部中心线)同一侧的分段型型钢,越远离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分段型型钢中的所述间隙越大,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上层隧道的围岩下沉时施加到下层隧道拱部钢架的应力,防止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下层隧道产生变形。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排分段型型钢、第三排分段型型钢和第五排分段型型钢处于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的其中一侧;第二排分段型型钢、第四排分段型型钢和第六排分段型型钢处于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的另一侧。
第三排分段型型钢中的第一段型钢与第二段型钢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排分段型型钢中的第一段型钢与第二段型钢之间的间隙;第五排分段型型钢中的第一段型钢与第二段型钢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三排分段型型钢中的第一段型钢与第二段型钢之间的间隙。
第四排分段型型钢中的第一段型钢与第二段型钢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排分段型型钢中的第一段型钢与第二段型钢之间的间隙;第六排分段型型钢中的第一段型钢与第二段型钢之间的间隙,大于第四排分段型型钢中的第一段型钢与第二段型钢之间的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开挖下层隧道;
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其中,第二段型钢与第一段型钢上下位置对应;第一段型钢的长度为第二段型钢的长度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所述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包括: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型钢打入孔;型钢打入孔的横截面尺寸等于第一段型钢横截面的尺寸,型钢打入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段型钢的长度和第二段型钢的长度之和;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其中,所述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包括: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的定位结构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的定位结构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
施作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将第二段型钢的底端与下层拱部型钢钢架焊接连接;
在下层拱部型钢钢架两侧施作锚杆;
下层隧道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在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内实施第二层初期支护;
开挖上层隧道,施作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在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间隙后,将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与第一段型钢的顶端焊接在一起,同时于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两侧施作锁脚型钢钢架;
上下层隧道并行掘进,待隧道沉降稳定后,同时施作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内二衬及下层隧道双层支护内二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打入孔包括直通型型钢打入孔和分段型型钢打入孔;
所述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具体为:在所述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直通型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直通型型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型钢打入孔,包括: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一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一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二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三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第二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三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二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所述第二对称位置相对所述第一对称位置更加远离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二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相邻,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三排直通型型钢打入孔相邻,且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三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所述第三对称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对称位置更加远离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一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二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且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两侧第四对称位置处的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第五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六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所述第四对称位置相对所述第三对称位置更加远离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第五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三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第六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与所述第四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邻,且第五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和第六排分段型型钢打入孔相对所述下层隧道拱部中心线对称布置。
CN202010336266.9A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6487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6266.9A CN111648793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6266.9A CN111648793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8793A CN111648793A (zh) 2020-09-11
CN111648793B true CN111648793B (zh) 2022-03-04

Family

ID=72343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626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648793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879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20357A2 (de) * 1993-04-14 1994-10-19 Xaver Jehle Tunnelauskleid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Anbringung
JP3367013B2 (ja) * 1996-12-18 2003-01-14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既設トンネルの内張構造
CN204738817U (zh) * 2015-05-16 2015-11-04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隧道柔性支护结构型式
CN107237643A (zh) * 2017-08-14 2017-10-10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液压增阻式隧道让压装置
CN108643934A (zh) * 2018-04-28 2018-10-12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上下层重叠隧道内基于组合式台阶仰拱的工法
CN108979676A (zh) * 2018-09-13 2018-12-11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夹岩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20357A2 (de) * 1993-04-14 1994-10-19 Xaver Jehle Tunnelauskleid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Anbringung
JP3367013B2 (ja) * 1996-12-18 2003-01-14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既設トンネルの内張構造
CN204738817U (zh) * 2015-05-16 2015-11-04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隧道柔性支护结构型式
CN107237643A (zh) * 2017-08-14 2017-10-10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液压增阻式隧道让压装置
CN108643934A (zh) * 2018-04-28 2018-10-12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上下层重叠隧道内基于组合式台阶仰拱的工法
CN108979676A (zh) * 2018-09-13 2018-12-11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夹岩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8793A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42241U (zh) 一种钢管灌注预应力稳压封桩装置
CN106761813B (zh) 深部不稳定覆岩下沿空掘巷非均称支护设计方法
CN104806274B (zh) 一种大跨度长距离地下空间主体支护一体化结构及建造方法
CN112855223A (zh) 一种煤巷穿越采空区壁后-超前帷幕空间一体化注浆方法
CN110005444A (zh) 高烈度区隧道施工方法及隧道支护结构
CN208167732U (zh) 注浆钢管桩地基加固体系
CN110735656A (zh) 软质岩地区基于拱盖法的超大断面暗挖车站洞内逆作法
CN104612729B (zh) 一种用于沿空巷道顶板的非对称锚梁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CN109026024A (zh) 一种高水平应力作用巷道顶板变形控制方法
CN111648793B (zh)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
CN105275486B (zh) 一种锚杆锚索组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48792B (zh)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支护结构
CN212359800U (zh)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支护结构
CN107642009A (zh) 一种基于集束钢管混凝土的悬挂式单轨交通支撑结构
CN110130361A (zh) 一种用于保护地铁隧道结构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974413U (zh) 一种深浅基坑支护施工结构
CN104612728B (zh) 一种贯穿已有巷道形成十字交叉点的巷道支护方法
CN110424459A (zh) 一种不影响现有道路通行的下穿通道施工工艺
CN112879033B (zh) 一种与盾构隧道相结合的渡线段隧道结构
CN207829932U (zh) 一种用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支承装置
CN210713925U (zh) 一种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
CN213508576U (zh) 一种抗浮的建筑结构
CN113605951A (zh) 一种浅埋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718673U (zh) 一种高水平应力作用巷道顶板变形控制结构
CN108561159A (zh) 一种煤层的高帮防片帮支护装置及支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