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7590B - 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7590B
CN111637590B CN202010525172.6A CN202010525172A CN111637590B CN 111637590 B CN111637590 B CN 111637590B CN 202010525172 A CN202010525172 A CN 202010525172A CN 111637590 B CN111637590 B CN 111637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rotating speed
zero
prese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51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37590A (zh
Inventor
王啸娟
袁前
颜景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251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37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37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7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7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7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40Damper positions, e.g. open or clos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在空调器制冷运行过程中,用户通过遥控模块开启零风感,空调器相应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之后,通过调整滑动门的全开角度,防止空调风直接吹到最外层面板,以避免零风感制冷模式下结构件表面易出现凝露的问题。也就是,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零风感制冷模式下结构件表面凝露及出风带水的问题,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Description

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柜机制冷运行时,冷风直接吹人,用户舒适性体验感差,故当下柜机制冷多设置零风感模式。但是,零风感模式下风量衰减,易造成结构件表面凝露及出风带水的问题,引起用户不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零风感模式易造成结构件表面凝露及出风带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与遥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空调器制冷运行过程中,当接收到所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开启请求时,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调整所述空调器的滑动门的全开角度,防止空调风直接吹到最外层面板;当接收到所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关闭请求时,退出所述零风感制冷模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在空调器制冷运行过程中,用户通过遥控模块开启零风感,空调器相应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通过调整滑动门的全开角度,防止空调风直接吹到最外层面板,以避免零风感制冷模式下结构件表面易出现凝露的问题。也就是,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零风感制冷模式下结构件表面凝露及出风带水的问题,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所述空调器的滑动门的全开角度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空调器为内滑动门机型时,将所述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减小预设角度;当所述空调器为外滑动门机型时,将所述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增大预设角度;当所述空调器为双滑动门机型时,保持所述滑动门的全开角度不变。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角度为10°~20°。
进一步地,所述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空调器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及室内设定温度;计算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内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依据所述室内设定温度和所述温差,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预先存储有多个温度区间、以及每个温度区间对应的多个温差范围;所述依据所述室内设定温度和所述温差,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包括:
S1,按照预设时间间隔,从所述多个温度区间中确定出所述室内设定温度所处的目标温度区间;
S2,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多个温差范围中,确定出所述温差所处的目标温差范围;
S3,依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和所述目标温差范围,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
重复执行S1~S3的步骤,直至所述空调器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S4,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静音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静音风转速为默认静音风转速与第一设定转速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依据所述室内设定温度和所述温差,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还包括:
S5,检测所述零风感静音风模式的运行时间,并在所述运行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长时,进入零风感防凝露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二设定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频率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所述预设中风转速为默认中风转速与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S6,以所述零风感防凝露模式运行第二设定时长后,退出所述零风感防凝露模式;
重复执行S1~S6的步骤,直至接收到所述零风感关闭请求,退出所述零风感制冷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为10~15min,和/或,所述第一设定时长为7.5~8.5h,和/或,所述第二设定时长为25~35min,和/或,第一设定转速为45~55r/h,和/或,第二设定转速为95~105r/h。
进一步地,当所述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一区间时;所述依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和所述目标温差范围,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范围时,进入零风感强力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强力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所述预设强力风转速为默认强力风转速与所述第二设定转速之和;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高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预设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高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高风转速为默认高风转速与所述第二设定转速之和;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预设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所述预设中风转速;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四范围时,进入所述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间为[16℃,19℃),所述第一范围为[14℃,∞),所述第二范围为[7℃,14℃),所述第三范围为[3℃,7℃),所述第四范围为(-∞,3℃)。
进一步地,当所述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二区间时;所述依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和所述目标温差范围,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高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高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所述预设高风转速为默认高风转速与所述第二设定转速之和;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所述预设中风转速;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四设定范围时,进入所述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间为[19℃,23℃),所述第一设定范围为[10℃,∞),所述第二设定范围为[5℃,10℃),所述第三设定范围为[3℃,5℃),所述第四设定范围为(-∞,3℃);所述第三设定转速为75~85r/h。
进一步地,当所述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三区间时;所述依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和所述目标温差范围,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预设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所述预设中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预设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预设范围时,进入所述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区间为[23℃,26℃),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为[7℃,∞),所述第二预设范围为[3℃,7℃),所述第三预设范围为(-∞,3℃)。
进一步地,当所述目标温度区间为第四区间时;所述依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和所述目标温差范围,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参考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参考范围时,进入所述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区间为[26℃,30℃),所述第一参考范围为[3℃,∞),所述第二参考范围为(-∞,3℃)。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所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开启请求,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的步骤之后,所述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空调器的上下扫风叶片恢复至制冷默认位置、左右扫风叶片向左全闭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应用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与遥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所述空调器制冷运行过程中,当接收到所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开启请求时,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第一执行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空调器的滑动门的全开角度,防止空调风直接吹到最外层面板;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关闭请求时,退出所述零风感制冷模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内滑动门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外滑动门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中步骤S113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中步骤S113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器;11-处理器;12-存储器;13-总线;100-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110-第一接收模块;120-第一执行模块;101-获取模块;102-计算模块;103-第二执行模块;130-第二接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10的方框示意图,空调器10包括处理器11、存储器12及总线13,处理器11及存储器12通过总线13连接。
存储器12用于存储程序,例如图9所示的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100。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12中或固化在空调器1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处理器11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本发明揭示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
处理器1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图1所示的空调器10的基础上,下面给出一种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的,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2,该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空调器制冷运行过程中,当接收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开启请求时,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
遥控模块与空调器10通信连接,用于依据用户的操作,产生对应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用户对空调器10的控制,例如,用户通过对遥控模块的按键操作,实现开启或关闭空调器10、调整空调器10的工作模式等。可选地,遥控模块可以是遥控器、线控器等。
在空调器10制冷运行过程中,当用户需要开启零风感时,可以通过遥控模块向空调器10发送零风感开启请求,空调器10在接收到零风感开启请求后,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
可选地,遥控模块(例如,遥控器)上可以设置有“开启零风感”按钮,当用户按下“开启零风感”按钮时,遥控模块即可产生零风感开启请求并发送至空调器10。
S102,调整空调器的滑动门的全开角度,防止空调风直接吹到最外层面板。
在空调器10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后,可以通过调整滑动门的全开角度,防止空调风直接吹到最外层面板,来避免零风感制冷模式下结构件表面易出现凝露的问题。同时,在实际应用中,空调器10有双滑动门机型和单滑动门机型,针对不同的机型,滑动门的全开角度的调整方式不同。
通常,对于双滑动门机型的空调器10,为了避免零风感制冷模式下结构件表面易出现凝露的问题。需要保持双滑动门的全开角度不变,也就是设置空调器10在零风感制冷模式下双滑动门的全开角度为空调器10在常规制冷下双滑动门的全开角度。此时,滑动门的全开角度是指内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和外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即,保持内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和外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均不变。
对于双滑动门机型的空调器10,双滑动门的类型有内外两层滑动门、外部左右两侧滑动门及内部左右两侧滑动。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双滑动门为外部左右两侧滑动门,保持外部左右两侧滑动门的全开角度不变,空调风吹不到最外层面板上,从而能够避免最外层面板上出现凝露。
而对于单滑动门机型的空调器10,为了避免零风感制冷模式下结构件表面易出现凝露的问题,如果是内滑动门机型,则需要将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减小一定的角度(例如,15°),此时,滑动门的全开角度是指内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也就是相较常规制冷模式,将内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减小。例如,请参照图3,左图为常规制冷模式下内滑动门与面板的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零风感制冷模式下内滑动门与面板的位置示意图,为了避免图示面板上出现凝露,需要设置零风感制冷模式下内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小于常规制冷模式下内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
如果是外滑动门机型,则需要将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增大一定的角度(例如,15°),此时,滑动门的全开角度是指外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也就是相较常规制冷模式,将外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增大。例如,请参照图4,左图为常规制冷模式下外滑动门与面板的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零风感制冷模式下外滑动门与面板的位置示意图,为了避免对应外滑动门的面板上出现凝露,需要设置零风感制冷模式下外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大于常规制冷模式下外滑动门与面板之间的角度。
可选地,调整空调器的滑动门的全开角度的方式,可以包括:当空调器为内滑动门机型时,将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减小预设角度;当空调器为外滑动门机型时,将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增大预设角度;当空调器为双滑动门机型时,保持滑动门的全开角度不变。
可选地,预设角度为10°~20°,例如,15°。
S103,当接收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关闭请求时,退出零风感制冷模式。
在空调器10以零风感制冷模式运行过程中,当用户需要关闭零风感时,可以通过遥控模块向空调器10发送零风感关闭请求,空调器10在接收到零风感关闭请求后,退出零风感制冷模式,以常规制冷模式运行。
可选地,遥控模块(例如,遥控器)上可以设置有“关闭零风感”按钮,当用户按下“关闭零风感”按钮时,遥控模块即可产生零风感关闭请求并发送至空调器10。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下,空调器10制冷运行时,还需要避免冷风直吹人,因此,在图2的基础上,请参照图5,在步骤S101之后,该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10。
S110,控制空调器的上下扫风叶片恢复至制冷默认位置、左右扫风叶片向左全闭合。
请参照图6,左图为空调器10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空调器10的叶片主视图,右上图为空调器10的叶片俯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调器10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后,将上下导风门恢复至制冷默认位置,可防止凝露;同时,将左右导风门全闭合实现零风感,使送风距离减小,避免冷风直吹人。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下,当空调器10长期运行于零风感制冷模式时,可能会造成结构件表面凝露,因此,通过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及室内设定温度,并通过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以避免长期运行零风感制冷模式造成结构件表面凝露的问题。请再次参照图5,在步骤S102之后,该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11~S113。
S111,在空调器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及室内设定温度。
室内环境温度是指空调器10所处环境(例如,房间)的实时温度,可以通过设置于空调器10上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室内设定温度是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线控器人为设置的制冷或制热的目标温度,本实施例中是指制冷的目标温度。室内设定温度相当于室内温度的目标值,当室内温度达到室内设定温度后,空调器10会停止运行;当室内温度低于或高于室内设定温度时,空调器10又会重新运行起来,如此反复。
S112,计算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
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是指室内环境温度减去室内设定温度得到的差值。
可选地,室内设定温度可以用T0表示,室内环境温度可以用T1表示,温差可以用ΔT表示,即,ΔT=T1-T0。
S113,依据室内设定温度和温差,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
获得室内设定温度T0和温差ΔT之后,可以依据室内设定温度T0和温差ΔT,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可以预先将室内设定温度T0划分为多个温度区间,并且为每个温度区间设置不同的零风感风档控制策略,从而将室内温度维持在人体舒适的温度范围内。具体的控制策略详见后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对步骤S113进行详细介绍,在图5的基础上,请参照图7,步骤S113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S1,按照预设时间间隔,从多个温度区间中确定出室内设定温度所处的目标温度区间。
空调器10预先存储有多个温度区间、以及每个温度区间对应的多个温差范围。例如,预先设置四个温度区间,依次为[16,19)、[19,23)、[23,26)和[26,30);温度区间[16,19)对应四个温度范围,依次为[14℃,∞)、[7℃,14℃)、[3℃,7℃)和(-∞,3℃);温度区间[19,23)对应四个温度范围,依次为[10℃,∞)、[5℃,10℃)、[3℃,5℃)和(-∞,3℃);温度区间[23,26)对应三个温度区间,依次为[7℃,∞)、[3℃,7℃)和(-∞,3℃);温度区间[26,30)对应两个温度区间,依次为[3℃,∞)和(-∞,3℃)。
可选地,预设时间间隔为10~15min,例如,10min。
S2,从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多个温差范围中,确定出温差所处的目标温差范围。
S3,依据目标温度区间和目标温差范围,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
重复执行子步骤S1~S3,直至空调器10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S4,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静音风转速,其中,预设静音风转速为默认静音风转速与第一设定转速之和。
在零风感制冷模式下,可以为内风机预先设置强力风档、高风档、中风档、低风档和静音风档,这些风档是根据内风机的能力、转速及噪音值定义的,并且这些风档对应的内风机转速逐渐降低,依次为预设强力风转速、预设高风转速、预设中风转速、预设低风转速和预设静音风转速,转速与风量成正比。
其中,预设强力风转速、预设高风转速、预设中风转速、预设低风转速和预设静音风转速,分别是在常规制冷模式下的强力风转速、高风转速、中风转速、低风转速和静音风转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转速值得到的。
常规制冷模式下,强力风转速约为4~5m/s,对应的风量约为1000m3/h,并且强力风转速、高风转速、中风转速、低风转速和静音风转速按比例逐渐降低,风量也按比例逐渐减小,该比例通常约为1.1。
同时,在零风感制冷模式下,强力风档、高风档及中风档对应的压缩机频率均为预设频率,低风档和静音风档对应的压缩机频率均为第一设定频率,且预设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
可选地,当空调器10运行零风感静音风模式时,压缩机以第一设定频率运行,内风机调整至静音风档,以预设静音风转速运行,预设静音风转速较常规制冷模式下的静音风转速提高50r/h。
在图7的基础上,请参照图8,在子步骤S4之后,步骤S113可以包括子步骤S5~S6。
S5,检测零风感静音风模式的运行时间,并在运行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长时,进入零风感防凝露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二设定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其中,第二设定频率小于第一设定频率,预设中风转速为默认中风转速与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当空调器10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运行一段时间(例如,8h)后,进入零风感防凝露模式运行一段时长(例如,30min)后,退出零风感防凝露模式。
其中,当空调器10运行零风感防凝露模式时,压缩机以第二设定频率运行,内风机调整至中风档,以预设中风转速运行,预设中风转速较常规制冷模式下的中风转速提高100r/h。
可选地,预设频率可以用F1表示,第一设定频率可以用F2表示,第二设定频率可以用F3表示,且F1>F2>F3。其中,F1、F2、F3的设置原则为:一是,与内风机转速协同作用,保证用户所需制冷能力,且满足企标零风感制冷模式下制冷能力衰减率;二是,避免零风感制冷模式下结构件表面凝露的问题。例如,F1:27~35Hz,F2:23~25Hz,F3:20Hz,以上仅为参考取值,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机型进行灵活取值。
可选地,第一设定转速为45~55r/h,例如,50r/h。第二设定转速为95~105r/h,例如,100r/h。
S6,以零风感防凝露模式运行第二设定时长后,退出零风感防凝露模式。
可选地,第一设定时长为7.5~8.5h,例如,8h。第二设定时长为25~35min,例如,30min。
重复执行子步骤S1~S6,直至接收到零风感关闭请求时,退出零风感制冷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目标温度区间和目标温差范围不同,对空调器10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调整方式就会不同,因此下面对子步骤S3进行详细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一区间时,依据目标温度区间和目标温差范围,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过程,可以包括: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范围时,进入零风感强力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强力风转速,其中,预设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预设强力风转速为默认强力风转速与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高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高风转速,其中,预设高风转速为默认高风转速与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四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可选地,当空调器10运行零风感强力风模式时,压缩机以F1运行,内风机调整至强力风档,以预设强力风转速运行,预设强力风转速较常规制冷模式下的强力风转速提高100r/h;
当空调器10运行零风感高风模式时,压缩机以F1运行,内风机调整至高风档,以预设高风转速运行,预设高风转速较常规制冷模式下的高风转速提高100r/h;
当空调器10运行零风感中风模式时,压缩机以F1运行,内风机调整至中风档,以预设中风转速运行,预设中风转速较常规制冷模式下的中风转速提高100r/h。
可选地,第一区间为[16℃,19℃),第一范围为[14℃,∞),第二范围为[7℃,14℃),第三范围为[3℃,7℃),第四范围为(-∞,3℃)。
也就是说,当T0∈[16℃,19℃)时,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过程,可以包括:
当ΔT≥14℃时,进入零风感强力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1、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强力风转速,预设强力风转速较默认强力风转速提高100r/h;
当7℃≤ΔT<14℃时,进入零风感高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1、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高风转速,预设高风转速较默认高风转速提高100r/h;
当3℃≤ΔT<7℃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1、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预设中风转速较默认中风转速提高100r/h;
当ΔT<3℃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2、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静音风转速,预设静音风转速较默认静音风转速提高50r/h。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二区间时,依据目标温度区间和目标温差范围,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过程,可以包括: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高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高风转速,其中,预设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预设高风转速为默认高风转速与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四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可选地,当空调器10运行零风感低风模式时,压缩机以F1运行,内风机调整至低风档,以预设低风转速运行,预设低风转速较常规制冷模式下的低风转速提高80r/h;
可选地,第二区间为[19℃,23℃),第一设定范围为[10℃,∞),第二设定范围为[5℃,10℃),第三设定范围为[3℃,5℃),第四设定范围为(-∞,3℃)。第三设定转速为75~85r/h,例如,80r/h。
也就是说,当T0∈[19℃,23℃)时,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过程,可以包括:
当ΔT≥10℃时,进入零风感高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1、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高风转速,预设高风转速较默认高风转速提高100r/h;
当5℃≤ΔT<10℃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1、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预设中风转速较默认中风转速提高100r/h;
当3℃≤ΔT<7℃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2、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预设中风转速较默认中风转速提高80r/h;
当ΔT<3℃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2、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静音风转速,预设静音风转速较默认静音风转速提高50r/h。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三区间时,依据目标温度区间和目标温差范围,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过程,可以包括: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预设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其中,预设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预设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预设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可选地,第三区间为[23℃,26℃),第一预设范围为[7℃,∞),第二预设范围为[3℃,7℃),第三预设范围为(-∞,3℃)。
也就是说,当T0∈[23℃,26℃)时,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过程,可以包括:
当ΔT≥7℃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1、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预设中风转速较默认中风转速提高100r/h;
当3℃≤ΔT<7℃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2、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预设中风转速较默认中风转速提高80r/h;
当ΔT<3℃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2、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静音风转速,预设静音风转速较默认静音风转速提高50r/h。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温度区间为第四区间时,依据目标温度区间和目标温差范围,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过程,可以包括: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参考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参考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可选地,第四区间为[26℃,30℃),第一参考范围为[3℃,∞),第二参考范围为(-∞,3℃)。
也就是说,当T0∈[26℃,30℃)时,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过程,可以包括:
当ΔT≥3℃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2、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预设中风转速较默认中风转速提高80r/h;
当ΔT<3℃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F2、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静音风转速,预设静音风转速较默认静音风转速提高50r/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后,将上下导风门恢复至制冷默认位置,可防止凝露,并且将左右导风门全闭合实现零风感,使送风距离减小,避免冷风直吹人;
其次,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后,通过调整滑动门的全开角度,来避免零风感制冷模式下结构件表面易出现凝露的问题;
第三,通过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及室内设定温度,并通过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以避免长期运行零风感制冷模式造成结构件表面凝露的问题;
第四,预先将室内设定温度T0划分为多个温度区间,并且为每个温度区间设置不同的零风感风档控制策略,从而将室内温度维持在人体舒适的温度范围内;
第五,设置零风感防凝露模式,来避免零风感制冷模式长期运行造成的结构件表面凝露;
第六,零风感制冷模式下,强力风档、高风档及中风档对应的压缩机频率均为F1,低风档和静音风档对应的压缩机频率均为F2,零风感防凝露模式对应的压缩机频率为F3,且F1>F2>F3;同时,零风感制冷模式下的各风挡转速是在常规制冷模式下各风挡转速的基础上来的,保证了制冷能力。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例及各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相应步骤,下面给出一种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的实现方式。请参照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100的功能模块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100,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与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中未提及部分,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应内容。该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100应用于空调器10,下面结合图9对该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100进行介绍,该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100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10、第一执行模块120、及第二接收模块130。
第一接收模块110,用于空调器制冷运行过程中,当接收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开启请求时,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
第一执行模块120,用于调整空调器的滑动门的全开角度,防止空调风直接吹到最外层面板。
第二接收模块130,用于当接收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关闭请求时,退出零风感制冷模式。
可选地,第一执行模块120具体用于:当空调器为内滑动门机型时,将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减小预设角度;当空调器为外滑动门机型时,将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增大预设角度;当空调器为双滑动门机型时,保持滑动门的全开角度不变。
可选地,第一执行模块120还用于控制空调器的上下扫风叶片恢复至制冷默认位置、左右扫风叶片向左全闭合。
可选地,请再次参照图9,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100还包括:获取模块101、计算模块102及第二执行模块103。
获取模块101,用于在空调器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及室内设定温度。
计算模块102,用于计算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
第二执行模块103,用于依据室内设定温度和温差,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
可选地,第二执行模块103执行依据室内设定温度和温差,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方式,包括:S1,按照预设时间间隔,从多个温度区间中确定出室内设定温度所处的目标温度区间;S2,从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多个温差范围中,确定出温差所处的目标温差范围;S3,依据目标温度区间和目标温差范围,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重复执行S1~S3的步骤,直至空调器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S4,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静音风转速,其中,预设静音风转速为默认静音风转速与第一设定转速之和。
可选地,第二执行模块103执行依据室内设定温度和温差,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方式,还包括:S5,检测零风感静音风模式的运行时间,并在运行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长时,进入零风感防凝露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二设定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其中,第二设定频率小于第一设定频率,预设中风转速为默认中风转速与第二设定转速之和;S6,以零风感防凝露模式运行第二设定时长后,退出零风感防凝露模式;重复执行S1~S6的步骤,直至接收到零风感关闭请求时,退出零风感制冷模式。
可选地,当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一区间时,第二执行模块103执行依据目标温度区间和目标温差范围,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方式,包括: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范围时,进入零风感强力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强力风转速,其中,预设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预设强力风转速为默认强力风转速与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高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高风转速,其中,预设高风转速为默认高风转速与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四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可选地,当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二区间时,第二执行模块103执行依据目标温度区间和目标温差范围,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方式,包括: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高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高风转速,其中,预设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预设高风转速为默认高风转速与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四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可选地,当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三区间时,第二执行模块103执行依据目标温度区间和目标温差范围,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方式,包括: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预设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其中,预设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预设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预设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可选地,当目标温度区间为第四区间时,第二执行模块103执行依据目标温度区间和目标温差范围,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方式,包括: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参考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
当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参考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所述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包括:空调器制冷运行过程中,当接收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开启请求时,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调整空调器的滑动门的全开角度,防止空调风直接吹到最外层面板;当接收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关闭请求时,退出零风感制冷模式。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零风感制冷模式下结构件表面凝露及出风带水的问题,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空调器(10),所述空调器(10)与遥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空调器(10)制冷运行过程中,当接收到所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开启请求时,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
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滑动门的全开角度,防止空调风直接吹到最外层面板;
在所述空调器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及室内设定温度;
计算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内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
依据所述室内设定温度和所述温差,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
当接收到所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关闭请求时,退出所述零风感制冷模式;
所述空调器(10)预先存储有多个温度区间、以及每个温度区间对应的多个温差范围;
所述依据所述室内设定温度和所述温差,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包括:
S1,按照预设时间间隔,从所述多个温度区间中确定出所述室内设定温度所处的目标温度区间;
S2,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多个温差范围中,确定出所述温差所处的目标温差范围;
S3,依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和所述目标温差范围,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
重复执行S1~S3的步骤,直至所述空调器(10)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S4,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静音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静音风转速为默认静音风转速与第一设定转速之和;
所述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滑动门的全开角度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10)为内滑动门机型时,将所述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减小预设角度;
当所述空调器(10)为外滑动门机型时,将所述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增大预设角度;
当所述空调器为(10)双滑动门机型时,保持所述滑动门的全开角度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室内设定温度和所述温差,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还包括:
S5,检测所述零风感静音风模式的运行时间,并在所述运行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长时,进入零风感防凝露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二设定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中风转速,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频率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所述预设中风转速为默认中风转速与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S6,以所述零风感防凝露模式运行第二设定时长后,退出所述零风感防凝露模式;
重复执行S1~S6的步骤,直至接收到所述零风感关闭请求,退出所述零风感制冷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为10~15min,和/或,所述第一设定时长为7.5~8.5h,和/或,所述第二设定时长为25~35min,和/或,第一设定转速为45~55r/h,和/或,第二设定转速为95~105r/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一区间时;
所述依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和所述目标温差范围,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范围时,进入零风感强力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强力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所述预设强力风转速为默认强力风转速与所述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高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预设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高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高风转速为默认高风转速与所述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预设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所述预设中风转速;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四范围时,进入所述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间为[16℃,19℃ ),所述第一范围为[14℃,∞),所述第二范围为[7℃,14℃ ),所述第三范围为[3℃,7℃),所述第四范围为(-∞,3℃ )。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二区间时;
所述依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和所述目标温差范围,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高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高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所述预设高风转速为默认高风转速与所述第二设定转速之和;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所述预设中风转速;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设定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四设定范围时,进入所述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间为[19℃,23℃),所述第一设定范围为[10℃,∞),所述第二设定范围为[5℃,10℃),所述第三设定范围为[3℃,5℃),所述第四设定范围为(-∞,3℃);
所述第三设定转速为75~85r/h。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温度区间为第三区间时;
所述依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和所述目标温差范围,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预设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中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预设频率、以及将内风机转速调整为所述预设中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预设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三预设范围时,进入所述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间为[23℃,26℃),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为[7℃,∞),所述第二预设范围为[3℃,7℃),所述第三预设范围为(-∞,3℃)。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温度区间为第四区间时;
所述依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和所述目标温差范围,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一参考范围时,进入零风感低风模式,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低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低风转速为默认低风转速与第三设定转速之和;
当所述目标温差范围为第二参考范围时,进入所述零风感静音风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区间为[26℃,30℃),所述第一参考范围为[3℃,∞),所述第二参考范围为(-∞,3℃)。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开启请求,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的步骤之后,所述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器(10)的上下扫风叶片恢复至制冷默认位置、左右扫风叶片向左全闭合。
14.一种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空调器(10),所述空调器(10)与遥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零风感制冷控制装置(100)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10),用于所述空调器(10)制冷运行过程中,当接收到所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开启请求时,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
第一执行模块(120),用于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滑动门的全开角度,防止空调风直接吹到最外层面板;
第二接收模块(130),用于当接收到所述遥控模块发送的零风感关闭请求时,退出所述零风感制冷模式;
获取模块(101),用于在所述空调器进入零风感制冷模式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及室内设定温度;
计算模块(102),用于计算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内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
第二执行模块(103),用于依据所述室内设定温度和所述温差,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
所述空调器(10)预先存储有多个温度区间、以及每个温度区间对应的多个温差范围;
第二执行模块(103)具体用于:S1,按照预设时间间隔,从所述多个温度区间中确定出所述室内设定温度所处的目标温度区间;S2,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多个温差范围中,确定出所述温差所处的目标温差范围;S3,依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和所述目标温差范围,调整所述空调器(10)的压缩机频率及内风机转速;重复执行S1~S3的步骤,直至所述空调器(10)进入零风感静音风模式;S4,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以及将所述内风机转速调整为预设静音风转速,其中,所述预设静音风转速为默认静音风转速与第一设定转速之和;
所述第一执行模块(120)具体用于:当所述空调器(10)为内滑动门机型时,将所述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减小预设角度;当所述空调器(10)为外滑动门机型时,将所述滑动门的全开角度增大预设角度;当所述空调器为(10)双滑动门机型时,保持所述滑动门的全开角度不变。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
存储器(1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
CN202010525172.6A 2020-06-10 2020-06-10 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37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5172.6A CN111637590B (zh) 2020-06-10 2020-06-10 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5172.6A CN111637590B (zh) 2020-06-10 2020-06-10 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7590A CN111637590A (zh) 2020-09-08
CN111637590B true CN111637590B (zh) 2021-09-21

Family

ID=7232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5172.6A Active CN111637590B (zh) 2020-06-10 2020-06-10 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375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1523A (zh) * 2020-10-09 2021-02-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80120B (zh) * 2021-01-21 2022-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制冷防冷风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5704597A (zh) * 2021-08-11 2023-02-17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5269A (zh) * 2004-09-29 2006-04-0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内风扇控制方法
CN101135491A (zh) * 2006-08-31 2008-03-05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
KR100939019B1 (ko) * 2005-03-09 2010-0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수냉식 공조 시스템의 실내기
CN105135648A (zh) * 2015-09-02 2015-1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板结构、滑动门柜机以及空调器
CN107642874A (zh) * 2017-10-31 2018-01-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08846550U (zh) * 2018-09-30 2019-05-1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10207329A (zh) * 2019-06-03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凝露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9168B (zh) * 2006-09-21 2010-05-26 海尔集团公司 定温除湿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6322525A (zh) * 2016-08-31 2017-01-11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5269A (zh) * 2004-09-29 2006-04-0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内风扇控制方法
KR100939019B1 (ko) * 2005-03-09 2010-0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수냉식 공조 시스템의 실내기
CN101135491A (zh) * 2006-08-31 2008-03-05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5135648A (zh) * 2015-09-02 2015-1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板结构、滑动门柜机以及空调器
CN107642874A (zh) * 2017-10-31 2018-01-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08846550U (zh) * 2018-09-30 2019-05-1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10207329A (zh) * 2019-06-03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凝露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7590A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37590B (zh) 零风感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TWI577941B (zh) 空調機溫度節能控制裝置及溫度節能控制方法
CN110553347B (zh) 一种延缓结霜的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09764498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222905A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control device, air-condition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6939841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105546742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32337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1397115B (zh) 区域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94960A (zh) 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WO2022142304A1 (zh) 空调联动控制方法、联动控制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19184154A (ja) 空調装置
JP7050760B2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306721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4216243A (zh) 一种用于空调器制冷模式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0976449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80685B (zh) 一种设备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13531860B (zh) 一种空调器的降噪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TW201625887A (zh) 合作系統及集中控制器以及集中控制方法
CN116221944A (zh) 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气调节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9127862A1 (zh) 自动无风感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15828A (zh) 一种冰箱及其静音控制方法
CN111023491A (zh) 一种降低空调噪音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空调
CN112524768A (zh) 一种空调器的除湿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10873438A (zh) 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