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6936A -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 Google Patents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6936A
CN111636936A CN202010330711.0A CN202010330711A CN111636936A CN 111636936 A CN111636936 A CN 111636936A CN 202010330711 A CN202010330711 A CN 202010330711A CN 111636936 A CN111636936 A CN 111636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medium
kilogram
kilogram working
heat
heat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07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鸿瑞
李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6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6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7/00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7/02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for heating purposes, e.g. industrial, domes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9/00Regenerating or otherwise treating steam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9/02Regenerating by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1/00Steam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7/00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7/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cascade operation, i.e. with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heat from the condenser of one circuit being absorbed by the evaporator of the next circui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七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6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6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Description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其中,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获得和提供动力的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热源的温度随着热的释放而降低,热源是变温的;在以化石燃料为源头能源时,热源同时具有高温和变温的双重特点,这使得采用单一热力循环理论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时能源利用率不理想。
以外燃式蒸汽动力装置为例,其热源属于高温且为变温热源;当以朗肯循环为理论基础,采用水蒸气为循环工质实现热变功时,由于受到材料耐温耐压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限制,无论采用何种参数运行,循环工质与热源之间都存在较大的温差损失,不可逆损失大,导致热效率较低。
人们需要简单、主动、高效地利用燃料生成或其它的高温热能来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力,这需要热科学基础理论的支撑;在热科学基础理论体系中,热力循环是热能利用装置的理论基础和能源利用系统的核心;热力循环的创建及发展应用将对能源利用的飞跃起到重大作用,将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从简单、主动和高效地实现温差利用的原则出发,针对高温热源或变温热源的动力应用,力求为热动系统的简单化和高效化提供理论支撑,本发明提出了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七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6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6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2.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八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4,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3.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八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3,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4.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九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4,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5.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九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5,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6.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7,(M3-X)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X)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7.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6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6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8.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一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4,(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9.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一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3,(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10.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二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4,(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2-M)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11.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二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5,(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12.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三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7,(M3-X)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X)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1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2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3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4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5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6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7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8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9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10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11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12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述各示例中,M3为M1与M2之和;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63,M3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34,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61——共7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M3千克工质进行34过程,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全部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6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63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45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2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5,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74,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共8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M2千克工质进行45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7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74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35和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56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3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5,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73,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34,M2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共8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5过程和M2千克工质进行34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7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73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45和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56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4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7,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84,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6,M2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共9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M2千克工质进行45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2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2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8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84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7和M2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56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5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85,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共9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M2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1千克工质进行47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47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8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85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4和M2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67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6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83,M3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34,X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47,(M3-X)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3-X)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6,(M3-X)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共10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34过程和(M3-X)千克进行45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X)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X)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8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83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X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47和(M3-X)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56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7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过热蒸汽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3,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6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3,M3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34,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61——共10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千克工质进行b3过程和M3千克工质进行34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全部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6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6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3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45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8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工质的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降温过程35,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7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的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4,(M2-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共11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M)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M2-M)千克工质进行45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7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7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4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35和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56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9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工质的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5,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7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的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3,(M2-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34,(M2-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共11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M)千克工质进行b5过程和(M2-M)千克工质进行34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7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7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3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2-M)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45和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56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10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工质的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7,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8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的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4,(M2-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2-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6,(M2-M)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共12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M)千克工质进行b3过程和(M2-M)千克工质进行45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2-M)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2-M)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8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8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4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7和(M2-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56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11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工质的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M)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8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的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5,(M2-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56,(M2-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共计12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M)千克工质进行b3过程和(M2-M)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1+M)千克工质进行47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1+M)千克工质进行47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8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8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5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4和(M2-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67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12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工质的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的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3,M3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34,X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47,(M3-X)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3-X)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6,(M3-X)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共计13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M)千克工质进行b3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34过程和(M3-X)千克进行45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X)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X)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8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8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3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X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47和(M3-X)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56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创建热能(温差)利用基础理论。
(2)较大幅度减少相变吸热过程的热负荷,相对增加高温段吸热负荷,热效率高。
(3)方法简单,流程合理,适用性好,是实现温差有效利用的共性技术。
(4)单一工质,有利于生产和储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循环调节的灵活性
(5)过程共用,减少过程,为减少设备投资提供理论基础。
(6)在高温区或变温区阶段,循环介质与热源介质同为变温过程,有利于降低吸热环节的温差传热损失,提高热效率。
(7)在高温区采取低压高温运行方式,解决传统蒸汽动力装置中热效率、循环介质参数与管材耐压耐温性能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8)在实现高热效率前提下,可选择低压运行,为提高装置运行的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撑。
(9)工质适用范围广,能够很好地适应供能需求,工质与工作参数之间匹配灵活。
(10)扩展了实现温差利用的热力循环范围,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高温热源和变温热源的高效动力利用。

Claims (12)

1.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七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6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6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2.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八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4,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3.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八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3,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4.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九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4,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5.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九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5,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6.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7,(M3-X)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X)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7.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6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6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8.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一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4,(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9.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一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3,(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10.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二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4,(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2-M)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11.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二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5,(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12.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三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7,(M3-X)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X)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CN202010330711.0A 2019-04-15 2020-04-10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Pending CN1116369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1101X 2019-04-15
CN201910331101 2019-04-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6936A true CN111636936A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28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0711.0A Pending CN111636936A (zh) 2019-04-15 2020-04-10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90582A1 (zh)
CN (1) CN111636936A (zh)
WO (1) WO202021147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80139D1 (de) * 1981-12-18 1990-04-26 Tfc Power Systems Ltd Thermische energiekonversion.
US4876855A (en) * 1986-01-08 1989-10-31 Ormat Turbines (1965) Ltd. Working fluid for rankine cycle power plant
CN101231042B (zh) * 2008-01-22 2010-09-01 东南大学 采用液体喷射泵的膜渗透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及循环方法
CN101614139A (zh) * 2009-07-31 2009-12-30 王世英 多循环发电热力系统
US20110271676A1 (en) * 2010-05-04 2011-11-10 Solartrec, Inc. Heat engine with cascaded cycles
US8991181B2 (en) * 2011-05-02 2015-03-31 Harris Corporation Hybrid imbedded combined cycle
CN102943698B (zh) * 2011-08-15 2015-09-09 北京天成山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ng冷能四级回收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743140B (zh) * 2013-01-08 2016-03-16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单工质热制冷系统
JP2019516057A (ja) * 2016-10-12 2019-06-13 李華玉 シングル作業物質の蒸気連合サイクルと連合サイクル蒸気動力装置
CN107606811A (zh) * 2017-09-27 2018-01-19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低温冷冻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90582A1 (en) 2022-09-15
WO2020211471A1 (zh)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08756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1636935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1636936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2344579A (zh)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1608755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1608757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1561366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5263474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1608754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5263469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5263473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1608758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1561368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5263462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1561367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WO2021036152A1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5263475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WO2020248590A1 (zh)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3587475A (zh) 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
CN113587478A (zh) 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
CN115264981A (zh)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5478920A (zh)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3623037A (zh) 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
CN115478917A (zh)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3638783A (zh) 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