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4410A - 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4410A
CN111624410A CN202010604736.5A CN202010604736A CN111624410A CN 111624410 A CN111624410 A CN 111624410A CN 202010604736 A CN202010604736 A CN 202010604736A CN 111624410 A CN111624410 A CN 111624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dual
domain reflection
time
time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47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4410B (zh
Inventor
罗兴华
张晓涵
薛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ian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047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4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4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4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4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4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28Measuring attenuation, gain, phase shift or derive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four pole networks, i.e. two-port networks; Measuring transient respon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电路建模和电路检测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多段传输线,每段所述传输线用于表示不同时段的特征阻抗值。由于时域反射曲线仅需连接单个端口,即可测得。故本申请根据时域反射曲线在不同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进而得到双端口S参数。实现了获取双端口S参数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路建模和电路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散射参数,也称S参数,全称为Scatter参数,是微波传输中的一个重要参数。S参数描述了传输通道的频域特性,在进行串行链路仿真分析的时候,获得通道的准确S参数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传统的获取S参数的方法为:获取相关参数(包括封装、键合线、pin建模),将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得到其双端口S参数。
而在实际获取S参数的过程中,例如:当网络传输通道为双端口时,其中一端的端口位于网络内部,网络内部是提前封装好的区域,从而无法得知网络的封装、键合线以及pin建模等参数。因此无法得到双端口S参数模型,进而无法得到双端口S参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在实际获取S参数的过程中,例如:当网络传输通道为双端口时,其中一端的端口位于网络内部,网络内部是提前封装好的区域,从而无法得知网络的封装、键合线以及pin建模等参数。因此无法得到双端口S参数模型,进而无法得到双端口S参数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多段传输线,每段所述传输线用于表示不同时段的特征阻抗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多段传输线,每段所述传输线用于表示不同时段的特征阻抗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由于时域反射曲线仅需连接单个端口,即可测得。故本申请根据时域反射曲线在不同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进而得到双端口S参数。实现了获取双端口S参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中时域反射曲线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中离散曲线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中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用于计算双端口网络的S参数模型以及S参数。其中,双端口网络是指两个与外电路连接端口的网络称为双端口网络,它的一个端口连至电源,称为输入端。另一个端口连至负载,称为输出端。
散射参数,也称S参数,全称为Scatter参数,是微波传输中的一个重要参数。S参数描述了传输通道的频域特性,在进行串行链路仿真分析的时候,获得通道的准确S参数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传统的获取S参数的方法为:获取相关参数(包括封装、键合线、pin建模),将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得到其双端口S参数。
而在实际获取S参数的过程中,例如:当网络传输通道为双端口时,其中一端的端口位于网络内部,网络内部是提前封装好的区域,从而无法得知网络的封装、键合线以及pin建模等参数。因此无法得到双端口S参数模型,进而无法得到双端口S参数。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时域反射技术(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用于检测电路中的阻抗。而时域反射曲线是根据时域反射技术检测而得。时域反射曲线用于表示双端口芯片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时域反射曲线可通过时域反射仪测得。
本实施例通过在硬盘或内存中获取预存的时域反射曲线,或连接测试仪获取时域反射曲线。其中,时域反射曲线是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中单端口对应的时域反射曲线。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例如:位于芯片引脚一端的端口或其他可连接外部设备的端口等。
其中,时域反射仪是通过向传输路径中发送一个脉冲或者阶跃信号。信号在某一传输路径传输,当传输路径中发生阻抗变化时,一部分信号会被反射,另一部分信号会继续沿传输路径传输。时域反射仪测量反射波的电压幅度,进而计算出阻抗的变化。时域反射仪测量出反射点到信号输出点的时间差值,进而计算出传输路径中阻抗变化点的位置。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双端口网络中单个端口的散射参数(S参数),计算时域反射曲线。
示例性地,时域反射曲线如图2所示,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中时域反射曲线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横轴表示时间,时间长度为27皮秒(ps)。纵轴表示双端口芯片的阻抗,阻抗在30欧姆(ohm)至60欧姆(ohm)之间变化。
步骤102,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多段传输线,每段所述传输线用于表示不同时段的特征阻抗值。
由于时域反射仪是根据反射点到信号输出点的时间差值,计算出传输路径中阻抗变化点的位置。故本实施例依据上述特性,根据时域反射曲线在不同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
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的过程如下:根据预设精度将时域反射曲线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在时间序列上连续的多个离散线段。示例性地,请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中离散曲线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时域反射曲线被离散成九条线段,这九条线段在时间序列上连续。
将九条线段对应的阻抗值以及对应时段等效为九段传输线的特征参数(特征阻抗和延时时长)。示例性地,请参见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中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九个矩形分别代表九段传输线(TLD1、TLD2、TLD3、TLD4、TLD5、TLD6、TLD7、TLD8以及TLD9),每段传输线各自对应的特征阻抗以及延时时长。例如,传输线TLD1的特征阻抗为40ohm,传输线TLD1的延时时长为2ps。每段传输线用于代表对应的线段的特征阻抗值以及持续时长。
例如,图3和图4所示,图4是根据图3得到的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在图3中第一段线段的阻抗值为40ohm,时段的长度为2ps,则对应图4中第一个传输线TLD1。在图3中第二段线段的阻抗值为50ohm,时段的长度为2ps,则对应图4中第二个传输线TLD2。在图3中第三段线段的阻抗值为60ohm,时段的长度为8ps,则对应图4中第三个传输线TLD3,以此类推,得到九个线段一一对应的九个传输线。按照离散线段的时间顺序,将所述传输线进行级联,得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由于时域反射曲线仅需连接单个端口,即可测得。故本申请根据时域反射曲线在不同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进而得到双端口S参数。实现了获取双端口S参数的方法。
具体地,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其中,本实施例中步骤501,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相同,具体请参阅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501,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步骤502,将所述时域反射曲线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在时间序列上连续的多个离散线段。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可通过处理器调用仿真软件。通过仿真软件将时域反射曲线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在时间序列上连续的多个离散线段。
步骤503,根据每个所述离散线段的阻抗值以及与所述离散线段对应的所述时段,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
将每个所述离散线段的阻抗值以及离散线段对应的所述时段,用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值和传输线的延时时长等效代替,得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时域反射曲线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在时间序列上连续的多个离散线段;根据每个所述离散线段的阻抗值以及与所述离散线段对应的所述时段,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通过上述方案,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进而得到双端口S参数。实现了获取双端口S参数的方法。
具体地,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离散线段的阻抗值以及所述时段,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其中,本实施例中步骤601至步骤602,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至步骤102相同,具体请参阅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至步骤10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601,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步骤602,将所述时域反射曲线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在时间序列上连续的多个离散线段。
步骤603,根据所述离散线段的阻抗值确定所述传输线的所述特征阻抗值,将所述时段作为所述传输线的延时时长或所述传输线的长度,得到与所述离散线段等效的所述传输线。
具体地,所述将所述时段作为所述传输线的延时时长或所述传输线的长度,包括:将所述延时时长与电磁波在传输线中的传播速度相乘,得到所述传输线的长度。
步骤604,将所述传输线进行级联,得到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
按照九个线段之间的时间顺序,将所述传输线进行级联,得到如图4所示的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所述离散线段的阻抗值确定所述传输线的所述特征阻抗值,将所述时段作为所述传输线的延时时长或所述传输线的长度,得到与所述离散线段等效的所述传输线;将所述传输线进行级联,得到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通过上述方案,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进而得到双端口S参数。实现了获取双端口S参数的方法。
可选地,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其中,本实施例中步骤703至步骤704,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至步骤102相同,具体请参阅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至步骤10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701,获取所述单端口的散射参数。
散射参数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连接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测得。
处理器在硬盘或内存中获取预存的散射参数,或连接测试仪获取单端口的散射参数。
步骤702,将所述散射参数转换为所述时域反射曲线。
具体地,所述将所述散射参数转换为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包括:对所述散射参数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数值。将所述第一数值乘以阶跃信号,得到传输参数(即T参数)。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得到所述时域反射曲线。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处理器也可以调用现有软件,通过现有软件将散射参数转换为时域反射曲线。
步骤703,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步骤704,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多段传输线,每段所述传输线用于表示不同时段的特征阻抗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所述单端口的散射参数。将所述散射参数转换为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并通过时域反射曲线计算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由于时域反射曲线仅需连接单个端口,即可测得。故本申请根据时域反射曲线在不同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进而得到双端口S参数。实现了获取双端口S参数的方法。
可选地,在上述图1、图5、图6、图或7图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其中,本实施例中步骤801至步骤802,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至步骤102相同,具体请参阅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至步骤10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801,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步骤802,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多段传输线,每段所述传输线用于表示不同时段的特征阻抗值。
步骤803,根据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计算所述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数。
S参数中包含四个参量S12、S21、S11以及S22。S12为反向传输系数,也就是隔离。S21为正向传输系数,也就是增益。S11为输入反射系数,也就是输入回波损耗,S22为输出反射系数,也就是输出回波损耗。
双端口网络的S参数计算方法如下:S11=b1/a1=反射功率/入射功率,表示端口1的反射系数,通常被称为回波损耗(ReturnLoss)。S21=b2/a1=输出功率/输入功率,表示在端口1到端口2的正向传输系数,通常被称为插入损耗(InsertLoss)。S22=b2/a2=反射功率/入射功率,表示端口2的反射系数。S12=b1/a2=输出功率/输入功率,表示端口2到端口1的反向传输系数。
设定双端口网络的入射功率以及输入功率,根据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中多个传输线的阻抗以及延时,计算反射功率以及输出功率。将入射功率、输入功率、反射功率以及输出功率,代入上述公式中,计算得到双端口芯片的散射参数。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可以调用仿真软件计算S参数。仿真软件根据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计算双端口网络的S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根据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计算所述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数。由于时域反射曲线仅需连接单个端口,即可测得。故本申请根据时域反射曲线在不同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进而得到双端口S参数。实现了获取双端口S参数的方法。
如图9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装置9,请参见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装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91,用于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建立单元92,用于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多段传输线,每段所述传输线用于表示不同时段的特征阻抗值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装置,通过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由于时域反射曲线仅需连接单个端口,即可测得。故本申请根据时域反射曲线在不同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进而得到双端口S参数。实现了获取双端口S参数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000、存储器100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0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002,例如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程序。所述处理器100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002时实现上述各个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步骤102。或者,所述处理器100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00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9所示单元91至92。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00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0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00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002在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0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1002可以被分割成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下: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多段传输线,每段所述传输线用于表示不同时段的特征阻抗值
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00可以是移动终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一种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000、存储器100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仅仅是一种终端设备1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终端设备1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100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001可以是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一种终端设备1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001也可以是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00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00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一种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00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间。

Claims (10)

1.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多段传输线,每段所述传输线用于表示不同时段的特征阻抗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
将所述时域反射曲线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在时间序列上连续的多个离散线段;
根据每个所述离散线段的阻抗值以及与所述离散线段对应的所述时段,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离散线段的阻抗值以及所述时段,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离散线段的阻抗值确定所述传输线的所述特征阻抗值,将所述时段作为所述传输线的延时时长或所述传输线的长度,得到与所述离散线段等效的所述传输线;
将所述传输线进行级联,得到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时段作为所述传输线的延时时长或所述传输线的长度,包括:
将所述延时时长与电磁波在传输线中的传播速度相乘,得到所述传输线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单端口的散射参数;
将所述散射参数转换为所述时域反射曲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散射参数转换为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包括:
对所述散射参数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数值;
将所述第一数值乘以阶跃信号,得到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得到所述时域反射曲线。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计算所述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数。
8.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单端口的时域反射曲线,所述单端口为双端口网络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时域反射曲线为所述单端口的阻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域反射曲线在多个时段的阻抗值,建立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所述双端口散射参数模型包括多段传输线,每段所述传输线用于表示不同时段的特征阻抗值。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604736.5A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624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4736.5A CN111624410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4736.5A CN111624410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4410A true CN111624410A (zh) 2020-09-04
CN111624410B CN111624410B (zh) 2023-03-28

Family

ID=72261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4736.5A Active CN111624410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441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4511A (zh) * 2021-05-08 2021-08-03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端口处补偿的校正usb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933631A (zh) * 2021-10-12 2022-0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导体线缆电磁参数自动测试方法
CN114839443A (zh) * 2022-07-04 2022-08-02 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端口天线散射参数测量系统及方法、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5166362A (zh) * 2022-06-23 2022-10-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传输线阻抗值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车辆
CN116430146A (zh) * 2023-04-17 2023-07-14 深圳市万兆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损耗因子的s参数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80323A1 (en) * 2002-10-18 2004-04-29 Alcatel Signal pre-processing for estimating attributes of a transmission line
US20050093554A1 (en) * 2003-11-05 2005-05-05 Yong Wa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parameters using a load
CN1664594A (zh) * 2003-02-18 2005-09-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线特性阻抗的测试方法
US20080195344A1 (en) * 2007-02-14 2008-08-14 Suss Microtec Test Systems Gmbh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easurement errors in scattering parameter measurements
CN102841261A (zh) * 2011-06-22 2012-12-2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量测待测物散射参数的方法
CN104931912A (zh) * 2015-06-12 2015-09-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时域补偿方法
CN105572480A (zh) * 2015-12-24 2016-05-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原位测试双导体形式线缆的宽频带传输线参数的方法
CN106471748A (zh) * 2014-06-19 2017-03-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传输介质中的阻抗的估计
CN106788693A (zh) * 2016-11-30 2017-05-31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反射特性的光通信高频电路板传输特性测试方法
CN210490902U (zh) * 2019-12-19 2020-05-08 四川经纬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s参数的单端口差分测试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80323A1 (en) * 2002-10-18 2004-04-29 Alcatel Signal pre-processing for estimating attributes of a transmission line
CN1664594A (zh) * 2003-02-18 2005-09-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线特性阻抗的测试方法
US20050093554A1 (en) * 2003-11-05 2005-05-05 Yong Wa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parameters using a load
US20080195344A1 (en) * 2007-02-14 2008-08-14 Suss Microtec Test Systems Gmbh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easurement errors in scattering parameter measurements
CN102841261A (zh) * 2011-06-22 2012-12-2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量测待测物散射参数的方法
CN106471748A (zh) * 2014-06-19 2017-03-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传输介质中的阻抗的估计
CN104931912A (zh) * 2015-06-12 2015-09-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时域补偿方法
CN105572480A (zh) * 2015-12-24 2016-05-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原位测试双导体形式线缆的宽频带传输线参数的方法
CN106788693A (zh) * 2016-11-30 2017-05-31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反射特性的光通信高频电路板传输特性测试方法
CN210490902U (zh) * 2019-12-19 2020-05-08 四川经纬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s参数的单端口差分测试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正永: "微波多端口互联网络S参数的分析方法", 《无线电工程》 *
窦建华等: "测量匹配网络S参数的转换模型",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4511A (zh) * 2021-05-08 2021-08-03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端口处补偿的校正usb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933631A (zh) * 2021-10-12 2022-0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导体线缆电磁参数自动测试方法
CN115166362A (zh) * 2022-06-23 2022-10-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传输线阻抗值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车辆
CN114839443A (zh) * 2022-07-04 2022-08-02 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端口天线散射参数测量系统及方法、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4839443B (zh) * 2022-07-04 2022-09-02 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端口天线散射参数测量系统、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6430146A (zh) * 2023-04-17 2023-07-14 深圳市万兆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损耗因子的s参数自动化测量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4410B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4410B (zh) 一种散射参数模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1142057B (zh) 太赫兹频段在片s参数的校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174633B (zh) 一种器件参数的测量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WO2020232810A1 (zh) 一种矢量网络分析仪在片s参数的校准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025433B (zh) 信号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4515907A (zh) 一种散射参数测试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EP3051302A1 (en) S-parameter measurements using real-time oscilloscopes
CN109342848B (zh) 用于调度自动化主站的雪崩测试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3849958A (zh) 在片s参数测量系统串扰误差修正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47067A (zh) 一种PCIe信号的带宽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891759B (zh) 一种传输线标准器件的确定方法、设备以及校准设备
US9923600B2 (en) Estimation of impedances in a transmission medium
CN115684780A (zh) 电磁信号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771650A (zh) 一种差分多端口器件测试建模方法
CN110174634B (zh) 一种负载牵引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12098793B (zh) 单端口在片校准件模型确定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983310B (zh) 微波噪声接收机的噪声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Bader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bles based on scattering parameters and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lgorithm
WO2008021885A2 (en) Calibration of symmetric and partially-symmetric fixtures
CN111693821A (zh) 电缆-架空混合线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5652091B (zh) Rfid产品驻波比自动测试系统
CN106896270A (zh) 一种传输线阻抗的测量方法
EP3176591B1 (en) Measurement apparatus
D'Aucelli et al. LineLab-A transmission line simulator for distributed sensing systems: Open-source MATLAB code for simulating real-world transmission lines
Analyzers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3

Address after: Floor 2-7, South Building, Floor 3-11, North Building, No. 396, Jucai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Free Trade Pilo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LIANJ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the 1st and 3rd floors of the south section of building 24 and the 1st-4th floor of the north section of building 28, Shennan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P-LINK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