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6954A -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6954A
CN111616954A CN202010524773.5A CN202010524773A CN111616954A CN 111616954 A CN111616954 A CN 111616954A CN 202010524773 A CN202010524773 A CN 202010524773A CN 111616954 A CN111616954 A CN 111616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liding block
electric telescopic
base
acupun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47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昕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5247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6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6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695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2Devices for locating such p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8Devices for applying needles to such points, i.e. for acupuncture ; Acupuncture needl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H39/086Acupuncture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2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88Illumination related fea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左侧设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连接有纵向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组件上连接有横向移动组件,横向移动组件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通过连板连接有定位环,底座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连接有导向组件,底座顶部设有支撑腿,支撑腿连接有床板,底座左侧设有控制面板,底座右侧设有照明灯,底座顶部设有蓄电池;通过横向移动组件对定位环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纵向移动组件对定位环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电动伸缩杆对定位环的高度进行调节,可是定位环完全贴合人体穴位,同时设有照明灯进行照明,便于医生进行针灸,操作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针灸定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在中医针灸的过程中,需要找准穴位以进行针灸,现有技术中,医生在进行针灸时,一般都通过辅助定位装置来对穴位进行定位,但是现有的中医针灸定位辅助装置,操作复杂,定位不精确,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通过横向移动组件对定位环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纵向移动组件对定位环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电动伸缩杆对定位环的高度进行调节,可是定位环完全贴合人体穴位,同时设有照明灯进行照明,便于医生进行针灸,操作十分方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杆,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纵向移动组件,所述纵向移动组件上连接有横向移动组件,所述横向移动组件底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底座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支撑杆,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组件,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腿,四组所述支撑腿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位于定位环下方,所述底座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底座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照明灯,所述底座顶部设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一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顶部开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固定座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穿过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滑块之间螺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第二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顶部开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有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杆与第二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与第二滑槽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内开有腔室,所述腔室底部开有通槽,所述腔室内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座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穿过第三滑块,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三滑块之间螺接。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控制面板、照明灯、电动伸缩杆、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之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座底部两侧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环底部粘接有软垫,所述底座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圆台状。
所述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时,让需要针灸的患者躺在床板上,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电动伸缩杆伸长,电动伸缩杆带动连板向下运动,定位环随着连板一起向下运动,使定位环位于人体上方10~20cm处,便于进行定位;
S2,对定位环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第一伺服电机并打开照明灯,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滑块沿着第一丝杆方向运动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第一滑块带动横向移动组件运动,横向移动组件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连板运动,定位环随着连板一起运动,可实现对定位环纵向位置的调节,横向移动组件运动时带动第二滑块一起运动,第二滑块沿着导向杆在第二滑槽内移动;
S3,对定位环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滑块在腔室内滑动,第二滑块带动电动伸缩杆运动,电动伸缩杆在通槽内滑动,电动伸缩杆带动连板运动,定位环随着连板一起运动,可实现对定位环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将定位环调节到患者穴位上方,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电动伸缩杆伸长,使定位环贴在患者身体上,穴位位于定位环中,则完成对穴位的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横向移动组件对定位环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纵向移动组件对定位环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电动伸缩杆对定位环的高度进行调节,可是定位环完全贴合人体穴位,同时设有照明灯进行照明,便于医生进行针灸,操作十分方便。
2、本发明中,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滑块沿着第一丝杆方向运动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第一滑块带动横向移动组件运动,横向移动组件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连板运动,定位环随着连板一起运动,可实现对定位环纵向位置的调节。
3、本发明中,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滑块在腔室内滑动,第二滑块带动电动伸缩杆运动,电动伸缩杆通过连板带动定位环运动,可实现对定位环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电动伸缩杆伸长,使定位环贴在患者身体上,穴位位于定位环中,完成对穴位的定位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横向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杆2,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2顶端固定连接有纵向移动组件5,所述纵向移动组件5上连接有横向移动组件6,所述横向移动组件6底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7,所述电动伸缩杆7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板8,所述连板8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环9,所述底座1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支撑杆13,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13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组件12,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腿10,对床板11起到支撑的作用,四组所述支撑腿10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11,患者躺于床板11上,便于进行针灸,所述床板11位于定位环9下方,所述底座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3,所述第一安装板3上设有控制面板4,所述底座1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4,所述第二安装板14上设有照明灯16,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蓄电池17,通过横向移动组件6对定位环9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纵向移动组件5对定位环9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电动伸缩杆7对定位环9的高度进行调节,可是定位环9完全贴合人体穴位。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杆2,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2顶端固定连接有纵向移动组件5,所述纵向移动组件5上连接有横向移动组件6,所述横向移动组件6底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7,所述电动伸缩杆7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板8,所述连板8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环9,所述底座1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支撑杆13,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13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组件12,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腿10,对床板11起到支撑的作用,四组所述支撑腿10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11,患者躺于床板11上,便于进行针灸,所述床板11位于定位环9下方,所述底座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3,所述第一安装板3上设有控制面板4,所述底座1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4,所述第二安装板14上设有照明灯16,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蓄电池17,通过横向移动组件6对定位环9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纵向移动组件5对定位环9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电动伸缩杆7对定位环9的高度进行调节,可是定位环9完全贴合人体穴位。
其中,所述纵向移动组件5包括第一固定座52,所述第一固定座52与第一支撑杆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52顶部开有第一滑槽53,所述第一滑槽53内设有第一滑块55,所述第一固定座52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5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54,所述第一丝杆54穿过第一滑块55,所述第一丝杆54与第一滑块55之间螺接,通过控制面板4启动第一伺服电机51并打开照明灯16,第一伺服电机51带动第一丝杆54转动,第一滑块55沿着第一丝杆54方向运动在第一滑槽53内滑动,第一滑块55带动横向移动组件6运动,横向移动组件6通过电动伸缩杆7带动连板8运动,定位环9随着连板8一起运动,可实现对定位环9纵向位置的调节。
其中,所述导向组件12包括第二固定座121,所述第二固定座121与第二支撑杆13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121顶部开有第二滑槽124,所述第二滑槽124内设有第二滑块123,所述第二滑块123上有导向杆122穿过,所述导向杆122与第二滑块12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122与第二滑槽124内壁固定连接,横向移动组件6运动时带动第二滑块123一起运动,第二滑块123沿着导向杆122在第二滑槽124内移动。
其中,所述横向移动组件6包括第三固定座61,所述第三固定座61内开有腔室64,所述腔室64底部开有通槽66,所述腔室64内设有第三滑块63,所述第三滑块63与电动伸缩杆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座61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6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62,所述第二丝杆62穿过第三滑块63,所述第二丝杆62与第三滑块63之间螺接,通过控制面板4启动第二伺服电机65,第二伺服电机65带动第二丝杆62转动,第二滑块123在腔室64内滑动,第二滑块123带动电动伸缩杆7运动,电动伸缩杆7在通槽66内滑动,电动伸缩杆7带动连板8运动,定位环9随着连板8一起运动,可实现对定位环9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蓄电池17、控制面板4、照明灯16、电动伸缩杆7、第一伺服电机51和第二伺服电机65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座61底部两侧分别与第一滑块55和第二滑块12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9底部粘接有软垫,使定位环9与患者接触时患者较为舒适,所述底座1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5,可对底座1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支撑块15为圆台状。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使用时,让需要针灸的患者躺在床板11上,通过控制面板4控制电动伸缩杆7伸长,电动伸缩杆7带动连板8向下运动,定位环9随着连板8一起向下运动,使定位环9位于人体上方10~20cm处,便于进行定位;
对定位环9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控制面板4启动第一伺服电机51并打开照明灯16,第一伺服电机51带动第一丝杆54转动,第一滑块55沿着第一丝杆54方向运动在第一滑槽53内滑动,第一滑块55带动横向移动组件6运动,横向移动组件6通过电动伸缩杆7带动连板8运动,定位环9随着连板8一起运动,可实现对定位环9纵向位置的调节,横向移动组件6运动时带动第二滑块123一起运动,第二滑块123沿着导向杆122在第二滑槽124内移动;
对定位环9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控制面板4启动第二伺服电机65,第二伺服电机65带动第二丝杆62转动,第二滑块123在腔室64内滑动,第二滑块123带动电动伸缩杆7运动,电动伸缩杆7在通槽66内滑动,电动伸缩杆7带动连板8运动,定位环9随着连板8一起运动,可实现对定位环9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将定位环9调节到患者穴位上方,通过控制面板4控制电动伸缩杆7伸长,使定位环9贴在患者身体上,穴位位于定位环9中,则完成对穴位的定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杆(2),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2)顶端固定连接有纵向移动组件(5),所述纵向移动组件(5)上连接有横向移动组件(6),所述横向移动组件(6)底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7),所述电动伸缩杆(7)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板(8),所述连板(8)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环(9),所述底座(1)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支撑杆(13),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13)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组件(12),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腿(10),四组所述支撑腿(10)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11),所述床板(11)位于定位环(9)下方,所述底座(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3),所述第一安装板(3)上设有控制面板(4),所述底座(1)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4),所述第二安装板(14)上设有照明灯(16),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蓄电池(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组件(5)包括第一固定座(52),所述第一固定座(52)与第一支撑杆(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52)顶部开有第一滑槽(53),所述第一滑槽(53)内设有第一滑块(55),所述第一固定座(52)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5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54),所述第一丝杆(54)穿过第一滑块(55),所述第一丝杆(54)与第一滑块(55)之间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12)包括第二固定座(121),所述第二固定座(121)与第二支撑杆(13)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121)顶部开有第二滑槽(124),所述第二滑槽(124)内设有第二滑块(123),所述第二滑块(123)上有导向杆(122)穿过,所述导向杆(122)与第二滑块(12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122)与第二滑槽(124)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组件(6)包括第三固定座(61),所述第三固定座(61)内开有腔室(64),所述腔室(64)底部开有通槽(66),所述腔室(64)内设有第三滑块(63),所述第三滑块(63)与电动伸缩杆(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座(61)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6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62),所述第二丝杆(62)穿过第三滑块(63),所述第二丝杆(62)与第三滑块(63)之间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7)、控制面板(4)、照明灯(16)、电动伸缩杆(7)、第一伺服电机(51)和第二伺服电机(65)之间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座(61)底部两侧分别与第一滑块(55)和第二滑块(123)之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9)底部粘接有软垫,所述底座(1)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5),所述支撑块(15)为圆台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时,让需要针灸的患者躺在床板(11)上,通过控制面板(4)控制电动伸缩杆(7)伸长,电动伸缩杆(7)带动连板(8)向下运动,定位环(9)随着连板(8)一起向下运动,使定位环(9)位于人体上方10~20cm处,便于进行定位;
S2,对定位环(9)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控制面板(4)启动第一伺服电机(51)并打开照明灯(16),第一伺服电机(51)带动第一丝杆(54)转动,第一滑块(55)沿着第一丝杆(54)方向运动在第一滑槽(53)内滑动,第一滑块(55)带动横向移动组件(6)运动,横向移动组件(6)通过电动伸缩杆(7)带动连板(8)运动,定位环(9)随着连板(8)一起运动,可实现对定位环(9)纵向位置的调节,横向移动组件(6)运动时带动第二滑块(123)一起运动,第二滑块(123)沿着导向杆(122)在第二滑槽(124)内移动;
S3,对定位环(9)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控制面板(4)启动第二伺服电机(65),第二伺服电机(65)带动第二丝杆(62)转动,第二滑块(123)在腔室(64)内滑动,第二滑块(123)带动电动伸缩杆(7)运动,电动伸缩杆(7)在通槽(66)内滑动,电动伸缩杆(7)带动连板(8)运动,定位环(9)随着连板(8)一起运动,可实现对定位环(9)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将定位环(9)调节到患者穴位上方,通过控制面板(4)控制电动伸缩杆(7)伸长,使定位环(9)贴在患者身体上,穴位位于定位环(9)中,则完成对穴位的定位。
CN202010524773.5A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Withdrawn CN111616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4773.5A CN111616954A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4773.5A CN111616954A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6954A true CN111616954A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67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4773.5A Withdrawn CN111616954A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695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0639A (zh) * 2020-10-27 2021-01-15 范宗荣 一种泌尿外科用结石清除装置
CN112587403A (zh) * 2020-12-11 2021-04-02 台州市立医院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CN113081816A (zh) * 2021-03-31 2021-07-09 高密市夏庄中心卫生院 一种中医针灸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0639A (zh) * 2020-10-27 2021-01-15 范宗荣 一种泌尿外科用结石清除装置
CN112587403A (zh) * 2020-12-11 2021-04-02 台州市立医院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CN113081816A (zh) * 2021-03-31 2021-07-09 高密市夏庄中心卫生院 一种中医针灸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6954A (zh)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CN203195967U (zh) 艾条自动推进器及立式自动艾灸器和箱式自动艾灸器
CN111803368A (zh) 一种中医康复用多功能针灸装置
CN110694147A (zh) 一种麻醉智能辅助装置
CN211410118U (zh) 一种新型背部针灸推拿护板
CN212187154U (zh)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用头部辅助支架
CN109091383B (zh) 一种用于内分泌临床治疗的可调节式艾熏装置
CN209884759U (zh) 一种骨肉瘤辅助治疗针灸装置
CN213159015U (zh) 一种可平躺移动的红外治疗仪
CN215536553U (zh) 一种艾灸床升降装置
CN214713440U (zh) 一种智能艾灸理疗床
CN211214370U (zh) 艾灸保健治疗床
CN212789118U (zh) 一种中医针灸定位器
CN211382688U (zh) 一种内分泌艾灸护理装置
CN209967042U (zh) 一种电子灸治疗仪
CN209204024U (zh) 一种可调式的艾灸床
CN105662843A (zh) 自助型雀啄灸装置
CN211434111U (zh) 一种艾条固定架
CN216168808U (zh) 一种中医扫描定位用穴位针灸装置
CN110934739A (zh) 一种新型火针
CN220714300U (zh) 一种用于下肢针刺的支撑装置
CN215350670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带按摩功能的针灸器
CN219049266U (zh) 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
CN113101206B (zh) 一种针灸推拿康复用施针辅助定位装置
CN214968365U (zh) 一种综合针灸推拿治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