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5857B -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5857B
CN111615857B CN201880086815.2A CN201880086815A CN111615857B CN 111615857 B CN111615857 B CN 111615857B CN 201880086815 A CN201880086815 A CN 201880086815A CN 111615857 B CN111615857 B CN 111615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ng cell
receive
receiving
terminal
receive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68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15857A (zh
Inventor
魏璟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304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57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5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5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15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5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在该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使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再进行接收波束跟踪,或者,可以在该第一接收波束中进行接收波束跟踪,降低终端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速率和容量需求日益增长。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下一代演进的新无线电(new radio,NR)系统中,将高频频段纳入系统设计的考虑范围内。为了在高频场景下对抗路径损耗,会更多地采用波束赋形(beamforming)技术来提高增益。
发射端设备的不同发射波束与接收端设备的不同接收波束,可以分别组成不同的波束对链接(beam pair link)以用于通信,通过不同的波束对链接通信的质量可能有所差异。如何建立或维护合适的波束对链接以提供良好的通信质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和波束跟踪(beam tracking)等波束管理(beam management)操作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参见图1所示,以下行链路为例,基站的发射波束集合中有发射波束1、发射波束2以及发射波束3,终端的接收波束集合中有接收波束a、接收波束b以及接收波束c。基站可以通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依次通过发射波束1至发射波束3来发射信号,以覆盖一定区域内的终端。终端也可以通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依次通过接收波束a至接收波束c来接收由上述不同发射波束所重复发送的相同信号,以在上述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最优接收波束,并确定最优波束对链接。上述波束管理操作会给终端带来一定功耗的负担,降低待机时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以降低终端功耗,提升待机时长。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通信装置执行,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该芯片具体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该方法包括:
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在该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
应理解,该第一接收波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再进行接收波束跟踪,通过该第一接收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降低终端的功耗。或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在该第一接收波束中进行接收波束跟踪,在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还可以加快波束跟踪的速度。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经过预定义的时长后,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经过预定义的时长后,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应理解,该第二接收波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该其他接收波束可以包括该第二接收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也可以与该第二接收波束不同。
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时间触发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通信环境可能改变而无法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该终端的定时器中预先设置该预定义的时长。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采用非连续接收的周期定时器(如非连续接收的短周期定时器),在非连续接收的周期定时器超期N(N≥1)次时,完成上述重配置动作。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低于度量下门限时,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低于度量下门限时,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在此基础上,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强度指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信干噪比。
应理解,上述信号度量可以为基于同步信号块的测量的层1的测量结果。或者,上述信号度量可以为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测量的层1的测量结果。应理解,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还可以包括上述各可选的实施方式的任一组合。
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所对应的信号度量是否满足该终端的通信需求,触发重配置动作,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在此基础上,该方法还包括:获取该终端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以确定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应理解,该终端的传感器可以监测该终端的运动状态,以生成该终端的运动状态记录。或者,该终端的传感器还可以根据该监测到的运动状态,生成该终端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的指示,例如,当该终端的传感器监测到该终端运动状态(如速度)变化超出预定义的范围,生成该终端运动状态变化的指示,以使能该装置判断该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该终端运动状态变化是否在所预定义的范围内,触发重配置动作,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应理解,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结合。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在满足其中任一触发条件时,可以触发重配置动作,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或者,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触发条件,进一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可以用于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可以用于确定最优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跟踪。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可以用于测量该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管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该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接收单元,用于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该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
应理解,该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该芯片具体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系统芯片。相应地,该接收单元和该处理单元可以是用于实现该装置的软件程序代码,例如实现软件算法的相应接收或处理功能的软件模块。或者,该接收单元和该处理单元也可以是实现该装置的硬件电路或器件。例如,该接收单元可以是终端的接收器、接收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或者是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或输入/输出电路。该处理单元可以是终端的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或者是芯片的CPU核或DSP核等各种运算或控制核心。
应理解,该第一接收波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再进行接收波束跟踪,配置该终端通过该第一接收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降低终端的功耗。或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在该第一接收波束中进行接收波束跟踪,配置该终端通过该接收波束跟踪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在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还可以加快波束跟踪的速度。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用于设置预定义的时长,并在经过该预定义的时长后,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用于设置预定义的时长,并在经过该预定义的时长后,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应理解,该设置预定义的时长可以是设置软件算法的相关定时功能的软件模块,或者,该设置预定义的时长还可以是设置实现该装置的硬件电路或器件。例如,该装置可以是SoC芯片或终端,设置该SoC芯片内的定时器。或者,该设置预定义的时长还可以是设置该装置所连接的硬件电路或器件。例如,该装置可以是基带处理器,可以通过接口电路设置该基带处理器所连接的定时器。或者,该设置预定义的时长还可以是设置软件算法的相关软件模块,以及上述硬件电路或器件。例如,该装置可以将SoC芯片中的定时器的时长设置成非连续接收的周期,并在实现软件算法的相关软件模块中设置计数器为N。定时器每超期一次,计时器减1,当计数器减至0,则指示经过预定义的时长。
应理解,该第二接收波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该其他接收波束可以包括该第二接收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也可以与该第二接收波束不同。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可以根据是否满足时间触发条件,来判断是否触发重配置动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通信环境可能改变而无法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的可能性。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并在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低于度量下门限时,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并在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低于度量下门限时,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在此基础上,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强度指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信干噪比。
应理解,上述信号度量可以为基于同步信号块的测量的层1的测量结果。或者,上述信号度量可以为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测量的层1的测量结果。应理解,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还可以包括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的任一组合。
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可以根据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所对应的信号度量是否满足该终端的通信需求,来判断是否触发重配置动作,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在此基础上,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终端包括传感器,该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该终端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以确定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应理解,该终端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可以是该终端的运动状态记录,该处理单元根据读取的该终端的运动状态记录,判断该终端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或者,也可以是由传感器生成的该终端是否运动的指示,该处理单元根据该指示,判断该终端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
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可以该终端运动状态变化是否在所预定义的范围内,来判断是否触发重配置动作,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中,重新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应理解,重新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可以保障接收波束所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或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一个非连续接收DRX周期内,在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一个非连续接收DRX周期内,在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应理解,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结合。该处理单元可以在满足上述任一触发条件时,触发重配置动作,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或者,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触发条件,以进一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置该终端通过该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置该终端在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中确定最优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跟踪。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置该终端通过该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来测量该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该芯片具体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系统芯片。该方法包括:
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第二接收波束以及其他接收波束,该第二接收波束为该第一接收波束的相邻接收波束;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信号;在该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该芯片具体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系统芯片。该方法包括:
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第二接收波束以及其他接收波束;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信号;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在第一时长内被分别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
应理解,在上述任一方面以及上述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该第一接收波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该第二接收波束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的方法具体可以是在上述接收波束集合中,选择对应测量结果最大的接收波束作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也可以是选择对应测量结果以波束对链接为单位线性平均后取值最大的接收波束,作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还可以是选择对应测量结果大于下门限的接收波束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再进行接收波束跟踪,通过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降低终端的功耗。或者,可以在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波束跟踪,加快波束跟踪的速度,在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还可以加快波束跟踪的速度。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经过预定义的时长后,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该第二接收波束以及其他接收波束。
在此基础上,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该终端的定时器中预先设置该预定义的时长。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采用非连续接收的周期定时器,在非连续接收的周期定时器超期N(N≥1)次时,完成上述重配置动作。
应理解,在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定时器可以是软件程序中的定时器,例如实现软件算法的相关定时功能的软件模块。或者,也可以是实现该装置的硬件电路或器件,例如,该定时器可以是SoC芯片中的定时器。或者,也可以是该装置所连接的硬件电路或器件,例如,该定时器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所连接的定时器。或者,也可以是上述软件程序中的定时器和上述硬件电路或器件相结合。例如,可以将SoC芯片中的定时器的时长设置成非连续接收的周期,在实现软件算法的相关软件模块中设置计数器为N。定时器每超期一次,计数器减1,当计数器减至0,则指示已经过预定义的时长。
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时间或次数触发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通信环境可能改变而无法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的可能性。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低于度量下门限时,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该第二接收波束以及其他接收波束。
在此基础上,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强度指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信干噪比。
应理解,上述信号度量可以为基于同步信号块的测量的层1的测量结果。或者,上述信号度量可以为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测量的层1的测量结果。应理解,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还可以包括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的任一组合。
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所对应的信号度量是否满足该终端的通信需求,触发重配置动作,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该第二接收波束以及其他接收波束。
在此基础上,该方法还包括:获取该终端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以确定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应理解,该终端的传感器可以监测该终端的运动状态,以生成该终端的运动状态记录。或者,该终端的传感器还可以根据该监测到的运动状态,生成该终端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的指示。
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该终端运动状态变化是否在所预定义的范围内,触发重配置动作,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应理解,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结合,上述第四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相互结合。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在满足上述任一触发条件时,可以触发重配置动作,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该第二接收波束以及其他接收波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触发条件,以进一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中,重新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包括:一个非连续接收DRX周期内,在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包括:连续多个非连续接收DRX周期内,在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结合上述多种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终端处于空闲态或去激活态,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包括该服务小区的寻呼消息。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终端处于连接态,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包括下行数据。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管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的指令,以使得该终端执行该存储器中的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管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与接口电路,其中,该处理器通过该接口电路与存储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被终端中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的程序代码被终端中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基带处理器和射频收发电路,其中,该基带处理器,用于在该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并为该射频收发电路配置该最优接收波束,其中,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该射频收发电路,用于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该基带处理器,还用于在该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
应理解,该第一接收波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再进行接收波束跟踪,配置该终端通过该第一接收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降低终端的功耗。或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在该第一接收波束中进行接收波束跟踪,配置该终端通过该接收波束跟踪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在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还可以加快波束跟踪的速度。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基带处理器还用于设置预定义的时长,并在经过该预定义的时长后,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基带处理器还用于设置预定义的时长,并在经过该预定义的时长后,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应理解,该设置预定义的时长可以是设置软件算法的相关定时功能的软件模块,或者,该设置预定义的时长还可以是设置该基带处理器所连接的硬件电路或器件。例如,基带处理器可以通过接口电路设置该基带处理器所连接的定时器。或者,该设置预定义的时长还可以是设置软件算法的相关软件模块,以及上述硬件电路或器件。例如,基带处理器可以通过接口电路,将SoC芯片中的定时器的时长设置成非连续接收的周期,并在实现软件算法的相关软件模块中设置计数器为N。基带处理器通过接口电路每读取定时器超期一次,设置计数器减1,当计数器减至0,则指示经过预定义的时长,触发重配置动作。
应理解,该第二接收波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该其他接收波束可以包括该第二接收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也可以与该第二接收波束不同。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基带处理器可以根据是否满足时间触发条件,来判断是否触发重配置动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通信环境可能改变而无法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的可能性。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基带处理器还用于确定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并在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低于度量下门限时,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基带处理器还用于确定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并在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低于度量下门限时,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在此基础上,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强度指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信干噪比。
应理解,上述信号度量可以为基于同步信号块的测量的层1的测量结果。或者,上述信号度量可以为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测量的层1的测量结果。应理解,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还可以包括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的任一组合。
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基带处理器可以根据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所对应的信号度量是否满足该终端的通信需求,来判断是否触发重配置动作,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基带处理器还用于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基带处理器还用于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在此基础上,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终端包括传感器,该基带处理器还用于获取该终端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以确定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应理解,该终端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可以是该终端的运动状态记录,该处理单元根据读取的该终端的运动状态记录,判断该终端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或者,也可以是由传感器生成的该终端是否运动的指示,该基带处理器根据该指示,判断该终端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
应理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基带处理器可以该终端运动状态变化是否在所预定义的范围内,来判断是否触发重配置动作,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应理解,上述第九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结合。该基带处理器可以在满足上述任一触发条件时,触发重配置动作,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或者,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触发条件,以进一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或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基带处理器具体用于:一个非连续接收DRX周期内,在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基带处理器具体用于:一个非连续接收DRX周期内,在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中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置该终端通过该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置该终端在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中确定最优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跟踪。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置该终端通过该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来测量该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网络设备,以及如第二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装置,或如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提供的装置,或如第九方面提供的终端。
应理解,在上述任一方面或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波束可以理解为一种通信资源。不同的发射波束可以理解为同一发射端设备所发射的不同编号的同步信号块,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码本,还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参考信号端口。不同的接收波束可以理解为具有不同参数的射频收发电路或者不同的射频收发电路配置不同的参数(例如,移相器参数),还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空域滤波器,或者还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参考信号端口。
应理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根据接收波束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再进行接收波束跟踪,或者,可以在所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中进行接收波束跟踪,加快波束跟踪的速度。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终端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同步信号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同步信号突发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连续接收周期中的激活期与休眠期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应理解,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各框图的尺寸和形态仅供参考,不应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排他性的解读。结构示意图所呈现的各框图间的相对位置和包含关系,仅为示意性地表示各框图间的结构关联,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物理连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系统结构和业务场景主要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应被解读为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唯一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结构的演进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类似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管理方案,包括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由于这些技术方案解决问题的原理相同或相似,在如下具体实施例的介绍中,某些重复之处可能不再赘述,但应视为这些具体实施例之间已有相互引用,可以相互结合。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简单对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波束(beam):波束是一种通信资源,既可以是宽波束,也可为窄波束,或其他类型的波束。不同的波束可认为是不同的通信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发射相同的信息或不同的信息。可选的,波束还可以理解为由同一发射端设备所发射的不同编号的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可选的,波束还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天线端口。可选的,可以将具有相同或类似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一个波束。例如,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形成一个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天线端口集,波束还可以称为空域滤波器(spatialfiler),发射波束也可称为空域发射滤波器,接收波束也可称为空域接收滤波器。
波束对链接是建立在波束的概念上。一个波束对链接通常包括发射端设备的一个发射波束和接收端设备的一个接收波束。如果不加说明,下文中的发射波束可理解为网络设备的发射波束,接收波束可理解为终端的接收波束。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示出了一个由无线网络设备01和终端02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00。应理解,虽然图1仅示出了一个无线网络设备和一个终端,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包括其他数目的无线网络设备和终端,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
无线通信系统00可以作为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技术规范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也可以涵盖基于其他无线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802系列,如802.11、802.15、802.20等无线通信标准。
其中,无线网络设备是一种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设备,可以通过波束赋形等技术生成不同指向的波束,以覆盖小区03,可以与处于小区03内不同方位的终端通信。应理解的是,无线网络设备可以是像基站这样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基站具体可以是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用节点B(generation Node B,gNB),4G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节点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以及其他可能的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基站。基站的物理形态和发射功率也可以有多种,例如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或微基站(microbase station)。
终端也可以被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或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SU)。终端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tablet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以及其他具备无线接入能力的通信设备,如各种物联网设备,包括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电表、智能家电等),智能车辆等。
小区,可以是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也可以是同频邻区(intra-frequencyneighboring cell)或异频邻区(inter-frequency neighboring cell)。同频邻区和异频邻区都可以称作相邻小区(neighboring cell)。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服务小区”有时也可以称为“本小区”,本申请中的“相邻小区”有时也可以称为“非服务小区”,并不影响对其技术含义的理解。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只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通信系统结构。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同步信号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NR通信系统中,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和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共同组成一个SSB。一个SSB在时域上共占用4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在频域中共占用240个连续的子载波,即20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SSB的子载波间隔可以取值为15千赫兹(KHz)、30KHz、120KHz、240KHz中的一个。其中,15KHz、30KHz用于6吉赫兹(GHz)以下频段,120KHz、240KHz用于6GHz以上频段。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同步信号突发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上半部分所示,一个同步信号突发集(synchronization signal burst set,SS burst set)可以由至多L(L≥1)个SSB组成,并且同步信号突发集可以被周期性地发射。L的取值与所在频段有关,在6GHz以下频段中L取值最大可以为8,在6GHz以上频段中L取值最大可以为64。对于一个同步信号突发集内的SSB应在5毫秒(ms)的窗口时间内发射。在初始驻留阶段,同步信号突发集根据预定义的同步信号突发集周期(default SS burst set period)进行发射,其中,预定义周期为20ms。
如图3下半部分所示,无线网络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发射波束方向来依次发射同步信号突发集发射周期内的不同编号的SSB,还可以采用相同的发射波束方向来依次发射同步信号突发集发射周期间的相同编号的SSB。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不同编号的同步信号块还可以理解成支持不同方向的发射波束扫描。在6GHz以下频段可以使能基站支持最多8个发射波束扫描,在6GHz以上频段中可以使能基站支持最多64个发射波束扫描。
终端通过不同的波束对链接所接收到的SSB信号强度可能有所差异,为了选取最优接收波束或最优波束对链接,通过相应接收波束来接收下行信号,以保障接收信号质量,处于空闲态(idle)或去激活态(inactive)的终端在一定时长内按照预定方式接收并测量相应的SSB,并根据各接收波束或各波束对链接所对应的测量结果来确定最优接收波束。结合图1举例,对于下行链路,终端可配接收波束a、接收波束b以及接收波束c,来分别依次接收基站所周期性发送的至少三个同步信号突发集中的不同SSB,并测量各接收波束所接收到的SSB。若每个同步信号突发集中都有L个SSB,则每个接收波束至多对应L个SSB测量结果。根据对应的测量结果(例如,信干噪比)来确定最优接收波束。
在实际环境中,无线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信道可能会由于障碍物的存在而被遮挡,换句话说,障碍物的存在可能导致部分波束对链接被遮挡,通过被遮挡的波束对链接来通信所获得的通信质量不佳。对于终端而言,障碍物可能是近距离的,例如,在手握终端的场景,手可能是障碍物;在终端平行放置在桌面的场景,桌面可能是障碍物。障碍物也可能是远距离的,例如,日常环境中的高楼、车辆、行人、树木等物体。
当终端的一个或多个的接收波束所对应的全部波束对链接都受到遮挡时,根据现有技术,终端仍会通过这些接收波束来接收和测量SSB,以确定最优接收波束和最优波束对链接。这不仅浪费了终端的功耗,还可能会降低终端确定最优接收波束和最优波束对链接的速度。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波束管理方案会浪费一定功耗并降低最优接收波束和最优波束对链接的确定速度,不满足NR系统对于低功耗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对应的测量结果,配置接收波束,以降低终端功耗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连续接收周期中的激活期与休眠期的示意图。为了节省功耗,引入了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的方法。DRX可以理解为终端只在必要的时间打开接收机进入激活期,以接收下行数据和信令。而在其他时间关闭接收机进入休眠期,停止接收下行数据和信令,以节省功耗。如图4所示,DRX的周期可以是DRX的短周期,当该DRX的短周期定时器超时后,使用DRX的长周期。应理解,当终端进入激活期时,为了保障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可以通过最优接收波束来接收下行数据和信令。因此,在每个DRX周期中可能进行一次接收波束跟踪,以确认一次最优接收波束。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通信装置执行,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该芯片具体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
该第一接收波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该第二接收波束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并且,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还可以包括其他接收波束。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的方法具体可以是,给该终端配置该接收波束集合中的各接收波束来依次分别接收来自无线网络设备的多个周期的同步信号突发集,根据各接收波束对应的测量结果,选择最大测量结果的波束对链接为最优波束对链接,相应的接收波束为最优接收波束。或者,还可以是将接收波束对应的全部测量结果以波束对链接为单位取线性平均值,对应测量结果在线性平均后取值最大的接收波束为最优接收波束。
S502: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
该通信装置可以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来接收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例如,基带处理器通过接口电路配置射频接收电路参数以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来接收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这里,射频接收电路参数可以理解为移相器的参数,也可以理解为用于计算的天线阵元权重。
S503:在该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
应理解,判断该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的方法,具体地,可以通过设置该通信装置中的软件代码实现。例如,在实现软件算法的相关软件模块中设置计数器为M(M≥1),当该第一接收波束一次被确认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计数器减1,在相邻的下一次判断中,若该第一接收波束再次被确认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计数器再减1,否则,计数器恢复M。在计数器清零时,触发该更新动作。或者,还可以通过设置该通信装置中或所连接的硬件电路或器件的参数实现,例如,设置定时器为T1(T1≥1),T1的取值可以由该终端预定义,可以大于或等于M次判断该第一接收波束是否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所对应的时间。在该定时器超期前,若该第一接收波束被确认不是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则定时器恢复T1,反之,若在定时器超期前,该第一接收波束一直被确认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则触发该更新动作。或者,还可以通过设置软件算法的相关软件模块,以及上述硬件电路或器件的参数来实现。例如,设置SoC芯片中的定时器为DRX的周期(如短周期)所对应的时长,并在实现软件算法的相关软件模块中设置计数器为M(M≥1)。定时器每超期一次,计数器减1,当计数器减至0,则触发该更新动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再进行接收波束跟踪,通过该第一接收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如寻呼消息),降低终端的功耗。或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在该第一接收波束中进行接收波束跟踪,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在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还可以加快波束跟踪的速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504a,经过预定义的时长后,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504b,经过预定义的时长后,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应理解,该其他接收波束可以与该第二接收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相同,也可以与该第二接收波束完全不同。
该终端所处的通信环境可能在一定时长后会发生改变,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的接收波束集合可能无法保障该终端的接收信号质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时间触发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通信环境可能改变而无法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的可能性。
在上述两种可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该终端的定时器中预先设置该预定义的时长,在该定时器超时时,完成上述重配置动作。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采用非连续接收的周期定时器,在非连续接收的周期定时器超期N(N≥1)次时,完成上述重配置动作。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时器可以是软件定时器,设置该预定义的时长可以理解为设置软件算法的相关定时功能的软件模块所对应的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时器也可以是该终端的硬件电路或器件,设置该预定义的时长可以理解为设置该硬件定时电路或定时器的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时器还可以是通过软件算法的相关软件模块以及上述硬件电路或器件结合完成,例如,设置SoC芯片中的定时器参数为非连续接收周期的时长,并在实现软件算法的相关软件模块中设置计数器为N。定时器每超期一次,计数器减1,当计数器清零,则指示经过了预定义的时长。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504c:在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低于度量下门限时,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504d:在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低于度量下门限时,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应理解,该其他接收波束可以与该第二接收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相同,也可以与该第二接收波束完全不同。
进一步,可选的,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可选的,该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可选的,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ntity,RSRQ)。可选的,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信干噪比(signal to inference plusnoise,SINR)。
应理解,上述信号度量可以为基于同步信号块的测量的层1的测量结果。或者,上述信号度量可以为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CSI-RS)的测量的层1的测量结果。应理解,所述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还可以包括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的任一组合。其中,层1的测量结果也可以理解为物理层的测量结果。
应理解,当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所对应的信号度量不满足该终端的需求,则触发重配置动作,否则,保持当前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所对应的信号度量是否满足该终端的通信需求,触发重配置动作,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504e: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
S504f: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
进一步,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获取该终端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以确定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应理解,该终端的传感器可以监测该终端的运动状态,生成该终端的运动状态记录。该通信装置可以通过读取来自该传感器的该终端的运动记录,判断该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例如,当该终端的运动状态记录超出预定义的范围,则判断该终端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当该终端的运动状态记录一发生改变,就判断该终端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或者,该终端的传感器还可以根据所监测到的运动状态记录,自行判断该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生成相应指示。例如,当该终端的传感器监测到该终端运动状态(如速度)变化超出预定义的范围,当所述终端的传感器监测到所述终端运动状态(如速度)变化超出预定义的范围,该传感器生成指示位取值为1,该通信装置通过读取该指示位获知该终端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超出预定义的范围,触发重配置动作,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应理解,上述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结合。在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在满足上述任一或任意两种触发条件时,可以触发重配置动作,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或者,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其他接收波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触发条件,以进一步保障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应理解,上述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可以用于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进一步,可选的,该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可以用于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具体地,该通信装置可以配置该终端通过上述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应理解,配置该终端通过某个接收波束来接收信号有多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选择该终端的射频收发电路,使该终端的接收波束的方向可以与该接收波束相同。或者,还可以通过配置该终端的射频收发电路的参数(如移相器的参数)。或者,还可以配置用于计算的天线阵元的权重。
可选的,该更新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可以用于确定最优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跟踪。具体地,配置该终端通过上述接收波束来接收该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根据相应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测量结果确定最优接收波束。
进一步,可选的,在重配置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中,重新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应理解,在完成重配置动作后,还可以在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中,重新进行接收波束跟踪,以保障该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质量。也可以将上述的过程理解为一种循环执行的过程。
进一步,可选的,该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一个DRX周期内,在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应理解,在一个DRX周期内,可以在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这里的DRX周期,可以是DRX短周期,也可以是DRX长周期。
可选的,该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连续多个DRX周期内,在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应理解,在一个DRX周期内,在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可以在下一个或之后几个DRX周期内,沿用该最优接收波束。
进一步,可选的,该终端可以处于空闲态或去激活态,基于SSB的测量对应的测量结果执行上述实施方式,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可以包括该服务小区的寻呼(paging)消息。可选的,该终端可以处于连接态,基于CSI-RS的测量对应的测量结果执行上述实施方式,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可以包括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数据(如下行信道信息)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通信装置执行,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该芯片具体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SoC芯片。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第二接收波束以及其他接收波束,该第二接收波束为该第一接收波束的相邻接收波束。
S602: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信号。
S603:在该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
应理解,第一接收波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该第二接收波束可以是与该第一接收波束方向相邻或编号相近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在该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该第一接收波束方向相邻或编号相近的接收波束所对应的接收信号质量可能也比较好。因此,该更新后的接收波束集合可以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以及与该第一接收波束方向相邻或编号相近的接收波束。这里的编号,可以理解为发射波束的编号,例如,第一接收波束为接收波束2,第二接收波束为接收波束1以及接收波束3。也可以理解为SSB的编号,例如,第一接收波束对应SSB1和SSB2,第二接收波束对应SSB3。还可以理解为码本的编号,例如,第一接收波束可以对应采用码本B形成的接收波束,第二接收波束可以对应采用码本A形成的接收波束和采用码本C形成的接收波束。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为该通信装置可以通过该第一接收波束以及与该第一接收波束方向相邻或编号相近的接收波束来接收服务小区的下行信号,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再进行接收波束跟踪,可以降低终端的功耗。也可以理解为,该通信装置可以在该第一接收波束以及与该第一接收波束方向相邻或编号相近的接收波束中进行接收波束跟踪,确定其中最优的接收波束,在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还可以加快波束跟踪的速度。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通信装置执行,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该芯片具体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SoC芯片。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第二接收波束以及其他接收波束。
S702: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信号。
S703:在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在第一时长内被分别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
应理解,第一接收波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第二接收波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当多个接收波束在一定时长内多次被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可以假设该多个接收波束所接收的信号质量相对有保障。因此,该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可以包括该多个接收波束。例如,在一定时长内,在第一次、第三次、第五次判断过程中,接收波束1被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最优接收波束,在第二次、第四次、第六次的判断过程中,接收波束3被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的最优接收波束。此时可以认为接收波束1和接收波束3所接收的信号质量相对有保障。则更新后的接收波束集合可以包括上述接收波束1和接收波束3。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为该通信装置可以通过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来接收服务小区的下行信号,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再进行接收波束跟踪,可以降低终端的功耗。也可以理解为,该通信装置可以在该第一接收波束和该第二接收波束中进行接收波束跟踪,确定其中最优的接收波束,在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还可以加快波束跟踪的速度。
应理解,图6以及图7所示的方法还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图5中关于S504a至S504f、以及相关更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表述。其中,该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该第二接收波束以及其他接收波束。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也可以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或电路。该芯片具体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SoC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中如图5至图7所示的波束管理方法,以及上述各可选实施例。如图8所示的示例性设计中,装置10包括:接收单元110和处理单元12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单元110可以是接收器,接收电路,收发器或收发电路,处理单元120可以是处理器。在一种可选软件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110和处理单元120可以是软件模块。在一种可选软硬结合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110可以是接收器,接收电路,收发器或收发电路中的一种与软件模块的结合,处理单元120可以是处理器和软件模块的结合。在另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上述接收单元110和处理单元120的三种可选实现方式还可以相互组合,构成新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0,用于在该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接收单元110,用于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该处理单元120,还用于在该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也可以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或电路。该芯片具体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SoC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中如图5至图7所示的波束管理方法,以及上述各可选实施例。如图9所示的示例性设计中,装置20包括:接收电路210、与接收电路210相连接的处理器220。应理解,虽然图6中仅示出了一个接收电路和一个处理器,装置20还可以包括其他数目的接收电路或处理器。通过上述处理器和接收电路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
此外,该装置20还可以包括发射电路230。应理解,接收电路210和发射电路230可以集成在一个物理实体中,例如收发器(transceiver),也可以集成在不同的物理实体中,例如接收器(receiver)和发射器(transmitter)。接收电路210和发射电路230还可以耦合到天线,与其他通信设备无线连接。
此外,该装置2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40、连接线250、I/O接口。其中,存储器24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220执行时,使得装置20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中通信装置的步骤。这类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记为终端相关通信装置的功能程序。I/O接口提供了与其他通信设备或用户交互的可能性。例如,该I/O接口可以为屏幕,键盘,话筒,扬声器,USB接口等。该装置20内部的各个组件可以通过各种连接线(如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本文中将各种总线都统称为总线系统。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存储器240中存储了终端相关通信装置的功能程序时,该无线通信装置2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也可以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或电路。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也可以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或电路。该芯片具体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SoC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中如图5至图7所示的波束管理方法,以及上述各可选实施例。如图10所示的示例性设计中,装置30包括:天线模块310、与天线模块310耦合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子系统320、以及与射频子系统320耦合的基带子系统330。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射频子系统310,用于在该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天线模块310和射频子系统320,用于通过该最优接收波束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该射频子系统310,还用于在该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
其中,具体的,天线模块310可以用于接收信号,以该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形式输入射频子系统320。射频子系统320可以用于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例如,滤波、降噪、放大等),将该射频信号降频至基带信号以供基带子系统330进行处理,其中,射频子系统320可以包括射频前端模块321和射频收发模块342两个模块。基带子系统330可以用于根据基于接收到的该信号对应基带信号的测量结果,实现本申请中如图5至图7所示的波束管理方法,以及上述各可选实施例。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是在图10所示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可参见对图10的描述,重复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1所示的示例性设计中,装置40包括:天线模块410、与天线模块410耦合的射频子系统420、与射频子系统420耦合的基带子系统430。
此外,该装置40还可以包括:与基带子系统430耦合的第一存储器460。基带子系统430包括处理器431、第二存储器432。第一存储器460和基带子系统430中的第二存储器432耦合。第一存储器460可以为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ile memory),第二存储器432可以为易失性存储器(volaile memory)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具体的,易失性存储器是指当电源供应中断后,内部存放的数据便会丢失的存储器。目前,易失性存储器主要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包括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非易失性存储器是指即使电源供应中断,内部存放的数据也不会因此丢失的存储器。常见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光盘、磁盘、固态硬盘以及基于闪存(flash memory)技术的各种存储卡等。具体地,第一存储器460可以用于存储任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所对应的一条或多条指令,在装置40上电后,该代码加载至第二存储器432中,通过处理器431执行。参见图11,该代码可以是实现本申请中如图5至图7所示的波束管理方法,以及上述各可选实施例所对应的代码。应理解,处理器431中还可以包括一个缓存(cache),与该第二存储器432相连,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波束管理方法以及上述各可选实施例时,将第二存储器432的代码缓存至该缓存中,以通过该处理器执行。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基带子系统330配置该天线模块和该射频接收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使该终端可以通过该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各接收波束来依次接收多个周期的同步信号突发集中的同步信号块,并根据对应的各接收波束的测量结果判断该接收波束集合中的最优接收波束。在连续多次判断该第一接收波束为该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该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该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该第一接收波束。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接收电路可以包括输入电路、低噪放大器、接收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还可以包括射频前端模块421、以及天线模块410。射频发射电路可以包括输出电路、功率放大器、发射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还可以包括射频前端模块421、以及天线模块410。应理解的是,天线模块410和射频子系统420中的部分电路或全部电路可以单独或共同组成射频接收电路440,以用于射频信号的接收。
应理解,配置接收波束集合中的一个接收波束,有多种实施方式。可选的,是指基带子系统430通过选择一条射频接收电路440,以通过接收波束集合内的该接收波束方向来接收信号;可选的,是指基带子系统430通过调节射频接收电路440的参数,以通过接收波束集合的接收波束方向来接收信号。
应理解,天线模块410接收服务小区的信号,并将该服务小区的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输入选定的射频接收电路,进而转换成基带信号,供基带子系统430处理。下面的描述基于假定其中一条选定的射频接收电路为射频接收电路440a,则天线模块410接收该服务小区的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通过射频前端模块421以射频信号的形式输入选定的射频接收电路440a,射频前端模块421可以包括天线开关、双工器、合路器(diplexer)等。对于来自射频前端模块421的射频信号,射频接收电路440a中的输入电路441a用于对其进行预处理(例如,滤波等),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提供给低噪放大器442a,输入电路441a可以包括匹配电路、接收滤波器等。低噪放大器242a在引入较低噪声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并以射频信号的形式输入接收电路443a。接收电路443a对来自低噪放大器442a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滤波、下变频至基带信号,以供基带子系统进行处理判断。基带子系统430根据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测量、处理、判断。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该射频接收电路440的参数包括用于计算的天线阵元权重。此时,对应的操作可能是由基带子系统在数字域中进行,模拟部分采用固定的连接网络,一个天线阵元与一个相对应的射频链路(RF chain)连接。该装置的灵活度较高,可以用于数字波束赋形。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该射频接收电路440的参数包括移相器(phaser shift)参数,例如移相器的权值。此时,对应的操作是在模拟域中实现,该装置的实现简单、成本与功耗相对较低,可以用于模拟波束赋形。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该射频接收电路440的参数包括用于计算的天线阵元权值和移相器参数,例如天线阵元的权重和移相器的权值。该装置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低成本,可以用于混合波束赋形。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部分器件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或集成电路,也可以相应组合成不同芯片或电路,也可以组成整机(例如,终端,基站等)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收发模块342也可以是射频接收模块或射频接收模块,可以与所述基带子系统330或/和天线模块310进行集成,也可以与所述基带子系统330或/和天线模块310分开设置。
为了更详细地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下可选实施例。其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主要针对服务小区介绍了采用本申请方案的几种可能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具体实施过程,实施例3主要介绍采用本申请方案装置的几种可能的示例性设计。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将针对服务小区举例。
无线网络设备周期性地发射同步信号突发集,并且每个同步信号突发集需在5毫秒(ms)的窗口范围内发射。例如,参见图3,一个同步信号突发集可以包括两个不同的SSB,分别记作SSB1和SSB2。应理解,这里的SSB可以理解为时域不同,功率域相同。SSB1和SSB2可以由服务小区对应的无线网络设备通过发射波束1和发射波束2在不同的时隙上依次发射。
为了确定服务小区最优接收波束,处于空闲态或去激活态的终端会接收并测量上述SSB。假设当前可配的接收波束为接收波束a、接收波束b以及接收波束c,可以用于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SSB1和SSB2
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包括接收波束a、接收波束b和接收波束c,记作Φ={a,b,c},该接收波束集合Φ可以用于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SSB1和SSB2,根据相应测量结果来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具体地,在一轮测量过程内,可配置接收波束a在第一个同步信号突发集发射周期依次接收SSB1和SSB2;可配置接收波束b在第二个同步信号突发集发射周期依次接收SSB1和SSB2;可配置接收波束c在第三个同步信号突发集依次接收SSB1和SSB2。分别测量接收波束a、接收波束b以及接收波束c所分别接收到的SSB1和SSB2,可以得到对应于不同波束对链接的测量结果,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可以确定最优接收波束和最优波束对链接。这里,测量结果可包括RSRP,单位为分贝毫瓦(dBm)。为了便于描述,将上述过程记作一轮测量,对应一个测量调度周期。
表1给出了一组测量结果示例,其中,i代表第i轮测量,对于第i轮测量,发射波束1与接收波束a组成波束对链接1a,对应的测量结果记作
Figure GPA0000291426390000251
发射波束2与接收波束a组成波束对链接2a,对应的测量结果记作
Figure GPA0000291426390000252
其他组合以此类推。
为了降低终端测量的功耗,在一定条件下,配置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由连续多次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该接收波束集合可以用于接收服务小区的信号。以此降低测量次数或每轮测量的时长,从而降低功耗。
例如,引入一个进入门限判定机制,当根据连续多轮测量所对应的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保持不变,此时可以假定为终端所处通信环境不变,或者可以忽略终端所处通信环境的变化,则配置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由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该接收波束集合可以用于接收服务小区的信号。其中,进入门限条件的测量轮次可以预定义。这里,假设预定义连续测量次数为3轮。参见表1,对于第一轮测量,波束对链接1a对应的测量结果RSRP取值最大,为-70dBm。确定波束对链接1a为最优波束对链接,对应的接收波束a为最优接收波束。同理,根据第二轮、第三轮测量结果,确定接收波束a为最优接收波束。因此,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只包括接收波束a,记作Φ′={a},该接收波束集合Φ′可以用于接收服务小区的SSB、服务小区的寻呼(paging)消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应理解,这里的进入门限条件还可以是当根据一段时长测量所对应的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保持不变,这里,一段时长的取值可以预定义,也可以根据连续多轮测量的次数和每轮测量周期计算得到。
在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来接收信号经过一段时长后,通信环境可能会改变,一直沿用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Φ′可能无法获得最优的通信质量。为此,可以设计一个退出机制,在满足退出条件的时候,重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a,b,c}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进入下一轮的测量调度,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否则,维持当前接收波束集合的配置。
例如,设计一个时间退出机制,假设预定义调度时长门限为10秒(s),在配置接收波束集合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或服务小区的寻呼信号10s后,重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a,b,c},以进入新一轮的测量调度。
应理解的是,时间退出机制也可以是计数退出机制,假设预定义调度轮次门限为10次,在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或服务小区的寻呼信号满10次后,重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a,b,c},进入新一轮的测量调度,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时间门限与调度轮次门限可以根据测量调度周期进行转化。
例如,设计一个运动状态监测退出机制,当监测到该终端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后,重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a,b,c},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进入新一轮的测量调度,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应理解的是,上述各退出机制中的触发条件可以相互结合,在满足其中任一或多个触发条件时,进行上述重配置动作。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测量次数和每轮测量的时长,降低功耗,提高待机时长。
表1测量结果示例
Figure GPA0000291426390000261
Figure GPA0000291426390000271
为了进一步保障上述方案中测量调度的可靠性,还可以提高进入条件。例如,引入门限判定机制,预定义上门限Γ1的取值,仅当由连续多次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所对应的测量结果大于预定义的上门限Γ1时,配置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由连续多次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该接收波束集合可以用于接收服务小区的信号。
表2给出了一组测量结果示例,假设预定义上门限Γ1的取值为-80dBm。根据第四十五轮至第四十七轮测量,确定各轮最优波束对链接依次为2a、1a、1a,对应最优接收波束为接收波束a。并且根据测量结果可知,对于上述连续三次测量,接收波束a的全部波束对链接对应的测量结果均大于-80dBm。因此,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只包括接收波束a,记作Φ′={a},该接收波束集合Φ′可以用于接收服务小区的SSB、服务小区的寻呼消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同样的,在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或寻呼消息后,即使设计了一个时间退出机制或次数退出机制,但是在调度未达到调度时长门限或调度轮次门限时,可能因为通信环境的改变,一直沿用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Φ′可能无法获得最优的通信质量。因此,为了进一步保障上述方案中测量调度的可靠性,还可以降低退出条件。
例如,引入退出门限判定机制,预定义下门限Γ2的取值。对于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Φ′中由前几轮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当该接收波束的全部波束对链接连续多次测量所对应的测量结果均小于预定义下门限Γ2,重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a,b,c},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进入新一轮的测量调度,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预定义下门限Γ2取值为-95dBm,参见表2,配置接收波束Φ′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后,测量接收波束a所接收到的SSB1和SSB2。根据测量结果,对于第五十三轮至第五十五轮测量,确定接收波束a的全部波束对链接对应的测量结果均小于-95dBm,因此,重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a,b,c},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进入新一轮的测量调度,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应理解的是,上述各退出机制中的触发条件可以相互结合,在满足其中任一或多个触发条件时,进行上述重配置动作。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在保障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测量次数和每轮测量时长,降低功耗,提高待机时长。
表2测量结果示例
Figure GPA0000291426390000272
Figure GPA0000291426390000281
实施例2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重复的部分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当最优接收波束与次优接收波束对应的测量结果取值相差较小,本次确定的次优接收波束可能在下一轮测量中对应的测量结果由于本次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测量结果。为了获得更好的通信质量,还可以在接收波束集合中不再配置通信质量较差的接收波束以降低测量次数或每轮测量的时长。
例如,引入一个进入门限判定机制,当根据连续多轮测量所对应的测量结果确定的最差接收波束保持不变,此时可以认为终端所处通信环境不变,或者可以忽略终端所处通信环境的变化,则配置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除由测量结果确定的最差接收波束以外的其他接收波束,该接收波束集合可以用于接收信号。其中,最差接收波束可以是对应通信质量最差的接收波束,还可以是对应测量结果小于预定义下门限Γ3的接收波束。
进入门限条件的测量轮次可以预定义。这里,假设预定义连续测量次数为3轮。表3给出了一组测量结果示例。对于第一轮测量,波束对链接3b和波束对链接4b所对应的测量结果分别为-100dBm和-98dBm,均小于-95dBm。因此,确定通过接收波束b接收的SSB质量较差。同理,根据第二轮、第三轮测量结果,确定通过接收波束b接收的SSB质量较差,对应测量结果均小于门限-90dBm。因此,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只包括接收波束a和接收波束c,记作Φ′={a,c},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进入新一轮的测量调度,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在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来接收信号经过一段时长后,通信环境可能会改变,一直沿用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Φ′可能无法获得最优的通信质量。为此,可以设计一个类似实施例1,退出机制,在满足退出条件的时候,重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a,b,c}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进入下一轮的测量调度,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否则,维持当前接收波束集合的配置。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测量次数和每轮测量的时长,降低功耗,提高待机时长。应理解,其他进入条件和退出条件的拓展可以参考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应理解,上述最优接收波束也可以用于接收同频邻区或异频邻区的寻呼消息。应理解,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描述的方案,也适用于同频邻区或异频邻区。例如,配置接收波束集合,用于接收同频邻区的SSB。当根据连续多轮测量所对应的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保持不变,则配置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由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接收波束,该接收波束集合可以用于接收该同频邻区的信号。其余情况可以参照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表3测量结果示例
Figure GPA0000291426390000291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将结合实施例1针对服务小区进行举例,提供一种采用本申请方案的装置示例性设计。其中,该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参考上文中对图8至图11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赘述。鉴于简单描述和便于理解起见,下面以图11中的装置为例介绍示例性设计方案。
对应于服务小区的无线网络设备周期性地发射同步信号突发集,并且每个同步信号突发集可以包括两个不同的SSB,分别记作SSB1和SSB2。SSB1和SSB2可以由服务小区对应的无线网络设备通过发射波束1和发射波束2在不同的时隙上依次发射。
参见图11所示的装置40,假设当前可配的接收波束为接收波束a、接收波束b以及接收波束c,可以用于接收来自该无线网络设备的SSB1和SSB2。为了获取更好的通信质量,无线网络装置40配置接收波束集合,以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基带子系统430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包括接收波束a、接收波束b和接收波束集合c,记作Φ={a,b,c},用于接收服务小区的SSB以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具体地,可以通过基带子系统430调节射频接收电路参数或选择一条或多条相应的射频接收电路以实现配置接收波束集合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
例如,在一个同步信号突发集发射周期,基带子系统430可以通过调节射频子系统中的移相器参数(例如,移相器权值),以调整接收波束方向为接收波束a的方向,通过天线模块410接收来自无线网络设备的SSB1和SSB2。由天线模块410发送至射频子系统420内,由射频子系统42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降噪、放大等处理,将该射频信号降频至基带信号以供基带子系统430进行处理。基带子系统43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测量、计算等操作,获得相应计算结果。在下两个同步信号突发集发射周期,依次配置接收波束b、接收波束c来接收无线网络设备的SSB1和SSB2,具体的实施方式同接收波束a的配置。这里,测量结果包括RSRP,单位为分贝毫瓦(dBm)。对应的计算结果可以存储在基带子系统430中的第二存储器432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表在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据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数组、队列、容器、栈、线性表、指针、链表、树、图、结构体、类、堆、散列表或哈希表等。
参见表1所示的测量结果,对于第一轮测量,基带子系统430确定波束对链接1a对应的测量结果RSRP取值最大,并且大于预定义上门限Γ1-80dBm。确定波束对链接1a为最优波束对链接,对应的接收波束a为最优接收波束。同理,根据第二轮、第三轮测量结果,基带子系统430确定接收波束a为最优接收波束。
因此,基带子系统430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只包括接收波束a,记作Φ′={a},用于接收服务小区的SSB。
基带子系统430内的计时器可以用于计算当前是否达到预定义调度时长门限,当达到预定义调度时长门限时,重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a,b,c},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进入新一轮的测量调度,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或者,还可以通过基带子系统430内的计数器用于计算当前是否达到预定义调度轮次门限,当达到预定义调度轮次门限时,重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a,b,c},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进入新一轮的测量调度,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或者,还可以通过装置40的传感器监测当前装置40的运动状态,并发送至基带子系统430。当基带子系统确定当前装置40的运动状态改变时,重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a,b,c},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进入新一轮的测量调度,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或者,还可以通过基带子系统430判断当前接收波束a所对应连续多次测量结果均小于预定义下门限Γ2,重配置接收波束集合Φ={a,b,c},以接收服务小区的SSB进入新一轮的测量调度,确定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应理解,配置接收波束集合的方法还有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
可选的,基带子系统430通过调节用于计算的天线阵元权重,以调整接收波束方向。采用这种实施方式的装置设计方法,自由度更高。
可选的,基带子系统430通过调节用于计算的天线阵元权重和射频子系统420中的移相器参数(例如,移相器权值),以调整接收波束方向。采用这种实施方式的装置设计方法,可以降低结构复杂度的同时减少移相器数量,降低成本,提高自由度。
或者,基带子系统430通过选择一条或多条射频通道,以调整接收波束方向。采用这种实施方式的装置设计方法,可以降低结构复杂度的同时减少移相器数量,降低成本,提高自由度。
采用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测量次数和每轮测量时长,降低功耗,提高待机时长。并且,可选的,通过调节移相器参数来调整接收波束方向,实现简单,成本和功耗相对较低;可选的,通过调节天线阵元权重来调整接收波束方向,自由度更高;可选的,通过调节移相器参数和通信阵元权值来调整接收波束方向,可以降低结构复杂度的同时减少移相器数量,降低成本,提高自由度。
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表示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仅限于字面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字面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提到的“耦合”一词,用于表达不同组件之间的互通或互相作用,可以包括直接相连或通过其他组件间接相连。
本申请中,处理器,是指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器件或电路,可称为芯片或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微处理器。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个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中。其中,基带处理器也可以称作调制解调器(Modem)。
存储器,是指具有数据或信息存储能力的器件或电路,并可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该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等)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电、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和磁带;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也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以上该,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
通过所述最优接收波束接收所述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
在所述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再进行接收波束跟踪或在所述第一接收波束中进行接收波束跟踪,所述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所述第一接收波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更新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经过预定义的时长后,重配置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所述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接收波束和所述第二接收波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更新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低于度量下门限时,重配置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所述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接收波束和所述第二接收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基于同步信号块的测量的层1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更新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重配置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所述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接收波束和所述第二接收波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以确定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重配置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中,重新确定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包括:
一个非连续接收DRX周期内,在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包括:
连续多个非连续接收DRX周期内,在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处于空闲态或去激活态,所述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包括所述服务小区的寻呼消息。
11.一种用于终端的波束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其中,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最优接收波束接收所述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接收波束被连续多次确定为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时,更新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再进行接收波束跟踪或在所述第一接收波束中进行接收波束跟踪,所述服务小区的更新的接收波束集合只包括所述第一接收波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设置预定义的时长,并在经过所述预定义的时长后,重配置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所述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接收波束和所述第二接收波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并在所述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低于度量下门限时,重配置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所述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接收波束和所述第二接收波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信号度量包括:基于同步信号块的测量的层1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重配置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所述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接收波束和所述第二接收波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包括传感器;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以确定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服务小区的重配置的接收波束集合中,重新确定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一个非连续接收DRX周期内,在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连续多个非连续接收DRX周期内,在所述服务小区的接收波束集合中确定一次所述服务小区的最优接收波束。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处于空闲态或去激活态,所述服务小区的下行消息包括所述服务小区的寻呼消息。
21.一种用于终端的波束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使得所述终端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22.一种用于终端的波束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与接口电路,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使得所述终端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86815.2A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1615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0498.5A CN115955718A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14619 WO2020093323A1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30498.5A Division CN115955718A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5857A CN111615857A (zh) 2020-09-01
CN111615857B true CN111615857B (zh) 2023-01-13

Family

ID=706113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6815.2A Active CN111615857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2310030498.5A Pending CN115955718A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30498.5A Pending CN115955718A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1615857B (zh)
WO (1) WO20200933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215133A1 (en) * 2021-02-10 2022-04-01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RADIO RADIATION SELECTION FOR CELLULAR ACCESS NODES
CN114006642B (zh) * 2021-11-02 2024-02-27 中国星网网络应用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波束搜索方法、终端及卫星通信系统
EP4243296A1 (en) * 2022-03-07 2023-09-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Hybrid beamform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312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7872265A (zh) * 2016-09-28 2018-04-0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跟踪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02182A (zh) * 2016-04-01 2018-10-23 英特尔Ip公司 混合开环和闭环波束形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1608B2 (en) * 2001-11-05 2004-08-03 The Boeing Company Link tracking with a phased array antenna in a TDMA network
US8630677B2 (en) * 2011-07-15 2014-0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tributed beam selection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CN105812035B (zh) * 2014-12-31 202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级波束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7888245B (zh) * 2016-09-30 2020-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基站及移动终端
CN107994936B (zh) * 2016-10-27 2021-03-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下行波束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2182A (zh) * 2016-04-01 2018-10-23 英特尔Ip公司 混合开环和闭环波束形成
CN107872265A (zh) * 2016-09-28 2018-04-0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跟踪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9312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5857A (zh) 2020-09-01
WO2020093323A1 (zh) 2020-05-14
CN115955718A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16905B1 (en) Cell re-selection measurement window in new radio
US11197338B2 (en) Power saving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1713131B (zh) 一种移动性测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496935B2 (en) Cel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463105B (zh) 实现软组合的隐式系统信息(si)内容变化
JP5406939B2 (ja) 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ブセル測定手順
CN112020872A (zh) 用于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测量松弛的电子装置和方法
CN106105330B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及网络节点
CN111294891B (zh) 一种天线面板及波束的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13316233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1615857B (zh)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543193B (zh) 一种放松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892770A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20220124722A1 (en) Bwp switc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684733A (zh) 基于urllc中的可靠性和延迟预算的用于comp的群集集合确定
EP3501205B1 (en) Uplink measurement 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CN116095794A (zh) 通信网络中终端设备的唤醒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5643A (zh) 无线资源管理测量方法与装置
WO2019114963A1 (en) Processing device for beam tracking during off-durations of the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ode
US106527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CN112291849A (zh) 无线网络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108746A1 (en) Network controlled measurement chain for enabling low energy consumption
WO2023097483A1 (zh) 获取测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6367218A (zh) 一种干扰协同方法、相关设备和装置及系统
CN115278787A (zh) 移动性管理的配置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