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4554B - 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4554B
CN111614554B CN202010428638.0A CN202010428638A CN111614554B CN 111614554 B CN111614554 B CN 111614554B CN 202010428638 A CN202010428638 A CN 202010428638A CN 111614554 B CN111614554 B CN 111614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r
route
server
main
main ro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86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14554A (zh
Inventor
毛燕艳
王东
张晖
陈静
伍军
韩晔
刘源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286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4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4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4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14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4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当所述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二主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三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即本发明示例通过获取中间链路状态,当中间链路状态故障时,切换业务流量至别的路由上,保证了业务流量传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高了业务可靠性。

Description

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用户设备通常都要求接入双网关(即主、备路由),网关之间运行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irtual RouterRedundancy Protocol,简称VRRP),在该协议中,当主用路由设备出现故障时,备用路由设备能够及时接管转发业务,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现有技术中,只有当主用路由链路出现故障,或者主用路由设备关机的情况下,才会触发主备切换,而当主、备路由设备之间的中间链路出现故障或丢包的情况下,主用路由器无法感知故障,此时无法保证业务流量传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由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多路由网络架构中的控制路由器,所述控制路由器包括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所述多路由网络架构包括服务器、所述第一路由器、所述第二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以及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为第一主路由,所述第二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当所述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二主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三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包括:通过第一路由器配置以服务器为目的地址的第二主路由;控制所述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三路由器转发所述第二主路由给第四路由器,以使所述第四路由器学习所述第二主路由,实现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路由网络架构还包括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一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所述第二路由器通过第二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监测到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且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执行所述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的步骤。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第一路由器配置以服务器为目的地址的第二主路由之前,还包括:更新第一路由器中所存储的地址解析协议表,并获取更新后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的服务器地址作为所述目的地址。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经由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为第三主路由,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三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之前,还包括:获取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正常状态,执行所述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将第三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一备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一备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四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二路由器为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备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二备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二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备路由上的下一跳。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通过测试脚本实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路由网络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控制设备和多路由网络,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所述多路由网络包括服务器、所述第一路由器、所述第二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以及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为第一主路由,所述第二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多路由网络架构中的控制路由器,所述控制路由器包括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所述多路由网络架构包括服务器、所述第一路由器、所述第二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以及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为第一主路由,所述第二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当所述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二主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三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即本发明示例通过获取中间链路状态,当中间链路状态故障时,切换业务流量至别的路由上,保证了业务流量传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高了业务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基于的一种多路由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路由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路由切换后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路由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基于的另一种多路由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路由切换后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路由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再一种路由切换后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统一外呼平台系统架构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路由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示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示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示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用户设备通常都要求接入双网关(即主、备用路由器),网关之间运行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irtual RouterRedundancy Protocol,简称VRRP),在该协议中,当主用路由器出现故障时,备用路由器能够及时接管转发业务,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图1为本发明所基于的一种多路由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的其中一种多路由网络架构可包括第一路由器1,第二路由器2,第三路由器3、第四路由器4、服务器5以及若干个终端设备6,其中,第一路由器1和第二路由器2作为服务器5的双网关分别与服务器5连接(以第一路由器1为主用路由器,第二路由器2为备用路由器为例),第一路由器1上联至第三路由器3,第二路由器上联至第四路由器4,第三路由器3和第四路由器4再通过互联网实现与各终端设备6的互通。
在图1所示的多路由网络架构中,当各链路状态(见图1中实线部分)正常的情况下,若干个终端设备6可根据网段的不同分别通过两条主路由达到服务器5,其中一条主路由为:终端设备6->第四路由器4->第二路由器2->第一路由器1->服务器5,称之为第一主路由;另外一条主路由为:终端设备6->第三路由器3->第一路由器1->服务器5,称之为第三主路由。可见在主用路由器正常的情况下,终端设备6将通过主用路由器,即第一路由器1接入到服务器5中。
现有技术中,采用VRRP机制,当监测到主路由链路出现故障,或者主用路由器关机时,会触发主备切换,即终端设备6将会通过第二路由器2(备用路由器)接入到服务器5中。但当主、备用路由器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或丢包时,主用路由器无法感知故障,无法保证通过第一主路由的业务流量传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在于,实时监测主、备用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当主、备用路由器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时,切换路由以避免业务流量从主备之间链路通过,从而提高业务流量传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图1中的第一路由器1和第二路由器2可用于执行下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路由切换方法,以实现路由切换。
第一方面,本发明示例提供了一种路由切换方法,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路由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路由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的执行主体为如图1所示的多路由网络架构中的控制路由器,所述控制路由器包括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所述多路由网络架构包括服务器、所述第一路由器、所述第二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以及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为第一主路由,所述第二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
具体来说,可以实时监控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优选的,可实时监控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互联端口的状态,根据互联端口的状态确定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
步骤102、当所述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
其中,所述第二主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三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
具体来说,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路由切换后示意图(图3中省去了第三主路由)。首先如图1所示,在各链路正常状态下,部分业务流量会选择第一主路由:终端设备6->第四路由器4->第二路由器2->第一路由器1->服务器5,当监测到第一路由器1和第二路由器2出现故障(即主备用路由器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时,会控制原本选择第一主路由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终端设备6->第四路由器4->第三路由器3->第一路由器1->服务器5,参考图3所示,也就是说,将第四路由器4的下一跳路由由第二路由器2变更为第三路由器3,从而保障了业务流量不经过故障链路,保障了业务流量传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了网络可靠性。
作为可选示例,步骤102包括:通过第一路由器配置以服务器为目的地址的第二主路由;控制所述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三路由器转发所述第二主路由给第四路由器,以使所述第四路由器学习所述第二主路由,实现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
具体来说,当监测出主、备用路由器之间链路故障后,可以在第一路由器(即主用路由器)配置以服务器为目的地址的静态路由,即上述第二主路由,然后引入动态路由协议,第一路由器通告静态路由给第三路由器,第三路由器通告静态路由给第四路由器,以使第四路由器学习静态路由,从而实现通过第四路由器的业务流量能够横穿至第三路由器上,进而到达服务器。
作为可选示例,所述通过第一路由器配置以服务器为目的地址的第二主路由之前,还包括:更新第一路由器中所存储的地址解析协议表,并获取更新后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的服务器地址作为所述目的地址。
具体来说,每个路由器上均存储有地址解析协议表,地址解析协议表包括了所需访问目的设备的地址,另外地址解析协议表采用了老化机制,因此在监测到主备用路由器之间链路故障后,首先更新地址解析协议表,以去除无效的目的地址,然后获取有效的服务器地址,并配置以服务器为目的地址的静态路由,即第二主路由。
作为可选示例,上述方法通过测试脚本实现。具体来说,多路由网络架构中的控制路由器,即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均支持开放可编程,即控制路由器提供统一的应用程序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来开放系统,使得系统具备可编程能力,可以运行第三方应用程序。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可采用跨平台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python编写测试脚本,并部署到控制路由器上,运行所述测试脚本,实现上述方法;即通过python测试脚本控制网络路由,动态智能监测链路状态实现路由自动切换。
本发明示例提供的路由切换方法,通过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当所述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二主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三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即本发明示例通过获取主、备用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并当链路状态故障时,将业务流量切换至别的路由,有效保障业务流量传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进而提高网络可靠性。
结合前述的各实现方式,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路由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多路由网络架构还包括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一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所述第二路由器通过第二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如图4所示,该路由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状态,并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
步骤202、当监测到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且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
其中,所述第二主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三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
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202中“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1中的“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实现路由切换的前提条件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只有当监测到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且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才执行所述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的步骤。
具体来说,图5为本发明所基于的另一种多路由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所基于的其中一种多路由网络架构包括:第一路由器1,第二路由器2,第三路由器3、第四路由器4、服务器5以及若干个终端设备6,还包括第一交换机7和第二交换机8;其中,第一路由器1通过第一交换机7与服务器5连接,第二路由器2通过第二交换机8与服务器5连接,第一路由器1上联至第三路由器3,第二路由器上联至第四路由器4,第三路由器3和第四路由器4再通过互联网与各终端设备6连接。在图5所示的多路由网络架构中,当各链路状态(图5中实线部分)正常的情况下,终端设备6可通过两条主路由达到服务器5,其中一条主路由为:终端设备6->第三路由器3->第一路由器1->第一交换机7->服务器5,另外一条主路由为:终端设备6->第四路由器4->第二路由器2->第一路由器1->第一交换机7->服务器5。
本实施方式中,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路由切换后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监测到第一交换机7和第二交换机8之间的链路状态故障,且第一路由器1和第二路由器2之间的链路故障时,才会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即将第四路由器4的下一跳路由由第二路由器2变更过为第三路由器3,进而将业务流量通过第一路由器1到达服务器5。而当第一交换机7和第二交换机8之间的链路状态正常,仅第一路由器1和第二路由器2之间的链路故障时,第一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可以通过第一交换机7和第二交换机8之间的链路到达服务器5,即路由如下:终端设备6->第四路由器4->第二路由器2->第二交换机8->第一交换机7->服务器5。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当监测到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且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执行所述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的步骤;即本发明示例通过获取交换机之间链路状态,以及主、备用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并当两个链路状态均故障时,将业务流量切换至别的路由,有效保障业务流量传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进而提高网络可靠性。
结合前述的各实现方式,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路由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终端设备6经由第三路由器3、第一路由器1到所述服务器5的路由为第三主路由,所述第一路由器1为所述第三路由器3在所述第三主路由上的下一跳;如图7所示,该路由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
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正常状态,执行步骤302;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执行步骤304。
步骤302、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
步骤303、当所述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
其中,所述第二主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三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
步骤304、将第三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一备路由上。
其中,所述第一备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四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二路由器为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
作为可选示例,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305。
步骤305、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备路由上。
其中,所述第二备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二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备路由上的下一跳。
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302、步骤303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1、步骤102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考虑到若主路由链路出现故障时,如何进一步提高网络可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正常状态,执行所述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将第三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一备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一备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四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二路由器为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再一种路由切换后示意图。首先参考图1可知,当各链路状态正常时,业务流通过第一主路由、第三主路由到达服务器5,在监测到第一路由器1的下联链路,即第一路由器1和服务器5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时,需要将第三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一备路由上,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备路由上,即进行主备切换,参考图8可知,第一备路由为:终端设备6->第三路由器3->第一路由器1->第二路由器2->服务器5,第二备路由为:终端设备6->第四路由器4->第二路由器2->服务器5,可见切换后的业务流量将通过第二路由器2,即备用路由器到达服务器5。
需要说明的是,只需监测第一路由器的下联链路状态,即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而无需监测第一路由器的上联链路状态,因为当第一路由器的上联链路出现故障时,第三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会通过第三路由器和第四路由器之间的链路到达第二路由器,进而达到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即路由如下:终端设备6->第三路由器3->第四路由器4->第二路由器2->第一路由器1->服务器5,不需要切换主备路由。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通过获取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正常状态,执行所述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将第三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一备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一备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四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二路由器为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即当主用路由器下联链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主备切换,提高网络可靠性。
以电信运营商的统一外呼平台系统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统一外呼平台系统架构图,如图9所示,统一外呼平台系统架构图可包括统一外呼服务器5、第一交换机7、第二交换机8、主用路由器1、备用路由器2、透明模式的防火墙9、第三路由器3以及第四路由器4,第三路由器3和第四路由器4通过互联网与各省坐席,即终端设备6互通。在执行本方法时,用户可以在本地制作Python测试脚本,并上传Python测试脚本到主用路由器1和备用路由器2上,安装Python测试脚本,并运行测试脚本,从而实现实时监测主备路由器之间的链路、两台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当主备路由器之间的链路、两台交换机之间的链路正常时,业务流量走向可参考图5所示,当监测到两条链路质量差或者故障时,主、被路由器可以感知该故障,并及时调整路由如图9所示,更改业务流量的走向,从而保证业务传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另外,在安装Python测试脚本,需要配置该脚本的维护助手,注册Python脚本中的订阅事件,当用户设定的触发条件满足时,就自动执行Python脚本中的工作事件。当用户需要更新已经安装过的Python脚本,需要先卸载该Python脚本,才能重新安装,而关联到维护助手上的脚本不能直接卸载,必须在删除配置的维护助手后,脚本才能被卸载。如果Python脚本中订阅阶段的内容有误,路由器会提示错误,指出错误所在位置,用户需要修改正确Python脚本中订阅阶段的内容后,重新上传脚本,并安装。配置维护助手成功注册订阅事件后,如果Python脚本没有错误,则在满足触发条件时,路由器执行Python脚本中的工作事件,运行成功;如果Python脚本存在错误,则无法触发执行Python脚本,用户需要修改正确Python脚本后,重新上传脚本,并安装。
第二方面,本发明示例提供了一种路由切换装置,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路由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该路由切换装置可以为部署在路由器上的程序软件。
如图10所示,该路由切换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切换模块20,用于当所述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二主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三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模块20,具体用于:通过第一路由器配置以服务器为目的地址的第二主路由;控制所述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三路由器转发所述第二主路由给第四路由器,以使所述第四路由器学习所述第二主路由,实现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模块20,具体用于:当监测到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且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执行所述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的步骤。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模块20,还用于:更新第一路由器中所存储的地址解析协议表,并获取更新后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的服务器地址作为所述目的地址。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所述切换模块20,用于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正常状态,执行所述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将第三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一备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一备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四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二路由器为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模块20,还用于: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备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二备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二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备路由上的下一跳。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路由切换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以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前述方法示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路由切换装置,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二主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三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即本发明示例通过获取主、备用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并当链路状态故障时,将业务流量切换至别的路由,有效保障业务流量传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进而提高网络可靠性。
第三方面,本发明示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执行所述存储器11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执行如上的路由切换方法,其中,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通过总线1103连接。
处理器11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路由网络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控制设备和多路由网络,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所述多路由网络包括服务器、所述第一路由器、所述第二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以及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为第一主路由,所述第二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多路由网络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以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前述方法示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路由切换方法。
上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设备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路由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多路由网络架构中的控制路由器,所述控制路由器包括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所述多路由网络架构包括服务器、所述第一路由器、所述第二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以及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为第一主路由,所述第二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多路由网络架构还包括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一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所述第二路由器通过第二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
当监测到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且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二主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三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二主路由上的下一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包括:
通过第一路由器配置以服务器为目的地址的第二主路由;
控制所述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三路由器转发所述第二主路由给第四路由器,以使所述第四路由器学习所述第二主路由,实现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主路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路由器配置以服务器为目的地址的第二主路由之前,还包括:
更新第一路由器中所存储的地址解析协议表,并获取更新后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的服务器地址作为所述目的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经由第三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为第三主路由,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三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
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正常状态,执行所述获取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
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将第三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一备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一备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四路由器为所述第三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二路由器为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备路由上的下一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一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为故障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主路由上的业务流量切换到第二备路由上;其中,所述第二备路由为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所述第二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二备路由上的下一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测试脚本实现。
7.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多路由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设备和多路由网络,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所述多路由网络包括服务器、所述第一路由器、所述第二路由器、第三路由器、第四路由器以及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经由第四路由器、第二路由器、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服务器的路由为第一主路由,所述第二路由器为所述第四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所述第一路由器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所述第一主路由上的下一跳。
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428638.0A 2020-05-20 2020-05-20 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14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8638.0A CN111614554B (zh) 2020-05-20 2020-05-20 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8638.0A CN111614554B (zh) 2020-05-20 2020-05-20 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4554A CN111614554A (zh) 2020-09-01
CN111614554B true CN111614554B (zh) 2022-02-01

Family

ID=72198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8638.0A Active CN111614554B (zh) 2020-05-20 2020-05-20 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45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3091B (zh) * 2020-11-05 2022-11-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路由系统、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5848A (zh) * 2009-09-04 2010-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53464A (zh) * 2010-01-22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收敛方法、运营商边缘设备及虚拟专用网系统
CN102187628A (zh) * 2011-04-29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更新方法及路由器
CN102368860A (zh) * 2011-08-23 2012-03-07 李秀川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560955A (zh) * 2013-10-24 2014-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冗余设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4907B2 (ja) * 2006-04-28 2012-03-2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レーブ機器
CN101355486A (zh) * 2007-07-23 2009-01-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路由切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651630A (zh) * 2009-09-29 2010-02-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链路故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215143B (zh) * 2010-04-12 2014-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故障检测方法和路由设备
CN103297257B (zh) * 2012-02-27 2016-10-19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冗余网络的实现方法
CN104767680B (zh) * 2015-04-15 2018-05-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快速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91806B (zh) * 2015-09-29 2019-04-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347032B (zh) * 2016-05-05 2019-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259325B (zh) * 2016-12-29 2021-07-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维护方法和路由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5848A (zh) * 2009-09-04 2010-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53464A (zh) * 2010-01-22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收敛方法、运营商边缘设备及虚拟专用网系统
CN102187628A (zh) * 2011-04-29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更新方法及路由器
CN102368860A (zh) * 2011-08-23 2012-03-07 李秀川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560955A (zh) * 2013-10-24 2014-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冗余设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4554A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8005B2 (en) Hitless software upgrades
US1124974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updating a network element
US7463579B2 (en) Routed split multilink trunking
US7769886B2 (en) Application based active-active data center network using route health injection and IGP
US9661112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rver virtualization assistance
CN105743692B (zh) 用于应用管理的基于策略的框架
US7609619B2 (en) Active-active data center using RHI, BGP, and IGP anycast for disaster recovery and load distribution
US20140269254A1 (en) Virtual router upgrade via graceful restart
US7430735B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a software upgrade in a network node
CN111614554B (zh) 路由切换方法、控制设备、多路由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337118B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isco 11.3(1) Caveats
CN113992571A (zh) Sdn网络中多路径业务收敛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sco Configuring Redundancy
Cisco Release Notes for Catalyst 6000 Family Multilayer Switch Module Cisco IOS Release 12.0(16)W5(21c)
Cisco Configuring Redundancy
US20220124022A1 (en) Reducing packet drops during a switch restart
Cisco Configuring Redundancy
Cisco Error Messages
Cisco Access and Communication Servers Release Notes for Cisco IOS Release 10.2
Cisco Error Messages
Cisco Error Messages
Cisco Error Messages
Cisco Error Messages
Cisco Miscellaneous Error Messa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