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3854A -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3854A
CN111613854A CN202010442069.5A CN202010442069A CN111613854A CN 111613854 A CN111613854 A CN 111613854A CN 202010442069 A CN202010442069 A CN 202010442069A CN 111613854 A CN111613854 A CN 111613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eating
tab
positive
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20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420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38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3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38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4660 priority patent/WO202123334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eversible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e.g. NTC, PTC or bimet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cells, e.g. by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4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located inside the innermost case of the cells, e.g. mandrels, electrodes or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该电池包括正极耳、负极耳、正极加热极耳、负极加热极耳和加热电路,所述正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加热极耳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片连接,所述正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正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加热电路连接;所述负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负极加热极耳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片连接,所述负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负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加热电路连接。可以通过电池内部的正负极片对电池进行加热,不需要增加其他外部加热装置,即可实现对电池的加热,以解决温度过低时电池寿命降低或充电速度较慢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即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其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由于锂电池的一些特性限制,使得其在充电时,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当环境温度较低时,锂离子的活性较低,此时如果采用常温下同样大小的电流进行充电,会在负极石墨上沉积金属锂,使得电池的寿命降低、膨胀率增加。因此,为保证电池的寿命,在低温条件下充电时需要减小充电电流,但是减小充电电流又会带来充电完成时间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以解决温度过低时电池寿命降低或充电速度较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正极耳、负极耳、正极加热极耳、负极加热极耳和加热电路,
所述正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加热极耳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片连接,所述正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正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加热电路连接;
所述负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负极加热极耳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片连接,所述负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负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加热电路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电路导通,以使充电电流通过电池的正极耳与正极加热极耳为所述电池的正极片加热,通过电池的负极耳和负极加热极耳为所述电池的负极片进行加热,且通过所述电池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在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电路断开,以使所述充电电流通过所述电池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池包括正极耳、负极耳、正极加热极耳、负极加热极耳和加热电路,通过在电池的正极片上添加正极加热极耳,在负极片上添加负极加热极耳,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电路通过正极耳与正极加热极耳对正极片加热,控制加热电路通过负极耳与负极加热极耳对负极片加热,也就是,可以通过电池内部的正负极片对电池进行加热,不需要增加其他外部加热装置,即可实现对电池的加热,在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内部加热既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又保证了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正极耳;2-负极耳;3-正极加热极耳;4-负极加热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该电池在低温环境下不需要外加加热装置,只需通过电池的正极加热极耳3、正极耳1、负极耳2和负极加热极耳4,就可以为电池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加热,不增加电池的体积,通过内部加热既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又保证了充电效率。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池包括:正极耳1、负极耳2、正极加热极耳3、负极加热极耳4和加热电路。
其中,正极耳1的第一端与正极加热极耳3的第一端均与电池的正极片连接,正极耳1的第二端与正极加热极耳3的第二端分别与加热电路连接;负极耳2的第一端与负极加热极耳4的第一端均与电池的负极片连接,负极耳2的第二端与负极加热极耳4的第二端分别与加热电路连接。
其中,加热电路用来为电池的正极片与负极片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池的正极片上添加正极加热极耳3,在负极片上添加负极加热极耳4,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电路通过正极耳1与正极加热极耳3对正极片加热,控制加热电路通过负极耳2与负极加热极耳4对负极片加热,也就是,可以通过电池内部的正负极片对电池进行加热,不需要增加其他外部加热装置,即可实现对电池的加热,在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内部加热既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又保证了充电效率。
具体地,正极片可以是铝箔,负极片可以是铜箔,正极片与负极片还可以是其他材料的极片,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为电池正、负电极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进行加热,进而加热电池,也就是在正极片上连接正极加热极耳3,在负极片上连接负极加热极耳4,当电池温度较低时,开启正极加热极耳3和正极耳1之间的加热电路,加热正极片,同时,开启负极加热极耳4和负极耳2之间的加热电路,加热负极片,可以利用电池内部的正负极片加热电池,由于正负极片与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紧密接触,加热过程中能够使电池内部的温度受热更加均匀,延长电池的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热电路可以为一个电路,同时为正极片和负极片加热,加热电路也可以为两个电路,即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
具体地,第一加热模块分别与正极耳1的第二端和正极加热极耳3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加热正极片;第二加热模块分别与负极耳2的第二端和负极加热极耳4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加热负极片。
也就是,可以通过两个加热模块分别对正负极片进行加热,使得对正负极的加热更加均匀,进而使得电池内部的温度受热更加均匀,延长电池的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模块可以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二加热模块可以包括第二限流电阻。
在加热电路中增加限流电阻,可以避免加热电流过大,电池内部温度过高以损坏电池,可以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热电路可以包括:开关电路,正极耳的第二端与正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负极耳的第二端与负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电路用于控制加热电路的导通和断开。
具体地,开关电路可以是一个开关,以用于在加热电路为一个电路时,控制加热电路的导通和断开。开关电路也可以为两个开关,以用于在加热电路为两个电路即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时,分别控制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的与正负极片的导通和断开。
也就是,通过一个开关来直接控制加热电路,可以使得控制更为方便,通过两个开关分别控制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可以精确的控制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加热,使得电池内部受热更加均匀。
值得说明的是,开关的具体位置可以是在第一加热模块和正极耳之间,也可以是在第一加热模块和正极加热极耳之间,还可以是其他位置,本发明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正极耳1的第一端与正极片的一端连接,正极加热极耳3的第一端与正极片上背离正极耳1的一端连接。
也就是,正极耳1与正极加热极耳3分别位于正极片的两端,这样可以增加正极片的受热面积,使得电池的升温更快,同时受热更为均匀,不会缩短电池寿命,也不影响电池能量密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负极耳2的第一端与负极片连接,负极加热极耳4的第一端与负极片上背离负极耳2的一端连接。
也就是,负极耳2与负极加热极耳4分别位于负极片的两端,这样可以增加负极片的受热面积,使得电池的升温更快,同时受热更为均匀,不会缩短电池寿命,也不影响电池能量密度。
本发明中的电池具有电池管理系统,以使在接收到相应的信号时,控制加热电路的断开或闭合。从而可以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控制加热电路开启,当电池的温度达到一定值后控制加热电路断开,使得电池的性能更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的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电池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电路导通,以使充电电流通过电池的正极耳与正极加热极耳为电池的正极片加热,通过电池的负极耳与负极加热极耳为电池的负极片加热,且通过所述电池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对电池进行充电。
S102、在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电路断开,以使充电电流通过电池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环境温度的高低,来确定是为电池边加热边充电还是直接为电池充电,当电池温度较低时,开启正极加热极耳和正极耳之间的加热电路,加热正极片,同时,开启负极加热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加热电路,加热负极片,然后通过正极耳与负极耳对电池进行充电,可以利用电池内部的正负极片加热电池,由于正负极片与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紧密接触,加热过程中能够使电池内部的温度受热更加均匀,延长电池的寿命。
具体地,控制加热电路导通,以使充电电流通过电池的正极耳与正极加热极耳为电池的正极片加热,通过电池的负极耳与负极加热极耳为电池的负极片加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加热电路的第一加热模块导通,以使充电电流通过电池的正极耳与正极加热极耳为电池的正极片加热;
控制加热电路的第二加热模块导通,以使充电电流通过电池的负极耳和负极加热极耳为电池的负极片加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分别控制两个加热模块的导通,来分别对正负极片进行加热,可以精准的控制两个极片的温度,以使得电池内部的温度受热更加均匀,延长电池的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加热电路导通,可以包括:控制加热电路的开关电路导通;控制加热电路断开,可以包括:控制加热电路的开关断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加热电路中设置开关电路,以使得在电池内部需要加热时使得开关电路导通,在不需要加热时断开开关电路,可以更加方便的控制加热电路的工作,避免电池内部加热的温度过高,减短电池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电池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电路断开;通过电池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对电池进行充电。
也就是,对电池加热的情况下,若是检测到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则停止对电池的加热,只对电池进行充电,可以保证电池在寒冷的条件下,还是可以以正常充电的电流进行充电,既不影响充电效率,又可以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不会缩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池。
本发明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功能已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4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3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301、网络模块302、音频输出单元303、输入单元304、传感器305、显示单元306、用户输入单元307、接口单元308、存储器309、处理器310、以及电源3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310,用于:
在检测到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电路导通,以使充电电流通过电池的正极耳与正极加热极耳为所述电池的正极片加热,通过电池的负极耳和负极加热极耳为所述电池的负极片加热,且通过所述电池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在检测到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电路断开,以使所述充电电流通过所述电池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的高低,来确定为电池边加热边充电还是直接为电池充电,当电池温度较低时,开启正极加热极耳和正极耳之间的加热电路,加热正极片,同时,开启负极加热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加热电路,加热负极片,然后通过正极耳与负极耳对电池进行充电,可以利用电池内部的正负极片加热电池,由于正负极片与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紧密接触,加热过程中能够使电池内部的温度受热更加均匀,延长电池的寿命。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3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3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3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3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电子设备通过网络模块3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303可以将射频单元301或网络模块3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3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303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3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3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3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3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3041和麦克风3042,图形处理器3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306上。经图形处理器3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3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301或网络模块302进行发送。麦克风3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3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电子设备3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3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3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3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3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3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306可包括显示面板3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3061。
用户输入单元3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307包括触控面板3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3072。触控面板3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3071上或在触控面板3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3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310,接收处理器3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3071。除了触控面板3071,用户输入单元3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3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3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3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3061上,当触控面板3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3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3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4中,触控面板3071与显示面板3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3071与显示面板3061集成而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308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3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3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3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3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3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3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310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9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3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0中。
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3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3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电子设备3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09,存储在存储器3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10执行时实现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耳、负极耳、正极加热极耳、负极加热极耳和加热电路,
所述正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加热极耳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片连接,所述正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正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加热电路连接;
所述负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负极加热极耳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片连接,所述负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负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加热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包括: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
所述第一加热模块分别与所述正极耳的第二端和所述正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二加热模块分别与所述负极耳的第二端和所述负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包括:开关电路,所述正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正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负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负极加热极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片的一端连接,所述正极加热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片上背离所述正极耳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负极片的一端连接,所述负极加热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负极片上背离所述负极耳的一端连接。
6.一种电池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电路导通,以使充电电流通过电池的正极耳与正极加热极耳为所述电池的正极片加热,通过电池的负极耳和负极加热极耳为所述电池的负极片加热,且通过所述电池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在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电路断开,以使所述充电电流通过所述电池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加热电路导通,以使充电电流通过电池的正极耳与正极加热极耳为所述电池的正极片加热,通过电池的负极耳和负极加热极耳为所述电池的负极片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电路的第一加热模块导通,以使充电电流通过电池的正极耳与正极加热极耳为所述电池的正极片加热;
控制所述加热电路的第二加热模块导通,以使充电电流通过电池的负极耳和负极加热极耳为所述电池的负极片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加热电路导通,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电路的开关电路导通;
所述控制所述加热电路断开,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电路的开关电路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电路断开;
通过所述电池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池。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2.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442069.5A 2020-05-22 2020-05-22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6138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2069.5A CN111613854A (zh) 2020-05-22 2020-05-22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PCT/CN2021/094660 WO2021233345A1 (zh) 2020-05-22 2021-05-19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2069.5A CN111613854A (zh) 2020-05-22 2020-05-22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3854A true CN111613854A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05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2069.5A Pending CN111613854A (zh) 2020-05-22 2020-05-22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3854A (zh)
WO (1) WO202123334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345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782811A (zh) * 2021-09-13 2021-12-1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电设备及电化学装置的加热方法
WO2023109405A1 (zh) * 2021-12-14 2023-06-2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WO2024046412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用电设备和车辆
WO2024055908A1 (zh) * 2022-09-15 2024-03-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9534A (zh) * 2022-03-31 2022-07-05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和用电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88025A1 (en) * 2014-04-07 2015-10-08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06785233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结构的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以及电池系统
CN106960990A (zh) * 2017-04-26 2017-07-1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8352497U (zh) * 2018-03-27 2019-01-08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自加热功能的固态电池
CN109904460A (zh) * 2017-06-28 2019-06-18 湖南妙盛汽车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10277607A (zh) * 2019-06-29 2019-09-2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加热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957539A (zh) * 2018-09-27 2020-04-03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加热式双极性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0856B (zh) * 2016-04-11 2019-04-12 江苏宇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柱锂电池盖板
CN106684458B (zh) * 2017-01-22 2019-09-17 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善低温充放电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13854A (zh) * 2020-05-22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88025A1 (en) * 2014-04-07 2015-10-08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06785233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结构的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以及电池系统
CN106960990A (zh) * 2017-04-26 2017-07-1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9904460A (zh) * 2017-06-28 2019-06-18 湖南妙盛汽车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8352497U (zh) * 2018-03-27 2019-01-08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自加热功能的固态电池
CN110957539A (zh) * 2018-09-27 2020-04-03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加热式双极性电池
CN110277607A (zh) * 2019-06-29 2019-09-2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加热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345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782811A (zh) * 2021-09-13 2021-12-1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电设备及电化学装置的加热方法
CN113782811B (zh) * 2021-09-13 2023-02-2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电设备及电化学装置的加热方法
WO2023109405A1 (zh) * 2021-12-14 2023-06-2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WO2024046412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用电设备和车辆
WO2024055908A1 (zh) * 2022-09-15 2024-03-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3345A1 (zh)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3854A (zh) 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389640B (zh) 一种散热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067418B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2614481B1 (ko) 충전 제어 회로, 단말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CN108594120B (zh) 电池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63627B (zh) 一种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及电池自放电检测装置
CN110838748B (zh)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控制系统
CN109413726B (zh) 功耗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739394B (zh) 一种sar值的处理方法、移动终端
CN110399000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温控方法
CN109962514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834640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终端
CN107832032B (zh) 锁屏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888928B (zh) 一种终端及无线充电控制方法
CN110535211B (zh) 充电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95191B (zh) 一种小区重选控制方法及终端
US20190245362A1 (en) Charging Protec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Charger
CN110636641B (zh) 一种ca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和终端
CN111240451B (zh) 散热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90072B (zh) 终端省电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66171B (zh) 一种温升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210894629U (zh) 一种电量计组件和电子设备
EP3962223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0505378B (zh) 升降式摄像头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478378B (zh) 保护电路、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