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2117A - 触发标签、模块、装置、方法、触发式锁具及触发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发标签、模块、装置、方法、触发式锁具及触发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2117A
CN111612117A CN201910143298.4A CN201910143298A CN111612117A CN 111612117 A CN111612117 A CN 111612117A CN 201910143298 A CN201910143298 A CN 201910143298A CN 111612117 A CN111612117 A CN 111612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frequency signal
radio frequency
ta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32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永丽
王宏伟
孔祥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32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21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2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2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comprising at least a second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 in addition to a first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发标签、模块、装置、方法、触发式锁具及触发式设备,所述触发装置的触发标签包括第一天线及标签芯片,触发标签通过第一天线的电磁感应接收触发模块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标签芯片工作向触发模块发送第二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标签芯片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触发模块包括第二天线、读写模块和控制输出输入端,触发模块通过第二天线向外辐射电磁场,触发模块通过第二天线接收第二射频信号,由读写模块验证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控制输出输入端输出触发信号至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Description

触发标签、模块、装置、方法、触发式锁具及触发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射频触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触发标签、模块、装置、方法、触发式锁具及触发式设备。
背景技术
触发装置是目前自动控制领域普遍使用的一种信号触发传感装置,是自动控制领域实现精确控制的关键性元件,目前一般使用红外传感器触发、机械开关触发、金属反射板触发等触发方式进行触发。
但是,目前的触发方式却存在如下很多问题,一、适应性差,例如,红外传感器触发容易受各种热源、阳光源干扰;红外穿透力差,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测器接收;易受射频辐射的干扰,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有时造成短时失灵。二、可靠性差,例如,金属反射板触发方式金属反射板氧化或者反射面不光滑时,造成失灵。三、体积大,目前的触发装置体积普遍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靠性好、适应性强的触发标签、模块、装置、方法、触发式锁具及触发式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发标签,所述触发标签包括第一天线及标签芯片,所述触发标签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的电磁感应接收对应的触发模块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所述标签芯片工作并发送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用于所述触发模块进行校验后触发指定待触发装置。
其中,所述触发标签还包括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包括第一侧和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设有金属材料层。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呈对称形状,包括第一阻抗调节部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两侧的第一电感调节部,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的轮廓呈具有缺口的封闭曲线形状,所述标签芯片设置于所述缺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一电感调节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两侧的弧形电感环,所述弧形电感环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电感调节部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弧形电感环之间在一个末端连接,在另一个末端断开。
其中,每一所述弧形电感环所在圆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形状的内部。
其中,所述弧形电感环所在圆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形状的内部。
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电感调节部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弧形电感环对应所在圆的圆心之间间隔相等的第一设置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包括由两个弧线段、分别从所述弧线段的一端向外延伸的连接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弧线段的另一端之间的曲线段组成的面,所述缺口形成于所述弧线段具有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之间,所述曲线段包括与所述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尖端、分别与所述弧线段连接的两个第二尖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尖端和所述第二尖端之间的多条曲线。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发方法,包括:
触发标签通过第一天线的电磁感应接收对应的触发模块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
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装置中的触发芯片发送第二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用于所述触发模块进行校验后触发指定待触发装置。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第二天线、读写模块和控制输出输入端,所述触发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向外辐射电磁场,所述触发模块还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对应的触发标签发送的第二射频信号,由所述读写模块验证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中携带的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输出触发信号至指定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触发模块包括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一侧的主线路层及形成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的接地线路层,所述主线路层用于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和所述读写模块设置于所述接地线路层上。
其中,所述接地线路层和所述主线路层通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导电过孔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包括通用可编程I/O端口,所述读写模块通过所述通用可编程I/O端口输出触发信号至待触发装置。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发方法,包括:
触发模块通过第二天线向外发送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用于对应的触发标签接收后触发标签芯片工作并发送第二射频信号;
所述触发模块还通过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第二射频信号,并通过读写模块验证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中携带的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控制输出输入端输出触发信号至指定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发装置,包括如本公开实施例中任一所述触发标签和如本公开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触发模块。
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发方法,包括:
触发模块通过第二天线向外发送第一射频信号;
触发标签通过第一天线的电磁感应接收所述触发模块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标签芯片向所述触发模块发送第二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
所述触发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第二射频信号,并通过读写模块验证所述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控制输出输入端输出触发信号至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第七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发式锁具,包括锁具本体及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装置,其中,所述待触发装置为所述锁具本体,所述开锁触发装置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第八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发式设备,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式锁具、至少一侧具有开口的第一部分、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可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开口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标签芯片和所述触发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标签和触发模块,其中,所述触发标签包括第一天线及标签芯片,所述触发标签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的电磁感应接收所述触发模块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由于电磁感应是与第一天线和触发模块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的,当二者相对靠近的过程中,并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所述标签芯片向所述触发模块发送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这样,触发标签和触发模块共同提供了一种近距触发的方式,由于抗干扰性相对较强,使得这种触发方式适应性好。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第二天线、读写模块和控制输出输入端,所述触发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向外辐射电磁场,所述触发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由所述读写模块验证所述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输出触发信号至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由于会有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验证的过程,避免受到干扰信息时被误触发;触发信号通过排线发送,抗干扰能力强且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式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提供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另外,以下所提供的实施例是用于实施本公开的部分实施例,而非提供实施本公开的全部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的方式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方法或者装置不仅包括所明确记载的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实施方法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方法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关要素。
请参见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发标签1包括第一天线102及标签芯片101,所述触发标签1通过所述第一天线102的电磁感应接收对应的触发模块2(图8)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所述标签芯片工作并发送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101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用于所述触发模块2(图8)进行校验后触发指定待触发装置。
这里,可以是触发模块2(图8)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第一射频信号,所述触发标签1通过第一天线102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后,第一射频信号的一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第一射频信号的另一部分转换为触发指令,通过触发指令触发所述标签芯片提取存储的待校验信息,向所述触发模块2(图8)发送携带该待校验信息的第二射频信号。
所述第一天线102与所述标签芯片101电连接。
所述第一天线102可以为PCB板材天线,所述第一天线102可以为印制在PCB板上的金属带线,这种天线体积小,适合短距离的信号传输,适合应用在触发领域。
所述第一天线102可以为立体天线,所述第一天线102可以具有立体的空间结构,具有立体的空间结构的立体天线适合远距离传输,具有更长的传输距离。
所述待校验信息可以为二进制代码,所述待校验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两个字节。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标签1包括第一天线102及标签芯片101,所述触发标签1通过所述第一天线102的电磁感应接收对应的触发模块2(图8)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所述标签芯片工作并发送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101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用于所述触发模块2(图8)进行校验后触发指定待触发装置。这样,所述触发标签1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天线102接收第一射频信号并利用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电磁感应进行近距识别,在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通过第二射频信号将待校验信息发送给对应的触发模块2(图8)以实现近场射频触发,同时,由于会发出验证信息,对应有验证过程,能避免受到干扰信息时被误触发,可靠性高,且触发装置采用的是利用射频进行触发的技术,装置体积小、安装隐蔽且适应性强、干扰小、成本低。
请参见图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发标签1还包括标签本体3,所述标签本体3包括第一侧和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天线102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设有金属材料层5。
所述标签本体3的材质可以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覆铜板或聚对苯二甲酸类覆铜板,所述标签本体3的一面全部覆铜,另一面设置有所述第一天线102,所述覆铜层为金属材料层5。所述第一天线102所在一面可以靠近触发模块2(图8)。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靠近覆铜层的方向上基本没有辐射,一方面,覆铜层的设置使得信号传送的方向性更好,传输更可靠。另一方面,由于铜是金属,背面敷铜相当于在背面加了金属反射板,触发标签1的电磁场传播方向绝大部分只会是背着金属传播,不会向着敷铜面传播,这样其安装于任何金属材料上就不会大幅的改变其电气参数,使标签安装于任何金属的材料上,性能变化不大,谐振调整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标签本体3背向所述触发模块2(图8)的一侧设置有金属材料层5,可以确保信号的传送方向性更好、传输更可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本体3背向所述触发模块2(图8)的一侧也可以不设有所述金属材料层5。
请参见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天线102呈对称形状,包括第一阻抗调节部6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6两侧的第一电感调节部7,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6的轮廓呈具有缺口8的封闭曲线9形状,所述标签芯片101设置于所述缺口8的位置处,所述第一电感调节部7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阻抗部6两侧的弧形电感环,所述弧形电感环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电感调节部7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弧形电感环之间在一个末端连接,在另一个末端断开。
所述弧形电感环之间的相互间隔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选0.4mm。
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6由走线宽度可以为0.5mm的半圆环、两个连在一起的半片叶子以及与之垂直的一片叶子组成,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6的底端是所述标签芯片101封装位置,这样的结构一方面美观,一方面可以使电感增加。
可以在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6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第一电感调节部7,这个第一电感调节部7是由12个圆心位置相差0.4mm,半径相同的部分圆环连接而成,这样密布的12个电感环,一方面可以增加天线的电感,一方面可以增加天线的阻抗实部。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感调节部7还可以由任意设置的多个圆环构成,例如,10个、11个、13个或14个;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圆心位置的间隔可以设置为任一尺寸,例如,0.3mm、0.5mm、0.6mm。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2的布局可以使所述触发标签1实现很好的共轭匹配,在所需的频段形成很好的谐振,并且可形成定向的辐射图,使触发标签1安装于金属材料上受到的影响小。
请参见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每一所述弧形电感环所在圆的圆心10位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6所形成的封闭曲线9形状的内部。
所述电感环可以半径相同。
其中,所述弧形电感环所在圆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6所形成的封闭曲线9形状的内部。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2结构可形成定向的方向图,这是由于两边的电感环的圆心都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处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6内部,整个天线的场可表示为中间的第一阻抗调节部6与第一电感调节部7的场的叠加。不管是E面方向图还是H面方向图,天线的电磁场可表示为二者的叠加,最大合成总电磁场在Z方向,总的电磁场的平面波只沿着Z方向传播,形成沿Z方向传播的定向辐射图,其中,X、Y、Z代表坐标,Z坐标是与标签本体垂直的坐标。
请参见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每一所述第一电感调节部7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弧形电感环(例如第一电感环12和第二电感环13)对应所在圆的圆心之间间隔相等的第一设置距离。
所述第一设置距离可以设置在0.1mm~0.6mm之间。
请参见图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6包括由两个弧线段14、分别从所述弧线段14的一端向外延伸的连接段15以及连接于所述弧线段14的另一端之间的曲线段16组成的面,所述缺口8形成于所述弧线段14具有所述连接段15的一端之间,所述曲线段16包括与所述缺口8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尖端7、分别与所述弧线段14连接的两个第二尖端(18,19)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尖端17和所述第二尖端(18,19)之间的多条曲线。
本公开实施例中,天线的布局可以使触发标签1有很好的共轭匹配,在所需的频段形成很好的谐振,并且可形成定向的辐射图,使所述触发标签1安装于金属材料上影响小。
请参见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触发标签通过第一天线的电磁感应接收对应的触发模块2(图8)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
步骤b2: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装置中的触发芯片发送第二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用于对应的触发模块2(图8)进行校验后触发指定待触发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标签1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天线102接收第一射频信号并利用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电磁感应进行近距识别,在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通过第二射频信号将待校验信息发送给对应的触发模块2(图8)以实现近场射频触发,同时,由于会发出验证信息,对应有验证过程,能避免受到干扰信息时被误触发,可靠性高,且触发装置采用的是利用射频进行触发的技术,装置体积小、安装隐蔽且适应性强、干扰小、成本低。
请参见图8,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发模块2包括第二天线103、读写模块104和控制输出输入端105,所述触发模块2通过所述第二天线103向外辐射电磁场,所述触发模块2还通过所述第二天线103接收对应的触发标签1发送的第二射频信号,由所述读写模块104验证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中携带的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105输出触发信号至指定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105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这里,所述触发模块2可以通过第二天线103发送第一射频信号,所述触发标签1通过第一天线102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后,第一射频信号的一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第一射频信号的另一部分转换为触发指令,通过触发指令触发所述标签芯片提取存储的待校验信息,向所述触发模块2发送携带该待校验信息的第二射频信号。
所述第二天线103和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105可以分别与所述读写模块104电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103可以为PCB板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103可以为印制在PCB板上的金属带线,这种天线体积小,适合短距离的信号传输,适合应用在触发领域。
所述第二天线103也可以都为立体天线,所述第二天线103可以具有立体的空间结构,具有立体的空间结构的立体天线适合远距离传输,具有更长的传输距离。
所述第一天线102和所述第二天线103之间的通信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
所述触发标签1设置有第一天线102的一面与所述触发模块2设置有第二天线103的一面可以是相向设置的。
所述待校验信息可以为二进制代码,所述待校验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两个字节。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模块2包括第二天线103、读写模块104和控制输出输入端105,所述触发模块2通过所述第二天线103向外辐射电磁场,所述触发模块2还通过所述第二天线103接收对应的触发标签1发送的第二射频信号,由所述读写模块104验证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中携带的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105输出触发信号至指定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105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这样,所述触发模块2能够接收所述触发标签1发送的带有校验信息的第二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述读写模块104进行验证,在验证后通过所述控制输入输出端105输出触发信号至指定待触发装置,由于会接收验证信息,对应有验证过程,能避免受到干扰信息时被误触发,可靠性高,且触发装置采用的是利用射频进行触发的技术,装置体积小、安装隐蔽且适应性强、干扰小、成本低。
请参见图9,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发模块2包括基板22、形成于所述基板22面向所述标签芯片1所在一侧的主线路层21及形成于所述基板22的另一侧的接地线路层20,所述主线路层21用于所述第二天线103连接,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105和所述读写模块104设置于所述接地线路层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0,所述接地线路层20可以为“T”形。
请参见图11,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天线103可以包括第一微带线23、第二微带线30、第三微带线26和第四微带线27;所述第一微带线23包括第一连接段24和第二连接段25;所述第三微带线26包括多个弯曲段;所述第四微带线27包括第三连接段28和第四连接段29;所述第一连接段24的一端与所述读写模块10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25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微带线30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段25设置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2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微带线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微带线30连接;所述第四微带线27靠近所述第二微带线30和所述第三微带线26设置以与所述第二微带线30和所述第三微带线26耦合;所述第三连接段28与所述第一微带线23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段29与所述第主线路层21连接。本实施例结构具有更好的传输和抗干扰的性能。
所述接地线路层20和所述主线路层21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基板20上的导电过孔00电连接。
请参见图1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模块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105包括通用可编程I/O端口32,所述读写模块104通过所述通用可编程I/O端口32输出触发信号至待触发装置。
其中,所述读写模块104连接有USB转串口芯片31,所述USB转串口芯片31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请参见图1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1:触发模块通过第二天线向外发送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用于对应的触发标签接收后触发标签芯片工作并发送第二射频信号;
步骤c2:所述触发模块还通过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第二射频信号,并通过读写模块验证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中携带的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控制输出输入端输出触发信号至指定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模块1能够接收所述触发标签2发送的带有校验信息的第二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述读写模块104进行验证,在验证后通过所述控制输入输出端105输出触发信号至指定待触发装置,由于会接收验证信息,对应有验证过程,能避免受到干扰信息时被误触发,可靠性高,且触发装置采用的是利用射频进行触发的技术,装置体积小、安装隐蔽且适应性强、干扰小、成本低。请参见图1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触发装置可以应用于射频识别场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如,触发装置可以与电子锁结合实现开锁触发、或者触发装置可以与可跟踪物品结合实现跟踪识别等。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标签1和触发模块2,所述触发标签1包括第一天线102及标签芯片101,所述触发标签1通过所述第一天线102的电磁感应接收所述触发模块2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所述标签芯片101向所述触发模块2发送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101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所述触发模块2包括第二天线103、读写模块104和控制输出输入端105,所述触发模块2通过所述第二天线103向外辐射电磁场,所述触发模块2通过所述第二天线103接收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由所述读写模块104验证所述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105输出触发信号至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其中,触发模块2通过第二天线103发送第一射频信号,所述触发标签1通过第一天线102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后,第一射频信号的一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第一射频信号的另一部分转换为触发指令,通过触发指令触发所述标签芯片提取存储的待校验信息,向所述触发模块2发送携带该待校验信息的第二射频信号。
所述第一天线102与所述标签芯片101电连接,所述第二天线103和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105可以分别与所述读写模块104电连接。
所述第一天线102和所述第二天线103可以为PCB板材天线,所述第一天线102可以为印制在PCB板上的金属带线,这种天线体积小,适合短距离的信号传输,适合应用在触发领域。
所述第一天线102和所述第二天线103也可以都为立体天线,所述第一天线102可以具有立体的空间结构,具有立体的空间结构的立体天线适合远距离传输,具有更长的传输距离。
所述第一天线102和所述第二天线103之间的通信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
所述触发标签1设置有第一天线102的一面与所述触发模块2设置有第二天线103的一面可以是相向设置的。
所述待校验信息可以为二进制代码,所述待校验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两个字节。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所述触发模块2供电后,所述触发模块2通过所述第二天线103向外辐射电磁场,即向外发射第一射频信号,当所述触发模块2靠近所述触发标签101时,所述第一天线102就会感应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会将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转化为电能并当电能大小满足时,会给所述标签芯片101供电并触发所述标签芯片101工作,所述标签芯片101工作后会将存储的待校验信息通过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天线102发射出去,所述触发模块2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之后,验证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的所述待校验信息是否有效,当有效时,控制输出输入端105输出触发信号至待触发装置同时停止向外发送第一射频信号,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标签1包括第一天线102及标签芯片101,所述触发标签1通过所述第一天线102的电磁感应接收所述触发模块2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由于电磁感应是与第一天线102和触发模块2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的,当二者不断靠近,并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所述标签芯片1向所述触发模块2发送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101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当待校验信息正确时,通过排线发出触发信号,这样,实质是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稳定的触发的方式,由于通过排线发送触发信号,抗干扰性相对较强,使得这种触发方式适应性也好。所述触发模块2包括第二天线103、读写模块104和控制输出输入端105,所述触发模块2通过所述第二天线103向外辐射电磁场,所述触发模块2通过所述第二天线103接收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由所述读写模块104验证所述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105输出触发信号至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由于会有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验证的过程,避免受到干扰信息时被误触发,可靠性高。同时,触发装置采用的是利用射频进行触发的技术,装置体积小、安装隐蔽且适应性强、干扰小、成本低。
其中,请参见图1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发标签1与所述触发模块2之间具有相对靠近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远离的第二位置;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其中之一时,所述触发标签1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其中另一时,所述触发标签1不能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
以相对靠近的第一位置为触发标签1和触发模块2处于相对间距为A、相对远离的第二位置为触发标签1和触发模块2处于相对间距为B为例,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其中之一时,所述触发标签1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其中另一时,所述触发标签1不能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可以是:当所述触发标签1和所述触发模块2处于相对间距为B的位置时,距离较远,使得所述触发标签1并不能接收到所述触发模块2的射频信号,不会启动触发流程;当所述触发标签1和所述触发模块2处于相对间距为A的位置时,距离较近,所述触发标签1能够接收到所述触发模块2的射频信号,会启动触发流程,生成触发信号。
可选的,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其中之一时,所述触发标签1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其中另一时,所述触发标签1不能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还可以是:可选的,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其中之一时,所述触发标签1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其中另一时,所述触发标签1不能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还可以是:当所述触发标签1和所述触发模块2处于相对间距为B的位置时,距离较远,使得所述触发标签1接收不到所述触发模块2的射频信号,启动触发流程,生成与间距A相反的触发信号;当所述触发标签1和所述触发模块2处于相对间距为A的位置时,距离较近,使得所述触发标签1能接收到所述触发模块2的射频信号,但不启动触发流程。
本公开实施例利用射频信号传播跟发送接收对象之间的间距密切相关的关系,即所述触发标签1与所述触发模板2之间的距离关系,实现自动触发,以触发装置应用于电子锁为例,电子锁自动触发开启的应用场合,距离参数是关键参数,因此,这种触发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所述的应用场景需求。
请参见图1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33,触发模块通过第二天线向外发送第一射频信号;
步骤34,触发标签通过第一天线的电磁感应接收所述触发模块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标签芯片向所述触发模块发送第二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
步骤35,所述触发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第二射频信号,并通过读写模块验证所述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控制输出输入端输出触发信号至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可选的,所述触发装置可通过排线向所述待触发装置输入是否触发的信号,所述触发的信号可以是高电平或者低电平。待触发装置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向所述触发装置发送反馈信号以决定触发装置是否继续触发,从而更加提高其可靠性。
请参见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式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锁具本体及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装置,其中,所述待触发装置为所述锁具本体,所述开锁触发装置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所述锁具本体可以包括电子开关40、静铁芯36、动铁芯37、弹簧38、锁舌42和环绕所述静铁芯36设置的电磁线圈39;所述锁舌42与所述动铁芯37固定连接;所述触发装置的控制输出输入端105与所述电子开关40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电磁线圈39分别与电源41、所述电子开关40串联连接;所述弹簧38夹设在所述动铁芯37与所述静铁芯36之间以使所述动铁芯37和所述静铁芯36处于相对较远的第一位置;所述触发装置控制所述电磁线圈39接通,在电磁力作用下,所述动铁芯37压缩所述弹簧38向所述静铁芯36运动以带动所述锁舌锁42合所述锁具。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式设备,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式锁具、至少一侧具有开口的第一部分、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可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开口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标签芯片和所述触发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触发式设备可以是无人售卖柜、文件保险柜、枪支跟踪柜,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为所述无人售卖柜、文件保险柜、枪支跟踪柜的柜门,所述第二部分可以为所述无人售卖柜、文件保险柜、枪支跟踪柜的柜体;或,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为所述无人售卖柜、文件保险柜、枪支跟踪柜的柜体,所述第二部分可以为所述无人售卖柜、文件保险柜、枪支跟踪柜的柜门。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触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标签包括第一天线及标签芯片,所述触发标签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的电磁感应接收对应的触发模块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所述标签芯片工作并发送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用于所述触发模块进行校验后触发指定待触发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标签还包括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包括第一侧和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设有金属材料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呈对称形状,包括第一阻抗调节部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两侧的第一电感调节部,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的轮廓呈具有缺口的封闭曲线形状,所述标签芯片设置于所述缺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一电感调节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两侧的弧形电感环,所述弧形电感环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电感调节部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弧形电感环之间在一个末端连接,在另一个末端断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触发标签,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弧形电感环所在圆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形状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电感环所在圆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形状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发标签,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电感调节部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弧形电感环对应所在圆的圆心之间间隔相等的第一设置距离。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部包括由两个弧线段、分别从所述弧线段的一端向外延伸的连接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弧线段的另一端之间的曲线段组成的面,所述缺口形成于所述弧线段具有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之间,所述曲线段包括与所述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尖端、分别与所述弧线段连接的两个第二尖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尖端和所述第二尖端之间的多条曲线。
8.一种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发标签通过第一天线的电磁感应接收对应的触发模块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
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装置中的触发芯片发送第二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用于所述触发模块进行校验后触发指定待触发装置。
9.一种触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第二天线、读写模块和控制输出输入端,所述触发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向外辐射电磁场,所述触发模块还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对应的触发标签发送的第二射频信号,由所述读写模块验证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中携带的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输出触发信号至指定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模块包括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一侧的主线路层及形成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的接地线路层,所述主线路层用于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和所述读写模块设置于所述接地线路层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路层和所述主线路层通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导电过孔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包括通用可编程I/O端口,所述读写模块通过所述通用可编程I/O端口输出触发信号至待触发装置。
13.一种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发模块通过第二天线向外发送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用于对应的触发标签接收后触发标签芯片工作并发送第二射频信号;
所述触发模块还通过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第二射频信号,并通过读写模块验证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中携带的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控制输出输入端输出触发信号至指定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14.一种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触发标签和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的触发模块。
15.一种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发模块通过第二天线向外发送第一射频信号;
触发标签通过第一天线的电磁感应接收所述触发模块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并部分转换为激励能量信号;当所述激励能量信号大于阈值时,触发标签芯片向所述触发模块发送第二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携带有所述标签芯片中存储的待校验信息;
所述触发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第二射频信号,并通过读写模块验证所述待校验信息有效时,通过控制输出输入端输出触发信号至待触发装置,所述控制输出输入端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16.一种触发式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具本体及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发装置,其中,所述待触发装置为所述锁具本体,所述开锁触发装置通过排线与所述待触发装置连接。
17.一种触发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发式锁具、至少一侧具有开口的第一部分、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可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开口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标签芯片和所述触发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CN201910143298.4A 2019-02-26 2019-02-26 触发标签、模块、装置、方法、触发式锁具及触发式设备 Pending CN111612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3298.4A CN111612117A (zh) 2019-02-26 2019-02-26 触发标签、模块、装置、方法、触发式锁具及触发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3298.4A CN111612117A (zh) 2019-02-26 2019-02-26 触发标签、模块、装置、方法、触发式锁具及触发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2117A true CN111612117A (zh) 2020-09-01

Family

ID=72197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3298.4A Pending CN111612117A (zh) 2019-02-26 2019-02-26 触发标签、模块、装置、方法、触发式锁具及触发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211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84751U (zh) * 2013-01-30 2013-07-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rfid移动通信终端
WO2015115752A1 (ko) * 2014-01-28 2015-08-06 (주)소노비젼 스마트 운영 관리를 위한 듀얼밴드 일체형 rfid 시스템
CN108763993A (zh) * 2018-07-03 2018-11-06 上海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距离传感器的rfid无感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765671A (zh) * 2018-07-03 2018-11-06 上海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触发开关的rfid无感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84751U (zh) * 2013-01-30 2013-07-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rfid移动通信终端
WO2015115752A1 (ko) * 2014-01-28 2015-08-06 (주)소노비젼 스마트 운영 관리를 위한 듀얼밴드 일체형 rfid 시스템
CN108763993A (zh) * 2018-07-03 2018-11-06 上海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距离传感器的rfid无感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765671A (zh) * 2018-07-03 2018-11-06 上海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触发开关的rfid无感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18521B1 (ko) 전기 전도성 표지판에 결합된 무선 주파수 식별 기능
EP2630613B1 (en) Rfid system for tracking equipment on a rack
CN102246348B (zh) 高频耦合器及通信装置
EP1662428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transponder
CA2923940C (en) Antenna for short-range applications and use of such an antenna
JP4896922B2 (ja) 無線タグ及び無線タグを有する導電性パイプ
WO2006072990A1 (ja) タグ装置、アンテナ及び携帯型カード
JP2007510357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KR20160027446A (ko) Rfid 라벨 프린터용 루프 안테나 및 그 설치방법
CN105576341A (zh) 一种近场通讯天线装置
WO2009012495A1 (en) Rf token and receptacle system and method
JP2003141466A (ja) カードリードライト装置および電磁波吸収体
US5940043A (en) Unidirectional field antenna for identification system
CN111612117A (zh) 触发标签、模块、装置、方法、触发式锁具及触发式设备
JP2000114854A (ja) データキャリア
KR20130127853A (ko) 다층 구조를 갖는 루프 안테나
KR20090037654A (ko) 전자파 흡수체를 갖는 알에프아이디 리더기용 안테나
CN217416710U (zh) 锁封装置和包/袋
CN211878634U (zh) 锁封装置
CN106599970A (zh) 具有rfid标签的金属产品
CN202854862U (zh) 具有选择识别功能的电子标签结构
CN206497480U (zh) 具有rfid标签的金属产品
CN105069500A (zh) 一种高安全性rfid标签天线、rfid标签及射频方法
CN220189028U (zh) 一种用于高温环境中遥控门的控制器及遥控门
Zhang et al. Design of a new anti-metal RFID temperature tag antenna based on short-circuit stub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5

Address after: 100080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Suzhou Street, No. 20 Courtyard, No. 2 Building, 1st Floor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Jingbangda Tra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6 8th Floor, 76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5

Address after: Room a1905, 19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Suzhou Street, No. 20 Courtyard, No. 2 Building, 1st Floor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Jingbangda Trad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