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9860A - 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9860A
CN111609860A CN202010236958.6A CN202010236958A CN111609860A CN 111609860 A CN111609860 A CN 111609860A CN 202010236958 A CN202010236958 A CN 202010236958A CN 111609860 A CN111609860 A CN 111609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point
buffer area
user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69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9860B (zh
Inventor
秦雪峰
姚建财
王一帆
杜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uom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uom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uom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uom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69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9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9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9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9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9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28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with correlation of data from several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 G01C21/30Map- or contour-matching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道路的基础数据建立道路缓冲区域;获取用户的坐标点数据,将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所述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通过匹配结果确定用户行动轨迹占用的所有道路缓冲区域;通过分析相同时间段内不同用户的占用道路缓冲区域相同率与设定阈值的关系来判断用户是否同轨。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用户运动轨迹,实现不同人员的同轨迹实时监控。

Description

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移动终端用户运行轨迹的获取通常利用智能移动终端与基站的交互和GPS定位的方式实现。也有利用描述各无线访问接入点所处位置的位置编号来确定接入的智能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来确定用户的运动轨迹。具体方法可以是为各无线访问接入点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进行命名,得到各接入点位置编号;获取各无线访问接入点信号覆盖范围内所有智能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标识,并建立各唯一识别标识与所属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位置编号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确定各相同唯一识别标识所属智能移动终端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该方法相对于与基站交互的方式来说,无线访问接入点提供的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更小,可实现在较小范围内的精确定位。但是,该方法依赖于用户在运动过程中周围需要布署无线访问接入点,并且用户的移动终端需要主动接入无线接入点。当用户运动路线周围没有无线接入点时,或者无线接入点信号弱时,该方法不能有效判断用户的行为轨迹。
中国专利申请CN110610182A“用户轨迹相似度判断方法和相关装置”公开了两种路径相似性确定方法。一种路径相似性确定方法为基于Fréchet distance距离的相似性算法。该方法具体为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同时刻,两者相隔的最长距离即为Fréchet distance距离。距离越短,两者的轨迹越相似。另一种路径相似性确定方法为基于点伴随的相似轨迹计算。该方法具体为:给定一个时间间隔阈值,两人在该时间间隔阈值内,伴随点(同时出现的点)越多,两者轨迹越相似。
中国专利申请CN107657813A“基于行车轨迹的高速公路交通执法判别方法”,公开了从采集到的车辆全程行车轨迹数据中提取车辆有效行驶轨迹数据的方法,所述步骤(3)中根据判断行车轨迹点集P’中的任意点pn是否在通过对功能服务区L’中的任一多边形区域内来保留有效行车轨迹,若任意点pi在功能服务区L’内,则从点集P’中删除p′i;若任意点pi不在功能服务区L’内,则保留p′i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3.1)由点p′i向任意方向引一条射线,当射线与多边形的边界线重合时,判定点p′i在多边形内部;(3.2)当射线与多边形的边界线不重合时,计算该射线与每个多边形的交点数,若交点数为奇数,则判定点p′i在多边形内部;若交点数为偶数,则判定点点p′i在多边形外部。
现有的用户轨迹判别方法直接使用GPS数据和道路的基础数据进行匹配,由于GPS存在定位误差,有可能导致定位点无效,使得轨迹识别的连贯性受到影响,从而会影响同轨判断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从而快速准确地判断用户运动轨迹,实现不同人员的同轨迹实时监控。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同轨用户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包括:基于道路的基础数据建立若干道路缓冲区域,所述道路缓冲区域沿其对应段道路设置,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等于定位采集设备的定位误差加上对应段道路的宽度;获取用户的坐标点数据,将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所述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通过匹配结果确定用户行动轨迹占用的所有道路缓冲区域;通过分析相同时间段内不同用户的占用道路缓冲区域相同率与设定阈值的关系来判断用户是否同轨。
进一步地,所述道路的基础数据是通过构建道路基础数据表获得,道路基础数据表包含城市每条道路的若干道路分割点信息,所述若干道路分割点将每条道路分成若干段,每个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对应两个相邻道路分割点之间的一段道路。
进一步地,所述道路缓冲区域的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针对一段道路计算其一侧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
根据所述一段道路的起点定位点坐标、终点定位点坐标,计算起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以及终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
确定得到的各所述对应点坐标归属的路侧方向。
进一步地,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的算法采用射线相交算法,判断某一坐标点是否在某个道路缓冲区域内,从该点向道路缓冲区域的任何方向画射线,如果射线与道路缓冲区域边界的相交点为奇数,则该点在相应区域内,如果相交点为偶数,则不在相应区域内。
进一步地,在对用户是否同轨进行判断时,针对所述用户形成以时间点排序的多个占用道路缓冲区域所对应的道路编号,选取相同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的不同用户的道路编号相同率进行统计,相同率大于设定阈值的为同轨用户。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同轨用户识别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轨用户识别装置,包括:
道路缓冲区域建立模块,用于基于道路的基础数据建立若干道路缓冲区域,所述道路缓冲区域沿其对应段道路设置,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等于定位采集设备的定位误差加上对应段道路的宽度;
道路缓冲区域匹配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坐标点数据,将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所述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
行动轨迹确定模块,用于通过匹配结果确定用户行动轨迹占用的所有道路缓冲区域;
同轨用户判定模块,用于通过分析相同时间段内不同用户的占用道路缓冲区域相同率与设定阈值的关系来判断用户是否同轨。
进一步地,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建立模块包括道路基础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构建道路基础数据表获得所述道路的基础数据,道路基础数据表包含城市每条道路的若干道路分割点信息,所述若干道路分割点将每条道路分成若干段,每个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对应两个相邻道路分割点之间的一段道路。
进一步地,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建立模块还包括:
缓冲区域宽度确定子模块,用于针对一段道路计算其一侧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
缓冲区域边界点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一段道路的起点定位点坐标、终点定位点坐标,计算起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以及终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
缓冲区域边界点归属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得到的各所述对应点坐标归属的路侧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匹配模块采用射线相交算法将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判断某一坐标点是否在某个道路缓冲区域内,从该点向道路缓冲区域的任何方向画射线,如果射线与道路缓冲区域边界的相交点为奇数,则该点在相应区域内,如果相交点为偶数,则不在相应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同轨用户判定模块对用户是否同轨进行判断,针对所述用户形成以时间点排序的多个占用道路缓冲区域所对应的道路编号,选取相同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的不同用户的道路编号相同率进行统计,相同率大于设定阈值的为同轨用户。
本发明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将道路划分成多个道路缓冲区域,通过将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来确定用户所属道路缓冲区域,通过获取用户行动轨迹的所有占用道路缓冲区域,并根据通过道路的时间点,来判断不同用户是否同轨。通过使用道路缓冲区域,可有效减少因GPS定位误差导致的定位点无效情况,提升轨迹的连贯性,根据轨迹占用缓冲区域时间点可排除轨迹相同时间不同的情况,从而提升同轨的判断准确度。该方法可用于判断多个用户是否同处一车,是否结伴同行,亦可通过提升阈值,来反向判断两用户是否相距过近,如前后行驶的两辆车监测到同轨,即说明间距过近,可提示后车加大间距,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同轨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同轨用户识别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同轨用户识别装置的道路缓冲区域建立模块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道路缓冲区域及其边界点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射线相交算法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介绍。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提供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可用于实现特殊人员聚集同轨迹的监控,快速准确地确定用户运动轨迹,实现不同人员的同轨判断。该方法基于已有道路的基础数据,并实时获取用户的坐标点数据,通过建立道路缓冲区域的方式,就可以将用户行动轨迹与所占用的道路相匹配,实现轨迹判断。其同轨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道路的基础数据建立若干道路缓冲区域,所述道路缓冲区域沿其对应段道路设置,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等于定位采集设备的定位误差加上对应段道路的宽度;
(S2)获取用户的坐标点数据,将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所述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
(S3)通过匹配结果确定用户行动轨迹占用的所有道路缓冲区域;
(S4)通过分析相同时间段内不同用户的占用道路缓冲区域相同率与设定阈值的关系来判断用户是否同轨。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中,所述道路的基础数据是通过构建道路基础数据表获得,道路基础数据表包含城市每条道路的若干道路分割点信息,所述若干道路分割点将每条道路分成若干段,每个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对应两个相邻道路分割点之间的一段道路。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中,步骤(S1)所述道路缓冲区域的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S1-1)针对一段道路计算其一侧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
(S1-2)根据所述一段道路的起点定位点坐标、终点定位点坐标,计算起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以及终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
(S1-3)确定得到的各所述对应点坐标归属的路侧方向。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中,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的算法采用射线相交算法,判断某一坐标点是否在某个道路缓冲区域内,从该点向道路缓冲区域的任何方向画射线,如果射线与道路缓冲区域边界的相交点为奇数,则该点在相应区域内,如果相交点为偶数,则不在相应区域内。此处仅为举例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采用其它同类算法同样可以完成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道路缓冲区域的匹配。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中,在对用户是否同轨进行判断时,针对所述用户形成以时间点排序的多个占用道路缓冲区域所对应的道路编号,选取相同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的不同用户的道路编号相同率进行统计,相同率大于设定阈值的为同轨用户。例如,30分钟内通过一条道路的多个道路编号相同率90%以上的用户可确定为在该时间段内同轨。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轨用户识别装置包括:
道路缓冲区域建立模块,用于基于道路的基础数据建立若干道路缓冲区域,所述道路缓冲区域沿其对应段道路设置,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等于定位采集设备的定位误差加上对应段道路的宽度;
道路缓冲区域匹配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坐标点数据,将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所述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
行动轨迹确定模块,用于通过匹配结果确定用户行动轨迹占用的所有道路缓冲区域;
同轨用户判定模块,用于通过分析相同时间段内不同用户的占用道路缓冲区域相同率与设定阈值的关系来判断用户是否同轨。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轨用户识别装置中,道路缓冲区域建立模块的结构如图3所示,进一步包括:
道路基础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构建道路基础数据表获得所述道路的基础数据,道路基础数据表包含城市每条道路的若干道路分割点信息,所述若干道路分割点将每条道路分成若干段,每个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对应两个相邻道路分割点之间的一段道路;
缓冲区域宽度确定子模块,用于针对一段道路计算其一侧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
缓冲区域边界点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一段道路的起点定位点坐标、终点定位点坐标,计算起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以及终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
缓冲区域边界点归属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得到的各所述对应点坐标归属的路侧方向。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轨用户识别装置中,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匹配模块采用射线相交算法将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判断某一坐标点是否在某个道路缓冲区域内,从该点向道路缓冲区域的任何方向画射线,如果射线与道路缓冲区域边界的相交点为奇数,则该点在相应区域内,如果相交点为偶数,则不在相应区域内。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轨用户识别装置中,所述同轨用户判定模块对用户是否同轨进行判断,针对所述用户形成以时间点排序的多个占用道路缓冲区域所对应的道路编号,选取相同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的不同用户的道路编号相同率进行统计,相同率大于设定阈值的为同轨用户。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下面再详述本发明所描述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1.构建道路基础数据
对道路进行描点操作,城市道路图层可以从Mapinfo(或其他同类软件)中导出得到,导出数据包括城市公路两个方向的道路描述点,由于导出的道路点间隔较大,需要对道路点进行细化,得到间距不高于150米的道路分割点,并保持和道路的对应关系。
城市列表如下所示:
City表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081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091
分割点对应的道路表如下所示:
SplitPointRoad表(即分割点道路表)
字段 描述 备注
SplitPointRoadID 分割点道路编号
SplitPointRoadName 分割点道路名称 如:青年路-1-1,
StartSplitPoint 分割点道路的起点编号
EndSplitPoint 分割点道路的终点编号
Road_lengh 道路长度 <=150m
分割点列表如下所示:
Splitpoint表
字段 描述 备注
SplitPointID 分割点编号 1,2,......
SplitPointLong 分割点经度
SplitPointLat 分隔点纬度
Code 城市编码
NodeYorN 是否为节点
相邻两个交叉口之间的路段表如下所示:
NodeRoad节点间道路表(节点为交叉口位置)
字段 描述 备注
NodeRoadID 节点道路编号
NodeRoadName 节点道路名称 如:青年路-1,青年路-2
StartNode 起始节点编号 即该节点对应的分割点的编号
EndNode 终点节点编号 即该节点对应的分割点的编号
ContainRoad 包含的道路编号 相邻两个节点间包含的分割点道路编号:111|112|113
NodeRoadWide 节点道路宽度 整体道路的宽度
一般来说,在进行道路分割点设置时,上述节点都作为分割点设置,这样可以提高整个方法实施的准确性。
2.道路缓冲区域的构建
通过建立道路缓冲区域,使其与道路路网本身特点对应起来,通过将GPS定位点与道路缓冲区域相匹配,达到地图匹配的目的。
缓冲区域沿其对应段道路设置,其宽度范围采用道路分割点的定位采集设备的定位误差加上对应段道路宽度确定。公式如下:
Wbuf=Egps+Wr
其中:Wbuf表示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Egps表示定位采集设备的定位误差,Wr表示匹配道路的宽度。这里由于道路分为左右两幅,因此需要区分道路两侧的缓冲区域。道路两侧的缓冲区域宽度分别为(1/2)Wbuf
Wr可以通过Mapinfo软件或其他同类软件直接获得;Egps为定值,由采集定位点设备确定,民用GPS定位精度平均可达10米级左右,北斗动态定位精度水平和高程方向分别可达10米和20米左右,综合现阶段情况,Egps可取定值10米。
缓冲区域边界点的坐标计算如下:
如图4所示,假设边界点坐标为A(x1,y1),B(x2,y2),C(x3,y3),D(x4,y4)其中C、D为道路的起点和终点的GPS定位点,C、D为已知点,A、B为未知点,设d为一侧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d=(1/2)Wbuf,则: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101
可以得到A1点坐标: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102
或A2点坐标: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103
以上计算公式中得到两个A点坐标(A1和A2),需要判断两个A点(A1和A2)分别在道路行驶方向的左侧还是右侧。
判断方法如下:
令矢量的起点为C(x3,y3),终点为D(x4,y4),判断的点为A(x1,y1),
S(C,D,A)=(x3-x1)(y4-y1)-(y3-y1)(x4-x1)
当CDA逆时针时S为正的,当CDA顺时针时S为负的。
如果S(C,D,A)为正数,则A在矢量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111
的左侧;
如果S(C,D,A)为负数,则A在矢量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112
的右侧;
如果S(C,D,A)为0,则A在直线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113
上。
如果S>0,则A1在道路CD(起点为C,终点为D)的左侧,即A1为图4中道路CD(起点为C,终点为D)的缓冲区域对应的边界点4;A2在道路CD(起点为C,终点为D)的右侧,即A2为图4中道路DC(起点为D,终点为C)的缓冲区域对应的边界点3。
如果S<0,则A1在道路CD(起点为C,终点为D)的右侧,即A1为图4中道路CD(起点为C,终点为D)的缓冲区域对应的边界点3;A2在道路CD(起点为C,终点为D)的左侧,即A2为图4中道路DC(起点为D,终点为C)的缓冲区域对应的边界点4。
这里需要取在矢量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114
右侧的点,即使得S(C,D,A)为负数的A点。
B点的坐标和所属路侧方向采用与A点同样的方法确定。
上述算法的具体实现如下:
1)道路一侧缓冲区域宽度d=(GPS定位点的误差+匹配道路的宽度)/2;
2)对每段道路缓冲区域边界点进行计算;
边界点坐标为A(x1,y1),B(x2,y2),C(x3,y3),D(x4,y4),其中C,D为道路的起点和终点的GPS定位点,C、D为已知点,A、B为未知点由公式(1):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121
得到一个A1点坐标;
由公式(2)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122
得到一个A2点坐标;
由公式(3):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123
得到一个B1点坐标;
由公式(4)
Figure BDA0002431317380000124
得到一个B2点坐标;
3)边界点所属路侧方向的确定;
道路CD的起点为C(x3,y3),终点为D(x4,y4),
对A做判断时,将A1的坐标带入下面公式,
S(C,DA)=(x3-x1)(y4-y1)-(y3-y1)(x4-x1)
如果S>0,则A2为道路CD的缓冲区域边界点,A2的经纬度为BufRoad道路缓冲区域表中Buf_point4的经纬度。
如果S<0,则A1为道路CD的缓冲区域边界点,A1的经纬度为BufRoad道路缓冲区域表中Buf_point4的经纬度。
对B点判断时,将B1的坐标带入下面公式,
S(C,D,B)=(x3-x2)(y4-y2)-(y3-y2)(x4-x2)
如果S>0,则B2为道路CD的缓冲区域边界点,B2的经纬度为BufRoad道路缓冲区域表中Buf_point3的经纬度。
如果S<0,则B1为道路CD的缓冲区域边界点,B1的经纬度为BufRoad道路缓冲区域表中Buf_point3的经纬度。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到完整的道路缓冲区域表BufRoad。
BufRoad道路缓冲区域表
字段 描述 备注
BufID ID 缓冲区ID
SplitPointRoadID 分割点道路编号
NodeRoadID 节点道路编号
NodeFlag 标记边界点1或2为节点 取值为1,2,0
Buf_point1_long 缓冲区域边界点1经度 即分割点道路的起点经度
Buf_point1_lat 缓冲区域边界点1纬度 即分割点道路的起点纬度
Buf_point2_long 缓冲区域边界点2经度 即分割点道路的终点经度
Buf_point2_lat 缓冲区域边界点2纬度 即分割点道路的终点纬度
Buf_point3_long 缓冲区域边界点3经度 即分割点道路终点对应的边界点的经度
Buf_point3_lat 缓冲区域边界点3纬度 即分割点道路终点对应的边界点的纬度
Buf_point4_long 缓冲区域边界点4经度 即分割点道路起点对应的边界点的经度
Buf_point4_lat 缓冲区域边界点4纬度 即分割点道路起点对应的边界点的纬度
3.判断用户所属道路缓冲区域
获取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例如,通过从用户安装的集训通app上获取),与道路缓冲区域做匹配,匹配算法用射线相交算法:判断某一点是否在某个区域内,从该点向区域的任何地方画射线,如果射线与区域的相交点为奇数,则该点在区域内,如果相交点为偶数,则不在区域内。
具体判断方式如图5所示,首先从这个点做一条射线,计算它跟多边形边界的交点个数,如果交点个数为奇数,那么点在多边形内部,否则点在多边形外。图5中交点为4个,所以该点在多边形外部。
判断原理如下:
直线穿越多边形边界时,有且只有两种情况:进入多边形或穿出多边形。在不考虑非欧空间的情况下,直线不可能从内部再次进入多边形,或从外部再次穿出多边形,即连续两次穿越边界的情况必然成对。
直线可以无限延伸,而闭合曲线包围的区域是有限的,因此最后一次穿越多边形边界,一定是穿出多边形,到达外部。
如果点在多边形内部,射线第一次穿越边界一定是穿出多边形。
如果点在多边形外部,射线第一次穿越边界一定是进入多边形。
由此可以归纳出:
当射线穿越多边形边界的次数为偶数时,所有第偶数次(包括最后一次)穿越都是穿出,因此所有第奇数次(包括第一次)穿越为穿入,由此可推断点在多边形外部,当射线穿越多边形边界的次数为奇数时,所有第奇数次(包括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穿越都是穿出,由此可推断点在多边形内部。
判断出用户某一个点所在道路缓冲区域后,就可以知道该点属于该段道路,通过计算该用户所有坐标点数据,就可以知道用户行动轨迹的所有占用道路。
4.统计判断时间段内的同轨用户
通过获取所有用户行动轨迹的所有占用道路缓冲区域对应的分割点道路编号(根据分割点道路编号,可以获取分割点道路名称,分割点道路名称包含所属道路名称),并根据通过道路的时间点,来关联其他用户的数据,统计相同时间段内,不同用户的道路编号相同率与设定阈值的关系,例如,统计30分钟通过道路编号相同率90%以上的用户,来确定该时间段内的同轨用户。
具体方法可以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两个用户占用的分割点道路编号进行排序,如果在30分钟时长的某个时间段内,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可以形成以时间点排序的多个道路编号(占用的道路编号),判断两个用户是否同轨,就是判断30分钟内,他们占用道路编号相同率大于等于90%的用户。假如在30分钟内,A用户有100个道路编号,B也有100个道路编号,如果A用户有90个道路编号与B用户的相同,则说明两者同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道路的基础数据建立若干道路缓冲区域,所述道路缓冲区域沿其对应段道路设置,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等于定位采集设备的定位误差加上对应段道路的宽度;
获取用户的坐标点数据,将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所述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
通过匹配结果确定用户行动轨迹占用的所有道路缓冲区域;
通过分析相同时间段内不同用户的占用道路缓冲区域相同率与设定阈值的关系来判断用户是否同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的基础数据是通过构建道路基础数据表获得,道路基础数据表包含城市每条道路的若干道路分割点信息,所述若干道路分割点将每条道路分成若干段,每个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对应两个相邻道路分割点之间的一段道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缓冲区域的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针对一段道路计算其一侧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
根据所述一段道路的起点定位点坐标、终点定位点坐标,计算起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以及终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
确定得到的各所述对应点坐标归属的路侧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的算法采用射线相交算法,判断某一坐标点是否在某个道路缓冲区域内,从该点向道路缓冲区域的任何方向画射线,如果射线与道路缓冲区域边界的相交点为奇数,则该点在相应区域内,如果相交点为偶数,则不在相应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用户是否同轨进行判断时,针对所述用户形成以时间点排序的多个占用道路缓冲区域所对应的道路编号,选取相同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的不同用户的道路编号相同率进行统计,相同率大于设定阈值的为同轨用户。
6.一种同轨用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道路缓冲区域建立模块,用于基于道路的基础数据建立若干道路缓冲区域,所述道路缓冲区域沿其对应段道路设置,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等于定位采集设备的定位误差加上对应段道路的宽度;
道路缓冲区域匹配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坐标点数据,将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所述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
行动轨迹确定模块,用于通过匹配结果确定用户行动轨迹占用的所有道路缓冲区域;
同轨用户判定模块,用于通过分析相同时间段内不同用户的占用道路缓冲区域相同率与设定阈值的关系来判断用户是否同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轨用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建立模块包括道路基础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构建道路基础数据表获得所述道路的基础数据,道路基础数据表包含城市每条道路的若干道路分割点信息,所述若干道路分割点将每条道路分成若干段,每个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对应两个相邻道路分割点之间的一段道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轨用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建立模块进一步包括:
缓冲区域宽度确定子模块,用于针对一段道路计算其一侧道路缓冲区域的宽度;
缓冲区域边界点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一段道路的起点定位点坐标、终点定位点坐标,计算起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以及终点定位点沿缓冲区域一侧宽度延伸的对应点坐标;
缓冲区域边界点归属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得到的各所述对应点坐标归属的路侧方向。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轨用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缓冲区域匹配模块采用射线相交算法将用户的坐标点数据与道路缓冲区域进行匹配,判断某一坐标点是否在某个道路缓冲区域内,从该点向道路缓冲区域的任何方向画射线,如果射线与道路缓冲区域边界的相交点为奇数,则该点在相应区域内,如果相交点为偶数,则不在相应区域内。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轨用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轨用户判定模块对用户是否同轨进行判断,针对所述用户形成以时间点排序的多个占用道路缓冲区域所对应的道路编号,选取相同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的不同用户的道路编号相同率进行统计,相同率大于设定阈值的为同轨用户。
CN202010236958.6A 2020-03-30 2020-03-30 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609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6958.6A CN111609860B (zh) 2020-03-30 2020-03-30 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6958.6A CN111609860B (zh) 2020-03-30 2020-03-30 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9860A true CN111609860A (zh) 2020-09-01
CN111609860B CN111609860B (zh) 2022-02-22

Family

ID=72203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6958.6A Active CN111609860B (zh) 2020-03-30 2020-03-30 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986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84644A2 (en) * 2000-08-30 2002-03-0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navigation system
CN1959429A (zh) * 2006-10-16 2007-05-09 同济大学 分布式地图匹配方法以及系统
CN101986102A (zh) * 2010-10-14 2011-03-16 天津大学 一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电子地图匹配方法
CN102155950A (zh) * 2011-02-23 2011-08-17 泉州市视通光电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的道路匹配方法
JP2012068095A (ja) * 2010-09-22 2012-04-05 Denso Corp 車両用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03542857A (zh) * 2013-10-31 2014-01-29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gps导航地图匹配方法
CN105444769A (zh) * 2015-11-26 2016-03-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6996783A (zh) * 2016-01-25 2017-08-01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驶轨迹与路网底图的智能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9405839A (zh) * 2018-10-23 2019-03-01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路径的交通网络离线地图匹配算法
CN109612474A (zh) * 2018-12-26 2019-04-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道路匹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84644A2 (en) * 2000-08-30 2002-03-0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navigation system
CN1959429A (zh) * 2006-10-16 2007-05-09 同济大学 分布式地图匹配方法以及系统
JP2012068095A (ja) * 2010-09-22 2012-04-05 Denso Corp 車両用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01986102A (zh) * 2010-10-14 2011-03-16 天津大学 一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电子地图匹配方法
CN102155950A (zh) * 2011-02-23 2011-08-17 泉州市视通光电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的道路匹配方法
CN103542857A (zh) * 2013-10-31 2014-01-29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gps导航地图匹配方法
CN105444769A (zh) * 2015-11-26 2016-03-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6996783A (zh) * 2016-01-25 2017-08-01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驶轨迹与路网底图的智能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9405839A (zh) * 2018-10-23 2019-03-01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路径的交通网络离线地图匹配算法
CN109612474A (zh) * 2018-12-26 2019-04-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道路匹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旻等: "一种基于HMM模型改进的地图匹配算法",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9860B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8505B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轨道交通出行方式识别方法
CN106197458B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导航路线数据的手机用户出行方式识别方法
CN104596507B (zh) 一种移动终端出行轨迹的确定方法
CN110047277A (zh) 基于信令数据的道路交通拥堵排名方法及系统
Caceres et al. Traffic flow estimation models using cellular phone data
CN111091720B (zh) 基于信令数据和浮动车数据的拥堵路段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491532B (zh) 一种用于路网运行状态分析的手机信令过滤方法和装置
CN110111574B (zh) 一种基于流量树分析的城市交通不平衡评价方法
CN109766777A (zh) 异常轨迹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686091B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交通流量填补算法
CA246013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raffic information using operational data of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195180A (zh) 一种基于电警数据的交通出行轨迹提取方法和装置
CN110634290B (zh) 一种基于自行车轨迹数据的逆行行为识别方法
CN109547930B (zh) 基于运营商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来源分析的方法及装置
CN114416710B (zh) 一种快速路车辆od位置提取方法及系统
JP2013545176A (ja) プローブデータを利用してナビゲーション優先度設定を判定し且つ検証する方法
CN110160538B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地图匹配方法
CN110009902A (zh) 服务器设备和拥塞识别方法
CN111341135B (zh) 基于兴趣点及导航数据的手机信令数据出行方式识别方法
CN114898571B (zh) 一种基于etc大数据的高速公路全路段车速测量方法
CN108171992B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的平行公路车辆速度计算方法
CN113079463A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旅游景点游客出行活动识别方法
CN108021924A (zh) 一种废弃目标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609860B (zh) 同轨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121917B (zh) 一种自动发现新建桥梁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