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3183B - 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3183B
CN111603183B CN202010394636.4A CN202010394636A CN111603183B CN 111603183 B CN111603183 B CN 111603183B CN 202010394636 A CN202010394636 A CN 202010394636A CN 111603183 B CN111603183 B CN 111603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group
testee
terminal
sti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946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3183A (zh
Inventor
王进礼
王笑微
王进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inc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inc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inc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inc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946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3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3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3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3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3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65Evaluating the state of mind, e.g. depression, anxie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64Lie det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sycholog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采取先目标搜索和再目标探究的递进测验策略,在目标搜索刺激中采取网络线索压力提示技术,利用移动网络小组测评的客观性,利用答题动作不能撒谎的特性,采集被测者答题内容和在触摸屏或键盘记录的答题动作特征,发现明确和可疑的存在精神症状的目标被测者,在目标探究中采用迫选技术,克服被测者撒谎,获得目标被测者所存异常或症状的内容、程度、结果可靠性的真实数据。所述迫选技术是指在测验中必须选择备选答案之一才能完成的方式。本发明具有有效增进使用单位安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人员筛检中的撒谎问题,能够提前发现人格或精神异常人员,有效保证使用单位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Description

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测评无谎数据的刺激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团体职业选拔和筛检领域,为选拔出精神健康的人员,需要在普通人群中发现有精神症状和人格异常的人员。在政府机构、军队、公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基层,自杀、杀人伤人、暴力犯罪等极端行为和其他人为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案件中,大多都与当事人存在人格或精神异常有关,特别是自杀、杀人等极端行为,资料显示约90%都与当事人存在人格或精神异常有关,但受限于现有工具不能克服撒谎的弱点,这些异常人员不能被提前发现,使之得到提前处理以避免灾难的发生。
在团体职业选拔和筛检中,一般采用症状量表和线索调查的工具来进行测查。但是症状量表可以随意答题,有精神症状和人格异常的被测者,出于避免被淘汰的动机,普遍存在撒谎现象,导致数据失真,误导筛检者;为改善这种情况,有研究者采用线索调查来弥补这一缺陷,但是线索调查是由个别领导等来回答问题,提供哪些人员有异常表现,被调查人同样存在不说真话、或囿于个人观点出现答题与事实相悖的情况,不具有客观性,同样不能获得真实数据。在相关专利技术方面也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专利号CN201610509466.3,一种基于电子化POMS自评的心境状态自评系统,采用了终端机和服务器装置采集被测者的精神症状,但没有在筛检中克服撒谎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克服撒谎,有效筛检出精神和人格异常的症状测评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系统,包括服务器和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终端机组群,所述的服务器内设置有用来存储每个被测者的基本信息、分组信息和题目库的第一存储模块、用来存储每组各终端机被测者的答题内容、动作特征和所选择的目标被测者的第二存储模块、用来存储每组终端机目标被测者症状状况的第三存储模块、用来存储每组的最终结果的第四存储模块、用来编制各组接触测评表的第一计算模块、用来分析所有终端目标被测者,提炼各组目标被测者名单并发送的第二计算模块、用来统计每组目标被测者结果的第三计算模块;所述的终端机组群是由若干个终端机组构成,每个终端机组是由若干个终端机构成,每个终端机内都设置有:用来存储刺激题目库的第五存储模块、用来判断和重新分组的第四计算模块、用来编制目标搜索和目标探究刺激题目的第五计算模块、采集答题内容和动作特征并确定本机目标被测者的第六计算模块,其中,所述第四计算模块包括:评定本小组内被测者对接触测评表的应答和编制新组。
一种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系统的刺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服务器与多台终端机建立网络连接,存入被测者基本信息进行分组准备;
2)组建与被测者绑定的终端机组,编制接触测评表;
3)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使用第五存储模块的题目库,使用本终端机所属最终小组名单,编制目标搜索刺激题目,呈现刺激界面,指令与本终端机绑定的被测者完成应答;
4)在目标搜索刺激题目呈现后,被测者答题的时候,终端机第六计算模块采集被测者针对备选名单人员答题内容和答题动作特征,选出目标被测者和确定目标被测者的症状,上传服务器的第二存储模块,也同时送入本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
5)服务器第二计算模块对第二存储模块各个终端机确定的目标被测者数据进行统计;
6)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使用服务器第二计算模块发来的本小组目标被测者名单,并使用与目标被测者对应的一级题目数据作为线索,调用第四存储模块题目库中从属于一级题目的二级题目,为每个小组编制目标被测者的目标探究刺激题目,呈现刺激界面,指令与本终端机绑定的被测者完成应答;当收不到服务器第二计算模块发来的本小组目标被测者信息时,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使用本终端机筛检出来的目标被测者,代替小组目标被测者编制目标探究刺激题目;
7)目标探究刺激题目的呈现和作答方式;
8)目标探究刺激题目与答题完成后,第六计算模块采集被测者答题内容,确定目标被测者名单及每个目标被测者具体症状,上传服务器第三存储模块。
9)服务器第三计算模块对第三存储模块所有终端机目标被测者的数据进行运算,得出测评结果,存放于服务器的第四存储模块中,同时将测评结果发送给各终端机。
本发明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具有有效增进使用单位安全稳定的作用。本发明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解决了人员筛检中的撒谎问题,能够提前发现人格或精神异常人员,从而通过事先给与治疗咨询、脱离压力岗位等处理来提前应对,避免极端行为和重大人为事故案件的发生,救治濒临自杀和犯罪边缘的精神异常人员,有效保证使用单位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构成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服务器 1.1:第一存储模块
1.2:第二存储模块 1.3:第三存储模块
1.4:第四存储模块 1.5:第一计算模块
1.6:第二计算模块 1.7:第三计算模块
2:终端机组 2.1:终端机
2.1.1:第五存储模块 2.1.2:第四计算模块
2.1.3:第五计算模块 2.1.4:第六计算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做出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采取先目标搜索和再目标探究的递进测验策略,在目标搜索刺激中采取网络线索压力提示技术,利用移动网络小组测评的客观性,利用答题动作不能撒谎的特性,采集被测者答题内容和在触摸屏或键盘记录的答题动作特征,发现明确和可疑的存在精神症状的目标被测者,在目标探究中采用迫选技术,克服被测者撒谎,获得目标被测者所存异常或症状的内容、程度、结果可靠性的真实数据。所述迫选技术是指在测验中必须选择备选答案之一才能完成的方式。
递进探索刺激和普通症状量表的区别在于:普通症状量表是被测者自由给自己打分,没有参考评分,没有线索提示回答是否真实,可以撒谎;递进刺激存在他人打分,有参考评分,有线索提示回答是否真实或撒谎,构成网络线索压力,因此撒谎能被抑制。
递进探索刺激和线索调查的区别在于:线索调查是个别人对他人的陈述,没有客观性,递进刺激是全组人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全组人的评价,具有全范围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包括服务器1和与服务器1进行通信的终端机组群,所述的服务器1内设置有用来存储每个被测者的基本信息、分组信息和题目库的第一存储模块1.1、用来存储每组各终端机被测者的答题内容、动作特征和所选择的目标被测者的第二存储模块1.2、用来存储每组终端机目标被测者症状状况的第三存储模块1.3、用来存储每组的最终结果的第四存储模块1.4、用来编制各组接触测评表的第一计算模块1.5、用来分析所有终端目标被测者,提炼各组目标被测者名单并发送的第二计算模块1.6、用来统计每组目标被测者结果的第三计算模块1.7;所述的终端机组群是由若干个终端机组2构成,每个终端机组2是由若干个终端机2.1构成,所述的终端机2.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普通电脑,每个终端机2.1内都设置有:用来存储刺激题目库的第五存储模块2.1.1、用来判断和重新分组的第四计算模块2.1.2、用来编制目标搜索和目标探究刺激题目的第五计算模块2.1.3、采集答题内容和动作特征并确定本机目标被测者的第六计算模块2.1.4,其中,所述第四计算模块2.1.2包括:评定本小组内被测者对接触测评表的应答和编制新组。
本发明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的刺激方法,是采用服务器与终端机组成的网络,建立终端机群组,编制目标搜索和目标探究刺激来完成测评。服务器、终端机组成网络后,服务器对终端机进行分组,分组方法是,先在服务器录入被测者名单、身份证号、单位和科室或班组信息,把所有被测者分成初始小组,发送到所有终端机;任一终端机被任一被测者登陆确认后,在测验中即与该被测者绑定,在施测者事先就确信所录入的班组信息人数和接触熟悉度合格的情况下,同组被测者可以不同时参测,终端机组数量以人次为单位,每组终端机数量可以少于该组的人数。终端机给被测者呈现初始小组接触测评表,并根据被测者应答是否合格调整小组人员,并与服务器之间形成反馈,生成最终小组,该终端机即与绑定的被测者同组的其他被测者所用的终端机组成相应的终端机组;服务器接收发送的信息内容和统计终端机的信息内容都以组为单位,每个终端机都在接收的信息里选择本组信息,使用小组人员名单和症状条目库的基本条目信息先编制目标搜索刺激题目,采集每个被测者在触摸屏或键盘上对刺激的答题动作特征:按键反应顺序、潜伏期、重复和反复次数,采集被测者答题内容,算出各终端机明确和怀疑存在症状的目标被测者,上传服务器,服务器对每个被测者传来的目标被测者信息,分别以小组为单位再计算,最后确定每个小组全组共同的目标被测者,连同他们的一级题目症状条目,发送给终端机,终端机再采用该目标被测者名单和他们的一级题目症状线索,在症状条目库搜寻一级题目下的二级题目的具体症状条目信息,组合目标被测者的症状具体内容、程度、频度问题,编制目标探究刺激,所有被测者均分别对本组目标被测者的目标探究刺激题目作答,作答结果回传服务器,服务器最后算出可能存在精神和人格异常的人员名单,以及名单中每个人员所存症状的内容、范围、程度和结果的可靠性数据。
编制目标探究刺激的过程也可在服务器上完成后发送终端机,由终端机选择本组目标探究刺激施测。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的刺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服务器与多台终端机建立网络连接,存入被测者基本信息进行分组准备;
所述的进行分组准备包括:
(1.1)施测者在服务器端输入所有被测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单位和科室或班组信息,并存储于服务器的第一存储模块里;
(1.2)服务器将被测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单位和科室或班组信息发送到所有终端机;每一被测者持一台终端机登陆,在登陆界面输入身份证号,终端机出现对应的姓名和单位信息,确认无误后,在本轮测试中每个被测者与所持的终端机进行绑定;终端机显示被测者个人信息采集界面,所述被测者个人信息采集界面采集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级别、科室或班组以及住址,被测者填写信息,所有终端机的填写信息缓存后都被传回服务器,存放于服务器的第一存储模块里。
2)组建与被测者绑定的终端机组,编制接触测评表,包括:
(2.1)服务器的第一计算模块,对第一存储模块中存储的被测者信息进行处理;具体是:
(2.1.1)把所有被测者按单位和科室或班组信息分别编成6-14人为一组的初始小组,原单位和科室或班组符合6-14人条件的就使用原班组为初始小组;
(2.1.2)再分别编制每个初始小组的人员接触测评表,发送到各终端机,所述接触测评表内容是:列出初始小组每个成员姓名,列出接触熟悉程度的不同等级,要求被测者填写或勾选自己与本组中其他被测者的接触程度和熟悉程度。
(2.2)各终端机接收到服务器的人员接触测评表后,自动根据与本终端机绑定的被测者姓名,在全部人员接触测评表中找到与本终端机绑定的被测者所属的接触测评表,呈现给本终端机被测者应答;
(2.3)被测者应答后,与被测者绑定的终端机中的第三计算模块对应答结果进行统计,把应答中有熟悉和接触程度小于设定值的被测者判断为不合格,进入第(4)步,熟悉和接触程度大于等于设定值的被测者判断为合格,进入第(5)步;
(2.4)与被测者绑定的终端机中的第三计算模块编制新组,具体是:在服务器发出的所有被测者个人信息和本终端机缓存信息中,搜索并呈现与本终端机被测者相同、相邻科室或班组或住址的被测者,由本终端机被测者选出与自己熟悉的被测者,建成一个新组,回传到服务器的第一存储模块;
(2.5)服务器中的第一存储模块接收所有改动的终端机新组信息,服务器中的第一计算模块重新处理第一存储模块中的所有返回结果,包括根据终端机发来的新组信息,生成新的小组名单,并新编人员接触测评表,所述人员接触测评表内容与初始小组的人员接触测评表相同,发送给终端机,完成最终小组的组建。
3)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使用第五存储模块的题目库,使用本终端机所属最终小组名单,编制目标搜索刺激题目,呈现刺激界面,指令与本终端机绑定的被测者完成应答;其中所述的:
(1)第五存储模块的题目库,是事先编定的症状量表条目汇总,题目库的题目分为一级题目和二级题目;其中,一级题目是基本精神症状条目,包括抑郁、躁狂、焦虑、强迫、精神分裂、躯体症状、极端行为倾向、社会功能、个人和家族精神病史的概括性或主干症状;二级题目是每个基本症状下的具体细节条目;题目库还列有每个一级题目和二级题目中的基本精神症状不同程度、频度和计分规则;
(2)编制目标搜索刺激题目,目标搜索刺激题目是由题目库的一级题目的症状条目和小组所有被测者名单组成,要求被测者选出名单中不符合任一条基本症状的被测者名字,设计目标搜索刺激题目的目的是搜索出小组中可能存在任一种精神症状的被测者,作为进一步详细检查的目标;
(3)呈现刺激界面,是屏幕上一个页面显示一项一级症状和一组备选名单,备选名单是本小组人名,题目库里有几项一级症状,就有几个答题页面,每个答题页面的答题规则是,被测者把备选名单中不符合答题页面所显示的一级题目的症状的名字点选出来,点选后,该名字自动进入不符合者的位置,未被点选者就是被选出的目标被测者。
4)在目标搜索刺激题目呈现后,被测者答题的时候,终端机第六计算模块采集被测者针对备选名单人员答题内容和答题动作特征,选出目标被测者和确定目标被测者的症状,上传服务器的第二存储模块,也同时送入本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包括:
(4.1)终端机第六计算模块采集被测者答题内容,是把本终端机被测者在备选名单中选出来的符合一级题目中任一条基本精神症状的被测者名字,确定为目标被测者,同时分别汇集目标被测者所符合的所有一级题目基本精神症状,计算每个目标被测者所符合的一级题目数量作为得分回传。
(4.2)终端机第六计算模块采集被测者答题动作特征,指标是:a延后值,计算每个备选名字是否被按照顺序点选,如没按照顺序,是在延后第几位才点选的,记录延后位数;b总潜伏期值,计算从前一个备选名字点选结束到下一个备选名字的点选结束的时长,作为后一个备选名字的总潜伏期,如果被计算的备选名字前边是被延后点选的备选名字,当前备选名字的潜伏期按所有备选名字的平均潜伏期算时长;c精准潜伏期值,计算每个备选名字从按压开始到点选完成的时长;d计算同一备选名字被点选的反复次数值;
(4.3)终端机第六计算模块使用a、b、c、d任一指标值,或a、b、c、d中两个以上指标值相加或相乘,把分数按高低顺序排列,把超过指定值的1%到30%以内的高分被测者确定为可疑目标被测者。
(4.4)各终端机确定本机最终目标被测者和目标被测者的症状,是把在答题内容中确定的目标被测者,加上在答题动作特征指标中确定的可疑目标被测者,或者只使用在答题内容中确定的目标被测者,按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截取小组1%到30%以内的人数组成目标被测者;把每个目标被测者在答题内容中被确定为目标被测者时所在页面的一级题目、在答题动作中被确定为可疑目标被测者时所在页面的一级题目分别汇总,确定为每个本机最终目标被测者的症状。
5)服务器第二计算模块对第二存储模块各个终端机确定的目标被测者数据进行统计;
具体是:以组为单位,统计每个目标被测者被组内多少个被测者确定的人数,统计目标被测者的一级题目得分,将其中人数和得分高的占小组人数1%到30%的目标被测者确定为整个小组的目标被测者,连同他们的一级题目数据发送给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
6)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使用服务器第二计算模块发来的本小组目标被测者名单,并使用与目标被测者对应的一级题目数据作为线索,调用第四存储模块题目库中从属于一级题目的二级题目,为每个小组编制目标被测者的目标探究刺激题目,呈现刺激界面,指令与本终端机绑定的被测者完成应答;当收不到服务器第二计算模块发来的本小组目标被测者信息时,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使用本终端机筛检出来的目标被测者,代替小组目标被测者编制目标探究刺激题目。
7)目标探究刺激题目的呈现和作答方式;
具体是:目标探究的呈现是一个页面显示一个目标被测者名字,同时显示1到5条的一级题目和二级题目,每个页面的答题规则是,被测者要确认并点按目标被测者所符合的条目,以及条目的频度或程度,所述的频度或程度用经常、有时、偶尔;或者轻微、中等、严重表示。
8)目标探究刺激题目与答题完成后,第六计算模块采集被测者答题内容,确定目标被测者名单及每个目标被测者具体症状,上传服务器第三存储模块。
9)服务器第三计算模块对第三存储模块所有终端机目标被测者的数据进行运算,得出测评结果,存放于服务器的第四存储模块中,同时将测评结果发送给各终端机。所述的服务器第三计算模块对第三存储模块所有终端机目标被测者的数据进行运算,是对小组分数做3种运算,包括统计并列出目标被测者症状内容、计算得分分数、计算得分可靠性;其中所述的:
(1)统计并列出目标被测者症状内容,是把目标被测者的所有被评定的阳性条目,包括目标被测者自己给自己评定的阳性条目,根据分数高低列出。阳性条目是目标被测者所符合的一级题目或二级题目。
(2)计算得分分数,是计算目标被测者所有阳性条目的总和。
(3)计算得分可靠性,是统计每个目标被测者的阳性条目分别被不同被测者评价的人数,统计每个目标被测者被不同被测者评价的相同阳性条目数和不同阳性条目数,作为得分可靠性分数。

Claims (9)

1.一种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系统,包括服务器(1)和与服务器(1)进行通信的终端机组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服务器(1)内设置有用来存储每个被测者的基本信息、分组信息和题目库的第一存储模块(1.1)、用来存储每组各终端机被测者的答题内容、动作特征和所选择的目标被测者的第二存储模块(1.2)、用来存储每组终端机目标被测者症状状况的第三存储模块(1.3)、用来存储每组的最终结果的第四存储模块(1.4)、用来编制各组接触测评表的第一计算模块(1.5)、用来分析所有终端目标被测者,提炼各组目标被测者名单并发送的第二计算模块(1.6)、用来统计每组目标被测者结果的第三计算模块(1.7);所述的终端机组群是由若干个终端机组(2)构成,每个终端机组(2)是由若干个终端机(2.1)构成,每个终端机(2.1)内都设置有:用来存储刺激题目库的第五存储模块(2.1.1)、用来判断和重新分组的第四计算模块(2.1.2)、用来编制目标搜索刺激题目和目标探究刺激题目的第五计算模块(2.1.3)、采集答题内容和动作特征并确定本机目标被测者的第六计算模块(2.1.4),其中,所述第四计算模块(2.1.2)包括:评定本小组内被测者对接触测评表的应答和编制新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服务器与多台终端机建立网络连接,存入被测者基本信息进行分组准备;
2)组建与被测者绑定的终端机组,编制接触测评表,所述接触测评表内容是:列出初始小组每个成员姓名,列出接触熟悉程度的不同等级,要求被测者填写或勾选自己与本组中其他被测者的接触程度和熟悉程度;
3)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使用第五存储模块的题目库,使用本终端机所属最终小组名单,编制目标搜索刺激题目,呈现刺激界面,指令与本终端机绑定的被测者完成应答,所述的编制目标搜索刺激题目,目标搜索刺激题目是由题目库的一级题目的症状条目和小组所有被测者名单组成,要求被测者选出名单中不符合任一条基本症状的被测者名字;
4)在目标搜索刺激题目呈现后,被测者答题的时候,终端机第六计算模块采集被测者针对备选名单人员答题内容和答题动作特征,选出目标被测者和确定目标被测者的症状,上传服务器的第二存储模块,也同时送入本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
5)服务器第二计算模块对第二存储模块各个终端机确定的目标被测者数据进行统计;
6)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使用服务器第二计算模块发来的本小组目标被测者名单,并使用与目标被测者对应的一级题目数据作为线索,调用第四存储模块题目库中从属于一级题目的二级题目,为每个小组编制目标被测者的目标探究刺激题目,呈现刺激界面,指令与本终端机绑定的被测者完成应答;当收不到服务器第二计算模块发来的本小组目标被测者信息时,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使用本终端机筛检出来的目标被测者,代替小组目标被测者编制目标探究刺激题目;
7)目标探究刺激题目的呈现和作答方式;
8)目标探究刺激题目与答题完成后,第六计算模块采集被测者答题内容,确定目标被测者名单及每个目标被测者具体症状,上传服务器第三存储模块;
9)服务器第三计算模块对第三存储模块所有终端机目标被测者的数据进行运算,得出测评结果,存放于服务器的第四存储模块中,同时将测评结果发送给各终端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系统的刺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进行分组准备包括:
(1.1)施测者在服务器端输入所有被测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单位和科室或班组信息,并存储于服务器的第一存储模块里;
(1.2)服务器将被测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单位和科室或班组信息发送到所有终端机;每一被测者持一台终端机登陆,在登陆界面输入身份证号,终端机出现对应的姓名和单位信息,确认无误后,在本轮测试中每个被测者与所持的终端机进行绑定;终端机显示被测者个人信息采集界面,所述被测者个人信息采集界面采集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级别、科室或班组以及住址,被测者填写信息,所有终端机的填写信息缓存后都被传回服务器,存放于服务器的第一存储模块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系统的刺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
(2.1)服务器的第一计算模块,对第一存储模块中存储的被测者信息进行处理;
(2.2)各终端机接收到服务器的人员接触测评表后,自动根据与本终端机绑定的被测者姓名,在全部人员接触测评表中找到与本终端机绑定的被测者所属的接触测评表,呈现给本终端机被测者应答;
(2.3)被测者应答后,与被测者绑定的终端机中的第三计算模块对应答结果进行统计,把应答中有熟悉和接触程度小于设定值的被测者判断为不合格,进入第(4)步,熟悉和接触程度大于等于设定值的被测者判断为合格,进入第(5)步;
(2.4)与被测者绑定的终端机中的第三计算模块编制新组,具体是:在服务器发出的所有被测者个人信息和本终端机缓存信息中,搜索并呈现与本终端机被测者相同、相邻科室或班组或住址的被测者,由本终端机被测者选出与自己熟悉的被测者,建成一个新组,回传到服务器的第一存储模块;
(2.5)服务器中的第一存储模块接收所有改动的终端机新组信息,服务器中的第一计算模块重新处理第一存储模块中的所有返回结果,包括根据终端机发来的新组信息,生成新的小组名单,并新编人员接触测评表,所述人员接触测评表内容与初始小组的人员接触测评表相同,发送给终端机,完成最终小组的组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系统的刺激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1)步具体是:
(2.1.1)把所有被测者按单位和科室或班组信息分别编成6-14人为一组的初始小组,原单位和科室或班组符合6-14人条件的就使用原班组为初始小组;
(2.1.2)再分别编制每个初始小组的人员接触测评表,发送到各终端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系统的刺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
所述的第五存储模块的题目库,是事先编定的症状量表条目汇总,题目库的题目分为一级题目和二级题目;其中,一级题目是基本精神症状条目,包括抑郁、躁狂、焦虑、强迫、精神分裂、躯体症状、极端行为倾向、社会功能、个人和家族精神病史的概括性或主干症状;二级题目是每个基本症状下的具体细节条目;题目库还列有每个一级题目和二级题目中的基本精神症状不同程度、频度和计分规则;
所述的呈现刺激界面,是屏幕上一个页面显示一项一级症状和一组备选名单,备选名单是本小组人名,题目库里有几项一级症状,就有几个答题页面,每个答题页面的答题规则是,被测者把备选名单中不符合答题页面所显示的一级题目的症状的名字点选出来,点选后,该名字自动进入不符合者的位置,未被点选者就是被选出的目标被测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系统的刺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包括:
(4.1)终端机第六计算模块采集被测者答题内容,是把本终端机被测者在备选名单中选出来的符合一级题目中任一条基本精神症状的被测者名字,确定为目标被测者,同时分别汇集目标被测者所符合的所有一级题目基本精神症状,计算每个目标被测者所符合的一级题目数量作为得分回传;
(4.2)终端机第六计算模块采集被测者答题动作特征,指标是:a延后值,计算每个备选名字是否被按照顺序点选,如没按照顺序,是在延后第几位才点选的,记录延后位数;b总潜伏期值,计算从前一个备选名字点选结束到下一个备选名字的点选结束的时长,作为后一个备选名字的总潜伏期,如果被计算的备选名字前边是被延后点选的备选名字,当前备选名字的潜伏期按所有备选名字的平均潜伏期算时长;c精准潜伏期值,计算每个备选名字从按压开始到点选完成的时长;d计算同一备选名字被点选的反复次数值;
(4.3)终端机第六计算模块使用a、b、c、d任一指标值,或a、b、c、d中两个以上指标值相加或相乘,把分数按高低顺序排列,把超过指定值的1%到30%以内的高分被测者确定为可疑目标被测者;
(4.4)各终端机确定本机最终目标被测者和目标被测者的症状,是把在答题内容中确定的目标被测者,加上在答题动作特征指标中确定的可疑目标被测者,或者只使用在答题内容中确定的目标被测者,按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截取小组1%到30%以内的人数组成目标被测者;把每个目标被测者在答题内容中被确定为目标被测者时所在页面的一级题目、在答题动作中被确定为可疑目标被测者时所在页面的一级题目分别汇总,确定为每个本机最终目标被测者的症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系统的刺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具体是:以组为单位,统计每个目标被测者被组内多少个被测者确定的人数,统计目标被测者的一级题目得分,将其中人数和得分高的占小组人数1%到30%的目标被测者确定为整个小组的目标被测者,连同他们的一级题目数据发送给终端机第五计算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系统的刺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具体是:目标探究的呈现是一个页面显示一个目标被测者名字,同时显示1到5条的一级题目和二级题目,每个页面的答题规则是,被测者要确认并点按目标被测者所符合的条目,以及条目的频度或程度,所述的频度或程度用经常、有时、偶尔;或者轻微、中等、严重表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系统的刺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所述的服务器第三计算模块对第三存储模块所有终端机目标被测者的数据进行运算,是对小组分数做3种运算,包括统计并列出目标被测者症状内容、计算得分分数、计算得分可靠性;其中:
统计并列出目标被测者症状内容,是把目标被测者的所有被评定的阳性条目,包括目标被测者自己给自己评定的阳性条目,根据分数高低列出;阳性条目是目标被测者所符合的一级题目或二级题目;
所述的计算得分分数,是计算目标被测者所有阳性条目的总和;
所述的计算得分可靠性,是统计每个目标被测者的阳性条目分别被不同被测者评价的人数,统计每个目标被测者被不同被测者评价的相同阳性条目数和不同阳性条目数,作为得分可靠性分数。
CN202010394636.4A 2020-05-11 2020-05-11 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1603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4636.4A CN111603183B (zh) 2020-05-11 2020-05-11 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4636.4A CN111603183B (zh) 2020-05-11 2020-05-11 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3183A CN111603183A (zh) 2020-09-01
CN111603183B true CN111603183B (zh) 2022-09-16

Family

ID=72194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4636.4A Active CN111603183B (zh) 2020-05-11 2020-05-11 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318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7922A (zh) * 2007-03-30 2010-04-28 姜伟 人的团体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测定及调试系统
CN106618609A (zh) * 2016-11-28 2017-05-10 邹敏伟 心理测评方法及心理测评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18555A1 (en) * 2009-04-29 2011-05-19 Abhijit Dhumne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creening, treating, and monitoring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WO2014205149A1 (en) * 2013-06-19 2014-12-24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For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Automated detection method for insider threat
CN104102848B (zh) * 2014-07-28 2018-01-16 四川大学 临床躯体症状分类测评系统
CN104856704B (zh) * 2015-03-31 2018-03-23 鲍崇智 主客观相结合的心理测评方法及系统
WO2017024845A1 (en) * 2015-08-07 2017-02-16 Beijing Huandu Institute Of Wisdom-Mind Technology Ltd. Stimulus information compil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s
CA3011622A1 (en) * 2016-01-19 2017-07-27 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s and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s for assessing social competenc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7922A (zh) * 2007-03-30 2010-04-28 姜伟 人的团体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测定及调试系统
CN106618609A (zh) * 2016-11-28 2017-05-10 邹敏伟 心理测评方法及心理测评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3183A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rakurt et al. Couples therapy for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hillips et al. Measuring preferences for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s using conjoint analysis: an application to HIV testing
Camp et al. Criminogenic effects of the prison environment on inmate behavior: Some experimental evidence
Lapsey Jr et al. Focal concerns and police decision making in sexual assault c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eblay What we know now: The Evanston Illinois field lineups
KR101023540B1 (ko) 가변되는 메타정보를 활용한 시험결과 분석평가방법
Pascual-Ezama et al. Cheaters, liars, or both?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dishonesty profiles
Notestine et al. Counselors' attributions of blame toward female survivors of battering
Saad et al. Cyber romance scam victimization analysis using routine activity theory versus Apriori algorithm
CN106530167B (zh)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心理危机预防的系统
Nordenstro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Sherlock Holmes' footsteps
Edgren et al. Treatment for the concerned significant others of gamblers: A systematic review
Hjalmarsson et al. The causal effect of military conscription on crime and the labor market
CN111603183B (zh) 获取症状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递进探索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Worrall 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 Consequences of improved citizen complaint review procedures
Curci Measurement issues in the study of flashbulb memory
Cappa et al. Ending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a new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o foster data availability
Kremling et al. The role of mitigating factors in capital sentencing before and after McKoy v. North Carolina
de Oliveira et al. Attitudes towards same-sex marriage in Portugal: Predictors and scale validation
CN112151147A (zh) 心理危机干预管理方法及系统
Zaia Forensic psychiatry and the extremist: A review of the recent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tools for offenders convicted of terrorism offences
CN110826861A (zh) 临床思维能力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临床思维能力确定系统
CN111613320B (zh) 获取行为测评无谎数据的移动互联嵌套刺激系统和方法
Adams Spiritual well-being, religiosity,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as predictors of the use of Christian counseling techniques among members of CAPS, USA
US11636774B2 (en) Problem collection/evaluation method, proposed solution collection/evaluation method, server for problem collection/evaluation, server for proposed solution collection/evaluation, and server for collection/evaluation of problem and proposed solution theret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