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1465A - 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1465A
CN111591465A CN202010247271.2A CN202010247271A CN111591465A CN 111591465 A CN111591465 A CN 111591465A CN 202010247271 A CN202010247271 A CN 202010247271A CN 111591465 A CN111591465 A CN 111591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ep space
temperature
energy
unit componen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72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1465B (zh
Inventor
方宝东
王伟
陆希
彭玉明
王海鹏
黄帆
褚英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0102472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1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1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1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1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1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1/00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10Artificial satellites; Systems of such satellites; Interplanetary vehicles
    • B64G1/105Space sci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1/00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10Artificial satellites; Systems of such satellites; Interplanetary vehicles
    • B64G1/105Space science
    • B64G1/1064Space science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interplanetary, solar or interstellar explo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1/00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2Parts of, 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in or to, 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4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devices for control of environment or living conditions
    • B64G1/5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devices for control of environment or living conditio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1/00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2Parts of, 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in or to, 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6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apparatus or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在深空撞击器尾部设置感光装置和测温装置,感光装置采集光信号,以判断白天还是黑夜。测温装置测量环境温度,以防感光装置感光面被意外遮挡导致判断有误,确保判断的有效性。定期(1‑2小时)采集感光信息和温度信息,通过连续测量感光信息和温度信息传至高加固模块进行综合修正判断,以实现自主休眠唤醒的控制。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简单可靠,能耗小,冗余度高,可以有效实现深空撞击器自主休眠唤醒。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空探测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深空探测的手段由最初的飞越探测发展到环绕、着陆、巡视、采样等多方式组合探测,实现环绕到着陆、表面到内部的跨越,正在向立体探测、内部深度探测方向发展。撞击探测是实现内部探测的高效手段,具有结构简单可靠、集成度高、配置灵活的特点,消耗较少资源即可侵彻到天体内部。
综合考虑撞击深度、太阳光照变化周期、载荷功耗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实现休眠唤醒功能,解决驻留周期内设备长时间生存、热控能源导入以及可靠性安全性问题。考虑在进入休眠期前,热控系统切换为“休眠保温”模式;驻留模块进行自主规划,计算下次唤醒时太阳光照位置与时间预测;休眠期间所有载荷均处于断电状态;自主唤醒后,设备加电,进行状态自检,确认具备工作条件后,建立与环绕器的通信链路,各模块依次转入工作模式,开始新的科学探测周期。
常规自主管理的休眠唤醒策略是依靠器上时钟计时或者外部指令,撞击探测遇到的问题是小行星自转特性事先未知,基于时间的休眠唤醒策略不可靠,需要有外部事件触发,但是撞击时全自主运行,没有外部指令,只能依靠自身敏感外部信息。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撞击后器上的感光元件和温度传感器信息,来确定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点,并依此来执行不同的管理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深空撞击器通过定期采集感光信息和温度信息,通过连续测量综合判断当前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点,完成信息修正,由此执行休眠唤醒等不同的控制策略。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1)在深空撞击器尾部设置感光装置和测温装置,感光装置采集光信号,测温装置测量环境温度;
(2)深空撞击器撞击星体后,感光装置采集外界感光信息,感光装置采集的同时测温装置采集外界温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提供给深空撞击器的控制模块;
(3)控制模块对感光装置采集的离散的感光信息进行拟合,去掉超差大的极值,得到均值感光信息;若均值感光信息显示有光,则设置感光标志位L_DATA,并置为1;若均值感光信息显示无光,则设置感光标志位L_DATA为0;
(4)控制模块对测温装置采集的外界温度信息进行拟合,去掉超差大的极值,得到测温均值;若测温均值高于设置的阈值,则设置测温标志位T_DATA为1;否则设置测温标志位T_DATA为0;
(5)根据测温标志位T_DATA和感光标志位L_DATA进行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判断;
(6)若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则控制模块控制深空撞击器自主唤醒,若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黑夜,则控制模块控制深空撞击器继续休眠。
进一步的,令感光装置每隔一小时采集外界感光信息,连续采集30s,测温装置采集外界温度信息,连续采集30s。
进一步的,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判断,具体为:
(5.1)若L_DATA=1且T_DATA=1,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
(5.2)若L_DATA=0且T_DATA=0,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黑夜;
(5.3)若L_DATA=0且T_DATA=1,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
(5.4)若L_DATA=1且T_DATA=0,继续连续采集温度信息50s,若T_DATA=1,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若T_DATA=0,则表示数据无效。
进一步的,控制模块的工作温度通过在深空撞击器头部内腔设置的温度控制结构实现,该温度控制结构包括:产能单元外罩、第一产能单元组份、第二产能单元组份、相变储能材料以及导热带;
相变储能材料位于产能单元外罩和导热带之间,三者平行紧贴串联安装,相变储能材料和深空撞击器的控制模块之间通过导热带紧密贴合;所述产能第一产能单元组份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设置在产能单元外罩内部;
所述产能单元外罩、第一产能单元组份以及第二产能单元组份共同做成深空撞击器的产能单元;所述产能单元、相变储能材料以及导热带均位于深空撞击器的头部壳体内。
进一步的,深空撞击器撞击前,产能单元壳体内的第一产能单元组份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处于分离状态;撞击时产生过载加速度,第一产能单元组份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融合产生热能,存储在相变储能材料中,撞击后相变储能材料逐步释放能量,为深空撞击器的控制模块保温,支撑深空撞击器生存。
进一步的,深空撞击器撞击时第一产能单元组份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混合,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第一产能单元组份为锡,产能单元组份二为过氧化氢。
进一步的,第一产能单元组份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呈立方体形结构,边长在40mm到42mm之间。
进一步的,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产能单元组份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之间的间距为4mm~7mm。
进一步的,相变储能材料选取相变温度在-10℃-45℃的介质材料,当温度高于45℃后吸收储能,当温度低于-10℃后释放热能,实现自主温控。
进一步的,相变储能材料采用石蜡和石墨混合制成,其质量百分比为:石蜡:石墨=93: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涉及感光装置和测温装置,感光装置采集光信号,以判断白天还是黑夜。测温装置测量环境温度,以防感光装置感光面被意外遮挡导致判断有误,确保判断的有效性。感光信息和温度信息传至高加固模块进行综合修正判断,以实现自主休眠唤醒。
(2)感光装置采集的感光信息和测温装置采集的温度信息,均传输至高加固控制模块,进行测量信息修正后,自主综合判断当前时间点,以此为输入条件进行休眠唤醒控制;该方法全过程自主判断,以温度信息辅助修正感光信息,有效实现休眠唤醒控制。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简单可靠,能耗小,冗余度高,可以有效实现深空撞击器自主休眠唤醒,具有极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4)本发明将产能单元和相变储能材料放置在深空撞击器内部,撞击前产能单元不同组份分离,撞击时产生过载加速度,产能单元不同组份融合产生热能,存储在相变储能材料中,撞击后逐步释放能量,为深空撞击器保温,支撑深空撞击器生存。
(5)本发明产能单元两种组份通过撞击时的大冲击过载实现接触产能;相变储能材料存储产能单元释放的能量,通过导热带和深空撞击器关键电子学部分——高加固控制模块进行热交互,有效保证高加固控制模块的温度需求。
(6)本发明相变储能材料选择相变温度在-10℃-45℃的介质材料,当温度高于45℃后吸收储能,当温度低于-10℃后释放热能,有效实现自主温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感光装置和测温装置装配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信息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判断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应用于深空撞击器自主休眠唤醒,能够实现感光信息和测温信息的融合修正,涉及感光装置7和测温装置8两部分。感光装置7和测温装置8均位于深空撞击器底部,有利于撞后有效测量外界信息。
感光装置7和测温装置8均靠近高加固控制模块3,且可以将测量信息传输至高加固控制模块3,实现信息综合处理;
本发明不是仅仅配备感光装置7或者仅仅配备测温装置8,而是选择同时配备,有利于完成器上测量信息自主修正;
如图4所示,感光信息和测量信息均传输至高加固控制模块3,两者冗余备份,同时互相修正,没有另外设置外部指令接收或者器上计时器,节省空间和能耗,有利于深空撞击器长期存储;
如图5所示,在感光装置7意外被遮挡时,可以自主通过测温装置8修正。
深空撞击器通过定期采集感光信息和温度信息,通过连续测量综合判断当前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点,完成信息修正,由此执行休眠唤醒等不同的管理策略。本发明简单可靠,能耗小,冗余度高,可以有效实现深空撞击器自主休眠唤醒,具有极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深空撞击器尾部设置感光装置和测温装置,感光装置采集光信号,测温装置测量环境温度;
(2)深空撞击器撞击星体后,如图3所示,深空撞击器已经深入星体9中,感光装置采集外界感光信息,感光装置采集的同时测温装置采集外界温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提供给深空撞击器的控制模块;
优选的,令感光装置每隔一小时采集外界感光信息,连续采集30s,测温装置采集外界温度信息,连续采集30s。
(3)控制模块对感光装置采集的离散的感光信息进行拟合,去掉超差大的极值,得到均值感光信息;若均值感光信息显示有光,则设置感光标志位L_DATA,并置为1;若均值感光信息显示无光,则设置感光标志位L_DATA为0;
(4)控制模块对测温装置采集的外界温度信息进行拟合,去掉超差大的极值,得到测温均值;若测温均值高于设置的阈值,则设置测温标志位T_DATA为1;否则设置测温标志位T_DATA为0;
(5)根据测温标志位T_DATA和感光标志位L_DATA进行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判断;
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判断,具体为:
(5.1)若L_DATA=1且T_DATA=1,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
(5.2)若L_DATA=0且T_DATA=0,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黑夜;
(5.3)若L_DATA=0且T_DATA=1,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
(5.4)若L_DATA=1且T_DATA=0,继续连续采集温度信息50s,若T_DATA=1,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若T_DATA=0,则表示数据无效。
(6)若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则控制模块控制深空撞击器自主唤醒,若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黑夜,则控制模块控制深空撞击器继续休眠。
本发明涉及感光装置和测温装置,感光装置采集光信号,以判断白天还是黑夜。测温装置测量环境温度,以防感光装置感光面被意外遮挡导致判断有误,确保判断的有效性。感光信息和温度信息传至高加固模块进行综合修正判断,以实现自主休眠唤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简单可靠,能耗小,冗余度高,可以有效实现深空撞击器自主休眠唤醒,具有极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上述自主休眠唤醒的控制方法,还有一个实现的基本条件,就是深空撞击器的控制模块需要能够始终保持工作温度,否则控制模块无法工作。深空探测目标温度条件难以准确估计,为了保证控制模块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同时适应深空撞击器高集成、小型化的特点,深空撞击器需要具备自主温控能力,进而满足撞后存活提供科学探测数据的目的。由于撞击探测不同于着陆探测,需要以很高的速度在撞击瞬间侵彻到目标内部,这种撞击产生的冲击载荷可以高达万g以上。本发明以其作为产能单元混合发热的触发条件,简单易行,同时大大提升安全性。
具体的,本发明还设计了一种自主温度控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产能单元外罩1、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相变储能材料4以及导热带5;
相变储能材料4位于产能单元外罩1和导热带5之间,三者平行紧贴串联安装,相变储能材料4和深空撞击器的控制模块6之间通过导热带5紧密贴合;所述产能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设置在产能单元外罩1内部。
产能单元外罩1、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以及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共同做成深空撞击器的产能单元。所述产能单元、相变储能材料4以及导热带5均位于深空撞击器的头部壳体内。
深空撞击器撞击前,产能单元壳体1内的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处于分离状态;优选的,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之间的间距为4mm~7mm,既可以保证安全,又可以保证撞击时灵敏触发。
撞击时产生过载加速度,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混合,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存储在相变储能材料4中,撞击后相变储能材料4逐步释放能量,为深空撞击器的控制模块6保温,支撑深空撞击器生存。
优选的,本发明提出的最佳方案为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为锡,产能单元组份二3为过氧化氢。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呈立方体形结构,边长在40mm到42mm之间。
相变储能材料4选取相变温度在-10℃-45℃的介质材料,当温度高于45℃后吸收储能,当温度低于-10℃后释放热能,实现自主温控。
所述智能自主温控是指储能后,若深空撞击器控制模块温度低于-10℃,将储蓄的热量释放以提高控制模块温度;若深空撞击器控制模块温度高于45℃,传导至相变储能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大幅提高控制模块元器件的寿命。
优选的,本发明相变储能材料4采用石蜡和石墨混合制成,其质量百分比为:石蜡:石墨=93:7。
优选的,本发明提供的相变储能材料4尺寸为100mm×100mm×50mm;这样既可以满足安装于深空撞击器狭小头部空间的要求,又可以满足传热吸热的要求。
优选的,导热带5安装于相变储能材料和深空撞击器高加固控制模块之间,便于相变储能材料5和高加固控制模块6热交互,有效改善深空撞击器高加固控制模块6保温性能;导热带尺寸为100mm×100mm×10mm。
工作过程以及传热路径:
步骤一、将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预设大小,并置于产能单元外罩1中形成整体产能单元,产能单元、相变储能材料4以及导热带5依次紧贴,最终导热带5紧贴到深空撞击器的控制模块上;
步骤二、撞击发生时,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在产能单元外罩1中发生混合,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步骤三、相变储能材料4吸收储能;
步骤四、撞击完成后,由于外部环境温度影响深空撞击器内部温度降低或升高,当深空撞击器内部温度低于-10℃后,相变储能材料4释放热能,相变储能材料4释放的热能通过导热带5传递给控制模块,为其保温,支撑深空撞击器生存;若深空撞击器控制模块温度高于45℃,传导至相变储能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大幅提高控制模块元器件的寿命。
热传递路径为产能单元传递至相变储能材料4,相变储能材料4与高加固控制模块6之间热传导,同时全链路自主,实现自主触发、自主保温。需要说明的是,热传导为双向,当控制模块温度过高的时候,其散热的热量也可以传导到相变储能材料进行储能,以降低高加固控制模块6的温度,高加固控制模块6温度低时,相变储能材料4放热以提高高加固控制模块6温度,从而实现自主控温。
本发明提供了的深空撞击器智能自主温度控制方法,简单合理,性价比高,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可有效实现深空撞击器智能自主温控,满足深空撞击器保温,保障深空撞击器生存,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在深空撞击器尾部设置感光装置和测温装置,感光装置采集光信号,测温装置测量环境温度;
(2)深空撞击器撞击星体后,感光装置采集外界感光信息,感光装置采集的同时测温装置采集外界温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提供给深空撞击器的控制模块;
(3)控制模块对感光装置采集的离散的感光信息进行拟合,去掉超差大的极值,得到均值感光信息;若均值感光信息显示有光,则设置感光标志位L_DATA,并置为1;若均值感光信息显示无光,则设置感光标志位L_DATA为0;
(4)控制模块对测温装置采集的外界温度信息进行拟合,去掉超差大的极值,得到测温均值;若测温均值高于设置的阈值,则设置测温标志位T_DATA为1;否则设置测温标志位T_DATA为0;
(5)根据测温标志位T_DATA和感光标志位L_DATA进行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判断;
(6)若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则控制模块控制深空撞击器自主唤醒,若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黑夜,则控制模块控制深空撞击器继续休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令感光装置每隔一小时采集外界感光信息,连续采集30s,测温装置采集外界温度信息,连续采集30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判断,具体为:
(5.1)若L_DATA=1且T_DATA=1,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
(5.2)若L_DATA=0且T_DATA=0,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黑夜;
(5.3)若L_DATA=0且T_DATA=1,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
(5.4)若L_DATA=1且T_DATA=0,继续连续采集温度信息50s,若T_DATA=1,则表示深空撞击器所处时刻为白天;若T_DATA=0,则表示数据无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的工作温度通过在深空撞击器头部内腔设置的温度控制结构实现,该温度控制结构包括:产能单元外罩(1)、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相变储能材料(4)以及导热带(5);
相变储能材料(4)位于产能单元外罩(1)和导热带(5)之间,三者平行紧贴串联安装,相变储能材料(4)和深空撞击器的控制模块(6)之间通过导热带(5)紧密贴合;所述产能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设置在产能单元外罩(1)内部;
所述产能单元外罩(1)、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以及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共同做成深空撞击器的产能单元;所述产能单元、相变储能材料(4)以及导热带(5)均位于深空撞击器的头部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深空撞击器撞击前,产能单元壳体(1)内的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处于分离状态;撞击时产生过载加速度,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融合产生热能,存储在相变储能材料(4)中,撞击后相变储能材料(4)逐步释放能量,为深空撞击器的控制模块(6)保温,支撑深空撞击器生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深空撞击器撞击时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混合,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为锡,产能单元组份二(3)为过氧化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呈立方体形结构,边长在40mm到42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产能单元组份(2)和第二产能单元组份(3)之间的间距为4mm~7m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变储能材料(4)选取相变温度在-10℃-45℃的介质材料,当温度高于45℃后吸收储能,当温度低于-10℃后释放热能,实现自主温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变储能材料(4)采用石蜡和石墨混合制成,其质量百分比为:石蜡:石墨=93:7。
CN202010247271.2A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591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7271.2A CN111591465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7271.2A CN111591465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1465A true CN111591465A (zh) 2020-08-28
CN111591465B CN111591465B (zh) 2021-12-03

Family

ID=72190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7271.2A Active CN111591465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1465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0907A1 (en) * 2000-09-28 2002-06-27 Carlo Rubbia Method and device for heating gas from a thin layer of nuclear fuel, and space engine using such method
US6832148B1 (en) * 2003-10-14 2004-12-1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utomatic engine stop and restart mode for reducing emissions of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02717900A (zh) * 2012-06-26 2012-10-10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适用于低轨卫星星座组网应用的微小卫星平台
CN103499434A (zh) * 2013-09-30 2014-01-08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ccd性能参数自动标定装置及方法
US8677802B2 (en) * 2006-02-04 2014-03-25 Evigia Systems, Inc. Sensing modules and methods of using
US8820209B2 (en) * 2006-01-17 2014-09-02 Omnitek Partners Llc Method for detonating an unexploded munition
CN104685436A (zh) * 2013-12-13 2015-06-0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起飞及降落方法
WO2017025613A1 (en) * 2015-08-13 2017-02-16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Sleepy light
US9845165B2 (en) * 2014-07-16 2017-12-19 Airogistic,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nding and launch
US20180165895A1 (en) * 2016-12-14 2018-06-14 Uber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CN108891616A (zh) * 2018-08-30 2018-11-27 芜湖翼讯飞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编队中的自动防撞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115126A (zh) * 2017-06-22 2019-01-01 赫克斯冈技术中心 三角测量传感器的校准
CN208828123U (zh) * 2018-08-30 2019-05-07 芜湖翼讯飞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编队中的自动防撞保护装置
CN109885050A (zh) * 2019-02-14 2019-06-14 安徽宇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gv搬运机器人的安全防护系统
CN110294146A (zh) * 2019-07-02 2019-10-01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航天器热控系统在轨自主运行管理方法
CN112278323A (zh) * 2020-09-29 2021-01-29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火星车自主休眠与唤醒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0907A1 (en) * 2000-09-28 2002-06-27 Carlo Rubbia Method and device for heating gas from a thin layer of nuclear fuel, and space engine using such method
US6832148B1 (en) * 2003-10-14 2004-12-1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utomatic engine stop and restart mode for reducing emissions of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8820209B2 (en) * 2006-01-17 2014-09-02 Omnitek Partners Llc Method for detonating an unexploded munition
US8677802B2 (en) * 2006-02-04 2014-03-25 Evigia Systems, Inc. Sensing modules and methods of using
CN102717900A (zh) * 2012-06-26 2012-10-10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适用于低轨卫星星座组网应用的微小卫星平台
CN103499434A (zh) * 2013-09-30 2014-01-08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ccd性能参数自动标定装置及方法
CN104685436A (zh) * 2013-12-13 2015-06-0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起飞及降落方法
US9845165B2 (en) * 2014-07-16 2017-12-19 Airogistic,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nding and launch
WO2017025613A1 (en) * 2015-08-13 2017-02-16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Sleepy light
US20180165895A1 (en) * 2016-12-14 2018-06-14 Uber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CN109115126A (zh) * 2017-06-22 2019-01-01 赫克斯冈技术中心 三角测量传感器的校准
CN108891616A (zh) * 2018-08-30 2018-11-27 芜湖翼讯飞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编队中的自动防撞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828123U (zh) * 2018-08-30 2019-05-07 芜湖翼讯飞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编队中的自动防撞保护装置
CN109885050A (zh) * 2019-02-14 2019-06-14 安徽宇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gv搬运机器人的安全防护系统
CN110294146A (zh) * 2019-07-02 2019-10-01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航天器热控系统在轨自主运行管理方法
CN112278323A (zh) * 2020-09-29 2021-01-29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火星车自主休眠与唤醒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安文: "核动力深空探测器现状及发展研究", 《深空探测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1465B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78323B (zh) 一种火星车自主休眠与唤醒控制方法
US20170332199A1 (en) Energy storage management in solar-powered tracking devices
EP3844870A1 (en) Asset tracker
RU2010128612A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быстрым зарядом и питанием выполненного с батарейным питанием измерителя аналитов в текучей среде
CN101355261A (zh) 一种用于小型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电源管理系统
CN105807298A (zh) 全海深海洋装备的定位与通信装置及方法
KR20150019153A (ko) 센서 네트워크의 게이트웨이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201522781U (zh) 超速车辆监控系统
US20180170469A1 (en) Positioning taillight for smart cycling equipment and positioning method thereof
Narayanaswamy et al. On battery recovery effect in wireless sensor nodes
US917656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d executing a task based upon a measured amount of energy
CN110824987A (zh) 基于LoRa无线自组网络的森林地表含水率监测系统
JP2002151166A (ja) 二次電池の温度調整方法及び温度調整装置
JP3051406B2 (ja) 電池の動作寿命の延ばされた宇宙船の給電方法
CN111591465B (zh) 一种基于外部测量信息修正的自主休眠唤醒生存控制方法
CN206559650U (zh) 渔船进出港的无线管理终端
CN114777880A (zh) 水位监测方法和水位监测装置
CN110568868A (zh) 智能双轴跟踪太阳能光伏充电装置及双轴跟踪方法
CN109532760B (zh) 一种待机对外零功耗机车gps定位防盗器及控制方法
Lee et al. EcoMicro: A miniature self-powered inertial sensor node based on bluetooth low energy
CN103811577A (zh) 太阳能发电机
CN110768360A (zh) 太阳能充电和供电方法和控制器、移动设备
CN113346609B (zh) 无人机立体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系统
CN211428976U (zh) 一种移动设备
CN211741585U (zh) 一种牲畜定位器及定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