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6753B - 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6753B
CN111586753B CN202010074051.4A CN202010074051A CN111586753B CN 111586753 B CN111586753 B CN 111586753B CN 202010074051 A CN202010074051 A CN 202010074051A CN 111586753 B CN111586753 B CN 1115867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nnection
packet
time perio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40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6753A (zh
Inventor
汪芳如
连惟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586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6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2Utilisation of link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包括两个无线收发器和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设备及方法。第一无线收发器和第二无线收发器分别提供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以分别使用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进行无线发送和接收。控制器确定从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传输的请求到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在第一连接上开始分组传输的第一时间段,或确定从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的请求到通过路由器接收到分组的第二时间段,以及基于第一时间段或第二时间段激活多径通信协议,以在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两者上发送数据流的后续分组。根据本申请所提供的无线通信设备及方法,可以早期激活多径通信协议,并改善收发吞吐量和延迟。

Description

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2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807,262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无处不在的计算和网络的需求的增长,已经开发了各种无线技术,包括电信技术和短距离无线(Short-Range Wireless,SRW)技术。例如,电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技术、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技术、全球演进的增强数据速率(Enhanced Datarates for Global Evolution,EDGE)技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技术、码分多址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CDMA-2000)的技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技术、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的技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高级长期演进高级LTE(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技术、时分LTE(Time-DivisionLTE,TD-LTE)技术、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新无线电(New Radio,NR)技术和其他技术。SRW技术可以包括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技术、蓝牙(Bluetooth,BT)技术和Zigbee技术等。
如今,无线通信设备,诸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可支持多种无线技术,使得不论用户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受支持的无线技术随时为用户提供移动通信的灵活性。以支持LTE技术和Wi-Fi技术的移动电话为例,该移动电话可以具有在LTE连接或Wi-Fi连接上的单个数据传输链路,或者移动电话可以在LTE连接和Wi-Fi连接两者上具有多个数据传输链路。这样的移动电话可以在LTE连接和Wi-Fi连接之一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或保证的延迟时采用单链路通信模式,并且在因链路恶化或网络拥塞使得单数据传输链路不再能够满足带宽和/或延迟要求时可以切换到多链路通信模式。
在传统实践中,使用单链路通信模式的往返时间(Round-Trip Time,RTT)或分组丢失率,以决定移动电话是否应该从单链路通信模式切换到多链路通信模式。然而,仅在链路恶化或网络拥塞发生很长时间之后才能确定RTT或分组丢失率。
图1是示出了在LTE连接上的RTT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RTT包括四个时间段T1~T4,其中,第一时间段T1指示从移动电话向LTE网络的第一基站发送信号或分组需要多长时间,第二时间段T2指示从LTE网络的第一基站向接收器发送信号/分组需要多长时间,第三时间段T3指示从接收器向LTE网络的第一基站发送信号/分组的确认(acknowledgement,ACK)需要多长时间,第四时间段T4指示从LTE网络的第一基站向移动电话发送ACK需要多长时间。
结果,移动电话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意识到链路恶化或网络拥塞的发生,并且在那之前,移动电话仅停留在单链路通信模式中,这可能会遭受较长的延迟和/或有限的带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在无线通信设备中使用本地延迟时间来控制多径通信协议的激活,以便在发生链路恶化或网络拥塞时尽早激活多径通信协议,并改善收发吞吐量和延迟。
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第一无线收发器、第二无线收发器和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收发器配置为提供第一连接,以使用第一无线技术进行无线发送和接收。第二无线收发器配置为提供第二连接,以使用第二无线技术进行无线发送和接收。控制器配置为确定从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传输的请求到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在第一连接上开始分组传输的第一时间段,或确定从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的请求到通过路由器接收到分组的第二时间段,以及基于第一时间段或第二时间段激活多径通信协议,以在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两者上发送数据流的后续分组。
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无线收发器和控制器无线通信设备。无线收发器配置为分别使用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提供用于无线传输和接收的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控制器确定从通过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传输的请求到通过无线收发器在第一连接上开始分组传输的第一时间段,或确定从通过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的请求到通过路由器接收到分组的第二时间段,以及基于第一时间段或第二时间段激活多径通信协议,以在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两者上发送数据流的后续分组。
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方法,该方法由包括无线收发器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从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分组的请求到通过无线收发器通过第一连接开始分组传输的第一时间段,或确定从通过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的请求到通过路由器接收到分组的第二时间段;以及基于第一时间段或第二时间段激活多径通信协议,以在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两者上发送数据流的后续分组,其中使用不同的无线技术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
一经查看以下对无线通信设备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以及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方法,本申请的其他方面和特征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随后的详细说明和示例并参考附图,可以更充分地理解本申请,其中:
图1是示出基于LTE连接的RTT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环境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和
图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激活多径通信协议的时间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是出于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理的目的,并且不应以限制意义来理解。应当理解,可以以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实施例。术语“包含(comprise)”、“包含(comprising)”,“包括(include)”和/或“包括(including)”在本申请中使用时,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增加。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环境的框图。
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环境100包括无线通信设备110以及两个服务网络120和130。
无线通信设备110可作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移动站(MobileStation,MS),诸如特征电话、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膝上型计算机或支持服务网络120和130使用的无线技术的任何计算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110可以无线地与服务网络120和/或服务网络130进行通信用于获得无线服务。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10可以连接到服务网络120和服务网络130之一(即,以单链路通信模式),并且可以连接到服务网络120和130两者以进入通信的多链路模式。
服务网络120可以是一个电信网络,例如,2G网络(例如,GSM/GPRS/EDGE/IS-95网络)、3G网络(例如,WCDMA/CDMA-2000/TD-SCDMA网络)、4G网络(例如LTE/LTE-A/TD-LTE网络)或5G NR网络。
具体而言,服务网络120可包括接入网络121和核心网络122。接入网络121负责处理无线电信号、终止无线电协议,以及将无线通信设备110与核心网络122连接,核心网络122负责执行移动性管理、网络侧身份验证,并与公共/外部网络(例如,Internet)接口。
接入网络121和核心网络122可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所述功能的网络节点。例如,如果服务网络120是GSM/GPRS/EDGE网络,则接入网络121可以是GSM EDGE无线电接入网络(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接入网络121包括基站收发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和/或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核心网络122可以是GPRS核心,其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和/或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
如果服务网络120是WCDMA网络,则接入网络121可以是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核心网络122可以是包括本地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Node,SGSN)和/或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的GPRS核心。
如果服务网络120是基于LTE的网络(例如LTE/LTE-A/TD-LTE网络),则接入网121可以是至少包括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B,eNB)(例如,宏eNB、毫微微eNB或微微eNB)的演进型UTRAN(Evolved-UTRAN,E-UTRAN),并且核心网络122可以是包括归属订户服务器(HomeSubscriber Server,HSS)、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GW/P-GW)和/或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服务器的演进分组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
如果服务网络120是5G NR网络,则接入网络121可以是包括gNB和/或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的下一代无线电接入网络(Next-Gener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并且核心网络122可以是包括各种网络功能的下一代核心网络(Next-Generation Core Network,NG-CN),其包括访问和移动性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和/或用户数据管理(User Data Management,UDM),其中,每个网络功能可以被实现为专用硬件上的网络元件,或者被实现为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实例,或者被实现为在适当的平台(例如,云基础设施)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服务网络130可以是利用诸如Wi-Fi技术、BT技术或Zigbee技术之类的SRW技术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例如,服务网络130可以由接入点(Access Point,AP)131形成。具体而言,在AP131可以通过以太网电缆连接到局域网,并且它通常接收、缓冲和发送要定向到无线通信设备110和从无线通信设备110定向的数据业务。如果AP 131使用Wi-Fi技术,则其平均覆盖范围可能从有障碍物(墙壁、楼梯、电梯等)的区域的20米到视线清晰的区域的100米。
应该理解的是,在图2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无线通信环境100仅用于说明目的,并且不意图限制本申请的范围。例如,服务网络120和服务网络130都可以是电信网络或可以是WLAN。
图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如图3所示,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10)可以包括两个无线收发器310和320、控制器330、存储设备340、显示设备350和输入/输出(I/O)设备360。
无线收发器310被配置为执行与服务网络120之间的无线发送和接收。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器31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服务网络120所利用的无线技术来提供用于无线传输和接收的连接。
具体而言,无线收发器310可以包括RF设备311、基带处理设备312和天线313,其中天线313可以包括用于波束赋形的天线阵列。
基带处理设备312被配置为执行基带信号处理并控制订户识别卡(未示出)与RF设备311之间的通信。基带处理设备312可以包括多个硬件组件以执行包括模数转换(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ADC/数模转换(Digital-to-Analog Conversion,DAC)、增益调整、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的基带信号处理。
RF设备311可以经由天线313接收RF无线信号,将接收到的RF无线信号转换为由基带处理设备312处理的基带信号,或从基带处理设备312接收基带信号,并将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转换为RF无线信号,RF无线信号随后经由天线313发送。RF设备311也可包含多个硬件装置以执行上述射频转换。例如,RF设备311可以包括混频器,用于将基带信号与在支持的无线技术的射频中振荡的载波相乘,其中射频可以是在GSM/EDGE/GPRS系统中使用的900MHz、1800MHz或1900MHz,或者可以是在WCDMA系统中使用的900MHz、1900MHz或2100MHz,或者可以是在CDMA-2000系统中使用的850MHz、1900MHz,或2100MHz,或者可以是在LTE/LTE-A/TD-LTE系统中使用的900MHz、2100MHz,或2.6GHz,或者可以是在5G NR系统中使用的任何射频(例如,毫米波的30GHz~300GHz),也可以是另一个射频,具体取决于使用的无线技术。
无线收发器320被配置为执行去往和来自服务网络130的无线发送和接收。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器32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服务网络130所利用的无线技术来提供用于无线传输和接收的连接。
具体而言,无线收发器320可以包括RF设备321、基带处理设备322和天线323。
基带处理设备322被配置为执行基带信号处理。基带处理设备322可包含用于执行包括ADC/DAC、增益调整、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带信号处理的多个硬件组件。
RF设备321可以经由天线323接收RF无线信号,将接收到的RF无线信号转换为由基带处理设备322处理的基带信号,或从基带处理设备322接收基带信号,并将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转换为RF无线信号,RF无线信号随后经由天线323发送。RF设备321还可以包含多个硬件设备以执行射频转换。例如,RF设备321可以包括混频器,用于将基带信号与在支持的无线技术的射频中振荡的载波相乘,其中射频可以是Wi-Fi系统中使用的2.4GHz或5GHz,,或者可以是BT/Zigbee系统中使用的2.4GHz,或者是另一个射频,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技术。
控制器33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应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全息处理单元(Holographic Processing Unit,HPU)、神经处理单元(Neural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包括各种电路用于提供数据处理和计算功能、控制无线收发器310与服务网络120进行无线通信、控制无线收发器320用于与服务网络130进行无线通信、存储数据到存储设备340和从存储设备340获得数据(例如程序代码)、向显示设备350发送一系列帧数据(例如代表文本消息、图形、图像等),并通过I/O设备360接收用户输入或输出信号。
特别地,控制器330协调无线收发器310和无线收发器320、存储设备340、显示设备350和I/O设备360的前述操作,以执行用于使用多种无线技术的多径通信的方法。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330、基带处理设备312,和/或基带处理设备322可以被集成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控制器330的电路可以包括晶体管,该晶体管被配置为根据本申请描述的功能和操作来控制电路的操作。如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晶体管的具体结构或互连可以由诸如寄存器传输语言(Register Transfer Language,RTL)编译器的编译器确定。RTL编译器可以由处理器在与汇编语言代码极为相似的脚本上进行操作,以将脚本编译为用于最终电路的布局或制造的形式。实际上,RTL在促进电子和数字系统设计进程中的作用和用途是众所周知的。
存储设备340可以是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诸如闪存,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之类的存储器或磁性存储设备,例如硬盘或磁带、光盘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用于存储应用、通信协议和/或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方法的数据、指令和/或程序代码。
显示设备350可以是提供显示功能的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a 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器、有机LED(Organic LED,OLED)显示器或电子纸显示器(Electronic Paper Display,EPD)等。可替换地,显示设备350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布置在其上或其下方的用于感测诸如手指或笔的对象的触摸、接触或接近的触摸传感器。
I/O设备36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按钮、键盘、鼠标、触摸板、摄像机、麦克风和/或扬声器等,以用作与用户进行交互的人机接口(Man-Machine Interface,MMI)。
应当理解的是,在图3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仅用于说明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申请的范围。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多个组件,诸如电源和/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设备,其中电源可以是为无线通信设备的所有其他组件供电的移动/可更换电池,以及GPS设备可以提供无线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以供某些基于位置的服务或应用程序使用。可替换地,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更少的组件。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不包括显示设备350和/或I/O设备360。
图4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如图4所示,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10)可以包括单个无线收发器410、控制器420、存储设备430、显示设备440和I/O设备450。
无线收发器410被配置为执行与服务网络120和130之间的无线发送和接收。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器41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服务网络120所利用的无线技术来提供用于无线传输和接收的第一连接,以及使用服务网络130所利用的无线技术来提供用于无线传输和接收的第二连接。
具体地说,无线收发器410可以包括RF设备411、基带处理设备412和天线413,其中,天线413可以包括用于波束成形的天线阵列。
基带处理设备412被配置为执行基带信号处理。基带处理设备412可以包括多个硬件组件以执行包括ADC/DAC、增益调整、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的基带信号处理。
RF设备411可以经由天线413接收RF无线信号,将接收到的RF无线信号转换为由基带处理设备412处理的基带信号,或从基带处理设备412接收基带信号,并将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转换为RF无线信号,RF无线信号随后经由天线413发送。RF设备411也可包含多个硬件装置以执行上述射频转换。例如,RF设备411可以包括混频器,用于将基带信号与在支持的无线技术的射频中振荡的载波相乘,其中射频可以是在GSM/EDGE/GPRS系统中使用的900MHz、1800MHz或1900MHz,或者可以是在WCDMA系统中使用的900MHz、1900MHz或2100MHz,或者可以是在CDMA-2000系统中使用的850MHz、1900MHz,或2100MHz,或者可以是在LTE/LTE-A/TD-LTE系统中使用的900MHz、2100MHz,或2.6GHz,或者可以是在5G NR系统中使用的任何射频(例如,毫米波的30GHz~300GHz),或者BT/Zigbee系统中使用的2.4GHz,或者是另一个射频,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技术。
控制器4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MCU,应用处理器,DSP,GPU,HPU,NPU等,其包括各种电路用于提供数据处理和计算功能、控制无线收发器410以与服务网络120和服务网络130进行无线通信、存储数据到存储设备430和从存储设备430获得数据(例如程序代码)、向显示设备440发送一系列帧数据(例如代表文本消息、图形、图像等),并通过I/O设备450接收用户输入或输出信号。
特别地,控制器420协调无线收发器410、存储设备430、显示设备440和I/O设备450的前述操作,以执行用于使用多种无线技术的多路径通信的方法。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器420和基带处理设备412可被集成到一个处理器中。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控制器420的电路通常可以包括晶体管,该晶体管被配置为根据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和操作来控制电路的操作。如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晶体管的具体结构或互连可以由诸如RTL编译器的编译器确定。RTL编译器可以由处理器在与汇编语言代码极为相似的脚本上进行操作,以将脚本编译为用于最终电路的布局或制造的形式。实际上,RTL在促进电子和数字系统设计进程中的作用和用途是众所周知的。
存储设备430、显示设备440和I/O设备450类似于存储设备340、显示设备350和I/O设备360,因此,为简洁起见,在此省略对存储设备430、显示设备440和I/O设备450的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在图4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仅用于说明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申请的范围。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多个组件(例如,电源和GPS设备),或可以包括更少的组件(例如,不包括显示设备440和/或所述I/O设备450)。
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方法被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10)并由其执行。
首先,无线通信设备确定从通过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的请求到通过无线收发器在第一连接上开始分组传输的第一时间段T0(步骤S510)。
假设无线收发器在时间t1接收到来自应用层的发送分组的请求,并且无线收发器在时间t2开始在第一连接上分组传输。然后,第一时间段T0可以指时间t1与时间t2之间的时间段。即,第一时间段T0可以等于t2减去t1。
具体而言,可以根据无线收发器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第一时间段T0:适用于分组传输的信道的可用性,以及配置用于分组传输的时间片的可用性。
适用于分组传输的信道的可用性可以与由于无线收发器自身的操作(例如,信道可能由于信道扫描、漫游或与正在进行与切换相关的过程而忙碌,并且无线收发器的能力可影响完成这些操作所需的时间,这可能会使信道保持忙碌),或由于空中接口被其他占用无线通信设备占用(例如,由于附近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对空中接口的争用,而使得信道忙碌)而导致的信道空闲或忙碌的状态相关联。
配置用于分组传输的时间片的可用性可以与在第一连接上的无线通信的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操作相关联。
接下来,无线通信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T0是否长于第一预定阈值H1(步骤S520)。
在步骤S520之后,如果第一时间段T0不长于第一预定阈值H1,则无线通信设备可以继续在第一连接上发送数据流的后续分组(步骤S530)。
在步骤S520之后,如果第一时间段T0长于第一预定阈值H1,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激活多径通信协议,以通过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两者来发送数据流的后续分组,其中使用不同的无线技术来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步骤S540)。
多径通信协议可以是多径传输控制协议(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MPTCP)或多径用户数据报协议(MultiPath User Datagram Protocol,MPUDP)。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诸如基于LTE的技术(例如,在LTE/LTE-A/TD-LTE技术)之类的电信技术来建立第一连接或第二连接,并且可以使用诸如Wi-Fi技术的SRW技术来建立第一连接或第二连接中的另一个。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电信技术来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或者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SRW技术来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
图6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方法被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10)并由其执行。
首先,无线通信设备确定从通过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的请求到服务网络120或服务网络130(例如,GNB或Wi-Fi AP)的路由器接收到该分组的第二时间段TT(步骤S610)。
假设无线收发器在时间t1接收到来自应用层的发送分组的请求,并且无线收发器知道分组在时间t3到达服务网络120或服务网络130的路由器。然后,第二时间段TT可以指时间t1与时间t3之间的时间段。即,第二时间段TT可以等于t3减去t1。
具体而言,时间t3可以是无线收发器从路由器接收到分组的确认的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时间段TT的确定可以包括:确定从通过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的请求到通过无线收发器在第一连接上开始分组传输的第一时间段T0,确定从通过无线收发器在第一连接上开始分组传输到通过服务网络120或服务网络130的路由器(例如,gNB或Wi-Fi AP)接收到分组的第三时间段T1,将第一时间段T0与第三时间段T1相加得到第二时间段TT。
假设无线收发器在时间t2开始在第一连接上的分组传输,并且无线收发器知道分组已在时间t3到达服务网络120或服务网络130的路由器。然后,第三时间段T1可以指的是时间t2与时间t3之间的时间段。即,第三时间段T1可以等于t3减去t2。
在此之后,无线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时间段TT是否长于第二预定阈值H2(步骤S620)。
在步骤S620之后,如果第二时间段TT不长于第二预定阈值H2,无线通信设备可以继续在第一连接上发送数据流的后续分组(步骤S630)。
在步骤S620之后,如果第二时间段TT长于第二预定阈值H2,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激活多路径通信协议,以通过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两者来发送数据流的后续分组,其中,使用不同的无线技术来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步骤S640)。
图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激活多径通信协议的时间段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发射机(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10)可以基于第一时间段T0、第三时间段T1或其组合(即,TT=T0+T1)来决定是否激活多径通信协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时间段T0长于第一预定阈值H1时,可以激活多路径通信协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时间段T0和第三时间段T1之和长于第二预定阈值H2时,可以激活多路径通信协议。
请注意,构成分组传送的往返时间(RTT)的时间段在图7中表示为T0至T5,并且在本申请中,可以不等待时间段T2至T5来触发多径通信协议的激活,或者甚至可以不等待时间段T1至T5来触发多径通信协议的激活。。
鉴于前述实施例,将认识到,本申请通过使用无线通信设备内的本地延迟时间作为触发多路径通信协议的基础来实现多路径通信协议的早期激活。有利地,当链路恶化或网络拥塞发生时,可以尽早激活多路径通信协议,从而改善收发吞吐量和延迟。
尽管已经通过示例的方式并且根据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但是应当理解,本申请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和保护。
在权利要求中使用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序数术语来修饰权利要求元素本身并不意味着一个权利要求元素相对于另一个权利要求元素具有任何优先级、位次或顺序或执行方法动作的时间顺序,但是,仅用作标记,以将具有相同名称的一个权利要求元素与具有相同名称的另一元素(但用于序数词)区别开来以区分权利要求元素。

Claims (20)

1.一种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无线收发器,配置为提供用于使用第一无线技术进行无线发送和接收的第一连接;
第二无线收发器,配置为提供用于使用第二无线技术进行无线传输和接收的第二连接;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确定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传输的请求到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在所述第一连接上开始所述分组传输的第一时间段,或确定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所述数据流的所述分组的所述请求到通过路由器接收到所述分组的第二时间段,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或所述第二时间段激活多径通信协议,以在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第二连接两者上发送所述数据流的后续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间段长于第一预定阈值时或当所述第二时间段长于第二预定阈值时,执行所述多径通信协议的所述激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间段不长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时或所述第二时间段不长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继续在所述第一连接上发送所述数据流的后续分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确定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在所述第一连接上开始所述分组传输到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到所述分组的第三时间段,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时间段之和确定所述第二时间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
适用于所述分组传输的信道的可用性;以及
配置用于所述分组传输的时间片的可用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径通信协议是多径传输控制协议或多径用户数据报协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技术或所述第二无线技术中的一个是电信技术,并且所述第一无线技术或所述第二无线技术中的另一个是短距离无线技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电信技术是基于长期演进的技术,并且所述短距离无线技术是无线保真技术。
9.一种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无线收发器,配置为分别使用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提供用于无线传输和接收的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以及
控制器,确定从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传输的请求到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在所述第一连接上开始所述分组传输的第一时间段,或确定从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所述数据流的所述分组的所述请求到通过路由器接收到所述分组的第二时间段,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或所述第二时间段激活多径通信协议,以在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第二连接两者上发送所述数据流的后续分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间段长于第一预定阈值时或当所述第二时间段长于第二预定阈值时,执行所述多径通信协议的所述激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间段不长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时或所述第二时间段不长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继续在所述第一连接上发送所述数据流的后续分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确定从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在所述第一连接上开始所述分组传输到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到所述分组的第三时间段,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时间段之和确定所述第二时间段。
13.一种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方法,由包括无线收发器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从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数据流的分组传输的请求到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在第一连接上开始所述分组传输的第一时间段,或确定从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接收到发送所述数据流的所述分组的所述请求到通过路由器接收到所述分组的第二时间段;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或所述第二时间段激活多径通信协议,以在所述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两者上发送所述数据流的后续分组,其中使用不同的无线技术建立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第二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间段长于第一预定阈值时或当所述第二时间段长于第二预定阈值时,执行所述多径通信协议的所述激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时间段不长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时或所述第二时间段不长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时,继续在所述第一连接上发送所述数据流的后续分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从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在所述第一连接上开始所述分组传输到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到所述分组的第三时间段,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时间段之和确定所述第二时间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无线收发器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
适用于所述分组传输的信道的可用性;以及
配置用于所述分组传输的时间片的可用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径通信协议是多径传输控制协议或多径用户数据报协议。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无线技术中的第一无线技术或第二无线技术是电信技术,并且所述第一无线技术或所述第二无线技术中的另一个是短距离无线技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技术是基于长期演进的技术,并且所述短距离无线技术是无线保真技术。
CN202010074051.4A 2019-02-19 2020-01-22 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115867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07262P 2019-02-19 2019-02-19
US62/807,262 2019-02-19
US16/554,694 2019-08-29
US16/554,694 US11064384B2 (en) 2019-02-19 2019-08-29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path communications using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technologi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753A CN111586753A (zh) 2020-08-25
CN111586753B true CN111586753B (zh) 2023-10-31

Family

ID=72042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4051.4A Active CN111586753B (zh) 2019-02-19 2020-01-22 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4384B2 (zh)
CN (1) CN1115867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2813A (zh) * 2021-08-10 2023-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路径建立方法、选择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9570A (zh) * 2004-07-09 2007-05-23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在无线分组交换网络中优化小区操作以获得更好话音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24966A (zh) * 2014-05-29 2016-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79382A (zh) * 2014-09-26 2017-08-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多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1857B1 (en) * 1999-09-29 2005-05-10 Intel Corporation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including proactive reduction of interference
US9445431B2 (en) * 2013-08-08 2016-09-13 Mediatek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supporting WiFi and LTE communication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thereof
US9294341B2 (en) * 2013-12-13 2016-03-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ath fiber channel over ethernet networks
WO2016007051A1 (en) * 2014-07-07 2016-0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US10116361B2 (en) * 2015-06-02 2018-10-30 Newracom, Inc. Methods for uplink multiuser signaling and transmission
WO2016099371A1 (en) * 2015-06-26 2016-06-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rst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second multi 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connection is to be initiated
JP2017147589A (ja) * 2016-02-17 2017-08-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アクセス方式選択方法、及び無線アクセス方式選択プログラム
US20170295578A1 (en) * 2016-04-06 2017-10-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expansion in channel coexistence
FR3053196A1 (fr) * 2016-06-24 2017-12-29 Orange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udp via des chemins multiples entre deux terminaux
CN108540380B (zh) * 2017-03-02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子流网络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80270679A1 (en) * 2017-03-20 2018-09-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Reliability-based multi-link communications
WO2019218272A1 (en) * 2018-05-16 2019-11-21 Metis Ip (Suzhou)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transmission over wi-fi and lte-u coexistence frame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9570A (zh) * 2004-07-09 2007-05-23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在无线分组交换网络中优化小区操作以获得更好话音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24966A (zh) * 2014-05-29 2016-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79382A (zh) * 2014-09-26 2017-08-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多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67589A1 (en) 2020-08-20
US11064384B2 (en) 2021-07-13
CN111586753A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9235B (zh) 系统帧编号及帧时序差值测量的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109257958B (zh) 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重传的装置与方法
CN110249708B (zh) 用于随机接入进程的带宽部分选择的用户设备及方法
CN111698653B (zh) 用于多个用户身份的双重激活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0431874B (zh) 系统信息请求的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110100474B (zh) 移动管理拥塞控制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0612737A (zh) 用于通过RQoS定时器确定RQoS支持的装置和方法
CN110692269A (zh) 用户设备、蜂窝站及其访问控制方法
CN110249654B (zh) 执行小区测量的用户设备及方法
US1038299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devices, and method for an event-triggered measurement report
CN111586753B (zh) 使用多种无线技术进行多径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US11129239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IDC) interference prevention
US9813980B2 (en) Methods for assist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connecting to an access point (AP),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base stations using the same
JP7013423B2 (ja) ハンドオーバーでのアップリンクベアラーバインディング
US20230388085A1 (en) Methods of latency reduction for positioning-specific measurement reporting
CN113079526B (zh) 报告新无线电测量间隙请求信息的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116647939A (zh) 保持移动通信连续性的方法和移动通信设备
CN113115382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2020111B (zh) 避免用户设备执行网络回退的方法
CN114390612A (zh) 在不同无线电接入技术之间切换的方法和移动通信设备
TWI785441B (zh) 無線通訊方法及通訊設備
TWI809452B (zh) 傳輸路徑協調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US20220039047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 layers
CN115604808A (zh) 与双用户号码相关的同时接收或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2584546A (zh) 5g会话管理(5gsm)过程增强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